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架空志愿军入朝时的武器装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4:00:51
]]
现有军械调配:


架空中,利用总后勤部和各级后勤部门建立的机会,彻底清查全军的家底。步兵部队按照师为单位调整步枪机枪、手枪冲锋枪、各种迫击炮火炮的口径和型号,尽量做到调整后,步兵师内每种武器的型号只有一种,能按照编制补齐的就补齐,不能补齐的就缺编,然后上报缺编型号数量。有械无弹和有弹无械的都要上缴,任何部队和个人不能隐瞒。

对于军械调配,第一步要做到野战部队的军内调配(由军司令部装备科和军区后勤部军械人员一同负责),第二步要做到二级军区内的调配,第三步做到大军区内的调配,最终做到全军范围内的统一调配。这一点最重要的是避免本位主义和游击习气。

军事工业的任务:


1949年后将近长达2年,全国的军工厂出于停产减产状态,虽然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但是军工厂的任务并不是没有了,而是应该转变。


整修现有装备,我军的装备主要来自缴获,型号庞杂,其中战场缴获的大量武器都处于损坏状态,更需要军工厂维修这些装备,有些枪械需要改口径,大量枪弹炮弹需要检查状态。缺乏零备件的武器需要制造零备件,这些工作量非常大,当时我军拥有的10万军工不一定能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制定庞大的详细的计划,按步骤进行。山沟的工厂迁移到城市后,要立刻安排生产,不能待工。


请苏联和捷克东德派出军工专家来中国指导工作,从苏联和东欧采购相应的军工生产设备(机床和刀具、模具等)和原材料。由于我军还需要暂时以经过整理的旧杂武器为主,所以捷克和东德的以前生产武器的一些设备模具刀具和成品半成品等就非常重要,还包括苏联缴获的大量德国武器弹药也比较适合当时的我军。

国内当时装备的步枪机枪主要应该归为三种口径:一,德国7.92毫米口径,这个最多,还包括很多日本7.7口径的改膛;二,日本6.5毫米口径,这个也很多,但是主要应该从野战部队逐渐撤出来;三,美国7.62毫米口径,主要是缴获的美械,对于这个口径,有弹药的暂时保留,无弹药的一律上缴库存。手枪和冲锋枪主要是:一,德国7.63毫米口径,暂时保留;二,德国9毫米口径,这个要保留,继续使用生产;三,美国11.43毫米口径,有弹的保留,无弹的上缴库存。


根据编制的步兵部队的数量,全军保留150万支步枪和10万挺轻机枪,2万挺重机枪的数量即可,从口径保障上讲,各保留2-3种口径型号的枪械,完全可以做到。


进口武器:


当时我军最迫切的是需要海空军和装甲部队的现代化武器,所以进口的大头要放在这三种武器上。至于步兵武器,除了可以进口部分德国的旧武器外,苏联的炮兵武器也是关键,装甲部队一时建立不起来,就大量组建反坦克部队,这个成本低也比较容易组建训练,费用也低。从苏联进口一批野炮、榴弹炮、反坦克炮很重要,这些火炮估计3-5年国内的军工也无法生产。
军工厂不仅不能缩减,相反要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扩充生产规模和更新设备,强化管理和严格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国内需要的枪炮钢和炮弹钢材可以从苏联东欧进口,以提供武器的质量和寿命。按照初步规划,国内军工厂的工作主要是除了修配现有武器外,再生产一些步枪机枪、手枪冲锋枪、迫击炮、步兵炮、山炮等武器,用以补充现有编制部队的缺额。更重要的工作是接受苏联的管理和工艺,为以后的武器制式化做准备。
这样的话,在韩战爆发一个月后,组建东北边防军,在东北和华北(沿长春铁路和北宁铁路布置)集结准备30个师,国内二线再准备30个师(沿陇海、津浦、胶济、京广铁路布置)。全军调配武器弹药用以保障第一批30个师的需要,再与苏联谈判进口30个师的装备用于第二批准备部队。我军参战后,跟苏联谈判随后的武器进口(包括60个步兵师全套武器和炮兵120个团的装备,以及装甲兵和空军的装备,准备用于朝鲜的60个师全部苏械化。苏联武器全部到货后(估计要1953年底到1954年中),全军编120个苏械步兵师,剩下的步兵师改做特种兵(海空军炮兵防空兵装甲兵铁道兵工兵等)和沿海守备部队以及加强公安军。
第一批部队入朝参战后,第二批部队分批铁路运送集结在东北华北铁路沿线接收苏联武器。第三次战役中,就可以有10-12个师的第二批苏械部队接替第一批的10-12个师,到1951年初的第4次战役时,朝鲜的我军就可以全部更换为苏械。更重要的是避免第一批部队的12个师过度疲劳。
AK-47如果装备志愿军就好了。可以先用AK-47扫射,然后用RPG轰,最后再绑上炸弹与联合国军同归于尽。
28军没有入朝 9兵团的27军入朝
这样有意义吗,不如架设中国得到火星人援助,得到歼星舰,同意地球好了
有苏联的协助的话,

更大的可能是生产

ZIS-3型76mm加农炮、

D-44型85mm加农炮,

M-30型122mm榴弹炮。

建国倒向苏联是必然的,105榴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原帖由 ladon 于 2007-1-3 19:19 发表
有苏联的协助的话,

更大的可能是生产

ZIS-3型76mm加农炮、

D-44型85mm加农炮,

M-30型122mm榴弹炮。

建国倒向苏联是必然的,105榴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即使有苏联协助,也是不可能的.中国是在朝鲜战争之后才仿制苏制的大口径榴弹炮的.tg实际上是靠农民起义夺取政权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呆在城市和工厂里,依附于国民党.(注意:不是支持国民党.因为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关心政治.)仿制苏制大口径榴弹炮的总工当时在重庆的兵工厂里.
lz不知道当时国内的工业基础有多么薄弱.人才的匮乏程度更是你无法想象的.以工程师为例,当时工程师分为九级,六级以上只有一千多人,他们的档案在国务院都有备案.他们很多都是因为各种原因留在国内的原国民党的技术人员.
国军的德国顾问在华远不止1年,德械师战斗力也很强,可是由于国力的问题并不能大量推广。否则抗战也不用打八年了。
原帖由 ladon 于 2007-1-3 19:19 发表
有苏联的协助的话,

更大的可能是生产

ZIS-3型76mm加农炮、

D-44型85mm加农炮,

M-30型122mm榴弹炮。

建国倒向苏联是必然的,105榴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国内的原国民党50兵工厂在设计时就是考虑生产105mm榴弹炮的,设备上有一定保障。再说经过多年内外战争,中国军事工业进步也很大,有能力处理技术问题。我国大量使用的日本91、美国M2A1、德国LeFH18也使得我们有参照。54年我国就是利用这些条件在苏联援助毛坯的基础上生产出了54式122mm榴弹炮(仿制苏联M30)。
原帖由 aile 于 2007-1-3 21:12 发表

即使有苏联协助,也是不可能的.中国是在朝鲜战争之后才仿制苏制的大口径榴弹炮的.tg实际上是靠农民起义夺取政权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呆在城市和工厂里,依附于国民党.(注意:不是支持国民党.因为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关 ...

工业基础薄弱不假。但是我考虑仿制的大多数武器都比较简单。比如50冲锋枪、51式火箭筒,条件还是哪个样子不都成功做出来了么。还有102mm50式火箭炮,那可是解放区兵工部门自己独立设计的,入朝的时候是现成产品。至于身管火炮,仿制日本94山炮、美国M1A1山炮并不困难,毕竟国内多家兵工厂都有生产75mm山炮的经验。
说到志愿军的穿插,我有点问题要说。
一次战役的时候基本上是遭遇战,穿插战术有,但是规模还没有达到二次战役时象38军113师那样成师级建制的大规模穿插。在一次战役时机动防御还是很多的,比如40军在黄草岭。二次战役的穿插成功后,要取得更大的战果也少不了提高火力。三次战役战果不大,但是政治意义重大,美军跑的太快,基本上未能大规模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四次战役,防御战多,比如50军在修理山。即使是横城反击战、砥平里那种场合如果火力能再强一点、有少量坦克自行火炮支援打起来也要好解决的多。至于五次战役,美军搞“磁性战术”,穿插就难得达到预定效果了。
所以我个人觉得不能把志愿军穿插战术过分拔高,穿插战术远不是万能的。对付已经与敌整体割裂,孤独但不不孤立,而又下定决心监守下去的美军部队要有相当火力将敌人压垮。这样就不会出现砥平里的情况。敌人团一级的部队不敢死嗑硬碰就能更好的发挥穿插的威慑作用。不要以为把山炮、野炮一丢掉,轻装穿插就万能了。适当的加强重火力、装甲兵和大力改善后勤运输条件才是正途。
我们国家之所以在在1951年有那样的军工成就..
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朝鲜战争的缘故,苏联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大力相助.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逼迫,苏联才不会那么大方呢.
我们也不会得到那么多的军火,设备..

所以,楼主的假设有点勉强..
没有战争逼着,谁会舍命的发展军备?
50年,有的部队都马放南山了
志愿军的当年装备的无后座炮就是在测绘美制57和75无后座炮基础上研制的,另外90反坦克火箭是在测绘美制巴祖卡基础上研制的.
我觉得90火箭筒是不大可能在抗美援朝前装备吧
那东西是从朝鲜战场缴获超级巴组卡后才仿制的
不过对统一轻武装还是有信心的,这对我们也有好处
如果能够提前一年改善部队的后勤补给和通讯设备
对朝鲜战争的影响应该说还是巨大的
不过我也一直在想,苏联当时应该有为数不少的德军装备
比如毛瑟步枪和MG系列的机枪,以及相应的弹药
这跟我军的步枪弹药也是通用的
为什么苏联不干脆把这些剩余物资给中国
原帖由 Fan1 于 2007-1-4 11:51 发表
志愿军的当年装备的无后座炮就是在测绘美制57和75无后座炮基础上研制的,另外90反坦克火箭是在测绘美制巴祖卡基础上研制的.

我设想的就是仿制的美军3.5inchM20火箭筒,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仿制的。当时是依据缴获,仿制的51式火箭筒,这里是架空当然把时间提前了一年多。
如果不能仿制M20,仿制M9A1“巴祖卡”也可以,这个国军在内战中有用的,我军缴获使用的也不少。
:L
原帖由 kgb1059 于 2007-1-3 22:57 发表

国内的原国民党50兵工厂在设计时就是考虑生产105mm榴弹炮的,设备上有一定保障。再说经过多年内外战争,中国军事工业进步也很大,有能力处理技术问题。我国大量使用的日本91、美国M2A1、德国LeFH18也使得我们 ...

设计如何,

不代表当时的条件可以保证满足设计时的方案啊。

更加现实的是,

一方面大量输入苏联剩余军火,

一方面引进组件、半成品进行组装加工。

完全自产怎么也要到50年以后了。
我的架空也只是让战争提前半年左右结束、大大减小我军付出的代价、加大美军的损失。最重要的是探索我军在现代化条件下应该如何从带有游击队性质的武装过渡到现代化的国防军。
没有这个基础连转变都谈不上。
比如装甲兵,整个朝鲜战争我军只损失9辆坦克。二战、中东战争随便找个小规模的坦克战也比这个损失数量大的多。由于装甲兵参战机会太少,我军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装甲兵战术,导致多年以来不管是装备还是训练、编制、理论都师从苏联。而步兵成了坦克兵“婆婆”,装甲兵成了“小媳妇”。也是由于装甲兵参战机会太少,导致部队协同作战、编制合成化成了多年的固疾,尤其是合成化水平到70年代还仅仅与苏德战争末期的水平差不多。79年对越自卫还击的时候,很多步兵指挥员不了解坦克的使用,要坦克去爬根本爬不上去陡坡支援步兵的有之、有了军属坦克团100辆坦克就觉得85加农炮没用的有之……随之而来的就是战术僵化(轻装穿插穿插再穿插)、极端崇尚精神力量(尤其实文 革时代),比如60年代的“大练兵”基本上就是以老办法去掌握新武器,始终跳不出原有的框框。所谓“大陆军主义”很大程度搞成了“大步兵主义”。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某些表现不理想不能完全归咎于文 革,还是我军正规化的、合成化的仗打得太少了。
由此可见有的学费是必须交的!
从抗美援朝战争的实际经验看:步兵轻武器部队换装3-4个月士兵就能熟练使用;炮兵装备6-8个月;装甲兵在速成教育下一年至多一年半就能参战。所以我架空全国提前一年解放,49年6月全军开始大规模、有组织、依托原有基础的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个时候步兵武器主要还是以杂械为主,少量进口苏式武器试用。炮兵增加苏联进口的野炮、大口径加榴炮等,有一年多的时间整训也会有较好的效果。装甲兵在原有三个战车师的基础上,大量引进苏联装备和顾问,换转和熟练使用应该问题不大(此时应该还有一定的协同作战能力)。汽车兵则直接依靠苏联援助建立大量教导队并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未雨绸缪的征用部分民间司机,确保参战一个军有300辆左右的汽车。全军有汽车5000到6000辆。这时的志愿军已经初步具有现代化合成军的雏形了。
说到志愿军的穿插,我有点问题要说。
一次战役的时候基本上是遭遇战,穿插战术有,但是规模还没有达到二次战役时象38军113师那样成师级建制的大规模穿插。在一次战役时机动防御还是很多的,比如40军在黄草岭。二次战役的穿插成功后,要取得更大的战果也少不了提高火力。三次战役战果不大,但是政治意义重大,美军跑的太快,基本上未能大规模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四次战役,防御战多,比如50军在修理山。即使是横城反击战、砥平里那种场合如果火力能再强一点、有少量坦克自行火炮支援打起来也要好解决的多。至于五次战役,美军搞“磁性战术”,穿插就难得达到预定效果了。
所以我个人觉得不能把志愿军穿插战术过分拔高,穿插战术远不是万能的。对付已经与敌整体割裂,孤独但不不孤立,而又下定决心监守下去的美军部队要有相当火力将敌人压垮。这样就不会出现砥平里的情况。敌人团一级的部队不敢死嗑硬碰就能更好的发挥穿插的威慑作用。不要以为把山炮、野炮一丢掉,轻装穿插就万能了。适当的加强重火力、装甲兵和大力改善后勤运输条件才是正途。
在除了SC的其他论坛上谈论架空,恐怕不容易的。
原帖由 kgb1059 于 2007-1-4 17:33 发表

我设想的就是仿制的美军3.5inchM20火箭筒,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仿制的。当时是依据缴获,仿制的51式火箭筒,这里是架空当然把时间提前了一年多。
如果不能仿制M20,仿制M9A1“巴祖卡”也可以,这个国军在内战中 ...


志愿军的火箭筒就是在缴获的国军M-9A1基础上测绘出来的.
楼主不愧是啃过黑面包的,对苏式武器那个熟悉:') 还有对大兵团战役的把握,俺等小菜只有端小板登鼓大眼睛:hug: 的份喽...
俺护咧咧句:面对老美巨大空做优势,MS超常规配置防空部队,如14.5高机到排一级,营一级加强4-6门37单...可能会多少抵消一点空中威胁的,另外,强化运输与工兵力量,提前成立总后什么的.也可起到兵力倍增作用把...
俺小菜,说错鸟大大打PP时轻点哈...:$
原帖由 Fan1 于 2007-1-5 14:45 发表


志愿军的火箭筒就是在缴获的国军M-9A1基础上测绘出来的.

51年式90mm火箭筒和M9A1没有关系。51火箭筒是在缴获美军M20火箭筒以后仿制的,M20为3.5inch(88.9mm)口径,我国仿制的时候将口径改为90mm,使用涡沦火箭弹。M9A1口径是2.35inch,火箭弹尾翼稳定。
原帖由 365赌王 于 2007-1-5 18:23 发表
楼主不愧是啃过黑面包的,对苏式武器那个熟悉:') 还有对大兵团战役的把握,俺等小菜只有端小板登鼓大眼睛:hug: 的份喽...
俺护咧咧句:面对老美巨大空做优势,MS超常规配置防空部队,如14.5高机到排一级,营一级加强 ...

超常规配置防空兵器以当时的条件根本做不到,而且单纯以此种方式去抵消空中优势也是非常地效的。
所以我提到在后方要有200架左右的歼击机,掩护自过境线前出200-250公里的后勤保障(米格9和拉9的腿虽然短,但是这样一个距离还是在其作战半径之内的)。处于初建状态的空军战术水平肯定比较低下,但是这样也会使敌军的空中力量有所收敛。由于机场在国内,遭受轰炸的可能性小,我空军也可以利用早期的小打提高自己的战技术水平。
后勤的问题我提出过要依靠汽车,要预有组织的准备汽车兵、铁道兵参战。后勤方面我也懂得不多,还希望各位高手不吝赐教!
]]
:Q 酱紫好贴不能沉:
      单纯加强地面防空火力肯定抵消不了的,一定用与歼击航空兵配合起来.至少在运输线上减少俯冲投弹扫射机会,降低其命中率.这样做多少可缓解些运输线压力,从而使著名的"星期攻势":L (李奇逶这个老东西坏呀:@ )得以延长...
]]
:)
据说抗美援朝前38军的大炮里都有鸟窝!
原帖由 飞翔天宇 于 2007-1-6 01:41 发表

我觉得还是战术思想的问题
国内战争时期,咱哪遇到过那么频繁的空袭啊
如果当真能有一年准备期
我们国家是否有可能有足够数量的军事指挥人才去苏联留学呢
亲身感受一下现代化立体式的战争形式
这应该对我 ...

根本来不及派人去留学,再说即使去了,一年时间在缺乏物质基础的条件下全军肯定不能铺开其成果。
说明一下,我整个架空中时考虑为解放台湾准备的部队,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情况下改为入朝。以我的架空编制完全可以压倒国民党的美械部队,考虑到双方的物质基础和战术能力都有限对技术兵种做的要求其实不算高。比如没有建立独立的坦克部队打机械化战争,只是搞几个团做支援步兵;师属高射炮考虑到牵引条件和汽车数量没有选苏联的37炮而选了轻便的20炮,只要把敌机赶出对我威胁最大的1000m以下高度,不让其从容扫射投弹为害步兵。
要是能有这么1年光景,早就把台湾拿下了!
再打朝鲜,陆军武器估计和现实没什么变化,海军、空军实力会大大增强。
当然,海军还是会缩回来的,不会乱动。但是空军的增强,让在朝鲜的陆军作战效率显著提高还是很有可能的。
在朝鲜战场上再增加200架米格,轰炸就没那么简单,美帝真要抓狂了
原帖由 飞翔天宇 于 2007-1-4 13:51 发表
不过我也一直在想,苏联当时应该有为数不少的德军装备
比如毛瑟步枪和MG系列的机枪,以及相应的弹药
这跟我军的步枪弹药也是通用的
为什么苏联不干脆把这些剩余物资给中国

同感
陆版重贴!学习中:)
原帖由 plr 于 2007-1-6 21:29 发表

同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轻武器之杂可不是楼上诸位能想得到的。
第一批入朝的几个军,38军步枪以38为主6.5的口径,9兵团则有大量斯普林飞尔德M1903、M1917,7.62×63mm弹,还有就是中正式和汉阳造口径相同但是弹药并不通用,至于什么日本99步枪、英国李·恩菲尔德No4(这两家伙弹药尺寸都是7.7×58mm,但是一个有半凸缘一个没有,还是不通用 )、水连珠等装备量较少的更是不消说了。
也就是说苏联即使给了楼上所说的哪些东西其实还是等于换装,不过式苏械改德械。苏军的缴获德国轻武器其实也就算是战场回收品,再加上几年时间缺少保养维护,质量怎么样实在难说。再说东德捷克的兵工厂在49年都转产或停产了,甚至很多原来的德国军工厂都被搬到苏联去了,弹药也没保障。
原帖由 kgb1059 于 2007-1-6 23:58 发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轻武器之杂可不是楼上诸位能想得到的。
第一批入朝的几个军,38军步枪以38为主6.5的口径,9兵团则有大量斯普林飞尔德M1903、M1917,7.62×63mm弹,还有就是中正式和汉阳造口径相同但是弹药并 ...

:L 只知道当时弹药很杂
没想到到了这个地步啊
真难为当时洪老将军了
]]
原帖由 dada2000 于 2007-1-8 10:05 发表
志愿军使用杂械的时间并不长,1952年3月后,苏械和弹药大量进口,国内调整生产,基本上统一为苏7.62和德7.92两种步机弹药了。

20毫米高射炮的性能不比12.7毫米高机枪多少,20炮弹苏联战后也不生产了。

苏 ...

20毫米高射炮的性能比12.7毫米高射机枪还是要强的。理论上有效射高超过1000m,实际上最适合射击500m到700m之间的目标;20毫米高射炮则公认可以有效的射击1200m以下的各种目标,尤其是1000m以下。而且20毫米高射炮的弹丸威力比12.7机枪强多了,就是使用弹夹的20毫米高射炮射速和火力持续性不如高射机枪。
  可能并且应该用20炮和14.5高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