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骑士铠甲大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35:50
中世纪骑士铠甲大赏



诡异的鸡头盔,歌特味道浓厚,让人想起《惊情四百年》中的吸血鬼的鬼仆车夫

全套歌特铠甲,看起来很利索

塔盾,恩,恩,果然是“塔盾”哈

躺下还能自己爬起来么?波德联军的骑士就是被蒙古人的套马索阴死的

等咱有钱了,也去COSPLAY!

老外很有钱,老外很会玩,全套家伙事儿啊

这个骑兵矛显然偷工减料啦!

看他大腿上的护甲片,是不是很像龙鳞

为了上帝与国王!中世纪骑士铠甲大赏



诡异的鸡头盔,歌特味道浓厚,让人想起《惊情四百年》中的吸血鬼的鬼仆车夫

全套歌特铠甲,看起来很利索

塔盾,恩,恩,果然是“塔盾”哈

躺下还能自己爬起来么?波德联军的骑士就是被蒙古人的套马索阴死的

等咱有钱了,也去COSPLAY!

老外很有钱,老外很会玩,全套家伙事儿啊

这个骑兵矛显然偷工减料啦!

看他大腿上的护甲片,是不是很像龙鳞

为了上帝与国王!
喜欢,收藏了~~~~~~~~~~~
想起了电影《圣战骑士》。不过,欧洲的铠甲很漂亮。
]]
秦军打仗的时候欧洲人还不知道怎么炼铁吧?什么时候跟什么时候比嘛,人家LZ都说了是中世纪的铠甲了,我们同时代的防护装备也不见得比欧洲人差呀,唐宋元时期的重骑兵装备的甚至比他们还要好.再说这样一身打扮也不是刀枪不入嘛,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也是从人到马,从头到脚的全是重甲呀.结果还是被岳飞搞定了,波德联军的条顿骑士们还不是被蒙古骑兵给杀了个片甲不留.
全身板甲几乎是和火药武器同时流行的了,防御力和重力最变态的四分之三甲是在三十年战争时才出现的,是拿来抵挡火枪的.
愚昧落后的中世纪很长时间还是流行锁子甲,装备真是比罗马人还差.
至于摔下来爬不爬的起来.......你穿条短裤那样摔一下也一样,而且正是因为有铠甲你才没被后继的弟兄们踩死
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到清代时中国士兵的铠甲已经全部没有了,士兵一身布衣和前身一个圆圆的号字,军官好象是布衣上镶了铜钉,看起来没有什么防护能力的.还不如明军的铠甲.为什么?
原帖由 梦回秦汉 于 2006-12-6 21:59 发表
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到清代时中国士兵的铠甲已经全部没有了,士兵一身布衣和前身一个圆圆的号字,军官好象是布衣上镶了铜钉,看起来没有什么防护能力的.还不如明军的铠甲.为什么?

===============================================================

清代铠甲

崇尚武功,是清朝初期的传统,当时确立了大阅、行围制度,作为倡导骑射之风的措施,皇太极始定大阅制度,顺治时确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大检阅典礼,由皇帝全面检阅王朝的军事装备和军队的武功技艺,八旗军队各按旗分,披铠戴甲,依次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鸟枪、骑射、布阵、云梯等各种技艺。自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起,康熙皇帝每年都用围猎组织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训练军队的实战本领。并把围猎、大阅的礼仪、形式、地点、服装等都列入典章制度中去。清朝皇帝和宗室大臣,凡参加这种活动的,也都要穿盔甲。

清代一般的盔帽,不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成,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铜或铁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纹饰,并缀以铜或铁泡钉。

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各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成左、右两幅,穿时以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接缝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襞膝。以上这些配件除护肩用带子联结外,其余均用纽扣相联。穿时从下而上,先穿围裳,再穿甲衣,待佩上各种配件后,再戴盔帽。

北京故宫博物院保藏的清代盔甲,以大阅甲制作最为精美,乾隆皇帝的大阅铠甲胄,与战场所穿甲胄不同,特点是不用金属,而用金线在黄缎上绣出金版纹,代替甲上的金属叶。胄(盔帽)用牛皮制,髹以漆,嵌以东珠,并饰有金梵文。清代在北京南苑新衙门行宫内,原挂有一幅纵322.5厘米、横232厘米的绢本设色乾隆帝《大阅铠甲骑马像》,此画是乾隆四年,乾隆帝在南苑第一次大阅后,命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所画,极为写实逼真,画中大阅甲的质地、式样、做法、颜色、花纹都与上述故宫保藏的乾隆帝大阅甲完全相同,并与《皇朝礼器图》所载大阅甲相符。此甲衣的护领、护肩、护腋、前胸后背、前挡、袖端上都绣有串珠绣的龙纹和彩云、寿山福海纹。下有两幅围裳,无襞膝。围裳内幅横分为四段,各饰行龙戏珠,以金版纹间隔,行裳侧边及底边饰升龙和行龙。护心镜亦以云龙纹板围护。富丽威严,精美无比。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藏着一套乾隆二十六年制成的金银珠云龙纹甲胄,这套甲胄通身闪烁着金龙,有正龙、升龙、行龙16条。甲分上衣下裳,衣长73厘米,裳长61厘米。衣包括领、袖、护肩、护腋、裆;裳分左右。总共为12部件。衣前胸有正龙一条,升龙二条,后背有正龙一条,左右袖各有正龙一条,袖口行龙一条,左右护肩、左右护腋、前裆(衣前遮缝)、左裆(左遮缝)各有正龙一条。左右裳亦各有正龙一条,并有云朵、海水江牙。衣领上嵌有“大清乾隆御用”金色铭文。胄以皮胎髹黑漆,镶有金、珠装饰,周围饰龙纹,并以梵文与璎珞相间。胄顶以金累丝为座,嵌红宝石及大珍珠70余颗。胄的护颈、护耳、护项各饰龙纹一条。

这套甲是用小钢片联缀而成,表面只露金、银、铜、黑四色圆珠组成的云龙图案,重15.4公斤。它是乾清宫养心殿造办处铜錽作制造。自乾隆二十六年开工,至乾隆二十九年完成。用材有芜湖钢、金叶、银叶、红铜叶、黑漆。制作过程,先将芜湖钢打成厚约1毫米、长4毫米的小钢片,将小钢片的一端凿成半圆珠形,并分别包上金叶、银叶、铜叶或涂上黑漆,另一端钻一个供穿线连结的小孔,然后将它们组成云龙,一排排的用线穿钉在底衬上。底子银色,龙身金色,龙发龙须龙尾铜色,钩边线黑色。全套甲共用60万颗小钢片穿连而成,甲里铺丝绵和绸里。在制作时,先试做成一块钢布,乾隆帝见到钢的颜色不够华贵,指示要改为金、银、铜、黑四色,次年又做了试样,验明四种颜色不变,乃于乾隆二十六年正式制作。以上情况,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有详细记载。这件珍贵的甲胄,既非皇帝戎装,也非大阅礼时穿戴,不过是提供皇帝赏玩的珍品。其工技之精巧,可谓稀世珍宝。

清代八旗兵的甲胄,胄用皮革制成,加漆黑漆,显得坚实厚重。甲衣正黄旗统身黄色,镶黄旗黄地红边,正白旗统身白色,镶白旗白地红边,正红旗统身红色,镶红旗红地白边,正蓝旗统身蓝色,镶蓝旗蓝地红边,全身一律镶有铜质泡钉。甲以棉布为里,以绸为面,中实丝绵。乾隆间两次由杭州织造局织造,达数万套,供大阅时穿用,平时则贮藏于西华门城楼内。清代除满八旗外,在蒙古设蒙古八旗,在汉人设汉八旗,参加大阅的实为满蒙汉二十四旗,人员多达数万人。皇帝亲辖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称为上三旗,其余称为下五旗。
全身一律镶有铜质泡钉。甲以棉布为里,以绸为面,中实丝绵。
这样的铠甲能挡什么?
原帖由 梦回秦汉 于 2006-12-6 22:39 发表
全身一律镶有铜质泡钉。甲以棉布为里,以绸为面,中实丝绵。
这样的铠甲能挡什么?

据说能挡早期的火枪,和军大衣挡小砸炮一样.
记得看过文章说过这棉布里面还是混金属的.
拜占庭骑兵早期也穿过棉布罩衫当铠甲的.
可当时的清军对手的主要武器是冷兵器啊
棉甲其实对冷兵器的防护还是不错的,以前偶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是介绍清绵甲的,里面还用冷兵器对布甲攻击做实验,实验表明布甲对刀砍;刺;长矛的刺戳都有不错的防护,可惜时间太久了找不到这个视频了!!!
其实清布甲还不是古代铠甲中最另类的,宋代还有纸甲!!!!!
对付纸甲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火烧或让虫蛀:D
既然布甲和棉甲对原始火枪和冷兵器的防护能力这么好,为什么布甲和棉甲推广的那么晚呢?明军好象还大量地使用铁甲防护.要知道种植棉花和纺织技术在中国很早就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从成本上讲布甲和棉甲不会比铁甲贵的.
纸甲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就一个老教授在复制一套纸甲,用一种类似纸浆的东西涂抹在模具里,据说防御效果不错.

装备发展上有些东西很怪异.
西方也出现过棉布甲,而且时间还比较早.
罗马人已经开始尝试用铁条甲取代琐子甲了,可中世纪却又倒退回去了.
原帖由 梦回秦汉 于 2006-12-6 23:29 发表
可当时的清军对手的主要武器是冷兵器啊

去翻翻烙铁吧,明军火器配备比例很高的,而且火器用完明军开始崩溃几乎成了特点
清军入关后与大顺军和大西军\南明军作战,难道所有的部队都是火器部队吗?再说平三蕃\镇压农民军,主要还是用冷兵器的,不然清不会三百年间火器毫无进步吧.
原帖由 梦回秦汉 于 2006-12-7 22:12 发表
清军入关后与大顺军和大西军\南明军作战,难道所有的部队都是火器部队吗?再说平三蕃\镇压农民军,主要还是用冷兵器的,不然清不会三百年间火器毫无进步吧.

正因为清军看到明军后期那火器一打完就崩溃的特点(红衣大炮除外)
所以瞧不起火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