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事人回忆导弹危机10周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16:56
<p>帅化民将军通过与美国之间的多次联系发现,美国的想法与当时台湾许多人认为的有很大的差异。尽管美国了解</p><p>当时台海急速增加的危机与台湾面对的问题,不过却没有提出任何承诺,只告诉台军一切不需要担心,美军一定会有因应。</p><p>文/特约撰稿员 郑继文</p><p>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危险的台湾海峡被称为黑水沟,从大陆来台的先民们需要胆识和好运才能越过这道地理天险。</p><p>过去50余年来,黑水沟更因为政治因素而成为一道军事天险。双方的大炮、导弹相互瞄准,尽管过去十几年来两岸在经济、文化领域交流频繁,不过军事的敌对却丝毫未曾改变,使得台湾海峡成为世界最诡异的地区。</p><p>回顾过去的两岸关系,1996年的导弹危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当年解放军以弹道导弹试射的名义对台实施武吓,不仅威吓当时的台湾“总统”大选,更是对李登辉在1995年访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强有力回敬。</p><p>不过,导弹危机却也使两岸关系倒退,尔后台湾执政当局愈来愈往“台独”方向走,不仅台湾社会逐步陷入统独争议的虚耗中,经济发展更是江河日下。</p><p>两岸关系分水岭</p><p>导弹危机的源头须回溯到1995年中期的台湾。</p><p>当年,台湾社会对李登辉前往美国访问的支持度是非常高的,即便是一向反对李登辉的《联合报》也支持那次访问,反映了当时台湾内部一股希望走向国际的民意。</p><p>现在回头看,当时台湾“政府”的施政重点有4项,分别是内部民主化、“务实外交”、新的两岸关系、发展经济,除了最后1项是长年的既有政策之外,前面3项都是一种推陈出新。</p><p>在这3项新政策中,新的两岸关系最为重要。两岸谈判开始于1980年代末期,在1988~1990年期间,两边是接触却不谈判,花了3年时间取得了互相之间的信任与默契后,才开始在1990年展开密使谈判。</p><p>1991年,时机成熟后,两岸开始进行台面上的公开谈判。由于两岸关系的缓和,台湾的“务实外交”推动较为顺利,台湾与“非邦交国”之间的往来相当频繁,台湾的经济发展更是处于高峰,即便是采购先进武器也更容易,外购的武器装备像幻影2000-5战机、F-16战机、拉法叶护卫舰等,都是在两岸恢复谈判的那几年获得的。</p><span id="fhad_display1"><table height="367"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73"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360" height="300"><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dv.phoenixtv.com/adx.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null[/script]</scrip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null[/script]</scrip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dv.phoenixtv.com/adjs.php?n=737091432&amp;what=zone:371&amp;target=_blank&amp;exclude=,&amp;referer=http%3A//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057594037927936/index.shtml"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null[/script]</script><noscript></noscript></td><td>&nbs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360" height="2"></td><td height="2"></td></tr><tr><td valign="top" width="360"><table height="51"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360" bgcolor="#febd1b" border="0"><tbody><tr><td width="20"><img height="49" src="http://news.phoenixtv.com/TLimages/new_single/title_hot.gif" width="20" alt=""/></td><td valign="bottom" align="center" background="/TLimages/new_single/inside_bg.gi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10" border="0" style="COLOR: #0808bd;"><tbody><tr valign="top"><td width="160" height="20">·<a class="dblue" href="http://666.89178.com/index_phonixtv.htm" target="_blank">打工不如开个小店</a></td><td width="150" height="20">·<a class="dblue" href="http://28.com/?comeid=16323" target="_blank">1年投资身家百万</a></td></tr><tr valign="top"><td width="160" height="20">·<a class="dblue" href="http://666.sooe.cn/?=phoenixtvhzh1" target="_blank">白手起家不再是梦</a></td><td width="150" height="20">·<a class="dblue" href="http://888.sooe.cn/2005/project_index.htm?=phoenixtvhzh" target="_blank">21岁少女创业狂赚</a></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td>&nbsp;</td></tr></tbody></table></span><p>因此,导弹危机之前是台湾的黄金时期,从国际关系、两岸关系、政治经济稳定3项指标来看,当时的台湾都处于最佳状况。</p><p>1996年的导弹危机彻底打破了这种好局面,也成了台湾发展的重要分水岭。</p><p>从前面的国际、两岸、政经3项指标来看,首先两岸关系发生军事化转变,到“两国论”提出后更使两岸谈判全面中断,迄今仍处于僵局。从那时开始,台湾内部便分裂为与大陆对抗和与大陆交往的两股力量,而台湾内部选举更激化了族群对立,自2000年更分裂为蓝绿对抗。迄今,政治的空转也让台湾的经济发展跟着一蹶不振。</p><p>由于两岸关系交恶,大陆加大了压缩台湾国际生存空间的力度,使得台湾的“邦交国”数量减少,没几年南非便与台湾断交。因此,3项指标可说是全面倒退。</p><p>回顾作为导弹危机起因的李登辉访美事件,前“陆委会主委”苏起认为,大陆、台湾、美国3方都犯了错估形势的错误,其中台湾对大陆的激烈反应自是始料未及,而美国与大陆在处理是否允许李登辉访美的交涉期间,更是错估了对方的反应。对于大陆的激烈反应,苏起认为,其中有大陆的内部政治因素;另外还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在起作用:李登辉能在江泽民之前访问美国,而江泽民则是迟至1997年才访问美国的。</p><p>导弹危机后,大陆自此积极展开对台的军事准备,解放军开始加强针对台湾的部队训练、演习、添购新武器装备等,而到了1999年“两国论”提出后,更是进一步增强了军备采购,向俄罗斯购入大批先进战机、潜艇,以因应台海变局。</p><p>导弹危机与美国介入</p><p>自李登辉访美引发导弹危机后,台军虽逐步升高了对大陆的警戒级别,不过解放军的弹道导弹试射仍然震撼了台军,使得危机步步逼近。</p><p>导弹是台湾防御的重大弱点,导弹密集攻击会降低台湾的空中优势,连带造成制空、制海的失衡,让台湾军事专家们相当忧心。</p><p>那时的台湾正是经济最繁荣的时候,一般民众没有想过会有爆发战争的危机,因此在解放军宣布对台进行导弹试射后,对台湾社会造成巨大的震撼心理,产生股票重挫、移民潮、有钱人出国避风头等乱象。</p><p>相对于民间的混乱,台军在导弹危机期间的表现却是沉稳的,当时的“国防部联三次长执行官”帅化民中将指出,台军受到震撼却不害怕,而且有控制局势的自信。台军之所以有此自信,除了当年的两岸军事战备有利于台军之外,美军是一个关键因素。</p><p>当年台湾因应导弹危机的机制有3层:“总统府”通过沟通渠道与美国进行联系;“国安会议”顺着这个渠道为高层作一些决策与分析;“国防部”的军事准备。</p><p>在与美军交涉的同时,台军积极进行战备,国防部当时的气氛是外弛内张,台军最忧虑的是乌、东引之类的外岛会遭解放军攻击或围困。</p><p>就当时的军事判断,台军认为,解放军能采取的最致命措施是直接进犯台湾引发两岸战争,次要威胁是用导弹攻击台湾本岛,接着进行空中持续攻击或是攻击外岛。</p><p>不过以当时“国防部”的判断,解放军的能力和导弹数量都不足以有效攻击台湾,而且台军仍拥有一定的空中优势,他们倒是相当忧心解放军攻击外岛。</p><p>台军判断解放军攻击占领外岛的手法,一种是打了就跑,造成台湾的一定损失和难堪,一种是困而不打,以包围的方式吃掉台湾本岛来增援的海、空军。为因应危机,当时的台军参谋总长罗本力上将频频视察外岛,加强外岛的战备以稳定军心。</p><p>在导弹危机期间,帅化民将军以“国防部”主管作战的中将军官身份前往美国国防部,与美军进行沟通,让美军能够了解台军的反应。</p><p>在帅化民将军访美前,台美军事交流是相当有限的,美军对台湾设下许多限制条款,台军只有主管情报的联二情报军官与主管军购的联五计划军官能进入美国国防部开会或是参访,主管作战的联三人员是不准进入国防部的。</p><p>因此,到了导弹危机期间,不仅台军早已经与美军的现代化脱钩,而且美军也不清楚台军的状况,美军担心紧张对峙下的台军反应,是否有擦枪走火的可能。</p><p>当时美国处于克林顿总统时期,台海政策一直相当模糊,以保持政策的自由度,一方面当时美国与大陆是敌是友还不确定,一方面也怕台湾打美国牌而被拖下水。</p><p>帅化民将军指出,美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作出反应的,从美军太平洋总部到华盛顿,虽然在必要的时候会作出一些政治表示,表示美国很严重关切台湾的安全,不过实际的作为却是相当模糊的。</p><p>帅化民将军通过与美国之间的多次联系发现,美国的想法与当时台湾许多人认为的有很大的差异。尽管美国了解当时台海急速增加的危机与台湾面对的问题,不过却没有提出任何承诺,只告诉台军一切不需要担心,美军一定会有因应。</p><p>帅化民将军根据多年与美国政府打交道的经验指出,他认为美国把台湾看作是未来可用的战略棋子,现阶段最好是处于冻结状态,维持现状不要惹事。由于美国哪天或许要用到台湾,所以不能让台湾消失。</p><p>在此前提下,导弹危机时美国政府希望台海维持安定,希望大陆不要动武,不过派航母也只是摆个姿态。</p><p>帅化民将军同时指出,美国当时告诉他要派航母来台海,但却拒绝透露航母何时会来、时间地点、方位,美军指出其航母对全球的任何海峡都拥有无害通过权利。帅认为,美军当时的反应是非常狡猾的,台军原本预期航母会从台湾西海岸通过,但最后只是在台湾东部外海停留7个小时便撤回,作为对两岸的一种姿态展现。</p><p>导弹危机后的台军调整</p><p>导弹危机后,台军根据教训进行调整,其中“国防部”的工作重点落在降低两岸发生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上。</p><p>当时,台湾的防御有主动与被动两种反应,在台军“固安计划”的被动反应中,战区的司令官是有独自反应权力的,部队在遭受奇袭后有自动反应能力,遭破坏后有自动修补能力。</p><p>不过在导弹危机后的检讨中,台军发现,如果发生误击事件,而本身的被动反应能力过于强烈时,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危机。</p><p>因此,台军修改了许多被动反应、主动反应的机制,同时设下一些管制与规定,并对作战程序中的规定进行了大幅修改,同时还派出了更高层的指挥官对此事进行监管。</p><p>台军还发现,已有的参谋本部制度无法因应守势作战需要,无法适应未来的奇袭、斩首、威吓、震撼作战类型。科技的进步使得作战的节拍加快,奇袭的效果愈来愈强,部队能够反应的时间也就愈来愈短。面对奇袭作战,军队需要快速反应部队,这只需要有人员和装备加以训练就可以,不过更难的是快速反应的指挥链,势必需要全盘调整现有的指挥体系。导弹危机后,台军随即开始实施C4ISR现代化的“博胜项目”,借着计算机软件提高台军的联合作战机制,同时试图组建新的高层权责单位,这些计划目前仍在进行中。</p><p>不过,导弹危机也让台军付出许多代价,其中最严重的是从导弹危机到后来的“两国论”风波的2年期间,解放军的机舰频频出海而且进入中线。原本,台湾海峡由台湾控制的默契与地盘观念被打破,台湾方面被压缩到中线。</p><p>另外,台军的情报能力也受到重创,导弹危机期间,台湾政治人物轻率发出导弹是哑巴弹等不当言论,使大陆惊觉之余,对此事展开调查,造成台湾布建的情报网受到重创,台湾吸收的最高级别情报员—解放军总装备部的刘连昆少将因此被查获和处死。目前,台湾对大陆的情报能力已是大不如前。</p><p>此外,导弹危机也让台军陷入了导弹迷思,执意推动引进效益不佳的爱国者3型系统的军购案,这很可能会将台军带入死胡同。</p><p>爱国者3型系统是用来防御解放军的弹道导弹的,不过弹道导弹虽然会对机场、雷达站、调度中心等造成瞬间的巨大伤害,事实上却无法达成屈服台湾的作用。而弹道导弹的真正麻烦之处在于,它会破坏空中优势的平衡,而台军在这方面却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弥补平衡,而选择了一个很愚蠢的做法,想通过买爱国者3型导弹用2枚换1枚的方式对抗弹道导弹,这是一种投资效率极低的做法,其费用还不如拿来做重要基地的地下化较为有效。</p><p>在台湾“国安会”的运作下,最近台湾媒体、学界、军界掀起一轮“1996年台海导弹危机10周年”的回顾风潮,为陈水扁因为“终统”所造成的风波营造一些社会支持气氛。</p><p>不过,我们回顾10年前这个影响台湾发展的重要事件,其后续效应目前仍旧困住台湾。由于台湾执政当局施政频频剑走偏锋,尽管近年来政经发展江河日下,不过台湾执政当局却一直未能正视到,两岸关系的僵局是台湾现有诸多困境的核心问题。不针对核心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无怪乎台湾迄今仍然走不出困局。</p><p>帅化民将军通过与美国之间的多次联系发现,美国的想法与当时台湾许多人认为的有很大的差异。尽管美国了解</p><p>当时台海急速增加的危机与台湾面对的问题,不过却没有提出任何承诺,只告诉台军一切不需要担心,美军一定会有因应。</p><p>文/特约撰稿员 郑继文</p><p>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危险的台湾海峡被称为黑水沟,从大陆来台的先民们需要胆识和好运才能越过这道地理天险。</p><p>过去50余年来,黑水沟更因为政治因素而成为一道军事天险。双方的大炮、导弹相互瞄准,尽管过去十几年来两岸在经济、文化领域交流频繁,不过军事的敌对却丝毫未曾改变,使得台湾海峡成为世界最诡异的地区。</p><p>回顾过去的两岸关系,1996年的导弹危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当年解放军以弹道导弹试射的名义对台实施武吓,不仅威吓当时的台湾“总统”大选,更是对李登辉在1995年访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强有力回敬。</p><p>不过,导弹危机却也使两岸关系倒退,尔后台湾执政当局愈来愈往“台独”方向走,不仅台湾社会逐步陷入统独争议的虚耗中,经济发展更是江河日下。</p><p>两岸关系分水岭</p><p>导弹危机的源头须回溯到1995年中期的台湾。</p><p>当年,台湾社会对李登辉前往美国访问的支持度是非常高的,即便是一向反对李登辉的《联合报》也支持那次访问,反映了当时台湾内部一股希望走向国际的民意。</p><p>现在回头看,当时台湾“政府”的施政重点有4项,分别是内部民主化、“务实外交”、新的两岸关系、发展经济,除了最后1项是长年的既有政策之外,前面3项都是一种推陈出新。</p><p>在这3项新政策中,新的两岸关系最为重要。两岸谈判开始于1980年代末期,在1988~1990年期间,两边是接触却不谈判,花了3年时间取得了互相之间的信任与默契后,才开始在1990年展开密使谈判。</p><p>1991年,时机成熟后,两岸开始进行台面上的公开谈判。由于两岸关系的缓和,台湾的“务实外交”推动较为顺利,台湾与“非邦交国”之间的往来相当频繁,台湾的经济发展更是处于高峰,即便是采购先进武器也更容易,外购的武器装备像幻影2000-5战机、F-16战机、拉法叶护卫舰等,都是在两岸恢复谈判的那几年获得的。</p><span id="fhad_display1"><table height="367"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73"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360" height="300"><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dv.phoenixtv.com/adx.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null[/script]</scrip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null[/script]</scrip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dv.phoenixtv.com/adjs.php?n=737091432&amp;what=zone:371&amp;target=_blank&amp;exclude=,&amp;referer=http%3A//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057594037927936/index.shtml"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null[/script]</script><noscript></noscript></td><td>&nbs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360" height="2"></td><td height="2"></td></tr><tr><td valign="top" width="360"><table height="51"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360" bgcolor="#febd1b" border="0"><tbody><tr><td width="20"><img height="49" src="http://news.phoenixtv.com/TLimages/new_single/title_hot.gif" width="20" alt=""/></td><td valign="bottom" align="center" background="/TLimages/new_single/inside_bg.gi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10" border="0" style="COLOR: #0808bd;"><tbody><tr valign="top"><td width="160" height="20">·<a class="dblue" href="http://666.89178.com/index_phonixtv.htm" target="_blank">打工不如开个小店</a></td><td width="150" height="20">·<a class="dblue" href="http://28.com/?comeid=16323" target="_blank">1年投资身家百万</a></td></tr><tr valign="top"><td width="160" height="20">·<a class="dblue" href="http://666.sooe.cn/?=phoenixtvhzh1" target="_blank">白手起家不再是梦</a></td><td width="150" height="20">·<a class="dblue" href="http://888.sooe.cn/2005/project_index.htm?=phoenixtvhzh" target="_blank">21岁少女创业狂赚</a></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td>&nbsp;</td></tr></tbody></table></span><p>因此,导弹危机之前是台湾的黄金时期,从国际关系、两岸关系、政治经济稳定3项指标来看,当时的台湾都处于最佳状况。</p><p>1996年的导弹危机彻底打破了这种好局面,也成了台湾发展的重要分水岭。</p><p>从前面的国际、两岸、政经3项指标来看,首先两岸关系发生军事化转变,到“两国论”提出后更使两岸谈判全面中断,迄今仍处于僵局。从那时开始,台湾内部便分裂为与大陆对抗和与大陆交往的两股力量,而台湾内部选举更激化了族群对立,自2000年更分裂为蓝绿对抗。迄今,政治的空转也让台湾的经济发展跟着一蹶不振。</p><p>由于两岸关系交恶,大陆加大了压缩台湾国际生存空间的力度,使得台湾的“邦交国”数量减少,没几年南非便与台湾断交。因此,3项指标可说是全面倒退。</p><p>回顾作为导弹危机起因的李登辉访美事件,前“陆委会主委”苏起认为,大陆、台湾、美国3方都犯了错估形势的错误,其中台湾对大陆的激烈反应自是始料未及,而美国与大陆在处理是否允许李登辉访美的交涉期间,更是错估了对方的反应。对于大陆的激烈反应,苏起认为,其中有大陆的内部政治因素;另外还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在起作用:李登辉能在江泽民之前访问美国,而江泽民则是迟至1997年才访问美国的。</p><p>导弹危机后,大陆自此积极展开对台的军事准备,解放军开始加强针对台湾的部队训练、演习、添购新武器装备等,而到了1999年“两国论”提出后,更是进一步增强了军备采购,向俄罗斯购入大批先进战机、潜艇,以因应台海变局。</p><p>导弹危机与美国介入</p><p>自李登辉访美引发导弹危机后,台军虽逐步升高了对大陆的警戒级别,不过解放军的弹道导弹试射仍然震撼了台军,使得危机步步逼近。</p><p>导弹是台湾防御的重大弱点,导弹密集攻击会降低台湾的空中优势,连带造成制空、制海的失衡,让台湾军事专家们相当忧心。</p><p>那时的台湾正是经济最繁荣的时候,一般民众没有想过会有爆发战争的危机,因此在解放军宣布对台进行导弹试射后,对台湾社会造成巨大的震撼心理,产生股票重挫、移民潮、有钱人出国避风头等乱象。</p><p>相对于民间的混乱,台军在导弹危机期间的表现却是沉稳的,当时的“国防部联三次长执行官”帅化民中将指出,台军受到震撼却不害怕,而且有控制局势的自信。台军之所以有此自信,除了当年的两岸军事战备有利于台军之外,美军是一个关键因素。</p><p>当年台湾因应导弹危机的机制有3层:“总统府”通过沟通渠道与美国进行联系;“国安会议”顺着这个渠道为高层作一些决策与分析;“国防部”的军事准备。</p><p>在与美军交涉的同时,台军积极进行战备,国防部当时的气氛是外弛内张,台军最忧虑的是乌、东引之类的外岛会遭解放军攻击或围困。</p><p>就当时的军事判断,台军认为,解放军能采取的最致命措施是直接进犯台湾引发两岸战争,次要威胁是用导弹攻击台湾本岛,接着进行空中持续攻击或是攻击外岛。</p><p>不过以当时“国防部”的判断,解放军的能力和导弹数量都不足以有效攻击台湾,而且台军仍拥有一定的空中优势,他们倒是相当忧心解放军攻击外岛。</p><p>台军判断解放军攻击占领外岛的手法,一种是打了就跑,造成台湾的一定损失和难堪,一种是困而不打,以包围的方式吃掉台湾本岛来增援的海、空军。为因应危机,当时的台军参谋总长罗本力上将频频视察外岛,加强外岛的战备以稳定军心。</p><p>在导弹危机期间,帅化民将军以“国防部”主管作战的中将军官身份前往美国国防部,与美军进行沟通,让美军能够了解台军的反应。</p><p>在帅化民将军访美前,台美军事交流是相当有限的,美军对台湾设下许多限制条款,台军只有主管情报的联二情报军官与主管军购的联五计划军官能进入美国国防部开会或是参访,主管作战的联三人员是不准进入国防部的。</p><p>因此,到了导弹危机期间,不仅台军早已经与美军的现代化脱钩,而且美军也不清楚台军的状况,美军担心紧张对峙下的台军反应,是否有擦枪走火的可能。</p><p>当时美国处于克林顿总统时期,台海政策一直相当模糊,以保持政策的自由度,一方面当时美国与大陆是敌是友还不确定,一方面也怕台湾打美国牌而被拖下水。</p><p>帅化民将军指出,美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作出反应的,从美军太平洋总部到华盛顿,虽然在必要的时候会作出一些政治表示,表示美国很严重关切台湾的安全,不过实际的作为却是相当模糊的。</p><p>帅化民将军通过与美国之间的多次联系发现,美国的想法与当时台湾许多人认为的有很大的差异。尽管美国了解当时台海急速增加的危机与台湾面对的问题,不过却没有提出任何承诺,只告诉台军一切不需要担心,美军一定会有因应。</p><p>帅化民将军根据多年与美国政府打交道的经验指出,他认为美国把台湾看作是未来可用的战略棋子,现阶段最好是处于冻结状态,维持现状不要惹事。由于美国哪天或许要用到台湾,所以不能让台湾消失。</p><p>在此前提下,导弹危机时美国政府希望台海维持安定,希望大陆不要动武,不过派航母也只是摆个姿态。</p><p>帅化民将军同时指出,美国当时告诉他要派航母来台海,但却拒绝透露航母何时会来、时间地点、方位,美军指出其航母对全球的任何海峡都拥有无害通过权利。帅认为,美军当时的反应是非常狡猾的,台军原本预期航母会从台湾西海岸通过,但最后只是在台湾东部外海停留7个小时便撤回,作为对两岸的一种姿态展现。</p><p>导弹危机后的台军调整</p><p>导弹危机后,台军根据教训进行调整,其中“国防部”的工作重点落在降低两岸发生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上。</p><p>当时,台湾的防御有主动与被动两种反应,在台军“固安计划”的被动反应中,战区的司令官是有独自反应权力的,部队在遭受奇袭后有自动反应能力,遭破坏后有自动修补能力。</p><p>不过在导弹危机后的检讨中,台军发现,如果发生误击事件,而本身的被动反应能力过于强烈时,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危机。</p><p>因此,台军修改了许多被动反应、主动反应的机制,同时设下一些管制与规定,并对作战程序中的规定进行了大幅修改,同时还派出了更高层的指挥官对此事进行监管。</p><p>台军还发现,已有的参谋本部制度无法因应守势作战需要,无法适应未来的奇袭、斩首、威吓、震撼作战类型。科技的进步使得作战的节拍加快,奇袭的效果愈来愈强,部队能够反应的时间也就愈来愈短。面对奇袭作战,军队需要快速反应部队,这只需要有人员和装备加以训练就可以,不过更难的是快速反应的指挥链,势必需要全盘调整现有的指挥体系。导弹危机后,台军随即开始实施C4ISR现代化的“博胜项目”,借着计算机软件提高台军的联合作战机制,同时试图组建新的高层权责单位,这些计划目前仍在进行中。</p><p>不过,导弹危机也让台军付出许多代价,其中最严重的是从导弹危机到后来的“两国论”风波的2年期间,解放军的机舰频频出海而且进入中线。原本,台湾海峡由台湾控制的默契与地盘观念被打破,台湾方面被压缩到中线。</p><p>另外,台军的情报能力也受到重创,导弹危机期间,台湾政治人物轻率发出导弹是哑巴弹等不当言论,使大陆惊觉之余,对此事展开调查,造成台湾布建的情报网受到重创,台湾吸收的最高级别情报员—解放军总装备部的刘连昆少将因此被查获和处死。目前,台湾对大陆的情报能力已是大不如前。</p><p>此外,导弹危机也让台军陷入了导弹迷思,执意推动引进效益不佳的爱国者3型系统的军购案,这很可能会将台军带入死胡同。</p><p>爱国者3型系统是用来防御解放军的弹道导弹的,不过弹道导弹虽然会对机场、雷达站、调度中心等造成瞬间的巨大伤害,事实上却无法达成屈服台湾的作用。而弹道导弹的真正麻烦之处在于,它会破坏空中优势的平衡,而台军在这方面却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弥补平衡,而选择了一个很愚蠢的做法,想通过买爱国者3型导弹用2枚换1枚的方式对抗弹道导弹,这是一种投资效率极低的做法,其费用还不如拿来做重要基地的地下化较为有效。</p><p>在台湾“国安会”的运作下,最近台湾媒体、学界、军界掀起一轮“1996年台海导弹危机10周年”的回顾风潮,为陈水扁因为“终统”所造成的风波营造一些社会支持气氛。</p><p>不过,我们回顾10年前这个影响台湾发展的重要事件,其后续效应目前仍旧困住台湾。由于台湾执政当局施政频频剑走偏锋,尽管近年来政经发展江河日下,不过台湾执政当局却一直未能正视到,两岸关系的僵局是台湾现有诸多困境的核心问题。不针对核心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无怪乎台湾迄今仍然走不出困局。</p>
现在呢,现在还不是一样。
<p>象是一个亲大陆人写的</p><p>我记得当年台湾的某个著名报纸,在北京强烈指责的第二天的头版头条的新闻题目就一个字,"干"----------------- 台湾人在面对解放军时所表现的匹夫之勇可见一斑,另外,江湖传言,当年解放军准备夺取金门岛的,结果在刘少将的坚持下,最后放弃;唉,郁闷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