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工厂收集废弃输液管 制成塑料袋销往各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1:32:38
<p>昆明工厂收集废弃输液管 制成塑料袋销往各地 </p><p>--------------------------------------------------------------------------------<br/>&nbsp;<br/>生活新报&nbsp;&nbsp;&nbsp;&nbsp;&nbsp; 【2006-03-31 08:25:39】 <br/>  小屯路公交站台对面路边人行道上,被剪成10厘米左右长的一次性输液管晒了一地,许多输液管内粘满黄色的污垢和血迹——这是一家废旧塑料收购点晾晒的。 晒来做什么?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想到,这些输液管随后经过一些工厂加工,便成了崭新的生活用品:雨鞋,或者一次性塑料袋。</p><p>&nbsp;</p><p>  而这些输液管从何来?又流向何处?本报记者历经数日的调查,一条“变废为宝”的城市“白色污染”黑色链条终于被揭开。</p><p>&nbsp;</p><p>  各种不法渠道回收来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经过加工处理,便生产出一次性塑料食品袋,部分则被掺进其它原料,制作成水鞋等物品。</p><p>&nbsp;</p><p>  如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想到,通过各种不法渠道回收来的一次性输液管,仅仅经过一些加工厂简单粉碎、搅拌,便生产出各种崭新的生活用品。 这些“白色污染”在对城市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还严峻地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本报记者历经数日的调查,一条变“废”为“宝”的城市“白色污染”黑色链条终于被揭开。</p><p>&nbsp;</p><p>  一次性输液管暴晒路边从何来?</p><p>&nbsp;</p><p>  时间:3月17日13时</p><p>&nbsp;</p><p>  地点:海屯路</p><p>&nbsp;</p><p>  10平米带血输液管</p><p>&nbsp;</p><p>  强占人行道</p><p>&nbsp;</p><p>  时间:2006年3月17日13时</p><p>&nbsp;</p><p>  地点:海屯路路边一空地上</p><p>&nbsp;</p><p>  在昆明市海屯路,有许多废旧塑料收购点,其中有的仅回收饮料瓶,有的则任何塑料都收。一些拾荒者明明知道国家明令禁止私人回收处理医疗垃圾,但照样偷偷卖到回收点。在海屯路,记者暗访发现,有些老板明着不收这些粘着黏液甚至血迹的一次性输液管、针筒等,但暗地里却在大量购进粘着黏液甚至血迹的一次性输液管、针筒等,并在明目张胆将其晾晒暴晒于路边。</p><p>&nbsp;</p><p>  3月17日下午,小屯路公交站台对面路边人行道上,这里,晒了许多被剪碎的输液管,大概有十平方米,这些管子都被剪成10厘米左右长,很多管子内都粘有黄色的污垢,有的甚至还有血迹。更不能忍受的是,这管子发出的阵阵药味,许多路人围观,纷纷议论着管子的用途,但一接近,不会超过2分钟便被浓浓的药味熏跑了。</p><p>&nbsp;</p><p>  从州市小诊所收购每公斤3元</p><p>&nbsp;</p><p>  “这些输液管晒了做什么?都是从什么地方收购来的?”3月17日下午,记者佯装路人问到。来到小屯路公交站台,一两名正在整理输液管的妇女打量了记者两眼后说:,便毫无顾及地和记者聊了起来。“我们是(收购点)老板找来的临时工,主要负责将将这些输液管卸车,看管晒干后装车,至于(输液管)的来源也只是听老板说都是从地州市上收购来的。”她一位妇说女告诉记者,这些输液管一收购价未3.5元/公斤,在经过简单清洗、晒干后,纯度高的以7元/公斤卖到一些加工厂厂里都是7元/公斤,再由加工厂加工成雨鞋。</p><p>&nbsp;</p><p>  记者 随后走访了另外几家收购点,发现医疗垃圾主要来自于地州市一些小医院、小诊所,根据量的大小,收价一般在每公斤3元到3.5元之间不等。其中干净一些、质量好一些的,收价较高,但也不会超过4元/公斤。一回收点老板透露,之所以要收医疗垃圾,主要是量大、纯度高、好销售。往往一些生意好的收购点,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医院、诊所的医院、诊所的稳定“货源”而越做越大。</p><p>&nbsp;</p><p>  “真的太赚钱了,要是有成本的话我们早就单干了。”该妇女边用木筢翻晒着输液管,边讲述着自己的的“理想”。1就在妇女忙于翻晒输液管时,记者乘机抓起一把被剪小长约10厘米的输液管,发现,很多管子内都粘有黄色的污垢,有的甚至还有血迹。更不能忍受的是,在太阳的暴晒下管子发出的阵阵药味。管子放在路边暴晒,引来了很多路人的围观,他们纷纷议论着管子的用途,而每每接近者都不会超过2分钟便被浓浓的药味给熏跑了。16时,一男子缓缓步入空地,在和两妇女唠叨几句后, 只见两妇女很麻利地起身拿起身边的木耙迅速地将晒在地上的输液管收拢,装到麻袋里袋。</p><p>&nbsp;</p><p>  去何处?</p><p>&nbsp;</p><p>  展转10站输液管被送进一工厂</p><p>&nbsp;</p><p>  时间:2006年3月17日17时53分</p><p>&nbsp;</p><p>  地点:海屯路路边一空地上</p><p>&nbsp;</p><p>  货车搬运 展转10站</p><p>&nbsp;</p><p>  送进加工厂</p><p>&nbsp;</p><p>  这些输液管送到哪里的加工厂?为了找到加工这些废旧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加工厂,记者想尽办法都没能从妇女处“套”出加工厂的地址,但结果令人失望。无奈,记者只好以跟踪送货车蹲守的办法寻觅运送医疗垃圾的机动车踪迹。经过数日蹲守、跟踪,终于在3月17日17时53分发现一辆牌照为云AGM6*5的蓝色小货车驶进了晒输液管的空地。记者随后辗转10站终于找到了收购工厂的地址。</p><p>&nbsp;</p><p>  当日17时53分,一辆牌照为云AGM6*5的蓝色小货车驶进了晒输液管的空一辆蓝色的小货车开进了晒输液管的空地地,见车停稳,两妇女将很快地将装好的数麻袋输液管抬上了货车。18时05分,装好货的货车开始发动,记者的暗访车迅速启动马达紧跟货车其后,经过了。19时,货车驶过海海屯屯路路、、黄土坡立交桥、二环西路、明波立交桥、使安公路大观收费站、滇池路、广福路、官南大道、小康路九个路段后九个路段后,驶上了康福路,。在这条路上,路边并排伫立着好几家工厂。货车就在路边一无任何标志的大门外停了下来。“送货的吗?”车刚停稳,一个约40岁的男子从铁门上的小门里迎了上来。在双方嘀咕几句后,大门缓缓打开了。伴随着倒车的“嗡、嗡---”声,货车刚驶进了工厂,。随即男子迅速将大门就关了起来。</p><p>&nbsp;</p><p>  该厂 厂房面西南坐落在一处空旷地带。从早到晚,机器声隆隆,刺鼻的气味有风的时候能吹到有风时百米外都能闻到。 厂门平时紧闭,只开了一道小门,只有运送货时,才开一会儿门。记者以也要开类似的塑料加工厂为借口欲进入厂内,却遭到了老板的拒绝。</p><p>&nbsp;</p><p>  每天至少购进四五吨输液管作何用?</p><p>&nbsp;</p><p>  时间:2006年3月22日19时30分</p><p>&nbsp;</p><p>  地点:康福路一---工厂</p><p>&nbsp;</p><p>  每日四吨输液管摇身变“雨鞋”</p><p>&nbsp;</p><p>  因工人只有晚上吃饭后可外出,记者只好蹲点苦守。五天后的22日19时30分,记者终于从加工厂外出工人的口中了解到了该厂的内幕。原来掺杂着医疗垃圾的各色废旧塑料在加工厂瞬间“焕然一新”,摇身一变变成了外人根本无法看出究竟的塑料颗粒,再用这些塑料颗粒生产雨鞋。</p><p>&nbsp;</p><p>  记者:这些废旧医疗用品都是哪来的?</p><p>&nbsp;</p><p>  工人:大部分来自地州。</p><p>&nbsp;</p><p>  记者:平均每天有多少输液管、注射器送进来?拿来主要生产什么?</p><p>&nbsp;</p><p>  工人:平均每天4吨,有时候会更多。</p><p>&nbsp;</p><p>  记者:这些废旧塑料拿来主要生产什么?</p><p>&nbsp;</p><p>  工人:我们我们主要生产雨鞋,也有一些加工厂生产一次性塑料袋。</p><p>&nbsp;</p><p>  记者:每天工厂能生产多少鞋子?销售到哪些地方?</p><p>&nbsp;</p><p>  工人:厂内有四五十名机械工,基本每天都要生产上万双水鞋。而这些成品大多由厂内的专车发送到地州,销售面广至全省。</p><p>&nbsp;</p><p>  记者:你们的工资如何支付?</p><p>&nbsp;</p><p>  工人:每个机械工每件成品鞋1.4元。</p><p>&nbsp;</p><p>  记者:你在这里做了多久了?这个厂开办多久了?</p><p>&nbsp;</p><p>  工人:我刚进厂两个多月,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不过听工友说,工厂效益很好,已经办了六七年了。</p><p>&nbsp;</p><p>  记者:可以介绍一下生产过程程序是怎样的吗?</p><p>&nbsp;</p><p>  工人:废料购进厂后,随即由工人打成颗粒放进搅拌池中添加原料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约5分钟),有工人将搅拌后的混合物一下一下地转移至高大的火炉中。紧接着,经过火炉短时间的融化,将混合物变成了液体,再最终有工人将融化后的把液体倒出灌罐进火炉附近的雨鞋模子,雨鞋就这样做成了。</p><p>&nbsp;</p><p>  每个环节大搞“隐身术”</p><p>&nbsp;</p><p>  单线联系</p><p>&nbsp;</p><p>  批发商</p><p>&nbsp;</p><p>  雨鞋销往 州市</p><p>&nbsp;</p><p>  从整个过程来看,如果没有最后一个环节———畅通的销售,大量雨鞋将无法铺向市场。而正是依靠批发市场和零售,才使每一个环节参与者才最终得以获利。在昆明诸多大型批发市场中,批发雨鞋的点随处可见,而在市区大街小巷的零售雨鞋的商店也不计其数。</p><p>&nbsp;</p><p>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为了“安全”,从医疗垃圾回收到雨鞋加工再到进入市场销售,进料、运输、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十分隐蔽。提供医疗废物者通过隐蔽的手段将医疗废物从地州市收购后,用专车运送到昆明,在对医疗废物进行简单清洗、剪短、暴晒、打包,在和进货人单线取得联系后,乘无人察觉展转多个路段悄悄送进工厂;而工厂对此原料入厂后的储藏、加工也十分小心,货物入厂后由工人搬放至厂房内不起眼的角落,与其它原料混堆在一起,让人很难察觉;而生产也是将一次性输液管及其神速地和其它原料混杂掺合在一起,瞬间便无法分辨;同样,销售环节也大多是厂方直接单线联系到商业家后,将成品按商家提供的地址专车送上门,这些产品在经过各大批发商最后直接发送至地州市销售。而每个环节都有相当的利润空间,这也正是供料人、厂方、销售商冒险的实质原因。</p><p>&nbsp;</p><p>  行动:市环保局暗访取证</p><p>&nbsp;</p><p>  27日时间:15时----20时</p><p>&nbsp;</p><p>  地点:海屯路</p><p>&nbsp;</p><p>  27日,记者在对一次性医疗废物从回收—贩卖—加工—成品一系列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取证之后,将这一情况向昆明市环保局进行了反映。市环保局的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异常震惊,当即派出执法人员对此事进行彻查。当天15时,昆明市环保局的执法人员和记者一起来到了海屯路晾晒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地方,对一次性医疗废物的晾晒过程进行取证。</p><p>&nbsp;</p><p>  和往常一样,在炎炎烈日下,工人们不停地搅拌着成片晾晒在公路边上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市环保局的执法人员对这一切都进行了记录和拍照。16时许,执法人员取证完毕,只等对方将这些一次性医疗废物送往加工厂,一举将违法使用一次性医疗废物做原料的工厂查处。</p><p>&nbsp;</p><p>  19时许,夜幕降临,工人们将路边成片的一次性医疗废物装袋,搬上早已停在旁边车牌号为云AGM6*5的货车上。半个小时后,货车开始缓缓启动,开往加工这些带有病菌的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工厂,在那里,成吨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将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p><p>&nbsp;</p><p>  然而,和往常不同的是,这次的运送车上不仅多了两名妇女,货车旁边也增加了一辆农用三轮摩托车“保驾护航”。为了不让货车和三轮摩托发现有人跟踪,记者和市环保局的执法人员不得不远远地跟着,并相互交换跟踪,以免被察觉。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使记者和执法人员的跟踪最终失败。</p><p>&nbsp;</p><p>  20时许,载有一次性医疗废物的货车行至明波立交桥,由于堵车,记者的暗访车和“保驾护航”的三轮摩托车停在了一起,此时三轮摩托车上的男子似乎发现了什么,在仔细观察了记者的车牌后,突然神色慌张地跑到和记者有两车之隔的云AGM6*5货车那里,快速地和司机说了几句话。就在记者正在猜疑该男子用意何在的时候,交通恢复了通畅,该男子迅速驾驶三轮摩托往安宁方向冲去,载有一次性医疗废物的云AGM6*5货车则迅速往滇池路方向驶去,而货车上的两名妇女则在货车启动前下了车。为了不让载有一次性医疗废物的货车逃脱,记者和执法人员立即驱车赶了上去,却在此时再次遇到交通堵塞,而云AGM6*5货车也没有按照原定路线行驶,而是在石安公路一个正在修路的路口处调头,往安宁方向驶去。因车多不便调头,无奈之下,记者只好眼睁睁看着货车逃离。</p><p>&nbsp;</p><p>  出击:使用一次性医疗废物工厂被查处</p><p>&nbsp;</p><p>  27日时间:21时---22时</p><p>&nbsp;</p><p>  地点:六甲乡康福路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p><p>&nbsp;</p><p>  在载有一次性医疗废物的货车逃离之后,昆明市环保局的执法人员当即决定,直接赶往六甲乡使用一次性医疗废物做原料的塑料制品厂,对该工厂进行突击查处。</p><p>&nbsp;</p><p>  21时许,昆明市环保局,官渡区环保局,六甲乡政府,六甲派出所等相关单位的执法人员相继赶到六甲乡康福路,对其中一家名为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厂进行了突击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工厂里存有大量的一次性医疗废物。记者看到,在加工厂的院子内,停放着一辆和记者之前跟踪相仿的货车,货车四周散落着许多一次性医疗废物,而货车的不远处则堆放着数百袋已经被绞碎的一次性医疗废物,用于制作原料的机器里和四周也都散落着许多一次性医疗废物。记者估计了一下,整个工厂里存放着的一次性医疗废物,至少在7—8吨左右。</p><p>&nbsp;</p><p>  在执法队员查处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家加工厂主要生产雨鞋。据工人们介绍,工厂每天24小时不停歇作业,每天生产五六千双雨鞋,而用于制作雨鞋的原料,除了回收的废旧雨鞋以外,主要就是经过简单加工的一次性医疗废物了。在加工厂的作业流水线上,一袋袋带有病菌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变成了一双双漂亮的雨鞋,随后便是打包和包装。在加工厂的仓库里,堆满了上千箱包装好的雨鞋,这些装有雨鞋的箱子上赫然写着“云鹿王高级牛筋雨鞋”字样,不需数日,这些雨鞋将被销往全省各地。</p><p>&nbsp;</p><p>  在执法人员进行查处的过程中,正在流水线上作业的工人们告诉记者,他们并不知道使用一次性医疗废物做原料违法,“老板叫我们用什么我们就用什么,也不知道这些原料会带有病菌。”工人们说。在整个工厂里,呛鼻的气味令人难以呼吸,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工人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一旦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带有传染病菌,工人们很容易被病毒感染。</p><p>&nbsp;</p><p>  老板:雨鞋销往各州市</p><p>&nbsp;</p><p>  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国峰在接受执法人员调查时表示,工厂创建于2003年,投资10多万元,当时已经办理过相关的环保手续,如今雨鞋日产量在两三千双左右,这些雨鞋主要以每双5—6元钱的价格销往云南省各个地州。</p><p>&nbsp;</p><p>  陈国峰告诉记者,工厂使用一次性医疗废物作为原料,是从今年春节过后才开始的。之前,工厂使用的原料主要为二丁脂、PVC粉和废旧雨鞋。春节期间,陈国峰听别人说一次性医疗废物可以用做原料加工,而且价格比较便宜,因此便以每公斤3.8元的价格开始购进一次性医疗废物作为制作雨鞋的原料。至于这些一次性医疗废物从哪里购买,陈则表示向他销售一次性医疗废物的人有很多,但每次都是别人主动送货上门,自己既不知道这些人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这些一次性医疗废物源于何处。</p><p>&nbsp;</p><p>  22时许,经昆明市环保局、官渡区环保局调查后发现,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违法使用一次性医疗废物作为雨鞋生产原料情况属实,现存一次性医疗废物共计8吨左右。之后,官渡区环保局对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进行了处罚,并和昆明市固体废旧物品处置中心取得了联系,即日便将这些一次性医疗废物进行销毁。</p><p>&nbsp;</p><p>  医疗垃圾隐患不容忽视</p><p>&nbsp;</p><p>  医疗垃圾的处理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处理不好,流入社会,一些病毒就会随之蔓延,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p><p>&nbsp;</p><p>  据昆明市危险废物监督管理所的段所长介绍,医疗垃圾的危害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它的传染性。据检测,医疗垃圾中存在着大量的病菌、病毒等。目前国家已有明文规定医疗垃圾、特别是一次性输液管不得二次回收利用,不管任何人若擅自回收利用都属违法。此外,各大医院和诊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如不及时处理,一方面是病菌的直接感染,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一些不法商贩为了从中牟取暴利,在私自买卖、收购医疗垃圾的过程中,会使这些带有病菌或残留在器具中的药品的医疗垃圾直接给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医疗垃圾如得不到及时处理,通过商贩流入一些小作坊,以其为生产原料进行再加工,生产出的一些产品再次流入市场,其危害更为严重。为此,段所长表示,他们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关注、并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p><p>&nbsp;</p><p>  据了解,“医疗废物”包括:传染性废物、病理废物、利器废物、制药废物等。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医疗器具垃圾;二是门诊及住院病人生活垃圾。包括医疗单位在检查、诊断、治疗各类疾病过程中和病员在住院期间所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如注射器、输液(血)器具、各种导管等,这些物品富含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如不严格管理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它与普通生活垃圾废弃物不同,医疗废物由于携带病菌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具有空间传染、急性传染、交叉传染和潜伏传染等特征,其危害性极大。国家1998年1月4日颁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列出了47类、数百种危险废物,其中医疗垃圾名列“首害”。</p><p>&nbsp;</p><p>  关于医疗废物的回收与再利用问题,《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其有严格规定,如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经过三次浸泡消毒,才能打成颗粒,资源再利用时也只能生产地膜等指定产品。据省环保局一邱姓工作人介绍,云南省目前对医疗废物的处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处置方法、基础设备相对缺乏,主要靠安宁一家处置中心实施焚烧处理,再者,目前云南省还没有相对比较完整的管理办法,导致一些医疗废物、医用塑料流入到普通加工厂,而这些加工厂的消毒标准、净化再利用水平等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环保要求。因此,云南省职能部门原则上没有批准一家医疗废物回收利用公司,主张对医疗废物进行回收利用。该工作人员还透露,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医疗废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医疗废物的处理、存在着很多不足。不过他告诉记者,目前新的医疗废物处理系统正在建设之中,预计明年可完工,达到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p><p>&nbsp;</p><p>  反思:</p><p>&nbsp;</p><p>  “医疗废物”为何猖獗</p><p>&nbsp;</p><p>  政府应监管、服务两手抓</p><p>&nbsp;</p><p>  白色污染对城市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早在2003年6月4日国务院也公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可是数年过去了,为何此类情况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有愈加猖獗之势?就此,昆明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张所长做了相应的分析。张所长认为,贩卖、收购医疗废物者之所以会冒这样的风险,主要是有利可图。而作为政府部门,在加速建成医疗废物处置系统的同时,应加强对医院、诊所的监管力度,对医院、诊所每天的医疗废物交接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从源头上控制住医疗废物的流通。而对流入市场的医疗废物也应加大力度从严查处。此外,对一次性医疗垃圾的安全监督,政府部门除了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来加以强化,促进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突出实效,对疗废物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还应为医院、诊所提供合理的服务,降低医疗废物处置费用。也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地控制住医疗废物的流通、蔓延。<br/>&nbsp;</p><p>昆明工厂收集废弃输液管 制成塑料袋销往各地 </p><p>--------------------------------------------------------------------------------<br/>&nbsp;<br/>生活新报&nbsp;&nbsp;&nbsp;&nbsp;&nbsp; 【2006-03-31 08:25:39】 <br/>  小屯路公交站台对面路边人行道上,被剪成10厘米左右长的一次性输液管晒了一地,许多输液管内粘满黄色的污垢和血迹——这是一家废旧塑料收购点晾晒的。 晒来做什么?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想到,这些输液管随后经过一些工厂加工,便成了崭新的生活用品:雨鞋,或者一次性塑料袋。</p><p>&nbsp;</p><p>  而这些输液管从何来?又流向何处?本报记者历经数日的调查,一条“变废为宝”的城市“白色污染”黑色链条终于被揭开。</p><p>&nbsp;</p><p>  各种不法渠道回收来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经过加工处理,便生产出一次性塑料食品袋,部分则被掺进其它原料,制作成水鞋等物品。</p><p>&nbsp;</p><p>  如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想到,通过各种不法渠道回收来的一次性输液管,仅仅经过一些加工厂简单粉碎、搅拌,便生产出各种崭新的生活用品。 这些“白色污染”在对城市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还严峻地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本报记者历经数日的调查,一条变“废”为“宝”的城市“白色污染”黑色链条终于被揭开。</p><p>&nbsp;</p><p>  一次性输液管暴晒路边从何来?</p><p>&nbsp;</p><p>  时间:3月17日13时</p><p>&nbsp;</p><p>  地点:海屯路</p><p>&nbsp;</p><p>  10平米带血输液管</p><p>&nbsp;</p><p>  强占人行道</p><p>&nbsp;</p><p>  时间:2006年3月17日13时</p><p>&nbsp;</p><p>  地点:海屯路路边一空地上</p><p>&nbsp;</p><p>  在昆明市海屯路,有许多废旧塑料收购点,其中有的仅回收饮料瓶,有的则任何塑料都收。一些拾荒者明明知道国家明令禁止私人回收处理医疗垃圾,但照样偷偷卖到回收点。在海屯路,记者暗访发现,有些老板明着不收这些粘着黏液甚至血迹的一次性输液管、针筒等,但暗地里却在大量购进粘着黏液甚至血迹的一次性输液管、针筒等,并在明目张胆将其晾晒暴晒于路边。</p><p>&nbsp;</p><p>  3月17日下午,小屯路公交站台对面路边人行道上,这里,晒了许多被剪碎的输液管,大概有十平方米,这些管子都被剪成10厘米左右长,很多管子内都粘有黄色的污垢,有的甚至还有血迹。更不能忍受的是,这管子发出的阵阵药味,许多路人围观,纷纷议论着管子的用途,但一接近,不会超过2分钟便被浓浓的药味熏跑了。</p><p>&nbsp;</p><p>  从州市小诊所收购每公斤3元</p><p>&nbsp;</p><p>  “这些输液管晒了做什么?都是从什么地方收购来的?”3月17日下午,记者佯装路人问到。来到小屯路公交站台,一两名正在整理输液管的妇女打量了记者两眼后说:,便毫无顾及地和记者聊了起来。“我们是(收购点)老板找来的临时工,主要负责将将这些输液管卸车,看管晒干后装车,至于(输液管)的来源也只是听老板说都是从地州市上收购来的。”她一位妇说女告诉记者,这些输液管一收购价未3.5元/公斤,在经过简单清洗、晒干后,纯度高的以7元/公斤卖到一些加工厂厂里都是7元/公斤,再由加工厂加工成雨鞋。</p><p>&nbsp;</p><p>  记者 随后走访了另外几家收购点,发现医疗垃圾主要来自于地州市一些小医院、小诊所,根据量的大小,收价一般在每公斤3元到3.5元之间不等。其中干净一些、质量好一些的,收价较高,但也不会超过4元/公斤。一回收点老板透露,之所以要收医疗垃圾,主要是量大、纯度高、好销售。往往一些生意好的收购点,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医院、诊所的医院、诊所的稳定“货源”而越做越大。</p><p>&nbsp;</p><p>  “真的太赚钱了,要是有成本的话我们早就单干了。”该妇女边用木筢翻晒着输液管,边讲述着自己的的“理想”。1就在妇女忙于翻晒输液管时,记者乘机抓起一把被剪小长约10厘米的输液管,发现,很多管子内都粘有黄色的污垢,有的甚至还有血迹。更不能忍受的是,在太阳的暴晒下管子发出的阵阵药味。管子放在路边暴晒,引来了很多路人的围观,他们纷纷议论着管子的用途,而每每接近者都不会超过2分钟便被浓浓的药味给熏跑了。16时,一男子缓缓步入空地,在和两妇女唠叨几句后, 只见两妇女很麻利地起身拿起身边的木耙迅速地将晒在地上的输液管收拢,装到麻袋里袋。</p><p>&nbsp;</p><p>  去何处?</p><p>&nbsp;</p><p>  展转10站输液管被送进一工厂</p><p>&nbsp;</p><p>  时间:2006年3月17日17时53分</p><p>&nbsp;</p><p>  地点:海屯路路边一空地上</p><p>&nbsp;</p><p>  货车搬运 展转10站</p><p>&nbsp;</p><p>  送进加工厂</p><p>&nbsp;</p><p>  这些输液管送到哪里的加工厂?为了找到加工这些废旧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加工厂,记者想尽办法都没能从妇女处“套”出加工厂的地址,但结果令人失望。无奈,记者只好以跟踪送货车蹲守的办法寻觅运送医疗垃圾的机动车踪迹。经过数日蹲守、跟踪,终于在3月17日17时53分发现一辆牌照为云AGM6*5的蓝色小货车驶进了晒输液管的空地。记者随后辗转10站终于找到了收购工厂的地址。</p><p>&nbsp;</p><p>  当日17时53分,一辆牌照为云AGM6*5的蓝色小货车驶进了晒输液管的空一辆蓝色的小货车开进了晒输液管的空地地,见车停稳,两妇女将很快地将装好的数麻袋输液管抬上了货车。18时05分,装好货的货车开始发动,记者的暗访车迅速启动马达紧跟货车其后,经过了。19时,货车驶过海海屯屯路路、、黄土坡立交桥、二环西路、明波立交桥、使安公路大观收费站、滇池路、广福路、官南大道、小康路九个路段后九个路段后,驶上了康福路,。在这条路上,路边并排伫立着好几家工厂。货车就在路边一无任何标志的大门外停了下来。“送货的吗?”车刚停稳,一个约40岁的男子从铁门上的小门里迎了上来。在双方嘀咕几句后,大门缓缓打开了。伴随着倒车的“嗡、嗡---”声,货车刚驶进了工厂,。随即男子迅速将大门就关了起来。</p><p>&nbsp;</p><p>  该厂 厂房面西南坐落在一处空旷地带。从早到晚,机器声隆隆,刺鼻的气味有风的时候能吹到有风时百米外都能闻到。 厂门平时紧闭,只开了一道小门,只有运送货时,才开一会儿门。记者以也要开类似的塑料加工厂为借口欲进入厂内,却遭到了老板的拒绝。</p><p>&nbsp;</p><p>  每天至少购进四五吨输液管作何用?</p><p>&nbsp;</p><p>  时间:2006年3月22日19时30分</p><p>&nbsp;</p><p>  地点:康福路一---工厂</p><p>&nbsp;</p><p>  每日四吨输液管摇身变“雨鞋”</p><p>&nbsp;</p><p>  因工人只有晚上吃饭后可外出,记者只好蹲点苦守。五天后的22日19时30分,记者终于从加工厂外出工人的口中了解到了该厂的内幕。原来掺杂着医疗垃圾的各色废旧塑料在加工厂瞬间“焕然一新”,摇身一变变成了外人根本无法看出究竟的塑料颗粒,再用这些塑料颗粒生产雨鞋。</p><p>&nbsp;</p><p>  记者:这些废旧医疗用品都是哪来的?</p><p>&nbsp;</p><p>  工人:大部分来自地州。</p><p>&nbsp;</p><p>  记者:平均每天有多少输液管、注射器送进来?拿来主要生产什么?</p><p>&nbsp;</p><p>  工人:平均每天4吨,有时候会更多。</p><p>&nbsp;</p><p>  记者:这些废旧塑料拿来主要生产什么?</p><p>&nbsp;</p><p>  工人:我们我们主要生产雨鞋,也有一些加工厂生产一次性塑料袋。</p><p>&nbsp;</p><p>  记者:每天工厂能生产多少鞋子?销售到哪些地方?</p><p>&nbsp;</p><p>  工人:厂内有四五十名机械工,基本每天都要生产上万双水鞋。而这些成品大多由厂内的专车发送到地州,销售面广至全省。</p><p>&nbsp;</p><p>  记者:你们的工资如何支付?</p><p>&nbsp;</p><p>  工人:每个机械工每件成品鞋1.4元。</p><p>&nbsp;</p><p>  记者:你在这里做了多久了?这个厂开办多久了?</p><p>&nbsp;</p><p>  工人:我刚进厂两个多月,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不过听工友说,工厂效益很好,已经办了六七年了。</p><p>&nbsp;</p><p>  记者:可以介绍一下生产过程程序是怎样的吗?</p><p>&nbsp;</p><p>  工人:废料购进厂后,随即由工人打成颗粒放进搅拌池中添加原料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约5分钟),有工人将搅拌后的混合物一下一下地转移至高大的火炉中。紧接着,经过火炉短时间的融化,将混合物变成了液体,再最终有工人将融化后的把液体倒出灌罐进火炉附近的雨鞋模子,雨鞋就这样做成了。</p><p>&nbsp;</p><p>  每个环节大搞“隐身术”</p><p>&nbsp;</p><p>  单线联系</p><p>&nbsp;</p><p>  批发商</p><p>&nbsp;</p><p>  雨鞋销往 州市</p><p>&nbsp;</p><p>  从整个过程来看,如果没有最后一个环节———畅通的销售,大量雨鞋将无法铺向市场。而正是依靠批发市场和零售,才使每一个环节参与者才最终得以获利。在昆明诸多大型批发市场中,批发雨鞋的点随处可见,而在市区大街小巷的零售雨鞋的商店也不计其数。</p><p>&nbsp;</p><p>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为了“安全”,从医疗垃圾回收到雨鞋加工再到进入市场销售,进料、运输、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十分隐蔽。提供医疗废物者通过隐蔽的手段将医疗废物从地州市收购后,用专车运送到昆明,在对医疗废物进行简单清洗、剪短、暴晒、打包,在和进货人单线取得联系后,乘无人察觉展转多个路段悄悄送进工厂;而工厂对此原料入厂后的储藏、加工也十分小心,货物入厂后由工人搬放至厂房内不起眼的角落,与其它原料混堆在一起,让人很难察觉;而生产也是将一次性输液管及其神速地和其它原料混杂掺合在一起,瞬间便无法分辨;同样,销售环节也大多是厂方直接单线联系到商业家后,将成品按商家提供的地址专车送上门,这些产品在经过各大批发商最后直接发送至地州市销售。而每个环节都有相当的利润空间,这也正是供料人、厂方、销售商冒险的实质原因。</p><p>&nbsp;</p><p>  行动:市环保局暗访取证</p><p>&nbsp;</p><p>  27日时间:15时----20时</p><p>&nbsp;</p><p>  地点:海屯路</p><p>&nbsp;</p><p>  27日,记者在对一次性医疗废物从回收—贩卖—加工—成品一系列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取证之后,将这一情况向昆明市环保局进行了反映。市环保局的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异常震惊,当即派出执法人员对此事进行彻查。当天15时,昆明市环保局的执法人员和记者一起来到了海屯路晾晒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地方,对一次性医疗废物的晾晒过程进行取证。</p><p>&nbsp;</p><p>  和往常一样,在炎炎烈日下,工人们不停地搅拌着成片晾晒在公路边上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市环保局的执法人员对这一切都进行了记录和拍照。16时许,执法人员取证完毕,只等对方将这些一次性医疗废物送往加工厂,一举将违法使用一次性医疗废物做原料的工厂查处。</p><p>&nbsp;</p><p>  19时许,夜幕降临,工人们将路边成片的一次性医疗废物装袋,搬上早已停在旁边车牌号为云AGM6*5的货车上。半个小时后,货车开始缓缓启动,开往加工这些带有病菌的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工厂,在那里,成吨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将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p><p>&nbsp;</p><p>  然而,和往常不同的是,这次的运送车上不仅多了两名妇女,货车旁边也增加了一辆农用三轮摩托车“保驾护航”。为了不让货车和三轮摩托发现有人跟踪,记者和市环保局的执法人员不得不远远地跟着,并相互交换跟踪,以免被察觉。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使记者和执法人员的跟踪最终失败。</p><p>&nbsp;</p><p>  20时许,载有一次性医疗废物的货车行至明波立交桥,由于堵车,记者的暗访车和“保驾护航”的三轮摩托车停在了一起,此时三轮摩托车上的男子似乎发现了什么,在仔细观察了记者的车牌后,突然神色慌张地跑到和记者有两车之隔的云AGM6*5货车那里,快速地和司机说了几句话。就在记者正在猜疑该男子用意何在的时候,交通恢复了通畅,该男子迅速驾驶三轮摩托往安宁方向冲去,载有一次性医疗废物的云AGM6*5货车则迅速往滇池路方向驶去,而货车上的两名妇女则在货车启动前下了车。为了不让载有一次性医疗废物的货车逃脱,记者和执法人员立即驱车赶了上去,却在此时再次遇到交通堵塞,而云AGM6*5货车也没有按照原定路线行驶,而是在石安公路一个正在修路的路口处调头,往安宁方向驶去。因车多不便调头,无奈之下,记者只好眼睁睁看着货车逃离。</p><p>&nbsp;</p><p>  出击:使用一次性医疗废物工厂被查处</p><p>&nbsp;</p><p>  27日时间:21时---22时</p><p>&nbsp;</p><p>  地点:六甲乡康福路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p><p>&nbsp;</p><p>  在载有一次性医疗废物的货车逃离之后,昆明市环保局的执法人员当即决定,直接赶往六甲乡使用一次性医疗废物做原料的塑料制品厂,对该工厂进行突击查处。</p><p>&nbsp;</p><p>  21时许,昆明市环保局,官渡区环保局,六甲乡政府,六甲派出所等相关单位的执法人员相继赶到六甲乡康福路,对其中一家名为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厂进行了突击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工厂里存有大量的一次性医疗废物。记者看到,在加工厂的院子内,停放着一辆和记者之前跟踪相仿的货车,货车四周散落着许多一次性医疗废物,而货车的不远处则堆放着数百袋已经被绞碎的一次性医疗废物,用于制作原料的机器里和四周也都散落着许多一次性医疗废物。记者估计了一下,整个工厂里存放着的一次性医疗废物,至少在7—8吨左右。</p><p>&nbsp;</p><p>  在执法队员查处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家加工厂主要生产雨鞋。据工人们介绍,工厂每天24小时不停歇作业,每天生产五六千双雨鞋,而用于制作雨鞋的原料,除了回收的废旧雨鞋以外,主要就是经过简单加工的一次性医疗废物了。在加工厂的作业流水线上,一袋袋带有病菌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变成了一双双漂亮的雨鞋,随后便是打包和包装。在加工厂的仓库里,堆满了上千箱包装好的雨鞋,这些装有雨鞋的箱子上赫然写着“云鹿王高级牛筋雨鞋”字样,不需数日,这些雨鞋将被销往全省各地。</p><p>&nbsp;</p><p>  在执法人员进行查处的过程中,正在流水线上作业的工人们告诉记者,他们并不知道使用一次性医疗废物做原料违法,“老板叫我们用什么我们就用什么,也不知道这些原料会带有病菌。”工人们说。在整个工厂里,呛鼻的气味令人难以呼吸,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工人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一旦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带有传染病菌,工人们很容易被病毒感染。</p><p>&nbsp;</p><p>  老板:雨鞋销往各州市</p><p>&nbsp;</p><p>  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国峰在接受执法人员调查时表示,工厂创建于2003年,投资10多万元,当时已经办理过相关的环保手续,如今雨鞋日产量在两三千双左右,这些雨鞋主要以每双5—6元钱的价格销往云南省各个地州。</p><p>&nbsp;</p><p>  陈国峰告诉记者,工厂使用一次性医疗废物作为原料,是从今年春节过后才开始的。之前,工厂使用的原料主要为二丁脂、PVC粉和废旧雨鞋。春节期间,陈国峰听别人说一次性医疗废物可以用做原料加工,而且价格比较便宜,因此便以每公斤3.8元的价格开始购进一次性医疗废物作为制作雨鞋的原料。至于这些一次性医疗废物从哪里购买,陈则表示向他销售一次性医疗废物的人有很多,但每次都是别人主动送货上门,自己既不知道这些人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这些一次性医疗废物源于何处。</p><p>&nbsp;</p><p>  22时许,经昆明市环保局、官渡区环保局调查后发现,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违法使用一次性医疗废物作为雨鞋生产原料情况属实,现存一次性医疗废物共计8吨左右。之后,官渡区环保局对云康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进行了处罚,并和昆明市固体废旧物品处置中心取得了联系,即日便将这些一次性医疗废物进行销毁。</p><p>&nbsp;</p><p>  医疗垃圾隐患不容忽视</p><p>&nbsp;</p><p>  医疗垃圾的处理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处理不好,流入社会,一些病毒就会随之蔓延,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p><p>&nbsp;</p><p>  据昆明市危险废物监督管理所的段所长介绍,医疗垃圾的危害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它的传染性。据检测,医疗垃圾中存在着大量的病菌、病毒等。目前国家已有明文规定医疗垃圾、特别是一次性输液管不得二次回收利用,不管任何人若擅自回收利用都属违法。此外,各大医院和诊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如不及时处理,一方面是病菌的直接感染,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一些不法商贩为了从中牟取暴利,在私自买卖、收购医疗垃圾的过程中,会使这些带有病菌或残留在器具中的药品的医疗垃圾直接给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医疗垃圾如得不到及时处理,通过商贩流入一些小作坊,以其为生产原料进行再加工,生产出的一些产品再次流入市场,其危害更为严重。为此,段所长表示,他们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关注、并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p><p>&nbsp;</p><p>  据了解,“医疗废物”包括:传染性废物、病理废物、利器废物、制药废物等。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医疗器具垃圾;二是门诊及住院病人生活垃圾。包括医疗单位在检查、诊断、治疗各类疾病过程中和病员在住院期间所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如注射器、输液(血)器具、各种导管等,这些物品富含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如不严格管理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它与普通生活垃圾废弃物不同,医疗废物由于携带病菌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具有空间传染、急性传染、交叉传染和潜伏传染等特征,其危害性极大。国家1998年1月4日颁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列出了47类、数百种危险废物,其中医疗垃圾名列“首害”。</p><p>&nbsp;</p><p>  关于医疗废物的回收与再利用问题,《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其有严格规定,如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经过三次浸泡消毒,才能打成颗粒,资源再利用时也只能生产地膜等指定产品。据省环保局一邱姓工作人介绍,云南省目前对医疗废物的处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处置方法、基础设备相对缺乏,主要靠安宁一家处置中心实施焚烧处理,再者,目前云南省还没有相对比较完整的管理办法,导致一些医疗废物、医用塑料流入到普通加工厂,而这些加工厂的消毒标准、净化再利用水平等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环保要求。因此,云南省职能部门原则上没有批准一家医疗废物回收利用公司,主张对医疗废物进行回收利用。该工作人员还透露,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医疗废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医疗废物的处理、存在着很多不足。不过他告诉记者,目前新的医疗废物处理系统正在建设之中,预计明年可完工,达到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p><p>&nbsp;</p><p>  反思:</p><p>&nbsp;</p><p>  “医疗废物”为何猖獗</p><p>&nbsp;</p><p>  政府应监管、服务两手抓</p><p>&nbsp;</p><p>  白色污染对城市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早在2003年6月4日国务院也公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可是数年过去了,为何此类情况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有愈加猖獗之势?就此,昆明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张所长做了相应的分析。张所长认为,贩卖、收购医疗废物者之所以会冒这样的风险,主要是有利可图。而作为政府部门,在加速建成医疗废物处置系统的同时,应加强对医院、诊所的监管力度,对医院、诊所每天的医疗废物交接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从源头上控制住医疗废物的流通。而对流入市场的医疗废物也应加大力度从严查处。此外,对一次性医疗垃圾的安全监督,政府部门除了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来加以强化,促进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突出实效,对疗废物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还应为医院、诊所提供合理的服务,降低医疗废物处置费用。也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地控制住医疗废物的流通、蔓延。<br/>&nbsp;</p>
又学到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