春节“走”上外国街头 国内经受“冲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00:52
春节“走”上外国街头 国内经受“冲击”
2007年02月21日 10:36

       春节是中国特产,今年国外兴起“中国春节热”,而在国内春运是中国社会最复杂、意义最丰富的生态现象之一,春节期间规模庞大的人口流动现象是中国特有文化传统在现时代的特有体现。


今年春节,海外传来令国人振奋的消息:中国人的春节,纷纷“走”上了外国的城市街头,特别是一些国家首都的街头。请看这则报道:

十八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英国伦敦庆祝“中国年”活动达到高潮,约三十万人挤爆伦敦市中心数个街区,参观舞龙舞狮、爆竹烟花、盛装巡游、文艺表演等欢庆活动。舞龙舞狮的盛装巡游早晨从泰晤士河畔出发,行经用中国红灯笼装点的特拉法加广场、莱切斯特广场,抵达唐人街,两个广场上还有文艺演出和烟火表演。伦敦警方将相关街区全部变成步行街,持续一整天的庆祝活动盛况空前。

中新社发表文章说,看了这样的报道,或许有人会兴奋地说: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国外正兴起“中国春节热”。可是,反观“中国年”的故乡,许许多多的人感到“年味”淡了,特别是年轻人对春节的感情越来越浅,这不禁让人大发“墙里开花墙外香”之感慨。

推荐阅读

  春节走向海外 全球跃动中国红

  民俗专家称春节有条件走向全世界

“唐人街”春节气氛浓

一位在华的日本人士也感到了这一点。他说,我在日本上大学的时候,在横滨有“中华街”,也就是“唐人街”。那地方每年春节的时候都有舞龙,非常热闹。好多人特意从东京赶过去看表演。来中国前,我想象中的中国春节应该比唐人街更热闹,可是到了中国以后,我却很少看到这样的活动,现在看来,“唐人街”的中国春节气氛反而要更浓。

春节产生于中国的农业文明社会,当时人们的亲戚家族、街坊邻居观念很重,过年期间除了与家人团聚外,还参与许多公众仪式与集体活动,包括敬神祭祖、走亲访友、社火乡戏汇演等等。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快了,家庭小了,亲戚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淡漠了,过去那些带有传统色彩的春节公众仪式与集体活动也就越来越少了,许多家庭过年就剩下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吃年饭、搓麻将、打扑克、外加看电视这“六菜一汤”了。


文章指出,其实,中国春节真正让人感到热烈、振奋、红火、酣畅的核心部分,恰恰是那些具有浓烈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春节公众仪式与集体活动,扭秧歌、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跑旱船,财神引路、威风锣鼓敲起来。在过去中国春节的传统活动中,这类大众联欢、自娱自乐性质的内容占了很大部分,俗称“闹新春”,一般要从初一“闹”到十五。

可是,这样的“闹新春”景象在国内许多地方看不到了,即使有、也大都集中在公园、景区这类的地方。在这种地方看春节民俗文化表演,就像到动物园看动物,看到的只是春节文化的一种“标本”、“盆景”,缺少了大众生活的“人气”。想不到的是,“闹新春”的景象如今却出现在伦敦、纽约、温哥华、多伦多这类国际大都会的街头,并且大受欢迎。对此,国人是感到自豪、还是汗颜?

与此对应的是,这些年来,每到春节,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种似乎是非常矛盾的场景:一方面,是无数的人乘坐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进行地球表面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目的不外乎是“回家过年”;另一方面,大家又总是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意思”。

大陆人口流动对春节冲击

人口流动很大意义上表现为一年一度的春运,春运是中国社会最复杂、意义最丰富的生态现象之一,春节期间规模庞大的人口流动现象是中国特有文化传统在现时代的特有体现。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春运现象对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巨大力量。

春节,是农业社会文化的产物,春耕夏播秋收冬藏,冬季是总结一年劳作、展望未来、享受生活、共享天伦的时侯,也由此孕育、创造出传统中国伦理、文学、艺术等一系列文化成果。但是,如今春节的意义被降低到了极致,当中国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时,统一的农业社会被城乡二元所取代。然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先知领导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就取得巨大成果,但由于缺少内生的社会基础,短时间内就经历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中国文化传统意义一定程度的断裂。这支庞大的流动人口队伍正是弥合文化裂痕,打破城乡二元社会,实现中国完全进入现代社会的基本力量。

这支流动大军中的多数人来自农村或边远城镇。他们是改变家庭和家乡贫困落后现状的希望,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的主力军。相对低成本、高素质的过剩劳动力,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更是吸引外资的一个主要筹码。这支流动大军在改变城市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他们锻炼了能力、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积累了资金收入,并把这些现代的城市意识和生活观念带回家庭和家乡,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农村和贫困地区。这一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把社会变革意识带到农村和落后地区,为产生出中国社会自下而上的变革力量奠定了基础。

当然,人们在流动中也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也给城市的管理和综合发展提出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能否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所以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春运和人口流动,以建设性的方法解决人口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是顺应时代需要的态度和作法,也是对中国政府和社会的智慧与能力的严峻考验。

现在中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春节应该是一个最好的载体。春节是中国特产,使之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历久弥新、更富魅力,成为既有小家小户亲情团圆、又有大众百姓欢聚同乐的和谐舞台,应属必要。
春节“走”上外国街头 国内经受“冲击”
2007年02月21日 10:36

       春节是中国特产,今年国外兴起“中国春节热”,而在国内春运是中国社会最复杂、意义最丰富的生态现象之一,春节期间规模庞大的人口流动现象是中国特有文化传统在现时代的特有体现。


今年春节,海外传来令国人振奋的消息:中国人的春节,纷纷“走”上了外国的城市街头,特别是一些国家首都的街头。请看这则报道:

十八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英国伦敦庆祝“中国年”活动达到高潮,约三十万人挤爆伦敦市中心数个街区,参观舞龙舞狮、爆竹烟花、盛装巡游、文艺表演等欢庆活动。舞龙舞狮的盛装巡游早晨从泰晤士河畔出发,行经用中国红灯笼装点的特拉法加广场、莱切斯特广场,抵达唐人街,两个广场上还有文艺演出和烟火表演。伦敦警方将相关街区全部变成步行街,持续一整天的庆祝活动盛况空前。

中新社发表文章说,看了这样的报道,或许有人会兴奋地说: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国外正兴起“中国春节热”。可是,反观“中国年”的故乡,许许多多的人感到“年味”淡了,特别是年轻人对春节的感情越来越浅,这不禁让人大发“墙里开花墙外香”之感慨。

推荐阅读

  春节走向海外 全球跃动中国红

  民俗专家称春节有条件走向全世界

“唐人街”春节气氛浓

一位在华的日本人士也感到了这一点。他说,我在日本上大学的时候,在横滨有“中华街”,也就是“唐人街”。那地方每年春节的时候都有舞龙,非常热闹。好多人特意从东京赶过去看表演。来中国前,我想象中的中国春节应该比唐人街更热闹,可是到了中国以后,我却很少看到这样的活动,现在看来,“唐人街”的中国春节气氛反而要更浓。

春节产生于中国的农业文明社会,当时人们的亲戚家族、街坊邻居观念很重,过年期间除了与家人团聚外,还参与许多公众仪式与集体活动,包括敬神祭祖、走亲访友、社火乡戏汇演等等。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快了,家庭小了,亲戚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淡漠了,过去那些带有传统色彩的春节公众仪式与集体活动也就越来越少了,许多家庭过年就剩下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吃年饭、搓麻将、打扑克、外加看电视这“六菜一汤”了。


文章指出,其实,中国春节真正让人感到热烈、振奋、红火、酣畅的核心部分,恰恰是那些具有浓烈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春节公众仪式与集体活动,扭秧歌、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跑旱船,财神引路、威风锣鼓敲起来。在过去中国春节的传统活动中,这类大众联欢、自娱自乐性质的内容占了很大部分,俗称“闹新春”,一般要从初一“闹”到十五。

可是,这样的“闹新春”景象在国内许多地方看不到了,即使有、也大都集中在公园、景区这类的地方。在这种地方看春节民俗文化表演,就像到动物园看动物,看到的只是春节文化的一种“标本”、“盆景”,缺少了大众生活的“人气”。想不到的是,“闹新春”的景象如今却出现在伦敦、纽约、温哥华、多伦多这类国际大都会的街头,并且大受欢迎。对此,国人是感到自豪、还是汗颜?

与此对应的是,这些年来,每到春节,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种似乎是非常矛盾的场景:一方面,是无数的人乘坐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进行地球表面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目的不外乎是“回家过年”;另一方面,大家又总是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意思”。

大陆人口流动对春节冲击

人口流动很大意义上表现为一年一度的春运,春运是中国社会最复杂、意义最丰富的生态现象之一,春节期间规模庞大的人口流动现象是中国特有文化传统在现时代的特有体现。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春运现象对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巨大力量。

春节,是农业社会文化的产物,春耕夏播秋收冬藏,冬季是总结一年劳作、展望未来、享受生活、共享天伦的时侯,也由此孕育、创造出传统中国伦理、文学、艺术等一系列文化成果。但是,如今春节的意义被降低到了极致,当中国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时,统一的农业社会被城乡二元所取代。然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先知领导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就取得巨大成果,但由于缺少内生的社会基础,短时间内就经历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中国文化传统意义一定程度的断裂。这支庞大的流动人口队伍正是弥合文化裂痕,打破城乡二元社会,实现中国完全进入现代社会的基本力量。

这支流动大军中的多数人来自农村或边远城镇。他们是改变家庭和家乡贫困落后现状的希望,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的主力军。相对低成本、高素质的过剩劳动力,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更是吸引外资的一个主要筹码。这支流动大军在改变城市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他们锻炼了能力、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积累了资金收入,并把这些现代的城市意识和生活观念带回家庭和家乡,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农村和贫困地区。这一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把社会变革意识带到农村和落后地区,为产生出中国社会自下而上的变革力量奠定了基础。

当然,人们在流动中也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也给城市的管理和综合发展提出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能否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所以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春运和人口流动,以建设性的方法解决人口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是顺应时代需要的态度和作法,也是对中国政府和社会的智慧与能力的严峻考验。

现在中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春节应该是一个最好的载体。春节是中国特产,使之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历久弥新、更富魅力,成为既有小家小户亲情团圆、又有大众百姓欢聚同乐的和谐舞台,应属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