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朱元璋制造文字狱的谎言——读陈学霖考证后的收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6:57:34
]]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那些可以具体考证人物事迹的案例,还是那些无从考证的案例,都漏洞百出,破绽重重。可以断言,所谓朱元璋制造文字狱的说法,基本上是捏造虚构的。正如陈学霖教授所说:“现存有关明初文字狱案史料不宜轻信”,“自赵翼而后学者所论明太祖文字狱案,皆系依据弘治至万历间野史稗乘所传故事,其间抵牾百出,亦有荒诞可笑,不可视为事实”。
  
  从陈学霖教授的话可以看出,关于朱元璋文字狱说法的传播经历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明朝弘治至万历间,以野史稗乘的形式出现,有徐祯卿的《翦胜野闻》(1500年左右)、梁亿的《传信录》(1520年前后)、郎瑛《七修类稿》(1566年后)、王世贞《弇州史料》(1614年)黄景昉与《国史唯疑》(1644年前后)。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一人发端,然后辗转抄袭,不断添枝加叶,添油加醋,说的有鼻子有眼。但这个时候,关于朱元璋文字狱的说法,影响力并不算大,相信的人不多,这些书的信誉也不好,比如沈德符就在万历野获编》中讥讽梁亿的《传信录》说“乃不自揆,僭称‘传信’……庸妄人自名为信,他人何尝信之”。
  尤其在明末清初,经过钱谦益的详细考证,已经指明所谓朱元璋文字狱中大量的案例是虚假的,和事实完全不符合。这个阶段算告一段落。
  第二个阶段就是满清乾隆时期的赵翼(1717-1814),他不知道是没有看见过钱谦益的考证呢,还是见过之后依然置之不顾——但我猜想有可能是前者,因为这个时候钱谦益写的所有书都成为了禁书,看禁书或收藏禁书在乾隆统治下是有杀头危险的——他在《廿二史札记》中,不辨真伪,把过去此类记载全都以为真实加以摘抄记录,并且说明太祖“其初学问未深,往往以文字疑误杀人”。从此之后,关于朱元璋文字狱的说法似乎就成为了定论,被当成了真实历史对待,一些著名的历史学者比如顾颉刚、吴晗、罗炳绵等人都根据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大论特论朱元璋的文字狱。
  
  现在我按照自己的个人想法来对这两个阶段做一下分析,看看朱元璋制造文字狱的谎言得以产生和传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第一个阶段,明朝时期这种谎言的产生和传播。一个很正常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样的谎言不产生在别人头上,却偏偏产生在朱元璋头上呢?我的想法是这和朱元璋实行的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朱元璋的时代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权贵和官僚们生活的最艰难最痛苦日子最不好过的时代。明末的思想巨人王夫之曾经提出过“宽以养民,严以治吏”的政治主张,他说“宽之为失,非民之善,驭吏以宽,而民之残也”。但这样的主张,在中国历史上大概从来没有落实,也不可能落实,但惟独在朱元璋时代,却得到了最严格最彻底的落实。当时的官员动辄得咎,反贪三大案中的空印案,郭桓案,几乎把整个官僚阶层从上到下都清洗了一遍。 “天下中产以上人家破产大半”。
  毛佩琦很形象的描绘过当时的情形“当时的官员们惴惴不安,经常是上班的时候,早上起来上班,要跟家里头妻子道别,说今天去了,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侥幸晚上回到家里,见了妻子的面儿说,今天又活了一天,明天还不知道怎么样。”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朱元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允许普通农民捉拿扰民官吏,严禁官吏下乡
  在《大诰三编》的《县官求免于民》中有这样一件事情,在北平布政使司相当于今天河北省乐亭县的农民赵罕晨,率领三四十个农民将一帮县里的贪官污吏擒拿起来,押送到了首都。
  在《大诰续编》的《民拿下乡官吏第十八》中,朱元璋向全国通报表彰了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常熟县农民陈寿六。
    陈寿六率领自己的弟弟和外甥3人捆绑了‘害民甚众’的县吏顾英,到首都告御状。结果受到朱元璋大张旗鼓的支持。朱元璋嘉奖他能干
    ,赏了他钞票20锭(大约相当于今天1万多元人民币,免除杂泛差役三年,并通报全国予以嘉奖
    “朱元璋严厉警告说:若有敢于无事生非扰害陈寿六者,‘族诛’——杀全家;若有敢于捏造罪名诬陷陈寿六者,‘族诛’——杀全家,此后,陈寿六若有过失,只有朱元璋本人有权力审问他”“最后朱元璋感叹道‘其陈寿六岂不伟哉?’——这陈寿六难道不是很了不起么?”
  
  我看明末历史的时候,常常想如果崇祯能够实行朱元璋的政策的话,还哪里有什么狗屁财政问题啊?就算供养一支百万人的军队,打一百年的仗也不是问题。但后来一想就明白了,这是不现实的。任何皇帝除了朱元璋以外都不可能这么做,也不敢这么做,如果敢这么做的话,没有等农民起来造反,官员肯定先起来造反了。李自成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触犯了官僚商人阶层的利益,以至于把这些人逼的去投靠满清(当然这种投靠最后结果更惨,但当时他们没有预见到这点)。大部分人当官是为了发财享受,如果弄的他们比囚犯都不如,他们能不发狂吗?
须知支撑皇帝的权力基础就是这些官僚阶层,权贵阶层,触犯了这个阶层的利益,就等于自己抽掉了自己统治的根基,没有哪一个皇帝会傻到这个地步。但惟独朱元璋是个异数,他敢于得罪全天下的官吏和权贵,强悍到这个地步,确实是绝无仅有的。要说在这样的统治下,那些功臣权贵不想造反,才是见鬼了,换了我是那些权贵,我也铁定造反。似乎有人说过朱元璋杀李善长是杀错了,因为李善长没有造反的理由,他本身已经达到了最高的位置,辅佐胡惟庸造反就算成功,也不过依然是那样的位置,又何必冒险造反,这样的话初听很有道理,但其实不对,李善长如果辅佐胡惟庸造反成功,他至少可以觉得自己能够活的更舒服一点,想侵占民田,就侵占民田,想生活的奢侈一点就奢侈一点,想鱼肉百姓就鱼肉百姓,肯定不会象在朱元璋统治下那么活的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拘束无比,因为贪污银子60两以上就要被砍头剥皮,光此一点,就已经可以构成充足的推翻朱元璋的理由了。
  所以我说,换了任何一个别的皇帝,实行这样的政策,铁定要失败,铁定要被推翻,铁定要完蛋。实行这样的政策,还当皇帝,那就等于把自己放在火山口上。对别的皇帝来说,只要臣僚不造反,别的事情都好商量,贪污就贪污一点,侵占民田就侵占民田,生活奢侈就奢侈一点吧,不但不是坏事,反而说明臣僚没有政治的野心,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我们看历史书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故事,皇帝担心某个大臣有可能造反,于是这个大臣请求皇帝赏赐给他多少田地多少金银,于是皇帝就放心了,这说明这个大臣没有政治野心啊,顿时传为佳话。可是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佳话到了朱元璋那里,却全变了,根本行不通。在朱元璋时代,如果谁敢这么做,那无异是自己找死!朱元璋不是那种为了当皇帝而当皇帝的人,只要能当上皇帝,其他都可以商量的人,相反他是一个有着明确政治理想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宁愿得罪天下所有的官僚,就算所有的官僚都起来造他的反,他也在所不惜。他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这一点能够从胡大海在外边领兵打仗的时候,朱元璋就杀掉他犯法的儿子,并说出“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这样的话得到证明,从理智的角度,这样的做法其实是相当危险的。任何别人如果效仿这种做法,最后的结果可能都是自取灭亡。
  我常常觉得朱元璋之所以没有被推翻,没有失败,没有完蛋,实在不得不归功于他那超级强悍的个人能力,他等于是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发动了一场暴力革命,和所有的官员权贵阶层为敌,进行了利益的再分配。
  
  了解了这样的事实,我们再来看关于朱元璋文字狱的传说,就可以得到一个清楚的答案了。朱元璋打击的阶层,恰恰是掌握有话语权的阶层,这个阶层在朱元璋这样严厉的打击之下,如果说没有仇恨怨毒,那是不可能的。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迫于他强大的力量,这种仇恨怨毒没有办法发泄出来,朱元璋去世之后,由于时代接近,他们就算想造谣,诋毁抹黑朱元璋,也不太容易办到,容易被揭穿,所以依然得不到发泄。但仇恨的种子已经播下,仇恨怨毒也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到了弘治正德以后,终于可以发芽成长了。这些人对朱元璋仇恨,对朱元璋的出身当然就更看不起了,觉得他出身贫贱,还当过和尚,于是很容易就从这方面做文章。直接公然的挖苦攻击,太笨拙,于是就制造出朱元璋文字狱的神话,说是朱元璋因为自己的出身,而有种种忌讳,所以因为字的谐音就杀人,说的活灵活现,真是一箭双雕,既把朱元璋丑化成了一个残暴心理病态的人,又能把朱元璋的贫贱出身渲染挖苦一下,很可以发泄他们心理的仇恨,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以后,这些谎言就不断流传,以讹传讹,继续生长,最后居然似乎变成了历史事实。更何况到了明代后期,那些文官本来就有凭借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就能对当朝的皇帝诽谤污蔑大肆攻击的习惯,对当朝的皇帝尚且如此,对两百多年前的朱元璋自然更不会放过。将近两百多年后的满清雍正对明朝人的非君风气还大为光火,他说“昔明嘉靖、万历之时稗官野史所以污谤其君者,不一而足,如《忧疑竑议录》《弹园杂志》《西山日记》诸书,咸讪诽朝廷,诬及宫壶。当时并未发觉,以至流传至今,惑人观听”(《大义觉迷录》)(这里当然是这个暴君的无知了,明代人并非是什么“当时并未发觉”,而是对明朝人来说,非君是时髦流行的举动,认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满清统治者自然难以理解)
  明代人因为思想解放,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都有,这种对朱元璋的污蔑诽谤也不过是其中一种而已,虽然有部分市场,但在当时并不引人瞩目,大部分的学者也不把这个作为信史,只当成笑话来看而已。钱谦益考证之后,应该说这些谎言更不值一提了。
  
  但是到了满清乾隆以后,关于朱元璋制造文字狱的谎言,又突然死灰复燃,甚嚣尘上,甚至发展到被相当一部分人当成真实历史来看待的地步。这又是什么缘故呢?我觉得这和当时的时代环境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乾隆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制造文字狱最多,文字罗网最严密,残暴程度达到空前绝后的一个时期,因为文字而被凌迟抄家灭门的数以百计算,禁毁书籍更是不计其数,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文化浩劫。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大多数文人除了歌功颂德之外,敢怒不敢言,而满清统治者的一些官方或者民间的御用文人走狗,为了维护其主子的统治,也觉得有转移视线,分散注意的必要。于是朱元璋就成了一个合适的目标,反正朱元璋制造文字狱的谎言是现成的,只要加以收集整理便可,于是赵翼《廿二史札记·明初文字之祸》就这样出笼了,而这样的谎言,又正好迎合了当时文人的内心情绪,于是朱元璋制造文字狱的说法便广为流传,被许多人深信不疑。
  
  而到了满清以后,由于意识形态的缘故,为了把朱元璋塑造成一个封建地主总头目的形象,一个反动残暴的封建统治者的形象,这段谎言就更被供奉上了神龛,当成了不容易质疑的历史事实。
  
  从朱元璋制造文字狱的谎言起源发展来看,谎言仿佛一个有机体生命一样,经历了一个孕育,诞生,成长,壮大的过程,但既然是生命,也该有衰老毁灭的时候,现在就应该是这个谎言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看来只有清文字狱,没有明文字狱。
说得好呀!
是吗???
]]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7-2-26 17:30 发表
有一分证据做十分结论……RPWT严重……


如果你认为这文章用的只是一分证据,你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另外的九分证据证明文章的结论不对,为什么指责别人是RPWT? 用拼音字母就不是人身攻击吗?

本论坛上的网友我想大部分都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的,作者这篇文章到底能不能证明他的结论,我想大家自有判断,不是进行人身攻击就能反驳的。
不用问,又是汉网来的。劳烦大秦猛士兄给他点具体的历史教育。
原帖由 eden 于 2007-2-27 01:04 发表
作者这篇文章到底能不能证明他的结论,我想大家自有判断,不是进行人身攻击就能反驳的。


作者的考据如果正确(我没时间没本事去核实),能证明有N个人的文字狱不是事实——而且在作者引用的学术研究成果中,也仅仅是针对具体人物而言,没有任意推广。

但是说朱元璋时代的文字狱是虚构,就是作者的任意发挥了。此间的区别能明白么?不明白的话,说多了也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