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前方独家报道:各国记者穿防弹衣采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37:20
<strong>7月24日,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冲突进入了第13天,以军对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空袭仍然持续着。新浪网独家连线《环球时报》在贝鲁特的记者谷棣和程刚了解现场情况。以下是连线实录:</strong><p>  <strong>真主党击溃以军5辆坦克 挖战壕防攻势</strong></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div id="PublicRelation5" name="PublicRelation"><!--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p>  新浪网:根据你们的现场了解,现在黎巴嫩国内对于以军地面部队的入侵有怎么针对性的反应?</p><p>  答:在黎巴嫩国内,几乎所有的电台都在直播黎以交战的热点战况。可以通过电视看到不断有炮弹落在黎境内,不断会有爆炸发生。黎巴嫩所有的报纸都在头版头条上刊登大幅照片和战况。刚才还有报道称,在黎巴嫩南部、黎以交界的地方,真主党袭击了以军5辆坦克。同时,对于以军的进攻,黎巴嫩也有很多自己的应对方式,比如:在边境地区挖战壕、摆放障碍物等等。</p><p>  <strong>贝鲁特的空袭仍在持续 95%店铺关门</strong></p><p>  新浪网:你们现在位于贝鲁特的什么位置?以军对于贝鲁特的空袭是否还在持续?</p><p>  答:是的,空袭一直都还在持续。我们现在位于贝鲁特的哈马拉区,这里是贝鲁特的中心地带,在平时是一个非常繁华、灯红酒绿的地方,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所以,这里还是相对安全的!但是,我们经常能够听见以军轰炸贝鲁特南郊的爆炸声。那里是真主党总部的所在地,所以集中着以军的空袭火力。</p><p>  新浪网:贝鲁特居民现在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况?</p><p>  答:贝鲁特的大街上,现在很少能够看到大量的居民。就拿我们现在待的地方为例,哈马拉区原本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地区,每天都集中着大量的人群和游客。但是现在,95%的店铺都关了门,到了傍晚,外面一片漆黑。到了夜里,非常的寂静。</p><p>  <strong>记者穿防弹衣记录战争惨状</strong></p><p>  新浪网:你们在内鲁特的报道已经进行了两天?在你们的报道过程中,有没有那个报道细节让你们很难忘?</p><p>  答:有很多,比如:看当地报纸,感觉黎巴嫩人期待和平早点到来。最新一期黎巴嫩著名的政治周刊《思想》刊登了一篇题为“谁能知道黎巴嫩的倒塌是为了战俘吗”的文章,文章透露说: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早就把2006年定为“解放俘虏”年了,但这场噩梦突如其来,“我们还不及考虑明天会是怎么样”。文章在结尾的时候说:这是一场奥尔默特和纳斯鲁拉之间的战争,这是联合国和美国之间的一场外交和政治战,但流泪的是黎巴嫩的雪松!</p><p>  新浪网:这些天的采访有没有什么比较危险和特别的经历呢?</p><p>  答:23日上午11时,我们租车来到近日被以色列轰炸的贝鲁特南郊、真主党总部所在的街区。大批的西方和阿拉伯国家记者与我们同时赶到。半数西方记者都穿了防弹衣,有很多人还戴了钢盔。在断壁残垣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定格在我们眼中:废墟的一块水泥板上,一辆儿童玩具卡车和一个小毛绒玩具熊落满了尘土,一名西方记者俯身拍下了这些见证了这场灾难的无声的“证人”。在黎巴嫩政府特意制作、分发给国外机构的大相册中,记录了这些玩具的小主人被炸死炸伤的惨不忍睹的情形。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一辆应该是属于真主党的卡车,装了七八个大音箱,高声放着激进的歌曲,让紧张采访的各国记者不免有几分恐慌———谁知道以色列的飞机会不会闻声而来呢?</p><p>  由于担心以色列的火力随时可再次光顾这片是非之地,各国记者都是小跑着抓紧时间拍照,各个都是满头大汗。在从一片楼房废墟向一处被炸桥梁“转移”的过程中,我们路过了一个垃圾站,几天来,由于没有人敢到这里负责清理垃圾,远远的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恶臭,一只硕大的老鼠尸体几乎全部腐烂地横在我们的必经之路。</p><p>  <strong>痛祭遇难黎记者 完善自身安全防范措施</strong></p><p>  新浪网:听说有一名黎巴嫩记者遇难了,你们担不担心自己的安全?</p><p>  答:我们感觉最危险的还是黎南部,基督教的《东方报》专门报道了一名黎巴嫩记者在黎南部采访过程中遭受以色列燃烧弹遇难的消息。这名只有23岁的摄像记者莱耶尔·纳吉布是位漂亮的姑娘,圆脸、短发,有一双大眼睛,然而报纸上刊登的她微笑着的照片却成为了以黎冲突的祭品。在我的印象中,这是冲突中遇难的第一位记者。而这两天,我们从各国同行中又多次听到半岛台等阿拉伯国家电视台的汽车在南部采访时候遭遇以军炮火攻击的消息。听到黎巴嫩新闻同行遇难的消息后,我们都感到非常痛心。但是作为记者,到前线报道是我们的责任。这次我们也是做好了充分的预案和精心的策划。</p><p>  新浪网:对于自己的安全,你们有什么特别注意和采取的措施呢?</p><p>  答:我们与驻黎巴嫩大使馆取得了联系。同时,密切同各国在黎巴嫩采访的记者接触沟通有无。我们准备了防弹衣、钢盔、指南针、国旗和必备药品。同时也会争取在这里发出更多来自中国记者的声音。</p><p>  <strong>各国撤离工作已近尾声</strong></p><p>  新浪网:关于各国人员的撤离工作你们还有什么了解?</p><p>  中国撤侨的工作接近尾声。据居住在贝鲁特港口的华人华侨说:外国的海上撤侨工作也基本完成。海港上已经看不到船了,而昨天还有一艘航母和5艘战舰。 </p><p>&nbsp;&nbsp;&nbsp; <strong>新浪网与《环球时报》独家合作</strong></p><strong>7月24日,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冲突进入了第13天,以军对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空袭仍然持续着。新浪网独家连线《环球时报》在贝鲁特的记者谷棣和程刚了解现场情况。以下是连线实录:</strong><p>  <strong>真主党击溃以军5辆坦克 挖战壕防攻势</strong></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div id="PublicRelation5" name="PublicRelation"><!--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p>  新浪网:根据你们的现场了解,现在黎巴嫩国内对于以军地面部队的入侵有怎么针对性的反应?</p><p>  答:在黎巴嫩国内,几乎所有的电台都在直播黎以交战的热点战况。可以通过电视看到不断有炮弹落在黎境内,不断会有爆炸发生。黎巴嫩所有的报纸都在头版头条上刊登大幅照片和战况。刚才还有报道称,在黎巴嫩南部、黎以交界的地方,真主党袭击了以军5辆坦克。同时,对于以军的进攻,黎巴嫩也有很多自己的应对方式,比如:在边境地区挖战壕、摆放障碍物等等。</p><p>  <strong>贝鲁特的空袭仍在持续 95%店铺关门</strong></p><p>  新浪网:你们现在位于贝鲁特的什么位置?以军对于贝鲁特的空袭是否还在持续?</p><p>  答:是的,空袭一直都还在持续。我们现在位于贝鲁特的哈马拉区,这里是贝鲁特的中心地带,在平时是一个非常繁华、灯红酒绿的地方,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所以,这里还是相对安全的!但是,我们经常能够听见以军轰炸贝鲁特南郊的爆炸声。那里是真主党总部的所在地,所以集中着以军的空袭火力。</p><p>  新浪网:贝鲁特居民现在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况?</p><p>  答:贝鲁特的大街上,现在很少能够看到大量的居民。就拿我们现在待的地方为例,哈马拉区原本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地区,每天都集中着大量的人群和游客。但是现在,95%的店铺都关了门,到了傍晚,外面一片漆黑。到了夜里,非常的寂静。</p><p>  <strong>记者穿防弹衣记录战争惨状</strong></p><p>  新浪网:你们在内鲁特的报道已经进行了两天?在你们的报道过程中,有没有那个报道细节让你们很难忘?</p><p>  答:有很多,比如:看当地报纸,感觉黎巴嫩人期待和平早点到来。最新一期黎巴嫩著名的政治周刊《思想》刊登了一篇题为“谁能知道黎巴嫩的倒塌是为了战俘吗”的文章,文章透露说: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早就把2006年定为“解放俘虏”年了,但这场噩梦突如其来,“我们还不及考虑明天会是怎么样”。文章在结尾的时候说:这是一场奥尔默特和纳斯鲁拉之间的战争,这是联合国和美国之间的一场外交和政治战,但流泪的是黎巴嫩的雪松!</p><p>  新浪网:这些天的采访有没有什么比较危险和特别的经历呢?</p><p>  答:23日上午11时,我们租车来到近日被以色列轰炸的贝鲁特南郊、真主党总部所在的街区。大批的西方和阿拉伯国家记者与我们同时赶到。半数西方记者都穿了防弹衣,有很多人还戴了钢盔。在断壁残垣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定格在我们眼中:废墟的一块水泥板上,一辆儿童玩具卡车和一个小毛绒玩具熊落满了尘土,一名西方记者俯身拍下了这些见证了这场灾难的无声的“证人”。在黎巴嫩政府特意制作、分发给国外机构的大相册中,记录了这些玩具的小主人被炸死炸伤的惨不忍睹的情形。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一辆应该是属于真主党的卡车,装了七八个大音箱,高声放着激进的歌曲,让紧张采访的各国记者不免有几分恐慌———谁知道以色列的飞机会不会闻声而来呢?</p><p>  由于担心以色列的火力随时可再次光顾这片是非之地,各国记者都是小跑着抓紧时间拍照,各个都是满头大汗。在从一片楼房废墟向一处被炸桥梁“转移”的过程中,我们路过了一个垃圾站,几天来,由于没有人敢到这里负责清理垃圾,远远的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恶臭,一只硕大的老鼠尸体几乎全部腐烂地横在我们的必经之路。</p><p>  <strong>痛祭遇难黎记者 完善自身安全防范措施</strong></p><p>  新浪网:听说有一名黎巴嫩记者遇难了,你们担不担心自己的安全?</p><p>  答:我们感觉最危险的还是黎南部,基督教的《东方报》专门报道了一名黎巴嫩记者在黎南部采访过程中遭受以色列燃烧弹遇难的消息。这名只有23岁的摄像记者莱耶尔·纳吉布是位漂亮的姑娘,圆脸、短发,有一双大眼睛,然而报纸上刊登的她微笑着的照片却成为了以黎冲突的祭品。在我的印象中,这是冲突中遇难的第一位记者。而这两天,我们从各国同行中又多次听到半岛台等阿拉伯国家电视台的汽车在南部采访时候遭遇以军炮火攻击的消息。听到黎巴嫩新闻同行遇难的消息后,我们都感到非常痛心。但是作为记者,到前线报道是我们的责任。这次我们也是做好了充分的预案和精心的策划。</p><p>  新浪网:对于自己的安全,你们有什么特别注意和采取的措施呢?</p><p>  答:我们与驻黎巴嫩大使馆取得了联系。同时,密切同各国在黎巴嫩采访的记者接触沟通有无。我们准备了防弹衣、钢盔、指南针、国旗和必备药品。同时也会争取在这里发出更多来自中国记者的声音。</p><p>  <strong>各国撤离工作已近尾声</strong></p><p>  新浪网:关于各国人员的撤离工作你们还有什么了解?</p><p>  中国撤侨的工作接近尾声。据居住在贝鲁特港口的华人华侨说:外国的海上撤侨工作也基本完成。海港上已经看不到船了,而昨天还有一艘航母和5艘战舰。 </p><p>&nbsp;&nbsp;&nbsp; <strong>新浪网与《环球时报》独家合作</stro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