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向何处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19:53
  【欧洲时报3月30日评论】3月28日,为抗议“首次雇用合同”(简称CPE)法案的法国全国大罢工和学生工会联手的大示威,造就了名副其实的“黑色星期二”。百万人走上街头的浩大声势,跨行业大罢工对法国经济及日常生活的严重影响,使这个行动日成为两个月来所有抗议CPE行动中的巅峰之作。但当大示威尘埃落定之后,问题并未显示任何解决的可能,危机的出口更加扑朔迷离,法国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挥之不去的,是“法国向何处去”这个巨大的问号。<br/><br/>   回顾CPE出台和其遭学生抗议,演变为社会危机之后,今天为大多数法国人所抛弃的过程,暴露了当今法国社会深层的危机与悖论。这种危机与悖论是多方面的,既涉及改革,也关乎道德理想,更与“法国特色”文化息息相关。<br/><br/>  首先,总理基于去年秋天郊区青年暴乱的教训和青年人失业率高的现实,推出这一旨在促进26岁以下青年人就业的法案,是想在就业问题上有所“作为”。这一点,开始恐怕谁都没有任何怀疑。<br/><br/>  在法案出台后,其“试用时间两年”和“无须解雇理由”两个条款引起争议,引起年轻人的不满,要求修改法案,也是完全正常的民主诉求。在经过街头、谈判桌几个回合的较量之后,政府实际上在上述最具争议的条款上,均已做好大幅修正的准备。在此情况下,如果当事各方坐下来好好谈,使最终实施的CPE得到改善,并为年轻人就业找到某一出路的可能是存在的。<br/><br/>  但是,有如历历在目的历届政府遇到的类似事件一样,本来只涉及“改良”的问题,又一次发展成了“革命”。今天3·28大游行的诉求,已经远远离开了CPE法案本身,成为一场反对党、工会、学生集体“革总理的命”的风暴。要革命自然就排斥改良,要有更激烈的诉求,要政府全盘收回法案,甚至要总理辞职。当每一场游行示威都成了打砸抢烧者的机会,当去年暴乱几乎在巴黎街头重演时,反对CPE的学运已经变了味,一场新的全社会动乱似乎正在孕育。法国人害怕了,CPE的优劣已经退居二线。大多数法国人都吁请政府收回CPE,以避免法国再被“燃烧”起来。<br/><br/>  众所周知,任何改革法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兼顾所有人的既得利益,那么在法国这种“改革”——“争议”——“示威”——“暴乱”——“收回”的公式下,恐怕今后任何改革都凶多吉少。但问题是,深陷经济与社会危机的法国,如果再不改革,将向何处去?<br/><br/>  法兰西是一个有理想、讲道德的民族。但在今天,尤其在某种“革命”氛围中,让全世界看到是理想与道德的双重悖论。法国人崇尚自由,但封堵学校的学生领袖们却无视想去上课学生的自由;法国人崇尚平等,但庞大的拥有种种特权的公务员或公营机构阶层,从未因此而上街示威,将平等分给私营企业的同胞;法国人崇尚团结,但很多以此为旗帜的示威罢工不过是小集团利益的维护罢了;法国人崇尚法制,但在打砸抢烧等明显的非法行为前,法国的司法、执法机器显得如此脆弱,受害人是那样的无助,渐渐形成某种“邪可压正”的气氛。这样的法国将向何处去?<br/><br/>  应该说,当前法国所存在的很多社会问题是全欧洲性的。但CPE问题酿成轩然大波,闹到今天不可收场的地步,应多属“法国特色”。这是全体法国人应该反思的。比如,德国的失业率比法国还高,德国也正在实行类似法国CPE法案的促进青年就业计划。其中一条与CPE完全相同,即将青年受薪人试用期延长至两年。但在德国什么也未发生,甚至没有引起精英阶层的讨论。这是值得全体法国人反思的。在一些求职的德国青年接受采访时,也认为两年太长了,但还是表示总比失业强。他们不会为了一个得失互见的东西,奋起“革命”。但这种思维显然不属于法国年轻人,他们仍然选择了“革命”,要将自己反对的东西立即扔进垃圾堆。但他们也许还没有考虑,即使政府最终收回了CPE,3·28大游行取得了成功,青年人就业的出路何在?他们自己能为寻找出路做些什么?还是坐等他们父辈的、在他们这一代将不复存在的所谓“稳定”从天上掉下来?<br/><br/>  法国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使很多简单事情变得复杂,使很多事情的性质染上意识形态色彩,失去了务实解决的空间。实际上,在你死我活之间,一定有某种双赢道路。这要靠一种新的、跟得上世界发展的、更加务实与开放的思维去寻找。舍此,人们只有惊呼:法国将向何处去?(本报评论员)【欧洲时报3月30日评论】3月28日,为抗议“首次雇用合同”(简称CPE)法案的法国全国大罢工和学生工会联手的大示威,造就了名副其实的“黑色星期二”。百万人走上街头的浩大声势,跨行业大罢工对法国经济及日常生活的严重影响,使这个行动日成为两个月来所有抗议CPE行动中的巅峰之作。但当大示威尘埃落定之后,问题并未显示任何解决的可能,危机的出口更加扑朔迷离,法国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挥之不去的,是“法国向何处去”这个巨大的问号。<br/><br/>   回顾CPE出台和其遭学生抗议,演变为社会危机之后,今天为大多数法国人所抛弃的过程,暴露了当今法国社会深层的危机与悖论。这种危机与悖论是多方面的,既涉及改革,也关乎道德理想,更与“法国特色”文化息息相关。<br/><br/>  首先,总理基于去年秋天郊区青年暴乱的教训和青年人失业率高的现实,推出这一旨在促进26岁以下青年人就业的法案,是想在就业问题上有所“作为”。这一点,开始恐怕谁都没有任何怀疑。<br/><br/>  在法案出台后,其“试用时间两年”和“无须解雇理由”两个条款引起争议,引起年轻人的不满,要求修改法案,也是完全正常的民主诉求。在经过街头、谈判桌几个回合的较量之后,政府实际上在上述最具争议的条款上,均已做好大幅修正的准备。在此情况下,如果当事各方坐下来好好谈,使最终实施的CPE得到改善,并为年轻人就业找到某一出路的可能是存在的。<br/><br/>  但是,有如历历在目的历届政府遇到的类似事件一样,本来只涉及“改良”的问题,又一次发展成了“革命”。今天3·28大游行的诉求,已经远远离开了CPE法案本身,成为一场反对党、工会、学生集体“革总理的命”的风暴。要革命自然就排斥改良,要有更激烈的诉求,要政府全盘收回法案,甚至要总理辞职。当每一场游行示威都成了打砸抢烧者的机会,当去年暴乱几乎在巴黎街头重演时,反对CPE的学运已经变了味,一场新的全社会动乱似乎正在孕育。法国人害怕了,CPE的优劣已经退居二线。大多数法国人都吁请政府收回CPE,以避免法国再被“燃烧”起来。<br/><br/>  众所周知,任何改革法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兼顾所有人的既得利益,那么在法国这种“改革”——“争议”——“示威”——“暴乱”——“收回”的公式下,恐怕今后任何改革都凶多吉少。但问题是,深陷经济与社会危机的法国,如果再不改革,将向何处去?<br/><br/>  法兰西是一个有理想、讲道德的民族。但在今天,尤其在某种“革命”氛围中,让全世界看到是理想与道德的双重悖论。法国人崇尚自由,但封堵学校的学生领袖们却无视想去上课学生的自由;法国人崇尚平等,但庞大的拥有种种特权的公务员或公营机构阶层,从未因此而上街示威,将平等分给私营企业的同胞;法国人崇尚团结,但很多以此为旗帜的示威罢工不过是小集团利益的维护罢了;法国人崇尚法制,但在打砸抢烧等明显的非法行为前,法国的司法、执法机器显得如此脆弱,受害人是那样的无助,渐渐形成某种“邪可压正”的气氛。这样的法国将向何处去?<br/><br/>  应该说,当前法国所存在的很多社会问题是全欧洲性的。但CPE问题酿成轩然大波,闹到今天不可收场的地步,应多属“法国特色”。这是全体法国人应该反思的。比如,德国的失业率比法国还高,德国也正在实行类似法国CPE法案的促进青年就业计划。其中一条与CPE完全相同,即将青年受薪人试用期延长至两年。但在德国什么也未发生,甚至没有引起精英阶层的讨论。这是值得全体法国人反思的。在一些求职的德国青年接受采访时,也认为两年太长了,但还是表示总比失业强。他们不会为了一个得失互见的东西,奋起“革命”。但这种思维显然不属于法国年轻人,他们仍然选择了“革命”,要将自己反对的东西立即扔进垃圾堆。但他们也许还没有考虑,即使政府最终收回了CPE,3·28大游行取得了成功,青年人就业的出路何在?他们自己能为寻找出路做些什么?还是坐等他们父辈的、在他们这一代将不复存在的所谓“稳定”从天上掉下来?<br/><br/>  法国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使很多简单事情变得复杂,使很多事情的性质染上意识形态色彩,失去了务实解决的空间。实际上,在你死我活之间,一定有某种双赢道路。这要靠一种新的、跟得上世界发展的、更加务实与开放的思维去寻找。舍此,人们只有惊呼:法国将向何处去?(本报评论员)
<p>难题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