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汇总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43:40
把发现的东西找个地方汇总下,尚在建设中

第二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介绍
http://www.sasac.gov.cn/gzwgk/ldjj/hsh/hshzyhd/200408100318.htm

吴希明,39岁,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某国家重点型号总设计师,国防科工委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863飞机基础技术主题专家。十九年来,吴希明同志先后参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几乎所有直升机机种的设计工作,并参与了“八五”、“九五”课题的研究工作。他在我国自行研制的直九武装型直升机中,完成了总体设计中的多项工作。在直十一型直升机研制中,独立完成了全机理论外形设计,并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数模,为国内直升机实际机型应用首例。1998年吴希明同志担任某重点型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协助型号总师进行重点型号研制的技术协调、组织和管理。他以身作则,主动深入基层,亲临一线指导,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1990年由于他在直九武装型直升机研制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航空部授予个人三等功;1996年他主持的CAD/CAM技术在直十一型直升机中的应用取得成功而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第4完成人);1998年他在直九武装型直升机设计定型中贡献突出,荣立部级二等功;2001年5月他荣获江西省景德镇市首届“瓷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02年荣获江西省首届“十佳百优科技创新青年”称号。2003年底,中航二集团报请国防科工委批准,吴希明由国家重点型号常务副总设计师升任总设计师。

武直十从98年开始,03年改换总师把发现的东西找个地方汇总下,尚在建设中

第二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介绍
http://www.sasac.gov.cn/gzwgk/ldjj/hsh/hshzyhd/200408100318.htm

吴希明,39岁,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某国家重点型号总设计师,国防科工委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863飞机基础技术主题专家。十九年来,吴希明同志先后参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几乎所有直升机机种的设计工作,并参与了“八五”、“九五”课题的研究工作。他在我国自行研制的直九武装型直升机中,完成了总体设计中的多项工作。在直十一型直升机研制中,独立完成了全机理论外形设计,并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数模,为国内直升机实际机型应用首例。1998年吴希明同志担任某重点型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协助型号总师进行重点型号研制的技术协调、组织和管理。他以身作则,主动深入基层,亲临一线指导,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1990年由于他在直九武装型直升机研制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航空部授予个人三等功;1996年他主持的CAD/CAM技术在直十一型直升机中的应用取得成功而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第4完成人);1998年他在直九武装型直升机设计定型中贡献突出,荣立部级二等功;2001年5月他荣获江西省景德镇市首届“瓷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02年荣获江西省首届“十佳百优科技创新青年”称号。2003年底,中航二集团报请国防科工委批准,吴希明由国家重点型号常务副总设计师升任总设计师。

武直十从98年开始,03年改换总师
所年销售收入从3个亿跃到4.2亿。曾获国内雷达界的最高荣誉奖----《申仲义奖》,1993年谢良贵29岁时被评为航天系统最年轻的研究员,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和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第1完成人)、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均为第1完成人)、三等奖一项(第1完成人)。
楼主辛苦!为了军迷的幸福不辞辛劳.
发现这种文章泻的东西看真多啊
空射型反舰弹道导弹飞行弹道的仿真实现

孔德宇 韩亮 

摘 要:反舰导弹作为攻击水面舰艇的主战兵器,已经成为水面舰艇的首要威胁.该文根据舰载防空武器系统设计对空射型反舰导弹的仿真需要,从导弹飞行弹道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反舰导弹飞行弹道在军事仿真应用中的实现方法.首先,对反舰弹道导弹的飞行弹道类型、特点及弹道各段的战术技术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如何应用计算机生成兵力技术,在VC环境下实现各种反舰导弹的飞行弹道;最后,结合一个仿真实例说明所用方法可以很好的实现各种导弹的预设弹道.
关键词:反舰导弹;飞行弹道;计算机生成兵力;分布交互式仿真
反航母精确制导战术弹道导弹系统概念研究

王起飞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文 摘:提出了一种主要用于攻击航空母舰等高价值大型目标的精确制导战术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新概念。受精确制导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反航母的战术弹道导弹的研制还没有列入武器装备发展规划。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概念被迅速地转化到战术弹道导弹研究领域,主要是成像导引头技术、惯性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精确制导战术弹道导弹的研制已经具有非常现实的可能性。精确制导战术弹道导弹具有有效射程远、攻击速度高、毁伤威力大、突防能力强等特点,是航空母舰等高价值大型军舰的真正克星。
关键词:航空母舰 攻击目标 精确制导 战术弹道导弹系统 毁伤效能
1990年,《 世界导弹与航天》,水平起飞单级与双级入轨空天飞机比较
1990年,《 国外导弹与航天运载器》,空天飞机防热系统优化设计
1991年,《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空天飞机气动力特性的工程预测方法
1991年,《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空天飞机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1991年,《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空天飞机的风洞试验
1992年,《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空天飞机的乘波外形
1992年,《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空天飞机的防热系统
1992年,《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空天飞机气动热的工程预测方法
1992年,《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空天飞机进气道的气动设计
1993年,《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空天飞机喷管的气动设计
1993年,《 航天返回与遥感》,空天飞机备选材料简介
1993年,《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空天飞机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气动设计
1994年,《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空天飞机的边界层转捩
1994年,《 航天出国考察技术报告》,空天飞机和高超音速技术的发展
1994年,《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空天飞机的真实气体效应
1996年,《 推进技术》,航天飞机用液体空气循环发动机方案的发展及其参数分析
1997年,《 推进技术》,空天飞机吸气式推进系统/飞行器一体化分析
1997年,《 飞行力学》,空天飞机最优轨迹/推进性能研究
1997年,《 工程热物理学报》,组合式发动机进气道的冷却研究
1997年,《 航空发动机》,涡轮冲压(串联布局)组合发动机基准概念方案研究
1998年,《 飞机设计》,航天载机不同前体方案预压缩效果计算研究
1998年,《 推进技术》,超声速进气道湍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1999年,《 推进技术》,空天飞机/吸气式推进系统一体化性能的模拟
2000年,《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碳氢燃料超燃研究与应用
2004年,《 宇航学报》,吻切锥乘波机的构型设计与性能研究
2004年,“空天飞行器的若干重大基础问题”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5年,《飞航导弹》,空天飞行器气动外形构想
2006年,《强度与环境》,空天飞行器再入过程中关键热结构的热分析  
2006年,《 宇航学报》,基于单隐层神经网络的空天飞行器直接自适应轨迹线性化控制

从概念研究,到基础技术,再到工程实现……
  楼主都是网上搜到的资料?如果是的话应该补明资料来源哦!辛苦楼主啦……
有的只是研究,不一定实际立项了吧
]]
嘿嘿,很好的资料帖,搂住继续啊!
http://www.zju.edu.cn/zdxw/jd/read.php?recid=17659
这位老先生整个一半部中国雷达史

1953年,张直中受命主持仿制苏式П—3型雷达,试制成功了第一部国产的中程警戒雷达,从此开始了我国自行设计和生产雷达的历史。
1957年,当时任国营七二○厂副总工程师的张直中,接受了主持研制低空警戒雷达(方案论证)的任务。终于研制成了我国第一部微波动目标显示雷达。
1958年,十四所受命研制我国第一部大型超远程跟踪雷达。1961年,十四所在他的主持下开展了单脉冲跟踪体制的研究,并于1964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部四馈源和差单脉冲试验雷达;这个高技术成果还为十四所以后研制“导弹、卫星无线电测控系统”中的单脉冲精密测量雷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4年,在一台407型远程警戒雷达上改装成我国第一台采用体波色散延时线的线性调频脉冲压缩试验雷达。十四所的一系列脉冲压缩技术成果首先用在110超远程精密跟踪雷达上,接着又用在583频扫三座标试验雷达、7010相控阵预警雷达、112—1超视距实验雷达、147—1机载脉冲多卜勒雷达、146—1和385固态三座标雷达等上面。
1980年张直中作为总工程师代表十四所接受了研制机载脉冲多卜勒雷达的任务。在他的主持下进行了技术攻关,到1983年,难度较大的课题已取得初步成果,主要是低副瓣平板天线、栅控行波管发射机、数字式信号处理机,为实验型脉冲多卜勒雷达的研制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1988年,张直中已71岁,但他雄心不减,又开展了的成像雷达的研究,选择了逆合成孔雷达(ISAR)这一难度极大、但性能优良的课题。这是国家高科技“863计划”任务之一。到1990年上半年,在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和转台成像实验等方面均已取得初步成果。
原帖由 碧血剑 于 2006-9-20 12:40 发表
  楼主都是网上搜到的资料?如果是的话应该补明资料来源哦!辛苦楼主啦……



没事都是些网络数据库里得硕博学术论文,有些是看头得,有些是混职称充数得,良莠不齐呵呵,看得时候往往要自带副火眼金睛~
呵呵,网上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注意的,不过要分清楚理论研究和工程型号的区别。。。别听个风就是雨。。。

不过实际的工程型号网上透漏的就少了。。。[em11]
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输及纠缠交换,高精度的纠缠态纯化,未来长程量子通讯的关键器件——量子中继器,13公里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三光子、四光子GHZ定理的实验验证,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在连续变量的Bell定理,两粒子GHZ定理的证明以及多粒子纠缠分类等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自1997年以来,他在Nature (8篇) 与Phys. Rev. Lett.(27篇,含2篇被接收)发表论文35篇,作为论文通信作者的19篇,第一作者的6篇,共计被引用2400余次。2000年以来先后获得奥地利科学院Erich Schmid奖、欧洲物理学会Fresnel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国内外奖项。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并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2002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能找一点是一点,对于我来说,能听见风雨也是好的啊,实在是太希望有好消息了
170的雷达是H/LJG346有源相控阵雷达。385雷达很牛,是固态三坐标雷达,莫非是502的接班?502要是这个速度生产到06年,应该有40-50部了,谁知道我国总共需要多少部警戒雷达?
是963重大项目"空间目标监视相控阵雷达关键技术和工程预研"责任专家,共取得8项科研成果,为我国研制大型多功能空间目标监视有源相控阵雷达型号产品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我国航天事业及战略、技术导弹试验作出贡献。

感觉有点像新型导弹预警雷达,也为空间战作准备,可惜找不到雷达波段
提醒大家一句
这些专业论文极猛,非专业人士切切不可随意阅读
否则走火入魔有如某位大侠....
那就不好玩咯
原帖由 yueying 于 2006-9-22 12:52 发表
提醒大家一句
这些专业论文极猛,非专业人士切切不可随意阅读
否则走火入魔有如某位大侠....
那就不好玩咯

要不要把122榴弹炮打巡航导弹的那篇文章也找出来?
评论这些论文是否可行的重任就要落在贵宾们头上了,平民只管搜索不管识别
中国科技界的精英啊!
貌似陆军版有人意欲120坦克炮打直升机的说
论文写出来只代表这些研究人员的个人研究结果
并不代表此方案可行或者此方案一定能达到若干程度的效果

而且很多论文明显是忽悠人的
额现在正在写论文中,甚是清楚个中奥妙啊......
还有啊,贵宾们也未必搞的明白一些非常专业的忽悠

毕竟人家是专业忽悠你
你想破头也没用
而且很多论文上来就是大段的公式,和你大谈数学问题
不要说我没提醒各位啊
诸位想要看的东西绝对是在论文里找不到一星半点的
嗯,那些大段数学公式的论文太讨厌了,还是人物介绍可信些,而且很省力气
嗯,有点意思,简单看看就行了,可没时间仔细研究。
原帖由 yujiexia 于 2006-9-22 10:01 发表
呵呵,网上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注意的,不过要分清楚理论研究和工程型号的区别。。。别听个风就是雨。。。

不过实际的工程型号网上透漏的就少了。。。


其结果经常是极端鲜艳的HKC[em09]
]]
军迷嘛,对结论感兴趣,要看真正的论证报告等也是要晕的。
猛人啊,都是。
http://grawww.nju.edu.cn/211/xmlzMain.asp?xmbh=05
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参加海军"舷侧阵声纳"项目攻关,"九五"期间用于第四代核潜艇。
http://job.costind.gov.cn/news/webs/20021029001.htm
哈尔滨工程大学宫先仪……主持新一代核潜艇某型舷侧阵声纳研制,完成原理样机研制和初样机设计,正进行初样机试制。
能够争取到立项,MS米到就手大半鸟...
1988年
303EMG实验电磁炮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
四级线圈炮的研制和实验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海军驻合肥电机厂军代表室
四级线圈炮由长为90公分的身管和四个20公分长、独立固定的加速线圈组成。采用电容器作电源,可控硅作开关,给四个线圈依次通电时,便产生移动磁场。磁场吸引磁性电枢对载荷产生推力。使用该炮加速数十公斤重的载荷,调节四个线圈的放电电流、周期,各级之间的延迟时间,可获得50%左右的系统效率,达到了世纪先进水平。

补偿电机供电的连发电磁炮系统研制和试实验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该系统包括快速填弹器,双匝轨道炮,控制测量设备,补偿发电机运行在六千转/分,提供80千安电流。可将四发重7.8克弹丸以1Hz速度加速到250每秒米。它可以研究连续发射下内弹道性能。炮弹烧蚀磨损情况,对更大规模连发电磁炮和补偿电机的设计,关键技术和工艺进行实验考核,为发展连发电磁炮技术及走向实用化提供了实用手段。

503圆膛实验电磁炮的研制和实验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采用前级箍缩型等离子体电热炮和主加速轨道炮串接加速方案;首次研制园膛炮;以LiH为前级炮速燃剂提高主炮注入速度,减轻对轨道炮炭化和烧蚀;电源控制可靠地分时投入;诊断、测量手段齐全。以等离子体电枢和1.26MA峰值电流,将50克子弹加速到3.1km/s出膛速度,系统效率10%,并实现了不拆修炮体多次发射,达到八十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1997年
串级补偿、脉冲发电机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该项目“串级补偿脉冲发电机”属脉冲功率和特种电机专业,已获得发明专利(ZL91103277.0)。它是在美国发明专利补偿脉冲发电机”的基础上,经多年研究与创新而研制出来的。串级“补偿脉冲发电机除具有补偿脉冲发电机所具有的高比贮能、高比功率、高重复率以及集贮能、机电能量转换和脉冲成形于一机的综合性能优势外,还由于发明了串级补偿,而使脉冲电流增益提高了一个量级以上,且具调幅、调频、自激起励和紧凑小型等特色,性能忧于原补偿脉冲发电机。研制过程中还发展多项新的工艺,经过小模型机预研,最后完成10MW串级补偿脉冲发电机研制,参数指标为:直流输入电压24V,电流2A可调:脉冲输出电压4KV,电流2.5KA可调:脉宽390μs,脉冲重复频率156HZ可调,电流增益>1000,重量<1吨。该电机已于94年交付兵器工业209所用于高功率战术激光武器研究。同年被国家基金委评选为863航天与激光的领域的147项八五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项目中的6项优秀代表性成果之一,并送国防科工委展会展出。该发明专利还被国际权威性专利刊物所选载,中美技术公司的新技术报导也曾登载。1997年本发明专利被国家专利局组织评选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此外,我们还对串级补偿脉冲发电机开展了较系统的理论实验研究。

http://weekly.hustnews.com/text/show.aspx?id=1214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
——负责303EMG实验电磁炮研制,制订了具有独创性的技术方案。潘垣创造性地提出采用电磁箍缩炮作前级炮和主炮电磁轨道炮相串级的全电磁炮方案,仅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制与发射实验。1988年元月,经海军装备技术部与中科院军工委联合主持的专家鉴定认为:“这一指标已达到美国八十年代初中期水平,与西德、英、日等国近期水平相当。303EMG实验电磁炮的发射成功,使我国电磁发射技术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标志着我国电磁发射技术方面开辟了一个重要领域,并为我国战术电磁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89年,该项以潘垣为第一主持人的成果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实物被选送国防科工委会展出。
——负责并系统地研究了补偿脉冲发电机CPA(Compulsator)这一新型高功率、高重复率的脉冲电源。“串级补偿脉冲发电机”获发明专利,并被国际专利情报刊物选载。1994年,该成果被国家基金委从147项“八五”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项目中,评选为863航天与激光两领域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项目中的6项优秀代表成果之一,并被选送国防科工委展会展出。国防科工委“九五”军工予研专题21.2.4“补偿脉冲发电机研究与高功率小型化脉冲电源”,现已申报国防发明专利“电热炮连发脉冲电源”。

http://202.114.15.167/daoshifengcaifile/panyuan.aspx
他是我国最早从事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我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及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主持和参与主持过三套聚变装置研制和另一装置升级改造。在“中国环流器一号”研制中负责工程方案设计,立项后又负责总体电磁工程、脉冲电源及总控系统,创造性地解决多项重大技术难题。他还成功地将聚变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取得多项成果。其中大型发电机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灭磁已在电力工业广泛推广,在电磁炮、补偿脉冲发电机等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正从事超导电力、脉冲功率及等离子体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

2005年9月,南理工收到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发来的贺信。来信对我校高膛压电热化学发射技术外场试验成功表示祝贺,对我校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勇于攻关的研究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校在为我国电热化学炮新概念武器技术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校“电热化学发射技术”课题组在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栗保明教授的带领下,从今年3月底至7月中旬,在包头447厂的试验靶场通过近四个月的刻苦攻关和辛勤工作,成功进行了某口径高膛压电热化学炮外场对比性发射试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标志着我国电热化学发射技术已经具备了开展工程研究的技术条件,为我国电热化学炮的进一步工程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攻关期间,我校李鸿志院士不辞辛苦两次前往试验现场进行试验指导,并对试验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磁轨道炮固体电枢特性研究
作者简介:陶孟仙,女,1966年生,1995年从师于博士导师任兆杏和许家治研究员,于1998年5月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摘       要
   电磁轨道发射技术的发展涉及到众多领域的相关研究,其中引起最大注意的是电磁轨道炮,特别是作为推动弹丸运动的轨道炮固体电枢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重视。因为在常规炮需求的弹丸发射速度3~4km/s范围内,固体电枢效率比等离子体电枢效率高很多。因此,本文着重对轨道炮固体电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首先通过建立电磁场与热传导二维方程,用综合解析法和有限元法求解得到了由电磁场扩散效应引起的固体电枢电流密度、温度和速度变化及其相关特征,定量说明由电流速度趋肤效应引起的固体电枢电流分布及交接面温升的情况,得到了由速度趋肤效应引起的固体电枢转捩的原因。而通过固体电枢和等离子体电枢效应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得到了在速度为3~4km/s 以下,固体电枢效应始终大于等离子体电枢效率的结论;并对影响电枢效率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提高电枢效率的改进方法,即选择合适的轨道、电枢材料和轨道尺寸,适当提高电枢初速度和选择合适的电枢质量将使固体电枢转捩速度和发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次,本文在对各种电枢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电接触理论的近似模型,具体计算U型固体电枢的电热特性及轨道静态、动态变形对电枢发射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固体电枢设计的基本思想;为了进一步优化实验参数,本文亦对影响固体电枢特性的相关实验参数进行了仿真计算。以上所有理论计算,均与相应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最后,在结合上述研究情况并考虑国内外固体电枢电磁轨道炮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利用固体电枢优势而又能同时避免固体电枢烧蚀缺陷的多级增强炮口馈电型电磁轨道炮的新概念设计方案,有望实现3km/s以上的转捩速度。
   以上所有工作的开展为下一步我国的固体电枢轨道炮发展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申请专利号 02106328.1   专利申请日 2002.02.24   -*]Ib2B"b
名称 电磁炮 公开(公告)号 1419100 YlcE~}iLF
公开(公告)日 2003.05.21   颁证日   p27 /h?
优先权   申请(专利权) 曹晓明   Tu$JyV"c|
地址 712100陕西省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196号  发明(设计)人 曹晓明   2t?>{/cJS
国际申请   国际公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专利摘要
本电磁炮的发明特点在于不同于以往电磁炮的加速方式,是采用反向磁阻使炮弹做暂短停留,待正向推动力达到最大值后,冲破反向磁阻,获得从静止到运动的初始最大加速度,然后再利用轨道继续加速。这样将有效的利用其正向推力,从而使炮弹获得最大加速度。因此,该电磁炮的加速性能将优于直接正向加速的其他类型电磁炮。
权利要求书本电磁炮的特征在于: 1.炮弹:弹体如采用金属结构则前后部分要绝缘。 2.两轨间金属片引信:正向引信:引信形状,从侧面看应该是菱形,既中间厚两边薄,其上下两边的厚度应与反向推力引信相同,反向推力引信应是厚薄均匀的金属片。两种引信单位面积相同,如果反向引信的重量为n,那么,正向引信的重量则应≥2n。这样,正向引信电离为等离子弧,将能通过更大的电流。 3.该电磁炮将采用两台单极发电机,一台用于正向推力,一台用于反向推力。 4.在轨道加速器上炮弹位置的前端放置反向引信,该引信将单独供电,其轨道两端要与正向加速轨道绝缘。 5.在炮弹底部安装连动装置,该装置由电源开关及铜导电轨组成。该连动装置的作用是:当炮弹向前移动时,带动联动开关及铜导电轨道。该开关的作用是,关闭反向引信的电源。铜导电轨的作用是由A点移动到B点,以导通因使用反向引信而采用的绝缘部分。该联动开关也可采用其他程序控制方式。 6.该引信应选择电阻小,导电性能好,金属纯度高的金属片。 7.正反向引信开关要同步滑动。 8.正向引信的供电电感线圈的电感量要大于反向引信的供电电感线圈的电感量。
娘希丕~~~ ;funk  

又一个"中情局培训班"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