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是世界第二个掌握伴随卫星技术的国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26:11
2007年伊始,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反卫试验这条轰动新闻所吸引,其实期间发布的几条中国航天新闻也挺有意思。中国研发“伴随卫星”就属于这样一条新闻。这条新闻极短,关键句子如下:“目前上海有关部门正参与研制这种伴随卫星,今后有望伴随我国的航天飞船一起升空,用于对飞船运行情况和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近距离的观测”。这是怎样的一种卫星?它如何观察飞船和航天员?新闻中没有谈到。
      那么我只好来猜想一下了。从上面的文字看,这个卫星应该是从飞船释放,可以由人控制,能在一定距离上对飞船进行拍摄的微卫星。它应该装备摄像头,画面可以实时传送到母船。只有美国研制过同类卫星。所以看一下美国的卫星就能对我们的“伴随卫星”做一个大致的估计
      美国从90年代起研制这种“伴随卫星”,目的是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进行外部检查。1997年11月,一颗名为“AERCam”的原型卫星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飞行中进行了首次试验。它是一个直径14英寸,质量35磅的球体,外部覆盖柔性材料(防止碰撞造成航天器损害),上面有两个电视摄像头、12个冷气体(氮气)推力器、两根供宇航员捕捉的带子、天线、一个射灯和六个闪烁的发光二极管,内部则有锂电池、氮气瓶、位置感应器和电子设备等。
      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时手工释放了AERCam。航天飞机舱内的宇航员使用手柄、两台笔记本电脑以及安装于窗口的天线对它进行控制。它在航天飞机货舱上方飞行了约半个小时(设计最长飞行时间则为约7小时),成功拍摄并传回了电视图像。最后宇航员手工回收了它。
     在原型的基础上,美国又开始研制新一代“伴随卫星”,名为“迷你AERCam”。由于小型化技术的进步,它的直径减少到了7.5英寸,质量仅10磅。它增加了GPS接收器、一个百万像素静止图像相机,改用了密度更大的氙气推力器和更亮的LED阵列灯,并使用了可充电和可充气技术。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NASA还在为它研制专用的对接装置。这样,宇航员不用出舱就能释放和回收“伴随卫星”,卫星在对接架上还能进行充电和加气。迷你AERCam可望在国际空间站建成后承担起定期外部检查的任务。
      如果我的猜测没错,“伴随卫星”主要为载人航天服务。我不认为我们在神七飞行时就能见到它。但中国是第二个研制“伴随卫星”的国家这一点估计不会有多少悬念了2007年伊始,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反卫试验这条轰动新闻所吸引,其实期间发布的几条中国航天新闻也挺有意思。中国研发“伴随卫星”就属于这样一条新闻。这条新闻极短,关键句子如下:“目前上海有关部门正参与研制这种伴随卫星,今后有望伴随我国的航天飞船一起升空,用于对飞船运行情况和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近距离的观测”。这是怎样的一种卫星?它如何观察飞船和航天员?新闻中没有谈到。
      那么我只好来猜想一下了。从上面的文字看,这个卫星应该是从飞船释放,可以由人控制,能在一定距离上对飞船进行拍摄的微卫星。它应该装备摄像头,画面可以实时传送到母船。只有美国研制过同类卫星。所以看一下美国的卫星就能对我们的“伴随卫星”做一个大致的估计
      美国从90年代起研制这种“伴随卫星”,目的是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进行外部检查。1997年11月,一颗名为“AERCam”的原型卫星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飞行中进行了首次试验。它是一个直径14英寸,质量35磅的球体,外部覆盖柔性材料(防止碰撞造成航天器损害),上面有两个电视摄像头、12个冷气体(氮气)推力器、两根供宇航员捕捉的带子、天线、一个射灯和六个闪烁的发光二极管,内部则有锂电池、氮气瓶、位置感应器和电子设备等。
      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时手工释放了AERCam。航天飞机舱内的宇航员使用手柄、两台笔记本电脑以及安装于窗口的天线对它进行控制。它在航天飞机货舱上方飞行了约半个小时(设计最长飞行时间则为约7小时),成功拍摄并传回了电视图像。最后宇航员手工回收了它。
     在原型的基础上,美国又开始研制新一代“伴随卫星”,名为“迷你AERCam”。由于小型化技术的进步,它的直径减少到了7.5英寸,质量仅10磅。它增加了GPS接收器、一个百万像素静止图像相机,改用了密度更大的氙气推力器和更亮的LED阵列灯,并使用了可充电和可充气技术。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NASA还在为它研制专用的对接装置。这样,宇航员不用出舱就能释放和回收“伴随卫星”,卫星在对接架上还能进行充电和加气。迷你AERCam可望在国际空间站建成后承担起定期外部检查的任务。
      如果我的猜测没错,“伴随卫星”主要为载人航天服务。我不认为我们在神七飞行时就能见到它。但中国是第二个研制“伴随卫星”的国家这一点估计不会有多少悬念了
以后我们有空间站的时候,我想我们会更多的见到它:D ...
中国科学家在美国基础上又改进了,实验中发现多颗伴随卫星共同围绕作业的效果远大于一颗的效果,所以中国这次布置了七颗伴随卫星,俗称"北斗七星阵"
某些人肯定又会出来说:"欧洲日本没有,那是因为人家不想要;中国有了那是因为那玩意没难度".
中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加油
要这么多伴星星做么子哦.???
哪有七个这么多哦.~~~
一个就够了吧??
原帖由 freder 于 2007-2-2 16:55 发表
中国科学家在美国基础上又改进了,实验中发现多颗伴随卫星共同围绕作业的效果远大于一颗的效果,所以中国这次布置了七颗伴随卫星,俗称"北斗七星阵"

  
如果7个还不够用就放49个 搞个   北斗大阵;P ;P ;P
就算我们暂时没有空间站,我想以后在美国的航天飞机和卫星的周围也会更多的见到它。:D :D :D
今天好高兴,看到很多好消息!!!!!:D
在每颗星(老美的)旁边放上一颗"伴随卫星":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