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弹道导弹优缺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3:02:54
<p><br/>&nbsp;<br/>&nbsp; "兰德"中国国防工业能力报告节译: 中国弹道导弹优缺点 <br/>&nbsp;<br/>&nbsp;<br/>&nbsp;<br/>&nbsp;<br/>&nbsp;<br/>注释: 2006年1月,兰德公司向许多研究机构和个人发送了 “中国国防工业新方向”的研究报告电子版. 下面的英文标题和知识产权生命是根据兰德公司的要求如实发出的, 加有中文翻译. </p><p>之后的一段翻译文字是该报告第二章中有关中国弹道导弹研究发展优缺点的一小节. 以后有时间再慢慢翻译其它章节,以馈读者. </p><p>翻译文字之后附该报告总目录,以便参考.</p><p>臭豆腐为了偷懒,省略了原报告中的脚注, 脚注太长,有的比原文还长. 抱歉.<br/>---------------------------------------------------------------------</p><p><br/>中国国防工业新方向</p><p><br/>A New Direction for China's<br/>Defense Industry</p><p><br/>Evan S. Medeiros<br/>Roger Cliff<br/>Keith Crane<br/>James C. Mulvenon<br/>(作者)</p><p>&nbsp;</p><p>Prepared for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br/>(为美国空军准备)</p><p>&nbsp;</p><p>Limited Electronic Distribution Rights<br/>(有限电子分发权)</p><p>This document and trademark(s) contained herein are protected by law<br/>as indicated in a notice appearing later in this work. This electronic<br/>representation of R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provided for noncommercial<br/>use only. Permission is required from RAND to reproduce, or<br/>reuse in another form, any of our research documents.<br/>(本文件和商标受法律保护,在文件后有详细说明.兰德电子文件的知识产权仅仅限于非商业使用.再次以另外形式印发或成为其它研究文件需征得兰德同意)</p><p>All RAND monographs undergo rigorous peer review to ensure high standards for research quality and objectivity.<br/>(为保证高水平研究质量和客观性,兰德所有的文字形式文件为同行研究使用)</p><p>The research described in this report was sponsored by the United States<br/>Air Force under Contract F49642-01-C-0003. Further information may<br/>be obtained from the Strategic Planning Division, Directorate of Plans,<br/>Hq USAF.<br/>(本研究报告由美国空军根据第F49642-01-C-0003号合同赞助. 进一步的信息可向美国空军指挥部战略计划部索取)</p><p><br/>第二章: 导弹工业生产能力和产量</p><p><br/>弹道导弹:研究发展的优势和弱点,以及生产能力</p><p>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中国导弹生产能力给人印象深刻,在一些领域与西方军事国家的能力接近.但是,关键的弱点仍然在存在于一些重要领域. 象中国其它军工领域一样,一些弱点得到了重视并正在进行改良,但一些问题继续存在. 在这一部分, 我们对中国导弹工业研究发展和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以上所叙述的中国导弹工业的发展和改进将在今后继续得到改善. 明显的标志是新的发射平台和生产发射平台的发展速度.</p><p>最值得注意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国导弹领域的导弹产量.CASC(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IC(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AVIC I(一机部),AVIC II(二机部),CNGC(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生产多种多样的弹道导弹,反舰导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精确打击对地导弹等. 与美国和其它国家装备的导弹相比较,许多型号的导弹比较先进.中国短程弹道导弹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类导弹为中国提供了其它国家不具备的打击能力,尤其在台海方面起到的威慑作用和作战能力.</p><p>尽管如此,中国导弹工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许多的失败,这些失败带来的缺陷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大多数导弹系统的发展时间非常长,中国导弹工业在很大程度依赖进口设计和技术. 在许多领域,导弹工业持续失败,长期不能满足解放军的需要. 中国现代地空导弹,反舰导弹,空空导弹长期以来需要进口,许多相关技术必须从以色列和俄罗斯引进.所有这些明显表明了中国导弹工业的缺陷.中国导弹工业最薄弱的领域是中/远距离地空导弹, “发射后不管”空空导弹,巡航导弹.</p><p>中国同一等级的导弹系统比其它现在军事力量部署的时间总体上要晚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其它军事力量的同类导弹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始由更先进的系统所取代.但是我们对中国是否要在近期为其落后十多年的导弹系统更新换代还不清楚,也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中国有通盘更新换代的计划.</p><p>弹道导弹:研究发展和生产能力的优缺点</p><p>中国国防工业最著名的是它的弹道导弹.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是为数不多的自行生产各类弹道导弹的国家之一. 中国在台湾海峡部署的日益增多的短程弹道导弹吸引了国际上的注意. 但通过对中国弹道导弹生产能力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弹道导弹落后技术先进国家许多年. 许多导弹系统停留在美国和苏联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期的水平.</p><p>中国第一批弹道导弹是苏联SS-2以液氧/酒精为动力的二战时期德国V-2导弹的改进型,命名为 “东风 1”(DF-1), 在1960年发射成功.苏联对华技术援助也在同一年结束,直到九十年代才恢复. 在这个阶段, 中国对DF-1进行了改进,使用了液体燃料,提高了射程和精确度.目前,中国现役13,000公里以上液体燃料弹道导弹的圆周误差达到了500米.</p><p>同时,中国在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固体燃料弹道导弹. 研究的初始目的是为了生产潜艇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巨浪 1”(JL-1),但最后同时出现了DF-21陆基弹道导弹.与液体弹道导弹不同,DF-21从机动车辆上发射,提高了生存能力.</p><p>DF-21和中国所有液体弹道导弹携带核弹头.DF-21研究成功之后,短距离固体燃料常规弹道导弹相继出现. 这些短距离弹道导弹最初的发展目的是为了出口,但最后装备了解放军. 目前,解放军现役350公里到2,150公里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圆周误差达到了50米,对导弹射程和精确度的改进工作还在继续.另外,固体燃料核弹头机动弹道导弹目前仍然处于发展阶段.</p><p>中国目前发展中弹道导弹见图表2.3</p><p>型号--燃料-装备时间-战斗部重量(公斤)-射程(公里)-圆周误差(米)<br/>DF-3A 液体 1987 2,150 2,800 1,000<br/>DF-4 液体 1980 2,200 5,500 1,500<br/>DF-5 液体 1981 3,000 12,000 800<br/>DF-5A 液体 1986 3,200 13,000 500<br/>DF-11 固体 1992 800 350 600<br/>DF-11A 固体 1998 500 500 200<br/>DF-15 固体 1990 500 600 300<br/>DF-15A 固体 未知 500 600 30-45<br/>DF-21 固体 1987 600 2,150 700<br/>DF-21A 固体 未知 500 2,500 50<br/>DF-31 固体 2010 1,050-1,750 8,000 300<br/>DF-31A 固体 2010 1,050-1,750 10,000 300<br/>JL-1 固体 2003 600 2,150 700<br/>JL-2 固体 2010 1,050-2,800 8,000 300</p><p>资料来源: “简氏战略武器系统” 2003年6月3日,第40期; “核扩散:威胁和反映”国防部长办公室,2001年1月; “中国国防年度报告 2003”; “中国国防年度报告 2004”; “北京展示新型战术导弹系统” “简氏防务”2004年11月.</p><p>注:资料来自非秘密文件,可能存在误差.</p><p>中国自六十年代就具备了自行设计和生产弹道导弹的能力,1981年中国成为部署洲际弹道导弹第一个发展中国家. 与美国相比较,中国弹道导弹领域不具有优势,而且很大程度明显有着局限性. 美国在1960年部署洲际弹道导弹,比中国早了21年. 自1963年,美国所有的洲际弹道导弹都是固体燃料,中国第一种8,000公里射程的DF-31到2010年才开始装备部队. 另外, DF-31的圆周误差为300米,而美国在1965年部署的 “民兵 II型” 洲际弹道导弹的圆周误差为200米.</p><p>另外,美国在六十年代末部署的射程为740公里的 “潘兴 I型”机动短程弹道导弹的圆周误差为150米, 而中国直到九十年代才部署的第一种600公里射程短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DF-15的圆周误差为300米.</p><p>DF-15A和DF-21A估计圆周误差小于50米, 但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开始部署,而美国在1984年部署的 “潘兴 II型”中程弹道导弹的误差也是50米.</p><p>最后,美国自1960年就已经开始部署短程弹道导弹. 中国正在显示这方面的能力. 美国射程为国7,400公里的 “三叉戟 C-4”从1979年开始服役,圆周误差为450米;而与其相似的中国JL-2到2010年左右才开始正式服役.</p><p>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能力可与美国30年前的水平相比较;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相当于美国40年前的水平;中国短程/中程弹道导弹能力与美国20年前的水平相当.</p><p>另外,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中国在改进的速度上有所加快. 尽管总体上讲不是那么印象深刻, 但中国短程/中程弹道导弹为解放军提供了重要的打击能力. 美国唯一的常规弹道导弹是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最大射程只有300公里. </p><p>根据美国和苏联于1987年签署的 “中程核武器条约”,美国和俄罗斯目前都没有500-5,5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 美国需要依靠空中和海上武器系统发射射程为300公里以上的巡航导弹,而中国在此领域占了上风.</p><p>中国的短程弹道导弹不但很难防御,而且几乎无法在发射前确定位置并加以摧毁.中国最新发展的DF-15A和DF-21A相比之下更加难以使用精确打击手段进行打击. <br/>&nbsp;<br/>&nbsp;</p><p><br/>&nbsp;<br/>&nbsp; "兰德"中国国防工业能力报告节译: 中国弹道导弹优缺点 <br/>&nbsp;<br/>&nbsp;<br/>&nbsp;<br/>&nbsp;<br/>&nbsp;<br/>注释: 2006年1月,兰德公司向许多研究机构和个人发送了 “中国国防工业新方向”的研究报告电子版. 下面的英文标题和知识产权生命是根据兰德公司的要求如实发出的, 加有中文翻译. </p><p>之后的一段翻译文字是该报告第二章中有关中国弹道导弹研究发展优缺点的一小节. 以后有时间再慢慢翻译其它章节,以馈读者. </p><p>翻译文字之后附该报告总目录,以便参考.</p><p>臭豆腐为了偷懒,省略了原报告中的脚注, 脚注太长,有的比原文还长. 抱歉.<br/>---------------------------------------------------------------------</p><p><br/>中国国防工业新方向</p><p><br/>A New Direction for China's<br/>Defense Industry</p><p><br/>Evan S. Medeiros<br/>Roger Cliff<br/>Keith Crane<br/>James C. Mulvenon<br/>(作者)</p><p>&nbsp;</p><p>Prepared for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br/>(为美国空军准备)</p><p>&nbsp;</p><p>Limited Electronic Distribution Rights<br/>(有限电子分发权)</p><p>This document and trademark(s) contained herein are protected by law<br/>as indicated in a notice appearing later in this work. This electronic<br/>representation of R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provided for noncommercial<br/>use only. Permission is required from RAND to reproduce, or<br/>reuse in another form, any of our research documents.<br/>(本文件和商标受法律保护,在文件后有详细说明.兰德电子文件的知识产权仅仅限于非商业使用.再次以另外形式印发或成为其它研究文件需征得兰德同意)</p><p>All RAND monographs undergo rigorous peer review to ensure high standards for research quality and objectivity.<br/>(为保证高水平研究质量和客观性,兰德所有的文字形式文件为同行研究使用)</p><p>The research described in this report was sponsored by the United States<br/>Air Force under Contract F49642-01-C-0003. Further information may<br/>be obtained from the Strategic Planning Division, Directorate of Plans,<br/>Hq USAF.<br/>(本研究报告由美国空军根据第F49642-01-C-0003号合同赞助. 进一步的信息可向美国空军指挥部战略计划部索取)</p><p><br/>第二章: 导弹工业生产能力和产量</p><p><br/>弹道导弹:研究发展的优势和弱点,以及生产能力</p><p>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中国导弹生产能力给人印象深刻,在一些领域与西方军事国家的能力接近.但是,关键的弱点仍然在存在于一些重要领域. 象中国其它军工领域一样,一些弱点得到了重视并正在进行改良,但一些问题继续存在. 在这一部分, 我们对中国导弹工业研究发展和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以上所叙述的中国导弹工业的发展和改进将在今后继续得到改善. 明显的标志是新的发射平台和生产发射平台的发展速度.</p><p>最值得注意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国导弹领域的导弹产量.CASC(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IC(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AVIC I(一机部),AVIC II(二机部),CNGC(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生产多种多样的弹道导弹,反舰导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精确打击对地导弹等. 与美国和其它国家装备的导弹相比较,许多型号的导弹比较先进.中国短程弹道导弹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类导弹为中国提供了其它国家不具备的打击能力,尤其在台海方面起到的威慑作用和作战能力.</p><p>尽管如此,中国导弹工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许多的失败,这些失败带来的缺陷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大多数导弹系统的发展时间非常长,中国导弹工业在很大程度依赖进口设计和技术. 在许多领域,导弹工业持续失败,长期不能满足解放军的需要. 中国现代地空导弹,反舰导弹,空空导弹长期以来需要进口,许多相关技术必须从以色列和俄罗斯引进.所有这些明显表明了中国导弹工业的缺陷.中国导弹工业最薄弱的领域是中/远距离地空导弹, “发射后不管”空空导弹,巡航导弹.</p><p>中国同一等级的导弹系统比其它现在军事力量部署的时间总体上要晚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其它军事力量的同类导弹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始由更先进的系统所取代.但是我们对中国是否要在近期为其落后十多年的导弹系统更新换代还不清楚,也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中国有通盘更新换代的计划.</p><p>弹道导弹:研究发展和生产能力的优缺点</p><p>中国国防工业最著名的是它的弹道导弹.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是为数不多的自行生产各类弹道导弹的国家之一. 中国在台湾海峡部署的日益增多的短程弹道导弹吸引了国际上的注意. 但通过对中国弹道导弹生产能力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弹道导弹落后技术先进国家许多年. 许多导弹系统停留在美国和苏联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期的水平.</p><p>中国第一批弹道导弹是苏联SS-2以液氧/酒精为动力的二战时期德国V-2导弹的改进型,命名为 “东风 1”(DF-1), 在1960年发射成功.苏联对华技术援助也在同一年结束,直到九十年代才恢复. 在这个阶段, 中国对DF-1进行了改进,使用了液体燃料,提高了射程和精确度.目前,中国现役13,000公里以上液体燃料弹道导弹的圆周误差达到了500米.</p><p>同时,中国在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固体燃料弹道导弹. 研究的初始目的是为了生产潜艇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巨浪 1”(JL-1),但最后同时出现了DF-21陆基弹道导弹.与液体弹道导弹不同,DF-21从机动车辆上发射,提高了生存能力.</p><p>DF-21和中国所有液体弹道导弹携带核弹头.DF-21研究成功之后,短距离固体燃料常规弹道导弹相继出现. 这些短距离弹道导弹最初的发展目的是为了出口,但最后装备了解放军. 目前,解放军现役350公里到2,150公里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圆周误差达到了50米,对导弹射程和精确度的改进工作还在继续.另外,固体燃料核弹头机动弹道导弹目前仍然处于发展阶段.</p><p>中国目前发展中弹道导弹见图表2.3</p><p>型号--燃料-装备时间-战斗部重量(公斤)-射程(公里)-圆周误差(米)<br/>DF-3A 液体 1987 2,150 2,800 1,000<br/>DF-4 液体 1980 2,200 5,500 1,500<br/>DF-5 液体 1981 3,000 12,000 800<br/>DF-5A 液体 1986 3,200 13,000 500<br/>DF-11 固体 1992 800 350 600<br/>DF-11A 固体 1998 500 500 200<br/>DF-15 固体 1990 500 600 300<br/>DF-15A 固体 未知 500 600 30-45<br/>DF-21 固体 1987 600 2,150 700<br/>DF-21A 固体 未知 500 2,500 50<br/>DF-31 固体 2010 1,050-1,750 8,000 300<br/>DF-31A 固体 2010 1,050-1,750 10,000 300<br/>JL-1 固体 2003 600 2,150 700<br/>JL-2 固体 2010 1,050-2,800 8,000 300</p><p>资料来源: “简氏战略武器系统” 2003年6月3日,第40期; “核扩散:威胁和反映”国防部长办公室,2001年1月; “中国国防年度报告 2003”; “中国国防年度报告 2004”; “北京展示新型战术导弹系统” “简氏防务”2004年11月.</p><p>注:资料来自非秘密文件,可能存在误差.</p><p>中国自六十年代就具备了自行设计和生产弹道导弹的能力,1981年中国成为部署洲际弹道导弹第一个发展中国家. 与美国相比较,中国弹道导弹领域不具有优势,而且很大程度明显有着局限性. 美国在1960年部署洲际弹道导弹,比中国早了21年. 自1963年,美国所有的洲际弹道导弹都是固体燃料,中国第一种8,000公里射程的DF-31到2010年才开始装备部队. 另外, DF-31的圆周误差为300米,而美国在1965年部署的 “民兵 II型” 洲际弹道导弹的圆周误差为200米.</p><p>另外,美国在六十年代末部署的射程为740公里的 “潘兴 I型”机动短程弹道导弹的圆周误差为150米, 而中国直到九十年代才部署的第一种600公里射程短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DF-15的圆周误差为300米.</p><p>DF-15A和DF-21A估计圆周误差小于50米, 但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开始部署,而美国在1984年部署的 “潘兴 II型”中程弹道导弹的误差也是50米.</p><p>最后,美国自1960年就已经开始部署短程弹道导弹. 中国正在显示这方面的能力. 美国射程为国7,400公里的 “三叉戟 C-4”从1979年开始服役,圆周误差为450米;而与其相似的中国JL-2到2010年左右才开始正式服役.</p><p>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能力可与美国30年前的水平相比较;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相当于美国40年前的水平;中国短程/中程弹道导弹能力与美国20年前的水平相当.</p><p>另外,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中国在改进的速度上有所加快. 尽管总体上讲不是那么印象深刻, 但中国短程/中程弹道导弹为解放军提供了重要的打击能力. 美国唯一的常规弹道导弹是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最大射程只有300公里. </p><p>根据美国和苏联于1987年签署的 “中程核武器条约”,美国和俄罗斯目前都没有500-5,5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 美国需要依靠空中和海上武器系统发射射程为300公里以上的巡航导弹,而中国在此领域占了上风.</p><p>中国的短程弹道导弹不但很难防御,而且几乎无法在发射前确定位置并加以摧毁.中国最新发展的DF-15A和DF-21A相比之下更加难以使用精确打击手段进行打击. <br/>&nbsp;<br/>&nbsp;</p>
跟酶国比肯定有差距啦.................
有点儿不准确
还须努力!!!!!
不知真假
<p>数量有时候比质量更重要。</p><p>但数量和质量都不怎么样的时候,就无法确保核威慑力了!</p>
<p>有部分内容N年前已经在杂志中看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