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伊拉克警卫组以身涉险保护外交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10:33
<p>
        </p><center><img alt="中国驻伊拉克警卫组以身涉险保护外交官"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6-06-28/U1221P1T1D10278514F21DT20060628221531.jpg" border="1"/><br/><img height="5" src="http://image2.sina.com.cn/home/c.gif" width="1" alt=""/><br/><font class="f12"><strong><font size="2">警卫组进行装备 <br/></font></strong><center><a href="http://news.sina.com.cn/photo/"><strong>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strong></a></center></font><br/><br/></center><center><strong><img alt="中国驻伊拉克警卫组以身涉险保护外交官"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6-06-28/U1221P1T1D10278514F23DT20060628221531.jpg" border="1"/><br/><img height="5" src="http://image2.sina.com.cn/home/c.gif" width="1" alt=""/><br/><font class="f12" size="2">中国驻伊拉克警卫组执行任务</font></strong></center><p><strong>6月28日,央视《法治在线》播出“驻伊拉克警卫组(上)”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strong></p><p>  演播室:</p><p>  您现在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一名中国武警的日记, 2005年3月,武警北京总队第五支队的赵勇军和他的7名战友作为第二批驻伊拉克警卫小组,来到底格里斯河畔的伊拉克巴格达<!--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div id="PublicRelation5" name="PublicRelation"><!--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履行一项特殊的使命。在炮火和硝烟中历经艰险的同时,他们也用日记和DV机记录下了此行难忘的360多个日日夜夜。</p><p>  <strong>出征</strong></p><p>  (2005年3月)(北京 武警某特警中队训练基地)</p><p>  (一队武警特写剪辑)</p><p>  易尚文 23岁 一级士官 人称“枪王” 擅长战术和精度射击</p><p>  贲叶红 22岁 一级士官 攀登高手 绰号“钻天猴” (走时钟 10秒) </p><p>  谭 东 23岁 一级士官 擒敌能手 擅长散打</p><p>  石 勇 21岁 一级士官 机智勇敢 擅长擒拿格斗 </p><p>  何 鑫 21岁 一级士官 能百步穿杨 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 </p><p>  黄柏仁 20岁 一级士官 有名的“机灵鬼” 擅长情报侦察,装备维修(拆枪) </p><p>  (集合,走近一间会议室)</p><p>  2005年3月,从北京武警总队第五支队层层选拔出六名士官和两名军官集结在一起,他们即将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关门)</p><p>  (飞机起飞 Google earth 到巴格达)</p><p>  (2005年3月 伊拉克)</p><p>  伊拉克,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曾经建造过世界奇迹——巴比伦“<a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空中花园"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空中花园</a>”,还诞生了《一千零一夜》的美丽故事。然而今天它却沦为了一个充斥着枪炮、硝烟、恐怖和死亡威胁的战乱之地。</p><p>  战后,虽然政府更迭,但中伊的传统友好关系并没变。我国的外交官们一直坚守在那里,为保持和发展两国关系而奔忙,考虑到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我国政府于2004年2月第一次派出武警官兵随行护卫。2005年3月,首批驻伊警卫小组将完成任务回国,第二批队员即将接替他们的工作。</p><p>  赵勇军 29岁 中尉 第二批驻伊拉克警卫小组副组长 个人素质全面 组织指挥能力较强</p><p>  (从手绘地图到会议室投影仪的图 同期:我们将执行一次特殊的任务)</p><p>  娄益庆 41岁 中校 第二批驻伊拉克警卫小组组长 心理素质过硬 处置突发事件经验丰富</p><p>  难忘的日日夜夜 (赵勇军的日记)</p><p>  第一天:3月14日是个好日子。我们第二批警卫小组走出<a title="点击有奖"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国门"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国门</a>,远离部队和亲人,在伊拉克执行驻伊使馆安全警卫任务。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倍感光荣和自豪,同时身感责任重大,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代表着中国武警。</p><p>  见面礼 (飞机声+阿帕奇直升机)</p><p>  封锁的街道、持枪的士兵、爆炸后的残骸,随处可见的检查,不安笼罩在巴格达的上空,也让队员们体验着与在国内执行任务时完全不同的心情。</p><p>  赵勇军:当我到了巴格达机场下了飞机,那一刹那,那种感觉呢,就像说头发立起来了,心马上就提上去了</p><p>  在我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临时所在地——曼苏尔饭店,警卫小组得到了外交官们用美食和拥抱汇成的最热情的迎接,同时,他们也收到了巴格达送来的一份特殊的“见面礼”。</p><p>  下午4点10分,伊拉克的午休时间。突然,饭店里发出了一声巨响。</p><p>  谭东:当时我在上哨,一个冲击波,爆炸声过后,窗户就使劲地就在摇晃,我就感觉到这个楼像地震似的在颤抖</p><p>  沉浸在睡梦中的队员来不及去想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就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房间。</p><p>  娄益庆1006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就马上就出去,大概也就是几十秒的时间。</p><p>  易尚文:第一反应就到楼道里,看我们的警卫对象,有没有受伤</p><p>  不到两分钟,所有的外交官都被安全的集中在楼道里。曼苏尔饭店遭到了迫击炮袭击,打中10层的一个房间,击落了阳台的钢筋水泥柱和两米多宽、两米多高的金属护栏,使馆车辆的玻璃也被弹片击碎。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是作为警卫小组的组长,娄益庆不由得担心起来。</p><p>  娄益庆 第二批驻伊拉克警卫小组组长:底下的楼层也很乱,我们还要担心有其他别的情况发生。比如说有冲撞我们使馆的,或者以他为借口、袭击哨兵的,袭击我们警卫人员的。</p><p>  虽然这只是一次误打误中,可这第一次与炮弹的亲密接触,让队员们感受到现实远比预先设想的要残酷很多、也复杂很多。正像战后中国首任驻伊大使——杨洪林所描述的:在伊拉克,没有一处住所绝对安全。(杨洪林大使手记《亲历与见证》)(枪声)</p><p>  冷枪 (枪声)</p><p>  现场:(警报声 救护车声 枪声)</p><p>  刚才玻璃差点炸破了 就是汽车炸弹 又打到咱们楼上了 把玻璃是炸破了</p><p>  爆炸了 我刚才正坐在电脑前面 还得注意,注意隐蔽</p><p>  现在你看还打枪呢 这个地方,伊朗使馆</p><p>  玻璃哗啦哗啦 大厅玻璃碎了?嗯, 大厅那儿全是土</p><p>  爆炸、炮火、袭击,这些对从小在和平世界里长大的武警官兵们来说陌生的事物现在正逐渐被他们熟悉。作为大使的护卫,他们必须确保大使的衣食住行万无一失。大使走到哪里,他们就要跟到哪里。外出时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穿着防弹衣。可很多时候,危险却防不胜防。</p><p>  在使馆所在地曼苏尔饭店的院子,沿着这条大概也就能走150步的小路散步,就会时常遭遇意外。</p><p>  娄益庆:</p><p>  自于大使的身后大概一二米的距离。</p><p>  随行护卫的队员迅速从三面紧紧围住大使。</p><p>  娄益庆:最朴素的想法就是挡住,如果再有子弹把它挡住,就是这样,我们不到一米跟着大使</p><p>  眼看四周没有什么动静,只有枪声远远的传来,<a title="点击有奖"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队员"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队员</a>迅速判断:刚才落地的声响很可能只是来自一颗流弹。</p><p>  何鑫:一个子弹头,就是有这么长的一个子弹头,捡起来以后,拿在手里面,子弹头还是烫手的。</p><p>  娄益庆:这样一条路上,如果你去低着头去散步,散这一圈你能捡到几颗子弹头。50:57</p><p>  难怪杨大使在他的手记中感慨,连散步这样的消遣都得让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杨洪林大使手记《亲历与见证》)</p><p>  难忘的日日夜夜 (赵勇军的日记) 第47天 星期五 4月29日</p><p>  在伊拉克的生活还有些不适应,最近有五人先后生病。尤其是娄副支队长感冒发烧39C,硬挺着,真是难为他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体重就掉了3、4斤。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千万不能倒下。</p><p>  <strong>苦中作乐</strong></p><p>  黄柏仁坐在椅子上直播爆炸)前面发生爆炸了,一直在爆炸,它的炸药大约有几十斤,有3架直升机飞过来了。桥上都已经塞车了,堵的跟蚂蚁似的,前面可能还在救援中,平时他们有的开的枪是防止道路堵塞,今天我想今天他们是枪战,具体是什么原因晚上看新闻再说,那个地方的危害没有这里大。现在这个巴格达的形势这么乱给我们执行任务也带来了障碍,而且我们最近出去的比较频繁。</p><p>  赵勇军:现在的时间是2005年8月17日早晨8点40分,在底格丽斯河岸边发生了汽车爆炸。现在看到就是爆炸的外景,我现在位于的是曼苏尔饭店。又发生爆炸了,小黄你赶到了,你是第一时间赶到啊,又发生爆炸了。</p><p>  从使馆临时所在地——曼苏尔饭店的房间里,<a title="点击有奖"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队员"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队员</a>们经常可以看到对面的城市中心街道发生爆炸和暴力事件。在熟悉了令人疲劳的风声鹤唳后,面对艰苦的条件,他们也学会了苦中作乐。</p><p>  娄益庆:环境是我们选择不了的,阿拉伯人他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我们的外交官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去生活,我们作为军人来讲,这点更算不了什么,因此大家就笑着面对了。</p><p>  警卫小组除了陪同外交官们外出执行公务,在使馆驻地每人每天还要至少6小时轮流站哨值班。一天下来,留给队员们的是汗水和疲乏,但由于水源受到污染,舒舒服服洗个澡成了最奢侈的要求。</p><p>  何鑫1613反正是特别浑浊那个水,我们洗澡速度都特别快,三五分钟就洗完了,也不敢在里面多洗,多洗的话,那个水在身上,和那个水接触,身上容易起小红疙瘩,天天痒得慌。</p><p>  在这些恶劣的条件下,思乡的情绪很正常的弥散着,但他们能做的也就是一周打个电话和家人简单的聊聊天。</p><p>  再拨一个 我真的舍不得挂,因为拨的时间比打的时间长 通了(电话铃声)</p><p>  难忘的日日夜夜 (赵勇军的日记) 第76天 星期六 5月28日</p><p>  今天是晶晶一岁生日,中午我给家里打电话,听到女儿的声音很高兴,远方的父亲衷心祝愿女儿快快长大,有一个安宁的生活。生活在伊拉克随时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我现在也不知道下1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情,只知道当一个称职的警卫。</p><p>  <strong>生死之间</strong></p><p>  五月的巴格达因为爆炸、袭击不断而被称为“黑五月”。就在这个时候,杨洪林大使接到命令、要在6月1日乘飞机离开巴格达回国,这意味着,他们将要在最危险的时间穿越通往巴格达国际机场著名的“<a title="点击有奖"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死亡之"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死亡之</a>路”。</p><p>  (赵勇军布置任务 装备)对今天的勤务,我们出勤人员乘副驾驶位置要注意指挥好司机控制好车速。这2天巴格达比较乱,比较紧张,所以说我们要高度戒备高度警惕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大家分头准备</p><p>  当天,巴格达的气温高达近60度。警卫小组携带着30多斤的装具冲进热浪。</p><p>  石勇:感觉就是出去最后跟进了桑拿房一样,然后那个车,我们那个车一开把手的时候,他会烫手,特别的烫手。</p><p>  车里的酷热和车外的紧张气氛都让队员们感到些许不适。从曼苏尔饭店到巴格达国际机场约25公里,沿途有三个美军的检查站。一般情况下,路上大约需要1个小时。警卫小组驾驶两辆车出发,在第一个检查站顺利通过,没过半小时就到了第二个检查站。但此时,候检的车辆却排起了长龙,足有40辆。这让赵勇军感到有些不妙。</p><p>  赵勇军:一辆车一辆车检查,而且一个人一个人检查,检查每一辆车的时间呢,都得五分钟或者说有的车上乘的人多,就得十分钟。</p><p>  他警觉的看了看被堵得水泄不通的车流,更加不安了。</p><p>  赵勇军:尤其我们看见那个车破破烂烂的,感觉就有点不对劲</p><p>  这条路上共有三个车道,其中靠内侧的两条是普通车道,最外侧的是VIP车道一般为美军专用,除必要的出入口外其他地方都用隔离墩与普通道隔开。</p><p>  赵勇军:前面的美军车道,也就是离我们还有个100米,100米如果说这个口不进去,那么可能就再进不去了。 </p><p>  赵勇军的心里充满了矛盾,如果继续等候,很可能要误机甚至遭遇汽车炸弹;可美军专用道以前并未走过,贸然驶入会不会遭到袭击呢?</p><p>  赵勇军:如果说我们当时不做出这个选择,你就错过这个道了,是进也进不了,退也退不了,所以就在那个瞬间呢,我说我们改道咱们走美军的专用车道,这是第一次,实际上也就是一次试一试</p><p>  为了避免误会,警卫小组把使馆车牌拿到外面向美军哨兵示意,终于得以通行了。十五分钟后,他们抵达机场。刚一下车,耳边就传来三声巨响。</p><p>  赵勇军:紧接着机场里面就传来了说在第二道检查站发生了爆炸,遭到汽车炸弹袭击,当时也就是四五辆车都已经全都炸飞了。</p><p>  杨洪林大使安全的上了飞机。<a title="点击有奖"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队员"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队员</a>们返回时却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汽车的残骸、伤亡的平民、地面被炸出的大坑……。如果当时依次排队候检,遭遇爆炸几乎是无可避免的。</p><p>  然而,险情并未就此结束。刚驶离爆炸点,一辆大型油罐车从远处疾驰而来,后面冒着滚滚黑烟。油罐车越来越近了……</p><p>  赵勇军迅速与后车的娄益庆沟通,指挥使馆的两辆防弹车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疾驰而去。这一天,他们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p><p>  赵勇军: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如果说当时早一分钟或者晚一分钟,可能遇到危险是我们,尤其是两个小时之内,又发生了两次这样的事情,的确感觉与死神擦肩而过。</p><p>  几次化险为夷,杨洪林大使与警卫小组产生了患难真情。</p><p>  战后的伊拉克硝烟未散,街头枪战和爆炸事件频发,每当枪声、爆炸声响起,这些身着橄榄绿、胸配五星红旗、头顶中国警徽的官兵都可能面对生死考验。面对战火的考验,他们与使馆人员结成了一个特殊的战斗集体,军民并肩战斗在巴格达这个特殊的阵地上。 ——摘自杨洪林大使手记《亲历与见证》</p><p>  2005年10月,杨洪林大使任满回国。新任的李华新大使与队员们又会有哪些患难与共的经历,踩着生命钢丝的队员们还要面对哪些情感的冲突呢? </p><p>  演播室:</p><p>  身处战地的警卫们要面对太多的紧张与危险,后方的领导和家人很想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为此他们说了一个谎。因为一旦这名队员在事发时获知真相,很可能极大分散他的注意力。而在巴格达,少一分小心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秘密呢?明天请继续收看《驻伊拉克警卫组 下集》。</p><p>
        </p><center><img alt="中国驻伊拉克警卫组以身涉险保护外交官"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6-06-28/U1221P1T1D10278514F21DT20060628221531.jpg" border="1"/><br/><img height="5" src="http://image2.sina.com.cn/home/c.gif" width="1" alt=""/><br/><font class="f12"><strong><font size="2">警卫组进行装备 <br/></font></strong><center><a href="http://news.sina.com.cn/photo/"><strong>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strong></a></center></font><br/><br/></center><center><strong><img alt="中国驻伊拉克警卫组以身涉险保护外交官"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6-06-28/U1221P1T1D10278514F23DT20060628221531.jpg" border="1"/><br/><img height="5" src="http://image2.sina.com.cn/home/c.gif" width="1" alt=""/><br/><font class="f12" size="2">中国驻伊拉克警卫组执行任务</font></strong></center><p><strong>6月28日,央视《法治在线》播出“驻伊拉克警卫组(上)”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strong></p><p>  演播室:</p><p>  您现在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一名中国武警的日记, 2005年3月,武警北京总队第五支队的赵勇军和他的7名战友作为第二批驻伊拉克警卫小组,来到底格里斯河畔的伊拉克巴格达<!--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div id="PublicRelation5" name="PublicRelation"><!--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履行一项特殊的使命。在炮火和硝烟中历经艰险的同时,他们也用日记和DV机记录下了此行难忘的360多个日日夜夜。</p><p>  <strong>出征</strong></p><p>  (2005年3月)(北京 武警某特警中队训练基地)</p><p>  (一队武警特写剪辑)</p><p>  易尚文 23岁 一级士官 人称“枪王” 擅长战术和精度射击</p><p>  贲叶红 22岁 一级士官 攀登高手 绰号“钻天猴” (走时钟 10秒) </p><p>  谭 东 23岁 一级士官 擒敌能手 擅长散打</p><p>  石 勇 21岁 一级士官 机智勇敢 擅长擒拿格斗 </p><p>  何 鑫 21岁 一级士官 能百步穿杨 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 </p><p>  黄柏仁 20岁 一级士官 有名的“机灵鬼” 擅长情报侦察,装备维修(拆枪) </p><p>  (集合,走近一间会议室)</p><p>  2005年3月,从北京武警总队第五支队层层选拔出六名士官和两名军官集结在一起,他们即将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关门)</p><p>  (飞机起飞 Google earth 到巴格达)</p><p>  (2005年3月 伊拉克)</p><p>  伊拉克,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曾经建造过世界奇迹——巴比伦“<a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空中花园"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空中花园</a>”,还诞生了《一千零一夜》的美丽故事。然而今天它却沦为了一个充斥着枪炮、硝烟、恐怖和死亡威胁的战乱之地。</p><p>  战后,虽然政府更迭,但中伊的传统友好关系并没变。我国的外交官们一直坚守在那里,为保持和发展两国关系而奔忙,考虑到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我国政府于2004年2月第一次派出武警官兵随行护卫。2005年3月,首批驻伊警卫小组将完成任务回国,第二批队员即将接替他们的工作。</p><p>  赵勇军 29岁 中尉 第二批驻伊拉克警卫小组副组长 个人素质全面 组织指挥能力较强</p><p>  (从手绘地图到会议室投影仪的图 同期:我们将执行一次特殊的任务)</p><p>  娄益庆 41岁 中校 第二批驻伊拉克警卫小组组长 心理素质过硬 处置突发事件经验丰富</p><p>  难忘的日日夜夜 (赵勇军的日记)</p><p>  第一天:3月14日是个好日子。我们第二批警卫小组走出<a title="点击有奖"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国门"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国门</a>,远离部队和亲人,在伊拉克执行驻伊使馆安全警卫任务。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倍感光荣和自豪,同时身感责任重大,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代表着中国武警。</p><p>  见面礼 (飞机声+阿帕奇直升机)</p><p>  封锁的街道、持枪的士兵、爆炸后的残骸,随处可见的检查,不安笼罩在巴格达的上空,也让队员们体验着与在国内执行任务时完全不同的心情。</p><p>  赵勇军:当我到了巴格达机场下了飞机,那一刹那,那种感觉呢,就像说头发立起来了,心马上就提上去了</p><p>  在我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临时所在地——曼苏尔饭店,警卫小组得到了外交官们用美食和拥抱汇成的最热情的迎接,同时,他们也收到了巴格达送来的一份特殊的“见面礼”。</p><p>  下午4点10分,伊拉克的午休时间。突然,饭店里发出了一声巨响。</p><p>  谭东:当时我在上哨,一个冲击波,爆炸声过后,窗户就使劲地就在摇晃,我就感觉到这个楼像地震似的在颤抖</p><p>  沉浸在睡梦中的队员来不及去想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就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房间。</p><p>  娄益庆1006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就马上就出去,大概也就是几十秒的时间。</p><p>  易尚文:第一反应就到楼道里,看我们的警卫对象,有没有受伤</p><p>  不到两分钟,所有的外交官都被安全的集中在楼道里。曼苏尔饭店遭到了迫击炮袭击,打中10层的一个房间,击落了阳台的钢筋水泥柱和两米多宽、两米多高的金属护栏,使馆车辆的玻璃也被弹片击碎。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是作为警卫小组的组长,娄益庆不由得担心起来。</p><p>  娄益庆 第二批驻伊拉克警卫小组组长:底下的楼层也很乱,我们还要担心有其他别的情况发生。比如说有冲撞我们使馆的,或者以他为借口、袭击哨兵的,袭击我们警卫人员的。</p><p>  虽然这只是一次误打误中,可这第一次与炮弹的亲密接触,让队员们感受到现实远比预先设想的要残酷很多、也复杂很多。正像战后中国首任驻伊大使——杨洪林所描述的:在伊拉克,没有一处住所绝对安全。(杨洪林大使手记《亲历与见证》)(枪声)</p><p>  冷枪 (枪声)</p><p>  现场:(警报声 救护车声 枪声)</p><p>  刚才玻璃差点炸破了 就是汽车炸弹 又打到咱们楼上了 把玻璃是炸破了</p><p>  爆炸了 我刚才正坐在电脑前面 还得注意,注意隐蔽</p><p>  现在你看还打枪呢 这个地方,伊朗使馆</p><p>  玻璃哗啦哗啦 大厅玻璃碎了?嗯, 大厅那儿全是土</p><p>  爆炸、炮火、袭击,这些对从小在和平世界里长大的武警官兵们来说陌生的事物现在正逐渐被他们熟悉。作为大使的护卫,他们必须确保大使的衣食住行万无一失。大使走到哪里,他们就要跟到哪里。外出时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穿着防弹衣。可很多时候,危险却防不胜防。</p><p>  在使馆所在地曼苏尔饭店的院子,沿着这条大概也就能走150步的小路散步,就会时常遭遇意外。</p><p>  娄益庆:</p><p>  自于大使的身后大概一二米的距离。</p><p>  随行护卫的队员迅速从三面紧紧围住大使。</p><p>  娄益庆:最朴素的想法就是挡住,如果再有子弹把它挡住,就是这样,我们不到一米跟着大使</p><p>  眼看四周没有什么动静,只有枪声远远的传来,<a title="点击有奖"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队员"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队员</a>迅速判断:刚才落地的声响很可能只是来自一颗流弹。</p><p>  何鑫:一个子弹头,就是有这么长的一个子弹头,捡起来以后,拿在手里面,子弹头还是烫手的。</p><p>  娄益庆:这样一条路上,如果你去低着头去散步,散这一圈你能捡到几颗子弹头。50:57</p><p>  难怪杨大使在他的手记中感慨,连散步这样的消遣都得让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杨洪林大使手记《亲历与见证》)</p><p>  难忘的日日夜夜 (赵勇军的日记) 第47天 星期五 4月29日</p><p>  在伊拉克的生活还有些不适应,最近有五人先后生病。尤其是娄副支队长感冒发烧39C,硬挺着,真是难为他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体重就掉了3、4斤。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千万不能倒下。</p><p>  <strong>苦中作乐</strong></p><p>  黄柏仁坐在椅子上直播爆炸)前面发生爆炸了,一直在爆炸,它的炸药大约有几十斤,有3架直升机飞过来了。桥上都已经塞车了,堵的跟蚂蚁似的,前面可能还在救援中,平时他们有的开的枪是防止道路堵塞,今天我想今天他们是枪战,具体是什么原因晚上看新闻再说,那个地方的危害没有这里大。现在这个巴格达的形势这么乱给我们执行任务也带来了障碍,而且我们最近出去的比较频繁。</p><p>  赵勇军:现在的时间是2005年8月17日早晨8点40分,在底格丽斯河岸边发生了汽车爆炸。现在看到就是爆炸的外景,我现在位于的是曼苏尔饭店。又发生爆炸了,小黄你赶到了,你是第一时间赶到啊,又发生爆炸了。</p><p>  从使馆临时所在地——曼苏尔饭店的房间里,<a title="点击有奖"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队员"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队员</a>们经常可以看到对面的城市中心街道发生爆炸和暴力事件。在熟悉了令人疲劳的风声鹤唳后,面对艰苦的条件,他们也学会了苦中作乐。</p><p>  娄益庆:环境是我们选择不了的,阿拉伯人他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我们的外交官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去生活,我们作为军人来讲,这点更算不了什么,因此大家就笑着面对了。</p><p>  警卫小组除了陪同外交官们外出执行公务,在使馆驻地每人每天还要至少6小时轮流站哨值班。一天下来,留给队员们的是汗水和疲乏,但由于水源受到污染,舒舒服服洗个澡成了最奢侈的要求。</p><p>  何鑫1613反正是特别浑浊那个水,我们洗澡速度都特别快,三五分钟就洗完了,也不敢在里面多洗,多洗的话,那个水在身上,和那个水接触,身上容易起小红疙瘩,天天痒得慌。</p><p>  在这些恶劣的条件下,思乡的情绪很正常的弥散着,但他们能做的也就是一周打个电话和家人简单的聊聊天。</p><p>  再拨一个 我真的舍不得挂,因为拨的时间比打的时间长 通了(电话铃声)</p><p>  难忘的日日夜夜 (赵勇军的日记) 第76天 星期六 5月28日</p><p>  今天是晶晶一岁生日,中午我给家里打电话,听到女儿的声音很高兴,远方的父亲衷心祝愿女儿快快长大,有一个安宁的生活。生活在伊拉克随时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我现在也不知道下1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情,只知道当一个称职的警卫。</p><p>  <strong>生死之间</strong></p><p>  五月的巴格达因为爆炸、袭击不断而被称为“黑五月”。就在这个时候,杨洪林大使接到命令、要在6月1日乘飞机离开巴格达回国,这意味着,他们将要在最危险的时间穿越通往巴格达国际机场著名的“<a title="点击有奖"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死亡之"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死亡之</a>路”。</p><p>  (赵勇军布置任务 装备)对今天的勤务,我们出勤人员乘副驾驶位置要注意指挥好司机控制好车速。这2天巴格达比较乱,比较紧张,所以说我们要高度戒备高度警惕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大家分头准备</p><p>  当天,巴格达的气温高达近60度。警卫小组携带着30多斤的装具冲进热浪。</p><p>  石勇:感觉就是出去最后跟进了桑拿房一样,然后那个车,我们那个车一开把手的时候,他会烫手,特别的烫手。</p><p>  车里的酷热和车外的紧张气氛都让队员们感到些许不适。从曼苏尔饭店到巴格达国际机场约25公里,沿途有三个美军的检查站。一般情况下,路上大约需要1个小时。警卫小组驾驶两辆车出发,在第一个检查站顺利通过,没过半小时就到了第二个检查站。但此时,候检的车辆却排起了长龙,足有40辆。这让赵勇军感到有些不妙。</p><p>  赵勇军:一辆车一辆车检查,而且一个人一个人检查,检查每一辆车的时间呢,都得五分钟或者说有的车上乘的人多,就得十分钟。</p><p>  他警觉的看了看被堵得水泄不通的车流,更加不安了。</p><p>  赵勇军:尤其我们看见那个车破破烂烂的,感觉就有点不对劲</p><p>  这条路上共有三个车道,其中靠内侧的两条是普通车道,最外侧的是VIP车道一般为美军专用,除必要的出入口外其他地方都用隔离墩与普通道隔开。</p><p>  赵勇军:前面的美军车道,也就是离我们还有个100米,100米如果说这个口不进去,那么可能就再进不去了。 </p><p>  赵勇军的心里充满了矛盾,如果继续等候,很可能要误机甚至遭遇汽车炸弹;可美军专用道以前并未走过,贸然驶入会不会遭到袭击呢?</p><p>  赵勇军:如果说我们当时不做出这个选择,你就错过这个道了,是进也进不了,退也退不了,所以就在那个瞬间呢,我说我们改道咱们走美军的专用车道,这是第一次,实际上也就是一次试一试</p><p>  为了避免误会,警卫小组把使馆车牌拿到外面向美军哨兵示意,终于得以通行了。十五分钟后,他们抵达机场。刚一下车,耳边就传来三声巨响。</p><p>  赵勇军:紧接着机场里面就传来了说在第二道检查站发生了爆炸,遭到汽车炸弹袭击,当时也就是四五辆车都已经全都炸飞了。</p><p>  杨洪林大使安全的上了飞机。<a title="点击有奖" href="http://www.sogou.com/sogoupedia?query=队员"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队员</a>们返回时却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汽车的残骸、伤亡的平民、地面被炸出的大坑……。如果当时依次排队候检,遭遇爆炸几乎是无可避免的。</p><p>  然而,险情并未就此结束。刚驶离爆炸点,一辆大型油罐车从远处疾驰而来,后面冒着滚滚黑烟。油罐车越来越近了……</p><p>  赵勇军迅速与后车的娄益庆沟通,指挥使馆的两辆防弹车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疾驰而去。这一天,他们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p><p>  赵勇军: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如果说当时早一分钟或者晚一分钟,可能遇到危险是我们,尤其是两个小时之内,又发生了两次这样的事情,的确感觉与死神擦肩而过。</p><p>  几次化险为夷,杨洪林大使与警卫小组产生了患难真情。</p><p>  战后的伊拉克硝烟未散,街头枪战和爆炸事件频发,每当枪声、爆炸声响起,这些身着橄榄绿、胸配五星红旗、头顶中国警徽的官兵都可能面对生死考验。面对战火的考验,他们与使馆人员结成了一个特殊的战斗集体,军民并肩战斗在巴格达这个特殊的阵地上。 ——摘自杨洪林大使手记《亲历与见证》</p><p>  2005年10月,杨洪林大使任满回国。新任的李华新大使与队员们又会有哪些患难与共的经历,踩着生命钢丝的队员们还要面对哪些情感的冲突呢? </p><p>  演播室:</p><p>  身处战地的警卫们要面对太多的紧张与危险,后方的领导和家人很想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为此他们说了一个谎。因为一旦这名队员在事发时获知真相,很可能极大分散他的注意力。而在巴格达,少一分小心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秘密呢?明天请继续收看《驻伊拉克警卫组 下集》。</p>
  好险,好险,我们的大使差一点就让伊拉克恐怖分子给炸死了!
<p>  确实危险,恐怖分子袭击时不分青红皂白,不忌讳平民伤亡,尤其喜欢制造轰动效果。汽车炸弹爆炸时候,最可怜的是周边的平民。</p><p>  我们大使在这次恐怖袭击中幸存,归根到底是我们武警保卫组警惕性高,措施得当。运气只是发挥了很小的作用。</p>
<p>险..</p>
<p>好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