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雷并购徐工已获商务部批准 等待最后听证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56:36
<p>经济观察报 </p><p>  本报记者 尹先凯 胡怡琳 北京、上海报道 <br/>  “中国商务部已经批准了凯雷对徐工机械(000425)的收购,凯雷徐工已走完最后一公里”。4月13日,有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一波三折的凯雷徐工收购案将在近期举行听证会,如无意外,该项收购将最终达成。<br/>  在两年多的漫长谈判并陷入胶着状态之后,这起被外界普遍视为外资收购国内产业资本新标杆的交易,在审批程序走到了更高层面后,步伐突然放慢下来。但现在,一切似乎已水落石出。</p><p>  对徐工机械而言,另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也接踵而至。本报获悉,徐工机械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招标,极有可能在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中标并接获百亿工程机械大单。 <br/>  标杆收购<br/>  徐工机械仍处在静默和等待中。接受本报采访的徐工相关人士均称对此事一无所知。身在韩国的凯雷媒体负责人李女士给本报发来邮件称仍未获悉最后结果。本报向商务部负责此事的外资司求证,该司制造业处工作人员以不知此事或无可奉告拒绝了本报的进一步采访。</p><p>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接下来的听证会后交易将正式完成,听证会将邀请并购双方、发改委、商务部等机构以及国内机械行业、社会人士等参与。<br/>  接近该项交易的知情人士介绍说,商务部至今没有对此次并购是否与相关行业政策和法律存在冲突提出疑义。由于收购价相对徐工机械净资产溢价70%,该并购也没有“贱卖国有资产”。而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一般情况下,审批机关应自收到规定报送的全部文件之日起30日内,依法决定批准或不批准。而一旦认为“可能造成过度集中,妨害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则应自收到规定报送的全部文件之日起90日内,共同或经协商单独召集有关部门、机构、企业以及其他利害关系方举行听证会,并决定批准或不批准。<br/>  本报获悉,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核准了凯雷并购徐工。之前,发改委曾赴徐工集团所在地江苏省徐州市做市场调研并形成报告。随后,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直接调查该项并购,并购受阻。<br/>  商务部批准只是最后一道程序,也最为关键。有关人士介绍说,经过地方政府和发改委的核准,按照惯例应该不存在审批障碍。根据中国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属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分类中“鼓励类”的徐工机械,由于涉及引进外资的总投资(包括增资额)超过1亿美元,需由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同时,作为外商投资项目,这起并购仍需商务部批准。<br/>  在今年年初项目申请报告提交到商务部后,并购双方都在耐心等待。</p><p>  随后出现波折。<br/>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表示,“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外资并购要有底线”,全国工商联也提交类似议案,随后便有了关于外资是非和海外上市是否导致国资流失的讨论。<br/>  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商务部的审批变得异常谨慎。“一些省涉及到国资有可能流失的问题都非常小心,更何况是卖给外资”。有分析师表示,“让给国外资金控股对整个行业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应该树立几个国内的品牌,不应该全部放开。”<br/>  本报获悉,商务部要求并购双方就多方面问题进行解释,并在商务部外资司进行多轮的商谈。尽管先前徐工与凯雷在条款方面已做了相应限制,但在关于收购的各个环节此次也要求有更严密的陈述,包括限制其最后出售给海外同业竞争者。<br/>  百亿订单<br/>  “集团公司正在为招标做准备”,4月13日徐工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证券事务代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即将建设的京沪、沪杭高速铁路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这是一个历史机遇,上市公司也能从中收益。<br/>  “高速铁路的建设,除了获得地缘优势之外,徐工还希望从这个项目的建设中直接分到一杯羹。这个投资1400亿左右的大型项目,对重型机械而言,正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徐工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班子,为投标做准备。”徐工科技一位高层人士说。 <br/>  徐工董事长王民称,徐工的汽车起重机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大约是55%,如果(京沪高速)80%都是桥架,那么就很可观了,“我个人估计有个上百亿的收入,总会有。”<br/>  另据本报从有关渠道获悉,徐工获得大额订单将不出意外。</p><p>  也许正是看到中国铁路、公路建设的巨大商机,凯雷来了。“凯雷是为了收益而来,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投资颇具眼光,国内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整个行业的同比数据增长率很高,今年一到二月份的利润增长超过百分之百,整个产业处于回暖状态”,天相投资分析师施海仙表示。<br/>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凯雷来讲,这样的收购是划算的,因为国外收购相关产业都是按照重建成本来计算相关的价格,而不是如国内这般以净资产来作为一个标准。”</p><p>  工程机械行业正在复苏并即将迎来井喷。据铁路统计公报的数据,2001年到2004年铁路的基本建设投资为500亿元-600亿元,而今年铁路建设计划投资将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600亿元,是此前投资规模的三倍。未来5年中国将投资1.25万亿元用于铁路建设,平均每年的投资规模为2500亿元,这就意味着今后几年铁路建设投资规模还会逐年大幅增加。毫无疑问,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将给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br/>  “如果消息确实,这绝对是重大利好。”海通证券分析师叶志刚认为。他表示,如果按照集团与徐工科技对开的话,“足够支持一年半的业务量,像这样的国家大型基础建设,资金会及时到位,产品销售款回笼也很快,不会出现计提坏账的现象”,对于项目可能会专成立一个公司来运作。但受益的不止徐工一家,包括混凝土行业等也会受到京沪高速的惠及。<br/>  这对徐工科技业绩提升非常有利,这也是近期为什么国内包括基金与机构投资者看好相关制造企业的原因。”施海仙表示。<br/>  “这次收购将成为外资并购的一个标杆,一方面抬高了收购的门槛,另一方面对今后并购起到了规范的作用,对企业本身也是件好事。”业内人士认为,“今后的并购,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国外的同业竞争者为规避国内的条款限制,寻找投资公司来代为收购,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p><p>  尽管这次收购最终获得批准已无悬念,但在今后的相关收购项目上,“关于流程与标的,将会有这样一个机构来检查收购有没有危害,下半年会设计出这样的流程,包括多大金额以上、是否是大股东地位,一旦触及就要走这样的程序。”一位知情人士称。<br/></p><p>经济观察报 </p><p>  本报记者 尹先凯 胡怡琳 北京、上海报道 <br/>  “中国商务部已经批准了凯雷对徐工机械(000425)的收购,凯雷徐工已走完最后一公里”。4月13日,有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一波三折的凯雷徐工收购案将在近期举行听证会,如无意外,该项收购将最终达成。<br/>  在两年多的漫长谈判并陷入胶着状态之后,这起被外界普遍视为外资收购国内产业资本新标杆的交易,在审批程序走到了更高层面后,步伐突然放慢下来。但现在,一切似乎已水落石出。</p><p>  对徐工机械而言,另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也接踵而至。本报获悉,徐工机械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招标,极有可能在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中标并接获百亿工程机械大单。 <br/>  标杆收购<br/>  徐工机械仍处在静默和等待中。接受本报采访的徐工相关人士均称对此事一无所知。身在韩国的凯雷媒体负责人李女士给本报发来邮件称仍未获悉最后结果。本报向商务部负责此事的外资司求证,该司制造业处工作人员以不知此事或无可奉告拒绝了本报的进一步采访。</p><p>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接下来的听证会后交易将正式完成,听证会将邀请并购双方、发改委、商务部等机构以及国内机械行业、社会人士等参与。<br/>  接近该项交易的知情人士介绍说,商务部至今没有对此次并购是否与相关行业政策和法律存在冲突提出疑义。由于收购价相对徐工机械净资产溢价70%,该并购也没有“贱卖国有资产”。而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一般情况下,审批机关应自收到规定报送的全部文件之日起30日内,依法决定批准或不批准。而一旦认为“可能造成过度集中,妨害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则应自收到规定报送的全部文件之日起90日内,共同或经协商单独召集有关部门、机构、企业以及其他利害关系方举行听证会,并决定批准或不批准。<br/>  本报获悉,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核准了凯雷并购徐工。之前,发改委曾赴徐工集团所在地江苏省徐州市做市场调研并形成报告。随后,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直接调查该项并购,并购受阻。<br/>  商务部批准只是最后一道程序,也最为关键。有关人士介绍说,经过地方政府和发改委的核准,按照惯例应该不存在审批障碍。根据中国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属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分类中“鼓励类”的徐工机械,由于涉及引进外资的总投资(包括增资额)超过1亿美元,需由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同时,作为外商投资项目,这起并购仍需商务部批准。<br/>  在今年年初项目申请报告提交到商务部后,并购双方都在耐心等待。</p><p>  随后出现波折。<br/>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表示,“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外资并购要有底线”,全国工商联也提交类似议案,随后便有了关于外资是非和海外上市是否导致国资流失的讨论。<br/>  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商务部的审批变得异常谨慎。“一些省涉及到国资有可能流失的问题都非常小心,更何况是卖给外资”。有分析师表示,“让给国外资金控股对整个行业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应该树立几个国内的品牌,不应该全部放开。”<br/>  本报获悉,商务部要求并购双方就多方面问题进行解释,并在商务部外资司进行多轮的商谈。尽管先前徐工与凯雷在条款方面已做了相应限制,但在关于收购的各个环节此次也要求有更严密的陈述,包括限制其最后出售给海外同业竞争者。<br/>  百亿订单<br/>  “集团公司正在为招标做准备”,4月13日徐工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证券事务代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即将建设的京沪、沪杭高速铁路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这是一个历史机遇,上市公司也能从中收益。<br/>  “高速铁路的建设,除了获得地缘优势之外,徐工还希望从这个项目的建设中直接分到一杯羹。这个投资1400亿左右的大型项目,对重型机械而言,正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徐工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班子,为投标做准备。”徐工科技一位高层人士说。 <br/>  徐工董事长王民称,徐工的汽车起重机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大约是55%,如果(京沪高速)80%都是桥架,那么就很可观了,“我个人估计有个上百亿的收入,总会有。”<br/>  另据本报从有关渠道获悉,徐工获得大额订单将不出意外。</p><p>  也许正是看到中国铁路、公路建设的巨大商机,凯雷来了。“凯雷是为了收益而来,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投资颇具眼光,国内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整个行业的同比数据增长率很高,今年一到二月份的利润增长超过百分之百,整个产业处于回暖状态”,天相投资分析师施海仙表示。<br/>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凯雷来讲,这样的收购是划算的,因为国外收购相关产业都是按照重建成本来计算相关的价格,而不是如国内这般以净资产来作为一个标准。”</p><p>  工程机械行业正在复苏并即将迎来井喷。据铁路统计公报的数据,2001年到2004年铁路的基本建设投资为500亿元-600亿元,而今年铁路建设计划投资将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600亿元,是此前投资规模的三倍。未来5年中国将投资1.25万亿元用于铁路建设,平均每年的投资规模为2500亿元,这就意味着今后几年铁路建设投资规模还会逐年大幅增加。毫无疑问,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将给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br/>  “如果消息确实,这绝对是重大利好。”海通证券分析师叶志刚认为。他表示,如果按照集团与徐工科技对开的话,“足够支持一年半的业务量,像这样的国家大型基础建设,资金会及时到位,产品销售款回笼也很快,不会出现计提坏账的现象”,对于项目可能会专成立一个公司来运作。但受益的不止徐工一家,包括混凝土行业等也会受到京沪高速的惠及。<br/>  这对徐工科技业绩提升非常有利,这也是近期为什么国内包括基金与机构投资者看好相关制造企业的原因。”施海仙表示。<br/>  “这次收购将成为外资并购的一个标杆,一方面抬高了收购的门槛,另一方面对今后并购起到了规范的作用,对企业本身也是件好事。”业内人士认为,“今后的并购,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国外的同业竞争者为规避国内的条款限制,寻找投资公司来代为收购,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p><p>  尽管这次收购最终获得批准已无悬念,但在今后的相关收购项目上,“关于流程与标的,将会有这样一个机构来检查收购有没有危害,下半年会设计出这样的流程,包括多大金额以上、是否是大股东地位,一旦触及就要走这样的程序。”一位知情人士称。<br/></p>
<p>卖了的确很可惜</p><p></p><p>徐工可是国内第一啊。。</p><p>先进的设备制造业难道都要卖光吗???</p>
<p>.........................</p><p>无法想象。。。。这帮子人都疯了~~~ </p>
没什么想法了~~卖吧~~都卖光就好了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cv</i>在2006-4-17 1:25:00的发言:</b><br/>没什么想法了~~卖吧~~都卖光就好了</div><p></p>
既然徐工目前状况很好,而且还有京沪高铁的设备定货为保障,为什么在这和时候要把它出售呢?
<p>一点自主的家当都不想留了??</p>
把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p>据最新消息,这次荒唐的收购,已经被国务院叫停。</p><p>来源是境外媒体,不知道确实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