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史有益——分析一则史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13:50
<p><br/>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①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p><p>注①索隐据其时代,非庄周也。然验其行事,非子休而谁能信任于楚王乎?<br/>正义年表云周元王四年越灭吴范蠡遂去齐,归定陶,后遗庄生金。庄周与魏惠王、*(周元王)**[齐宣王]*同时,从周元王四年至齐宣王元年一百三十年,此庄生非庄子。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br/>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庄生闲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柰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①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②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p><p>注①集解国语曰:“周景王时将铸大钱。”贾逵说云:“虞、夏、商、周金币三等,或赤,或白,或黄。黄为上币,铜铁为下币。”韦昭曰:“钱者,金币之名,所以贸买物,通财用也。”单穆公云:“古者有母权子,子权母而行,然则三品之来,古而然矣。”骃谓楚之三钱,贾韦之说近之。注②集解或曰:“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者,钱币至重,虑人或逆知有赦,盗窃之,所以封钱府,备盗窃也。汉灵帝时,河内张成能候风角,知将有赦,教子杀人,捕得七日赦出,此其类也。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①岂知财所从来,故轻□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p><p>注①集解徐广曰:“狡,一作‘郊’。”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①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br/></p><p>&nbsp;&nbsp; 即使智慧在政治和外交方面足以辅助越王勾践灭吴,经济方面足以从一穷二白到富可敌国的范蠡,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眼睁睁地等着儿子的尸体回来。有人说还是范蠡的智慧不够,否则就可以预见到让少子去就会引来长子的不满,这话也有道理,我认为这也许是范蠡作为家长,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的决断,儿子会无疑义地执行的错觉造成的,而且也有因是一家人而考虑较少的缘故吧。也许有人会说难道范蠡在长子要求去的时候不会采取措施吗,我认为那时候已经晚了,即使范蠡决定自己去,也会让其长子感到不被信任,以当时吴越人激烈的性格,照样会自杀的;他的儿子固然该死,我有些怜惜的是,虽然正史不载,但是野史说过西施在吴亡后是随范蠡走了的,不知道这孩子是不是她的啊?</p><p>&nbsp;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是庄生(他不是有些文章诗词称为庄生的道家的庄周,而是名叫庄辛),他廉则廉矣,洁就谈不上了,是属于那种以人们对道德认识和考察的误区做资本来攫取权势和名誉的人,所作所为也是危害社会秩序和健康的。这样的人在后世的所谓名士和隐士中也是大有人在的。</p><p>&nbsp; </p><p>&nbsp; <br/></p><p><br/>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①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p><p>注①索隐据其时代,非庄周也。然验其行事,非子休而谁能信任于楚王乎?<br/>正义年表云周元王四年越灭吴范蠡遂去齐,归定陶,后遗庄生金。庄周与魏惠王、*(周元王)**[齐宣王]*同时,从周元王四年至齐宣王元年一百三十年,此庄生非庄子。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br/>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庄生闲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柰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①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②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p><p>注①集解国语曰:“周景王时将铸大钱。”贾逵说云:“虞、夏、商、周金币三等,或赤,或白,或黄。黄为上币,铜铁为下币。”韦昭曰:“钱者,金币之名,所以贸买物,通财用也。”单穆公云:“古者有母权子,子权母而行,然则三品之来,古而然矣。”骃谓楚之三钱,贾韦之说近之。注②集解或曰:“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者,钱币至重,虑人或逆知有赦,盗窃之,所以封钱府,备盗窃也。汉灵帝时,河内张成能候风角,知将有赦,教子杀人,捕得七日赦出,此其类也。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①岂知财所从来,故轻□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p><p>注①集解徐广曰:“狡,一作‘郊’。”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①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br/></p><p>&nbsp;&nbsp; 即使智慧在政治和外交方面足以辅助越王勾践灭吴,经济方面足以从一穷二白到富可敌国的范蠡,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眼睁睁地等着儿子的尸体回来。有人说还是范蠡的智慧不够,否则就可以预见到让少子去就会引来长子的不满,这话也有道理,我认为这也许是范蠡作为家长,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的决断,儿子会无疑义地执行的错觉造成的,而且也有因是一家人而考虑较少的缘故吧。也许有人会说难道范蠡在长子要求去的时候不会采取措施吗,我认为那时候已经晚了,即使范蠡决定自己去,也会让其长子感到不被信任,以当时吴越人激烈的性格,照样会自杀的;他的儿子固然该死,我有些怜惜的是,虽然正史不载,但是野史说过西施在吴亡后是随范蠡走了的,不知道这孩子是不是她的啊?</p><p>&nbsp;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是庄生(他不是有些文章诗词称为庄生的道家的庄周,而是名叫庄辛),他廉则廉矣,洁就谈不上了,是属于那种以人们对道德认识和考察的误区做资本来攫取权势和名誉的人,所作所为也是危害社会秩序和健康的。这样的人在后世的所谓名士和隐士中也是大有人在的。</p><p>&nbsp; </p><p>&nbsp; <br/></p>
<p>看出来了,大伙儿和我一样不喜欢看文言文</p><p></p>
<p>看懂了大半,但是你没分清楚段落,懒的琢磨</p>
你把我当宝来搞的说~我可不会当宝
唉!俺引用的是中文,不是英文啊[em06]
<p>没什么看不懂的,只是不懂你从这篇文章里看懂了什么</p><p></p>
文言文本来就难懂,楼主把原文与注解和议论夹杂在一起,不各自分开。让人看起来也太吃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