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能否龙象共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09:11
<p>  孙子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条古谚对美国兰德公司的南亚问题专家罗丽娜博士(RollieLal)来说,或许可以这样诠释,中美印三方间知根知底,对维护未来国际和平同样重要。</p><p>  “虽然中国和印度‘不约而同’地追求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以巩固国防和提高综合国力,但两国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中国发展经济和国防更多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社会安定,注重内在政治性因素;而印度更追求通过发展经济提高其国际政治地位,尤其是在贸易和环保问题上讨价还价的权力,”罗丽娜博士说。 <br/>&nbsp;&nbsp; <br/>  这位印度裔学者在其新着《解读中国和印度:对美国和世界的安全影响》(UnderstandingChinaandIndia:SecurityImplicationsfortheUnitedStatesandtheWorld)一书中指出,要正确解读中国和印度崛起的意义,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了解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和国防发展的立场和底线,将有利于中美印制定理性的外交政策。</p><p>  中印关系大背景中的美印关系<br/>  “中印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因此,两国间的关系将积极发展,两国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为零(virtuallynonexistent),”罗丽娜说。</p><p>  中印关系曾经长期受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的困扰。但近些年,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中印合作成为主流。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87亿美元,比2000年的29亿美元高出了5倍。与此相应的是,中印边界不再是什么问题。</p><p>  罗丽娜指出,在印度,虽然仍有许多人对达赖持同情态度,反对印度政府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但作为印度的普通选民,他们更关心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如经济问题和教育。西藏问题并不主导他们的政治立场。</p><p>  能源争夺也曾经是中印之间的一个问题。在2006年1月前,中印经常在海外石油的资产竞价上进行恶性竞争,抬高了世界石油的成本价,可谓两败俱伤。在今年1月,两国签署了包括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争取在竞购海外石油资产时获得双赢的结果。</p><p>  罗丽娜认为,因为中国和印度没有利益冲突,所以若美国想“携印制华”,可能有一厢情愿之嫌。<br/>  <br/>“印度虽然想同美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包括军事关系,但印度不可能为了对冲中国影响,而同美国结成同盟。在美印的全球伙伴关系中,美印各有打算。美国可能希望同印度的全球伙伴关系,在反恐、制约中国方面得到好处;但印度更想通过美印伙伴关系,在反恐和核合作方面受益。印度将会非常不情愿为了美国而卷入同中国的冲突。中印两个比邻大国的关系紧张不符合印度的利益,”罗丽娜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p><p>  “一枝独秀”和“百花齐放”<br/>  印度人常常以印度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而自豪,中国人则质疑数百个政党参与民主政治的效率而低估印度民主制度的质量。</p><p>  罗丽娜认为,印度政党大大小小虽然有几百个,但全国性的政党只有两个,即人民党(BJP)和国大党。因此,政党数额对政府运作的效率没有负面影响。许多政党的活动范围只局限在本邦之内,在涉及全国性的政治问题上,他们多结成各种政治联盟,要么同比较保守的人民党站在一起,要么同比较自由的国大党结成统一阵线。</p><p>  “印度有许多政党,而政党更替并不会对国家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然而对中国来说,如果经济发展受挫或发展不平衡,甚至过于极端,就会对(政府)统治及国家稳定构成威胁,”罗丽娜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p><p>  在印度,政党和国家只能的分割使印度的政治制度比较灵活。执政党派的失败不会对国家的稳定和合法性产生影响。稳定的政治制度解决了印度的内忧,让印度可以放手处理国家外部事务,包括在国际事务中如何维护印度的国家主权。</p><p>  “印度两大政党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以前人民党非常保守,有浓厚的原教旨主义色彩。反对国外势力的影响,反对削弱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但上台后,他们也一改初衷,支持经济改革政策,因此确保了经济改革政策的连续性,”罗丽娜指出。</p><p>  中国的现实与印度党派遍地开花形成鲜明对比。罗丽娜认为,中国的精英充满危机感。在许多受访者看来,中国政府的工作表现决定了其合法性。比如说,如果中国政府在处理一些如台湾问题的关键问题上失败,将会导致政府丧失合法性以及整个社会系统的崩溃。</p><p>  “这解释了为什么接受采访的中国人认为,必须将维护国家的统一作为发展经济的目的,”罗丽娜说。<br/>  <br/>  罗丽娜认为,在中国,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是相辅相成的。首先,经济改革为政治改革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没有政治改革,没有法制改革,不减少腐败,中国的经济改革将无以为继。过激的政治改革措施会导致政治崩溃,前苏联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如果放慢经济改革的步伐,让经济收入的鸿沟的扩大,将会削弱中国政府的合法性;只有经济改革,而没有政治改革,也会导致同样的后果。罗丽娜认为,中国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在继续经济改革的同时,尝试温和的政治改革措施。</p><p>  “安内”与“攘外”<br/>  罗丽娜认为,中印两国以发展经济和国防来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国政策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国都想通过发展包括核武器在内部的国防力量以确保两国的主权。中国曾经长期将游击战和以“人海战术”为特点的人民战争作为战争法宝,同样的,印度也长期奉行“不结盟”政策,以保护国家安全。但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让两国都意识到,这些国防手段已经过时,因此两国都在实施高技术建军的策略。</p><p>  但因为历史和现实的政治原因,两国发展国防的目的也有显着的区别:中国侧重“安内”,印度侧重“攘外”。</p><p>  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四分五裂,国家边境变化比较大,因此中国对主权的完整比较敏感;在中国人看来,台湾从大陆分裂意味着国家政权崩溃和国家的分崩离析;相对而言,印度历史上是由一系列王国构成的,在英帝国统治期间被统一。因为南亚次大陆特殊的地理原因,印度的边界一直比较稳定;印度不像中国那样关心领土主权完整,克什米尔问题并不象台湾问题那样具有分量。</p><p>  中国对领土主权的重视,确定了中国发展国防的目的是为了因应可能的军事冲突,如台海危机,这与印度发展核武器有本质的不同。</p><p>  接受罗丽娜采访的印度官员和学者指出,印度发展核武器根本是为了提高印度在国际上的谈判地位,这与中国人普遍认知的“为了对付中国威胁”的看法截然不同,这一看法以印度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为代表。</p><p>  许多印度人认为,在有了核武器后,不管是在处理双边还是多边关系时,印度都更自信,即便讨论的是与印度的核力量没有直接关系的环保和经济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核威慑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力量的象征。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和国防实力,印度才能确保她在国际组织中的经济和政治主权</p><p>  为撰写《解读中国和印度》,罗丽娜曾分别在中国社科院和印度社科院担任访问学者,采访了80余位中印两国政府官员、学者和记者。罗丽娜出生于印度,父母在她1岁时举家移民美国。她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取得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后一直在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担任研究员。</p><p>粟德金,《华盛顿观察》周刊2006年第18期</p><p>  孙子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条古谚对美国兰德公司的南亚问题专家罗丽娜博士(RollieLal)来说,或许可以这样诠释,中美印三方间知根知底,对维护未来国际和平同样重要。</p><p>  “虽然中国和印度‘不约而同’地追求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以巩固国防和提高综合国力,但两国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中国发展经济和国防更多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社会安定,注重内在政治性因素;而印度更追求通过发展经济提高其国际政治地位,尤其是在贸易和环保问题上讨价还价的权力,”罗丽娜博士说。 <br/>&nbsp;&nbsp; <br/>  这位印度裔学者在其新着《解读中国和印度:对美国和世界的安全影响》(UnderstandingChinaandIndia:SecurityImplicationsfortheUnitedStatesandtheWorld)一书中指出,要正确解读中国和印度崛起的意义,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了解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和国防发展的立场和底线,将有利于中美印制定理性的外交政策。</p><p>  中印关系大背景中的美印关系<br/>  “中印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因此,两国间的关系将积极发展,两国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为零(virtuallynonexistent),”罗丽娜说。</p><p>  中印关系曾经长期受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的困扰。但近些年,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中印合作成为主流。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87亿美元,比2000年的29亿美元高出了5倍。与此相应的是,中印边界不再是什么问题。</p><p>  罗丽娜指出,在印度,虽然仍有许多人对达赖持同情态度,反对印度政府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但作为印度的普通选民,他们更关心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如经济问题和教育。西藏问题并不主导他们的政治立场。</p><p>  能源争夺也曾经是中印之间的一个问题。在2006年1月前,中印经常在海外石油的资产竞价上进行恶性竞争,抬高了世界石油的成本价,可谓两败俱伤。在今年1月,两国签署了包括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争取在竞购海外石油资产时获得双赢的结果。</p><p>  罗丽娜认为,因为中国和印度没有利益冲突,所以若美国想“携印制华”,可能有一厢情愿之嫌。<br/>  <br/>“印度虽然想同美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包括军事关系,但印度不可能为了对冲中国影响,而同美国结成同盟。在美印的全球伙伴关系中,美印各有打算。美国可能希望同印度的全球伙伴关系,在反恐、制约中国方面得到好处;但印度更想通过美印伙伴关系,在反恐和核合作方面受益。印度将会非常不情愿为了美国而卷入同中国的冲突。中印两个比邻大国的关系紧张不符合印度的利益,”罗丽娜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p><p>  “一枝独秀”和“百花齐放”<br/>  印度人常常以印度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而自豪,中国人则质疑数百个政党参与民主政治的效率而低估印度民主制度的质量。</p><p>  罗丽娜认为,印度政党大大小小虽然有几百个,但全国性的政党只有两个,即人民党(BJP)和国大党。因此,政党数额对政府运作的效率没有负面影响。许多政党的活动范围只局限在本邦之内,在涉及全国性的政治问题上,他们多结成各种政治联盟,要么同比较保守的人民党站在一起,要么同比较自由的国大党结成统一阵线。</p><p>  “印度有许多政党,而政党更替并不会对国家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然而对中国来说,如果经济发展受挫或发展不平衡,甚至过于极端,就会对(政府)统治及国家稳定构成威胁,”罗丽娜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p><p>  在印度,政党和国家只能的分割使印度的政治制度比较灵活。执政党派的失败不会对国家的稳定和合法性产生影响。稳定的政治制度解决了印度的内忧,让印度可以放手处理国家外部事务,包括在国际事务中如何维护印度的国家主权。</p><p>  “印度两大政党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以前人民党非常保守,有浓厚的原教旨主义色彩。反对国外势力的影响,反对削弱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但上台后,他们也一改初衷,支持经济改革政策,因此确保了经济改革政策的连续性,”罗丽娜指出。</p><p>  中国的现实与印度党派遍地开花形成鲜明对比。罗丽娜认为,中国的精英充满危机感。在许多受访者看来,中国政府的工作表现决定了其合法性。比如说,如果中国政府在处理一些如台湾问题的关键问题上失败,将会导致政府丧失合法性以及整个社会系统的崩溃。</p><p>  “这解释了为什么接受采访的中国人认为,必须将维护国家的统一作为发展经济的目的,”罗丽娜说。<br/>  <br/>  罗丽娜认为,在中国,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是相辅相成的。首先,经济改革为政治改革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没有政治改革,没有法制改革,不减少腐败,中国的经济改革将无以为继。过激的政治改革措施会导致政治崩溃,前苏联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如果放慢经济改革的步伐,让经济收入的鸿沟的扩大,将会削弱中国政府的合法性;只有经济改革,而没有政治改革,也会导致同样的后果。罗丽娜认为,中国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在继续经济改革的同时,尝试温和的政治改革措施。</p><p>  “安内”与“攘外”<br/>  罗丽娜认为,中印两国以发展经济和国防来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国政策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国都想通过发展包括核武器在内部的国防力量以确保两国的主权。中国曾经长期将游击战和以“人海战术”为特点的人民战争作为战争法宝,同样的,印度也长期奉行“不结盟”政策,以保护国家安全。但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让两国都意识到,这些国防手段已经过时,因此两国都在实施高技术建军的策略。</p><p>  但因为历史和现实的政治原因,两国发展国防的目的也有显着的区别:中国侧重“安内”,印度侧重“攘外”。</p><p>  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四分五裂,国家边境变化比较大,因此中国对主权的完整比较敏感;在中国人看来,台湾从大陆分裂意味着国家政权崩溃和国家的分崩离析;相对而言,印度历史上是由一系列王国构成的,在英帝国统治期间被统一。因为南亚次大陆特殊的地理原因,印度的边界一直比较稳定;印度不像中国那样关心领土主权完整,克什米尔问题并不象台湾问题那样具有分量。</p><p>  中国对领土主权的重视,确定了中国发展国防的目的是为了因应可能的军事冲突,如台海危机,这与印度发展核武器有本质的不同。</p><p>  接受罗丽娜采访的印度官员和学者指出,印度发展核武器根本是为了提高印度在国际上的谈判地位,这与中国人普遍认知的“为了对付中国威胁”的看法截然不同,这一看法以印度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为代表。</p><p>  许多印度人认为,在有了核武器后,不管是在处理双边还是多边关系时,印度都更自信,即便讨论的是与印度的核力量没有直接关系的环保和经济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核威慑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力量的象征。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和国防实力,印度才能确保她在国际组织中的经济和政治主权</p><p>  为撰写《解读中国和印度》,罗丽娜曾分别在中国社科院和印度社科院担任访问学者,采访了80余位中印两国政府官员、学者和记者。罗丽娜出生于印度,父母在她1岁时举家移民美国。她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取得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后一直在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担任研究员。</p><p>粟德金,《华盛顿观察》周刊2006年第18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