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该向印度学什么?美国认为印度发展前景好[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9:45:34
10月13日至19日,由印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印度周”系列活动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举行。笔者一位朋友在参加活动后感叹,以前只知道印度的软件业是全球领先的,现在发现印度在制药业、银行与金融服务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等领域也具备相当的实力,“有些东西我们确实该向印度学”。

  作为相邻的两个亚洲大国,中国和印度面临着诸多相同的问题,中印两国不同的发展
模式和经济前景一直是全球经济学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在今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成功访华之后,中印比较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在比较的天平上,更多人将砝码放在了中国一边:从综合国力来看,印度与中国还有较大差距;世界各国都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实力;中国在人均收入、外商直接投资、成人识字率、婴儿死亡率等指标上也表现得比印度更为出色。但美国《外交政策》发表的一篇文章则传出不同的声音,并引起广泛关注。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两名教授认为,印度的经济增长前景优于中国,印度将在未来迎头赶上,甚至可能超过中国。这篇文章称,中国缺乏能够在全球市场获胜的企业,但印度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制药领域却有能同欧美大企业竞争的公司;中国在现代经济的“硬件”方面出色,印度则拥有完善的金融制度等现代经济的“软件”。作者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和全球声誉依赖于外商在工厂、建筑和机器上的巨大投资,但在资金利用率方面,印度则做得更好。尽管文章的推理和结论值得推敲,但资金利用率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比较中印经济近年来的发展,最突出的差距是在引进外资方面。近年来,中国每年大约要吸引400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而印度还不到30亿美元。但是,如果我们对外资投入的领域做仔细的分析,就会发现外资对印度的投入虽少,但绝大部分都在服务业,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业。

  如果一个美国客户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给瑞士航空公司,处理这个电话或电子邮件的十有八九是印度人,而且他可能就在新德里;美国通用电气集团的资本服务公司在印度雇用了1万多人,为遍布全球的80多个分部提供多种服务;汉莎航空公司甚至把包括会计、顾客支持、常客服务、票务等许多服务项目全部转移到印度。目前,印度已有200多家外资企业建立的电话信息中心,服务的公司包括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戴尔、英国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据统计,全球500强中有一半公司已经把“办公室”转移到了印度,大多办公应用软件和财务软件也是在印度研制开发的。

  外资带动了印度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使此类产品出口的年均增长幅度达到了30%,目前每年已有60多亿美元。按照印度政府提出的目标,2007年将达到500亿美元。目前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在出现新的就业高峰:3年来已增招了30多万员工,估计未来3年还会再增加40万人。

  如果说中国是制造业的加工基地,印度则已经成为服务业的基地。中国劳动力的优势是价格低廉,而印度劳动力的优势则在于掌握英语。印度的技术人才已是美国大公司引进的重点对象。华尔街的许多金融公司都直接从印度招募雇员,印度员工不仅工资要比美国人低,更重要的就是他们受过良好的技术教育,完全可以胜任工作。在过去5年里,还有大约100多家跨国公司在印度建立了研究开发中心,而在美国《商业周刊》排名前1000位的公司中只有33家在中国建立了这样的中心。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标准普尔的专家穆克杰说,许多印度的高技术公司都十分注重企业上市,而印度的金融市场相对来说又比较开放。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也许不多,但外国投资者拥有的印度股票金额已经达到总金额的40%,不少印度公司还在美国的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上市,这不仅有利于股市的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素质。近两年来,高科技股泡沫破灭打击了全球股市,印度股市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但从长远看,金融市场开放程度高将有利于拉动印度经济。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的敏感指数今年的升幅已达27%,从2800多点的低谷涨到了4900多点。印度股市正成为吸引全球投资人的一个亮点。今年以来,外国投资者对印度股市的投资就达到了30多亿美元。

  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还决定着资金的利用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金融体制的发展水平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据美国经济和政策改革研究中心的专家分析,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率为5%-6%,但投资额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中国的增长率虽然要比印度高一两个百分点,但投资额却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0%,这说明印度资金利用得更好。有专家打比方说,中国是每年投入40美元挣7美元,而印度则是每年投入24美元挣6美元。这个比较揭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很多钱都浪费了,尤其是国内资本的利用率太低,中国人存在银行里的钱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印度银行的坏账比中国低一半,注重投资的质量、减少银行的呆坏账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穆克杰在分析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目前仍能吸引较多外资,储蓄率也居全球前列,但历史的经验表明,这种状况不可能持久,效率问题将会成为影响中国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只有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储蓄率下降、外资投入减少,才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改革以来,印度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进展,特别是在服务业和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对中国来说,重要的不是已经跑在印度前面多远,而是能否保持现在的速度。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和调整的过程,应该建立更多的参照体系,特别是在我们总爱把目光投向欧美的时候,回头看看我们的邻国,或许会有不少新鲜的启示。10月13日至19日,由印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印度周”系列活动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举行。笔者一位朋友在参加活动后感叹,以前只知道印度的软件业是全球领先的,现在发现印度在制药业、银行与金融服务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等领域也具备相当的实力,“有些东西我们确实该向印度学”。

  作为相邻的两个亚洲大国,中国和印度面临着诸多相同的问题,中印两国不同的发展
模式和经济前景一直是全球经济学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在今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成功访华之后,中印比较的文章更是层出不穷。在比较的天平上,更多人将砝码放在了中国一边:从综合国力来看,印度与中国还有较大差距;世界各国都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实力;中国在人均收入、外商直接投资、成人识字率、婴儿死亡率等指标上也表现得比印度更为出色。但美国《外交政策》发表的一篇文章则传出不同的声音,并引起广泛关注。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两名教授认为,印度的经济增长前景优于中国,印度将在未来迎头赶上,甚至可能超过中国。这篇文章称,中国缺乏能够在全球市场获胜的企业,但印度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制药领域却有能同欧美大企业竞争的公司;中国在现代经济的“硬件”方面出色,印度则拥有完善的金融制度等现代经济的“软件”。作者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和全球声誉依赖于外商在工厂、建筑和机器上的巨大投资,但在资金利用率方面,印度则做得更好。尽管文章的推理和结论值得推敲,但资金利用率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比较中印经济近年来的发展,最突出的差距是在引进外资方面。近年来,中国每年大约要吸引400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而印度还不到30亿美元。但是,如果我们对外资投入的领域做仔细的分析,就会发现外资对印度的投入虽少,但绝大部分都在服务业,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业。

  如果一个美国客户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给瑞士航空公司,处理这个电话或电子邮件的十有八九是印度人,而且他可能就在新德里;美国通用电气集团的资本服务公司在印度雇用了1万多人,为遍布全球的80多个分部提供多种服务;汉莎航空公司甚至把包括会计、顾客支持、常客服务、票务等许多服务项目全部转移到印度。目前,印度已有200多家外资企业建立的电话信息中心,服务的公司包括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戴尔、英国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据统计,全球500强中有一半公司已经把“办公室”转移到了印度,大多办公应用软件和财务软件也是在印度研制开发的。

  外资带动了印度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使此类产品出口的年均增长幅度达到了30%,目前每年已有60多亿美元。按照印度政府提出的目标,2007年将达到500亿美元。目前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正在出现新的就业高峰:3年来已增招了30多万员工,估计未来3年还会再增加40万人。

  如果说中国是制造业的加工基地,印度则已经成为服务业的基地。中国劳动力的优势是价格低廉,而印度劳动力的优势则在于掌握英语。印度的技术人才已是美国大公司引进的重点对象。华尔街的许多金融公司都直接从印度招募雇员,印度员工不仅工资要比美国人低,更重要的就是他们受过良好的技术教育,完全可以胜任工作。在过去5年里,还有大约100多家跨国公司在印度建立了研究开发中心,而在美国《商业周刊》排名前1000位的公司中只有33家在中国建立了这样的中心。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标准普尔的专家穆克杰说,许多印度的高技术公司都十分注重企业上市,而印度的金融市场相对来说又比较开放。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也许不多,但外国投资者拥有的印度股票金额已经达到总金额的40%,不少印度公司还在美国的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上市,这不仅有利于股市的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素质。近两年来,高科技股泡沫破灭打击了全球股市,印度股市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但从长远看,金融市场开放程度高将有利于拉动印度经济。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的敏感指数今年的升幅已达27%,从2800多点的低谷涨到了4900多点。印度股市正成为吸引全球投资人的一个亮点。今年以来,外国投资者对印度股市的投资就达到了30多亿美元。

  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还决定着资金的利用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金融体制的发展水平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据美国经济和政策改革研究中心的专家分析,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率为5%-6%,但投资额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中国的增长率虽然要比印度高一两个百分点,但投资额却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0%,这说明印度资金利用得更好。有专家打比方说,中国是每年投入40美元挣7美元,而印度则是每年投入24美元挣6美元。这个比较揭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很多钱都浪费了,尤其是国内资本的利用率太低,中国人存在银行里的钱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印度银行的坏账比中国低一半,注重投资的质量、减少银行的呆坏账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穆克杰在分析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目前仍能吸引较多外资,储蓄率也居全球前列,但历史的经验表明,这种状况不可能持久,效率问题将会成为影响中国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只有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储蓄率下降、外资投入减少,才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改革以来,印度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进展,特别是在服务业和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对中国来说,重要的不是已经跑在印度前面多远,而是能否保持现在的速度。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和调整的过程,应该建立更多的参照体系,特别是在我们总爱把目光投向欧美的时候,回头看看我们的邻国,或许会有不少新鲜的启示。
学习!!压制!!保持优势!!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作支持,这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就是虚浮的。
相比较优点总是有的,印度的英语优势是其最大的优势。
不过印度劣势也非常明显:
1 与巴基斯坦永久和平遥遥无期,必须维持庞大的战争机器而不能全力投入建设。现在又开始核竞赛,加剧地区不稳定因素。
2 被中国和巴基斯坦两个敌对临国夹住,安全形势非常被动。
3 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国家没有经过初级工业化改造,还是农业大国。
4 没有相关节育政策,人口压力空前庞大,消耗掉大量增加值。
5 印度的民族属性是理想主义,安逸,宗教情节重(容易出科学家和诗人,强调创造力);与中国的务实,勤奋的民族属性截然不同(会产生大量高素质的各种水平的匠人和精明的商人,强调行动力)。
6 社会结构被庞大原始的宗教部落系统束缚,心灵闭塞,自大。

印度不缺乏有大智慧和战略眼光的人,可缺乏行动力常常使计划陷入空谈和争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宗教部落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制度的矛盾会逐渐显现出来,他们的问题原比中国多的多,目前我们要学习他的长处,不过他暂时在绝大多数方面不会构成威胁。
印度的潜在优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是一个英语国家。在引进外资上印度看起来比我们的优势好像更明显。

他的劣势就在于它是一个宗教国家。宗教国家有宗教所带来的思想统一的好处,但更多的是宗教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和对于其它宗教的排斥,所以,我向来不认为一个宗教国家是一个好国家。

至于信息产业,随便啦,再给中国十几年(也许根本用不了)在中国的雄厚市场需求和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的推动下,超过他不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原始盗版商已经完成积累。他们开始转作正版开发或其他,而新近的盗版商必将受到国家越来越严厉的打击和原始盗版商的反盗版(别怀疑,原是盗版商这时已经变成合法经营的正版商了)的双重打击,想不死也难啊。
保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