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志愿军步兵武器装备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02:10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指挥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队凭武器和人数的优势迅速击溃韩国军队,很快解放了80%的南朝鲜国土,由于美国军队介入,特别是麦克阿瑟在人民军后方仁川登陆,联合国军切断了朝鲜人民军后方补给供应线,同时两面夹击围困釜山的人民军,导致人民军全线溃退。随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

抗美援朝是我国政府在接到朝鲜政府出兵请求后匆忙间决定的,当时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年,国家正在大规模开始重建,部队已经开始复员,而军工生产也被让位于地方建设,由于部队开始复员,大量武器弹药被统一回收,部队后勤开始步入正轨,据统计当时人民解放军拥有各种枪械200余万支(挺),当然这个数字可能比实际拥有略小一点,因为有的部队可能因某种原因瞒报一些。

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时我军的武器装备种类繁多,型号各易,既有美国二战后期生产的新型步、机枪,也有北伐战争时期的老式“汉阳造”步枪。分别为苏联、美国、英国、日本、捷克、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制造。仅步枪口径从6.5mm到11.43mm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

早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各野战军就已经发现作战中的弹药供应问题,开始有意在部队里统一武器配置,对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优先配备新缴获的美式装备,一些地方部队则使用其他国家生产的杂牌武器,这些部队在内部也细分为日式装备营、苏式装备连等战斗单位,这样便于后勤供应。由于各野战军实行谁缴获谁优先装备的原则,所以消灭国民党精锐部队较多、作战范围最大的的第四野战军装备最好,后期该部队80%为美式装备,其次是参加过淮海战役的第二野战军。而其他野战军随起义部队编入也拥有了部分美式装备作战单位。

建国后由于剿匪和保卫新解放区人民政权安全需要,地方大量组建民兵组织,这样解放军淘汰下来的早期国产、日本和德国武器基本就配给了地方部队。

曾经有人在网上说志愿军是扛着十几个国家生产的十几种口径步枪抗美援朝,现在看这是把当时国内武器装备和入朝部队装备混为一谈。众所周知,当时中共中央对出兵感到比较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军武器装备太落后,美军一个团的火力比国内装备最好的四野一个军的还强(林彪语),所以根本不可能让如此劣质装备部队入朝作战,如果这样做等于拿中国士兵生命当儿戏,我相信当年中共决不会这样做。
当志愿军决定出兵朝鲜后,我军就开始优化入朝部队的装备,东北地区负责人高岗在后勤上也大力协助,尽管后来高岗成为反党集团成员,但他对抗美援朝前期支持是功不可没的。各解放区和野战军都在人员和物质上支持入朝部队,例如西南地区刘邓部队就支援入朝部队2000名汽车司机和部分车辆装备。

我军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单兵弹药基数为80发子弹,每次战斗发射子弹平均30-40发,入朝部队按此基数上浮了三倍,但后来战斗一打响才知准备不足,特别有的部队仍然采用国内打仗时战果统计考核制度,即每次战斗发射多少子弹,消灭多少敌人的方法,导致很多战士为节约弹药,端起刺刀准备和敌人肉搏,或延迟射击等敌人更近一些,结果牺牲在联合国军的密集的弹雨中,由于单兵弹药不足,担任阻击任务的战士在弹药用完后只好和敌人展开肉搏战,出现了杨根思那样的英雄。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向中央提出大力保障后勤的要求,为此我军正式组建后勤保障部门,同时由于第一次战役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而这些美式标准弹药,志愿军美械部队可以直接使用,这样也解决了一部分弹药补充困难。

但由于志愿军作战思想发生变化,对战场上火力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认识,因此调高了单兵弹药发射基数,而国内有些部队美式弹药几乎全部调剂到朝鲜前线,甚至有的国内部队每名战士每支枪子弹不足三发。这种情况下国内兵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志愿军需要的子弹,说生产不如说是改造,当时国内生产弹壳和弹头没有问题,但生产子弹装药还比较困难,因子弹内火药的燃烧曲线与普通火药不同,生产难度较大,只好从其他口径子弹中拆出装药,装入新的子弹壳内,当时沈阳等东北城市都组织党、团员参加义务拆子弹工作。即使这样也只供应了1.2亿余发,仅为头两年作战实际耗弹量的70%,

当时朝鲜人民军的武器装备优于志愿军,因朝鲜战前自己已经能生产冲锋枪和子弹,看到入朝志愿军的简陋装备,朝鲜人民军也从仅存的弹药库拿出一部分武器和弹药供应志愿军前线部队,但由于是苏式装备,只能配套使用,数量也有限,仅装备少量部队,倒是朝鲜生产的反坦克手榴弹在志愿军中分发使用范围较广。不少部队指挥员仍然希望在战争中通过缴获补充自己,可后来随着后期运动战向阵地战转移,缴获越来越困难了,从第四次战役开始,几乎就没有多少缴获物资了。

这时苏联斯大林看到中国志愿军动真格的了,加上其他共产党国家的声援和要求,苏联按协议向中国提供首批十四个步兵师装备的计划开始实施,由于当时现生产已经来不及,于是一部分装备是从中苏边境现役苏军手中集中后开运中国,六十年代中苏反目后,我国有人还拿出此事攻击苏联将旧武器卖给中国抗美援朝,实际上冤枉了苏联“老大哥”,从中国通知苏联参战到出兵不过半个月时间,你让斯大林哪找那么多新武器给中国,再说企业转产不同型号产品也要时间,而新武器未经试用,效果还不如旧武器。而且中苏间只有一条西伯利亚铁路,运力也有限,当苏联第一批武器运到后,志愿军二次战役已经结束。这些新武器马上发给在国内的预备队,迅速完成使用培训,后来这批部队入朝后替换了先期入朝部队发动第四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已经加强火力使用,由于进展迅速,越过三八线后解放汉城,又缴获了一批美式弹药,缓解了弹药供应,加上朝鲜开始雨季,后方运输困难,主要运输力量是提供粮食。这时联合国军司令已经换上李奇微,他发现了志愿军弹药供应上的困难,他要求联合国军不断向前进攻,不留给志愿军缴获弹药机会,在阵地战中志愿军弹药迅速消耗减少,而事先没有大量储备弹药,因此不得不开始撤退。

配合志愿军行动的还有许多朝鲜民兵,他们的武器就基本是杂牌的,这些武器在撤退时被美军缴获一些,并作为丑化中国部队的证据在媒体上宣传展示,在今天的美国网站上仍能看到。
这时国内苏式装备的志愿军部队紧急进入朝鲜,最后以强大的火力挡住了美军的进攻,战线稳定下来后,志愿军立刻开始换防休整,并分批换成苏式装备,到第五次战役发动,志愿军基本是使用缴获的美国装备和苏联装备作战,配备了T-34坦克和“卡秋莎”火箭炮等重武器,成为一只令人生畏的现代化军队。这时美国看中国志愿军越打越强大,以及苏联越来越明显从外交和军事装备上支持中朝方,于是决定谈判停战。

从1950年到1955年,中国从苏联共进口和接受枪械89万余支(挺),以及配套弹药约2亿发,苏联在援助武器弹药的同时也援建了中国许多兵工厂,提供了制造图纸、设备、配方和军工专家,允许中国仿制生产苏联轻武器,其中包括仿制苏联7.62mmППШ-41式冲锋枪,命名为50式7.62mm冲锋枪,这些武器弹药为中朝军队提供了有力支援。1953年朝鲜停战后,生产的武器就开始逐步装备国内部队。到1955年底,各种旧杂式枪械退出历史舞台,人民解放军轻武器装备第一次实现换装,全军枪械系列得以统一,整个轻武器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55年1月11日中苏两国政府换文,中国又从苏联引进了7.62mm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和14.5mm二联、四联高射机枪的图纸、技术资料及样枪。这是一次全面的技术引进,也是对新中国轻武器生产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回朝鲜,少量重武器装备提前秘密无偿送给朝鲜人民军,而轻武器和弹药则全部携带回国,并在中朝边境接收瑞士等中立国撤军检查。回国后志愿军大部分集体转业去“北大荒”,上交的轻武器替换国内部队的旧装备,由于大口径火炮相对过剩,加上大批炮弹保存期限将至,毛泽东为防止浪费,将几十万发炮弹拉到福建前线,统统倾泻到老蒋的金门岛上。1958年-1964年国内现役部队基本都使用从朝鲜战场带回的苏式装备,雷锋的那支冲锋枪就是仿苏1943年式PPS7.62mm冲锋枪苏式的54式7.62mm冲锋枪。

到五十年代后期,苏联赫鲁晓夫上台,中国和苏联开始对抗,我国开始研制自己轻武器系列,但走过一段弯路后,又回到苏式装备上,继续装备部队。

顺便提一件小事,1974年我在四川旺苍县看到民兵仍在使用日本鬼子的“三八大盖”实弹射击发子弹时,我记得包子弹的旧报纸上的字为繁体,这说明我国五十年代确实对弹药实行集中和调剂过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指挥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队凭武器和人数的优势迅速击溃韩国军队,很快解放了80%的南朝鲜国土,由于美国军队介入,特别是麦克阿瑟在人民军后方仁川登陆,联合国军切断了朝鲜人民军后方补给供应线,同时两面夹击围困釜山的人民军,导致人民军全线溃退。随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

抗美援朝是我国政府在接到朝鲜政府出兵请求后匆忙间决定的,当时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年,国家正在大规模开始重建,部队已经开始复员,而军工生产也被让位于地方建设,由于部队开始复员,大量武器弹药被统一回收,部队后勤开始步入正轨,据统计当时人民解放军拥有各种枪械200余万支(挺),当然这个数字可能比实际拥有略小一点,因为有的部队可能因某种原因瞒报一些。

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时我军的武器装备种类繁多,型号各易,既有美国二战后期生产的新型步、机枪,也有北伐战争时期的老式“汉阳造”步枪。分别为苏联、美国、英国、日本、捷克、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制造。仅步枪口径从6.5mm到11.43mm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

早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各野战军就已经发现作战中的弹药供应问题,开始有意在部队里统一武器配置,对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优先配备新缴获的美式装备,一些地方部队则使用其他国家生产的杂牌武器,这些部队在内部也细分为日式装备营、苏式装备连等战斗单位,这样便于后勤供应。由于各野战军实行谁缴获谁优先装备的原则,所以消灭国民党精锐部队较多、作战范围最大的的第四野战军装备最好,后期该部队80%为美式装备,其次是参加过淮海战役的第二野战军。而其他野战军随起义部队编入也拥有了部分美式装备作战单位。

建国后由于剿匪和保卫新解放区人民政权安全需要,地方大量组建民兵组织,这样解放军淘汰下来的早期国产、日本和德国武器基本就配给了地方部队。

曾经有人在网上说志愿军是扛着十几个国家生产的十几种口径步枪抗美援朝,现在看这是把当时国内武器装备和入朝部队装备混为一谈。众所周知,当时中共中央对出兵感到比较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军武器装备太落后,美军一个团的火力比国内装备最好的四野一个军的还强(林彪语),所以根本不可能让如此劣质装备部队入朝作战,如果这样做等于拿中国士兵生命当儿戏,我相信当年中共决不会这样做。
当志愿军决定出兵朝鲜后,我军就开始优化入朝部队的装备,东北地区负责人高岗在后勤上也大力协助,尽管后来高岗成为反党集团成员,但他对抗美援朝前期支持是功不可没的。各解放区和野战军都在人员和物质上支持入朝部队,例如西南地区刘邓部队就支援入朝部队2000名汽车司机和部分车辆装备。

我军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单兵弹药基数为80发子弹,每次战斗发射子弹平均30-40发,入朝部队按此基数上浮了三倍,但后来战斗一打响才知准备不足,特别有的部队仍然采用国内打仗时战果统计考核制度,即每次战斗发射多少子弹,消灭多少敌人的方法,导致很多战士为节约弹药,端起刺刀准备和敌人肉搏,或延迟射击等敌人更近一些,结果牺牲在联合国军的密集的弹雨中,由于单兵弹药不足,担任阻击任务的战士在弹药用完后只好和敌人展开肉搏战,出现了杨根思那样的英雄。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向中央提出大力保障后勤的要求,为此我军正式组建后勤保障部门,同时由于第一次战役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而这些美式标准弹药,志愿军美械部队可以直接使用,这样也解决了一部分弹药补充困难。

但由于志愿军作战思想发生变化,对战场上火力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认识,因此调高了单兵弹药发射基数,而国内有些部队美式弹药几乎全部调剂到朝鲜前线,甚至有的国内部队每名战士每支枪子弹不足三发。这种情况下国内兵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志愿军需要的子弹,说生产不如说是改造,当时国内生产弹壳和弹头没有问题,但生产子弹装药还比较困难,因子弹内火药的燃烧曲线与普通火药不同,生产难度较大,只好从其他口径子弹中拆出装药,装入新的子弹壳内,当时沈阳等东北城市都组织党、团员参加义务拆子弹工作。即使这样也只供应了1.2亿余发,仅为头两年作战实际耗弹量的70%,

当时朝鲜人民军的武器装备优于志愿军,因朝鲜战前自己已经能生产冲锋枪和子弹,看到入朝志愿军的简陋装备,朝鲜人民军也从仅存的弹药库拿出一部分武器和弹药供应志愿军前线部队,但由于是苏式装备,只能配套使用,数量也有限,仅装备少量部队,倒是朝鲜生产的反坦克手榴弹在志愿军中分发使用范围较广。不少部队指挥员仍然希望在战争中通过缴获补充自己,可后来随着后期运动战向阵地战转移,缴获越来越困难了,从第四次战役开始,几乎就没有多少缴获物资了。

这时苏联斯大林看到中国志愿军动真格的了,加上其他共产党国家的声援和要求,苏联按协议向中国提供首批十四个步兵师装备的计划开始实施,由于当时现生产已经来不及,于是一部分装备是从中苏边境现役苏军手中集中后开运中国,六十年代中苏反目后,我国有人还拿出此事攻击苏联将旧武器卖给中国抗美援朝,实际上冤枉了苏联“老大哥”,从中国通知苏联参战到出兵不过半个月时间,你让斯大林哪找那么多新武器给中国,再说企业转产不同型号产品也要时间,而新武器未经试用,效果还不如旧武器。而且中苏间只有一条西伯利亚铁路,运力也有限,当苏联第一批武器运到后,志愿军二次战役已经结束。这些新武器马上发给在国内的预备队,迅速完成使用培训,后来这批部队入朝后替换了先期入朝部队发动第四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已经加强火力使用,由于进展迅速,越过三八线后解放汉城,又缴获了一批美式弹药,缓解了弹药供应,加上朝鲜开始雨季,后方运输困难,主要运输力量是提供粮食。这时联合国军司令已经换上李奇微,他发现了志愿军弹药供应上的困难,他要求联合国军不断向前进攻,不留给志愿军缴获弹药机会,在阵地战中志愿军弹药迅速消耗减少,而事先没有大量储备弹药,因此不得不开始撤退。

配合志愿军行动的还有许多朝鲜民兵,他们的武器就基本是杂牌的,这些武器在撤退时被美军缴获一些,并作为丑化中国部队的证据在媒体上宣传展示,在今天的美国网站上仍能看到。
这时国内苏式装备的志愿军部队紧急进入朝鲜,最后以强大的火力挡住了美军的进攻,战线稳定下来后,志愿军立刻开始换防休整,并分批换成苏式装备,到第五次战役发动,志愿军基本是使用缴获的美国装备和苏联装备作战,配备了T-34坦克和“卡秋莎”火箭炮等重武器,成为一只令人生畏的现代化军队。这时美国看中国志愿军越打越强大,以及苏联越来越明显从外交和军事装备上支持中朝方,于是决定谈判停战。

从1950年到1955年,中国从苏联共进口和接受枪械89万余支(挺),以及配套弹药约2亿发,苏联在援助武器弹药的同时也援建了中国许多兵工厂,提供了制造图纸、设备、配方和军工专家,允许中国仿制生产苏联轻武器,其中包括仿制苏联7.62mmППШ-41式冲锋枪,命名为50式7.62mm冲锋枪,这些武器弹药为中朝军队提供了有力支援。1953年朝鲜停战后,生产的武器就开始逐步装备国内部队。到1955年底,各种旧杂式枪械退出历史舞台,人民解放军轻武器装备第一次实现换装,全军枪械系列得以统一,整个轻武器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55年1月11日中苏两国政府换文,中国又从苏联引进了7.62mm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和14.5mm二联、四联高射机枪的图纸、技术资料及样枪。这是一次全面的技术引进,也是对新中国轻武器生产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回朝鲜,少量重武器装备提前秘密无偿送给朝鲜人民军,而轻武器和弹药则全部携带回国,并在中朝边境接收瑞士等中立国撤军检查。回国后志愿军大部分集体转业去“北大荒”,上交的轻武器替换国内部队的旧装备,由于大口径火炮相对过剩,加上大批炮弹保存期限将至,毛泽东为防止浪费,将几十万发炮弹拉到福建前线,统统倾泻到老蒋的金门岛上。1958年-1964年国内现役部队基本都使用从朝鲜战场带回的苏式装备,雷锋的那支冲锋枪就是仿苏1943年式PPS7.62mm冲锋枪苏式的54式7.62mm冲锋枪。

到五十年代后期,苏联赫鲁晓夫上台,中国和苏联开始对抗,我国开始研制自己轻武器系列,但走过一段弯路后,又回到苏式装备上,继续装备部队。

顺便提一件小事,1974年我在四川旺苍县看到民兵仍在使用日本鬼子的“三八大盖”实弹射击发子弹时,我记得包子弹的旧报纸上的字为繁体,这说明我国五十年代确实对弹药实行集中和调剂过
]]
五次战役,三兵团信心满满,结果可不怎么样。
一般来讲现在国家的王牌军都经受过朝战的洗礼,很多都是在那场战争中得到了正名
所以说朝鲜战争能打成那样是多么的不容易
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