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样看待中国低工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2:00:30
究竟怎样看待中国低工资问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31   


  中评社香港8月31日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都保持着比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近几年来,每年的GDP基本上都超过了8%的增速。北京日报文章称,然而,经济的高增长幷没有带来工资的显着变化,工资的增长幅度低于GDP的增长幅度。据统计,中国职工工资占GDP的比重1989年为16%,在其后的10多年中又略有下降。

  文章说,事实上,一方面要看到,这些数据本身还未必能够完全反映出真实情况。许多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幷没有完全反映在国家统计的工资内,一些人还有额外的劳动收入,一些幷不在单位工作的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还不包含在这里面。如果这些情况都能反映出来的话,劳动者工资状况幷没有这些数字中反映出的情况那么差。

  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劳动者的工资率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下降或者没有上升这个判断,是基本符合实际的。

  形成中国长期低工资及低工资率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表示,为简化分析,大致可以将GDP分解为三大块:一块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块是资本所有者所得,一块是国家的财政收入。近几年来,中国的资本形成率和财政收入增长均超过GDP的增长。虽然整个“蛋糕”在做大,但是后两块切走“蛋糕”的份额更大,劳动者所得比例自然会缩小。

  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进程看,这种格局的形成有独特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确切地说是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资本大规模形成和积累有其客观必然性,无论是自身的资本积累还是吸引外资,都以较高的资本报酬为前提。作为一个转轨国家,在改革初期,中国曾一度出现过整个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情况,由此,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不断调高了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份额。

  文章认为,劳动者工资率不断降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化是有一个临界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临界点,正面的因素就会变成负面的因素,甚至危机的因素。有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长突然停滞、甚至陷入传统市场经济国家生产过剩的危机。由于中国靠资产收入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还是工薪阶层,凭劳动报酬生活。资本的快速积累和资本所得份额增大会大大加速贫富差距的形成。一方面,富人的消费递减倾向,使其消费增长速度赶不上其收入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穷人有消费需要但无支付能力。这样就会导致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有人说,从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看,中国已经成为收入分配差距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出现过剩的危机?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战略。中国去年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可以向海外大量输出商品,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内需不足的压力。

  但是如果把经济增长的动力继续寄托在开拓国外市场上,前景就变得相当不确定,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因素相当多,相当复杂。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本身已经很高。国际市场一旦出了问题,就可能会造成中国许多企业连锁倒闭的现象,进而造成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紊乱。这就是我们最近几年为什么总担心投资过热的深层次原因。而启动国内消费,首当其冲就是尽可能地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改变低工资的政策着力点在哪里

  有人说,政府要积极干预劳动力市场,干预劳资关系,比如规定最低工资线幷使企业严格执行。文章认为,如果用政府的强力来干预初次分配,往往得不偿失。一方面会出现资本外流的现象,另一方面即使资本不外流,企业也会倾向于减少劳动供给,就会使中国本已经严峻的失业问题雪上加霜。也正是由于失业的大量存在,或者说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才使得工资率很难上涨。作为政府有一个选择,就是我们要一部分职工的高工资,但是有更多的失业人口;还是要多数人的低工资,但是更少的失业人口呢?很显然,失业的劳动者更值得关注,他们的景况比工资低的就业者情况更加糟糕。失业等于没有收入,失业本身更意味着收入分配格局的恶化。

  因此,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应当跳出“分配”看“分配”,主要改变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的做法。放手发展中小企业,加快投资体制改革,鼓励各类民营经济,包括个体户创业。对个体户和微型企业,由于主要是为养家糊口而做,往往被免于征税。如果政府能够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为第一目标,消除各种不利于就业的制度性因素,收入分配格局就会真正得到优化。在比较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地位才会有稳固地增加,工资率自然而然会稳步增长。

  在初次分配领域,还有一个事情也很重要。由于政府过多地关注社会稳定因素,企业主过度关注利润问题,而工会往往不是执行政府的政策,就是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层附属物。还有一些民营企业根本就没有工会组织。这削弱了劳动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使得一些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拖欠农民工工资很难得到解决。因此,面对利益多元化的现实,中国现行的工会制度迫切面临转型。

  除此之外,改变劳动低报酬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家加大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即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向低收入群体的倾斜力度。

  文章指出,近些年来,中国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凸显,不仅没有很好地体现对困难群体的关照,反而成为了他们的负担。社会保障制度的初衷是因为有困难群体的存在,但是现行的制度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如果政府能够把为老百姓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能,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服务体制,就可以在再分配领域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分好“蛋糕”。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广大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够使市场化改革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究竟怎样看待中国低工资问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31   


  中评社香港8月31日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都保持着比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近几年来,每年的GDP基本上都超过了8%的增速。北京日报文章称,然而,经济的高增长幷没有带来工资的显着变化,工资的增长幅度低于GDP的增长幅度。据统计,中国职工工资占GDP的比重1989年为16%,在其后的10多年中又略有下降。

  文章说,事实上,一方面要看到,这些数据本身还未必能够完全反映出真实情况。许多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幷没有完全反映在国家统计的工资内,一些人还有额外的劳动收入,一些幷不在单位工作的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还不包含在这里面。如果这些情况都能反映出来的话,劳动者工资状况幷没有这些数字中反映出的情况那么差。

  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劳动者的工资率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下降或者没有上升这个判断,是基本符合实际的。

  形成中国长期低工资及低工资率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表示,为简化分析,大致可以将GDP分解为三大块:一块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块是资本所有者所得,一块是国家的财政收入。近几年来,中国的资本形成率和财政收入增长均超过GDP的增长。虽然整个“蛋糕”在做大,但是后两块切走“蛋糕”的份额更大,劳动者所得比例自然会缩小。

  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进程看,这种格局的形成有独特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确切地说是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资本大规模形成和积累有其客观必然性,无论是自身的资本积累还是吸引外资,都以较高的资本报酬为前提。作为一个转轨国家,在改革初期,中国曾一度出现过整个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情况,由此,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不断调高了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份额。

  文章认为,劳动者工资率不断降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化是有一个临界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临界点,正面的因素就会变成负面的因素,甚至危机的因素。有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长突然停滞、甚至陷入传统市场经济国家生产过剩的危机。由于中国靠资产收入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还是工薪阶层,凭劳动报酬生活。资本的快速积累和资本所得份额增大会大大加速贫富差距的形成。一方面,富人的消费递减倾向,使其消费增长速度赶不上其收入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穷人有消费需要但无支付能力。这样就会导致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有人说,从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看,中国已经成为收入分配差距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出现过剩的危机?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战略。中国去年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可以向海外大量输出商品,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内需不足的压力。

  但是如果把经济增长的动力继续寄托在开拓国外市场上,前景就变得相当不确定,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因素相当多,相当复杂。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本身已经很高。国际市场一旦出了问题,就可能会造成中国许多企业连锁倒闭的现象,进而造成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紊乱。这就是我们最近几年为什么总担心投资过热的深层次原因。而启动国内消费,首当其冲就是尽可能地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改变低工资的政策着力点在哪里

  有人说,政府要积极干预劳动力市场,干预劳资关系,比如规定最低工资线幷使企业严格执行。文章认为,如果用政府的强力来干预初次分配,往往得不偿失。一方面会出现资本外流的现象,另一方面即使资本不外流,企业也会倾向于减少劳动供给,就会使中国本已经严峻的失业问题雪上加霜。也正是由于失业的大量存在,或者说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才使得工资率很难上涨。作为政府有一个选择,就是我们要一部分职工的高工资,但是有更多的失业人口;还是要多数人的低工资,但是更少的失业人口呢?很显然,失业的劳动者更值得关注,他们的景况比工资低的就业者情况更加糟糕。失业等于没有收入,失业本身更意味着收入分配格局的恶化。

  因此,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应当跳出“分配”看“分配”,主要改变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的做法。放手发展中小企业,加快投资体制改革,鼓励各类民营经济,包括个体户创业。对个体户和微型企业,由于主要是为养家糊口而做,往往被免于征税。如果政府能够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为第一目标,消除各种不利于就业的制度性因素,收入分配格局就会真正得到优化。在比较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地位才会有稳固地增加,工资率自然而然会稳步增长。

  在初次分配领域,还有一个事情也很重要。由于政府过多地关注社会稳定因素,企业主过度关注利润问题,而工会往往不是执行政府的政策,就是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层附属物。还有一些民营企业根本就没有工会组织。这削弱了劳动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使得一些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拖欠农民工工资很难得到解决。因此,面对利益多元化的现实,中国现行的工会制度迫切面临转型。

  除此之外,改变劳动低报酬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家加大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即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向低收入群体的倾斜力度。

  文章指出,近些年来,中国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凸显,不仅没有很好地体现对困难群体的关照,反而成为了他们的负担。社会保障制度的初衷是因为有困难群体的存在,但是现行的制度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如果政府能够把为老百姓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能,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服务体制,就可以在再分配领域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分好“蛋糕”。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广大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够使市场化改革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
文章是好文,但实际操作起来?[em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