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日本如何从中国得到好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02:27
<p>外电:日本如何从中国得到好处 <br/>&nbsp;<br/>&nbsp;<br/>&nbsp;<br/>&nbsp; 2006年07月05日<br/>&nbsp;<br/>&nbsp;<br/>  中国极具竞争力的商品已经把中国变成了“泛亚洲供应链”的“出口平台”,中国出口的加速提升也“推动了亚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些观点是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经济专家组最近在新加坡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所表达的。</p><p>  专家说,表明出现以中国为中心的“泛亚洲供应链”的最好指示器是从1994年以来该地区10多年来对中国和美国出口增长之间的差距。以日本为例,从1994年到2004年,日本对美出口增长2.09%,对华出口则增长了16.6%。</p><p>  把握住中国经济增长的亚洲国家将成为胜利者。日本已经这样做了,并且成为了地区一体化和中国市场大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受益者。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调查报告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洞察和分析了日本如何成功地抓住并利用了中国因素。专家说:“今天,没有一台东芝电视机是在日本制造的,东芝公司的全部电视生产线都设在了中国。”对华出口是日本近几年来出口增长的关键的驱动器,最终证明是“日本经济持续复苏的真正的发动机。”据估计,2003年,日本对华出口量占其出口增长的80%。从2001年到2004年,日本对华出口为其GDP增长贡献了1/4。</p><p>  经济学家暗示说,“日本制造”正被“日本在中国的制造”所代替。日本公司也向人们表明,在没有得到政府援助的情况下,通过公司赢利仍可以推动经济复苏。专家说,从2001年到2003年,日本上市公司的赢利增加了71%,而它们的总生产量只增加了2%。日本公司已真正实现了精简高效,它们充分利用了中国市场,既把中国市场作为出口目的地,同时又把其作为它们向全球出口的低成本生产基地。</p><p>  成功的企业是那些能够从全球基础上充分利用有效的供应链的公司,这正如以中国为中心的“泛亚洲供应链”当中正发生的事情一样。▲</p><p>  (摘自7月2日《印度教徒报》,原题:日本是如何从中国增长中获益的,作者拉希达·巴哈盖特,陈一译)</p><p><br/>&nbsp;&nbsp;&nbsp; 《环球时报》 (2006-07-03 第06版)<br/>&nbsp;</p><p>外电:日本如何从中国得到好处 <br/>&nbsp;<br/>&nbsp;<br/>&nbsp;<br/>&nbsp; 2006年07月05日<br/>&nbsp;<br/>&nbsp;<br/>  中国极具竞争力的商品已经把中国变成了“泛亚洲供应链”的“出口平台”,中国出口的加速提升也“推动了亚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些观点是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经济专家组最近在新加坡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所表达的。</p><p>  专家说,表明出现以中国为中心的“泛亚洲供应链”的最好指示器是从1994年以来该地区10多年来对中国和美国出口增长之间的差距。以日本为例,从1994年到2004年,日本对美出口增长2.09%,对华出口则增长了16.6%。</p><p>  把握住中国经济增长的亚洲国家将成为胜利者。日本已经这样做了,并且成为了地区一体化和中国市场大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受益者。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调查报告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洞察和分析了日本如何成功地抓住并利用了中国因素。专家说:“今天,没有一台东芝电视机是在日本制造的,东芝公司的全部电视生产线都设在了中国。”对华出口是日本近几年来出口增长的关键的驱动器,最终证明是“日本经济持续复苏的真正的发动机。”据估计,2003年,日本对华出口量占其出口增长的80%。从2001年到2004年,日本对华出口为其GDP增长贡献了1/4。</p><p>  经济学家暗示说,“日本制造”正被“日本在中国的制造”所代替。日本公司也向人们表明,在没有得到政府援助的情况下,通过公司赢利仍可以推动经济复苏。专家说,从2001年到2003年,日本上市公司的赢利增加了71%,而它们的总生产量只增加了2%。日本公司已真正实现了精简高效,它们充分利用了中国市场,既把中国市场作为出口目的地,同时又把其作为它们向全球出口的低成本生产基地。</p><p>  成功的企业是那些能够从全球基础上充分利用有效的供应链的公司,这正如以中国为中心的“泛亚洲供应链”当中正发生的事情一样。▲</p><p>  (摘自7月2日《印度教徒报》,原题:日本是如何从中国增长中获益的,作者拉希达·巴哈盖特,陈一译)</p><p><br/>&nbsp;&nbsp;&nbsp; 《环球时报》 (2006-07-03 第06版)<br/>&nbsp;</p>
这也造成日本对中国的依赖更大
也就是说日本离不开中国~中国可以离的开日本
<p>日本电子产品在中国市场已成兵败之势</p>
日本短视,但有些产品也还不得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