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工纳税与富豪欠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52:31
今年60岁的侯女士,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四川南充市一所学校打扫清洁。2001年开始,学校在给她和同事发工资时,称要到税务局开了发票后才能领到钱。以后每月到领工资时,她们就拿着学校开的300多元工资单,到高坪区地税局开发票。地税局会给她们开一个“完税凭证”,里面包含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一共5种,当时每月下来要缴纳20元左右的税款。如今她每月的工资涨到了450元,税费也水涨船高,每月加起来达30元。(10月23日《华西都市报》)

  每月收入450元的清洁工居然要缴税,甚至在她每月300元时也要缴税,如果不是在新闻中读到,我真要把它当做天方夜谭来看。然而让我们看看相关税务人员对这样一个荒唐事件的解释,原来他是把清洁工当做个体工商户来对待。当然,他面对媒体不得不承认这样做的确非常不合理,但一切的责任又完全推给了电脑。

  对月收入450元的清洁工收税,不能不让我想起让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司空见惯了的富豪欠税问题,比如有报道称,在北京,房地产商们是最大的欠税户;在广州,一个坐拥百亿资产、位列富豪榜十强的富豪,其属下公司却欠税2800万元等等。由此,我不能不象许多网友那样在看到上述新闻后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质疑税务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准!是啊,当他在面对一个月收入只有450元的清洁工时,怎么就好意思扣那30元的税费?何况,这一扣就是5年!想来,他们的亲友中是不会有月收入450元的清洁工的,所以,他们体会不出一个月收入只有450元的清洁工在被人拿走30元的税费时的感受!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不会说话的电脑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但是,他忘了操作电脑的是人,而不是电脑。

  而除了对相关税务人员道德水准的质疑,我想我还必须质疑他是否践踏了法律。我不是法律专家,不知确切地说他违反了哪一项法律条文。然而,从感觉上来说,我认为他要求一个本就不应该纳税的清洁工纳税,应该是有滥用公权的嫌疑。所以,我当然支持律师的说法,即已经征收的税费,税务部门应该主动返还。而且,我同时认为税务部门还应该就此向那位清洁工做出赔偿。

  此外,由这一事件,我还不能不对那些喋喋不休批评“仇富”意识的人说,请反省一下你们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先就不要说什么关怀弱势群体了,先做到给予弱势群体以公正和公平如何? (编辑:付刚)

http://www.southcn.com/opinion/southcn/200610240290.htm今年60岁的侯女士,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四川南充市一所学校打扫清洁。2001年开始,学校在给她和同事发工资时,称要到税务局开了发票后才能领到钱。以后每月到领工资时,她们就拿着学校开的300多元工资单,到高坪区地税局开发票。地税局会给她们开一个“完税凭证”,里面包含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一共5种,当时每月下来要缴纳20元左右的税款。如今她每月的工资涨到了450元,税费也水涨船高,每月加起来达30元。(10月23日《华西都市报》)

  每月收入450元的清洁工居然要缴税,甚至在她每月300元时也要缴税,如果不是在新闻中读到,我真要把它当做天方夜谭来看。然而让我们看看相关税务人员对这样一个荒唐事件的解释,原来他是把清洁工当做个体工商户来对待。当然,他面对媒体不得不承认这样做的确非常不合理,但一切的责任又完全推给了电脑。

  对月收入450元的清洁工收税,不能不让我想起让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司空见惯了的富豪欠税问题,比如有报道称,在北京,房地产商们是最大的欠税户;在广州,一个坐拥百亿资产、位列富豪榜十强的富豪,其属下公司却欠税2800万元等等。由此,我不能不象许多网友那样在看到上述新闻后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质疑税务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准!是啊,当他在面对一个月收入只有450元的清洁工时,怎么就好意思扣那30元的税费?何况,这一扣就是5年!想来,他们的亲友中是不会有月收入450元的清洁工的,所以,他们体会不出一个月收入只有450元的清洁工在被人拿走30元的税费时的感受!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不会说话的电脑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但是,他忘了操作电脑的是人,而不是电脑。

  而除了对相关税务人员道德水准的质疑,我想我还必须质疑他是否践踏了法律。我不是法律专家,不知确切地说他违反了哪一项法律条文。然而,从感觉上来说,我认为他要求一个本就不应该纳税的清洁工纳税,应该是有滥用公权的嫌疑。所以,我当然支持律师的说法,即已经征收的税费,税务部门应该主动返还。而且,我同时认为税务部门还应该就此向那位清洁工做出赔偿。

  此外,由这一事件,我还不能不对那些喋喋不休批评“仇富”意识的人说,请反省一下你们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先就不要说什么关怀弱势群体了,先做到给予弱势群体以公正和公平如何? (编辑:付刚)

http://www.southcn.com/opinion/southcn/200610240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