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是私有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6:18:46
]]
]]
]]
]]
]]
]]
6. 所罗门问鼎奥地利

“在他们(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眼里没有战争与和平,没有口号和宣言,也没有死亡或荣誉,他们忽略了这些迷惑世人眼睛的东西。他们的眼中只有垫脚石。威廉王子是一个,下一个就是梅特涅。”
- 福德里克.默顿

所罗门是梅耶的老二,常年穿梭于欧洲各大城市之间,担任家族各个银行之间的协调角色。他在几个兄弟中具有过人的外交才能,他说话用辞考究,巧于恭维。一位和所罗门打过交道的银行家曾评论道“没有人离开他时不是神清气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弟兄们公推他到维也纳开拓欧洲心脏地区的银行业务。

维也纳乃是当时欧洲的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欧洲王室都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哈布斯堡王朝作为神圣罗马帝国(1806年解体)的王室统治着包括的奥地利、德国、意大利北部、瑞士、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捷克、斯洛文尼亚以及法国东部地区长达400余年,是欧洲最古老最正宗的王室血脉。

拿破仑战争虽然打垮了神圣罗马帝国,但它的继承者奥地利仍然以中欧的龙头自居,傲视其他的王室。加之其正统的天主教教义,和英法等新教盛行的国家相比要僵化不少。和这样的高贵家族打交道,那是要比威廉王子的档次高得多了。虽然罗斯切尔德家族过去曾经几次想和哈布斯堡建立商业关系,结果始终被王室挡在圈子之外,不得其门而入。

当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所罗门再次叩响维也纳的大门时,情势已经全然不同了。罗斯切尔德家族在欧洲已成为名噪一时的望族,挟征服英法之锐气,底气是足了不少。尽管这样,所罗门也不敢造次去直接和哈布斯堡的人谈生意,而是找到了一块垫脚石,他就是名震19世纪欧洲政坛的奥地利外长梅特涅(Klemens von Metternich) 。

在打败拿破仑之后的欧洲,由梅特涅牵头建立的维也纳体维系了19世纪欧洲最长的和平时期。他在奥地利日渐衰落而强敌环俟的不利态势下,把制衡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他利用哈布斯堡在欧洲残存的皇家正统号召力,拉住邻国普鲁士和俄国组成神圣同盟,既达到了遏制法国的东山再起,又牵制了俄国扩张的躁动,还形成了联合压制境内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浪潮的机制,确保了奥地利境内多民族分裂势力不致失控。

1818年的亚琛会议(Aix-la-Chapelle Congress)是讨论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未来 的一次重要会议,来自英、俄、奥、普、法等国代表决定了法国的战争赔款和同盟国撤军等问题。所罗门和他的弟弟卡尔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经梅特涅的左右手金斯(Gentz)引荐,所罗门结识了梅特涅,并很快地与梅特涅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一方面所罗门回肠荡气的赞美让梅特涅极为受用,另一方面,梅特涅也很想借重罗斯切尔德家族的财雄势大,两人凑在一起一拍既合。所罗门和金斯更是铁得不分彼此。

在梅特涅和金斯的极力推荐下,加之罗斯切尔德与威廉王子和丹麦王室密切的商业关系,哈布斯堡高大的围墙终于被所罗门越过了。王室开始固定和频繁地向所罗门的银行贷款和融资,所罗门很快就成了“圈里人”。1822年,哈布斯堡王室授予罗斯切尔德四兄弟(内森除外)男爵封号。

在所罗门的大力资助之下,梅特涅开始扩张奥地利的影响力,四处派出军队去麻烦地区“保卫和平”,使原本国力日衰的奥地利陷入了更深的债务泥潭,从而更加依赖所罗门的银箱。1814年到1848年的欧洲被称为“梅特涅”的时代,而实际上控制着梅特涅的是背后的罗斯切尔德银行。

1822年,梅特涅、金斯、所罗门、杰姆斯和卡尔三兄弟参加了重要的维罗讷会议 (VeronaCongress)。在会后,罗斯切尔德银行得到了利益丰厚的资助第一条中欧铁路的项目。奥地利人越来越感受到罗斯切尔德的影响力,人们开始说“奥地利有一个费迪南(Ferdinand)皇帝和一个所罗门国王。”1843年,所罗门收购了Vítkovice联合矿业公司和奥地利-匈牙利冶炼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名列当时世界10家最大 的重工业公司。

到1848年,所罗门已成为奥地利金融和经济的主宰者。
]]
8. 罗斯切尔德金融帝国

“只要你们兄弟凝聚在一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与你们竞争,伤害你们,或是从你们身上渔利。你们合在一起将拥有比世界上任何一家银行都要大的威力。”
——戴维森给内森的信 1814年6月24日

当老罗斯切尔德1812年去世之前,列下了森严的遗嘱:

(1)所有的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决不用外人。只有男性家族人员能够参与家族商业活动。

(2)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这一规条在前期被严格执行,后来放宽到可以与其他犹太银行家族通婚。

(3)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

(4)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

(5)每家的长子作为各家首领,除非家族一致同意,才能另选次子接班。

任何违反遗嘱的人,将失去一切财产继承权。

中国有句俗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罗斯切尔德家族通过家族内部通婚严格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在100多年里,家族内部通婚18次,16次是在第一表亲(堂兄妹)之间。

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切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6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以6%的回报率计算,到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家族资产将至少在30万亿美元之上。 [注 1.8]

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和基于这一切之上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以及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切尔德家族在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漩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罗斯切尔德家族银行遍及欧洲主要城市,他们拥有自己的情报收集和快速传递系统,甚至欧洲国家的王室和贵族在需要迅速和保密地传递各种信息时,都是通过他们的系统。他们还首创了国际金融清算系统,利用他们对世界黄金市场的控制,他们在家族银行体系中首先建立起不用实物黄金运输的账目清算系统。在这个世界上,只怕没有其他人比罗斯切尔德家族更能深刻理解黄金的真正意义。当2004年罗斯切尔德家族宣布退出伦敦黄金定价系统时,他们正在悄悄地远离未来世界空前的金融风暴的中心,摘清他们与黄金价格之间的关系。负债累累的美元经济和危机四伏的世界法定货币体系,以及世界外汇储备体系很有可能将面临一场清算,只拥有微不足道的黄金储备的亚洲国家积累多年的财富,将被“重新分配”给未来的赢家。对冲基金将再次发动攻击,只不过这一次的对象将不再是英镑和亚洲货币,而是世界经济的支柱 - 美元。

对于银行家而言,战争是天大的喜讯。因为和平时期缓慢折旧的各种昂贵设施和物品会在战争中顷刻之间灰飞烟灭,交战各方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取得胜利,到战争结束时,zf无论输赢都将深深地陷入银行的债务陷阱之中。在英格兰银行成立到拿破仑战争结束的121年的时间里(1694-1815),英国有56年处于战争之中,剩下 的一半时间在准备下一场战争。策动和资助战争符合银行家的根本利益,罗斯切尔德家族也不例外,从法国大革命(178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几乎所有的近代战争的背后几乎都闪动着他们的影子。罗斯切尔德家族是当今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最大的债权人。在老罗斯切尔德的夫人(Gutle Schnaper)去世之前说道:“如果 我的儿子们不希望发生战争,那就不会有人热爱战争了。”

到十九世纪中叶,英、法、德、奥、意等欧洲主要工业国的货币发行大权均落入了罗斯切尔德家族控制之中,“神圣的君权被神圣的金权所取代”。此时,大西洋彼岸美丽繁荣富庶的美利坚大陆早已落入了他们的视野。
]]
译作:罗思柴尔德.更准确些.
这是新华社外语译名手册中的标准译法.
多谢ls的大大!!!
“我有两个主要的敌人:我面前的南方军队,还有在我后面的金融机构。在这两者之中,后者才是最大的威胁。我看见未来的一场令我颤抖的危机正在向我们靠近,让我对我们的国家的安危颤栗不已。金钱的力量将继续统治并伤害着人民,直到财富最终积聚到少数人手里,我们的共和国将会被摧毁。我现在对这个国家安危的焦虑胜过以往任何时候,甚至是在战争之中也是如此。”
——林肯

本章导读

如果说中国的历史是围绕着政治权力斗争而展开,不理解帝王心术就无法洞察中国历史的精髓。那么西方历史则是沿着金钱角逐而进化的,不明了金钱的机谋就不能把握西方历史的脉络。

美国是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她迅猛的崛起和广泛的影响力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美国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国际势力的干预和阴谋,其中,尤以国际金融势力对美国的渗透和颠覆最令人惊心动魄,而却最不为人所知。

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建立几乎是全神贯注地防范封建专制势力的威胁,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民主制度本身对金钱权力这一新生的、致命的病毒,却没有可靠的免疫力。

新生的民主制度对于国际银行家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权,来控制整个国家这一战略主攻方向的判断和防御出现了重大漏洞。“金钱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与美国民选zf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一金融制高点上进行了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行刺,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美国总统的伤亡率比美军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的一线部队的平均伤亡率还要高!

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大举深入中国的金融腹地,昨天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今天会在中国重演吗?
《货币战争》,有人说是剪刀加浆糊的产品,由三本书拼贴而成。:D
]]
1.刺杀林肯总统

1865年4月14日星期五晚上,在艰难困苦和重重危机中度过了四年残酷内战的林肯总统,终于在5天前迎来了南军将领罗勃特·李将军向北方格兰特将军投降的胜利消息,总统高度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兴致颇高地来到华盛顿的福特剧院看表演。10点15分,凶手潜入没有守卫的总统包厢,在距离林肯不到两英尺的后面,用一把大口径手枪向总统的头部开枪,林肯总统中弹后倒向前方。第二天凌晨,林肯总统去世。

凶手是一个名叫布斯(John Wilkes Booth)的在当时颇有名气的演员。 他在刺杀 林肯之后仓皇出逃,4月26日凶手在逃亡途中被击毙。在凶手的马车里, 发现了很 多用密码写成的信件和一些犹大·本杰明的私人物品,这个犹大是当时南方zf的战争部长和后来的国务卿,他也是南方金融方面的实权人物,因为他和欧洲的大银行家们过从甚密。他后来逃到了英国。林肯刺杀事件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大规模的阴谋。参与阴谋的可能有林肯的内阁成员、纽约和费城的银行家、南方的zf高官、纽约的报纸出版商和北方的激进分子。

凶手的孙女伊左拉在她的回忆录中提到,林肯的被刺和欧洲的神秘人物有关,布斯在行刺之前,至少去过欧洲一次。凶手和犹大·本杰明关系很近,而犹大被广泛地认为是罗斯切尔德银行的代理人。

要理解林肯被刺杀的真正动机和图谋,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历史纵深来审视美国立国以来,民选zf和金钱权力在控制货币发行权这一国家战略制高点上的反复与殊死搏斗。
2. 货币发行权与美国独立战争

在有关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源分析的历史课本中,比较多地采取了全面地和抽象地论述大的原则和意义。在这里我们将从另一个视角,去阐述这场革命的金融背景和其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最早到美洲大陆谋生的人大多是非常穷困的贫民,他们除了随身的简单行李,几乎没有什么财产和金钱。当时的北美还没有发现大型的金矿和银矿,所以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极为短缺。加之与母国英国的贸易严重逆差使得大量金银货币流向英国,更加剧了流通货币的稀缺[注 2.1]。

北美的新移民通过辛勤的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大量产品和服务由于流通货币短缺而无法进行充分和有效的交换,从而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应对这个难题,人们不得不使用各种替代货币进行商品交易。诸如动物的皮毛、贝壳、烟草、大米、小麦、玉米等接受程度较高的物品被各地用来当钱使。仅在北卡罗莱纳州,1715年时就有多达17种不同的物品被当作法定货币(Legal Tender),zf和民间 可用这些物品进行税务缴纳、公私债务偿还和商品服务买卖。当时所有这一切替代货币都以英镑、先令作为会计结算标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这些物品的成色、规格、接受度和可保存性都相差很大,难以进行标准计量,所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没有货币的燃眉之急,但仍然构成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长期的金属货币奇缺和替代实物货币应用的不便促使当地zf跳出传统思维,开始了一种崭新的尝试,那就是由zf印刷和发行纸币(Colonial *)来作为统一 和标准的法币。这种纸币和欧洲流行的银行券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没有任何金银实 物作抵押,是一种完全的zf信用货币。社会上的所有人都需要向zf交税,而只要zf接受这种纸币作为缴税的凭证,它便具备了市场流通的基本要素。

新的货币果然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贸易日趋繁荣。

同时代的英国的亚当.斯密也注意到了北美殖民地zf的这一新的货币尝试,他相当清楚这种纸币所带来的对商业的巨大刺激作用,特别是对于缺少金属货币的北美地区,“基于信用的买和卖,使得商家可以每月或每年定期结算相互之间的信用余额,这将减少(交易的)不便。一个管理良好的纸币系统,不仅不会产生任何不便,甚至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拥有更多的优势。”[注 2.2]

但是,一种没有抵押的货币是银行家的天敌,因为没有zf债务作抵押,zf就不需要向银行借当时最为稀缺的金属货币,银行家手上最大的砝码一下子就失去了威力。

当本杰明.福兰克林在1763年访问英国时,英格兰银行的主管问他新大陆的殖民地如此兴旺发达的原因时,福兰克林回答:“这很简单。在殖民地,我们发行自己的货币,名叫‘殖民券’。我们按照商业和工业的需要来发行等比例的货币,这样,产品就很容易地从生产者那里传递到消费者手中。用这种方式,创造我们自己的纸货币,并保证它的购买力,我们(的zf)不需要向任何人支付利息。”

这种新的纸货币必然会导致美洲殖民地脱离英格兰银行的控制。

愤怒的英国银行家们立刻行动起来,在他们控制之下的英国议会在1764年通过“货币法案”(Currency Act),严厉禁止美洲殖民地各州印发自己的纸币,并强迫当 地zf必须使用黄金和白银来支付全部向英国zf的税收。

福兰克林痛苦地描述这个法案给殖民地各州带来的严重经济后果,“只一年的时间,(殖民地的)情况就完全逆转了,繁荣时代结束了,经济严重衰退到大街小巷都站满了失业的人群。”

“如果英格兰不剥夺殖民地的发币权,殖民地人民是乐意支付茶叶和其它商品额外的少量税赋的。这个法案造成了失业和不满。殖民地不能发行自己的货币从而将无法永久地摆脱国王乔治三世和国际银行家的控制,是美国独立战争最主要的原因。”[注 2.3]

美国的开国奠基者们对于英格兰银行对于英国政治的控制和对人民的不公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年仅33岁就完成了万古流芳的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也是美国第三届总统的托马斯.杰弗逊有一句警世名言:“如果美国人民最终让私有银行控制了国家的货币发行,那么这些银行将先是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直到有一天早晨当他们的孩子们一觉醒过来时,他们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家园和他们父辈曾经开拓过的大陆。”

当200多年后我们再来聆听1791年杰弗逊的这一段话时,我们不禁惊叹他预见惊人的准确。今天,美国私有银行果然发行了国家货币流通量的97%,美国人民也果然欠着银行44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般的债务,他们也许真的有一天一觉醒来就会失去家园和财产,就像1929年发生过的一样。

当美利坚的伟大先驱们用他们智慧和深邃的目光审视着历史和未来时,他们在美国宪法第一章第八节开宗明义地写下:“国会拥有货币的制造和价值规定的权利。”[注 2.4]
3. 国际银行家的第一次战役: 美国第一银行

“我坚信银行机构对我们的自由的威胁比敌人的军队更严重。”
——美国第三届总统的托马斯.杰弗逊 1809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一个与罗斯切尔德家族有着密切联系的重量级人物。他出生在英属西印度群岛,在隐瞒了他的年龄、真名和出生地的情况下来到美国并与纽约望族的女儿成亲,据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付款收据显示,汉密尔顿接受过罗斯切尔德家族的资助。[注 2.5]

1789年,汉密尔顿被华盛顿总统任命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他始终是美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主要推手。1790年,面对独立战争之后严重的经济困境和债务危机,他强烈建议国会成立类似于英格兰银行的私有的中央银行来完全负责发行货币的职责。他的主要思路是:私人拥有的中央银行,总部设在费城,各地设立分支银行,zf的货币和税收必须放在这个银行系统中,该银行负责发行国家货币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向美国zf贷款并收取利息。该银行总股本为1000万美元,私人拥有80%的股份,美国zf拥有剩余的20%。25人所组成的董事会中的20人由股东推举,5人由zf任命。

汉密尔顿代表着精英阶级的利益,他曾经指出“所有的社会都分成极少数和大多数。前者出身良好而富有,后者则是普罗大众。大众是动荡和改变的,他们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而杰弗逊则代表着人民大众的利益,对于汉密尔顿的观点,他的回应是,“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791年12月,当汉密尔顿的方案被提交国会讨论时,立即引起了空前激烈的争论。最终,参议院以微弱多数通过了这项提案,而在众议院也以39对20票过关。此时,被严重的债务危机压得喘不过气的总统华盛顿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他征询了当时的国务卿杰弗逊和麦迪逊的意见,他们明确的表示这个提案明显与宪法冲突。宪法授权国会发行货币,但决没有授权国会转让发币权给任何私人银行。华盛顿显然被深深地触动了,他甚至已决心要否决该法案。得知这个消息后,汉密尔顿立刻跑来游说华盛顿,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账本似乎更有说服力,那就是如果不成立中央银行以得到外国资金入股,zf将很快垮台。最终,迫在眉睫的危机压倒了未来长远的顾虑,华盛顿总统于1792年2月25日签署了美国第一个中央银行的授权,有效期20年。

国际银行家终于取得了第一个重大胜利。到1811年,外国资本占到了1000万股本中的700万 [注 2.6],英格兰银行和内森.罗斯切尔德成为美国中央银行的主要股东。

美国zf的债务在1781年仅有5.6万美元,包括1.2万美元的国际债务和4.4万美元的国内债务,而从中央银行成立的1791年到1796年短短的五年时间里,美国zf的债务就增加了820万美元。

汉密尔顿最终成为巨富。他后来与亚伦.波成立的纽约曼哈顿公司成为了华尔街的第一家银行,它在1955年与洛克菲勒的大通银行合并成为大通曼哈顿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

杰弗逊在1798年懊恼地说:“我真希望我们能增加哪怕一条宪法修正案,取消联邦zf借钱的权力。”

当杰弗逊当选第三届美国总统(1801-1809)之后,他不遗余力地试图废除美国 第一银行,到1811年银行有效期满的时候,双方的角力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众议院以65对64仅一票否决了银行授权延期的提案,而参议院是17对17打平。这次由副总统克林顿打破僵局投下关键的否决票,美国第一银行于1811年3月3日关门大吉了。

这时坐镇伦敦的内森.罗斯切尔德闻讯大发雷霆,他威胁道:“要么给(第一美国)银行授权延期,要么美国将会面对一场最具灾难性的战争” 。结果美国zf不 为所动,内森立刻回应:“给这些放肆无理的美国人一场教训,把他们打回到殖民地时代。”

结果几个月之后,爆发了英美之间的1812年战争。战争持续了三年,罗斯切尔德的目的非常明确,要打到美国zf债台高筑,最后不得不屈膝投降,让他们掌握的中央银行继续运作为止。结果,美国zf的债务从4500万美元增加到1亿2千7百万美元,美国zf最终在1815年屈服了,麦迪逊总统在1815年12月5日提出成立第二家中央银行,结果是1816年诞生的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2)。
4. 国际银行家卷土重来:美国第二银行(The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1816-1832)

“银行机构所拥有的对人民意识的支配必须被打破,否则这种支配将打破我们(的国家)。”
——杰弗逊 1815年 写给门罗(美国第五届总统)的信

美国第二银行得到了20年的营业授权,这次总股本提高到3500万美元,仍然是80%由私人占有,剩下的20%属于zf。和第一银行一样,罗斯切尔德牢牢地把握了第二银行的权力。

1828年,安德鲁.杰克逊参加了总统竞选,在一次面对银行家发表演讲时他不假颜色地说道:“你们是一群毒蛇。我打算把你们连根拔掉,以上帝的名义,我一定会将你们连根拔掉。如果人民哪怕是知道我们的货币和银行系统是何等的不公正,在明天天亮之前就会发生革命。”

当安德鲁.杰克逊在1828年当选总统后,他决心废除第二银行。他指出“如果宪法授权国会发行货币,那是让国会自己行使这个权力的,而不是让国会授权给任何个人或公司的。”在11000人的联邦zf工作人员中,他解雇了2000多与银行相关的人员。

1832年是杰克逊总统竞选连任的年头,如果他连任,第二银行的有效期将于1836年他的下一届任期内结束,大家都知道总统对第二银行的观感,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银行想在大选年趁乱提前再延续20年的经营特许权。与此同时,银行家以300万美元的重金不惜血本地资助杰克逊的竞争对手亨利.克雷(Henry Clay),而杰克逊 的竞选口号是“要杰克逊,不要银行。” 最后杰克逊以压倒优势获胜。

银行经营权延期的提案在参议院以28对20获得通过,在众议院以107对85也成功过关,第二银行主席彼托(Biddle)自恃有欧洲强大的罗斯切尔德金融帝国作为后援,并没有将总统放在眼里。当人们议论杰克逊可能会否决提案时,彼托毫不退让地表示“如果杰克逊否决提案,我将否决他。”

杰克逊总统当然毫无疑问地否决了第二银行延期的提案,他还下令财政部长将所有zf储蓄从第二银行账户上立即取走,转存进各州银行。1835年1月8日,杰克逊总统还清了最后一笔国债,这是历史上美国zf唯一的一次将国债降到了0,并且产生了3500万美元的盈余。历史学家评论这一伟大成就为“这是总统最为灿烂的荣誉,也是他为这个国家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波士顿邮报把这一成就和耶稣将放贷者(Money Changers)赶出神庙相提并论。
5.“银行想要杀了我,但我将杀死银行”

“银行想要杀了我,但我将杀死银行”
——美国第七届总统安德鲁.杰克逊

1835年1月30日,当美国第七届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来到国会山参加一位国会议员的葬礼。一位来自英国的失业油漆匠理查德.劳伦斯悄悄地跟随着杰克逊总统,在他的口袋里装着两把上好子弹的手枪。当总统进入葬礼仪式的房间时,劳伦斯距离总统距离较远,他耐心地等待着更好的时机。仪式结束后,劳伦斯守候在两根柱子之间,那里是总统的必经之地。就在总统经过的一刹那,劳伦斯冲了出来,在距离总统不到两米的地方开了枪,但是手枪炸了膛,子弹没有射出。这时,周围所有人都惊呆了。此时,戎马一生的67岁的杰克逊总统并没有惊慌失措,面对穷凶极恶的杀手,他本能地举起手杖自卫。这时,凶手已掏出第二把手枪开了火,结果仍然是个臭弹。命大福大的杰克逊险些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刺杀的总统,两把手枪都是臭弹的几率据说仅为125000:1。

这位32岁的刺杀者号称自己是英国国王的合法继承人,美国总统杀死了他的父亲,还拒绝让他得到一大笔钱。后来在法庭上经过仅仅五分钟的审理就断定此人有精神病, 没有追究其法律责任。

从此以后,精神病就成为各种谋杀凶手最合适的借口了。

1835年1月8日,杰克逊总统还清了最后一笔国债,1月30日就发生了刺杀事件。关于凶手理查德.劳伦斯,格里芬在他的书中写道:“那个刺客要么是真的疯了,要么是假装疯了来逃避严厉地惩罚。后来,他向别人夸口说他和欧洲有权势的人有联系,他得到许诺如果被抓住将会得到保护。”[注 2.7]

1845年6月8日,杰克逊总统去世。他的墓志铭上只有一句话,“我杀死了银行。”

美国中央银行的再度被废,招致英国方面的严厉报复,英国立刻停止了对美国的各种贷款,尤其厉害的杀招是收紧美国的黄金货币供应量。当时的英国金融在罗斯切尔德的运作下,拥有最大规模的黄金货币流通量,通过贷款和美国中央银行的运作,完全控制了美国的货币供应。当美国第二银行的延期申请遭到总统否决之后,第二银行主席彼托的对总统的“否决”启动了。第二银行宣布立即召回所有贷款,停止一切新贷款的发行。罗斯切尔德家族所把持的欧洲主要银行也同时收紧了美国银根,美国陷入了严重的“人为”货币流通量巨减的境地,最终引发了“1837年恐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长达5年之久,其破坏力之大前所未见,直追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

“1837年恐慌”以及后来的“1857年恐慌” , “1907年恐慌” 再次印证了 罗斯切尔德的一句名言:“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6. 新的战线:“独立财政系统”(Independent Treasury System)

1837年,当杰克逊总统大力支持的继任者马丁.冯.伯伦接手白宫时,他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克服由于国际银行家紧缩货币供应所造成的严重危机,他针锋相对的策略是建立“独立财政系统”,将财政部所控制的货币从私人银行系统中全部抽取出来,存放在财政部自己的系统中。史学家称之为“财政与银行的离婚。”

&<60;“独立财政系统”的起因是杰克逊总统否决美国第二银行经营权延期时,同时下令将zf的货币从该银行全部取出,转存到各州银行之中。谁曾想,前面刚躲过罗 斯切尔德的魔掌,后面的州级银行也不是省油的灯。它们用zf的钱作为储备(Reserve),然后大量发放信贷用于投机,这是导致“1837年恐慌”的另 一个原 因。马丁.冯.伯伦提出的zf财政的钱应当与金融系统脱钩,固然是为了保护zf的资金,也考虑到了银行用人民的税收进行大量投机放贷造成了经济上的不公正。

“独立财政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所有进入财政系统的钱必须是金银货币,这样zf对国家的金银货币的供应量就有了一个调控的支点,以对冲欧洲银行家对美国货 币发行的控制。这个思路从长远来看应该不失是一个妙计,但是就短期而言却引爆了众多银行的信用危机,加上美国第二银行的煽风点火,危机变得无法控制。

亨里.克雷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是汉密尔顿私有中央银行思想的重要衣钵继承人,更是银行家们的宠儿。他口才极佳,思路严密,颇具煽动力。他身边聚集了 一群支持银行业并被银行家所支持的议员,在他的组织下成立了辉格党。辉格党坚决反对杰克逊的银行政策,并始终致力于重新恢复私有的中央银行制度。

辉格党1840年的总统大选中推出了战争英雄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 ),由于经济危机民心思变,哈里森顺利当选第九届总统。

亨利.克雷以辉格党领袖自居,多次“教导”哈里森应该如何理政。在哈里森当选总统之后,两人矛盾日趋尖锐。亨利.克雷在列克星敦的家里”召见“即将上任的总统, 哈里森为了顾全大局忍气来到亨利.克雷的家,结果两人因为国家银行,独立财政制度以及其它的问题闹得不欢而散。原以为可以以太上皇身份发号施令的亨 利.克 雷,未经哈里森同意就已经着人代笔总统的就职演说被哈里森拒绝了,哈里森还亲自起草了长达8000多字的就职演说。他在这篇系统阐述治国思路的文件 中, 与亨利.克雷主张的私有中央银行和废除独立财政的政策思路大唱反调,因而深深地刺痛了银行家的利益 [注 2.8 ]。

1841年3月4日是个寒冷的日子,哈里森总统在寒风中发表了就职演说,结果受了寒。对于戎马生涯一辈子的哈里森总统本不算什么大事,谁知道他的病却奇怪地日趋严重,到4月4日竟然不治而亡。刚刚上任的哈里森总统正准备大展宏图却突然”受了凉“,一个月前还活蹦乱跳的总统突然就辞世了,无论如何是一件非常可 疑的事。有历史学者认为总统是被砒霜毒死的,可能下毒的时间是3月30日,6天以后,哈里森总统去世。

围绕私有中央银行和独立财政系统的斗争因为哈里森总统的去世而更加激烈。亨利.克雷所主导的辉格党于1841年两次提出要恢复中央银行和废除独立财政制度,结果两次被哈里森总统的接任者原副总统约翰.泰勒所否决。恼羞成怒的亨利.克雷下令将总统约翰.泰勒开除出辉格党,结果泰勒总统有幸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被开除出党的”孤儿“总统。

到1849年,另一位辉格党总统扎卡里·泰勒当选后,恢复中央银行的希望似乎近在咫尺。建立一个完全比照英格兰银行模式的私有中央银行是所有银行家最高的梦想,它意味着银行家最终决定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鉴于哈里森总统的前车之鉴,泰勒在重大的中央银行问题上保持着相当大的模糊性,但他同时也不甘心成为亨利.克雷的傀儡。他曾私下里明确表示:”建立中央银行的主意是死定了,在我的任内是不会考虑它的。“ 结果死定的不是中央银行的主意而恰恰是泰勒总统自己。

1850年7月4日,泰勒总统参加了在华盛顿纪念碑前举行的国庆活动。当天的天气非常炎热,泰勒喝了些冰镇牛奶,又吃了几个樱桃,结果有些闹肚子,到7月9日这位健康魁梧的总统又神秘的死去了。

如此区区小病害得两位军人出身的总统死得不明不白,当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史学界为此争论达百年之久,1991年,在征得泰勒总统后人的同意后,他的遗体 被挖掘出来,总统的指甲和头发被化验,结果果然发现了砒霜,但当局很快下了少量的砒霜不足以致命的结论,然后匆匆结案。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总统的体内会有这 些砒霜。
7. 国际银行家再度出手造成 “1857年恐慌”

由于1836年美国第二银行的关闭而导致国际银行家突然出手,猛抽美国流通的金属货币,造成美国持续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虽然在1841年,国际银行家 的代理人曾两次试图恢复私有中央银行体系,但都没有成功,双方陷入僵持,美国的货币紧缩的状态直到1848年才开始出现缓解。

情况开始好转的原因当然不是由于国际银行家大发慈悲,而是由于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了巨大的金矿:旧金山。

从1848年开始持续9年美国的黄金供应量空前增长,仅加州就生产出价值5亿美元的金币。1851年澳大利亚也发现了大量金矿,世界范围内的黄金供应量由 1851年的1.44亿先令猛增到1861年的3.76亿先令。而美国国内的金属货币流量从1840年的8300万美元猛增到1860年的2.53亿美元 [注 2.9]。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大发现打破了欧洲金融家对黄金供应量的绝对控制。被紧紧扼住货币供应量的美国zf长长地喘过一口气。大量优质货币的供应大大增强了市 场信心,银行重新开始大规模扩张信贷,许多美国重要的工业、矿山、交通、机械等国家财富的最重要的基础都是在这一段黄金般的岁月里完成的。

眼看金融遏制难以奏效,国际银行家早已有了新的对策。那就是,金融上控制,政治上分化。

早在危机结束之前,他们已经开始着手低廉地吸纳美国的优质资产, 到1853 年,美国经济蒸蒸日上时,外国资本,尤其是英国资本已经拥有了美国联邦国债的46%,各州债券的58%,美国铁路债券的26% , 从而再度给美国经济套上了 笼头,就等中央银行制度一旦就位,美国经济就和欧洲其它国家一样被银行家们所控制了。

国际银行家再度施展他们的绝技,先使劲发放信贷,把泡沫吹起来,让人民和其它行业拼命创造财富,然后突然猛踩信贷刹车,使得大量企业和人民因失血 而破产 ,银行家们就又有了一个好收成。果然,当看到收获的季节到了,国际银行家和他们在美国的代理人携手再度收紧信贷,造成了”“1857年恐慌”,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此时的美国国力已非20年前可比,1857年恐慌并没有重创美国经济,仅一年就恢复了元气。

当看到美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金融越来越难以操控时,挑动内战,分裂美国就成了国际银行家的当务之急。
8. 美国内战的起因源于欧洲的国际金融势力

“毫无疑问,把美国分裂成南北两个实力较弱的联邦是内战爆发前早就由欧洲的金融强权定好了的”。
——德国首相俾斯麦

美国是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她迅猛的崛起和广泛的影响力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美国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国际势力的干预和阴谋,其中,尤以国际金融势力对美国的渗透和颠覆最令人惊心动魄,而却最不为人所知。

美国历史上发生在其本土的最大规模的战争当属南北战争。这场历时四年的血腥战争,南北双方参战人数高达300万人,占其总人口的10%,,其中60万人战死,无数人员受伤,大量财产毁于战火,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到14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完全平复。

今天,关于南北战争起源的争论大多围绕着战争的道义问题,即废除奴隶制的正当性,恰如希特尼所说“如果没有奴隶制,就不会有战争。如果没有对奴隶制的道德谴责,就不会有战争。”(注:2.10)

其实,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关于奴隶制的争论是经济利益第一,道德问题第二。当时的南方经济支柱就是棉花种植产业和奴隶制,如果废除奴隶制,农场主就不得不按白人劳动力的市场价格支付工资给原来的奴隶,那么整个产业就会陷入亏损,社会经济结构势必崩溃。

如果说战争是政治斗争的继续,那么政治利益冲突的背后正是经济利益的较量。这种经济利益的较量表面上体现为南北方的经济利益差异,但其实质是国际金融势力为分裂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而玩弄“分而制之”(Divide And Conquer)的策略。

德国首相俾斯麦说得透彻“毫无疑问,把美国分成南北两个实力较弱的联邦是内战爆发前早就由欧洲的金融强权(High Financial Power of Europe)定好了的”。

其实“伦敦,巴黎和法兰克福轴心”的银行家们正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幕后黑手。

为了挑起美国内战,国际银行家们进行了长期缜密而周详的策划。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英国的纺织工业和美国南方的奴隶主阶层逐渐建立起密切的商业联系,欧洲的金融家们瞧准了这一机会,乘势秘密发展起一个可以将来挑起南北冲突的人脉网络。在当时的南方,到处都是英国金融家的各类代理人(Agents),他们和当地的政治势力共同策划脱离联邦的阴谋并炮制各种新闻和舆论。他们巧妙地利用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问题上的经济利益冲突,不断地强化、突出和引爆这一原本并非热门的话题,并最终成功地把奴隶制问题催化成南北双方水火不容的尖锐矛盾。

国际银行家们做好了充分准备,就等战争开打,然后大发战争横财。他们在策动战争的过程中,惯用打法是两面下注,无论谁胜谁负,巨额的战争开支所导致的zf巨额债务都是银行家们最丰盛的美餐。

1859年秋,法国著名银行家索罗门·罗斯切尔德(Salomon de Rothschild) (杰姆斯·罗斯切尔德Baron James de Rothschild之子)作为一个旅游者从巴黎 来到美国,他是所有计划的总协调人。他在美国南北奔走,广泛接触当地政界金融界要人,不断地把收集到的情报反馈给坐镇英国伦敦的表兄纳萨尼尔·罗斯切尔德(Nathaniel de Rothschild)。他在与当地人士的会谈中, 公开表示将在金融 方面大力支持南方,并表示将尽全力帮助独立的南方取得欧洲大国的承认。 [注2.11]

国际银行家在北方的代理人,是号称纽约“第五大道之王”(The King of Fifth Avenue) 的犹太银行家奥古斯特·贝尔蒙(August Belmont)。 他是法兰克福罗 斯切尔德家族银行的代理人,也是该家族的姻亲。1829年,年仅15岁的奥古斯特就开始了银行家生涯,他开始为法兰克福的罗斯切尔德银行工作,很快便显露出出类拔萃的金融天赋。1832年,他被提拔到那不勒斯的一家银行工作以便历炼他国际金融业务的经验。他精通德、英、法、意大利语。他在1837年被派往纽约,由于他大手笔吃进zf债券,很快便成为纽约金融界的领袖级人物,并被总统任命金融顾问。他代表英国和法兰克福的罗斯切尔德银行表态愿意从金融上支持北方的林肯。

为了增大对北方的军事压力,1861年底英国增兵8000人到加拿大,随时准备策应南军的进攻,从北部边界威胁林肯zf。1862年,英国、法国和西班牙联军在墨西哥港口登陆,在美国南方边境地区完成集结,必要时将进入美国南方直接与北方开战。1863年10月3日,法军将领耶列又增兵3万,并占领了墨西哥城。

在战争爆发初期,南方的军事进攻节节得手,英法等欧洲列强又强敌环俟,林肯陷入了极大的困难。银行家们算准了此时的林肯总统国库空虚,不进行巨额融资战争将难以为继。自1812与英国的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国库收入连年赤字,到林肯主政之前,美国zf预算的赤字都是以债券形式卖给银行,再由银行转卖到英国的罗斯切尔德银行和巴林银行,美国zf需要支付高额利息,多年积累下来的债务已使zf举步维艰。

银行家们向林肯总统提出了一揽子融资计划并开出了条件,当听到银行家们开出的利息要求高达24%到36%的时候,惊得目瞪口呆的林肯总统立即指着门让银行家们离开。这是一个彻底陷美国zf于破产境地的狠招,林肯深知美国人民将永远无法偿还这笔天文数字的债务。
9. 林肯的货币新政

没有钱就无法进行战争,而向国际银行家借钱无疑是把绞索往自己脖子上套。林肯苦思冥想解决方案。这时,他在芝加哥的老友迪克·泰勒给林肯出了一个主意,zf自己发行货币!

“让国会通过一个法案,授权财政部印发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的货币,支付士兵工资,然后去赢得你的战争。” 林肯问美国人民是否会接受这种新货币,迪克说 “所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将别无选择,只要你使这种新货币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zf赋予他们完全的支持,它们将会和真正的钱一样通用,因为宪法授予国会发行和规定货币价值的权力。“

林肯听了这个建议后,大喜过望,立即让迪克筹划此事。这个石破天惊的办法打破了zf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并付高额利息的惯例。这种新货币使用绿色的图案以 区别与其它的银行货币(Bank Note),史称 “绿币”(Greenback)。 这种新货币的独 特新颖之处在于它完全没有金银等货币金属做抵押,并在20年里提供5%的利息。在内战期间,由于这种货币的发行,克服了zf在战争初期严重缺乏货币的状况,极大和高效地调动了美国北方的各种资源,为最终战胜南方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由于这种低成本的货币依法成为北方银行的储备货币,北方的银行信贷得以大幅扩张,军事工业、铁路建设、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支持。

1848年以来的黄金大发现,使美国的金融逐渐摆脱了完全被欧洲银行家控制的极端不利的局面,也正是由于大量的优质货币作为信心基础,林肯的新币才能够广为人民接受,为赢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可靠的金融基础。更加令人吃惊的是,林肯发行的新币并没有造成类似独立战争时期的严重通货膨胀,从1861年内战爆发到1865年结束,整个北方的物价指数仅仅温和地从100增长到216。考虑到战争的规模和破坏程度的严重,以及与世界上其它同等规模的战争相比,不能不说是一种金融奇迹。相反,南方也采用了纸币流通方式,但效果真是天壤之别,南方物价指数在同期内从100飙升到2776。

在整个南北战争期间,林肯zf一共发行了4亿5千万美元的新货币。这种新的货币机制运行得如此之好,以至于林肯总统非常认真地考虑要把这种无债货币 (Debt Free Money) 的发行长期化和法制化。而这一点则深深地刺痛了国际金融 寡头的根本利益。如果所有zf都不用向银行借钱而“悍然”自己发行货币,那银行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将不复存在,银行岂不是要喝西北风了吗?

难怪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代表英国银行家的伦敦时报立即发表声明,
“如果源于美国的这种令人厌恶的新的财政政策得以永久化,那么zf就可以没有成本地发行自己的货币。它将能够偿还所有的债务并且不再欠债,它将获得所有必要的货币来发展商业,它将变成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繁荣国家,世界上的优秀人才和所有的财富将涌向北美。这个国家必须被摧毁,否则它将摧毁世界每一个君主制国家。”

英国zf和纽约银行协会(New York Associations of Banks) 愤怒表示要实施报 复。1861年12月28日,他们宣布停止向林肯zf支付金属货币(Specie)。纽约的一些银行还停止了黄金储蓄者提取黄金,并宣布撤销用黄金购买zf债券的承诺。美国各地银行纷纷响应,他们跑到华盛顿向林肯总统提出变通方案,仍然采取过去的做法,把高利息的债券卖给欧洲银行家们;把美国zf的黄金存到私人银行作为信贷发放的储备(Reserve),银行家好大发其财;美国zf向工业部门和人民征税去支持战争。(注2.12)

林肯总统理所当然地坚决拒绝了银行家们这个完全不合常理的要求。他的政策深得民心,美国人民踊跃购买了全部债券,并根据法律把它们当作现金使用。

银行家们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发现国会发行林肯新币的法案中并没有提到国债利息支付是否使用黄金。银行家们于是和国会议员达成了一项妥协,即允许林肯新币购买国债,但利息部分要用金币支付。这是一个完整计划的第一步,先把美国国内的林肯新币和黄金的价值挂钩,而作为当时拥有世界储备货币的英镑系统的欧洲银行家们,拥有远远多于美国的黄金货币。美国银行家和国会的妥协,使国际金融势力利用对美国黄金进出口总量的控制,间接达到操纵美国货币价值的效果。
10. 林肯的俄国同盟者

当欧洲的国王们在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前后向美洲大量派兵准备分裂美国的最危险的时刻,林肯立刻想到了欧洲君主们的宿敌-俄国。林肯派出特使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求救。当沙皇收到林肯的信,他并没有立刻打开,只是在手上掂了掂,然后说道:“在我们打开这封信或知道它的内容之前,我们将事先同意它所提出的任何要求。” (注:2.13)

沙皇准备军事介入美国内战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唇亡齿寒的担忧,在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横扫欧洲的国际金融势力已经叩响了克里姆林宫的大门。银行家们强烈要求比照欧洲“先进”金融国家的经验,成立私有的中央银行,沙皇早已瞧破了其中的杀招,坚决拒绝了这个要求。当看到岌岌可危的另一个反对国际金融势力的林肯总统陷入危险境地时,亚历山大二世如不出手相助,只怕下一个就轮到他了。另一个原因是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之前的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宣布了解放农奴的法律,在废除奴隶制这个方面,双方有些同气连枝,惺惺相惜。还有一层就是俄国刚在1856年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The Crimean War)中败于英法之 手, 亚历山大二世雪耻之心未泯。

未经宣战,俄国的舰队在里维斯基(Liviski)将军的率领下,在1863年9月24日开进了纽约港。波波夫将军所统领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在10月12日到达旧金山。对于俄国的行为,基丁.威尔士评论道:“他们是在南方正处于高潮而北方处于低潮时来到的,他们的出现造成了英国和法国的犹豫不决,最终给林肯扭转局面赢得了时间。”

内战结束以后,为了支付俄国舰队总计720万美元的费用,美国zf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总统没有宪法授权去支付外国zf战争费用,当时的总统约翰逊与俄国达成了以购买俄国的阿拉斯加的土地来支付战争费用的协议。这件事在历史上称为“西华德的蠢事”(Seward’s Folly),西华德是当时的国务卿,人们强烈批评 他不应该花720万美元去买当时看起来不值一文的荒地。

由于同样的原因,亚历山大二世在1867年被行刺,但没有成功。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终于还是死于刺客之手。
11. 谁是刺杀林肯真正的凶手?

德国的铁血首相俾斯麦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林肯)从国会那里得到授权通过向人民出售国债来进行借债,这样zf和国家就从外国金融家的圈套中跳了出来。当他们(国际金融家)明白过来美国将逃出他们的掌握时,林肯的死期就不远了”。

当林肯解放了黑奴,统一了南方以后,立即宣布南方在战争中所负的战争债务全部一笔勾销。在战争中一直为南方提供巨额金融支持的国际银行家们,损失惨重。为了报复林肯,更是为了颠覆林肯的货币新政,他们纠集了对林肯总统不满意的各种势力,严密策划了刺杀行动。最后发现和指派几个行刺的狂热分子实在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林肯被刺后,在国际金融势力的操纵下,国会宣布废除林肯的新币政策,冻结林肯新币的发行上限为不超过4亿美元。

1972年,有人问美国财政部,林肯发行的4亿5千万美元的新币到底节省了多少利息。经过认真计算,几个星期之后财政部的回答是:因为林肯发行美国zf自己的货币一共为美国zf节省了40亿美元的利息。[注:2.14]

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根本上看,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zf激烈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利益之争。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个金融制高点上进行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至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林肯的死是基督徒世界的重大损失。美国可能没人能够沿着他伟大的足迹前行,而银行家们将会重新掌握那些富有的人。我担心外国银行家以他们高超和残酷的手腕会最终得到美国的富饶,然后用它来系统地腐蚀现代文明。”
——德国首相俾斯麦
12. 致命的妥协:1863年国家银行法

“我在催生国家银行法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我一生中最严重的财政错误。它(国家银行法)所产生的(货币供应)垄断将影响这个国家的每一个方面。它应该被废除,但是在此之前,国家将会分裂成两边,人民在一边,而银行家在另一边,这种情况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
——所罗门.切斯 美国财政部长(1861-1864)

南北战争爆发以后,林肯拒绝了罗斯切尔德及其美国代理人利息高达24%到36%的金融绞索,转而授权财政部发行自己的“美国zf券”(United States Notes),又称绿币(Greenback)。1862年2月通过的法币法案 (Legal Tender Act)授权财政部发行1.5亿绿币,随后又于1862年7月和1863年 3月,再度被授权发 行1.5亿绿币,在内战期间,绿币总共发行了4.5亿。

林肯绿币的发行就像捅了国际银行业的马蜂窝,银行家们对此深恶痛绝,正相反,普通人民和其它工业部门则对绿币持非常欢迎的态度,林肯绿币在美国货币系统中一直流通到1994年。

1863年,当战争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林肯需要更多的绿币去赢得战争,他为了获得第三次绿币发行的授权,不得不向国会的银行家势力低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妥协,签署了1863年《国家银行法》。该法案授权zf批准国家银行(National Bank) 发行统一标准的银行券(除了发行银行名称不同),这些银行实际上将发行美国的国家货币。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银行以美国zf债券(Government Bond) 作为发行银行券的准备金(Reserve),实际上将美国的货币发行和zf债务死锁在一起,zf将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 就曾一针见 血地指出:“在内战结束以后的许多年里,联邦zf财政每年都获得了大量盈余。但是,它却无法还清它的债务,清偿发行出的zf债券,因为这样做意味着没有债券去做国家货币的抵押。还清债务就等于摧毁了货币流通。”

国际银行家把英格兰银行模式复制到美国的阴谋终于得逞了。从此偿还美国zf永久的和永远增加的债务利息,就像一根绞索牢牢地套在美国人民的脖子上,越挣扎越紧。到2006年,美国联邦zf共欠下8万6千亿美元的天文数字的债务,平均每一个四口之家,要摊上11万2千美元的国债,而且国债总额正以每秒2万美元的速度增长!美国联邦zf对国债利息的开支仅次于健康医疗和国防,2006年将达到4000亿美元之巨。

从1864年开始,银行家们可以世世代代享用国债利息这一美餐。仅仅是由于zf直接发行货币还是zf发行债券而银行发行货币这一点看似不起眼的差别,就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不公平。人民被迫向银行家间接缴税,为了原本是他们血汗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和货币!

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由zf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zf和人民为此而节省下来的巨额利息开支是中国能够高速长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有人提出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人民银行必须用zf的国债作为抵押来发行人民币,中国人民就需要当心了。

林肯并非不知道这个永久的威胁,只是迫于眼前的危机不得不做出的权宜之计。

林肯本来打算在1865年获得连任之后废除该法案,结果他大选获胜之后仅41天就被刺杀。银行家们在国会的势力乘胜追击,必除掉林肯的绿币而后快,1866年4月12日,国会通过了《紧缩法案》(Contraction Act),试图召回所有的流通中的绿 币,兑换成金币,然后把绿币踢出货币流通领域,恢复国际银行家占绝对优势的金本位体系。

在一个刚刚经过空前战争浩劫百废待兴的国家,没有比实施紧缩货币更为荒谬的政策了。货币流通量从1866年的18亿美元(每人50.46美元),降到1867年的13亿美元(每人44.00美元),1876的6亿美元(每人14.6美元),最后降到1886年的4亿美元(每人6.67美元),在美国战争创伤亟待医治,经济急需恢复和发展,同时人口大量增加的时期,却人为造成货币供应严重短缺。大多数人民总是觉得繁荣和衰退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但事实上操纵在国际银行家手中的货币供应时紧时松才是问题的根源。

1872年冬,国际银行家们派出欧内斯德。塞德(Ernest Seyd)带着大笔金钱从英 国来到美国, 通过贿赂促成了《1873年硬币法案》(Coinage Act),史称“1873年 恶法”(Crime of 1873),欧内斯德本人起草了法案全文,该法案把银币从货币流 通中踢了出去,金币成为了货币中唯一的主宰。这一法案无疑对本已严重短缺的货币流通造成了雪上加霜的效应。事后,欧内斯德本人洋洋自得地说:“我1872年冬去了一趟美国,我确保了废除银币的硬币法案的通过。我所代表的是英格兰银行董事们的利益。到1873年,金币成为了唯一的金属货币。”

事实上,废除银币在国际货币流通领域的作用是为了确保国际的银行家们对世界货币供应量的绝对控制力,相对于越来越多的银矿发掘,金矿的勘探和产量要稀有得多,在完全掌握了世界金矿开采之后,国际银行家当然不希望难以控制的银币流通量来干扰他们主宰世界金融的霸权地位。所以从1871年开始,白银在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普遍废除,导致各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大幅紧缩,从而引发了欧洲长达20年的严重经济大衰退(Long Depression 1873 - 1896)。

在美国,《紧缩法案》和《硬币法案》直接触发了1873到1879年的经济大衰退。在三年时间里,美国的失业率高达30%,美国人民强烈要求回到林肯绿币和银币共同构成货币的时代。美国民众自发成立了白银委员会(US Silver Commission), 绿币党(Greenback Party)等组织, 推动全国恢复银币和金币双轨制,重新发行 受到人民欢迎的林肯绿币。美国白银委员会的报告指出:“黑暗的中世纪时代正是由于货币短缺和价格下降所造成。没有货币,文明就不可能发生,货币供应减少,文明必将消亡。在罗马的基督徒时代,帝国共有相当于18亿美元的金属货币流通,到了15世纪末,(欧洲)的金属货币流通量只剩下了2亿美元。历史表明没有任何灾难性的变化能够与从罗马帝国变为黑暗的中世纪相比。”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银行家协会(The 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 的态度。该协会在发给所有会员的信中指出:“我们建议你们竭尽全力去支持著名的日报和周刊,特别是农业和宗教方面的媒体,坚决反对zf发行绿币,你们要停止资助那些不愿表示反对zf绿币发行的候选人。废除银行发行国家货币或恢复zf发行绿币都将使(国家)能够向人民提供货币,这将严重伤害我们作为银行家和放贷者的利润。立刻去约见你们地区的国会议员,要求他们保护我们的利益,这样我们就能够控制立法。”

1881年,在一片经济萧条之中上台的美国第二十届总统杰姆斯.加菲尔德已经明确地把握住了问题的要害,他说道:“在任何一个国家里,谁控制着货币供应,谁就是所有工业和商业的绝对主人。当你明白整个(货币)系统非常容易地由极少数人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来控制时,你就不用别人告诉你通货膨胀和紧缩的根源了。”

这番话落地才几个星期,加菲尔德总统就被另一个“精神病患者”查尔斯.吉托于1881年7月2日行刺,总统被打中了两枪,最后在9月19日去世。

国际银行家们在整个19世纪中,成功地在欧洲以“神圣的金权取代了神圣的王权”,在美国,“神圣的金权也逐步瓦解了神圣的民权”。当国际银行家与美国民选zf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激烈较量之后,已经完全占了上风。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美国总统的伤亡率比美军诺曼底登陆的第一线部队的平均伤亡率还要高。

当银行家们踌躇满志地手握1863年国家银行法时,他们距离最终的目标,在美国完全复制一个英格兰银行的计划只剩一步之遥。一个完全控制美国货币发行的私有的中央银行,一个银行家的银行已经出现在美利坚的地平线上。
]]
“一个伟大的工业国家被信用系统牢牢地控制着。这个信用系统高度地集中。这个国家的发展和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完全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已经沦为最糟糕地统治之下,一种世界上最完全最彻底的控制。zf不再有自由的意见,不再拥有司法定罪权,不再是那个多数选民选择的zf,而是在极少数拥有支配权的人意见和强迫之下(运作)的zf。

这个国家的很多工商业人士都畏惧着某种东西。他们知道这种看不见的权力是如此的有组织、如此的悄然无形、如此的无孔不入、如此的互锁在一起、如此的彻底和全面,以至于他们不敢公开去谴责这种权力。”[3.1]
——美国第28届总统 伍德罗.威尔逊

本章导读

不算夸张地说,直到今天,中国可能也没有几个经济学家知道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所谓“联邦储备银行”,其实既不是“联邦”,更没有“储备”,也算不上“银行”。

多数中国zf的官员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是美国zf发行着美元,实际情况是,美国zf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美国zf最终丧失了 仅剩的“白银美元”的发行权。美国zf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

“美联储”的性质和来历在美国的学术界和新闻媒体中,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区”。媒体每天可以长篇累牍地辩论“同性恋婚姻”这类无关痛痒的问题,而对 到底谁控制着货币发行,这样一个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天、每一分钱收入、每一项贷款利息支付的“利益攸关”的问题,几乎只字不提。

读到这里,如果您有吃惊的感觉,说明这一问题是重要的,而您居然不知道。这一章将讲述被美国主流媒体刻意“过滤”掉的美联储成立的辛秘,当我们拿着放大镜,用慢镜头回放这一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的最后关头时,事件发展将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

1913年12月23日,美国民选zf终于被金钱权力所颠覆。
1. 神秘的哲基尔(Jekyll)岛

1910年11月22日夜, 纽约城外一节完全密封的火车车厢里,所有的车窗全部被窗 帘严密地遮挡住,列车缓缓向南驶去。车厢里坐着的全是美国最重要的银行家,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列车的终点是数百英里之外的佐治亚州的哲基尔岛。

佐治亚州的哲基尔岛是一群美国超级富豪拥有的冬季度假胜地,以JP摩根为首的大腕们成立了一个哲基尔岛打猎俱乐部。地球上六分之一的财富聚集在这个俱乐部会员的手中,会员身份只能继承,不可转让。此时,该俱乐部得到通知,有人要使用俱乐部场所大约两个星期,所有会员不能在这段时间内使用会所。会所的所有服务人员全部从大陆调来,对所有到达会所的客人一律只称呼名,而绝对不能使用姓氏。会所周围50英里的范围内被确保不会出现任何记者。

当一切准备就绪,客人们出现在会所中。参加这个绝密会议的有:

尼尔森.奥利奇(Nelson Aldrich),参议员,国家货币委员会(National Monetary Commission)主席,尼尔森.洛克菲勒的外祖父

皮亚特.安德鲁(A. Piatt Andrew),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

弗兰特.范德里普(Frank Vanderlip), 纽约国家城市银行总裁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亨利.戴维森(Henry P. Davison), J.P 摩根公司高级合伙人

查尔斯.诺顿(Charles D. Norton), 纽约第一国家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 of New York)总裁

本杰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 J.P 摩根的左膀右臂

保罗.沃伯格(Paul Warburg),德国犹太移民,1901年到美国,库恩雷波公司 (Kuhn Loeb and Company)的高级合伙人,英国和法国的罗斯切尔德家族的代 理人,美联储的总设计师,第一任美联储董事。

这些重要人物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岛,对来此打猎毫无兴趣,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

保罗.沃伯格是银行方面的高手,精通几乎所有的银行运作细节。当其他人有各类问题时,保罗不仅耐心解答,更是滔滔不绝地讲解每一个细节概念的历史渊源。所有的人无不为他在银行方面的渊博知识所折服。保罗自然成为文件的主要起草者和解释者。

尼尔森.奥利奇是所有人中唯一的外行,他负责要让文件内容符合政治正确的要求,能够在国会被接受。其他人则代表不同的银行集团的利益,他们围绕着保罗提出的方案细节进行了长达9天的激烈争论,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

由于1907年银行危机以来,银行家在美国人民心目中形象太差,以至国会议员没有人胆敢公开支持由银行家参与制定的法案,所以这些人不远千里从纽约躲到这个僻静的小岛来起草这个文件。另外,中央银行这个名称过于树大招风,自杰弗逊总统以来,中央银行的名称始终与英国的国际银行家阴谋联系过紧,所以保罗建议用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的名称来遮人耳目。但是,它具有一切 中央银行的职能,和英格兰银行一样,美联储被设计成私人拥有股份,并将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与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不同的是,美联储的股份构成中,原来20%的zf股份被拿掉了,它将成为一个“纯粹”的私有中央银行。

为了使联邦储备系统听起来更有欺骗性,在谁控制美联储的问题上,保罗巧妙地提出“国会控制美联储,zf在董事会中拥有代表,但是董事会的多数成员由银行协会直接或间接控制。”

后来,保罗在最后的版本中改为“董事会成员由美国总统任命”,但是董事会的真正功能由联邦咨询委员会(Federal Advisory Council)所控制,联邦咨询委员会 与董事会定期开会“讨论”工作。联邦咨询委员会成员将由12家联邦储备银行的董事决定,这一点被有意的向公众隐瞒了。

另一个保罗要应付的难题是如何隐藏纽约的银行家将主导美联储这个事实。19世纪以来,美国中西部广大中小商人,农场主饱受银行危机的浩劫,对东部银行家深恶痛绝,这些地区的议员不可能支持纽约银行家占主导的中央银行。保罗为此设计了一套12家美联储地区银行构成整个系统的天才解决方案。在银行圈子之外,很少有人明白,在美国货币和信贷发放高度集中在纽约地区这一基本情况下,提议建议各地区联储银行只不过是给人造成中央银行的业务并没有集中在纽约的假象罢了。

还有一个体现保罗深谋远虑之处的就是将美联储总部设在政治首都华盛顿,而有意远离它真正接受指令的金融之都纽约,以进一步分散公众对纽约银行家的顾虑。

第四个保罗的困扰是如何产生12家地区美联储银行的管理人员,尼尔森.奥利奇的国会经验终于派上了用场。他指出中西部的议员普遍对纽约银行家有敌意,为了避免失控现象,所有地区银行的董事应该由总统任命,而不要由国会插手。但是这造成了一个法律漏洞,宪法第一章第八节明确规定由国会负责管理发行货币,将国会排除在外,意味着美联储从一开始就违背了宪法。后来果然这一点成为了很多议员攻击美联储的靶子。

在经过这一番颇具匠心的安排以后,该法案俨然以模拟美国宪法分权与制衡的面目出现。总统任命,国会审核,独立人士任董事,银行家做顾问,真是滴水不漏的设计!
2. 华尔街七巨头:美联储的幕后推手

“华尔街的七个人现在控制了美国大部分基础工业和资源。其中JP摩根,杰姆斯.希尔,乔治.贝克(纽约第一国家银行的总裁),属于所谓摩根集团;其余四人,约翰.洛克菲勒,威廉.洛克菲勒,杰姆斯.斯蒂尔曼(国家城市银行总裁),雅各布.谢夫(库恩雷波公司),属于标准石油城市银行集团。他们所构成的资本的核心枢纽控制着美国。”
——约翰.穆迪(著名的穆迪投资评估体系的创始人) 1911

华尔街的七位大腕们正是建立美联储的真正幕后推手。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欧洲的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秘密协调最终建立了英格兰银行在美国的翻版。

1.1 摩根家族的兴起

摩根银行的前身是不太为人所知的英国乔治.皮博迪公司(George Peabody and Company)。乔治.皮博迪原是美国巴尔的摩的一个干货商,在发了一些小财之后,于1835年来到英国伦敦闯世界。他瞧准了金融行业是个发财的行业,就开始在伦敦和一些商人一起做起承兑银行(Merchant Bank)的生意,这是当时的一种非常时 髦的“高级金融”(HighFinance)业务,客户主要包括zf,大公司和大富豪们。他们提供国际贸易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经营大宗商品,这就是现代投资银行的前身。

乔治.皮博迪通过巴尔的摩的布朗兄弟公司在英国分号的引荐,很快打入了英国的金融圈子。不久,乔治.皮博迪非常吃惊地收到内森.罗斯切尔德男爵的邀请前去做客。诚惶诚恐的乔治.皮博迪觉得能被名震世界银行界的内森请去做客,就好像天主教徒被教皇接见一般荣幸。内森开门见山地提出希望乔治.皮博迪帮他一个忙,做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秘密公关代理人。由于罗斯切尔德家族在欧洲巧取豪夺,虽然家财万贯,可也被很多人痛恨和鄙视。伦敦的贵族阶级就不屑于与内森为伍,屡次三番地拒绝内森的邀请,虽然罗斯切尔德在英国势力很大,但始终有些被贵族孤立的感觉。内森看中乔治.皮博迪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为人谦和,人缘颇佳,又是美国人,今后还可以派上大用。乔治.皮博迪对内森的提议自然是满口应承,一应公关开销全由内森买单,乔治.皮博迪的公司很快就成为伦敦著名的社交中心。特别是每年7月4日在乔治.皮博迪家举办的美国独立节宴会,更是伦敦贵族圈子里的一件盛事[注3.2]。客人们可能没有想到,富丽堂皇和气派奢华的招待开销,岂是一个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商人所能负担得起的。

直到1854年,乔治.皮博迪还只是一个百万英镑级别的银行家,在短短的6年之内,他却发了一笔近2000万英镑的横财,一举成为美国重量级的银行家。原来在罗斯切尔德家族策动的美国1857年经济危机中,乔治.皮博迪由于大量投资在美国铁路债券和zf债券上,当英国的银行家突然狂抛和美国沾边儿的一切债券时,乔治.皮博迪也被深度套牢。奇怪的是,英格兰银行在他濒临破产边缘的时候,仿佛天使从天而降,紧急提供了80万英镑的信用额度,不仅把他从死神身边夺了回来,更鬼使神差般地使一贯极端谨慎和早已失魂落魄的乔治.皮博迪赌出全部身家,大笔吃进被惊恐万状的美国债券投资者当作垃圾抛售的各类债券,1857年的危机全然不同于1837年的10年萧条,仅一年时间,美国的经济就完全走出衰退的阴影。结果,乔治.皮博迪手中的美国债券使他很快成为超级富豪,这与1815年内森的英国国债战役惊人的相似。在没有内线准确信息的情况下,刚从破产噩梦中惊醒过来的乔治.皮博迪,是断然不敢大量吃进美国债券的。

乔治.皮博迪一生没有子嗣,庞大的产业无人继承,他为此煞费苦心,终于决定邀请年青的朱尼厄斯.摩根(Junius Morgan)入伙。在乔治.皮博迪退休以后,朱尼 厄斯.摩根接掌了全部生意,并将公司改名为朱尼厄斯.摩根公司(Junius S. Morgan and Company),仍然设在伦敦。后来,朱尼厄斯的儿子JP摩根接掌了 公司,后来他将美国的分支改名为JP摩根公司(J.P. Morgan and Company)。 1869年,JP摩根和佐格索(Drexel)在伦敦与罗斯切尔德家族会面,摩根家族完全继承了乔治.皮博迪与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关系,并将这种合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1880年,JP摩根开始大量资助重组铁路公司的商业活动。

1891年2月5日,罗斯切尔德家族和英国的其他一些银行家成立了秘密组织“圆桌会议集团”,美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牵头的就是摩根家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圆桌会议集团”更名为“外交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英国改为“皇家国际事务协会”(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美英两国zf的许多重要官员就是从这两个协会中被 挑选出来的。

1899年,J.P.摩根和佐格索(Drexel)到英国伦敦参加国际银行家大会。当他们回来时,J.P.摩根已经被指派为罗斯切尔德家族在美国利益的首席代理人。伦敦会议的结果就是,纽约的J.P.摩根公司,费城的佐格索公司,伦敦的格伦费尔(Grenfell)公司,巴黎的摩根.哈杰斯.希公司(Morgan Harjes Cie),德国和美国的沃伯格 公司(M.M. Warburg Company),和罗斯切尔德家族完全联系在一起了。”[注 3.3]

在1901年,J.P.摩根以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并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巨无霸,美国钢铁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JP摩根被当时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是,据国家临时经济委员会(Temporary National Economic Committee )的报告,他仅拥有自己公司 9%的股份。看来,声明赫赫的摩根还只是一个前台人物。

1.2 洛克菲勒:石油大王

老约翰.洛克菲勒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被人们冠以“最冷酷无情的人”。他的名字自然是和大名鼎鼎的标准石油公司密不可分的。他的石油生涯开始于美国内战时期(1861-1865),直到1870年他成立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时,生 意做得仍然属于一般水准。自从得到克里夫兰国家城市银行的一批种子贷款后,他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尤其是在恶意竞争方面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在他非常看好的石油精炼行业中,他很早就悟出石油精炼虽然短期利润极高,但由于没有控制的激烈竞争,终将陷入自杀般的恶性竞争。办法只有一个,毫不留情地消灭竞争对手,为此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具体方法是,首先由其控制但不为人所知的中间公司提出低价现金收购竞争对手,如果遭到拒绝,竞争对手将面临惨烈的价格战,直到对方屈服或破产。如果还不奏效,洛克菲勒最后将祭出拿手绝招:暴力破坏。殴打竞争对手的工人,放火焚烧对手厂房等,几个回合下来,幸存者寥寥无几。如此霸道的垄断行为,虽然引起了同行的公愤,但也招来了纽约银行家的高度兴趣。酷爱垄断的银行家非常欣赏洛克菲勒的实现垄断的高度执行力。

罗斯切尔德家族一直煞费苦心想控制日益强大的美国,但屡屡失手。控制一个欧洲的国王比控制一个民选zf要简单得多。美国内战以后,罗斯切尔德家族开始部署控制美国的计划。在金融业,有摩根银行和库恩雷波公司,在工业界还一直没有物色到合适的代理人选,洛克菲勒的所作所为,让罗斯切尔德家族眼前一亮。如果在金融方面给予大量输血,洛克菲勒的实力会远远超出小小的克里夫兰地区。

罗斯切尔德家族派出他们在美国最重要的金融战略家库恩雷波公司的雅各布.谢夫(Jacob Schiff)。 1875年,雅各布.谢夫亲赴克里夫兰去指点洛克菲勒下一步的 扩张计划。雅各布.谢夫带来了洛克菲勒想都不敢想的空前支持,由于罗斯切尔德此时通过摩根银行和库恩雷波公司已经控制了美国95%的铁路运力,雅各布.谢夫拟定了一个由影子公司(South Improvement Company) 出面,给洛克菲勒的标准 石油公司提供非常低廉的运费折扣,在这个运费折扣压力之下,没有几家炼油公司还能够继续生存。洛克菲勒很快就完全垄断了美国石油行业,成了名符其实的“石油大王”。


1.3 雅各布.谢夫(Jacob Schiff):罗斯切尔德的金融战略家

罗斯切尔德家族和谢夫家族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上溯到1785年,当老罗斯切尔德举家搬到法兰克福的一幢五层楼房时,与谢夫家族合住了多年。同为德国犹太银行家,两家有长达百年的通家之好。

1865年,当年仅18岁的雅各布.谢夫在英国罗斯切尔德银行见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来到美国。在林肯总统被刺杀之后,雅各布将协调在美国的欧洲银行家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共同推动建立美国的私有中央银行制度。他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发现、培养欧洲银行的代理人,并将他们输送到zf、法院、银行、工业、新闻等各种重要的位置上,以待时机。

1875年1月1日,雅各布加盟库恩雷波公司,并从此成为公司的核心。在强大的罗斯切尔德支持之下,库恩雷波公司最终成为美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著名的投资银行之一。


1.4 杰姆斯.希尔(James J. Hill):铁路大王

铁路的建设是严重依赖金融支持的重要基础行业,美国庞大的铁路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仰赖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资本市场的金钱才得以实现的。控制美国铁路债券在欧洲的发行,就成为掌握美国铁路工业命脉的直接手段。1873年由于国际银行家们对美国突然实施金融紧缩,狂抛美国债券,美国铁路债券也未能幸免。当危机结束的1879年时,罗斯切尔德家族已成为美国铁路最大的债权人,只要他高兴,可以随时掐断任何美国铁路公司的金融命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靠汽船运输和煤矿起家的杰姆斯.希尔必须投靠在金融家的旗下,才可能在铁路行业惨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壮大,摩根正是他的背后金融靠山。在摩根的大力扶持下,利用1873年危机后大量铁路公司倒闭的机会,杰姆斯.希尔实现了迅速兼并和扩张的计划。

到1893年,杰姆斯.希尔拥有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梦想终于实现了。在争夺中西部铁路控制权时(Chicago, Burlington and Quincy Railroad),杰姆斯.希尔遭遇到 了强大的对手,由洛克菲勒财团支持的太平洋联合铁路(Union Pacific Railroad) 向他发动了突然袭击。太平洋联合铁路的总裁哈里曼开始秘密收购杰姆斯.希尔控制的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Northern Pacific)的股票,当杰姆斯.希尔惊觉即将失 去控制权时,哈里曼还差40000股就大功告成了。杰姆斯.希尔立即向正在欧洲度假的后台老板摩根紧急求救,摩根马上指令手下反击洛克菲勒的挑战。一时间华尔街烽烟四起,对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股票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每股价格一度达到1000美元的天价。

两强相斗必有一伤,最后国际银行家们不得不出面调停,达成的最终结果是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北方证券公司(Northern Securities Company),两强共同控制 美国北方的铁路运输。在公司成立当天,麦金利总统被刺杀,副总统老罗斯福继任。在老罗斯福的强力反对下,北方证券公司被美国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反垄断法》强制解体。受挫之后,杰姆斯.希尔的发展方向掉头向南,收购了从科罗拉多直抵得克萨斯的铁路。到1916年去世时,杰姆斯.希尔积累了5300万美元的财产。

1.5 沃伯格(Warburg)兄弟

1902年,保罗和费里克斯兄弟从德国法兰克福移民到美国。出身于银行世家的两兄弟,对银行业务十分精通,尤其是保罗,堪称当世金融顶尖高手。罗斯切尔德非常看重保罗的天分,特意从欧洲战略联盟的沃伯格家族银行(M.M. Warburg and Co)将两兄弟抽调到急需人才的美国战线。

此时,罗斯切尔德家族在美国推行私有中央银行的计划已近百年,始终起起伏伏没有最终得手。这一次,保罗将承担主攻任务。在抵达美国不久,保罗加盟先头部队——雅各布.谢夫(Jacob Schiff)的库恩雷波公司,并娶了谢夫妻妹的女儿,费里克斯 则娶了谢夫的女儿。

老罗斯福和威尔逊总统两朝金融顾问加里森(Colonel Ely Garrison)指出:“在 奥利奇计划在全国招致愤恨和反对的情况下,是保罗.沃伯格先生把美联储法案重新组合起来的。这两份计划的背后的天才智慧都来源于伦敦的阿尔弗雷德.罗斯切尔德。”
3. 策立美联储的前哨战:1907年银行危机

1903年,保罗将一份如何将欧洲中央银行的“先进经验”介绍到美国的行动纲领交给雅各布.谢夫,这份文件随后又被转交给纽约国家城市银行(后来的花旗银行)总裁杰姆斯.斯蒂尔曼和纽约的银行家圈子,大家都觉得保罗的思想真如醍醐灌顶,使大家顿开茅塞。

问题是美国历史上反对私有中央银行的政治力量和民间力量相当强大,纽约银行家在美国工业界和中小业主的圈子里口碑极差。国会的议员们对银行家提出的任何有关私有中央银行的提案都像躲避瘟疫一般避之唯恐不及。在这样的政治气氛中想通过有利于银行家的中央银行法案势比登天。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态势,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开始被构想出来。

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1907年1月6日发表了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Defects and Needs of Our Banking System),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此后不 久,雅各布.谢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和1837年,1857年,1873年,1884年和1893年一样,银行家们早已瞧出经济过热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泡沫现象,这也是他们不断放松银根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整个过程形象的说就像银行家在鱼塘里养鱼,当银行家向鱼塘里放水时就是在放松银根,向经济体大量注入货币,在得到大量的金钱之后,各行各业的人就开始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日夜苦干,努力创造财富,这个过程就像水塘里的鱼儿使劲吸收各种养分,越长越肥。当银行家看到收获的时机成熟时,就会突然收紧银根,从鱼塘中开始抽水,这时鱼塘里的多数鱼儿就只有绝望地等着被捕获的命运。

但是,什么时候开始抽水捞鱼却只有几个最大的银行寡头知道,当一个国家建立了私有的中央银行制度以后,银行寡头对放水抽水的控制就更加得心应手,收获也就越加精确。经济发展与衰退和财富积累与蒸发都成为银行家科学饲养的必然结果。

摩根和他背后的国际银行家们精确地计算着这次金融风暴的预估成果。首先是震撼美国社会,让“事实”说明一个没有中央银行的社会是多么脆弱。其次是挤垮和兼并中小竞争对手,尤其是令银行家颇为侧目的信托投资公司。还有就是让他们垂涎已久的重要企业。

时髦的信托投资公司在当时享有许多银行不能经营的业务,zf监管方面又非常宽松,这一切导致了信托投资公司过度吸纳社会资金并投资于高风险的行业和股市。到1907年10月危机爆发时,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摩根在此之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在欧洲的伦敦与巴黎之间“度假”,经过国际金融家们精心策划,摩根回到美国。不久,纽约突然开始广泛流传美国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Knickerbocker Trust)即将破产,流言像病毒一般迅速传染了整个纽约, 惊恐万状的存款市民在各个信托公司门口彻夜排队等候取出他们的存款。银行则要求信托公司立即还贷,受到两面催款的信托公司只好向股票市场借钱(Margin Loan),借款利息一下冲到150%的天价。到10月24日,股市交易几乎限于停盘状态。

摩根此时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了,当纽约证交所主席来到摩根的办公室求救时,他声音颤抖地表示如果不能在下午3点之前筹集到2500万美元,至少50家交易商将会破产,他除了关闭股票市场将别无选择。下午两点,摩根紧急召开银行家会议,在16分钟里,银行家们筹足了钱。摩根立即派人到证交所宣布借款利息将以10%敞开供应,交易所里立即就是一片欢呼。仅过了一天,紧急救助的资金告罄,利息再度疯长。八家银行和信托公司已经倒闭。摩根赶到纽约清算银行,要求发放票据作为临时货币以因应严重的现金短缺。

11月2日星期六,摩根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计划,“拯救”仍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摩尔斯莱(Moore and Schley)公司。该公司已陷入2500万美元的债务,濒临倒闭。 但是它却是田纳西矿业和制铁公司(Tennessee Coal and Iron Company)的主要 债权人,如果摩尔斯莱被迫破产清偿,纽约股市将完全崩溃,波及后果不堪设想。摩根将纽约金融圈子里的大腕悉数请到他的图书馆,商业银行家被安排在东书房,信托公司老总被安排在西书房,惶惶不可终日的金融家们焦急地等待着摩根给他们安排的命运。

摩根深知田纳西矿业和制铁公司拥有的田纳西州、亚拉巴马州和佐治亚州的铁矿和煤矿资源将大大加强摩根自己创办的钢铁巨无霸:美国钢铁公司的垄断地位。在反垄断法的制约之下,摩根始终对这块大肥肉无法下嘴,而这次危机给他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兼并机会。摩根的条件是,为了拯救摩尔斯莱公司和整个信托行业,信托公司必须集资2500万美元来维持信托公司不至崩溃,美国钢铁公司从摩尔斯莱手中买下田纳西矿业和制铁公司的债权。焦虑烦躁的心情,濒临破产的压力,和整夜未眠的极度疲倦的信托投资的老总们终于向摩根缴械投降。

在拿到田纳西矿业和制铁公司这块肥肉之后,喜不自胜的摩根还有最后一关要过,那就是对反垄断一点不含糊的老罗斯福总统。11月3日星期天晚上,摩根派人星夜赶往华盛顿,务必在星期一上午股票市场开盘之前,拿到总统的批准。银行危机,大批企业倒闭,失去一生积蓄的成千上万愤怒的人民形成了巨大的政权危机,老罗斯福不得不借重摩根的力量来稳定大局,他在最后时刻被迫签下城下之盟。此时距星期一股市开盘仅剩5分钟!

纽约股市闻讯大涨。

摩根以4500万美元的超低价吃下田纳西矿业和制铁公司,而该公司潜在价值按照约翰.穆迪的评估至少在10亿美元左右。[注:3.5]

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蓄谋已久的精确定向爆破,熠熠夺目的崭新金融大厦总是建筑在成千上万破产者的废墟之上。
4. 从金本位到法定货币(Fiat Money):银行家世界观的大转变

十九世纪末以来,国际银行家对金钱的认识再一次实现重大飞跃。

原有的英格兰银行模式,即以国债作为抵押来发行货币,通过两者的死锁,实现zf举债,银行发行货币。确保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从而保证了银行家不断增长的巨额收益,在金本位体系之下,银行家坚决反对通货膨胀,因为任何货币贬值都直接伤害了银行家的利息实际收入。这种思路还是比较原始的放贷吃利息的办法,主要的缺点就是财富积累得太慢,即使是用上部分准备金制度(Fractional Reserve), 仍然不足以满足银行家们日渐膨胀的胃口。特别是黄金和白银增加缓慢,这就等于给银行放贷总量设了一个上限。

二十世纪之交的欧洲,银行家们已经摸索出一套更为高效也更为复杂的法定货币体制。法定货币彻底摆脱了黄金和白银对贷款总量的刚性制约,让货币控制更加弹性(Elastic),也更加隐秘。当银行家逐渐明白通过无限制增加货币供应来获得的收益远比通货膨胀带来的贷款利息损失要大得多时,他们随即成为法定货币最热烈的拥护者。通过急剧增发货币,银行家们等于掠夺整个国家储蓄者的巨额财富,而比起原来银行强制拍卖别人财产的方式,通货膨胀要“文明”得多,所遇到人民的抵抗也要小得多,甚至难以为人察觉。

在银行家的资助之下,通货膨胀的经济学探讨逐渐被引导到纯数学游戏的轨道上,由于增发纸币所导致的通胀(Currency Inflation)的概念已经在现代完全被价格 上涨的通胀(Price Inflation)理论所淹没。

这时,银行家们手中发财致富的手段中除了原有的“部分储备金”(Fractional Reserve)制度, 货币与国债死锁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工具:货币通胀 (Currency Inflation)。 从此,银行家实现了从黄金的卫道士到黄金的死敌这 一戏剧性的转变。

凯恩斯就通货膨胀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用这个办法zf可以秘密地和难以察觉地没收人民的财富,一百万人中也很难有一个人能够发现这种偷窃行为。”

准确地说在美国使用这个办法是私有的美联储而不是zf。
5. 1912年大选烽烟

“星期二,普林斯顿的校长将会当选你们(新泽西州)的州长。他不会完成他的任期。在1912年11月,他将当选美国总统。1917年3月,他将连任总统。他将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卢比.万斯(Rabbi Stephen Wise)在新泽西的演讲,1910

这个后来成为威尔逊总统亲密智囊的万斯能在两年前准确预测总统大选的结果,甚至准确预测六年之后的总统大选结果,并不是因为他的手中真有神奇的水晶球,而是因为所有的结果都是事先银行家们精确谋划出来的。

不出国际银行家们所料,1907年的银行危机的确极大地震撼了美国社会。人们对信托投资公司的愤怒,对银行倒闭的恐慌,与对华尔街金融寡头势力的戒惧搀和在一起,一股反对一切金融垄断的强大民意潮流席卷全国。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伍德罗.威尔逊就是一位著名的反对金融垄断的活跃分子。纽约国家城市银行(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的总裁范德里普(Frank Vanderlip)曾这样说道:“我写信邀请普林斯顿的伍德罗.威尔逊参加一个晚宴并发表演讲。为了让他知道这是一次重要的机会,我提到了参议员奥利奇(Aldrich)也要到场并发表演讲。我的朋友威尔逊博士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拒绝和奥利奇参议员同台发表演说。”[注:3.6]

参议员奥利奇当时权倾朝野,40年的国会生涯,其中36年为参议员,又是权力极大的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主席,身为小约翰.洛克菲勒的岳父,与华尔街银行界过从甚密。1908年,他提议在紧急情况下,银行可以发行货币,并以联邦zf、州zf和地方zf的债券和铁路债券作抵押。天下竟有如此好事,风险由zf和人民扛着,好处全是银行家得,让人不得不佩服华尔街的手段。该法案被称为“紧急货币法案”(Emergency Currency Act),这个法案成为5年以后的美联储法案的 立法基 础。他被社会认为是华尔街的代言人。

伍德罗.威尔逊1879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进入弗吉尼亚大学深造法律,于1886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02年就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学究气十足的伍德罗.威尔逊一贯高调反对金融垄断,自然不肯与金融寡头的代言人亲近。学术上的精深造诣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并不能弥补他极度缺乏金融行业的知识,对华尔街银行家们的赚钱技巧更是一窍不通。

银行家们正是看中了威尔逊的单纯而容易被利用的特点,又是社会公认的反金融垄断的著名活动家,形象清新可人,真是一块难得的璞玉。银行家们准备在他身上投下重金,悉心“雕琢”,以备大用。

正好,纽约国家城市银行的董事克里夫兰.道奇(Cleveland Dodge)是威尔逊在 普林斯顿的大学同学,1902年威尔逊能够顺利当上普林斯顿的校长就是财大气粗的道奇鼎力相助的结果。有了这一层不浅的关系,道奇在银行家们的策划下开始在华尔街放风说威尔逊是一块当总统的料。

一个上任才几年的校长突然被人捧为是总统的料,一阵窃喜也是人之常情。当然被捧红总是要付代价的,威尔逊开始背地里和华尔街黏糊起来。果然,威尔逊很快在华尔街大佬们的扶持下,于1910年当选新泽西州的州长。

公开的场合下,威尔逊仍然义正词严地抨击华尔街金融垄断,私下里也明白他的地位和政治前途完全要依赖银行家的势力。银行家们对威尔逊的抨击出奇地容忍和克制,双方保持了一种微妙而不可言传的默契。

正当威尔逊声誉日隆的时候,银行家正紧锣密鼓地为他筹措竞选总统的经费。道奇在纽约百老汇大道42号设立了为威尔逊筹款的办公室,并建立了银行账户,道奇捐上第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很快,道奇通过直邮的方式,迅速在银行家的圈子里征集到了大笔经费,其中三分之二的经费来源于7个华尔街银行家。[注:3.7]

威尔逊在获得总统竞选提名后,难耐激动的心情,他在给道奇的信中说“真是无法想象我的高兴”。自此,威尔逊已经完全扑进了银行家的怀抱。作为民主党候选人的威尔逊寄托着民主党的莫大希望,失去总统宝座多年的民主党对权力的饥渴和威尔逊一样强烈。

威尔逊挑战的是现任总统塔夫特,与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还名不见经传的威尔逊相比,塔夫特拥有很大的优势。正当踌躇满志准备着就任第二届总统的塔夫特表示不准备对奥利奇法案开绿灯时,一件前所未见的怪事发生了,塔夫特的前任总统老罗斯福突然横刀杀出,居然又要参加总统竞选,对于老罗斯福自己挑选的接班人和同是共和党的塔夫特而言,真是天大的噩耗。当年老罗斯福迫使北方证券解体而名声大噪,享有反垄断决不手软的胜誉,他的突然出现将会严重侵蚀塔夫特的选票。

事实上,三个竞选人背后全都是银行家在支持,只不过在三个人中间暗地偏向最具可控制性的威尔逊罢了。在华尔街的安排下,老罗斯福果然“不小心”重创塔夫特,使得威尔逊顺利当选。这一幕和1992年老布什被佩里抢走大量选票而意外地败于新手克林顿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帖由 长剑骑士 于 2007-2-7 09:13 发表
据说是编译的!呵呵。
阅读本书时,可参考:http://www.save-a-patriot.org/files/view/whofed.html
《货币战争》的内容很精彩,绝对值的推荐!!!
我们的口号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续转贴,申请加精 ...


  不好意思,我们的规矩是:转贴的帖子一律没有申请精华的资格,只有原创帖子可以申请。
6. B计划

银行巨头们在哲基尔(Jekyll)岛的策划十分机密,出于严谨的职业本能,他们准备了两份计划。第一份就是由奥利奇(Nelson Aldrich)参议员主持的计划,负责佯 攻,以便吸引反对派的火力,共和党是奥利奇计划的支持者。另一份被称为 “B计划”的方案才是真正的主攻方向,这就是后来的美联储法案,民主党是主要推动力量。其实这两份计划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措辞有所不同而已。

总统大选也是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展开的。奥利奇参议员和华尔街的关系是尽人皆知的事,在当时全国普遍强烈的反华尔街的氛围中,他所提出的金融改革法案必然失败。而远离权力中心已有多年的民主党,一直扮演着强烈批评金融垄断的角色,再加上形象清新的威尔逊,这一切使得民主党所支持的美联储法案有着更大的机会被接受。1907年的危机设计巧妙地达成了金融体制必须改革的两党共识,“顺应”了民意,此时银行家们牺牲共和党,而成全民主党就成为逻辑上的必然。

为了进一步迷惑公众,银行家们使出了让实际上是支持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两派互相攻击的高招。奥利奇参议员率先发难,他严词厉色地指责民主党的提案对银行怀有敌意,而且不利于zf。他宣称一切背离金本位的法定货币政策都是对银行家的严重挑战。国家(Nation)杂志在1913年10月23日指出:“奥利奇先生所反对的没有黄金支撑的zf法定货币,恰恰是他自己在1908年所提出的法案(紧急货币法案)所要做的事。他还应该知道,zf事实上与货币发行毫无关系,(讨论中的法案规定)联邦储备委员会全权控制货币发行。”

民主党对奥利奇提案的指责同样令人大开眼界,他们声称奥利奇维护的是华尔街银行家的利益和金融垄断地位,而民主党所提出的美联储提案旨在打破这种垄断,建立起一套地区分立、总统任命,国会审核,银行家提供专家意见的相互制约,分权分立的完美的中央银行系统。不揞金融事务的威尔逊诚心实意地相信了这个方案打破了华尔街银行家们对金融的垄断。

正是由于奥利奇和范德里普以及华尔街不遗余力地反对和指责,反而使得民主党的美联储法案赢得了民众的好感,银行家们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发挥到了令人拍案称绝的程度。
论点要震撼,论据要彪捍,至于论点和论据有什么联系就不知道了。这破书也和其他阴谋论书籍一样无法自圆其说。
7. 美联储法案过关,银行家美梦成真

威尔逊当选总统的同时,B计划正式启动。1913年6月26日,即威尔逊入主白宫仅三个月,由弗吉尼亚的众议员银行家格拉斯(Carter Glass)在众院正式抛出了B计 划:格拉斯提案(The Glass Bill),他刻意避免了中央银行等过于刺激的用词, 代之以美联储。9月18日,该提案在多数众议员不知就里的情况下以287对85票获得通过。

该提案被转送到参议院后变成格拉斯-欧文提案(Glass-Owen Bill),参议员欧文 也是一位银行家。参院的提案于12月19日获得通过。此时,两份提案中尚有40多处分歧有待解决,按照两院的惯例,圣诞节前的一周之内不会通过重要法案,按照当时两院提案的差距估算,在正常情况下,只能等到第二年再讨论了,所以许多重要的反对该法案的议员纷纷离开华盛顿回家过节去了。

此时,在国会山设有一个临时办公室,战地直接指挥的保罗.沃伯格瞧准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发动了一场闪电战。在他的办公室里,每隔一个小时就有一批议员赶到商讨下一步的计划。12月20日星期六的晚上,参众两院召开联席会议继续商讨重要分歧。此时,国会弥漫着一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在圣诞节前通过美联储法案的气氛。白宫甚至在12月17日宣布已经开始考虑第一届美联储董事成员名单。但是直到20日深夜,重要的分歧一个也未能解决。看起来,要在12月22日星期一通过美联储法案已经不太可能了。

在银行家们的催逼之下,联席会议决定21日星期天全天继续开会,不解决问题决不休会。

到20日深夜,参众两院在若干重要问题上仍然没有达成一致。这些分歧包括:美联储地区银行的数量;如何确保储备金;黄金储备的比例;国内国际贸易中的货币结算问题;准备金更改提案;美联储发行的货币能否成为商业银行的储备金;zf债券作为联储货币发行抵押品的比例;通货膨胀问题等。[3.8]

在经过21日紧张的一天之后,22日星期一纽约时报头版登出“货币提案今天可能成为法律”的重要新闻,这篇文章热情洋溢地称赞国会的效率,“以这种几乎是前所未有的速度,联席会议修正了两院提案的差异,在今天早晨全部完工。”这篇文章提到的时间段大约是星期一的凌晨一点半到四点。一个即将影响每一个美国人的每一天生活的重要法案就是在这样一种仓促和压力之下进行的,绝大多数议员根本没有来得及仔细阅读修改之处,更别提提出修正案了。

22日凌晨4点30分,最后文件被送交打印。

7点整,最后较稿。

下午2点,打印好的文件放在了议员的办公桌上,并通知下午4点开会。

下午4点,会议开始。

6点整,最后联席会议报告提交,此时大多数议员已经去吃晚饭了,会场上议员寥寥无几。

晚7点30分,格拉斯开始20分钟演讲,然后进入辩论阶段。

晚11点开始表决,最后以298对60通过众院。

23日,圣诞节前两天,参院表决以43对25票(27人缺席)通过了美联储法案。威尔逊总统为报华尔街的知遇之恩,在参院通过美联储法案仅一小时,就正式签署了该法案。

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顿时一片欢腾。

银行家们对这个法案却好评如潮,美利坚国家银行(American National Bank)的总裁奥里弗(Oliver Sands)热情洋溢地说:“这个货币法案的通过将对整个国家带来有益的影响,它的运作将帮助商业活动。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普遍繁荣时代的开始。”

美联储的始作俑者奥利奇参议员在1914年7月《独立》杂志对他的采访中透露:“在这个法案(美联储法案)之前,纽约的银行家只能控制纽约地区的资金。现在,他们可以主宰整个国家的银行储备金。”

对美联储法案持坚决反对意见的议员林德伯格(Lindbergh)在这一天对众议院发表演讲:“这个法案(美联储法案)授权了地球上最大的信用。当总统签署这个法案后,金钱权力这个看不见的zf将被合法化。人民在短期内不会知道这一点,但几年以后他们会看到这一切的。到时候,人民需要再次宣告《独立宣言》才能将自己从金钱权力之下解放出来。这个金钱权力将能够最终控制国会。如果我们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不欺骗国会,华尔街是无法欺骗我们的。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人民的国会,人民将会有稳定(的生活)。国会最大的犯罪就是它的货币系统法案(美联储法案)。这个银行法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严重的立法犯罪。两党的头头和秘密会议再一次剥夺了人民从自己的zf得到益处的机会。”

经过与美国zf一百多年的激烈较量,国际银行家终于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彻底控制了美国的国家货币发行权,英格兰银行的模式终于在美国被复制成功了。
8. 谁拥有美联储?

许多年以来,究竟谁拥有美联储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美联储自己总是支吾其词。和英格兰银行一样,美联储对股东情况严守秘密。众议员赖特.帕特曼(Wright Patman)担任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主席长达40年,在其中20年里, 他不 断地提案要求废除美联储,他也一直在试图发现究竟谁拥有美联储。

这个秘密终于被发现了,《美联储的秘密》一书的作者尤斯塔斯(Eustace Mullins)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终于得到了12个美联储银行最初的企业营业执照(Organization Certificates),上面清楚地记录了每个联储银行的股份构成。

美联储纽约银行是美联储系统的实际控制者,它在1914年5月19日向货币审计署(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报备的文件上记录着股份发行总数为203053股, 其中:

洛克菲勒和库恩雷波公司所控制下的纽约城市国家银行(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即花旗银行前身,拥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0000股。

JP摩根的第一国家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拥有15000股。

当这两家公司在1955年合并成花旗银行后,它拥有美联储纽约银行近四分之一的股份,它实际上决定着美联储主席的候选人,美国总统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图章而已,而国会听证会更像一场走过场的表演。

保罗.沃伯格的纽约国家商业银行(National Bank of Commerce of New York City)拥有21000股。

罗斯切尔德家族担任董事的汉诺威银行(Hanover Bank)拥有10200股。

大通银行(Chase National Bank)拥有6000股。

汉华银行(Chemical Bank)拥有6000股。

这六家银行共持有40%的美联储纽约银行股份,到1983年,他们总共拥有53%的股份。经过调整后,他们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银行15%,大通曼哈顿14%,摩根信托(Morgan Guaranty Trust) 9%,汉诺威制造(Manufacturers Hanover) 7%,汉华银 行(Chemical Bank) 8%。

美联储纽约银行注册资本金为一亿四千三百万美元,上述这些银行究竟是否支付了这笔钱仍然是个谜。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只付了一半现金,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他们根本没出任何现金,而仅仅是用支票支付,而在他们自己所拥有的美联储的账户上只是几个数字的变动而已,美联储的运作其实就是“以纸张做抵押发行纸张”。难怪有的历史学家讥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既不是“联邦”,又没有“储备”, 也不是银行。

1978年6月15日,美国参议院zf事务委员会(Government Affairs)发布了美国 主要公司的利益互锁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显示,上述银行在美国130家最主要公司里拥有470个董事位置,平均每个主要公司里有3.6个董事位置属于银行家们。

其中,花旗银行控制了97个董事席位;JP摩根公司控制了99个;汉华银行控制了96个;大通曼哈顿控制了89个;汉诺威制造控制了89个。

1914年9月3日,纽约时报在美联储出售股份的时候,公布了主要银行的股份构成:

纽约城市国家银行发行了250000股票,杰姆斯.斯蒂尔曼拥有47498股;JP摩根公司14500;威廉.洛克菲勒10000股;约翰.洛克菲勒1750股。

纽约国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50000股票,乔治.贝克拥有10000股;JP摩根公司7800股;玛丽.哈里曼5650股;保罗.沃伯格3000股;雅各布.谢夫1000股,小JP摩根1000股。

大通银行,乔治.贝克拥有13408股。

汉诺威银行,杰姆斯.斯蒂尔曼拥有4000股;威廉.洛克菲勒1540股。

从1913年美联储建立以来,无可辩驳的事实显示了银行家们操纵着美国金融命脉、工商业命脉和政治命脉,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而这些华尔街的银行家都与伦敦城的罗斯切尔德家族保持着密切联系。

银行家信托公司(Bankers Trust)的总裁本杰明.斯特朗被选为第一任美联储纽约 银行董事会主席。“在斯特朗的控制下,联储系统与英格兰银行和法兰西银行形成了互锁(Interlocking)关系。本杰明.斯特朗作为纽约美联储银行董事直到1928年他突然死亡,当时国会正在调查美联储董事和欧洲中央银行巨头们的秘密会议,而这些秘密会议导致了1929年大衰退。”[注3.9]
9. 美联储第一届董事会

威尔逊后来自己承认,他只被允许指定一名美联储董事,其余都是由纽约的银行家挑选。在提名和任命保罗.沃伯格担任董事的过程中,参议院要求他于1914年6月到国会回答质询,主要是了解他在美联储法案拟定过程中的角色,结果被他断然拒绝。他在写给国会的信中宣称如果他被要求回答任何问题,都会影响他在美联储董事会的作用,因此他宁愿拒绝出任美联储董事的提名。纽约时报立即跳出来为保罗鸣冤,1914年7月10日的报道中谴责参议院不该无中生有地质询保罗。

保罗自然是美联储系统的核心人物,没有他只怕当时没有第二个人知道美联储到底该如何运转,在他强硬的态度面前,国会只有低头,提出可以事前提供所有问题的清单,如果保罗觉得某些问题“会影响他的作用”,他可以不予回答。保罗最后勉强答应了,但要求非正式见面。

委员会问:我知道你是一个共和党人,但是当罗斯福先生参选时,你却成了威尔逊先生的同情者并且支持他(民主党)?

保罗答:是的。

委员会问:但是你的哥哥(费里克斯.沃伯格)却支持塔夫特(共和党)?”

保罗答: 是的。

有意思的是库恩。雷波公司的三个合伙人却支持了三个不同的总统候选人,其中奥图(Otto Kahn)支持老罗斯福,保罗的解释是他们三人彼此不干涉对方的政治理 念,因为“金融与政治无关”。保罗顺利通过国会听证,成为美联储第一届董事,后成为董事会副主席。

除了保罗以外,另外任命的四名董事成员是:

阿道夫.米勒(Adolph Miller),经济学家,出身于洛克菲勒资助的芝加哥大学和摩根资助的哈佛大学。

查尔斯.哈姆林(Charles Hamlin),曾任助理财政部长。

腓特烈.戴拉诺(Frederick Delano),罗斯福的亲戚,铁路银行家

哈丁(W.P.G Harding),亚特兰大第一国家银行总裁

威尔逊总统自己提名的托马斯.琼斯被记者发现正在被美国司法部调查和起诉,后来琼斯自己提出退出董事会提名。

另外两名成员是财政部长和货币审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