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武器库中又增一柄\"利剑\"(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20:38:05
<table class="20v" height="5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000066">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武器库中又增一柄"利剑"(图)</font></b> </div></td></tr></tbody></table><hr align="center" width="95%" noshade="true" size="1"/><table class="12v" height="3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div align="center">2006年04月16日 17:22</div></td></tr></tbody></table><table class="14-1v"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4-16/8/U20P4T8D718018F107DT20060416172233.jpg" border="1" alt=""/></div></td></tr></tbody></table><p>中新网4月16日电 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载文披露称,2005年底,解放军某“新型装备”海上试验打出“满堂红”。文章称,这“意味着人民海军的武器库中又增添了一柄利剑”。</p><p>  文章详细记述了该“新装备”研发的曲折过程。全文转载如下:</p><p>  大海,波涛汹涌。“……5、4、3、2、1——发射!”指挥员一声令下,远方的海平面上,骤然涌起一片洁白的浪花。 </p><p>  一声欢呼,让海军装备部驻西安军代表局的军代表们热泪飞溅。 </p><p>  这是人民海军装备监造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航标,意味着人民海军的武器库中又增添了一柄利剑。 </p><p>  这一天,对于监造该型装备的军代表们来说,是一个沸腾的节日。 </p><p>  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经默默拼搏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 </p><p>  树立“全程质量观”刻不容缓 </p><p>  那是2002年6月的一天,某新型装备海上试验失利。 </p><p>  负责监造的西安军代表局的军代表们百思不解,怅然自问:关键工序人不离岗,怎么会试验失败? </p><p>  然而,事实是无情的。严重的质量事故,震惊了远在北京的海军领导。“再给你们西安局一次机会,必须把安全、可靠的新装备交给部队!” </p><p>  西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临危受命。屈指一算,离限定的时间,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p><p>  面对超常严峻的任务,局党委给大家鼓劲:“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卧薪尝胆,背水一战。” </p><p>  决心好下,出路在哪里? </p><p>  “我们吃了一碗‘夹生的质量饭’!”党委会上,刘志宇局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产品出厂合格,到试验场出毛病;在陆地检测合格,到海上发射时出毛病;新产品合格,放一段时间出毛病……我们监造的质量岂不是‘夹生’吗?” </p><p>  要保证打得赢,军品生产就必须树立全系统、全寿命的质量观。局党委提出:“不能再满足于产品按时出厂、出厂合格,必须做到产品在试验场开箱合格、上舰合格、发射合格!” </p><p>  产品出厂还要管?从黄土高原管到大海边、舰艇上?军代表们大吃一惊:“这,不等于是把屁股凑过去,挨过去打不到自己身上的板子吗?” </p><p>  但是,板子已经打在了他们身上。事故发生后,有关军代表受到了严肃处理。海军机关的态度是:“产品不合格,军代表责无旁贷!” </p><p>  军令无情,不约而同地印证了党委倡导的“全程质量观”。 </p><p>  实施“闭环管理”创新监造机制 </p><p>  就在军代表们愧疚难熬的那几天,工厂却沉浸在批量生产订货效益的喜悦中。 </p><p>  一家欢乐一家愁。这恍如隔世的心态,是新旧体制的形象对垒:军代表追求全程质量合格,工业部门满足的是出厂合格。 </p><p>  把两条线拧成一股绳,谈何容易?谈判桌上唇枪舌剑,充满了火药味。几次不欢而散,军代表抛出了杀手锏:“载人航天工程质量控制有个‘双归零’制度,发射场上发现问题,还是要找厂家!” </p><table class="20v" height="5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000066">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武器库中又增一柄"利剑"(图)</font></b> </div></td></tr></tbody></table><hr align="center" width="95%" noshade="true" size="1"/><table class="12v" height="3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div align="center">2006年04月16日 17:22</div></td></tr></tbody></table><table class="14-1v"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4-16/8/U20P4T8D718018F107DT20060416172233.jpg" border="1" alt=""/></div></td></tr></tbody></table><p>中新网4月16日电 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载文披露称,2005年底,解放军某“新型装备”海上试验打出“满堂红”。文章称,这“意味着人民海军的武器库中又增添了一柄利剑”。</p><p>  文章详细记述了该“新装备”研发的曲折过程。全文转载如下:</p><p>  大海,波涛汹涌。“……5、4、3、2、1——发射!”指挥员一声令下,远方的海平面上,骤然涌起一片洁白的浪花。 </p><p>  一声欢呼,让海军装备部驻西安军代表局的军代表们热泪飞溅。 </p><p>  这是人民海军装备监造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航标,意味着人民海军的武器库中又增添了一柄利剑。 </p><p>  这一天,对于监造该型装备的军代表们来说,是一个沸腾的节日。 </p><p>  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经默默拼搏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 </p><p>  树立“全程质量观”刻不容缓 </p><p>  那是2002年6月的一天,某新型装备海上试验失利。 </p><p>  负责监造的西安军代表局的军代表们百思不解,怅然自问:关键工序人不离岗,怎么会试验失败? </p><p>  然而,事实是无情的。严重的质量事故,震惊了远在北京的海军领导。“再给你们西安局一次机会,必须把安全、可靠的新装备交给部队!” </p><p>  西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临危受命。屈指一算,离限定的时间,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p><p>  面对超常严峻的任务,局党委给大家鼓劲:“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卧薪尝胆,背水一战。” </p><p>  决心好下,出路在哪里? </p><p>  “我们吃了一碗‘夹生的质量饭’!”党委会上,刘志宇局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产品出厂合格,到试验场出毛病;在陆地检测合格,到海上发射时出毛病;新产品合格,放一段时间出毛病……我们监造的质量岂不是‘夹生’吗?” </p><p>  要保证打得赢,军品生产就必须树立全系统、全寿命的质量观。局党委提出:“不能再满足于产品按时出厂、出厂合格,必须做到产品在试验场开箱合格、上舰合格、发射合格!” </p><p>  产品出厂还要管?从黄土高原管到大海边、舰艇上?军代表们大吃一惊:“这,不等于是把屁股凑过去,挨过去打不到自己身上的板子吗?” </p><p>  但是,板子已经打在了他们身上。事故发生后,有关军代表受到了严肃处理。海军机关的态度是:“产品不合格,军代表责无旁贷!” </p><p>  军令无情,不约而同地印证了党委倡导的“全程质量观”。 </p><p>  实施“闭环管理”创新监造机制 </p><p>  就在军代表们愧疚难熬的那几天,工厂却沉浸在批量生产订货效益的喜悦中。 </p><p>  一家欢乐一家愁。这恍如隔世的心态,是新旧体制的形象对垒:军代表追求全程质量合格,工业部门满足的是出厂合格。 </p><p>  把两条线拧成一股绳,谈何容易?谈判桌上唇枪舌剑,充满了火药味。几次不欢而散,军代表抛出了杀手锏:“载人航天工程质量控制有个‘双归零’制度,发射场上发现问题,还是要找厂家!” </p>
<p>对此,工厂摇头苦笑。其实,军代表也捏着一把汗:传统的军代表室设置体制,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无法对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 </p><p>  变革,先从自己变起。军代表局毅然实施机制整合,将原来的科研和生产两个军代表室合二为一,紧紧围绕产品可靠使用这条主线,努力实现科研、生产、保障、改进全过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将生产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在科研源头彻底解决。</p><p>  对新装备试验暴露出的问题,他们分门别类、拉条挂账,找到2000多个质量隐患,送交工业部门。面对翔实的报告单,工业部门承诺改进。 </p><p>  同时,军代表局创造性地将一直沿袭的装备共检制度一分为二:先由工厂进行系统功能试验项目考核,军代表巡检;待装备全部合格后提交军检,并由军代表单独进行湖海模拟项目测试。这意味着,军方检验项目不再是厂方检验的简单重复,产品质量又多了几道“安全阀”。 </p><p>  效益很快凸显:一年半之后,装备拉到试验场,开箱合格率100%。 </p><p>  工业部门“破天荒”为军代表请功 </p><p>  这些年,每当军代表提出加大试验强度,厂方代表就闷头不语。 </p><p>  大家都心知肚明:提高军品的全程质量,就得在研制阶段多做可靠性试验,试验次数越多,成本越高。显然,工业部门不愿意这样做。 </p><p>  对此,一些军代表埋怨工厂“觉悟低”。但局党委不这样看:“市场经济,工厂关注效益天经地义。我们要努力找出一条双赢之路。” </p><p>  某新型装备存在一个关键质量问题,工业部门多次攻关受挫,心灰意冷。这时,军代表主动请缨,军代表局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65岁的老专家雷双管带领樊宝平等年轻军代表,大胆推翻国外和国内定型产品的设计方案,研制出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关键部件,试验圆满成功。 </p><p>  工业部门领导看在眼里,怦然心动:“关键时刻,还是解放军!” </p><p>  一笔账算下来,在新装备改进中,军代表配合工业部门进行了170多项科研创新。某军代表室副总代表樊宝平,自主研制出一种复合液体,被总设计师欣然采用。副总代表徐杏钦帮助某研究所突破了一项技术难关,使该所一跃成为国内的“金牌企业”……这些成果,不仅为新装备的改进铺平了道路,也让工业部门的创新家底大大丰厚,市场竞争力直线攀升。 </p><p>  2005年底,新装备海上试验打出“满堂红”,军代表局与工业部门的合作史上也增添了和谐的一幕——工业部门破天荒为军代表请功! (马三成  王冬燕) <br/></p>
谁知道是什么东西?
八股文都是这样的。
<p>  大海,波涛汹涌。“……5、4、3、2、1——发射!”指挥员一声令下,远方的海平面上,骤然涌起一片洁白的浪花!!!反潜导弹!!??</p>
反潜深弹,汗
西安出品,难道是自动反潜蛋
狗屁八股文,不看也罢。
<p>鱼雷?</p>
象反潜导弹的意思,这种文章真是费解啊
官腔![em01][em01][em01]
<p>抛开题图不看,是不是潜射导弹呢?</p><p>突然!涌!起</p><p>如果是反潜导弹的话,怎么用突然呢?还有一个涌字,似乎是从水下涌起之意</p>
看这种文章需要很好的耐心和较高的文学素养.呵呵.
<p>“传统的军代表室设置体制,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无法对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p><p>胡言乱语!</p><p>军代表从N年前(N&gt;20)就要管售后的!组织工厂人员到使用部队返修尚且是家常便饭,更别说试验了!</p>
[em06][em06][em06][em06]
莫名其妙,到底是什么东东?
都说前段时间的中国驱逐舰发射导弹掉水里是发射的对潜导弹了。
<p>大海,波涛汹涌。“……5、4、3、2、1——发射!”指挥员一声令下,远方的海平面上,骤然涌起一片洁白的浪花。</p><p>发射,远方就有浪花,肯定没有这么快就入水的反潜导弹,</p><p>应该是潜射导弹</p>
当然是某潜射导弹咯
<p>没有图.............可惜.............</p>
<p>文言文都没学好,再来看八股文,晕了!</p>[em06][em06]
到底是什么
东风仪表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