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中国(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14:09
第三章 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孤独的民主斗士
内容提要:1957年那个夏季,谁应承担罪责?  知识分子在通向权力的道
路上,必须经过一座桥梁。  是毛泽东培养了一代人的反叛精神,这一代人却把怀
疑的目光转向了毛泽东。  对文化大革命的清算,清醒者的思考和当权者的隐忧。
写大字报是非法的——彻底断绝了言路?   西单民主墙。  两个目标:新闻与言
论自由。  旧式民主活动的终结——1989年北京事件。  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
民主理想:自由、自由、自由;政府的有力回击:责任、民众!  苦闷、孤独、下
海。

    考察中国大陆地区1949年中共建国开始到1989年北京事件的40年中
的知识分子发起的全部政治性活动,得出的结论却是非常不令人鼓舞的。一方面,
我们看到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共产党一党专政的情况下虽屡遭打击但却始终不懈
地追求自己的自由、公正和民主的理想,并发动了多次悲壮的冲击;另一方面,所
有的这些斗争运动无一取得过理想的结果,这不是指运动参加者的悲剧性结果而是
指的是这些运动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理想的。明确地说,中国知识分子的
斗争并未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中国知识分子试图从执政的共产党手中要求更多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并试
图用民主来改造权力,并因而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运动。我们只能称这些运动是旧
式的民主运动。

    首先,这些活动主要是执政党的一种活动,或者是执政党内斗争的一种反映,
它的目标是政治权力和政权形式,因而不具有独立性。文化大革命中尽管知识分子
获得了一次充分发表意见和呼吁民主的机会,但是他们的热情和勇气最终证明只能
是政治的一种工具。

    其次,这些活动虽然代表了一种健康合理的趋向并提出过民主政治的要求,但
是其发展下去的逻辑结果不仅不会是这些要求的实现,反而是动机的一种必然反动。
因此甚至可以说,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知识分子的民主运动往往具有反动性,使他
们自己一此次地搬砖运石加固了禁锢自己的院墙。这不是策略问题所致,而是中国
具体政治制度的自然发展所必须借助的一种形式。

    最后,民主运动并没有造就意志代表某一社会阶层利益的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这些活动始终局限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不独立的知识分子圈子以内,因而只能是
孤独的、苦闷的、无结果的经历与热情的虚耗。他所产生的只能是几个流亡于外国
的焦急、悲伤而又无奈的思索者。

    他们在思索中国问题之前,应该更多地思索他们自己的问题——中国的知识分
子集团,究竟是什么?第三章 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孤独的民主斗士
内容提要:1957年那个夏季,谁应承担罪责?  知识分子在通向权力的道
路上,必须经过一座桥梁。  是毛泽东培养了一代人的反叛精神,这一代人却把怀
疑的目光转向了毛泽东。  对文化大革命的清算,清醒者的思考和当权者的隐忧。
写大字报是非法的——彻底断绝了言路?   西单民主墙。  两个目标:新闻与言
论自由。  旧式民主活动的终结——1989年北京事件。  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
民主理想:自由、自由、自由;政府的有力回击:责任、民众!  苦闷、孤独、下
海。

    考察中国大陆地区1949年中共建国开始到1989年北京事件的40年中
的知识分子发起的全部政治性活动,得出的结论却是非常不令人鼓舞的。一方面,
我们看到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共产党一党专政的情况下虽屡遭打击但却始终不懈
地追求自己的自由、公正和民主的理想,并发动了多次悲壮的冲击;另一方面,所
有的这些斗争运动无一取得过理想的结果,这不是指运动参加者的悲剧性结果而是
指的是这些运动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理想的。明确地说,中国知识分子的
斗争并未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中国知识分子试图从执政的共产党手中要求更多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并试
图用民主来改造权力,并因而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运动。我们只能称这些运动是旧
式的民主运动。

    首先,这些活动主要是执政党的一种活动,或者是执政党内斗争的一种反映,
它的目标是政治权力和政权形式,因而不具有独立性。文化大革命中尽管知识分子
获得了一次充分发表意见和呼吁民主的机会,但是他们的热情和勇气最终证明只能
是政治的一种工具。

    其次,这些活动虽然代表了一种健康合理的趋向并提出过民主政治的要求,但
是其发展下去的逻辑结果不仅不会是这些要求的实现,反而是动机的一种必然反动。
因此甚至可以说,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知识分子的民主运动往往具有反动性,使他
们自己一此次地搬砖运石加固了禁锢自己的院墙。这不是策略问题所致,而是中国
具体政治制度的自然发展所必须借助的一种形式。

    最后,民主运动并没有造就意志代表某一社会阶层利益的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这些活动始终局限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不独立的知识分子圈子以内,因而只能是
孤独的、苦闷的、无结果的经历与热情的虚耗。他所产生的只能是几个流亡于外国
的焦急、悲伤而又无奈的思索者。

    他们在思索中国问题之前,应该更多地思索他们自己的问题——中国的知识分
子集团,究竟是什么?
一、 1957年的悲剧:罪责与惩罚

    在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和学者中只有一个一致的结论: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共
产党的感情离异始于1957年初夏的“反右运动”。由于共产党未能平和顺利地
渡过这一关,未能把握时机真正地争取到知识分子的理解与帮助,从此这个党也就
走上了一条失误多于正确的坎坷之路。

    但是对于上述论断相联系的另几个问题,至今没有人得出过令人信服的结论。
在1957年初夏之前,中共却由于知识分子真诚合作的愿望和举措吗?这种合作
仅仅是一种愿望还是存在着客观可能性?合作破裂的原因,是历史的偶然因素或客
观条件所致,还是有其中一方的主观原因?

    对于准确地把握中国问题的本质,这些问题的合理解释将是一个关键,我们从
中不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中共的执政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准确地认识中国的知
识阶层,因为我们把中国的民主化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这个阶层的身上。

    1949年,中共从一个农民的反抗压迫的党变成了在全国执政的党。为了适
应这一转变,中共不仅需要尽可能地吸引知识分子参加政权建设,同时对自身也要
进行专业化、知识化的改造。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他甚至将能
否团结知识分子的问题提高到政权是否巩固的高度一再向他的共产党同事们提出告
诫。

    毛泽东的建议无疑受到了中共党内那些农民出身的将领的挑战,毛泽东的这段
话可以证实这种情况。毛泽东说:“有些同志说些不聪明的话,说不要知识分子也
行。这话不对!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鲁无知的命。没有他们是不行的,
单靠我们老粗是不行的。”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作用的认识无疑是很清醒的,但是这种认识存在着重大的隐
患,如果把毛关于知识分子的另一些讲话也参照进来,我们发现毛泽东对知识分子
的看法大致有下列各点: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特别是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有重大
作用;他们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他们是否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投降从而转变立场;
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必须保持警惕,特别要保持工人和农民的领导权,知识
分子必须接受领导。

    毛泽东是个英明的领导人,对知识分子表现出了应有的大度和宽容精神,但是
他毕竟没有完全摆脱开一个凭枪炮夺得了政权的农民领袖的狭隘立场和高傲心理,
这是中共未能顺利通过执政关的一个关键原因。毛对知识分子的有关看法作为指导
思想以后一直影响着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

    但是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30万知识分子被打成“敌人”而惨遭折磨,
中国知识分子的处境从此不断恶化,与毛泽东认识上的这种偏狭无关。如果说毛泽
东必须要为此承担责任,那也只是判断上的一种错误,而错误的原因则是感情、认
识与经验的问题,并不是如他后来所说的“引蛇出洞”,由预谋地设伏,引诱知识
分子把脑袋伸出来一刀切掉。这些化石无奈中一种并不高明的掩饰。

    从知识分子方面看来,他们对共产党取代国民党执掌全国政权是很高兴的,这
不仅因为他们对国民党的腐败早已厌烦、痛恨,而且还主要因为他们盼着有一个和
平时期的到来,从而得以施展自己报国甚至是救国的才干。这可以从钱学森先生等
一大批海外科技界人士在1949年后纷纷返回大陆这一事实中得到证明。热情、
希望以及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是当时的知识分子的一般心理,这也为以后的悲剧埋
下了不详的种子。

    共产党和知识分子两个方面都倾心结合,并且各自做出了最真诚最有善意的举
动,但是在合作的最初阶段就大打出手,以至感情都受到最严重的伤害,从此再也
没有亲近过。问题的严重性恰恰就在这里。中国共产党,这个依靠农民夺取了全国
政权的党,这个发誓要依靠工人建设现代化的党,难道与知识分子真是一对天敌吗?

    毛泽东的学生、  中共元老之一的柯庆施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有这样一番评价: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两个字可以概括,一是懒,平时不肯作自我检查,还常常翘尾
巴。二是贱,三天不打屁股,就自以为了不起。”

    柯是用男子评论婢女的口气去评价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中共另一些地位较低的
将领则只肯用品评妓女的眼光去看待知识分子。柯在中共党内有很高的地位,几乎
是毛思想的权威解释人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高级顾问。他对知识分子的这种轻蔑
的态度和敌视,在这个农民成份很重的政党内部有相当大的代表性,并且反映出一
种危险的倾向,即执政党在感情上是排斥知识分子的。

    毛泽东在感情上也同样排斥知识分子,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理智上做出正确的判
断。1956年初,毛已经指出排斥知识分子的关门主义倾向是他的党在执政以后
出现的一种危险的不适应症,而这种病症将严重损害政权的质量。毛甚至还发现他
的党同时也在脱离工人和农民,他把它归结于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和关门主义,是
政权变质腐败的前期征兆。毛在这一时期曾多次与人谈起300年前农民政权大顺
王朝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近一个多月就迅速垮掉的历史掌故。他认为大顺朝皇帝李自
成之所以很快失掉政权,一是功臣居功自傲,贪图享乐,很快变成了新官僚;二是
李自成不该杀李岩,是政权丧失了知识分子的支撑。

    毛在那时隐隐流露出这样一种看法,打江山可以依靠工人和农民,而坐江山绝
不能没有知识分子。他虽然为自己得出的这个结论感到苦恼和不快,但还是为此而
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号召中央各部和地方各级政府加紧培养“自己的秀才”,毛
在亲笔写下的这个通知中强调“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识分子”。另一个措施
是在党内开展反对关门主义的工作,设法打通阻隔知识分子与政权的那堵厚墙,从
而使执政党不仅得到知识分子的拥护(或不与知识分子为敌),而且能够领导一个
复杂庞大的社会的政党。

    公正地说,毛泽东在他的党与社会产生阻隔是,首先是做出自我批评,认定症
结的主要责任者和该打板子的是自己一方,并且明确要求中共向适应社会的方向转
变,这都是极为难得的。那时,毛甚至有温情主义的倾向。他像一位善良而有耐心
的家长,把全中国比作一个可以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家庭内部当然有争论和斗
争,但是这种打斗不会出危险伤感情,不是“狂风暴雨”,而是嬉戏般的“和风细
雨”耍耍脾气而已。

    为了创造出这种气氛和团结的局面,毛泽东严厉地要求他的党开门整风接受社
会各界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批评。

    这绝不是毛泽东的心血来潮式的浪漫举动,在中共党内实际上还存在一个人数
不多但势力很大的派别,这个派别强烈要求党能做出适时的转变以求得更新。这个
派别的领导人即刘少奇。因此,把国家比作一个大家庭,就不是一个温情的幻想也
绝不是带有欺骗性的宣传口号,而是中共高层领导人中的一个主体性思想和善良愿
望,即认真地平稳地温和地建设自己和全民族共同的祖国,实现中国几代人的强国
梦想。

    1956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作了三件意
义非同寻常的大事,从而明白无误地宣示了这个党的决心。这三件事是:1.从党
章中删除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邓小平甚至公开地提到了反对个人迷信的问题);
2.明确提出曾指导党取得了战争胜利的毛思想不再继续适用于和平时期的经济建
设;3.宣布基本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已经结束,今后的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

    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西方学者常常会对中国共产党感到困惑难解。这个党作出
的一些决定有时愚蠢得令人不可思议,有时又极其明智准确令人由衷地赞叹钦佩。
毫无疑问,1956年中共完全独立地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它的历史上的一次最英
明的判断和选择。不管是处于什么原因,它能暂时地抛开陈腐的阶级斗争教条,把
党的工作目标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说明了这个党具有务实作风和国家利益至上的
道德观念。更重要的事,它居然能够在维护了领袖权威的情况下,实现了指导思想
上的弃就图新,并对今后可能出现的个人迷信和个人独裁采取了预防性措施。在全
世界所有执政的共产党中,只有中共尝试了自我更新的自体反馈调适,这是罕见的
一个例证。当然,如果中国从那时起能够平稳地走上中共为它选定的道路,能够不
受干扰地坚持那条八大路线,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也许已经是世界的第一号
经济强国了。

    22年以后,邓小平在中共11届3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的改革路线,在很大
程度上只不过是1956年路线的重提而已。而在反对个人迷信和加强集体领导以
及实现党内民主决策等问题上,22年前的认识甚至是更自觉的。

    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变化的呢?是什么原因使中共在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议之
后立即就偏移了自己的脚步并从此历经坎坷,开始了一连串极其荒唐的错误行动,
直至发动文化革命把全民族拖入一场持续十年的劫难之中?现在,人们找出了多方
面的原因来解释这次背离或叛变,但这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究竟是哪一
个原因首先发生了作用,它作为诱发点终于引出了更多的原因发生作用,并终于在
合力的推动下使中共从正确滑向荒谬。

    找出首先起作用的这一点对中国人尤其重要。在一党专政的条件下国家政治运
作总是以极短的周期重复相类似的动作。为了避免重返类似的错误,他们不是应该
知道更准确的情况吗?
1956年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是艰难的。美国人不仅组织了一个敌视中国的
国际同盟,而且实际上已经沿中国东南海岸布置起了一条军事封锁线。蒋介石在台
湾似乎也待得不耐烦了,拼命鼓噪要向大陆反攻,“解放人民”。这些情况当然会
引起中共的紧张和警惕,但是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中共的决策,特别是对其国内路
线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在此之前,中国的百万军队曾前出到朝鲜半岛,为支持北
朝鲜的军事扩张而与美军和联合国军大打出手。这场双方死伤几十万人的战争在当
时并没有完全结束,而这并不妨碍中共在1956年作出那个正确判断。所以说,
国际原因如果起作用的话,那也只是被中共当做进行国内镇压的一个借口而不会是
初始原因。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这一时期也是事端频频。波兰的“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的
“布达佩斯事件”一直被宣传为国际帝国主义与国内党内复辟势力勾结企图颠覆社
会主义国家的两个恶性证据。中共对这两个事件的态度同苏联一样强硬,特别是对
匈牙利事件,中共高级领导人周恩来和邓小平都先后与苏联党的首领进行交涉,催
促苏联派出坦克部队进行坚决镇压以保全社会主义阵营。

    但是我们现在至少可以找到两个证据证明中共与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并不
完全一致。

    中共召开八大期间,毛泽东搞了一次政治意图明显的恶作剧,他决定同时会见
对波兹南事件持完全相反的苏共代表团和波兰代表团。会见一开始,毛偏袒波兰人
的倾向就极为明显,他一而再地赞扬波兰党的反叛领导人哥穆尔卡,并鼓动在场的
波共书记奥哈布当着苏联的面宣讲波兰人的反苏情绪。在奥哈布讲过之后,毛笑容
满面地表了两个态:中波两国过去是友好伙伴关系,现在依然是友好伙伴关系;如
果哥穆尔卡在中国党内,我们不会开除它的党籍,允许他直抒己见。在场的苏共代
表团团长米高扬当时显得非常难堪。盛怒之下,他把波兰(奥哈布)和中国(毛泽
东)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说他们是苏联的敌人。他说:“发表如此反苏言论的人只
能被当作敌人来对待;这也适用于那些喜欢听这种宣传的人。”

    毛泽东则笑嘻嘻地望着他那位苏联同志发怒。 事实上, 毛不仅喜欢听“这种
(反苏)宣传”,而且对波兰人满怀同情和尊敬。

    布达佩斯事件爆发时,毛泽东的态度明显暧昧,他是过了几天以后才决定支持
苏联的强硬立场的。而就在这个问题上,他与刘少奇发生了第一次明显的分歧。毛
从匈牙利事件得出的结论是,必须重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以防止类似事件在
中国发生。刘对毛的结论不以为然,他直言不讳地反驳说,只有尽快发展生产、尽
快改善人民的生活,才是防止中国出现类似危险的最好保证。

    社会主义阵营发生的复辟事件,既是对中共的政策有影响也不是决定性的。刘
少奇的意见也没有被毛泽东批驳,这就证明即使中共的政策会因此而转变,但转变
的方向也不能肯定就一定是从八大立场的后退,更没有道理由此而决定把矛头对准
本国的知识阶层。(但是必须承认匈牙利事件对毛泽东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以至于
在他的余生的20年里始终不能忘记这一事件,并且形成了类似条件反射式的恐惧
心理。“裴多菲俱乐部”、“纳吉”等字眼一再在他的头脑中闪现,他因而就一再
地把这些异端当成帽子甩给他周围的人。这场恶梦一直做到他临终前。1976年,
他又一次攻击邓小平“扮演纳吉的角色”。)

    必须指出的是,如果说由于匈牙利事件的刺激使毛泽东的温情主义幻想开始破
灭,那么他在当时以及以后的20年利始终认为“大家庭”的主要反叛者是他的党
内伙伴而并非知识分子。他对知识分子是轻蔑的,因而他并不把他们当成主要危险,
所以匈牙利事件不会诱发他发动1957年的“反右斗争”。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以后,中共内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分化,原有的各种派别的
势力发生了重大调整。那些农民出身识字不多但凭借战功升至高位的将领失去了发
挥自己专长并进一步获得提升的可能性,因而普遍存在一种失落感和抱怨情绪,并
对越来越受重用的知识分子干部怀有敌意。这些将领在进如城市担负起管理城市的
职责时由于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欠缺又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并因此而极
端重视个人威信和职位权威,而中国知识分子固有的清高骄傲风格又恰恰对这些束
手无策的将领的尊严构成威胁。双方的矛盾如果还没有表面化那么也十分尖锐。中
共高级领导人高岗在极恨时曾粗野地把知识分子比作男性的生殖器,“说硬就硬起
来了。”

    毛泽东的基本立场当然是偏袒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农民同事,因为战争的残酷充
分地证实了这些人的忠诚。毛一再教训知识分子要放下:“臭架子”,服从文盲上
司的领导,并威胁说,知识分子干部是否有前途,决定于这种服从的恭顺程度。但
是,由于两方面在教育、知识、修养和实际工作能力诸方面事实上存在着重大的差
距,因而始终是格格不入的利益和前途不同的两个集团,并围绕着“打江山的能不
能坐稳江山”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较量。

    许多研究者指出,毛的统治思想的重要部分来自于对古代统治术的吸收和运用。
中国历代帝王在打下江山以后无一例外地要对功臣进行大面积的诛杀和贬黜,这是
稳固政权开创繁荣局面一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成功的政治措施。“狡兔死,走狗烹;
帝国灭,功臣诛”,这是哀叹也是历史的总结。

    毛泽东不承认自己也是一代帝王,他坚持认为自己所领导的革命与历朝历代封
建王朝的建立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区别。把这种区别极端花绝对化正是毛犯错误的根
源,他完全没有看到这两种革命之间的基本相同点,即起义军的主体都是农民。毛
决定不抛弃功臣。

    即使如此他还是遭到了许多抱怨。另一些中共负责干部肯定在他的耳边不停地
将一些攻击知识分子的话,并试图用农民在战争中对他的支持和情谊打动他。在这
种包围中,毛泽东的感情处在痛苦和矛盾中,但他的头脑仍能保持清醒。他在当时
即使还没有产生走马换将,重用知识分子治国建国的念头,那么他至少已经认识到
了他的农民出身的同事们已经不能胜任领导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工作了。

    1956年前后,一大批军管被贬斥回乡或进院校深造。在中共八大会议上,
彭德怀等一批农民起义军领袖的地位开始下降。彭抱怨说:“我老了,对毛泽东没
有用了,不重要了。”

    仅仅在几年以前,彭德怀还临危受命,担任志愿军的总司令在朝鲜作战。他的
抱怨说出了事情的客观本质:农民干部的作用已不可避免地下降了。(在对知识分
子进行严厉打击的反右派运动之后的两年,毛泽东又发动了一次主要针对彭德怀的
反右倾运动。这两次运动的目标都是“右”,因而人们一直认定彭是右派知识分子
的一个同盟,这实在是很大误解。人们只要翻看一下彭在1957年的讲话稿,就
可看出这位元帅对右派知识分子是深恶痛绝的。这两者之间的相同指出只有一点,
就是都直接或间接地攻击了毛的独裁作风,而中共以后的历次斗争都与此相同)。

    事实上忘了老朋友的人的确存在,但这不是毛泽东,而是在中共党内一直发挥
着重要作用并由于战争胜利转入城市管理因而地位上升的一个知识分子集团。一般
认为,这个集团的首领是强硬的党的二号领袖刘少奇。

    中共的知识分子干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所谓吃过面包的,他们曾
在欧洲或苏联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训练,以后又被共产国际派回国内参加斗争。
但是由于长期战争的残酷环境以及中共内部更残酷的清洗,建国以后仍留在高层决
策圈的只有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几个硕果仅存的人物了。(正由于人数少及较
少势力背景,他们才可以稳坐高位)。

    另一部分则是参加了中共及其农民军的中共城乡土产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人
数众多,是农民军中较有能力的一群,而且其重要性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在战争期
间,军队的政治工作和根据地的管理工作大部分是由这些知识分子担任的,而在城
市开展谍报工作并策动社会各界反政府活动则完全是这些党员去作的。实际上,中
国城乡知识分子(主要是农民家庭出身的)不仅具有较高的实践经验而且也有较高
的知识水平,正是那一时期中国最需要也最适用的一支领导力量。

    这支力量一旦在中共内部形成立即就显示出了其对权力的欲望和民主意识。他
们不仅直言不讳地要求更多的权力和更高的职位,而且还明白无误地表示出对单纯
农民出身的同僚的轻视。在中央,刘少奇试图以民主的形式削弱毛泽东在党内的绝
对权威。

    以中共八大为开端,党的团结一致实际上只能保留在宣传口号中了。在党内,
一彭德怀元帅位代表的农民将领集团和以刘少奇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文官集团的冲突
随处可见。毛泽东身处调停人与仲裁者的位置,他虽然能够纯熟地玩弄政治技巧,
游刃有余地调动着双方的此进彼退并维持平衡,但是由于他的倾向和立场将决定任
何一方的政治命运,所以,双方在对他进行全力以赴地争取的同时必然会对他产生
更大的怨恨。从容、潇洒地游戏与哲学、诗歌和权力之中的万神之神有时会成为众
矢之的和受夹板气,这或许正是毛所潜心研究的谋略哲学——辩证法。

    中共内部还有其他一些派别。他们在那时几乎是无关紧要的,而且他们唯一可
以作的一件事就是仅仅追随着毛泽东,察言观色,或待机而起,或邀宠保位(如康
生、毛夫人、林彪元帅)。这是一个稳固的三角架结构。元帅们与文官的较力构成
了稳定的权力支点。许多评论家认为,毛泽东其实只要设法维持这种平衡就够了,
他完全应该无为而治。而事实上这三方面谁都不能真正做到清心寡欲、清静无为,
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各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积极进取,从而造成了最
后的摊牌和翻脸。1957年在庐山刘少奇冷这脸庞馆毛泽东与彭德怀斗法,他那
时的心情肯定是轻松欣喜的,然而当元帅落败之后他就不得不直接面对毛泽东了,
这也就决定了他必然成为头号敌人并肯定溃败的命运。毛泽东发动文化革命,终于
将刘击溃以后,他自己既没有了敌人也没有了可资利用的同盟者,这时,他身边的
那些  臣在消沉寂寞了多年以后终于有了一展拳脚的机会。他们把毛的偏激和歧见
发展到极致,从而最终完成了打倒毛泽东的工作。三败俱伤,民族受损,这是在悲
剧落幕时观众所能看到的一切。

    中共使这个国家的没有竞争对手的执政党,没有竞争,因此就无法顺利平和地
完成自我调适更新,而这个党又恰恰地提出了更新政策转移工作重心的设想,这就
不能不引发激烈的内部派争。这是避免无竞争条件下自然败亡的一种不得已的替代
形式。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党内正处于举棋不定又左右为难的困难处境中。
一方面是农民将领的牢骚和怨气在上升,揪住毛让他讲清楚,主持公道;另一方是
希望有所作为的文官们催促他迅速弃旧图新,真正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毛再
这双重攻势下不得不稍稍后退,以从容地思考第一拳的反击应该先打那个方向。

    毛在事前及事情进行中从未真正构想过这一拳要打在与党内意见纷争毫不相干
的党外知识分子身上。事实上,他是决定先镇压农民出身的将领的,因为他们在进
城以后的表现已经一再让他丢了脸。第一个动作是党的八大会议上选举出来的政治
局常委名单中没有彭德怀。紧接着,毛宣布打开党的大门,对“三个主义”打一场
“人民战争”。在这三个主义中,如果说官僚主义是文武官僚人人涉嫌的话,那么
命令主义和关门主义就是明有所指的。这两顶大帽子或大棒子是专为那些在进城以
后既愚鲁无知又飞扬跋扈的农民出身的中共各级干部预备的。事实已经很清楚,毛
泽东经过痛苦的抉择后终于在感情上开始闯关,决心向自己的功臣、爱将然而已明
显不合时宜的老朋友下手了。

    打可以不还手,但决不会不叫痛、含冤、申辩。愚莽者如彭德怀元帅是采取你
操我的娘我就操你的娘的办法还击的。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终于抓住了毛泽
东、刘少奇的小辫子而与毛刘翻了脸,甚至骂了一些粗话。毛泽东则以一顶“裴多
菲俱乐部”的帽子轻而易举地把他击垮了。

    多数将军和党的地方官吏采取的办法要比彭德怀聪明有效的多。不是“敌国灭、
功臣诛”吗?那么我就要证明给你看,“敌国”并未灭亡!一大批“共产党政权并
不稳固”、“阶级敌人”随时反扑的证据飞到了毛泽东的办公桌上。台湾岛上的蒋
军动向及国内少数及其民众骚动都被解释为政权岌岌可危的征兆用以对毛泽东进行
恐吓。

    事实证明这些恐吓不仅有害而且有效,几年以后毛先生甚至害了终生未愈的恐
惧症。1960年他发出了“阶级敌人人还在、心不死”,要“念念不忘阶级斗争”
的指令,由忧虑而疑惧,他几乎把他昔日的所有朋友都怀疑成“定时炸弹”并坚决
地打倒了,终至落得落落寡合,病老孤死。

    到了1957年,毛泽东的确已睁开了疑惧警觉的眼睛,开始在目力所及的范
围内搜寻潜在的阶级敌人。但是,这一年对知识分子的一网打尽式的沉重攻击的初
始原因还不能归结于中共内部这一派人对他的游说。这种游说只是提供了一种条件,
这个条件要依据其他条件发生作用。

    不是初始原因不是说它不能成为继发原因或添加原因或前提条件。当你真正表
现不当从而提出足以说明问题的证据时,这庞大的为自己生存而战的工农干部群体
决不会紧闭嘴巴或视而不见。他们所形成的舆论力量将借助与毛泽东之间的那种砍
不断的亲情和友谊而发生极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知识分子的“贱”在这个关键时刻却表现得极其充分。男人对你露出笑
脸时你就撒娇、“翘尾巴”甚至抽男人的嘴巴子,完全不懂得无论从策略上还是从
民族前途的最高利益上去考虑,他们都必须团结、尊重农民出身的中共老干部并在
绝大部分问题上做出坚决让步。

    1957年的历史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当时还远不具备独自管理这个庞大而
又复杂的国家的知识、经验、能力、品德和威望;而国家也远没有进步到迫切需要
知识分子参与管理的水平。或者虽然有了这种需要,但并没有具备知识分子参政所
必需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政权是一种历史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一大批工农干
部接掌了国家的各级政权则是一种历史必然。于是在1956年以后就出现了这样
一种局面,知识分子在团结、让步、尊重工农干部的领导方面做得稍有不足,(即
使是极其外行得愚蠢可笑的行政命令甚至是会带来重大损失的官僚命令),都会触
怒政权伤及自身,都是对国家的损害和对民族进步的一种犯罪。这里根本不存在具
体是非,存在的只是大是大非和历史形成的现实。

    这一切对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是太难了,对他们的要求又太高了,因为他们根本
就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集团,在政治上幼稚得几如顽童(我们以后还将看到,违背
历史似乎已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遗传性疾病)。

    在25年以后的现在,幸存下来的知识分子们仍感到委屈,拒不承认他们在当
时确曾企图从共产党手中接取权力。这是不真实不可信的。或许那不是每个具体人
的明确意图,但却使他们在给共产党提意见是表现出的一种毫不含糊的整体倾向。
当他们鼓吹“外行不能领导内行”的时候,当他们激愤地声言“共产党不如国民党”
的时候,这种倾向和政治意图不是再明确不过了吗?

    在1956——1957年,不识时务不顾大局的中国知识分子自己屠杀了自
己。全部问题或初始原因只能从这个不成熟的群体自身去寻找了。

    我们必须知道中国知识分子在当时都做了什么。

    1956年夏季,中国信服地带的最大城市武汉爆发了一场规模和声势都很大
的反对共产党的学生运动。学生们走上街头示威游行。(以大学生为主,并又相当
多的中学生和教师、店员参加)。在游行队伍中有人喊出了“欢迎国民党回来,欢
迎蒋介石”的口号。一部分学生向市民演讲时鼓动市民“勇敢地起来推翻暴政”。
个别演讲者声泪俱下地控诉了中共地方官吏得劣行。

    据后来共产党方面的情报说,这次闹事是国民党潜伏特务挑唆的结果,这似乎
不可信,即使后来抓获以两个“特务”也有冤案之嫌。如果没有学生的激愤,挑唆
是极难成功的。这次骚动应看作是共产党执政以后青年知识分子发动的第一次针对
政权的示威活动。

    武汉的学生运动并没有形成更大的连锁性声势,在抓了几个人以后很快就平息
下去了。这次学生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向共产党和青年学生两方面都发出了一
个重要信号或者说是一个警告。知识分子和政权的传统对抗并没有因为共产党这个
自称代表全民族利益的党的执政而终止,相反,对抗将以相互伤害情感的方式一再
发生。为了避免对抗,双方各自应取慎重或收敛的态度。

    这或许是中国今后注定要走上一条曲折坎坷道路的标志。遗憾的是两个方面似
乎都没有从中捕捉到应获取的信息,而是分别选择了错误的斗争方式。10个月以
后,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对共产党的抗议和控诉运动。

    毛泽东和中共的错误在于他们决定采取的平息矛盾的方法。武汉事件已经透露
了事态的严重性,但毛泽东仍然决定要开门整风。这或许是由于他太过自信,也太
相信他的党与民众之间那种神奇的亲密联结关系。不管出于何种考虑,他是不应该
在矛盾已经趋向尖锐化,对抗情绪十分强烈而青年知识分子极不成熟的情况下,非
常不合时宜地开始了共产党的开门整风,“希望党外朋友帮助”共产党改正错误和
缺点。动机也许是善良的,通过对共产党及其干部的作风进行批评来缓解民众的怨
愤者也是很有政治家风度的。但是,这个时机选择得太糟了,不明事理的青年学生
跳着要自杀时你恰好给他系好了绳套,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毛的动机。

    许多人证实毛泽东在事后的确讲过开门整风就是“引蛇出洞”这类话。一个民
众的领袖引诱民众犯错误再挥棒击之,这不仅损害了毛的形象,也玷污了他们自己
的心灵。但是从更多的事实去分析,这句话不能作为毛对知识分子的有计划有预谋
地屠杀的证据,也不能证明他的政治心理的阴暗与狡诈;相反,这只能证明他的行
动不自觉、盲目和迷惘。事实上,这句话不过使他在事后为遮盖自己的错误及安抚
老部下而做的一次拙劣的掩饰性表演。如同一个调皮的女人,先是对男人投怀入抱,
后又哭喊着遭人强奸,再后是镇定自若地声称在施美女计以捕捉坏人。政治家们的
痛苦就是常常言不由衷。
局势一开始尚可控制,处理武汉事件的余威使知识分子们不敢轻易讲话,中共
各级官员奉中央指示拼命动员他们开口(当局势翻转时,这些官员有的也成了右派,
大部分则在政治良心上背上了包袱)。当青年知识分子终于开口提意见时,局势就
迅速恶化了。

    在北京、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大学校园里,帮助共产党整风的会议迅速变成了对
共产党控诉的集会。一位大学男生拿出一件布满血渍的外衣,声泪俱下地控诉共产
党在乡村实行土地改革是对他地主家庭的侵害行为;一位大学女生则揭发了她被农
民出身的中共干部逼婚的经过。新婚之夜,她被那位农民咬得遍体伤痕。零一位青
年教师则以挖苦嘲笑的口吻历数了共产党派驻大学的领导干部的无知、粗鲁和无能。
这些会议常常以打倒共产党或相类似的口号结束。

    更多的控诉和揭发是以大字报的形式张贴在醒目之处,任由人传抄散发。社会
上已有共产党即将垮台的传言,一般社会民众对这类传言似乎乐得其成,并无反感。

    较有政治经验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向共产党提意见时所采用的方式及语言都比较
缓和,但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都能戳在这个执政不久尚无统治经验且干部素质不高
的党的痛处。上海的一位大学校长抱怨自己毫无实权,而党员副校长却大权独揽。
一日该副校长因公进城将离校数日,临行前竟张贴告示云:在其外出期间其职务由
校长暂时代理!

    这类笑料当然会引起公众对执政党的普遍性不满和义愤。

    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证据是一些共产党的干部开始投降认错。(公正地说,这在
前执政党国民党中是找不到先例的,这说明了什么?)北京一所大学的共产党员干
部在听了学生的揭发控诉发言后,竟羞愧难当,当众向控诉者三鞠躬,并声言“代
表党” 向该学生认错、 道歉并进行抚慰。还有个别青年党员当众宣布要推出这个
“腐败、变质、暴政”的党。毫无疑问,中共基层党员的这种举动进一步助长了青
年知识分子们的野心和狂妄。北京和上海的学生已经开始走出校园。一场风波有可
能演变为一场破坏性骚动。

    于是,毛泽东就不能不采取行动了。结果是悲惨的,几万名青年学生和一大批
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失去了工作的权力,被发送到乡村或工厂去接
受劳动改造;而整整一代知识分子从此再也没有受到社会的信任,没有能够发挥他
们应有的作用;执政党也失去了一大批朋友和同盟者。

    这个悲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需要一个稳健的执政
党,也需要自己的知识分子,这次运动似乎使民族同时失去了这两者。中共与知识
分子失去了这次结合的机会以后,使中国丧失了民族进步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而在原地整整蹉跎了20年。这大约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第一
次进行民主运动的最重要的“成果”。本意是争取民主进步,却得到全民族后退的
结果,这真是匪夷所思,然而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不仅这一次如此,下一次仍是
如此!

    如果一定要说造成悲剧的第一位原因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不成熟,这似乎令人很
难在感情上完全接受,因为他们除了知识和一腔热血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并且在以
后的2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又一再遭到摧残、戏弄和折磨,这是中国社会各阶层中
磨难最多的一个群体。其实,知识分子的不成熟的另一个意义是说这个群体具有先
进性。当整个民族和社会还不具备民主、多元、科学的意识时,知识分子的热情和
幻想只能把自己与社会割裂,成为孤立与软弱的一群。

    回顾1957年的历史,中国和西方的许多学者倾向于把责任推于毛泽东身上,
指责他的政治品德,怀疑他的分裂性格。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推诿不仅
欠准确而且也是不公正的。同时,十几亿中国民众也不可能接受这种结论。一个伟
大的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绝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原因而延宕20年。

    1957年的悲剧只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古文化与古文明所造就的知识
分子(包括接受了现代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天生就有着不可克服的缺陷,
因而不可能与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与领导民族前进的主体力量相结合从而发挥出
自己的巨大的能量。

    答案只能如此。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毛泽东不断重复讲述的这句古老格言实
际上记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性传统和历史。因为他们只是可怜的被豢养的一群,
是这个或那个阶层的工具、附属品。他们的意志早已被阉割了,因为他们从来也没
有单独构成过社会生产的一部分。

    知识分子这个社会集团只是在与生产资本结合之后,才能逐步接近国家的权力
并按照自己的要求和理解改造这个权力。者不仅是知识获得解放和应用的一个环节,
也是国家进步所必经的一个程序。

    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上就从来未有过与生产资本接近的机会,而在共产党执政
以后更彻底断绝了这种可能性。在实行完全国有化经济的中国,掌握生产资本的知
识官僚话的国家,知识分子可能成为官僚,但不会成为生产资本的真正主人。因此,
他们对政权改造的热情与理想,他们对民主化科学决策制度的追求与争取,只能是
社会的不合时宜的反动,毫无实际意义。

    中国一位很出名的民主派青年诗人说:“我们今天的牺牲,是后来者前进的铺
路石。”诗句美丽,富有想象力,但这仍然是一句漂亮的空谈。政治体制的演化不
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所以,决策体制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并不是前人的预演、流血牺
牲或坚持不懈的斗争而争取到的,就如中共牺牲了无数生命虽然终于夺得了政权但
并没有夺得他们理想中的民主、平等、均富。(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对中共感到失望,
因为它没有兑现曾许诺过的公正与民主,这种抱怨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共产党也没
有得到的东西,怎么有可能给予别人呢?)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是一种经济产物,
是科学的、自然的、合理有效的社会经济运作秩序的一种适当的反映或表现形式。
只有当知识集团终于能够与生产资本相结合而不仅是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是
经济成长秩序趋向合理时,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和合理化才将是一种必然。

    这一结论适用于对中国知识分子发动的一切争取民主的运动的评价。也适用于
对近十年来中国发生的许多政治风波的分析与观察。这些运动不是没有获得成功与
胜利的可能(如1976年的清明节事件)但是他们得到的绝不是民主与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