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如果我们占领日本----谈反游击战与冈村宁次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21:21
日本陆军自明治建军,一直擅于野战.

日军师团的编制,采用德国陆军"四方型"(2个旅团4个联队)标准,但根据日本本土.朝鲜.中国东北山地特点和华北.蒙古.西伯利亚平原特点,加强了山地作战和骑兵作战的装备.训练与编成.强调攻坚能力与大纵深迂回攻击能力.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陆军显示出其强悍的野战能力.



"九一八"入侵东北后, 日本陆军始遇游击战的挑战.

对马占山军的作战,日军打的不累,这种对手软弱的正规战,对日军来说是以强凌弱,轻车熟路.

对东北抗日联军的作战,出现了游击战对手.

这个对手不是杨靖宇----此时的中共力量在东北并不强,抗联各军大都乌合拼凑,其中的中共军事干部有限,无基本部队,还不懂得游击战的基本要领,打的是正规战.尽管以杨靖宇.周保中等为代表的中共控制的部份部队表现顽强,终非日军对手.

这个对手是抗联中的"胡子"部份----晚清以来,东北的军事力量主体是以张作霖为代表的"胡匪".抗联中"胡匪"出身的将领和部队占了大半.抗联主力被消灭后,这些"胡匪"残部显示出令日军头疼的麻烦,他们利用山型特点,与日军周旋,日军的正规战术对其无可奈何.大家都熟悉的"座山雕"(姓崔)在威虎山布防,日军数次讨伐,从未攻下.

日军最终能基本靖定东北,在于对手投降日军的张景惠等皆系"胡子"出身,故日军的招降战术比"讨伐"战术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谢文东.李华堂."座山雕"等最终都降敌,因为他们的骨子是匪.

在这一阶段,日军在反游击作战中的唯一创意的是野蛮的"集团部落"一策.



全面抗战爆发后, 日军在华北遇到了真正的游击战对手-----八路军.

这支军队组织严密,战斗意志坚强,实战经验丰富,又深人心.

此外,她的统帅是人类战争史上最高水平的天才游击战大师-----毛泽东.

自古湖南土匪多.毛泽东聪明地发现了土匪生存的原因与规律,于是----"秋收起义"失败,他叫红军上山去;在井岗山,他最早的两个朋友和军事助手王佐.袁文才是匪首;他和朱德在土匪战术的基础上加上点"加工",便叫做"十六字方针";他的门生或部下林彪,刘伯承,粟裕等人慢慢变成了"绝不打蚀本仗"的生意人.

最关键最核心的创造是"根据地"----有此一招,不仅山地可以打游击,平原也可以打游击了,湖泊也可以打游击了,铁道也可以打游击了;有此一招,支撑将游击战术发展成游击战略的基础体系"三位一体"(民兵,地方部队,主力部队)出现了;有此一招,"人民战争"出现了----这才是根本!北越为什么打赢了?格瓦拉为什么打输了?游击战和恐怖战到底有什么区别?答案就在这四个字:"人民战争"!



日本陆军对此束手无策.日军重型师团的庞大编制对此使不上劲,日本士官学校没有这方面课程,日军将官们的脑袋都转不过这根筋.华北方面军的历任司令官多田骏,杉杉元都对这种新型战争形式缺乏应对天赋,眼睁睁看着2万八路军变成威胁30万日军的巨大力量,一筹莫展.

直到冈村宁次的出现,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



尽管在毛泽东的光耀下,冈村宁次显得暗淡无光,但一个孱弱的对手是不可能造就强者的历史地位的.

做为孤独的占领军一方,冈村宁次显示出与其他头脑僵化的日军将领的明显不同,他不仅是在日本军事思想中开拓反游击战理论与实践的第一人,也可以说是现代反游击战术的先驱人物.

没有创新的.顽强的.值得研讨的"华北治安战",就没有八路军"人民游击战争"在战争艺术史上的经典地位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仔细研究反游击作战战术.高度重视,仔细研究冈村宁次.



这是从军事角度进行的战术研究.

反游击战不等于非正义侵略战争.

长期以来,这是个误区----中国军队不可能只试想在境内保家卫国,苏联的卫国战争不打到境外能行么?对越自卫反击战不打到境外能行么?如果中日再战,我们就不能踏上日本国土?

打到境外就可能遇到游击战----不仅山地游击战,平原游击战,湖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还会有丛林游击战,城市游击战,沙漠游击战,海洋游击战----遇到游击战怎么办?只能用反游击作战战术打赢他!

有游击战就必有反游击战,如同有特种作战就必有反特种作战,有恐怖战就必有反恐怖战一样.
做为游击战术成功者的传人,我们不应该是反游击战术的盲人.

有朝一日我们打出国门,什么样的对手都可能出现,我们仅沉浸在祖先毛泽东的光环里是没用的.



冈村宁次对反游击作战战术的贡献是空前的.

自库图佐夫将法军逐过涅曼河后,拿破仑再没有机会破解俄国的全民游击战.从此,后世再无经典的游击战争,更无破解游击战争成功的战例.

因此,冈村宁次面对的是一张白纸----这就是冈村宁次有价值的地方.

打赢反游击战,必须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同步入手,全方位立体作战----冈村宁次想到了这些,做到了这些.无论是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都有惊人的创意与探索,尽管战争打败了,其军事学术价值不败.日本战后编写战史,将>单独成册出书是有道理的.

蒋介石对冈村宁次的特殊重视是不奇怪的----共产党的游击战打的如此杰出,对付游击战的顽强对手除冈村宁次外再无第二人,要战胜共产党,怎能不重视冈村宁次?

不仅蒋介石,从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在越南的作战中,也处处可以看到冈村宁次反游击作战战术经验的应用.

我们也应该研究冈村宁次----最有价值的是两条:1.他有哪些创意?2.他有哪些失败?(原因.经验与教训)



下面,笔者将自己的研究试举几题,以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1. 从现代特种部队的身上,可以看到"特别挺进杀人队"的影子与战术思想的延伸.

看过电视剧>的朋友都还记得有一名深受驻山西日本第1军司令官赏识的日军大佐,率一支日军特种部队,或袭彭德怀总部,或袭李云龙团部.这部电视剧的上半部份(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上是李云龙与这支日军特种部队较量的过程.尽管片中做了艺术性夸大(该敌的特种装备程度,专业训练程度和战术思想水平),但非虚构.

1941年日军对太行根据地的"大扫荡"中,出现了5支"特别挺进杀人队",由中尉或大尉级军官率领,化装成农民,难民甚至乞丐,操一口流利汉语,目标很明确----侦察,接近并摧毁彭德怀总部和军区级机关.日军各路扫荡大部队的配置均围绕这些"特别挺进杀人队"展开,八路军在这次"大扫荡"中蒙受重大损失,副参谋长左权于是役牺牲(被炮弹击中).

这就是典型的特种作战.早于德军1944年在法国阿登森林的反击战役(武装党卫军特遣部队身穿美军制服,操英语,用美军武器,在此次反击中发挥重大作用)."特别挺进杀人队"与营救墨索里尼的迪特里施特遣队一样,都是后世特种部队的雏形.



2. 在情报蔽塞的条件下的快速反应.

第一.冈村宁次清楚地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可信,日军战术情报的价值不在于获取而在于分析,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部极擅于这种分析;第二.不能指望日军一线军官的灵活反应水平,必须从战术体系的设置上解决快速性问题,"囚笼战术"的核心是在困住八路军的同时,保持日军的快速反应水平;第三.利用对手的情报优势,示敌以假,声东击西,努力争获战役主动权.

另外,在骑兵部队和铁甲车部队的运用上,冈村宁次也表现出比较出众的指挥才能.



3. 将中国传统保甲制度与"囚笼战术"的结合

中国保甲制度的始作俑者是曾国藩.自"第三次反围剿"后杨永泰董建言"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蒋介石重建保甲,使保甲制度再次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基础.正是"堡垒战术"和保甲制度的双轨并进,才使蒋介石取得了"第五次围剿"的巨大胜利.此后,保甲制度成为国民政府的基本统治形态.

按道理做为占领军,应该摧毁敌国原有的社会政治基础形态.冈村宁次恰恰相反,在军事上创设"囚笼战术"(十分有效,算得上是反制游击战的一种经典战术)的同时,借鉴保甲连坐,强化乡镇维持会,使大批"准治安区"变成了"治安区".(如果再搞点暂住证,口粮配给,土改之类什么的,很难想像游击队还怎么在"准治安区"立足)



4. "高度分散配置"与机动性的结合.

"四方型"重装师团(常设师团.特设师团.日方谓之甲种师团或"四单位"师团)无法适应反游击作战需要.大量的轻装师团(乙种师团,三联队制,日方又谓之"三单位"师团),独立混成旅团和独立步兵旅团在华北出现,包括以宪兵为基干的华北特别独立警备队(北特警).一线部队武器靠前,重新编组,以中队,小队甚至班为单位,高度分散配置.

实行高度分散配置的同时,冈村宁次又十分强调机动性----首先是确保交通干线畅通,包括成立专门的铁道警备队;其次是努力保持一线的机动兵力,如3个据点中有2个据点的兵力为40人至60人,另1个据点的兵力则为500人;第三是辎重物资的分散预储,以确保随时随地的作战支援;第四是注意到长期高度分散配置所带来的部队训练不足和堕落问题(尽管并没有真正解决).



5. 在民众皆敌的条件下隐蔽战役意图("五一大扫荡"与河南会战的战役准备是经典战例.
冈村宁次将从满洲和华北其它战场抽调的兵力以换部队不换番号等方式,悄然靠前集结,在作战物资的储备上采取多频次,伪装化,无重点,无规律的做法,成功地实现了战役意图隐蔽,使冀中军区吕正操部在"五一大扫荡"中遭遇重大损失,甚至出现师一级建制单位(军分区)被打掉的情况,主力被迫撤出冀中平原,退往太行与晋西北军区贺龙部会合.

在河南会战中,冈村宁次将战车师团由塞北隐蔽调入河南,使黄河地区的国民党军猝不及防,中条山之役汤恩伯部主力遭到惨重损失.



6. 经济战.政治战与军事战相结合.

华北经济战同样可以单独成册出书.日军在掠夺华北矿产物资(以山西为重点)和农业资源(以冀中为重点),以期实现"以战养战"目的同时,冈村宁次针对八路军游击战略的特点,集中很大力量于扼杀抗日根据地的生存条件,一方面牢牢控守富裕的京津地区和冀中平原,另一方面摧毁山区根据地的基本生存条件, "三光政策"是残酷的,但战术上是有效的. "五一大扫荡"后,失去冀中平原的八路军实际上已没有能力再次发动第二场"百团大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冈村宁次的政治战艺术在日本陆军将领中是出类拔萃的,他深谙中国军政人物,派系,势力渊源.熟悉民俗民情.了解明暗两道.排除因日本国内与现地军的矛盾和皇道派与统制派的矛盾而带来的干扰,始终把握了对华北方面的施策主导权:对阎锡山的谋略,对德王的谋略,对北洋派的谋略,对西北军(鹿仲麟,孙良诚)的谋略,对文化方面的谋略,对教育方面的谋略,都取得相当的成功.



7. 对八路军.中央军.杂牌军.少数民族军采取不同施策

冈村宁次的基本原则是利用矛盾,制造矛盾,节约用兵(日军),打击重点.其基本作法:一是以西北军为重点,大力招降杂牌军,编组成规模庞大,各成体系,易于分控的伪军(治安军,皇协军,警备队等);二是令伪军专打八路军,绝不用伪军打中央军;三是对李守信.王英等部蒙军大力培植,以蒙人制汉人,以蒙军打共军(八路);四是以日军少数重装师团(或旅团)监视中央军或晋军中的有力部队(如傅作义部);五是以日军多数轻装师团(或旅团)重点打击八路军.



本文仅为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欢迎大家就反游击作战的战略与战术问题展开讨论.日本陆军自明治建军,一直擅于野战.

日军师团的编制,采用德国陆军"四方型"(2个旅团4个联队)标准,但根据日本本土.朝鲜.中国东北山地特点和华北.蒙古.西伯利亚平原特点,加强了山地作战和骑兵作战的装备.训练与编成.强调攻坚能力与大纵深迂回攻击能力.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陆军显示出其强悍的野战能力.



"九一八"入侵东北后, 日本陆军始遇游击战的挑战.

对马占山军的作战,日军打的不累,这种对手软弱的正规战,对日军来说是以强凌弱,轻车熟路.

对东北抗日联军的作战,出现了游击战对手.

这个对手不是杨靖宇----此时的中共力量在东北并不强,抗联各军大都乌合拼凑,其中的中共军事干部有限,无基本部队,还不懂得游击战的基本要领,打的是正规战.尽管以杨靖宇.周保中等为代表的中共控制的部份部队表现顽强,终非日军对手.

这个对手是抗联中的"胡子"部份----晚清以来,东北的军事力量主体是以张作霖为代表的"胡匪".抗联中"胡匪"出身的将领和部队占了大半.抗联主力被消灭后,这些"胡匪"残部显示出令日军头疼的麻烦,他们利用山型特点,与日军周旋,日军的正规战术对其无可奈何.大家都熟悉的"座山雕"(姓崔)在威虎山布防,日军数次讨伐,从未攻下.

日军最终能基本靖定东北,在于对手投降日军的张景惠等皆系"胡子"出身,故日军的招降战术比"讨伐"战术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谢文东.李华堂."座山雕"等最终都降敌,因为他们的骨子是匪.

在这一阶段,日军在反游击作战中的唯一创意的是野蛮的"集团部落"一策.



全面抗战爆发后, 日军在华北遇到了真正的游击战对手-----八路军.

这支军队组织严密,战斗意志坚强,实战经验丰富,又深人心.

此外,她的统帅是人类战争史上最高水平的天才游击战大师-----毛泽东.

自古湖南土匪多.毛泽东聪明地发现了土匪生存的原因与规律,于是----"秋收起义"失败,他叫红军上山去;在井岗山,他最早的两个朋友和军事助手王佐.袁文才是匪首;他和朱德在土匪战术的基础上加上点"加工",便叫做"十六字方针";他的门生或部下林彪,刘伯承,粟裕等人慢慢变成了"绝不打蚀本仗"的生意人.

最关键最核心的创造是"根据地"----有此一招,不仅山地可以打游击,平原也可以打游击了,湖泊也可以打游击了,铁道也可以打游击了;有此一招,支撑将游击战术发展成游击战略的基础体系"三位一体"(民兵,地方部队,主力部队)出现了;有此一招,"人民战争"出现了----这才是根本!北越为什么打赢了?格瓦拉为什么打输了?游击战和恐怖战到底有什么区别?答案就在这四个字:"人民战争"!



日本陆军对此束手无策.日军重型师团的庞大编制对此使不上劲,日本士官学校没有这方面课程,日军将官们的脑袋都转不过这根筋.华北方面军的历任司令官多田骏,杉杉元都对这种新型战争形式缺乏应对天赋,眼睁睁看着2万八路军变成威胁30万日军的巨大力量,一筹莫展.

直到冈村宁次的出现,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



尽管在毛泽东的光耀下,冈村宁次显得暗淡无光,但一个孱弱的对手是不可能造就强者的历史地位的.

做为孤独的占领军一方,冈村宁次显示出与其他头脑僵化的日军将领的明显不同,他不仅是在日本军事思想中开拓反游击战理论与实践的第一人,也可以说是现代反游击战术的先驱人物.

没有创新的.顽强的.值得研讨的"华北治安战",就没有八路军"人民游击战争"在战争艺术史上的经典地位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仔细研究反游击作战战术.高度重视,仔细研究冈村宁次.



这是从军事角度进行的战术研究.

反游击战不等于非正义侵略战争.

长期以来,这是个误区----中国军队不可能只试想在境内保家卫国,苏联的卫国战争不打到境外能行么?对越自卫反击战不打到境外能行么?如果中日再战,我们就不能踏上日本国土?

打到境外就可能遇到游击战----不仅山地游击战,平原游击战,湖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还会有丛林游击战,城市游击战,沙漠游击战,海洋游击战----遇到游击战怎么办?只能用反游击作战战术打赢他!

有游击战就必有反游击战,如同有特种作战就必有反特种作战,有恐怖战就必有反恐怖战一样.
做为游击战术成功者的传人,我们不应该是反游击战术的盲人.

有朝一日我们打出国门,什么样的对手都可能出现,我们仅沉浸在祖先毛泽东的光环里是没用的.



冈村宁次对反游击作战战术的贡献是空前的.

自库图佐夫将法军逐过涅曼河后,拿破仑再没有机会破解俄国的全民游击战.从此,后世再无经典的游击战争,更无破解游击战争成功的战例.

因此,冈村宁次面对的是一张白纸----这就是冈村宁次有价值的地方.

打赢反游击战,必须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同步入手,全方位立体作战----冈村宁次想到了这些,做到了这些.无论是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都有惊人的创意与探索,尽管战争打败了,其军事学术价值不败.日本战后编写战史,将>单独成册出书是有道理的.

蒋介石对冈村宁次的特殊重视是不奇怪的----共产党的游击战打的如此杰出,对付游击战的顽强对手除冈村宁次外再无第二人,要战胜共产党,怎能不重视冈村宁次?

不仅蒋介石,从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在越南的作战中,也处处可以看到冈村宁次反游击作战战术经验的应用.

我们也应该研究冈村宁次----最有价值的是两条:1.他有哪些创意?2.他有哪些失败?(原因.经验与教训)



下面,笔者将自己的研究试举几题,以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1. 从现代特种部队的身上,可以看到"特别挺进杀人队"的影子与战术思想的延伸.

看过电视剧>的朋友都还记得有一名深受驻山西日本第1军司令官赏识的日军大佐,率一支日军特种部队,或袭彭德怀总部,或袭李云龙团部.这部电视剧的上半部份(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上是李云龙与这支日军特种部队较量的过程.尽管片中做了艺术性夸大(该敌的特种装备程度,专业训练程度和战术思想水平),但非虚构.

1941年日军对太行根据地的"大扫荡"中,出现了5支"特别挺进杀人队",由中尉或大尉级军官率领,化装成农民,难民甚至乞丐,操一口流利汉语,目标很明确----侦察,接近并摧毁彭德怀总部和军区级机关.日军各路扫荡大部队的配置均围绕这些"特别挺进杀人队"展开,八路军在这次"大扫荡"中蒙受重大损失,副参谋长左权于是役牺牲(被炮弹击中).

这就是典型的特种作战.早于德军1944年在法国阿登森林的反击战役(武装党卫军特遣部队身穿美军制服,操英语,用美军武器,在此次反击中发挥重大作用)."特别挺进杀人队"与营救墨索里尼的迪特里施特遣队一样,都是后世特种部队的雏形.



2. 在情报蔽塞的条件下的快速反应.

第一.冈村宁次清楚地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可信,日军战术情报的价值不在于获取而在于分析,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部极擅于这种分析;第二.不能指望日军一线军官的灵活反应水平,必须从战术体系的设置上解决快速性问题,"囚笼战术"的核心是在困住八路军的同时,保持日军的快速反应水平;第三.利用对手的情报优势,示敌以假,声东击西,努力争获战役主动权.

另外,在骑兵部队和铁甲车部队的运用上,冈村宁次也表现出比较出众的指挥才能.



3. 将中国传统保甲制度与"囚笼战术"的结合

中国保甲制度的始作俑者是曾国藩.自"第三次反围剿"后杨永泰董建言"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蒋介石重建保甲,使保甲制度再次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基础.正是"堡垒战术"和保甲制度的双轨并进,才使蒋介石取得了"第五次围剿"的巨大胜利.此后,保甲制度成为国民政府的基本统治形态.

按道理做为占领军,应该摧毁敌国原有的社会政治基础形态.冈村宁次恰恰相反,在军事上创设"囚笼战术"(十分有效,算得上是反制游击战的一种经典战术)的同时,借鉴保甲连坐,强化乡镇维持会,使大批"准治安区"变成了"治安区".(如果再搞点暂住证,口粮配给,土改之类什么的,很难想像游击队还怎么在"准治安区"立足)



4. "高度分散配置"与机动性的结合.

"四方型"重装师团(常设师团.特设师团.日方谓之甲种师团或"四单位"师团)无法适应反游击作战需要.大量的轻装师团(乙种师团,三联队制,日方又谓之"三单位"师团),独立混成旅团和独立步兵旅团在华北出现,包括以宪兵为基干的华北特别独立警备队(北特警).一线部队武器靠前,重新编组,以中队,小队甚至班为单位,高度分散配置.

实行高度分散配置的同时,冈村宁次又十分强调机动性----首先是确保交通干线畅通,包括成立专门的铁道警备队;其次是努力保持一线的机动兵力,如3个据点中有2个据点的兵力为40人至60人,另1个据点的兵力则为500人;第三是辎重物资的分散预储,以确保随时随地的作战支援;第四是注意到长期高度分散配置所带来的部队训练不足和堕落问题(尽管并没有真正解决).



5. 在民众皆敌的条件下隐蔽战役意图("五一大扫荡"与河南会战的战役准备是经典战例.
冈村宁次将从满洲和华北其它战场抽调的兵力以换部队不换番号等方式,悄然靠前集结,在作战物资的储备上采取多频次,伪装化,无重点,无规律的做法,成功地实现了战役意图隐蔽,使冀中军区吕正操部在"五一大扫荡"中遭遇重大损失,甚至出现师一级建制单位(军分区)被打掉的情况,主力被迫撤出冀中平原,退往太行与晋西北军区贺龙部会合.

在河南会战中,冈村宁次将战车师团由塞北隐蔽调入河南,使黄河地区的国民党军猝不及防,中条山之役汤恩伯部主力遭到惨重损失.



6. 经济战.政治战与军事战相结合.

华北经济战同样可以单独成册出书.日军在掠夺华北矿产物资(以山西为重点)和农业资源(以冀中为重点),以期实现"以战养战"目的同时,冈村宁次针对八路军游击战略的特点,集中很大力量于扼杀抗日根据地的生存条件,一方面牢牢控守富裕的京津地区和冀中平原,另一方面摧毁山区根据地的基本生存条件, "三光政策"是残酷的,但战术上是有效的. "五一大扫荡"后,失去冀中平原的八路军实际上已没有能力再次发动第二场"百团大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冈村宁次的政治战艺术在日本陆军将领中是出类拔萃的,他深谙中国军政人物,派系,势力渊源.熟悉民俗民情.了解明暗两道.排除因日本国内与现地军的矛盾和皇道派与统制派的矛盾而带来的干扰,始终把握了对华北方面的施策主导权:对阎锡山的谋略,对德王的谋略,对北洋派的谋略,对西北军(鹿仲麟,孙良诚)的谋略,对文化方面的谋略,对教育方面的谋略,都取得相当的成功.



7. 对八路军.中央军.杂牌军.少数民族军采取不同施策

冈村宁次的基本原则是利用矛盾,制造矛盾,节约用兵(日军),打击重点.其基本作法:一是以西北军为重点,大力招降杂牌军,编组成规模庞大,各成体系,易于分控的伪军(治安军,皇协军,警备队等);二是令伪军专打八路军,绝不用伪军打中央军;三是对李守信.王英等部蒙军大力培植,以蒙人制汉人,以蒙军打共军(八路);四是以日军少数重装师团(或旅团)监视中央军或晋军中的有力部队(如傅作义部);五是以日军多数轻装师团(或旅团)重点打击八路军.



本文仅为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欢迎大家就反游击作战的战略与战术问题展开讨论.
小群对分散,多路对游击。
谈“反游击战”,个人认为,经验最丰富的还是土共。当年老蒋逃离大陆时,在大陆留下了200万“游击队”,结果不出3年就全被收拾干净了。
我经常想,如果日军在沦陷区打土豪分田地,然后号召翻身农民参加皇协军保卫胜利果实,八路军、新四军还会有发展的机会吗?
日军会这么做吗?
其实TG最值得骄傲的貌似应该是对于越北的清剿,美国人没有脾气的越南特工居然被TG轻松剿灭。。。。。。。。。。。。。。。。。
可见游击战理论是可以迈出国门的.
只要PLA到敌人的土地上"土豪分田地".那么就OK了。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就是胜利的保证。
日本没有那么大的回旋空间哟!
  如果我们到了日本,日本全民游击战,我们一样要倒霉。一亿国民玉碎,你没有其他办法,只有投掷原子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