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磨练意志去建筑工地当农民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31:27
“平时花钱如流水,送他去吃点苦头!”随着寒假的到来,今年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假期安排有了新动向:在建筑工地打工、到武校磨练意志、去军营遵守铁的纪律。昨日,记者将镜头对准了在建筑工地上当“农民工”的大学生王立。

  刚下火车他就接到工地上班函

  在攀枝花路桥工程总公司郫县犀浦的建筑工地上,活跃着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他就是身高1.82米的帅哥王立,辽宁某高校计算机系大二学生。昨天下午,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担混凝土,每挑35公斤,累得他汗如雨下。  

  出生在泸州市的王立家境并不困难,反而有些优越,父亲是工地项目经理,母亲则是泸州某医院院长。父母收入颇丰,为什么还让儿子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其母亲章兴玲道出缘由:王立从小是在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没吃过苦,性格倒是十分开朗,但就是过于自信,花钱不晓得节约。在工地上锻炼,让他明白挣钱来之不易。

  10天前,王立还在沈阳回川的火车上,父亲王家龙便告诉他已联系好参加社会实践的工作,回来就“上班”。在蜜罐中泡大的他一阵窃喜,“去年暑假是跟家在高新区某公司上班的表哥跑,轻松得很,早上去公司报个到,安排一下工作就出去喝咖啡、打保龄球。这次应该也差不多。”

  “今年哪里都不去,就在我们工地上班,和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想到在火车北站出站口刚坐上父亲的车,王立便接到这份用心良苦的“上班函”。一向自信的王立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始终认为:“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甚至会比别人干得更好。”但是接下来的日子让他明白现实是残酷的。

  再累也干他不愿让工友瞧不起

  按照工地上的作息时间,上班第一天,王立6∶50起床。取下近视眼镜,穿上母亲准备的旧工作服,到食堂吃早餐——白干饭下一碟小菜。平时吃惯了鸡蛋牛奶,他端起碗几乎难以下咽。“小王,赶快整两碗干饭下肚,否则你上工地吃不消哦!”在工友们的好心提示下,他勉强扒了一碗半。

  带着对打工生活的美好憧憬,王立戴上安全帽快步来到工地。这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人来人往,各自忙着手中的活。负责泥工的包工头给他安排了第一天的工作——铲河沙。工友们很吃惊,问他为什么来这里。王立面带微笑地告诉他们只是想锻炼一下。“想要锻炼也行,只是不应该选在今天开始啊!今天是打混凝土,是泥工中最累的活。”

  没退路可选,王立拿起了铁铲……1个小时过去了,还得干,腰有些酸;2个小时后,汗流浃背,手臂痛了;3个小时后,全身酸痛。王立有些支撑不住,不过他还是咬牙挺到了12∶00。午饭时间到了,终于可以休息1个小时了。午餐,是一大盆白花花的肥肉,外加一大盆素菜,8个人坐一桌。他坐在工人食堂,喘着粗气,汗一个劲地往外涌,望着争先恐后地往嘴里送巴掌大的肥肉、甚至倒剩下的油汤汤和饭的工友们,他心里极不平静:我还要继续吗?还能像他们那样吃得苦吗?要知道下午的时间更长,整整5个小时啊。如果真的不想干了,肯定没人阻拦。可是工友们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我是个懦夫,只是个靠父母吃饭的人?不,我不能放弃,我不能让别人看不起,更不能让我父母轻看我。

  同学不信他与农民工一起打工

  短短1个小时的午饭和休息时间很快过去了,王立毅然走上工作岗位,一铲铲往车上装沙,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动作。每铲满一车,有近一分钟的间隙,他都会蹲下来歇口气。上午的疼痛还未缓过劲来,下午又添“新伤”。一天10个小时连续超负荷的体力透支,使王立的脸上没了血色,手脚发抖。下午6∶30,第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王立全身虽然又痛又累,但他心里却非常高兴,同时还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

  回到家,王立打开电脑,与同学、网友聊他的打工心得。但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们不会去工地与民工们一起劳动。敲击着键盘,他感到双手生痛,仔细一看,原来手上磨出3个水泡,5处淤血。王家龙心疼地问儿子:“怎么样,还想干不?”摸着水泡,王立说:“民工们能干,我就能。”这时,王家龙告诉儿子一个既让他激动,又让他后怕的数据:“你今天铲了20吨河沙。”

  打工感悟

  他将“第一桶金”写进博客

  第二天,王立全身酸痛得连身都不能翻。远在泸州的母亲闻讯赶来,心疼得泪花在眼眶中打转,但最终没能让儿子打退堂鼓,而是送他上了工地,远远地看着他,给他鼓劲。

  有了坚强的毅力,伤口也不觉得痛了。几天下来,王立已与工友打成一片。耳濡目染民工们的生活,他开始思考:工友们为什么只能干又脏又累的活?我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接下来的日子,王立主动和大家交流、谈心;在饭桌上讲国际国内新闻;解释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新型农民工……工友们听得入迷,更加喜欢这个大学生“农民工”了。

  到昨天,王立已在工地干了整整10天。一天工钱30元,除去8元伙食费,净收入22元,这是王立创业的“第一桶金”。晚上,他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以《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报告》为题,记录下打工过程中的所思所见和些许感悟:

  ……在2007年的寒假里,在这个特殊的冬天,我流的汗超过整个夏天,但我的收获不比汗少。过去跟表哥一道出入高档餐饮娱乐场所,觉得挣钱太容易了。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体味到知识的重要性,有知识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饭才能吃得更轻松。农民工大多没有文化,只能下体力。参加工作后,只要有机会,我将立志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和条件。

  这个经历给了我苦难,也给了我新的希望。既然这么苦的工作我都能挺过来,那我将来的路肯定会走得很好。

  采访后记

  点击王立个人网页上的照片,他是一个皮肤白净、书生气浓烈的现代大学生。而现在的他皮肤黝黑,头发被汗水和灰尘连成一块,与过去判若两人。经历就是财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送孩子到武校也好、到军营也罢,或者在工地上打杂,家长不外乎都是想磨练下一代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与那些只顾忙于生意,或沉迷在麻将桌上,让孩子深陷网络游戏的家长相比,我们更佩服有勇气将儿子送到建筑工地的王立父母。

  读着儿子的心得,王立的父母非常欣慰,儿子变了,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转变为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男子汉。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王立最大的蜕变。

  王立的父母收获的不仅仅是锻炼了儿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家长树立了榜样,我们相信像这样的家长会越来越多,像王立这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也会越来越多。这就是本报关注一位大学生当农民工的初衷。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徐莉丽 王若冰“平时花钱如流水,送他去吃点苦头!”随着寒假的到来,今年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假期安排有了新动向:在建筑工地打工、到武校磨练意志、去军营遵守铁的纪律。昨日,记者将镜头对准了在建筑工地上当“农民工”的大学生王立。

  刚下火车他就接到工地上班函

  在攀枝花路桥工程总公司郫县犀浦的建筑工地上,活跃着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他就是身高1.82米的帅哥王立,辽宁某高校计算机系大二学生。昨天下午,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担混凝土,每挑35公斤,累得他汗如雨下。  

  出生在泸州市的王立家境并不困难,反而有些优越,父亲是工地项目经理,母亲则是泸州某医院院长。父母收入颇丰,为什么还让儿子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其母亲章兴玲道出缘由:王立从小是在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没吃过苦,性格倒是十分开朗,但就是过于自信,花钱不晓得节约。在工地上锻炼,让他明白挣钱来之不易。

  10天前,王立还在沈阳回川的火车上,父亲王家龙便告诉他已联系好参加社会实践的工作,回来就“上班”。在蜜罐中泡大的他一阵窃喜,“去年暑假是跟家在高新区某公司上班的表哥跑,轻松得很,早上去公司报个到,安排一下工作就出去喝咖啡、打保龄球。这次应该也差不多。”

  “今年哪里都不去,就在我们工地上班,和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想到在火车北站出站口刚坐上父亲的车,王立便接到这份用心良苦的“上班函”。一向自信的王立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始终认为:“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甚至会比别人干得更好。”但是接下来的日子让他明白现实是残酷的。

  再累也干他不愿让工友瞧不起

  按照工地上的作息时间,上班第一天,王立6∶50起床。取下近视眼镜,穿上母亲准备的旧工作服,到食堂吃早餐——白干饭下一碟小菜。平时吃惯了鸡蛋牛奶,他端起碗几乎难以下咽。“小王,赶快整两碗干饭下肚,否则你上工地吃不消哦!”在工友们的好心提示下,他勉强扒了一碗半。

  带着对打工生活的美好憧憬,王立戴上安全帽快步来到工地。这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人来人往,各自忙着手中的活。负责泥工的包工头给他安排了第一天的工作——铲河沙。工友们很吃惊,问他为什么来这里。王立面带微笑地告诉他们只是想锻炼一下。“想要锻炼也行,只是不应该选在今天开始啊!今天是打混凝土,是泥工中最累的活。”

  没退路可选,王立拿起了铁铲……1个小时过去了,还得干,腰有些酸;2个小时后,汗流浃背,手臂痛了;3个小时后,全身酸痛。王立有些支撑不住,不过他还是咬牙挺到了12∶00。午饭时间到了,终于可以休息1个小时了。午餐,是一大盆白花花的肥肉,外加一大盆素菜,8个人坐一桌。他坐在工人食堂,喘着粗气,汗一个劲地往外涌,望着争先恐后地往嘴里送巴掌大的肥肉、甚至倒剩下的油汤汤和饭的工友们,他心里极不平静:我还要继续吗?还能像他们那样吃得苦吗?要知道下午的时间更长,整整5个小时啊。如果真的不想干了,肯定没人阻拦。可是工友们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我是个懦夫,只是个靠父母吃饭的人?不,我不能放弃,我不能让别人看不起,更不能让我父母轻看我。

  同学不信他与农民工一起打工

  短短1个小时的午饭和休息时间很快过去了,王立毅然走上工作岗位,一铲铲往车上装沙,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动作。每铲满一车,有近一分钟的间隙,他都会蹲下来歇口气。上午的疼痛还未缓过劲来,下午又添“新伤”。一天10个小时连续超负荷的体力透支,使王立的脸上没了血色,手脚发抖。下午6∶30,第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王立全身虽然又痛又累,但他心里却非常高兴,同时还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

  回到家,王立打开电脑,与同学、网友聊他的打工心得。但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们不会去工地与民工们一起劳动。敲击着键盘,他感到双手生痛,仔细一看,原来手上磨出3个水泡,5处淤血。王家龙心疼地问儿子:“怎么样,还想干不?”摸着水泡,王立说:“民工们能干,我就能。”这时,王家龙告诉儿子一个既让他激动,又让他后怕的数据:“你今天铲了20吨河沙。”

  打工感悟

  他将“第一桶金”写进博客

  第二天,王立全身酸痛得连身都不能翻。远在泸州的母亲闻讯赶来,心疼得泪花在眼眶中打转,但最终没能让儿子打退堂鼓,而是送他上了工地,远远地看着他,给他鼓劲。

  有了坚强的毅力,伤口也不觉得痛了。几天下来,王立已与工友打成一片。耳濡目染民工们的生活,他开始思考:工友们为什么只能干又脏又累的活?我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接下来的日子,王立主动和大家交流、谈心;在饭桌上讲国际国内新闻;解释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新型农民工……工友们听得入迷,更加喜欢这个大学生“农民工”了。

  到昨天,王立已在工地干了整整10天。一天工钱30元,除去8元伙食费,净收入22元,这是王立创业的“第一桶金”。晚上,他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以《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报告》为题,记录下打工过程中的所思所见和些许感悟:

  ……在2007年的寒假里,在这个特殊的冬天,我流的汗超过整个夏天,但我的收获不比汗少。过去跟表哥一道出入高档餐饮娱乐场所,觉得挣钱太容易了。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体味到知识的重要性,有知识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饭才能吃得更轻松。农民工大多没有文化,只能下体力。参加工作后,只要有机会,我将立志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和条件。

  这个经历给了我苦难,也给了我新的希望。既然这么苦的工作我都能挺过来,那我将来的路肯定会走得很好。

  采访后记

  点击王立个人网页上的照片,他是一个皮肤白净、书生气浓烈的现代大学生。而现在的他皮肤黝黑,头发被汗水和灰尘连成一块,与过去判若两人。经历就是财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送孩子到武校也好、到军营也罢,或者在工地上打杂,家长不外乎都是想磨练下一代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与那些只顾忙于生意,或沉迷在麻将桌上,让孩子深陷网络游戏的家长相比,我们更佩服有勇气将儿子送到建筑工地的王立父母。

  读着儿子的心得,王立的父母非常欣慰,儿子变了,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转变为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男子汉。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王立最大的蜕变。

  王立的父母收获的不仅仅是锻炼了儿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家长树立了榜样,我们相信像这样的家长会越来越多,像王立这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也会越来越多。这就是本报关注一位大学生当农民工的初衷。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徐莉丽 王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