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歼9的失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24:32
歼9是我国60-70年代研制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发展历程屡经波折,极不顺利。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在80年代初航空工业调整研制项目时下马。
对歼9的性能,网上已经介绍很多,在此也不必重复。
对于歼9的下马,很多人感到可惜,认为,如果继续搞下去,也许会取得成功。
但仔细看来,歼9项目,从开始,就是定位混乱的项目,下马的阴影,也不是80年代才出现。
歼9的失败,原因众多,文革干扰,航空工业落后,经费缺乏,等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空军对未来空战趋势把握不清,对假象敌(美苏)未来战机主要作战模式判断错误,以至提出双26这样荒唐的性能指标,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试想,双26指标,对付谁呢?前线防空争夺制空权?不需要。国土防空拦截敌轰炸机?也不需要。难道只是用来侦察?或者用来拦截侦察机?
在双26条件下,且不说动力、机体材料选择是问题,武器能否携带、能否使用,也是大问题。
70年代中期以后,歼9的高空高速指标不得不回落,改来改去,主要飞行性能指标,与歼8差别已经不大了。
但此时,歼8取得较大进展。此时,选择歼8大改,发展全天候截击型,同样能完成歼9的任务,而且需用经费少,技术难度小,又值国民经济调整,自然把歼9比下去了。
歼9的立项本身就存在问题,歼8、歼9都是防空截击机,歼9性能虽然先进,但通过歼8改进,完全能实现歼9的作战功能。
因此,我认为,歼9下马,不可惜。可惜的,只是涡扇6发动机。

在发展进度上,即使歼9全力推进,也很难在80年代完成定型。
对于涡扇6,历经磨难,在80年代初,已经达到飞行试验前阶段。但是,这并不是说,涡扇6已经研制成功。此时,涡扇6还未上轰6试验机进行飞行试验。即使装上歼击机试飞,作为一台新型航空发动机,试飞经历恐怕也不会顺利。
比较一下“昆仑”的研制历程,航空发动机从试飞到定型,还是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的。
歼9的气动设计,完全是新型的,这不同于歼8“摸着石头过河”。
歼8II从试飞到设计定型,用了4年,歼9如果继续搞下去,试飞时间会更长(“飞豹”试飞用了8年)。
总的看,即使80年代初歼9不下马,恐怕也难以在85年之前上天(歼8II是84年首飞),至于定型,更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此时,歼9也就成了淘汰产品了)。
对于歼9的航电、武器系统,在80年代,能否完成发展,疑问很多(可以看看歼8II航电、武器发展的曲折)。恐怕,如果歼9真的定型,也少不了“和平鸽”的局面。
即使歼9造出来,总体性能也不见的比歼8II先进到哪里去。

歼9的设计性能,突出了高空高速,甚至曾要求双26,这么高的指标,才装1台发动机,动力显然是不够的。
如果坚持原有速度高度指标,机体恐怕也要采用合金钢制造,自然要笨重些。
高空高速的歼9,作战对雷达火控系统依赖比较大,以当时中国航电水平,即使发展出来,也要相当庞大和笨重。
这样看来,笨重的机体,保证一定的航程和武器载荷和必备的航电装备,最后,歼9恐怕要比歼8重的多。这样,歼9放大成双发战机才行,搞来搞去,就成了类似米格25的战机。这样的战机,空军需要吗?

谈这些,题材有些过时,我只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研制新型战机,要切实从国内实际水平出发,认真分析未来战争需求,结合军队需要,脚踏实地的发展。发展新型战机,脱离实际赶时髦,是不可取的。战争、军队,对战机的性能要求是众多的,应结合实际,首先满足关键要求,其他方面,根据具体情况,有取有舍。现在,中国造不出全面领先的战斗机,但应该能造出满足军队作战要求的战机。歼9是我国60-70年代研制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发展历程屡经波折,极不顺利。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在80年代初航空工业调整研制项目时下马。
对歼9的性能,网上已经介绍很多,在此也不必重复。
对于歼9的下马,很多人感到可惜,认为,如果继续搞下去,也许会取得成功。
但仔细看来,歼9项目,从开始,就是定位混乱的项目,下马的阴影,也不是80年代才出现。
歼9的失败,原因众多,文革干扰,航空工业落后,经费缺乏,等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空军对未来空战趋势把握不清,对假象敌(美苏)未来战机主要作战模式判断错误,以至提出双26这样荒唐的性能指标,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试想,双26指标,对付谁呢?前线防空争夺制空权?不需要。国土防空拦截敌轰炸机?也不需要。难道只是用来侦察?或者用来拦截侦察机?
在双26条件下,且不说动力、机体材料选择是问题,武器能否携带、能否使用,也是大问题。
70年代中期以后,歼9的高空高速指标不得不回落,改来改去,主要飞行性能指标,与歼8差别已经不大了。
但此时,歼8取得较大进展。此时,选择歼8大改,发展全天候截击型,同样能完成歼9的任务,而且需用经费少,技术难度小,又值国民经济调整,自然把歼9比下去了。
歼9的立项本身就存在问题,歼8、歼9都是防空截击机,歼9性能虽然先进,但通过歼8改进,完全能实现歼9的作战功能。
因此,我认为,歼9下马,不可惜。可惜的,只是涡扇6发动机。

在发展进度上,即使歼9全力推进,也很难在80年代完成定型。
对于涡扇6,历经磨难,在80年代初,已经达到飞行试验前阶段。但是,这并不是说,涡扇6已经研制成功。此时,涡扇6还未上轰6试验机进行飞行试验。即使装上歼击机试飞,作为一台新型航空发动机,试飞经历恐怕也不会顺利。
比较一下“昆仑”的研制历程,航空发动机从试飞到定型,还是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的。
歼9的气动设计,完全是新型的,这不同于歼8“摸着石头过河”。
歼8II从试飞到设计定型,用了4年,歼9如果继续搞下去,试飞时间会更长(“飞豹”试飞用了8年)。
总的看,即使80年代初歼9不下马,恐怕也难以在85年之前上天(歼8II是84年首飞),至于定型,更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此时,歼9也就成了淘汰产品了)。
对于歼9的航电、武器系统,在80年代,能否完成发展,疑问很多(可以看看歼8II航电、武器发展的曲折)。恐怕,如果歼9真的定型,也少不了“和平鸽”的局面。
即使歼9造出来,总体性能也不见的比歼8II先进到哪里去。

歼9的设计性能,突出了高空高速,甚至曾要求双26,这么高的指标,才装1台发动机,动力显然是不够的。
如果坚持原有速度高度指标,机体恐怕也要采用合金钢制造,自然要笨重些。
高空高速的歼9,作战对雷达火控系统依赖比较大,以当时中国航电水平,即使发展出来,也要相当庞大和笨重。
这样看来,笨重的机体,保证一定的航程和武器载荷和必备的航电装备,最后,歼9恐怕要比歼8重的多。这样,歼9放大成双发战机才行,搞来搞去,就成了类似米格25的战机。这样的战机,空军需要吗?

谈这些,题材有些过时,我只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研制新型战机,要切实从国内实际水平出发,认真分析未来战争需求,结合军队需要,脚踏实地的发展。发展新型战机,脱离实际赶时髦,是不可取的。战争、军队,对战机的性能要求是众多的,应结合实际,首先满足关键要求,其他方面,根据具体情况,有取有舍。现在,中国造不出全面领先的战斗机,但应该能造出满足军队作战要求的战机。
如果J9投入使用,至少美国当年SR71就不会在咱们头上自在的飞。
以下是引用aqct在2003-12-10 16:56:00的发言:
如果J9投入使用,至少美国当年SR71就不会在咱们头上自在的飞。


等J9能巡逻了,人家SR71也已经退役了……[em07]
日本<<战斗机年鉴2003~2004>>在介绍歼-10一文中,提到了歼-9战机.
文中称:70年代初,沈飞开始了歼-9的研发工作,后由于开发研制力量主要集中在歼-8,这一设计理念移交给成飞.歼10部分采用了歼9的设计构思.
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
等j9能巡逻了,人家sr71也已经退役了……



也是,不过不能说他不如j8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