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把美日友好挂嘴上 美国会报告透出对日疑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35:48
<p>  在日本,无论是记者、学者还是首相,都不厌其烦地把日美关系挂在嘴上。他们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来确认两国的“友好”与“共识”,连美国影星汤姆·汉克斯面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特意留的“小泉式发型”都受到了日本媒体的热炒。然而,美国国会研究局的最新报告———《美日关系:国会的议题》似乎给日本泼了一瓢冷水,报告称是布什政府鼓励了日本的“过分自信”,在战略上这与美国的利益背道而驰。有人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从属于美国经济,“美国打喷嚏,日本就感冒”。现在,日本政治从属于美国政治,“美国有心病,日本就发烧”。</p><p>&nbsp; “强迫症”困扰日本 </p><p>  4月25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日本主流媒体纷纷就日本向美军支付“搬家费”一事发表社论。这件事的背景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日本冲绳驻扎了1.5万人,两国商定将第3纵队司令部迁往关岛,8000人加上家属共有1.7万人,预计“搬家费”高达102.7亿美元。美国一开始要求日本“大出血”,承担总费用的75%,理由是美军搬家是日本提出的、日本的国防负担太少、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上开销过大。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曾强硬地表示,日本最多出50%。但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23日与美方达成的最终协议是,日本负担59%,即60.9亿美元。其中28亿美元由国库划拨,其余部分通过融资贷款和民间出资等方式来解决。这个结果使不少日本人对美国更加反感,有媒体要求政府向民众做出解释,还有媒体质问政府用的是不是纳税人的钱,为什么要用纳税人的钱?<br/>&nbsp;<br/>  “搬家费风波”使日本政府的神经一直紧绷着,因为此前还有一个“中美峰会风波”。4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对此,日本高度关注。中美举行峰会的同时,日本在京都召开了一场筹备8年之久的大型国际研讨会。讨论的主题是“日美同盟是东亚安定的基础”。此外,对于中美峰会是否会讨论中日关系,日本希望双方谈,但又担心美国表态对自己不利。结果,中美没谈这个问题,日本很失望,《产经新闻》还刊登了题为《美中会谈没有谈到日中问题》的文章。4月23日,朝日电视台的著名电视讨论节目,专门邀请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和美国问题专家就中美峰会来讨论日美中三国关系。宫泽喜一指出,由于伊拉克、伊朗等问题,美国已没有精力顾及亚洲问题。而且,布什早就在峰会前表明了对日中韩问题的态度,要求三国各自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所以这次峰会没有提到日本理所当然,日本不能再指望美国在亚洲问题上“有所作为”。 </p><p>  目前,日本政界和媒体似乎得了“强迫症”,时时刻刻要证明日美友好。但这恰恰说明他们的不自信,因为他们对日本社会涌动着的对美国反感的暗流越来越不安。日本庆应大学美国问题专家渡边靖指出,“近年来,日本民众对美国的印象在恶化”。日本政府的态度也较过去有明显变化。小泉上台之后,日本政治家为了迎合来自民众的民族主义风潮,都以敢于对外说“不”自豪,不仅对亚洲邻国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还试图对美国施加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待亚洲邻国,日本几乎排除了美国的影响,对中韩断然采取强硬政策。在受到打击后,日本又希望美国站出来说话。美国相对中立的态度让不少日本人愤恨不已。去年年底,美国盖洛普公司和日本一家公司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高达52%的日本人不信任美国,43%的日本人认为应减少美国在日本的驻军,27%的日本人对当前的美日关系持否定态度。有人说,日本政府迎合民意得罪了美国,被惩罚后又反过来迎合美国,日本老百姓反而对美国更加不满。<br/>&nbsp;<br/>  《美日关系:国会的议题》 </p><p>  近年来,日本与美国在具体问题上的冲突始终没间断过,但两国关系比较牢固,体现为美国国会很少有质疑日本的声音,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性报告不多。但随着东亚局势和日本的变化,美日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年3月31日,美国国会研究局公布了一份题为《美日关系:国会的议题》的研究报告。这份19页的报告称,日本变得越来越“过分自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p><p>  第一,在小泉的领导下,日本强化与美国的合作,而且小泉本人也与布什总统建立了稳固的个人关系;第二,日本在对中国、韩国的政策上变得更加“强硬”,大量削减双边援助项目,在领土和历史问题冲突中“决不让步”,重新定位美日同盟,使两国在应对所谓“中国威胁”时更具灵活性;第三,日本试图在东南亚和全球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如它试图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且与许多东南亚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第四,日本领导人试图通过立法将日本变成一个更加“正常的”国家,如立法使日本自卫队能够参加集体安全协定,并在日本水域向“具有敌意的”外国船只开火等。报告的结论部分警告说,整体而言,布什政府鼓励了日本日渐增长的“过分自信”,而且这种自信到目前为止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然而,未来在美日两国利益冲突的领域,以及一些日本民众认为政府“跟随”美国太紧的问题上,“过分自信”的日本政府非常可能在一系列战略问题上“挑战”美国。<br/>&nbsp;<br/>  实际上,从这份报告出台的背景就能看出美国的变化。国会研究局是美国国会的情报搜集与研究机构,聚集了大量专业研究人员,每年公布很多研究报告,就重要的双边关系、近期政府和国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对议员立法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基础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并将最终报告向有关议员发送,同时上传到国会研究局网站同外界共享。关于双边关系的报告通常定期进行更新,并具有相对固定的格式:首先是“摘要”,为那些没有时间阅读全文的议员提供方便;其后一般还会附上对象国的人口、位置、国土面积、经济水平等基本数据;然后是“近况描述”,描述近期的一些最新动向;第三是“背景与分析”,全面介绍双边关系及对象国内政等各个领域的来龙去脉。第四部分还会列举关于此项议题的国会立法记录。国会研究局报告的突出特点是针对性强:一方面,它具有“扫盲”性质,可以为那些对某问题不甚熟悉的国会议员迅速了解基本情况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该报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重点是向议员提出国会应该从什么角度关注此项议题。国会研究局报告一般力争超越党派界限,避免过多的主观色彩。对那些大多关注国内事务的议员来讲,国会研究局报告是其获得国际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该报告对国会议员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次的美日关系报告曾于2005年3月更新过一次。对比两份报告可以发现,作者团队基本相同,但2006年版的报告多了“结论部分”,也就是美国对日本的疑虑。<br/>&nbsp;<br/>  美日关系没有稳定的“压舱石” </p><p>  近期,美日同盟取得了显著进展,因反恐斗争和中国发展所引发的美对日政策调整似乎也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更多动力,但从本质上讲,美日同盟关系仍然“貌合神离”。目前由短期目标推动的两国合作氛围远不能昭示美日关系的本质,美日同盟关系仍然存在结构性缺陷。<br/>&nbsp;<br/>  首先,所谓建立于民主制度之上的“共同价值观”,最多只能为两国带来虚幻的和平假象和沟通便利,是一种基于未经验证的理论之上的、缺乏说服力的政策依据,并不能为美日两国带来切实利益。其次,两国虽然结成军事同盟,但在军事同盟的最终目标及细节问题上,两国仍然存在难以和解的矛盾。美国从全球和整个亚太地区的角度看待美日同盟,日本则更加关心地区局势和国家安全;美国希望利用同盟关系使日本军力处于可控状态,日本的最终目标则是成为自主行事的“军事大国”;美国希望日本始终是忠实的“小伙伴”,是用来实现美国所需要的战略平衡的“棋子”。但日本自主意识和自信心的增强,必将使其有一天会对美国说“不”;日本借美国之威提升国际地位,但作为曾经遭到日本攻击的美国,始终对日存在深层的不信任感。<br/>&nbsp;<br/>  尤为重要的是,美日关系始终需要外界因素维持,没有找到基于内部因素的稳定的“压舱石”。冷战期间,美日同盟通过共同对付苏联,暂时掩盖了两国经济利益的“同质性竞争”。冷战后,反恐、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发展相继成为维系美日同盟的外部动力。目前,美日关系中越来越凸显的不和谐音,正是这种结构性缺陷的症状。 </p><p>  在日本,无论是记者、学者还是首相,都不厌其烦地把日美关系挂在嘴上。他们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来确认两国的“友好”与“共识”,连美国影星汤姆·汉克斯面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特意留的“小泉式发型”都受到了日本媒体的热炒。然而,美国国会研究局的最新报告———《美日关系:国会的议题》似乎给日本泼了一瓢冷水,报告称是布什政府鼓励了日本的“过分自信”,在战略上这与美国的利益背道而驰。有人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从属于美国经济,“美国打喷嚏,日本就感冒”。现在,日本政治从属于美国政治,“美国有心病,日本就发烧”。</p><p>&nbsp; “强迫症”困扰日本 </p><p>  4月25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日本主流媒体纷纷就日本向美军支付“搬家费”一事发表社论。这件事的背景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日本冲绳驻扎了1.5万人,两国商定将第3纵队司令部迁往关岛,8000人加上家属共有1.7万人,预计“搬家费”高达102.7亿美元。美国一开始要求日本“大出血”,承担总费用的75%,理由是美军搬家是日本提出的、日本的国防负担太少、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上开销过大。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曾强硬地表示,日本最多出50%。但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23日与美方达成的最终协议是,日本负担59%,即60.9亿美元。其中28亿美元由国库划拨,其余部分通过融资贷款和民间出资等方式来解决。这个结果使不少日本人对美国更加反感,有媒体要求政府向民众做出解释,还有媒体质问政府用的是不是纳税人的钱,为什么要用纳税人的钱?<br/>&nbsp;<br/>  “搬家费风波”使日本政府的神经一直紧绷着,因为此前还有一个“中美峰会风波”。4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对此,日本高度关注。中美举行峰会的同时,日本在京都召开了一场筹备8年之久的大型国际研讨会。讨论的主题是“日美同盟是东亚安定的基础”。此外,对于中美峰会是否会讨论中日关系,日本希望双方谈,但又担心美国表态对自己不利。结果,中美没谈这个问题,日本很失望,《产经新闻》还刊登了题为《美中会谈没有谈到日中问题》的文章。4月23日,朝日电视台的著名电视讨论节目,专门邀请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和美国问题专家就中美峰会来讨论日美中三国关系。宫泽喜一指出,由于伊拉克、伊朗等问题,美国已没有精力顾及亚洲问题。而且,布什早就在峰会前表明了对日中韩问题的态度,要求三国各自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所以这次峰会没有提到日本理所当然,日本不能再指望美国在亚洲问题上“有所作为”。 </p><p>  目前,日本政界和媒体似乎得了“强迫症”,时时刻刻要证明日美友好。但这恰恰说明他们的不自信,因为他们对日本社会涌动着的对美国反感的暗流越来越不安。日本庆应大学美国问题专家渡边靖指出,“近年来,日本民众对美国的印象在恶化”。日本政府的态度也较过去有明显变化。小泉上台之后,日本政治家为了迎合来自民众的民族主义风潮,都以敢于对外说“不”自豪,不仅对亚洲邻国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还试图对美国施加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待亚洲邻国,日本几乎排除了美国的影响,对中韩断然采取强硬政策。在受到打击后,日本又希望美国站出来说话。美国相对中立的态度让不少日本人愤恨不已。去年年底,美国盖洛普公司和日本一家公司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高达52%的日本人不信任美国,43%的日本人认为应减少美国在日本的驻军,27%的日本人对当前的美日关系持否定态度。有人说,日本政府迎合民意得罪了美国,被惩罚后又反过来迎合美国,日本老百姓反而对美国更加不满。<br/>&nbsp;<br/>  《美日关系:国会的议题》 </p><p>  近年来,日本与美国在具体问题上的冲突始终没间断过,但两国关系比较牢固,体现为美国国会很少有质疑日本的声音,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性报告不多。但随着东亚局势和日本的变化,美日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年3月31日,美国国会研究局公布了一份题为《美日关系:国会的议题》的研究报告。这份19页的报告称,日本变得越来越“过分自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p><p>  第一,在小泉的领导下,日本强化与美国的合作,而且小泉本人也与布什总统建立了稳固的个人关系;第二,日本在对中国、韩国的政策上变得更加“强硬”,大量削减双边援助项目,在领土和历史问题冲突中“决不让步”,重新定位美日同盟,使两国在应对所谓“中国威胁”时更具灵活性;第三,日本试图在东南亚和全球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如它试图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且与许多东南亚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第四,日本领导人试图通过立法将日本变成一个更加“正常的”国家,如立法使日本自卫队能够参加集体安全协定,并在日本水域向“具有敌意的”外国船只开火等。报告的结论部分警告说,整体而言,布什政府鼓励了日本日渐增长的“过分自信”,而且这种自信到目前为止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然而,未来在美日两国利益冲突的领域,以及一些日本民众认为政府“跟随”美国太紧的问题上,“过分自信”的日本政府非常可能在一系列战略问题上“挑战”美国。<br/>&nbsp;<br/>  实际上,从这份报告出台的背景就能看出美国的变化。国会研究局是美国国会的情报搜集与研究机构,聚集了大量专业研究人员,每年公布很多研究报告,就重要的双边关系、近期政府和国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对议员立法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基础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并将最终报告向有关议员发送,同时上传到国会研究局网站同外界共享。关于双边关系的报告通常定期进行更新,并具有相对固定的格式:首先是“摘要”,为那些没有时间阅读全文的议员提供方便;其后一般还会附上对象国的人口、位置、国土面积、经济水平等基本数据;然后是“近况描述”,描述近期的一些最新动向;第三是“背景与分析”,全面介绍双边关系及对象国内政等各个领域的来龙去脉。第四部分还会列举关于此项议题的国会立法记录。国会研究局报告的突出特点是针对性强:一方面,它具有“扫盲”性质,可以为那些对某问题不甚熟悉的国会议员迅速了解基本情况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该报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重点是向议员提出国会应该从什么角度关注此项议题。国会研究局报告一般力争超越党派界限,避免过多的主观色彩。对那些大多关注国内事务的议员来讲,国会研究局报告是其获得国际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该报告对国会议员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次的美日关系报告曾于2005年3月更新过一次。对比两份报告可以发现,作者团队基本相同,但2006年版的报告多了“结论部分”,也就是美国对日本的疑虑。<br/>&nbsp;<br/>  美日关系没有稳定的“压舱石” </p><p>  近期,美日同盟取得了显著进展,因反恐斗争和中国发展所引发的美对日政策调整似乎也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更多动力,但从本质上讲,美日同盟关系仍然“貌合神离”。目前由短期目标推动的两国合作氛围远不能昭示美日关系的本质,美日同盟关系仍然存在结构性缺陷。<br/>&nbsp;<br/>  首先,所谓建立于民主制度之上的“共同价值观”,最多只能为两国带来虚幻的和平假象和沟通便利,是一种基于未经验证的理论之上的、缺乏说服力的政策依据,并不能为美日两国带来切实利益。其次,两国虽然结成军事同盟,但在军事同盟的最终目标及细节问题上,两国仍然存在难以和解的矛盾。美国从全球和整个亚太地区的角度看待美日同盟,日本则更加关心地区局势和国家安全;美国希望利用同盟关系使日本军力处于可控状态,日本的最终目标则是成为自主行事的“军事大国”;美国希望日本始终是忠实的“小伙伴”,是用来实现美国所需要的战略平衡的“棋子”。但日本自主意识和自信心的增强,必将使其有一天会对美国说“不”;日本借美国之威提升国际地位,但作为曾经遭到日本攻击的美国,始终对日存在深层的不信任感。<br/>&nbsp;<br/>  尤为重要的是,美日关系始终需要外界因素维持,没有找到基于内部因素的稳定的“压舱石”。冷战期间,美日同盟通过共同对付苏联,暂时掩盖了两国经济利益的“同质性竞争”。冷战后,反恐、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发展相继成为维系美日同盟的外部动力。目前,美日关系中越来越凸显的不和谐音,正是这种结构性缺陷的症状。 </p>
有一的道理,支持[em05]
<p>说到底,美帝也不允许小日本脱离他的控制!</p><p></p>
就是一句话:美国希望日本老老实实,一辈子当他的狗!而日本现在不满足于当一只狗了,想要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