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步兵克骑兵经典战役-剡家湾大捷前后浅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3:38:34
一、死去元知万事空
   宋高宗绍兴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公元1139年),一代抗金名将吴玠病逝于仙人关,享年47岁。七月二十一日,吴玠死讯传至临安,宋高宗“辍视朝”表示哀悼,追赠吴玠为少师,后又赐钱30000贯以慰恤其家。
  
   吴玠生前,朝廷就多次派遣各路人马来削弱他在四川的权利,但无论是从赐同上舍出身的卢法原,范仲淹的后裔范正已,搞哲学的邵浦,与陈与义交厚的席益,名臣胡宿的曾孙胡世将,这些文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或没有完成工作指标。没有战功就没有势力,没有势力就没有地盘,中兴十三战功,吴玠指挥的就有三个。王曾瑜先生说:“自绍兴元年至四年三月,川陕战场是宋金战争的主要战场,甚至是唯一战场。吴玠近乎独立地支撑南宋半壁江山,在此期间的抗金战功是独一无二的。”(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评述),吴家的势力也在此时达到顶峰,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甲集卷九》统计:“南宋父子建节者仅十三家,吴氏即居其二;兄弟建节仅七家,吴氏亦居其二;三世建节者仅有吴璘与其子吴挺、其孙吴曦。”在以后的岁月里,制约蜀中吴氏一直都是朝廷的要务,一直持续到开禧二年的吴曦叛宋。
  
   吴玠死后,签书枢密院的楼炤便以朝廷特使的身份承制杨政为熙河经略使,吴璘为秦凤经略使,郭浩为鄜延经略使。朝廷方面的动作很快,紧接着又提高了郭浩的职务,擢他为枢密院都统制,同节制陕西军马。提拔郭浩,是因为他非吴氏系统,而且还和吴玠不和。在陕西布置妥当之后,朝廷又马上提高四川安抚制置使胡世将的权利,任命他为权主管四川宣抚司,随后还加封他为宝文阁学士,川陕宣抚副使,并规定诸路并听节制。这一切的一切,无疑都是针对吴玠死后的川陕军政权利的归属问题。
  
   楼炤是徽宗政和五年的进士,开始依附秦桧,后被罢去,绍兴六年始起复。写得一手好文章,绍兴年间的一些外交辞令便是他的手笔。胡世将是徽宗崇宁五年的进士,文学素养继承了祖辈,一阙酹江月入选教科书便是力证,值得注意得是,他是个比较激烈的主战派。虽然政治立场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和楼炤都是文人出身。看来高宗削兵权的手艺也是有祖传功底的。
  
   郭浩是西军出身,和吴家兄弟是小同乡,开始还是吴玠的上司,富平之战后收余兵退至蜀口后,因人单势薄,反倒是作起了吴玠的副手,但他在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三战中,还是与吴玠等诸将通力合作,大败金军。可稍微一太平,两人便在宋万年通敌事件中撕破了面皮,宋万年当时当任利州路的提点刑狱,吴玠得到细作的密报,说宋万年一直在玩“无间道”,经常给金国透漏南宋方面的军政情报,吴玠便要郭浩逮捕宋万年,但郭浩却不吃这套,回信说宋万年是好同志,立场坚定斗志很强,吴玠如何忍得下这口气,便亲自把宋万年提到川陕宣抚司单独审讯他,宋万年在审讯中对通敌一事供认不讳,随后郭浩再次来信说吴先生你弄到的口供和我的完全不同,您是不是有刑讯逼供啊?两人在此事中大鸣大放,大吵大闹,所得的结果却是郭浩被调到了金州,当个了有名无实的经略安抚使。没曾想郭浩到了金州却捡到了个大便宜,金州原有3000保甲,加上招募了3000禁军,以及原驻守均州的格禧军,使得他势力一下船高水涨,有了独立成军的资格。那时节每个军队都向朝廷要钱,独独郭浩把钱朝户部送,可见金州这地面委实不错。所以说得罪大牌不要紧,要紧的是得罪之后的落脚处要好。南宋有三个家族军事集团,一是吴家兄弟军团,一是吕家军团,后来守襄阳的吕文焕就是吕家的。最后就是郭家了,而郭浩就是郭家军事集团的开山人。但绍兴十五年他死后,郭家有一个近三十年的断层,直到淳熙初年才开始显山露水。很明显,这个断层出现的原因是和吴家有关的。
  
   熙河路的经略使杨政,也是西军出身,从最开始的勤务兵一直辛苦打拼到独领一路的大将,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政治态度过硬,坚持以吴玠同志为领导核心,一直都贯彻落实抗击金国的世界观,同时积极实践大批量杀伤金人的重要思想。可惜因为长相不佳,得了个雅号“杨克毯”,富平之战后,他的家人就一直沦陷在敌区,绍兴九年宋金议和后,才迎回家人。他作风俭朴,每次同事会餐,从不吃多余的菜,人家劝他:“这个东西味道好呀,你怎么不吃?”他说:“我就知道仓米味道好,耐吃又有味,这些东西太贵重,而且不能常吃,有什么用。”(三朝北盟会编 卷167)他对吴家兄弟是忠心耿耿的。事后也证明了他在吴璘面前仍然一直以部将自居。宋史上说“(杨)政故为吴璘裨将,及与璘分道建帅,执门下之礼益恭,世颇贤之。”但洪迈的《夷坚志》里记载了一条他虐杀家妓的文章,洪先生的一支妙笔写的非常精彩,然而可信度委实不高,历来史家把这本书归为志怪小说,非常的合适。
  
   最后来说说吴璘,他小吴玠十岁,而且是个早产儿,他和吴玠的性情很不相同,吴玠为人比较深沉,城府很深。吴璘则比较外向,为人也比哥哥忠厚。两人的性格不同,作战的风格也不同,吴玠善守,吴璘擅攻,俗话说“上阵亲兄弟”, 吴璘当兵后一直就跟着哥哥征战,但他在吴玠身前只是主要助手,并不是唯一的助手。史上往往两人并称,其实不太合适,吴玠应算作南宋的第一代将领,而吴璘是和杨存中、李显忠、邵宏渊、王权、王宣、刘锜一样,为南宋的第二代将领。当然,吴璘是当中最出色的将领之一。
  
   吴璘、杨政、郭浩分成三个系统,也就是史上所称的“蜀中三大将”了,其中郭浩无疑是水平最烂的一个,胡世将一直看不起他,甚至还觉得他就不是个行军打仗的料,至于杨政,杨倩描先生觉得他在指挥能力上还高过吴璘一点点,我颇有腹诽。朝廷将一切布置妥当后,这时从金国传来了消息,又政变了!一、死去元知万事空
   宋高宗绍兴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公元1139年),一代抗金名将吴玠病逝于仙人关,享年47岁。七月二十一日,吴玠死讯传至临安,宋高宗“辍视朝”表示哀悼,追赠吴玠为少师,后又赐钱30000贯以慰恤其家。
  
   吴玠生前,朝廷就多次派遣各路人马来削弱他在四川的权利,但无论是从赐同上舍出身的卢法原,范仲淹的后裔范正已,搞哲学的邵浦,与陈与义交厚的席益,名臣胡宿的曾孙胡世将,这些文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或没有完成工作指标。没有战功就没有势力,没有势力就没有地盘,中兴十三战功,吴玠指挥的就有三个。王曾瑜先生说:“自绍兴元年至四年三月,川陕战场是宋金战争的主要战场,甚至是唯一战场。吴玠近乎独立地支撑南宋半壁江山,在此期间的抗金战功是独一无二的。”(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评述),吴家的势力也在此时达到顶峰,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甲集卷九》统计:“南宋父子建节者仅十三家,吴氏即居其二;兄弟建节仅七家,吴氏亦居其二;三世建节者仅有吴璘与其子吴挺、其孙吴曦。”在以后的岁月里,制约蜀中吴氏一直都是朝廷的要务,一直持续到开禧二年的吴曦叛宋。
  
   吴玠死后,签书枢密院的楼炤便以朝廷特使的身份承制杨政为熙河经略使,吴璘为秦凤经略使,郭浩为鄜延经略使。朝廷方面的动作很快,紧接着又提高了郭浩的职务,擢他为枢密院都统制,同节制陕西军马。提拔郭浩,是因为他非吴氏系统,而且还和吴玠不和。在陕西布置妥当之后,朝廷又马上提高四川安抚制置使胡世将的权利,任命他为权主管四川宣抚司,随后还加封他为宝文阁学士,川陕宣抚副使,并规定诸路并听节制。这一切的一切,无疑都是针对吴玠死后的川陕军政权利的归属问题。
  
   楼炤是徽宗政和五年的进士,开始依附秦桧,后被罢去,绍兴六年始起复。写得一手好文章,绍兴年间的一些外交辞令便是他的手笔。胡世将是徽宗崇宁五年的进士,文学素养继承了祖辈,一阙酹江月入选教科书便是力证,值得注意得是,他是个比较激烈的主战派。虽然政治立场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和楼炤都是文人出身。看来高宗削兵权的手艺也是有祖传功底的。
  
   郭浩是西军出身,和吴家兄弟是小同乡,开始还是吴玠的上司,富平之战后收余兵退至蜀口后,因人单势薄,反倒是作起了吴玠的副手,但他在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三战中,还是与吴玠等诸将通力合作,大败金军。可稍微一太平,两人便在宋万年通敌事件中撕破了面皮,宋万年当时当任利州路的提点刑狱,吴玠得到细作的密报,说宋万年一直在玩“无间道”,经常给金国透漏南宋方面的军政情报,吴玠便要郭浩逮捕宋万年,但郭浩却不吃这套,回信说宋万年是好同志,立场坚定斗志很强,吴玠如何忍得下这口气,便亲自把宋万年提到川陕宣抚司单独审讯他,宋万年在审讯中对通敌一事供认不讳,随后郭浩再次来信说吴先生你弄到的口供和我的完全不同,您是不是有刑讯逼供啊?两人在此事中大鸣大放,大吵大闹,所得的结果却是郭浩被调到了金州,当个了有名无实的经略安抚使。没曾想郭浩到了金州却捡到了个大便宜,金州原有3000保甲,加上招募了3000禁军,以及原驻守均州的格禧军,使得他势力一下船高水涨,有了独立成军的资格。那时节每个军队都向朝廷要钱,独独郭浩把钱朝户部送,可见金州这地面委实不错。所以说得罪大牌不要紧,要紧的是得罪之后的落脚处要好。南宋有三个家族军事集团,一是吴家兄弟军团,一是吕家军团,后来守襄阳的吕文焕就是吕家的。最后就是郭家了,而郭浩就是郭家军事集团的开山人。但绍兴十五年他死后,郭家有一个近三十年的断层,直到淳熙初年才开始显山露水。很明显,这个断层出现的原因是和吴家有关的。
  
   熙河路的经略使杨政,也是西军出身,从最开始的勤务兵一直辛苦打拼到独领一路的大将,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政治态度过硬,坚持以吴玠同志为领导核心,一直都贯彻落实抗击金国的世界观,同时积极实践大批量杀伤金人的重要思想。可惜因为长相不佳,得了个雅号“杨克毯”,富平之战后,他的家人就一直沦陷在敌区,绍兴九年宋金议和后,才迎回家人。他作风俭朴,每次同事会餐,从不吃多余的菜,人家劝他:“这个东西味道好呀,你怎么不吃?”他说:“我就知道仓米味道好,耐吃又有味,这些东西太贵重,而且不能常吃,有什么用。”(三朝北盟会编 卷167)他对吴家兄弟是忠心耿耿的。事后也证明了他在吴璘面前仍然一直以部将自居。宋史上说“(杨)政故为吴璘裨将,及与璘分道建帅,执门下之礼益恭,世颇贤之。”但洪迈的《夷坚志》里记载了一条他虐杀家妓的文章,洪先生的一支妙笔写的非常精彩,然而可信度委实不高,历来史家把这本书归为志怪小说,非常的合适。
  
   最后来说说吴璘,他小吴玠十岁,而且是个早产儿,他和吴玠的性情很不相同,吴玠为人比较深沉,城府很深。吴璘则比较外向,为人也比哥哥忠厚。两人的性格不同,作战的风格也不同,吴玠善守,吴璘擅攻,俗话说“上阵亲兄弟”, 吴璘当兵后一直就跟着哥哥征战,但他在吴玠身前只是主要助手,并不是唯一的助手。史上往往两人并称,其实不太合适,吴玠应算作南宋的第一代将领,而吴璘是和杨存中、李显忠、邵宏渊、王权、王宣、刘锜一样,为南宋的第二代将领。当然,吴璘是当中最出色的将领之一。
  
   吴璘、杨政、郭浩分成三个系统,也就是史上所称的“蜀中三大将”了,其中郭浩无疑是水平最烂的一个,胡世将一直看不起他,甚至还觉得他就不是个行军打仗的料,至于杨政,杨倩描先生觉得他在指挥能力上还高过吴璘一点点,我颇有腹诽。朝廷将一切布置妥当后,这时从金国传来了消息,又政变了!
二、又见浮生一岁穷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靺鞨族算做女真人的祖宗,其实靺鞨并不是一个族,而是很多族的一个总称,而靺鞨的主要部落则更不是女真人的祖宗,而以完颜部为核心的金国要追溯的话,应该算到隋时的安车骨部,唐攻高丽以后,此部分散以后逐渐形成了完颜十二部,金的始祖名叫函普,他常常为各部落摆和头酒,并制定法律,杀了人就要赔牛,要不就赔马,总之得赔,不能白杀。所以完颜部中有一部非常感激他,为了表达他们最崇高的敬意,从自己部中海选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贤女”给他做老婆,以前都说函普是高丽人,象1001n先生写的《完颜亮的一生》中就说函普来自高丽,不是完颜部落的人,应是错误的,据考证,函普先生本身就是完颜部的女真人,只不过住在高丽而已。(详见孙进已先生的《女真史》)此后完颜部的女真人统一各部,灭辽攻宋,很短的时间里就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国,至圣先师孔先生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孔先生这话是微言大义,所以解法有几种,一般比较和谐的解法就是句中的“夷狄”是说得没文化的人,但女真人无疑不在此例,他们的汉化程度是最深的,而女真人汉化的转折点就在金熙宗身上。金熙宗金完颜亶,原名完颜合剌,麻将这一国粹,起源于何时,我并不清楚,但我想女真人应该无论如何不擅此道,至于完颜亶先生出生的时候他爷爷金太祖是不是正在打麻将,而大吼了一声“和拉!”就更是不得而知了。
  
   金天眷二年(1139年)七月,金熙宗一举灭掉了完颜宗磐、完颜宗隽等权臣,紧接着在八月,又杀掉了完颜昌和完颜鹘懒等人。金熙宗一朝,是金国派系党争是最厉害的时候,金熙宗初年的时候,朝中大抵是可以分成两个大党,一个是保守党,一个是激进党,保守党又分三个派系,一派是完颜宗翰、完颜希尹,这一派是势力最大的,一派是完颜宗磐、完颜宗隽,还一派是挞懒(完颜昌)、鹘懒。改革派则以完颜宗干和完颜宗弼为首。两党斗争的结果是保守派完败,原因很简单,一是金熙宗要亲政,二是宗干是他的养父,熙宗比较亲近他。三是熙宗从小就喜欢茗茶、焚香、围棋等汉族的传统游艺,加上他的老师燕人韩昉终日价教他吟“郁郁乎文哉,吾从宋”,所以保守派看熙宗是“宛然一汉家少年子也”,而熙宗看保守派则是“异类”(靖康稗史 呻吟语),是以那些不肯学习和追随先进性文化的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完颜亶是金国诸权臣的一个折衷,因为谁都吃不掉谁,所以选择了一个“年少易治”太祖嫡长孙。但苗耀的《神麓记》中记载,金太宗其实是想立自己的长子宗磐,无奈何宗翰、希尹、宗干一起联手反对,这才立了完颜亶。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三朝元老完颜宗翰,“宗翰”则是金建国后在女真贵族中统一命名的汉名,实际上我们一般是亲切的称他为“粘罕”,如果要威猛一点,则又称他为“粘没喝”。他十七岁就进入军队,和后来的太宗吴乞买一直是完颜阿骨打的左膀右臂。他的爱好是坑杀降者,特长是耍铁挝(即流星锤)。金熙宗上台后,第一目标就是他,《三朝北盟会编》中说粘罕这些人在燕云为大帅,在本土只为一匹夫,这句话正是太宗长子宗磐说的,所以金熙宗的办法就是“用相权来换兵权”,把粘罕从经营多年的山西调回本土,先是在天会十五年(1137年)把粘罕的亲信高庆裔以贪污罪下狱,随后再把粘罕灭掉,罪名是谋反。粘罕在狱中还写了一篇名作《狱中上熙宗疏》,限于篇幅,我就不引用了。法国大骚人谬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粘罕的眼泪大抵是流了很多,后来每日在上京大狱中大呼狂叫,直到气绝身亡。很有贾府里焦大的气质。
  
   粘罕一死,各个派系之间的平衡迅速的打破了,三巨头剩下了完颜宗磐和完颜宗斡,宗磐见打压自己联盟的“话事人”被熙宗灭了,每天爽歪歪的,就差没哼着“妹子的脚,小又尖”诸如此类的小调上朝了,人一太过得意,就容易忘形,宗磐基本上是和宗斡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而且竟然有一次当着金熙宗的面,拍马冲向宗斡,暴力威胁他。被都点检萧仲恭呵斥后,宗磐才罢休。自然而然,熙宗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自己的堂叔宗磐了。
  
   金天眷二年春天的时候,改革派的首脑人物宗弼,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四太子兀术,他就密报了宗磐和挞懒在交割河南一地给南宋事上,有通敌谋反的嫌疑。挞懒得知以后,决定拼命一博,夏天,他到蔚州避暑,发大军搜捕逃亡之人,目的是想造成民间慌乱和暴动,借此机会起兵,可金熙宗的行动更快,他在宫殿布下伏兵,在宗磐上朝时将他擒获,然后在祁州捕杀了挞懒。至此,金国的大权被太师宗干和都元帅宗弼所掌控,而宗干很就病死了,独揽大权的宗弼是强硬的主战派,他的上台,标志着宋金关系将发生重大改变。
  
   胡世将听闻金国政变的消息后,马上就写了份报告给朝廷,他预感到大战即将爆发,要求得到“便宜处事”的权力,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三月,在朝廷答应了自己的要求以后,胡世将随即命令郭浩移到永兴军,杨政移到兴元府,田晟到渭州,孙渥到熙州,王彦到延安府,要求他们马上到位,做好应战的一切准备工作。胡世将自己也知道诸将看自己不起,更知道他的那几位前任和吴玠斗法的结果,所以他在刚令到川陕宣抚副使的职务时,就一口气从成都跑到了河池,把吴璘、杨政等一干人召集起来开会,先由某甲抑扬顿挫的宣读欢迎致辞后,胡世将站起来斜着眼睛说:“我小胡呢,一不能骑马,二不能射弓,三不会行军,四不会打仗,可我偏就当了你们的头,诸公知是为啥乎?”
  
   诸将喝酒,装没听见。
  
   胡世将便发表了一番演讲,从唐末五代讲起,说武将专权,亡国之兆,又说从今以后,我将会原本的按照吴玠订下的规矩办事,也会将各位的战功及时准确的上报朝廷,要求诸将和自己合作,不要互相怀疑,只要是对我们国家有利的事情,大家都要尽心尽力去办等等。
  他的这番低姿态赢得了众多将领的好感,吴璘首先表态,愿听胡公的节制,其余的将领马上跟进,纷纷表态赞成。当初的四川制置大使席益因母丧去官后,宋高宗就问当时的刑部尚书胡交修:“你觉得派谁去四川接席益的班比较合适?”胡交修说:“从子世将可用。”宋高宗当即拍板,选了兵部侍郎兼直学院士再兼侍讲的胡世将。其实胡世将一直留心川蜀形式,写了好几份报告给高宗,高宗所以才会选他。至于胡交修给的答案,也只是史笔的另一种捧法而已。
  
   是年五月,金国的兀术果然不负众望,指挥四路大军南下,聂黎孛堇出山东,撤离喝奔向陕右,李成奔向河南,他自己领兵十余万带着伪将孔彦舟、郦琼等奔向汴(大金国志 卷11)
  
   关于金国出兵的问题,我特意去翻了翻那套声名很高,被很多同志奉为宝典的台湾三军大学那套十二册的《中国历代战争史》,先是飞云兄就一直指出此书错误百出,在我的印象中原来好象还有个大虾写宋辽战争,不分东南西北的引用此书,结果闹出一个“耶律惕隐”的笑话,是以我翻这本宝书时就很是小心翼翼,但还是很不幸的发现他们又错了,他们描写这次金国出兵是这样的“是年五月,金国四路共十万大军南下”“右副元帅完颜杲和右监军萨里干出河中入陕西”。可是我翻《要录》卷135时,上面明明写着“分四道入犯,宗弼自将精兵十万人”,好家伙,兀术先生这一路就有了十万,各位看官别急,在《大金国志》卷11中还写了“遂分四道南征,兀术自将精兵十余万”,可见金国四路大军绝对不是共“十万”,而是大大多余“十万”,而后面一句“右副元帅完颜杲和右监军萨里干出河中入陕西”就更是错的离谱,萨里干和完颜杲本是一个人,萨里干是清朝人的说法,《续资治通鉴》里就把完颜杲叫萨里干,至于“右监军”云云,更是知这些大家是如何得来的
三、河倾月没夜将旦
  
  
   古往今来,“面子”是我国的一个大学问,鲁迅先生说“面子”这门学问是中国精神的纲领,所以就千万不要去做丢“面子”的事,然则怎么才算丢面子呢?比如说,倘使一个叫化子在垃圾堆里翻东西吃,这不算丢面子,但倘使某位有钱的公子在垃圾堆里翻东西吃,这就丢了面子。又倘使先前那个在垃圾堆里翻东西吃的化子回家让老婆踢了一脚后就滚到在地上哭将起来,他这才算丢了面子。一旦丢了面子,就是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了,可惜,这次金国攻陕的主将撤离喝先生(完颜杲)就丢过一回很大的面子。
  
   有一说是撤离喝先生是金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是陕西诸将的老对手了,曾经在陕西和吴玠先生玩“跑得快”的游戏,结果吴玠比他先到,还派人送桔子给他吃,吓的他当场以杖击地说:“吴候,尔何来速耶!”。撤离喝作战时喜欢用各种小手段,比如和吴玠对阵时,就派人写降书,和杨政对阵时,又派杀手去行刺等等,而且大抵喜欢以儒帅自居,几乎有点诸葛之亮,关云之长的味道了。金史本传和金史宗义传里都说他写的一手好字,尤其擅长写我们今天看来是天书的契丹小字,风闻有人考证出乾陵无字碑上的契丹小字正是出自于他的铁划银钩。可惜他打战老是输,有次更是输得在战场中放声大哭,从此一哭出名,红的速度比如今的超女还快,以至于宋朝人人都知道金国有个“啼哭郎君”。其实金国的名将都爱哭,象兀术从黄天荡逃回江北之后,只要一遇见认识的就抱头痛哭,说过江不是耍子,几乎回不来(大金国志 卷6)。这一次,撤离喝来的势头很猛,他走的正是走的当年南宋三大防区的西部路线。到了五月十三日,他就从河中府(今山西运城蒲州镇)渡黄河到了同州(今陕西大荔),一气飞奔了250里路,到了十五日,就攻下了长安。
  
   撤离喝进逼速度如此之快,是胡世将事先所没有料到的,当时驻扎在陕西约还有五万右护军分散在各地,而在蜀口一线防守的兵力仅约一万三千人,再有就是郭浩、杨政、孙渥、王彦等人都还在上任的途中,形势是非常危险的,胡世将连忙在驻地河池召开紧急会议,孙渥在会议中提出:“河池不可守,因为撤离喝军已近凤翔,从大散关下来,一二日之内就可到帐下,以前吴玠大帅有次到河池阅兵,就差点在阵前被抓敌人抓住,这件事希望胡公你不要忘记,我觉得和尚原虽然离河池七十里,但杀金坪这个天险足可以拒兵于外。”
  
   胡世将还没回答,吴璘就大声道:“胡说!以前我和哥哥在和尚原、杀金坪恶战时,不知道孙公您当时在那里?如今却说出这等灭自家威风的丧气话,可斩也!”又转过头去对胡世将说:“自从金人败盟以来,将士们日日思战,如果胡公不战先退,舍弃河池,是失战士心也。我吴璘愿以全家百口之性命做保证,一定痛击金兵。”
  
   胡世将听后比较激动,当即指着大帐说道:“世将那也不去,誓死于此!”。马上调田晟回泾原阻击金军,以掩护尚留在陕西的右护军撤回四川,又把孙渥调回熙河,孙渥见自己被调离了军政中心,便连忙找到胡世将的亲信说:“我小孙确是为胡宣抚着想,如今倒是全都怪到了我的头上,那吴家的小帅虽然有点勇气,但我却没看出来他有破敌的把握,他日,不要忘了我今天说的话。”
  
   十天之后,吴璘领着两万军队赶赴宝鸡,以完成在河池大会中提出的在宝鸡至凤翔一线阻击金军,以赢取陕西大军撤退的时间的战略布局。在五月二十七日,宋高宗下诏命吴璘为同节制陕西诸路军马。高宗这样做的目的,是能使吴璘在政治上和原同节制陕西军马的郭浩平起平坐。以免出现政令不一,各部互相掣肘的局面。五月二十八日,吴璘麾下的统制姚仲在石壁寨(宝鸡东)和金军相遇,姚仲是吴玠生前的爱将之一,为人比较机警,擅长打防守战,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爱喝假酒,在仙人关之战中,他负责防守西北角,金人猛攻西北塔楼,他带兵登楼死守,一时间打得难分难解,整个楼都被打斜了,姚仲便拿布帛把楼系正,金人又去烧楼柱,姚仲这下更是来了精神,连忙把自家平常喝得假酒统统拿出来灭火,酒居然能灭火,可见姚先生平常喝的酒掺了多少水。两军相逢,姚仲看定了金军的将领折合,拍马就冲了过去,折合先生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姚仲一枪倒撞下马来,可怜见他身上穿着几十斤的“安山铁甲”,这一跌将下来,跌得他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只觉得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如此了。姚仲部下见主将如此英勇,一发喊都冲了过来把这支金军一直杀退至渭水、汧水一带。随后的六月五日,宋军攻陷扶风,生擒金军117人,首领3人。一再的败绩,让一心想找回面子的撤离喝心急如焚,他登上城楼,远观驻扎在大虫岭的吴璘军,沉默后哀叹道:“呜呼!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此难与争。”马上改变了战略计划,转而向北,领军进攻泾原的田晟部。但在郭浩、王彦等部的配合下,撤离喝也无法在北面打开局势,无奈之下只得又退回凤翔。此后的两个月中,双方一直成僵持状态,吴璘部在六月二十二日和二十五日都颇有斩获。
  
   这时,在陕西的右护军基本都聚集到了泾州一带,已经开始逐渐退向蜀口。撤离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迅速的做出反应,只留下很少的步兵驻守凤翔,亲自率精锐扑向泾州。九月,田晟部和右护军在正面结成大阵在回山原与撤离喝部展开恶战,撤离喝部依然是金军的老套路,用锐阵冲击宋军的正面大阵,一阵退下来,一阵又来,一阵重一阵,一阵复一阵,一阵一阵又一阵,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连打了三天,到了十二日,金军再用老套路之二用偏师绕道迂回至回山原后,双头并下发起总攻,宋军逐渐不支,田晟部开始溃败,但右护军无一人退却,死守着残局,其中杨从义自请担任殿后,与敌死战。田晟遂率兵退向渭州。撤离喝根据战场上的变化,立刻派拨速离领轻骑紧追,在渭州全面击溃了田晟部。回山原恶战中金军战术的两大家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就是正面的锐阵冲击和用拐子马从两翼或侧翼迂回攻击,但撤离喝也只是赢得了一场皮洛斯式的胜利,因为赢的代价太大,他也无力再攻蜀口,仍是缓缓的退回了凤翔。
  
   宋军虽输了这一次战斗,但把滞留在陕西大部分右护军都撤回了四川,基本完成了最开始在河池制定的战略方针。其中唯一可惜就是原吴玠的部将田晟,他在仙人关之战中和杨政带领锐兵以大斧大破金军,一战成名,此后一直都在一线和金军斗争,是南渡后真正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领之一,但在回山原恶战中,他先胜后败,被朝廷革职,以后一直在南昌赋闲,绍兴二十九年曾有官员要求重新起用他去襄阳协助刘锜,但朝廷并没同意,其实原吴玠部除了杨政的结局较好外,其余的将领后来都混得不好,象吴璘后来就几乎杀了姚仲,要他为德顺之败负责。王彦最后也被革职,还有川陕军中著名的骑兵大师李师颜,他虽然没有被革职,但也一直不太得志。
  
   战后胡世将上奏朝廷,认为吴璘和杨政是立下了功劳,而对于郭浩他素怀偏见,在奏中指责他指挥不当,导致了失败,其实郭浩部在六月的战斗中,曾乘机攻破了乾州,活捉金千户三人,杀死金兵五百余人,是颇有功劳的。朝廷方面自然是不会只打破自己一手构建起来的平衡局势,便将吴璘、杨政、郭浩三人都升了官,吴璘为镇西军节度使(他哥哥在绍兴元年就是坐的这个位置),杨政为武当军节度使,郭浩为奉国军节度使。
]]
继续继续,相当不错
自由如风君您辛苦了~:P
我顶你~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handshake :handshake
秦州即今天甘肃天水,《读史方舆记要》卷59中说:“州当关、陇之会,介雍、凉之间,屹为重镇。”而虞允文也说过:“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也。”可见秦州地理位置之重要,金军为了防备宋军,在秦州和秦州附近的丁刘圈屯驻了近三万大军(兵数据杨倩描先生《吴家将》的考证),吴璘集结好部队以后,于九月中旬朝秦州方向挺进,九月十三日,吴璘领兵抵秦州城下,守城的金军将领武谊爬上城楼,见吴璘大军黑云一般压将过来,大呼:“呜呼!煞是不妙,吾溜先。”下楼卷起家伙就准备跑路,突然转念一想:“这个时候开溜,出了门也是被抓活的,还是投降有把握一点。”遂打开城门,被吴璘解放了。驻扎在丁刘圈的蒲察胡盏和完颜习不住两人见势连忙引军北退,撤到了渭水北岸的剡家湾,剡家湾湾口有一座高原,名叫刘家圈,刘家圈前临峻岭,背靠腊家城(今甘肃秦安东),地势比较险要,胡盏和习不住见前方居高临下,后方依据城垣,加上岭下地势平坦开阔,更是有利于自己的骑兵冲击,所以两人很是放宽了心,完颜习不主先生十六岁就当兵,一生中四处打击山贼,为人点子很多,是一员智将(金史 卷82),而胡盏先生一直跟随着金国的另一名将娄室在陕西征战,勇猛彪悍,是一员勇将(金史 卷81)所以这哥俩好一搭配起来,就真是“智勇双全”了。是既有“诸葛之亮”,又有“关云之长”。所以两人合在一起就开始自大起来,一个人的自大其实很是无趣,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群的自大,方有成就感,此二位便是如此。
  
   吴璘军渡过渭水后,进逼刘家圈,吴璘熟知这一带的地形,当下派王彦和姚仲和半夜上岭布阵,要求他们结阵完毕以后举火炬为暗号,并派张士廉等领骑兵迂回腊家城后在金军撤退时拦截他们进城的路线。王彦和姚仲上岭直到布阵完毕,金军都没有发觉,一切布置妥当以后,号令全军遍举火炬,一时间火光冲天,“智勇双全”的两位金军将领连忙布置已乱成一团的军队,“勇将”胡盏更是急了一头脸的油汗,开始有点发昏了,连声大呼:“败了,败了,我不要活了!”吴璘派已经结好“叠阵”的步兵缓缓上岭仰攻,胡盏愈发癫狂起来,领着本部兵马就来攻打吴璘,金军的骑兵在山岭之中,其冲击力就大大的减弱了,加上吴璘部“叠阵”的强弓利箭如下雨一般射过来,金军一时间非常被动,吴璘自己亲自披轻裘驻马于阵前,部下们更是卖力,低档住胡盏军俯冲而下骑兵达十多次冲击,其中吴璘部的骑将杨万,天生神力,冲进金军阵中,先来一招“大鹏展翅”将金军一个千户长提将起来,再一路杀将回来,跑到吴璘面前大笑道:“吴帅,古有江东小霸王孙伯符腋下夹敌,今有我玉面郎君骑将杨万单手擒敌,俺勇不勇?”吴璘骑马一路溜过来,喝道:“你来,你来,我赏你颈上一个碗大的疤!这打得正急,你抓了一个瘟鸡也似的人跑回来夸勇!?”杨万一怔,把手中的千户先生一扔,一发喊又杀向了金兵。(继资治通鉴 卷124)此时原上王彦、姚仲的叠阵强兵已完全杀退了完颜习不住部,开始从原上夹击胡盏部,片刻后,金军开始溃散,纷纷丢兵弃甲开始投降,吴璘大手一挥,全军开始追击,即刻便斩首三百余金兵,活捉六百余,然而先前的张士廉似乎是个天生的路盲,战斗已经快打完了,张先生还是没找到上腊家城的路,让“智勇双全”二将军飞也似的跑回了城中死守。吴璘军将城团团围住,破城指日可待,说时迟,那时快,高宗皇帝的经典道具刻着“勒兵归戍”四个大字的金字退兵牌又来了!因为他和天生就爱好和平的秦桧先生又准备开始和金国议和了!吴璘和哥哥吴玠不同,一直走的是“乖乖虎”路线,见了金字牌,想都没想就开始传令撤兵,这个悲剧在不久后的日子还将再次重演,而且结局比这次凄惨百倍!在当天,作为牵制兵力的元成在至巩州的路上遭遇大批金军,自知难逃劫数,南向大哭道:“老子长于行陈,今天死于兵戎,不得见吾君矣!”遂自刎而死。(继资治通鉴 卷124)
  
   胡世将听到消息以后,咬牙切齿的说:“何不降金字牌,且来世将处!”(继资治通鉴 卷124)当天就把三千名战俘押解上船,献俘京师,其余要利州路转运判官郭游卿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从战俘中以声音容貌找出四百五十个高大魁梧的女真人,全部斩首于嘉陵江上,还把尸体筑成京观,其余的全部在脸上画乌龟刺字,在边界上放还。(继资治通鉴 卷124)
  
   十一月,宋金第二次合议达成,随后胡世将在和金军划分陕西边界事宜中,死活不肯把和尚原划分给金国,不久,疡发于首,感染而死,年五十八。(宋史 卷390)吴璘随后到临安朝见高宗,再次回蜀时,继任的川陕宣抚副使郑刚中已经把和尚原划分给了金国,他和哥哥以及诸位部将士兵们用血肉之躯拼抢回来的土地,就这么轻轻的在地图上被划分了出去,而他手下的强兵,在孝宗一次没有成熟思考的撤兵命令下,而惨遭大败,“于是弃德顺军,仓卒引退,金乘其后,正兵三万,得还者仅七千人,偏裨将佐所存无几”(王曾瑜 宋朝兵制初探),德顺之败,无论是西军还是吴璘的强兵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西军也从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待之的是两淮的精兵。此后六十六岁的吴璘临终之前写的遗表,仅两句话:愿陛下毋弃四川!毋轻出兵!(宋史 卷366)
  
   遥想起宋朝这个美丽而让人忧伤的时代,让人不由惆怅再三,胡世将的那阙《捋江月》很是能寄托一种哀思,词的下半阙为:“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 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参考书目:元 脱脱等《宋史》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宋 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
   元 脱脱等《金史》
   宋 宇文懋昭《大金国志》
   宋 彭大雅《黑鞑事略》
   宋 《武经总要》
  清 毕沅《继资治通鉴》
   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
   杨倩描 《吴家将》
   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
   《中国军事通史》卷13
   《中国战争发展史》
   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话》
  参考论文:曾瑞龙《北宋及拜占庭帝国的弹性防御战略初探》
   杨军《金熙宗心理变态原因初探》
   王禹浪《论完颜宗翰》
   王曾瑜《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评述》
   杨倩描《南宋郭氏军事集团述论》
   杜文玉《宋代马政研究》
   黄宽重《南宋赖以生存的王牌—山水寨》
   赵立新 安栓虎《两宋之交武将的崛起与文臣控兵之反复》
   陈显远《平明水王杨从义》
还是那句话~
可怜的军人~
55555555555555555555~
:') :') :')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