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我国新型海基拦截导弹迎头击落来袭导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53:42
<p><font color="#05006c">我国新型海基拦截导弹迎头击落来袭导弹</font></p><p>&nbsp;</p><br/><strong>一艘战舰就是一个常规武器海上试验平台</strong> <p>  初春时节,中国海上靶场硝烟迭起。霹雳声中,某新型拦截导弹轰然出击,准确将一枚来袭导弹迎头击落。至此,该型导弹顺利通过定型试验,中国海防又添一柄斩妖降魔的利剑。 </p><p>  承担该新型导弹定型试验任务的,是海军某试验基地所属的“毕昇”舰。这艘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毕昇命名的综合试验舰,作为海军常规武器装备海上试验平台,曾先后数十次完成新武器研制、定型试验,催生出众多海防武器。“毕昇”舰也创下了海军史上该型系统试验数据最全、航程最远、时间最长、精度最高等多项新纪录。 </p><p>  <strong>每一次武器试验都是战争的“彩排”</strong> </p><p>  导弹是现代海战最锐利的武器。何时形成作战决心?如何精确打击敌人?这些都需要在试验中求解。为将新型导弹打磨成克敌制胜的利剑,每一次试验,都无异于一次战争的“彩排”。 </p><p>  某型导弹研制试验,需要用飞机模拟“敌”目标,来验证导弹攻击距离、攻击角度等作战性能。为保证舰机协同到位,舰领导多次到航空兵部队登门求教,还把航空调度员请到舰上,介绍舰艇航海知识。双方经过多次沟通,反复推演,形成了舰机协同试验方案。 </p><p>  定型试验中,“敌”不同类型的导弹、飞机向我舰袭来。“毕昇”舰新型导弹迎头拦截,数枚导弹均精确命中目标。新型导弹的技术和战术性能都通过了考核,一步跨入战斗行列。 </p><p>  舰载雷达是引导舰载导弹和舰炮实施攻击的“眼睛”。但在复杂海况下,雷达会因海杂波影响而产生信息盲区。某型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雷达进行海上环境测试时,就因为自然条件影响出现了盲区。该型雷达是新型舰载武器的系统中枢,如果问题久而不决,甚至会引起使用者对雷达性能的怀疑,导致新装备“胎死腹中”。上级要求“毕昇”舰在限定的海域规划出近似实战的试验航路。 </p><p>  “毕昇”舰官兵勇敢地挑起这副重担,主动配合科研技术人员,收集了数十万字的海域电磁环境特点及分布资料,一点儿一点儿地消化……经过几番艰难论证,一个新的试验方案浮出水面。按照这一方案,专家们对相关软件进行了合理调试,几番试验后,新型雷达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p><p>  舰载导弹发射时,导弹初始姿态的航向、位置等参数要与舰艇的相关参数一致,否则,导弹发射起始姿态不准,就有可能偏离攻击目标。 </p><p>  按照预先的试验方案,“毕昇”舰通过减摇鳍产生摇摆航行。然而这种摇摆周期的规律性太强,难以满足实战发射需要。“毕昇”舰官兵谋求试验方法上的新突破。经过论证,决定改用操舵的方式让舰艇产生摇摆。 </p><p>  这是挑战舰艇操纵极限的航行,舰艇保持一定的航速,忽而左满舵,忽而右满舵,舰体似“醉八仙”般不规则地摇摆,在通航密集的水道灵活地避碰,以蛇行前进方式向“敌”舰进击。跟踪目标。锁定目标。“发射!”指挥员一声令下,两枚导弹呼啸而出,“敌”舰顿时浓烟四起。新型导弹的各项战术和技术指标在近似实战背景下得到了全面验证。 </p><p>  <strong>每一次武器试验都与生死相伴</strong> </p><p>  武器试验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挫折和失败都意味着风险。“毕昇”舰常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试验高峰期,发射的导弹和舰炮数以千计。就在这种高风险的试验中,官兵们一次次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p><p>  <font color="#f70909">那年5月,“毕昇”舰第一次执行某新型导弹发射试验。该型导弹发射的方式,在我国尚属首次,技术不成熟,不确定因素多,是否安全尚需这次试验来验证。“毕昇”舰导弹发射平台与驾驶室近在咫尺,承载这种新式导弹发射,风险不言而喻。</font> </p><p>  “既要有牺牲奉献精神,又要有敢打必胜信心!”官兵们想定了各种意外情况,制定了10多种应对预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如果能用生命换来新装备试验数据,值!” </p><p>  面对危险,时任舰长赵万和政委张建军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论,最终舰长说服了政委。赵舰长说:“我们俩不能同时在驾驶室,万一我出事,由你来指挥处置!” </p><p>  发射进入倒计时。驾驶室只留4人,边操纵舰艇,边做好应对险情的准备。“发射!”导弹一飞冲天。官兵们置身于山崩地裂中,始终保持舰艇试验所需的状态。科研人员获取了验证该型导弹宝贵的技术参数。 </p><p>  <font color="#f73809">某型导弹双发齐射试验</font>,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程序,导弹供电系统却突然出现故障。两枚导弹失去人工控制,一旦炸膛,后果不堪设想!“启动应急预案!”时任舰长李万和临危不乱,下达命令。全体舰员迅速行动。“损管队就位!”官兵们迅速将参试的专家疏散到安全舱室。与导弹仅一板之隔的报房内,三级士官胡乃辉身穿防护衣,手提灭火器,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 </p><p>  与“死神”对峙两个小时后,技术人员将险情排除。试验数据录取设备完好无损,专家们很快分析出了故障原因,完善了导弹设计。 </p><p>  某型舰炮3发连射试验,前两发正常,第三发却是哑炮!突如其来的险情让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官兵们迅速组织现场人员撤离,而自己却冒着爆炸的危险,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应对险情的技术保障工作。新型舰炮的设计缺陷因此得以改进。 </p><p>  “风险相伴平常事,笑谈利剑指苍穹”,“毕昇”舰官兵们总是以这样的姿态直面风险,从事着新武器试验。“燃起利剑飞驰的火光,筑就海防强大的力量!”激越的《毕昇舰舰歌》穿透硝烟,响彻海天! </p><p>  <strong>相关链接 </strong></p><p>  海军作战舰艇和辅助舰船,一般都有舷号和舰名。作战舰艇的舰名,以我国城市命名。辅助舰船大都以我国已故科学家或航海家命名。“毕昇”舰建成后,一度只有舷号,没有舰名。2002年,海军拟在我国已故科学家中选一个人的名字为其命名。官兵们根据其担负的使命任务积极推荐。当年10月10日,海军正式批准命名其为“毕昇”舰。 </p><p>  作者:方文海 毛敬雄 徐锋</p><p><font color="#05006c">我国新型海基拦截导弹迎头击落来袭导弹</font></p><p>&nbsp;</p><br/><strong>一艘战舰就是一个常规武器海上试验平台</strong> <p>  初春时节,中国海上靶场硝烟迭起。霹雳声中,某新型拦截导弹轰然出击,准确将一枚来袭导弹迎头击落。至此,该型导弹顺利通过定型试验,中国海防又添一柄斩妖降魔的利剑。 </p><p>  承担该新型导弹定型试验任务的,是海军某试验基地所属的“毕昇”舰。这艘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毕昇命名的综合试验舰,作为海军常规武器装备海上试验平台,曾先后数十次完成新武器研制、定型试验,催生出众多海防武器。“毕昇”舰也创下了海军史上该型系统试验数据最全、航程最远、时间最长、精度最高等多项新纪录。 </p><p>  <strong>每一次武器试验都是战争的“彩排”</strong> </p><p>  导弹是现代海战最锐利的武器。何时形成作战决心?如何精确打击敌人?这些都需要在试验中求解。为将新型导弹打磨成克敌制胜的利剑,每一次试验,都无异于一次战争的“彩排”。 </p><p>  某型导弹研制试验,需要用飞机模拟“敌”目标,来验证导弹攻击距离、攻击角度等作战性能。为保证舰机协同到位,舰领导多次到航空兵部队登门求教,还把航空调度员请到舰上,介绍舰艇航海知识。双方经过多次沟通,反复推演,形成了舰机协同试验方案。 </p><p>  定型试验中,“敌”不同类型的导弹、飞机向我舰袭来。“毕昇”舰新型导弹迎头拦截,数枚导弹均精确命中目标。新型导弹的技术和战术性能都通过了考核,一步跨入战斗行列。 </p><p>  舰载雷达是引导舰载导弹和舰炮实施攻击的“眼睛”。但在复杂海况下,雷达会因海杂波影响而产生信息盲区。某型信息技术含量较高的雷达进行海上环境测试时,就因为自然条件影响出现了盲区。该型雷达是新型舰载武器的系统中枢,如果问题久而不决,甚至会引起使用者对雷达性能的怀疑,导致新装备“胎死腹中”。上级要求“毕昇”舰在限定的海域规划出近似实战的试验航路。 </p><p>  “毕昇”舰官兵勇敢地挑起这副重担,主动配合科研技术人员,收集了数十万字的海域电磁环境特点及分布资料,一点儿一点儿地消化……经过几番艰难论证,一个新的试验方案浮出水面。按照这一方案,专家们对相关软件进行了合理调试,几番试验后,新型雷达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p><p>  舰载导弹发射时,导弹初始姿态的航向、位置等参数要与舰艇的相关参数一致,否则,导弹发射起始姿态不准,就有可能偏离攻击目标。 </p><p>  按照预先的试验方案,“毕昇”舰通过减摇鳍产生摇摆航行。然而这种摇摆周期的规律性太强,难以满足实战发射需要。“毕昇”舰官兵谋求试验方法上的新突破。经过论证,决定改用操舵的方式让舰艇产生摇摆。 </p><p>  这是挑战舰艇操纵极限的航行,舰艇保持一定的航速,忽而左满舵,忽而右满舵,舰体似“醉八仙”般不规则地摇摆,在通航密集的水道灵活地避碰,以蛇行前进方式向“敌”舰进击。跟踪目标。锁定目标。“发射!”指挥员一声令下,两枚导弹呼啸而出,“敌”舰顿时浓烟四起。新型导弹的各项战术和技术指标在近似实战背景下得到了全面验证。 </p><p>  <strong>每一次武器试验都与生死相伴</strong> </p><p>  武器试验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挫折和失败都意味着风险。“毕昇”舰常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试验高峰期,发射的导弹和舰炮数以千计。就在这种高风险的试验中,官兵们一次次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p><p>  <font color="#f70909">那年5月,“毕昇”舰第一次执行某新型导弹发射试验。该型导弹发射的方式,在我国尚属首次,技术不成熟,不确定因素多,是否安全尚需这次试验来验证。“毕昇”舰导弹发射平台与驾驶室近在咫尺,承载这种新式导弹发射,风险不言而喻。</font> </p><p>  “既要有牺牲奉献精神,又要有敢打必胜信心!”官兵们想定了各种意外情况,制定了10多种应对预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如果能用生命换来新装备试验数据,值!” </p><p>  面对危险,时任舰长赵万和政委张建军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论,最终舰长说服了政委。赵舰长说:“我们俩不能同时在驾驶室,万一我出事,由你来指挥处置!” </p><p>  发射进入倒计时。驾驶室只留4人,边操纵舰艇,边做好应对险情的准备。“发射!”导弹一飞冲天。官兵们置身于山崩地裂中,始终保持舰艇试验所需的状态。科研人员获取了验证该型导弹宝贵的技术参数。 </p><p>  <font color="#f73809">某型导弹双发齐射试验</font>,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程序,导弹供电系统却突然出现故障。两枚导弹失去人工控制,一旦炸膛,后果不堪设想!“启动应急预案!”时任舰长李万和临危不乱,下达命令。全体舰员迅速行动。“损管队就位!”官兵们迅速将参试的专家疏散到安全舱室。与导弹仅一板之隔的报房内,三级士官胡乃辉身穿防护衣,手提灭火器,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 </p><p>  与“死神”对峙两个小时后,技术人员将险情排除。试验数据录取设备完好无损,专家们很快分析出了故障原因,完善了导弹设计。 </p><p>  某型舰炮3发连射试验,前两发正常,第三发却是哑炮!突如其来的险情让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官兵们迅速组织现场人员撤离,而自己却冒着爆炸的危险,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应对险情的技术保障工作。新型舰炮的设计缺陷因此得以改进。 </p><p>  “风险相伴平常事,笑谈利剑指苍穹”,“毕昇”舰官兵们总是以这样的姿态直面风险,从事着新武器试验。“燃起利剑飞驰的火光,筑就海防强大的力量!”激越的《毕昇舰舰歌》穿透硝烟,响彻海天! </p><p>  <strong>相关链接 </strong></p><p>  海军作战舰艇和辅助舰船,一般都有舷号和舰名。作战舰艇的舰名,以我国城市命名。辅助舰船大都以我国已故科学家或航海家命名。“毕昇”舰建成后,一度只有舷号,没有舰名。2002年,海军拟在我国已故科学家中选一个人的名字为其命名。官兵们根据其担负的使命任务积极推荐。当年10月10日,海军正式批准命名其为“毕昇”舰。 </p><p>  作者:方文海 毛敬雄 徐锋</p>
<p>S300</p><p>S300</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4 20:49:07编辑过]
弱以为是HHQ--16和新YJ。[em05]
反导对我们来说,也已经不是什么新东西了!!
这篇文章是不是暗示970的设计布局有不少欠缺之处?
<p>很快会有新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