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言印度,一个大国应利用背靠中国的优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01:07
    原则上说,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希望自己的身边有其他大国存在。大国之间天然存在竞争性。即便大国之间因为利益能够在短期之内结成利益共同体,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竞争也是主旋律。历史上的英法关系、法德关系、中美关系都证明了大国关系的竞争主旋律。笔者想要说的则是非主旋律因素,即通过对于一定时期利益的把握而选择大国之间合作的情况。  
  
    追溯历史仇恨对于现在的印度和中国的意义都不是很大。双方之间存在于历史上的冲突规模不是特别大,仇恨之积累也远远不似日本之于中国。因此,双方在现有条件下仍然能够比较平静地以现实政治为基础来指导双边关系。当今国际社会,一超多强的局面不仅仅制约中国力量在国际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制约着其他想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发挥更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印度,同样是一超多强局面下的受害者。冷战期间,印度各个方面的实力都不是特别出众,仍然能够依靠左右逢源而在国际交往中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几十年过去了,印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印度拥有了核武器,经济上也出现了以软件行业为代表的亮点,更可以参加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角逐。然而,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并未产生相应的提高。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对于世界的整体控制力急剧上升,没有任何一个大国能够在整体上抗衡美国的力量。  
  
    同样,中国也是一超多强格局的受害者。冷战期间,中国在两强争霸的局面下走出了第三条路,成为了世界政治铁三角中的一角。虽然这一角是比较弱的一角,但却已经是以当年中国的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了。中国的力量都是借来的,借美国平衡对苏力量的劣势,借苏联平衡对美力量劣势。美国把中国定位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并没有大幅度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因为中国现在还没有相匹配的实力作为基础。在实力不足又无太多可借之力的情况下,可以认为中国对美关系的力量运作还要逊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领土矛盾层出不穷,在国际斗争中常有失利,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围堵步步紧逼都客观上说明了美国在失去了冷战时期的唯一对手之后所具有的行动裕度之大。  
  
    在对美关系中,中国和印度是有相当一致性的。双方都希望出现可以牵制美国的力量以缓解自身的压力。特别是这两个国家都是崛起中的大国,都面临着打破地区范围内美国力量的控制能力的问题。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其二十一世纪的首要目标不是打倒对手,而是发展自己。在庞大的人口规模之下无法掩藏的是两个大国人均经济水平与美国之间的巨大差距。双方在科技和教育等等决定国家民族未来的领域与美国的差距还非常大。双方都没有走到力量失去发展空间的地步。印度和中国的力量都被美国压制在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区域之内,互斗既没有明显利益,又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美国,自冷战结束之后开始全面的战略扩张,现在已经呈现出力不从心的一面。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就出现了兵力紧张的情况。美国还面临着朝核问题和伊朗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有待解决,一向视为后院的拉美地区也有卡斯特罗、查维斯、莫拉莱斯等追求独立自主的政权“捣乱”。美国对于世界的控制并非牢不可破。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美国部署的力量都显得不足。特别是在印度洋地区,美国的力量被中东问题所牵制,对于地处南亚的印度暂时还是鞭长莫及。  
  
    当前一个阶段,美国还有意拉拢印度对抗中国,对于印度的主观重视程度也不是特别高。这就给了印度很好的发展空间。印度应该抓住这样的契机努力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印度国内一度反华情绪高涨。近些年来,印度从高层到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认识有所改变,对于自身的定位也有了一定的变动。以前以反华而著称的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也经常表示出对于与中国的双边关系的重视,体现了印度高层对中国认识的改变以及改善对华关系的强烈意愿。在当前形势之下,印度的表态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印度来说都是福音。  
  
    印度和中国都是人口大国,都面临着拓展生存空间的任务。同时,他们也都对于生存空间,特别是本土生存空间的被压缩相当敏感。这也是双方之间的领土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重要原因。且不论已存在的领土问题,就双方的现状看来,从对方的手上直接获得生存空间所能够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大于所付出的代价。62年战争的对错暂且不予评论,仅就双边关系恶化所带来的长期不信任来看,就牵制了双方极大的精力。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冲刷,以前的领土问题向着解决的目标缓慢而坚定地前行。时间的流逝也淡化着矛盾的尖锐程度。双方都应该努力避免新的摩擦激化矛盾。  
  
    从长远角度来看,印度不希望中国过分强大,中国也同样不会希望印度过分强大。然而,那是不可预料的未来,并非必然的事实和结果。即便要谋,其间所具有的不可预料因素也超越了战略家计算能力所能掌握的范围。只有在实力系统中争夺唯一的尖端位置才有激烈斗争的必然性。中国和印度未必就应该被划分在一个实力系统之内。至少现在看来,中国的主要实力系统是太平洋实力圈,而印度的主要实力系统是印度洋实力圈。全球范围内,多极化的不可避免又给了印度和中国非必然对抗的理由。笔者认为,由于双方的地缘性,在印度洋地区的行政版图不发生决定性转移之前,印度和中国不会成为世界权力巅峰的最后竞争对手的这一状况也就不大可能改变。古代中国领先世界若干年,没有竞争对手的日子也让中国最终归于衰败。更何况,印度洋实力圈并不足以支撑印度去进行世界权力巅峰的争夺。因此,印度和中国都没有必要去刻意遏制对手,把这个任务交给美国才是最有利于自身的选择。只有美国才是真正的利益占有者,削弱美国才是削弱本实力体系内美国的主导能力。很明显,印中之间互相遏制是在加强美国的主导能力,于双方都是不利的。一正一反,两相对比,利益多大就不言自明了。  
  
    背靠中国的印度,从地缘政治上不能忽略中国这个对手。双方的关系在明面上还是竞争。毕竟,双方各自拥有的实力的都已经让美国有所忌惮,如果在明面上走得太近不仅仅会引起美国的敌视,还会改变其他一些国家的立场。换句话说,双方在各自行动上需要默契而不是商量。通过各自的行动让对方理解自己的用意,也不能让霸权国家抓住把柄攻击。理论上说,这是双方自己的事情,可谁叫霸权国家那么强横,什么都要插上一脚。  
  
    印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于自身要有正确的定位。印度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巴基斯坦已经拥有了核武器,想要彻底灭亡巴基斯坦显然是不现实的想法。克什米尔问题也已经与核联系到一起。在国力优势的情况下,三次战争也没有能够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可见,克什米尔问题要想最终解决也不是短期内可能实现的事情。实际上,印度周边地区的陆军也就只有中国和巴基斯坦具备一定的能力。中国陆军不经过巴基斯坦想对印度发动战略级别的进攻几乎不可能。至少暂时交通条件就不允许。一般情况下,巴基斯坦不太可能主动向印度发动进攻。毕竟,现在印巴之间是印度处于攻势地位。  
  
    巴基斯坦从来也没有指望在战争时期还能够长期继续使用海洋航道。从财力上看,印度要远远领先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海军的任务仅仅是干扰性质的。想要单独战胜印度海军则纯属自不量力。通过合理利用防御优势和地面防空系统,巴基斯坦倒不太可能完全丧失制空权。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真正有决定胜负意义的还是陆军力量。印度军事力量的构成中,陆军占了太大比例,人数也几乎是巴基斯坦方面的两倍。实际上,这是没有必要的。印度完全可以裁减一部分陆军,减轻巴基斯坦的陆地压力。印度想要在未来取得更为良好的国际地位,海军始终应该是主力。巴基斯坦成为有核国家之后,印度也不能寄希望在陆地上实现突破。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才是正道。  
  
    中印关系紧张除了领土争端和大国之间的必然竞争性外,还有很大因素是巴基斯坦问题造成的。中巴是“全天候的友谊”关系。历史上,在印巴战争期间,中国也给了巴基斯坦无私的援助。中国想要冲击海洋,却不得不照顾陆地。周边地区陆军大国林立,使得中国不得不保持强大的陆军。中国进行海洋建设的步伐并不是特别迅速,在某些方面还落后于印度。印度洋海域是中国从中东和非洲获得石油等资源的生命线。以陆军优势威慑印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印度并没有必要将中国的陆军优势看成是一种敌意。正如两个生意人总要签一式两份的合同。这就是一个保障。印度陆军的主要任务不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巴基斯坦保持相对的平衡。庞大陆军所占用的资源也阻碍了印度最需要的海军力量的扩张。裁减陆军的行为所表达出来互信是相当有效的。改善和中国、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陆地的压力缓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关键看印度愿意不愿意走出这一步。裁军并不意味着裁战斗力,把有限的资源更合理地利用未必就不能提升战斗力。关键在于这是一种姿态。通过地理上的优势,印度已经取得了海洋的区位优势,当然就不能让中国来走出裁减海军这一步了。改善了同中国的关系,印度也就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陆地威胁了。巴基斯坦单独威胁印度的能力非常有限,这一点印度肯定也能看到。  
  
    更为重要的是印度对于发展机遇的把握。很多国际经济组织都认为印度发展经济的很多条件都要优于中国。那为什么印度经济的起飞却在中国后面?别的先不说,实力流的转移还是有规律的。为什么欧洲国家的经济水平普遍比较高?为什么非洲国家的经济水平普遍低?毕竟,实力的转移是一步一步的,不可能无限制地跨越地理间隔。中国是实力流的新转移方向。周边很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从经济发展中的受益。印度不过是由于国家规模过大而相对反应得慢一些。
  
    双边关系的改善必然带来经济交往的增加。印度经济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水平还很落后。中国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在引进来的阶段,走出去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经济水平的继续发展必然带来走出去步伐进一把加大。印度拥有充足的劳动力,是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向。其实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也面临一个产业升级的问题。这是必然的经济规律。印度仅仅靠软件产??发达经济体,基本上都经历了大力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程,这是一个资本积累的必然阶段。印度和中国的关系不能进一步增进,中国就会有更多的资本流向非洲、东南亚以及中亚等地区。实际上,从地理上考虑,印度也是庞大的市场,这个地位并不比非洲这么一个大洲的重要性低多少,至少也应该取得相当的重视。现在中国在非洲地区的投资要远远高于印度,即使总量也不是特别多,但总能代表一个趋势。印度错过这个机会那就可以与当年中国因为文化大革命错过经济发展的潮流一样可惜。  
  
    需要注意的是,双方只要能够改善关系,实际上可以从战略上互相成为后方。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有着相当的经济规模。虽然在战争期间有乘机捞钱的意味,但终究还是能够给对方提供大量的物资。无论中国还是印度,实力都不容忽视。真正最有可能与他们发生战争而且还需要另一方提供物资上帮助的对手可能也就是美国了。是的,印度和中国是长远的对手,但却不能完全阻碍眼前的合作。当一方与美国爆发大规模全面战争的时候,另一方则可以通过出售各种物资获得大量的经济利益。相信美国这个时候不可能选择同时向另一方开战吧。既可以肥了自己,还可以让别人去消耗美国。两败俱伤的结局是第三方的福音。当然,对于与美国交战的一方而言,打赢眼前的战争是最重要的。不说打赢,争取一个更好的结局也是有利的。中印双方的矛盾更多体现在以前地缘政治的交锋上。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与中国关系的改变就说明了大国关系的多变性。实际上,中俄并没有成为盟友,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地缘政治对手让中俄互为战略后方。并不需要军事结盟,却也能带来很大的威慑效果。要说打过仗,中国和前苏联还不是有珍宝岛冲突,更何况中国被苏俄弄走的土地也远远大于与印度的争议地区。  
  
    印度和中国互相之间经济的吸引还是相当大的。双方都拥有广阔的、不可忽视的市场。同为发展中国家会让双方之间的产业链一定程度重叠,但双方的优势产业链还是有相当区别的。双方能够在经济交流上向着一体化的程度努力的话,那效果要更好。在世界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为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选择。印度和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规模,但是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经济区域一体化对于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更何况,即便以后双方经济发展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能增强双方的竞争力,是双赢的事情。印度把目标定位于印度洋区域的话,那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印度未来的后盾。印度把目标定位于世界范围的最强国家的话,那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印度未来的必要资源。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也是避免大规模冲突的重要手段。双方实现经济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尝不是互信的优良手段。和北美以及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中国和印度处于经济规模庞大人均经济水平低下的状态。从资格上看,日本的经济水平最适合亚洲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不过要看到,日本和中国以及印度的经济水平差异很大,优势明显,很可能成为这一区域中经济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出于中日关系未来走向的推测,笔者个人并不赞同让日本加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本地区除了日本之外真正分量比较大的也就是中国和印度了,双方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他选择都不理想。韩国在中印的经济规模面前也会显得力不从心。  
  
    印度要注意到,不要主观上把中国当成自己的敌人。中国的主要利益不在南亚地区。南亚没有印度这样的强国的话,中国倒不妨进行一番运作。可印度的陆地生存空间就那么大,中国就有必要把印度逼成自己的死敌么?显然得不偿失。背靠中国,本来就已经必然牵制不少的力量了。还硬把中国当成敌人,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美国能控制世界,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美国对于世界交通运输的主要媒介海洋的控制。海权优势让美国雄霸世界。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无论航空时代还是航天时代都还为时过早。成本和技术因素制约了空和天这两大媒介成为人类交通运输主要媒介。无论是加拿大还是墨西哥都无法和美国抗衡。其中,墨西哥是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削弱成今天的样子的。可能的条件下,印度也应该去削弱周边国家。然而,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差距日益加大,加之其已经拥有核武器,继续削弱的必要性小而难度却比较大。削弱中国当然是一个不错的幻想。可是,印度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都还没有到有能力很大程度削弱中国的地步。笔者甚至可以断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都不会有那样的实力。因而,印度还是放弃这种想法比较合适。当然,中国也一样。最多用巴基斯坦牵制下印度,再想怎么削弱印度,也不太可能了。将本来的有害因素尽量通过各种手段转变为有利因素,是印度通向世界一流国家的正确选择。于中国来说也是一个道理。  
  
    挡在中印之间的一个最重要障碍恐怕又还是领土争端了。领土争端给双方带来了不信任。笔者作为一个中国,只能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来阐述这一问题。从历史根源上来看,争议领土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都应该属于中国。从实力对比上,中国也要远远领先印度。因此,印度在领土问题谈判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出适当的割舍才能够让谈判取得有效的进展。既占理,也占势,却还要中国割舍更多的领土,这似乎又回到了对法战争不败而败的时期了。问题是现在的中国政府不是晚清政府,中国人民也不是晚清政府统治下毫无知觉的人民了。只有印度的适当让步才能促成领土问题的有效解决,并且将遗留问题减到最小。从力量对比上来看,印度被中国牵制的力量要多于中国被印度牵制的力量的在自身国力中的比例。从这个角度上看,印度的适当让步也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印度以前在这个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62年的战争失败摧毁了印度的大国梦。这个教训,印度是非常有必要吸取的。犯两个同样的错误,那就不可原谅了。印度可是几十年建设才有今天的成果,中国的打击能力也远非当年可比。中国没有核武器尚且敢与美国和苏联较量,现在自然不会因为怕核武器而在领土问题上做无原则的让步。一场战争的后果还是可以想象的。当年是威信上的打击,现在可就不仅仅是威信上了,实力上也同样会对印度造成很大伤害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笔者从中国自身的利益出发,也非常希望印度和中国的关系能够有进一步的改善。同时,笔者也认为,中国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印度的利益。在一些双方有共同利益的方向,特别是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方面进行合作。在各自的重要利益方向实现利益的交换,互相支持对方对于正当利益的追求。展望未来,中印双方在能源安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以及世界多极化领域方面的合作还是大有可为的。龙象共舞,携手合作,这才是世界上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音吧。
  四代重歼http://junshi.daqi.com/bbs/05/118583005.html     原则上说,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希望自己的身边有其他大国存在。大国之间天然存在竞争性。即便大国之间因为利益能够在短期之内结成利益共同体,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竞争也是主旋律。历史上的英法关系、法德关系、中美关系都证明了大国关系的竞争主旋律。笔者想要说的则是非主旋律因素,即通过对于一定时期利益的把握而选择大国之间合作的情况。  
  
    追溯历史仇恨对于现在的印度和中国的意义都不是很大。双方之间存在于历史上的冲突规模不是特别大,仇恨之积累也远远不似日本之于中国。因此,双方在现有条件下仍然能够比较平静地以现实政治为基础来指导双边关系。当今国际社会,一超多强的局面不仅仅制约中国力量在国际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制约着其他想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发挥更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印度,同样是一超多强局面下的受害者。冷战期间,印度各个方面的实力都不是特别出众,仍然能够依靠左右逢源而在国际交往中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几十年过去了,印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印度拥有了核武器,经济上也出现了以软件行业为代表的亮点,更可以参加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角逐。然而,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并未产生相应的提高。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对于世界的整体控制力急剧上升,没有任何一个大国能够在整体上抗衡美国的力量。  
  
    同样,中国也是一超多强格局的受害者。冷战期间,中国在两强争霸的局面下走出了第三条路,成为了世界政治铁三角中的一角。虽然这一角是比较弱的一角,但却已经是以当年中国的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了。中国的力量都是借来的,借美国平衡对苏力量的劣势,借苏联平衡对美力量劣势。美国把中国定位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并没有大幅度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因为中国现在还没有相匹配的实力作为基础。在实力不足又无太多可借之力的情况下,可以认为中国对美关系的力量运作还要逊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领土矛盾层出不穷,在国际斗争中常有失利,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围堵步步紧逼都客观上说明了美国在失去了冷战时期的唯一对手之后所具有的行动裕度之大。  
  
    在对美关系中,中国和印度是有相当一致性的。双方都希望出现可以牵制美国的力量以缓解自身的压力。特别是这两个国家都是崛起中的大国,都面临着打破地区范围内美国力量的控制能力的问题。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其二十一世纪的首要目标不是打倒对手,而是发展自己。在庞大的人口规模之下无法掩藏的是两个大国人均经济水平与美国之间的巨大差距。双方在科技和教育等等决定国家民族未来的领域与美国的差距还非常大。双方都没有走到力量失去发展空间的地步。印度和中国的力量都被美国压制在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区域之内,互斗既没有明显利益,又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美国,自冷战结束之后开始全面的战略扩张,现在已经呈现出力不从心的一面。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就出现了兵力紧张的情况。美国还面临着朝核问题和伊朗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有待解决,一向视为后院的拉美地区也有卡斯特罗、查维斯、莫拉莱斯等追求独立自主的政权“捣乱”。美国对于世界的控制并非牢不可破。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美国部署的力量都显得不足。特别是在印度洋地区,美国的力量被中东问题所牵制,对于地处南亚的印度暂时还是鞭长莫及。  
  
    当前一个阶段,美国还有意拉拢印度对抗中国,对于印度的主观重视程度也不是特别高。这就给了印度很好的发展空间。印度应该抓住这样的契机努力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印度国内一度反华情绪高涨。近些年来,印度从高层到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认识有所改变,对于自身的定位也有了一定的变动。以前以反华而著称的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也经常表示出对于与中国的双边关系的重视,体现了印度高层对中国认识的改变以及改善对华关系的强烈意愿。在当前形势之下,印度的表态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印度来说都是福音。  
  
    印度和中国都是人口大国,都面临着拓展生存空间的任务。同时,他们也都对于生存空间,特别是本土生存空间的被压缩相当敏感。这也是双方之间的领土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重要原因。且不论已存在的领土问题,就双方的现状看来,从对方的手上直接获得生存空间所能够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大于所付出的代价。62年战争的对错暂且不予评论,仅就双边关系恶化所带来的长期不信任来看,就牵制了双方极大的精力。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冲刷,以前的领土问题向着解决的目标缓慢而坚定地前行。时间的流逝也淡化着矛盾的尖锐程度。双方都应该努力避免新的摩擦激化矛盾。  
  
    从长远角度来看,印度不希望中国过分强大,中国也同样不会希望印度过分强大。然而,那是不可预料的未来,并非必然的事实和结果。即便要谋,其间所具有的不可预料因素也超越了战略家计算能力所能掌握的范围。只有在实力系统中争夺唯一的尖端位置才有激烈斗争的必然性。中国和印度未必就应该被划分在一个实力系统之内。至少现在看来,中国的主要实力系统是太平洋实力圈,而印度的主要实力系统是印度洋实力圈。全球范围内,多极化的不可避免又给了印度和中国非必然对抗的理由。笔者认为,由于双方的地缘性,在印度洋地区的行政版图不发生决定性转移之前,印度和中国不会成为世界权力巅峰的最后竞争对手的这一状况也就不大可能改变。古代中国领先世界若干年,没有竞争对手的日子也让中国最终归于衰败。更何况,印度洋实力圈并不足以支撑印度去进行世界权力巅峰的争夺。因此,印度和中国都没有必要去刻意遏制对手,把这个任务交给美国才是最有利于自身的选择。只有美国才是真正的利益占有者,削弱美国才是削弱本实力体系内美国的主导能力。很明显,印中之间互相遏制是在加强美国的主导能力,于双方都是不利的。一正一反,两相对比,利益多大就不言自明了。  
  
    背靠中国的印度,从地缘政治上不能忽略中国这个对手。双方的关系在明面上还是竞争。毕竟,双方各自拥有的实力的都已经让美国有所忌惮,如果在明面上走得太近不仅仅会引起美国的敌视,还会改变其他一些国家的立场。换句话说,双方在各自行动上需要默契而不是商量。通过各自的行动让对方理解自己的用意,也不能让霸权国家抓住把柄攻击。理论上说,这是双方自己的事情,可谁叫霸权国家那么强横,什么都要插上一脚。  
  
    印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于自身要有正确的定位。印度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巴基斯坦已经拥有了核武器,想要彻底灭亡巴基斯坦显然是不现实的想法。克什米尔问题也已经与核联系到一起。在国力优势的情况下,三次战争也没有能够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可见,克什米尔问题要想最终解决也不是短期内可能实现的事情。实际上,印度周边地区的陆军也就只有中国和巴基斯坦具备一定的能力。中国陆军不经过巴基斯坦想对印度发动战略级别的进攻几乎不可能。至少暂时交通条件就不允许。一般情况下,巴基斯坦不太可能主动向印度发动进攻。毕竟,现在印巴之间是印度处于攻势地位。  
  
    巴基斯坦从来也没有指望在战争时期还能够长期继续使用海洋航道。从财力上看,印度要远远领先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海军的任务仅仅是干扰性质的。想要单独战胜印度海军则纯属自不量力。通过合理利用防御优势和地面防空系统,巴基斯坦倒不太可能完全丧失制空权。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真正有决定胜负意义的还是陆军力量。印度军事力量的构成中,陆军占了太大比例,人数也几乎是巴基斯坦方面的两倍。实际上,这是没有必要的。印度完全可以裁减一部分陆军,减轻巴基斯坦的陆地压力。印度想要在未来取得更为良好的国际地位,海军始终应该是主力。巴基斯坦成为有核国家之后,印度也不能寄希望在陆地上实现突破。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才是正道。  
  
    中印关系紧张除了领土争端和大国之间的必然竞争性外,还有很大因素是巴基斯坦问题造成的。中巴是“全天候的友谊”关系。历史上,在印巴战争期间,中国也给了巴基斯坦无私的援助。中国想要冲击海洋,却不得不照顾陆地。周边地区陆军大国林立,使得中国不得不保持强大的陆军。中国进行海洋建设的步伐并不是特别迅速,在某些方面还落后于印度。印度洋海域是中国从中东和非洲获得石油等资源的生命线。以陆军优势威慑印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印度并没有必要将中国的陆军优势看成是一种敌意。正如两个生意人总要签一式两份的合同。这就是一个保障。印度陆军的主要任务不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巴基斯坦保持相对的平衡。庞大陆军所占用的资源也阻碍了印度最需要的海军力量的扩张。裁减陆军的行为所表达出来互信是相当有效的。改善和中国、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陆地的压力缓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关键看印度愿意不愿意走出这一步。裁军并不意味着裁战斗力,把有限的资源更合理地利用未必就不能提升战斗力。关键在于这是一种姿态。通过地理上的优势,印度已经取得了海洋的区位优势,当然就不能让中国来走出裁减海军这一步了。改善了同中国的关系,印度也就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陆地威胁了。巴基斯坦单独威胁印度的能力非常有限,这一点印度肯定也能看到。  
  
    更为重要的是印度对于发展机遇的把握。很多国际经济组织都认为印度发展经济的很多条件都要优于中国。那为什么印度经济的起飞却在中国后面?别的先不说,实力流的转移还是有规律的。为什么欧洲国家的经济水平普遍比较高?为什么非洲国家的经济水平普遍低?毕竟,实力的转移是一步一步的,不可能无限制地跨越地理间隔。中国是实力流的新转移方向。周边很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从经济发展中的受益。印度不过是由于国家规模过大而相对反应得慢一些。
  
    双边关系的改善必然带来经济交往的增加。印度经济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水平还很落后。中国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在引进来的阶段,走出去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经济水平的继续发展必然带来走出去步伐进一把加大。印度拥有充足的劳动力,是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向。其实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也面临一个产业升级的问题。这是必然的经济规律。印度仅仅靠软件产??发达经济体,基本上都经历了大力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程,这是一个资本积累的必然阶段。印度和中国的关系不能进一步增进,中国就会有更多的资本流向非洲、东南亚以及中亚等地区。实际上,从地理上考虑,印度也是庞大的市场,这个地位并不比非洲这么一个大洲的重要性低多少,至少也应该取得相当的重视。现在中国在非洲地区的投资要远远高于印度,即使总量也不是特别多,但总能代表一个趋势。印度错过这个机会那就可以与当年中国因为文化大革命错过经济发展的潮流一样可惜。  
  
    需要注意的是,双方只要能够改善关系,实际上可以从战略上互相成为后方。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有着相当的经济规模。虽然在战争期间有乘机捞钱的意味,但终究还是能够给对方提供大量的物资。无论中国还是印度,实力都不容忽视。真正最有可能与他们发生战争而且还需要另一方提供物资上帮助的对手可能也就是美国了。是的,印度和中国是长远的对手,但却不能完全阻碍眼前的合作。当一方与美国爆发大规模全面战争的时候,另一方则可以通过出售各种物资获得大量的经济利益。相信美国这个时候不可能选择同时向另一方开战吧。既可以肥了自己,还可以让别人去消耗美国。两败俱伤的结局是第三方的福音。当然,对于与美国交战的一方而言,打赢眼前的战争是最重要的。不说打赢,争取一个更好的结局也是有利的。中印双方的矛盾更多体现在以前地缘政治的交锋上。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与中国关系的改变就说明了大国关系的多变性。实际上,中俄并没有成为盟友,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地缘政治对手让中俄互为战略后方。并不需要军事结盟,却也能带来很大的威慑效果。要说打过仗,中国和前苏联还不是有珍宝岛冲突,更何况中国被苏俄弄走的土地也远远大于与印度的争议地区。  
  
    印度和中国互相之间经济的吸引还是相当大的。双方都拥有广阔的、不可忽视的市场。同为发展中国家会让双方之间的产业链一定程度重叠,但双方的优势产业链还是有相当区别的。双方能够在经济交流上向着一体化的程度努力的话,那效果要更好。在世界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为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选择。印度和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规模,但是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经济区域一体化对于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更何况,即便以后双方经济发展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能增强双方的竞争力,是双赢的事情。印度把目标定位于印度洋区域的话,那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印度未来的后盾。印度把目标定位于世界范围的最强国家的话,那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印度未来的必要资源。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也是避免大规模冲突的重要手段。双方实现经济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尝不是互信的优良手段。和北美以及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中国和印度处于经济规模庞大人均经济水平低下的状态。从资格上看,日本的经济水平最适合亚洲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不过要看到,日本和中国以及印度的经济水平差异很大,优势明显,很可能成为这一区域中经济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出于中日关系未来走向的推测,笔者个人并不赞同让日本加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本地区除了日本之外真正分量比较大的也就是中国和印度了,双方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他选择都不理想。韩国在中印的经济规模面前也会显得力不从心。  
  
    印度要注意到,不要主观上把中国当成自己的敌人。中国的主要利益不在南亚地区。南亚没有印度这样的强国的话,中国倒不妨进行一番运作。可印度的陆地生存空间就那么大,中国就有必要把印度逼成自己的死敌么?显然得不偿失。背靠中国,本来就已经必然牵制不少的力量了。还硬把中国当成敌人,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美国能控制世界,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美国对于世界交通运输的主要媒介海洋的控制。海权优势让美国雄霸世界。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无论航空时代还是航天时代都还为时过早。成本和技术因素制约了空和天这两大媒介成为人类交通运输主要媒介。无论是加拿大还是墨西哥都无法和美国抗衡。其中,墨西哥是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削弱成今天的样子的。可能的条件下,印度也应该去削弱周边国家。然而,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差距日益加大,加之其已经拥有核武器,继续削弱的必要性小而难度却比较大。削弱中国当然是一个不错的幻想。可是,印度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都还没有到有能力很大程度削弱中国的地步。笔者甚至可以断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都不会有那样的实力。因而,印度还是放弃这种想法比较合适。当然,中国也一样。最多用巴基斯坦牵制下印度,再想怎么削弱印度,也不太可能了。将本来的有害因素尽量通过各种手段转变为有利因素,是印度通向世界一流国家的正确选择。于中国来说也是一个道理。  
  
    挡在中印之间的一个最重要障碍恐怕又还是领土争端了。领土争端给双方带来了不信任。笔者作为一个中国,只能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来阐述这一问题。从历史根源上来看,争议领土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都应该属于中国。从实力对比上,中国也要远远领先印度。因此,印度在领土问题谈判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出适当的割舍才能够让谈判取得有效的进展。既占理,也占势,却还要中国割舍更多的领土,这似乎又回到了对法战争不败而败的时期了。问题是现在的中国政府不是晚清政府,中国人民也不是晚清政府统治下毫无知觉的人民了。只有印度的适当让步才能促成领土问题的有效解决,并且将遗留问题减到最小。从力量对比上来看,印度被中国牵制的力量要多于中国被印度牵制的力量的在自身国力中的比例。从这个角度上看,印度的适当让步也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印度以前在这个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62年的战争失败摧毁了印度的大国梦。这个教训,印度是非常有必要吸取的。犯两个同样的错误,那就不可原谅了。印度可是几十年建设才有今天的成果,中国的打击能力也远非当年可比。中国没有核武器尚且敢与美国和苏联较量,现在自然不会因为怕核武器而在领土问题上做无原则的让步。一场战争的后果还是可以想象的。当年是威信上的打击,现在可就不仅仅是威信上了,实力上也同样会对印度造成很大伤害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笔者从中国自身的利益出发,也非常希望印度和中国的关系能够有进一步的改善。同时,笔者也认为,中国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印度的利益。在一些双方有共同利益的方向,特别是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方面进行合作。在各自的重要利益方向实现利益的交换,互相支持对方对于正当利益的追求。展望未来,中印双方在能源安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以及世界多极化领域方面的合作还是大有可为的。龙象共舞,携手合作,这才是世界上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音吧。
  四代重歼http://junshi.daqi.com/bbs/05/118583005.html
你是从中国的立场来看对方,这样的建议别人是听不进去的
传说中的一厢情愿
传说中的莫名其妙
铲过:) :P
先是不结盟……现在又要下棋……

就自己一个棋子还下什么……LZ要劝印度当棋子?????:L
没错,背靠中国,时不时的出卖中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