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大代表建议小病跑大医院不应享医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43:20
广州人大代表建议小病跑大医院不应享医保
2006年11月25日 07:46
核心提示:广州市人大代表何建宁提出,“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实行分级就诊医疗制度。市民往往不管大病小病都要挤到大医院就诊,造成大医院拥挤,社区医院冷清。他建议,如不按规定范围就诊的患者,将不能享受公费医疗或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
“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民不管大小病都要挤大医院,市人大代表何建宁建议,明确规定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范围和职责,如不按规定范围就诊的患者,将不能享受公费医疗或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
对此,有关部门答复表示,正在研究建立分级就诊、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制。同时将调整医疗保险政策,进一步强化医疗费用给付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的政策,有效引导参保病人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建议建立分级就诊制度
何建宁提出,“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实行分级就诊医疗制度。市民往往不管大病小病都要挤到大医院就诊,造成大医院拥挤,社区医院冷清。
为此,何建宁建议建立分级就诊医疗制度,明确规定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范围和职责,凡享受公费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员,除已确诊患有疑难重症或急诊外,应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诊。同时,何建宁建议,如不按规定范围就诊的患者,将不能享受公费医疗或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
建立社区医疗机构首诊制
有关部门在答复中表示,目前广州正在研究建立分级就诊、双向转诊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制,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积极推进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对口帮扶、转诊和医务人员轮岗、交流等的工作。
编辑点评 关键是让人乐于“首诊”
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是医疗改革的方向。然而,以与医保“捆绑”的方式推行社区首诊制,不但与目前的医保政策不符,操作上也甚为不易。据说社区医疗价廉便捷,但百姓为何不愿光顾?这才是施政者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
社区医疗在设备和医疗技术上,与大医院有不少差距,为着弥补病源短缺而不低不廉的收费,更让不少患者心存疑虑。社区医疗的质量如何,市民的感受与卫生主管部门的看法看来并不一样。以笔者的体会,“常见病、慢性病和一般性疾病可在社区解决”的说法,目前为时尚早。可见,如何确切提高社区医疗的质量,做到价廉物美,才是推动首诊制的关键。
开展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对口帮扶,是提高社区医疗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然而,目前的卫生管理体制,与以往三级医疗年代已有很大不同,譬如医院管辖分省级市级,医生奖金与接诊、开药的多寡挂钩,科研上偏重高、深、难疾病而忽视常见病慢性病的医疗价值观念,医风医德的下滑等等,都会让对口帮扶实行起来困难不少。做大做强社区医疗,牵涉到的不仅是技术和人才,更主要的是管理体制。因此,要让百姓乐于接受社区首诊,必须对卫生资源的现有格局来一个大的改革。这,恐怕不是一市一地所能凑效。贺贝 来源:信息时报 记者 朱小勇 通讯员 任文

广州人大代表建议小病跑大医院不应享医保
2006年11月25日 07:46
核心提示:广州市人大代表何建宁提出,“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实行分级就诊医疗制度。市民往往不管大病小病都要挤到大医院就诊,造成大医院拥挤,社区医院冷清。他建议,如不按规定范围就诊的患者,将不能享受公费医疗或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
“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民不管大小病都要挤大医院,市人大代表何建宁建议,明确规定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范围和职责,如不按规定范围就诊的患者,将不能享受公费医疗或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
对此,有关部门答复表示,正在研究建立分级就诊、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制。同时将调整医疗保险政策,进一步强化医疗费用给付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的政策,有效引导参保病人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建议建立分级就诊制度
何建宁提出,“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实行分级就诊医疗制度。市民往往不管大病小病都要挤到大医院就诊,造成大医院拥挤,社区医院冷清。
为此,何建宁建议建立分级就诊医疗制度,明确规定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范围和职责,凡享受公费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的人员,除已确诊患有疑难重症或急诊外,应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诊。同时,何建宁建议,如不按规定范围就诊的患者,将不能享受公费医疗或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
建立社区医疗机构首诊制
有关部门在答复中表示,目前广州正在研究建立分级就诊、双向转诊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制,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积极推进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对口帮扶、转诊和医务人员轮岗、交流等的工作。
编辑点评 关键是让人乐于“首诊”
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是医疗改革的方向。然而,以与医保“捆绑”的方式推行社区首诊制,不但与目前的医保政策不符,操作上也甚为不易。据说社区医疗价廉便捷,但百姓为何不愿光顾?这才是施政者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
社区医疗在设备和医疗技术上,与大医院有不少差距,为着弥补病源短缺而不低不廉的收费,更让不少患者心存疑虑。社区医疗的质量如何,市民的感受与卫生主管部门的看法看来并不一样。以笔者的体会,“常见病、慢性病和一般性疾病可在社区解决”的说法,目前为时尚早。可见,如何确切提高社区医疗的质量,做到价廉物美,才是推动首诊制的关键。
开展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对口帮扶,是提高社区医疗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然而,目前的卫生管理体制,与以往三级医疗年代已有很大不同,譬如医院管辖分省级市级,医生奖金与接诊、开药的多寡挂钩,科研上偏重高、深、难疾病而忽视常见病慢性病的医疗价值观念,医风医德的下滑等等,都会让对口帮扶实行起来困难不少。做大做强社区医疗,牵涉到的不仅是技术和人才,更主要的是管理体制。因此,要让百姓乐于接受社区首诊,必须对卫生资源的现有格局来一个大的改革。这,恐怕不是一市一地所能凑效。贺贝 来源:信息时报 记者 朱小勇 通讯员 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