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能否绕过老龄化陷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34:08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90" border="0"><tbody><tr><td class="textGray" id="byLine">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魏城</td></tr><tr><td class="textGray" id="dateLine">2005年12月5日&nbsp;星期一</td></tr><tr><td height="20">&nbsp;</td></tr><tr><td id="contentData" valign="top"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LEFT: 5px;"><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 align="right" style="PADDING-RIGHT: 10px;"><img height="130" src="http://www.ftchinese.com/ftimages/000000923/1.jpg" width="130" alt=""/> </td></tr></tbody></table><p class="stroyContentHighlight" id="contentBodyFirst">这</p><font class="storyContent" id="ContentBody"><p>几天,英国各界就一项养老金改革计划吵得热火朝天。根据该计划,到2050年之前,英国人可能要工作到69岁才能退休享受国家养老金。</p><p>其实,有关延长工作年限的传言,在英国很早就传开了。原因不难猜测:随着英国人口结构不断老化和老人寿命不断延长,届时人数大幅缩水的“打工族”可能根本养不起人口迅速膨胀的“养老族”大军。 </p><p>中国目前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各企业、各单位、各机关仍然人浮于事,人满为患,据说,为了精简裁员,有的企事业单位甚至以提前领取退休金为“诱饵”,劝说40 岁以上的员工提前退休。</p></font></td></tr></tbody></table><p>&nbsp;</p><p>近些年来,我就经常听到中国的熟人被迫提前退休的消息,不过,他们好像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相反,他们倒是一边提前拿着 “养老金”,一边又找到了另一份差事——不少人的收入甚至比过去还高了。</p><p>中国人口学家说,目前中国正处于“ 人口红利期”:生育率下降使少儿抚养比例迅速降低,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的时期。虽然这个时期就业压力非常大,却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p><p>但这种“好时光”大概不会持续太久。根据官方的说法,中国目前所处的劳动力高峰期只能持续大约10年,到2015年前后,中国劳动力人口将达到约9.3亿人的峰值,此后便开始逐渐减少。</p><p>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称,上个世纪末,以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10%为标志,中国已经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城镇的养老负担系数将大幅提高,医疗费用也随之大大加重。另据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数字, 2015年中国老年人人数将突破2亿,而到2040 年将达到4亿。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一份题为《银发中国》的研究报告也说,35 年前,中国年轻人是老年人口的六倍,而此后 35年,老年人口将是年轻人口的两倍。</p><p>届时,像英国一样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也是中国唯一的选择。</p><p><strong>人为促成“老龄化 ”?</strong></p><p>如果说西方人口老龄化是在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之后出现的一个自然渐变过程的话,那么,中国人口老龄化却是在实现工业化之前人为加速促成的。英国保守党贸易和工业事务发言人大卫·维莱茨(David Willetts)最近在本报撰文说,由于中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西方国家用100年经历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国只需要40年。 </p><p>30年前,中国开始实行越来越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三十年,人口减少三个亿”——是如今中国计划生育部门强调自己政绩时最爱说的一句话。</p><p>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人口锐减其实是把双刃剑:中国在这三十年中可能少了三亿张嗷嗷待哺的嘴,但也因此少了三亿劳动力。 </p><p>德意志银行今年发表的一份经济研究报告甚至表示,由于印度未实行中国式的计划生育政策,印度的经济增长将在未来15年超过中国。德意志银行研究院预测,印度将能维持过去15年平均5.5%的年增长率,而中国则不能维持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15年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将低于5%,仅达现今增长率的一半。该机构把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萎缩归咎于中方实行的一胎化政策,称一胎化政策将使人口增长萎缩,直接影响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p><p>说来也颇具讽刺性,中国决策层当初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出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考虑。毋庸置疑,中国近二十年来人均收入的提高,与计划生育有着一定的关系,但严格的一胎化政策,也在中国实现工业化之前加速促成了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迄今为止,中国有关部门仍未认识到人口增减与经济盛衰的复杂关系,或者认识到了,却不愿承认。纵观中国计生委近些年来的官方文件和领导讲话,人们看到的还是对“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的强调,以及对“人口减少 = 生活质量提高”的单向关系的宣扬,虽然偶尔也传出“中国考虑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的传言,但最后还是遭到了官方的正式否认。 </p><p>在中国学术界,主流观点也倾向于认为,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无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口专家邬沧萍教授就直截了当地说,“远水不解近渴 ”,放宽人口政策,必将导致新生儿的增加,而他们在20年内还无法成为劳动力人口,只会加重现有劳动力的负担。即使中国大陆内的某些见解不同的学者,也大多持 “基本国策不变,一胎化可以微调 ”的观点。</p><p>虽然许多海外华人反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但他们大多从政治、宗教、人权角度立论,只有极少数的学者从人口经济学和医学角度质疑中国的“基本国策”。易富贤就是其中之一。</p><p>易富贤是学习医学和药理学出身的,曾任中国卫生部临床药理学国家培训中心副主任,后来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研究员。他认为,中国必须大幅度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因为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将使中国人口在两百多年内下降到数千万,而且由于人口持续老化,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将难以持续发展。</p><p>在易富贤看来,目前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以下几大误区:</p><p>1、无视不孕人口的高比例(10-15%)存在和增加趋势; </p><p>2、无视单身人口的存在;</p><p>3、无视经济发展对生育愿望的不可逆影响(中国计生委和中国社科院所作的 多次全国生育愿望调查发现:农村平均只愿意生1.8个孩子,城市只愿意生育1.56个,上海平均生育意愿只有1.1);</p><p>4、无视农村人口结构改变(农村年轻人大多进城打工了)及其引起的生育愿望的改变(农民工生育愿望不高); </p><p>5、过度关注人口数量而非人口结构; </p><p>6、对粮食和其他资源的认识停留在20 世纪70年代的水平,没有任何依据地人为制定人口上限;</p><p>7、将人的价值定位为负数:单纯视为消费者而非创造者……</p><p><strong>历史的吊诡</strong></p><p>两百多年前,一位默默无闻的英国教区牧师出版了一本小书,描绘了这个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人口有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而食物供应只有算术级数增长的趋势,由于无法指望人类通过自制来大幅度减少生育,所以唯有战争、瘟疫、饥荒和其它灾难才能缓解这个岛国的人口爆炸危机。</p><p>这个牧师名叫马尔萨斯,那本书便是后来使他声名远扬的《人口原理》。 </p><p>两百多年过去了,英国这个岛国居然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英国绕过这一陷阱的原因有很多:开拓殖民地,大批本国居民移居海外;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和自由贸易的综合效应,导致食物供应超过人口增长;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马尔萨斯始料未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后,英国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和生育观念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导致出生率大幅度下降。</p><p>然而,如今英国却跌进了另外一个“ 陷阱”,这就是“老龄化陷阱 ”:今天英国的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结构不断老化,甚至整个经济都要靠外来的年轻移民来支撑,但鉴于种种原因,英国无法大规模吸收外来移民,所以,今后英国连 “老骥” 都不能“伏枥 ”了,还得抖擞精神,重上战场。</p><p>但后世的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因此否认马尔萨斯对人口经济学的贡献:正是因为马尔萨斯的不祥预言,许多发达国家才谨慎绕开了 “马尔萨斯陷阱”;也正是因为许多人口众多的落后国家不理睬马尔萨斯的警告,他们才跌入了这一“陷阱”,至今难以自拔。 </p><p>中国也未能绕过“马尔萨斯陷阱 ”。中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大批特批马寅初的 “新马尔萨斯论”,结果却是:“错批一人,误增三亿。 ”</p><p>但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有时你急于躲避一个陷阱,却掉入了另外一个陷阱;有时你匆忙逃离刚刚爬出的泥潭,却奔向了另外一个越陷越深的沼泽。</p><p>中国刚从“马尔萨斯陷阱”中爬出,但它能绕过其它陷阱吗?</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90" border="0"><tbody><tr><td class="textGray" id="byLine">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魏城</td></tr><tr><td class="textGray" id="dateLine">2005年12月5日&nbsp;星期一</td></tr><tr><td height="20">&nbsp;</td></tr><tr><td id="contentData" valign="top"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LEFT: 5px;"><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 align="right" style="PADDING-RIGHT: 10px;"><img height="130" src="http://www.ftchinese.com/ftimages/000000923/1.jpg" width="130" alt=""/> </td></tr></tbody></table><p class="stroyContentHighlight" id="contentBodyFirst">这</p><font class="storyContent" id="ContentBody"><p>几天,英国各界就一项养老金改革计划吵得热火朝天。根据该计划,到2050年之前,英国人可能要工作到69岁才能退休享受国家养老金。</p><p>其实,有关延长工作年限的传言,在英国很早就传开了。原因不难猜测:随着英国人口结构不断老化和老人寿命不断延长,届时人数大幅缩水的“打工族”可能根本养不起人口迅速膨胀的“养老族”大军。 </p><p>中国目前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各企业、各单位、各机关仍然人浮于事,人满为患,据说,为了精简裁员,有的企事业单位甚至以提前领取退休金为“诱饵”,劝说40 岁以上的员工提前退休。</p></font></td></tr></tbody></table><p>&nbsp;</p><p>近些年来,我就经常听到中国的熟人被迫提前退休的消息,不过,他们好像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相反,他们倒是一边提前拿着 “养老金”,一边又找到了另一份差事——不少人的收入甚至比过去还高了。</p><p>中国人口学家说,目前中国正处于“ 人口红利期”:生育率下降使少儿抚养比例迅速降低,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的时期。虽然这个时期就业压力非常大,却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p><p>但这种“好时光”大概不会持续太久。根据官方的说法,中国目前所处的劳动力高峰期只能持续大约10年,到2015年前后,中国劳动力人口将达到约9.3亿人的峰值,此后便开始逐渐减少。</p><p>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称,上个世纪末,以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10%为标志,中国已经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城镇的养老负担系数将大幅提高,医疗费用也随之大大加重。另据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数字, 2015年中国老年人人数将突破2亿,而到2040 年将达到4亿。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一份题为《银发中国》的研究报告也说,35 年前,中国年轻人是老年人口的六倍,而此后 35年,老年人口将是年轻人口的两倍。</p><p>届时,像英国一样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也是中国唯一的选择。</p><p><strong>人为促成“老龄化 ”?</strong></p><p>如果说西方人口老龄化是在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之后出现的一个自然渐变过程的话,那么,中国人口老龄化却是在实现工业化之前人为加速促成的。英国保守党贸易和工业事务发言人大卫·维莱茨(David Willetts)最近在本报撰文说,由于中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西方国家用100年经历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国只需要40年。 </p><p>30年前,中国开始实行越来越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三十年,人口减少三个亿”——是如今中国计划生育部门强调自己政绩时最爱说的一句话。</p><p>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人口锐减其实是把双刃剑:中国在这三十年中可能少了三亿张嗷嗷待哺的嘴,但也因此少了三亿劳动力。 </p><p>德意志银行今年发表的一份经济研究报告甚至表示,由于印度未实行中国式的计划生育政策,印度的经济增长将在未来15年超过中国。德意志银行研究院预测,印度将能维持过去15年平均5.5%的年增长率,而中国则不能维持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15年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将低于5%,仅达现今增长率的一半。该机构把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萎缩归咎于中方实行的一胎化政策,称一胎化政策将使人口增长萎缩,直接影响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p><p>说来也颇具讽刺性,中国决策层当初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出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考虑。毋庸置疑,中国近二十年来人均收入的提高,与计划生育有着一定的关系,但严格的一胎化政策,也在中国实现工业化之前加速促成了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迄今为止,中国有关部门仍未认识到人口增减与经济盛衰的复杂关系,或者认识到了,却不愿承认。纵观中国计生委近些年来的官方文件和领导讲话,人们看到的还是对“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的强调,以及对“人口减少 = 生活质量提高”的单向关系的宣扬,虽然偶尔也传出“中国考虑放宽计划生育政策”的传言,但最后还是遭到了官方的正式否认。 </p><p>在中国学术界,主流观点也倾向于认为,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无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口专家邬沧萍教授就直截了当地说,“远水不解近渴 ”,放宽人口政策,必将导致新生儿的增加,而他们在20年内还无法成为劳动力人口,只会加重现有劳动力的负担。即使中国大陆内的某些见解不同的学者,也大多持 “基本国策不变,一胎化可以微调 ”的观点。</p><p>虽然许多海外华人反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但他们大多从政治、宗教、人权角度立论,只有极少数的学者从人口经济学和医学角度质疑中国的“基本国策”。易富贤就是其中之一。</p><p>易富贤是学习医学和药理学出身的,曾任中国卫生部临床药理学国家培训中心副主任,后来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研究员。他认为,中国必须大幅度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因为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将使中国人口在两百多年内下降到数千万,而且由于人口持续老化,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将难以持续发展。</p><p>在易富贤看来,目前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以下几大误区:</p><p>1、无视不孕人口的高比例(10-15%)存在和增加趋势; </p><p>2、无视单身人口的存在;</p><p>3、无视经济发展对生育愿望的不可逆影响(中国计生委和中国社科院所作的 多次全国生育愿望调查发现:农村平均只愿意生1.8个孩子,城市只愿意生育1.56个,上海平均生育意愿只有1.1);</p><p>4、无视农村人口结构改变(农村年轻人大多进城打工了)及其引起的生育愿望的改变(农民工生育愿望不高); </p><p>5、过度关注人口数量而非人口结构; </p><p>6、对粮食和其他资源的认识停留在20 世纪70年代的水平,没有任何依据地人为制定人口上限;</p><p>7、将人的价值定位为负数:单纯视为消费者而非创造者……</p><p><strong>历史的吊诡</strong></p><p>两百多年前,一位默默无闻的英国教区牧师出版了一本小书,描绘了这个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人口有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而食物供应只有算术级数增长的趋势,由于无法指望人类通过自制来大幅度减少生育,所以唯有战争、瘟疫、饥荒和其它灾难才能缓解这个岛国的人口爆炸危机。</p><p>这个牧师名叫马尔萨斯,那本书便是后来使他声名远扬的《人口原理》。 </p><p>两百多年过去了,英国这个岛国居然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英国绕过这一陷阱的原因有很多:开拓殖民地,大批本国居民移居海外;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和自由贸易的综合效应,导致食物供应超过人口增长;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马尔萨斯始料未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后,英国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和生育观念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导致出生率大幅度下降。</p><p>然而,如今英国却跌进了另外一个“ 陷阱”,这就是“老龄化陷阱 ”:今天英国的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结构不断老化,甚至整个经济都要靠外来的年轻移民来支撑,但鉴于种种原因,英国无法大规模吸收外来移民,所以,今后英国连 “老骥” 都不能“伏枥 ”了,还得抖擞精神,重上战场。</p><p>但后世的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因此否认马尔萨斯对人口经济学的贡献:正是因为马尔萨斯的不祥预言,许多发达国家才谨慎绕开了 “马尔萨斯陷阱”;也正是因为许多人口众多的落后国家不理睬马尔萨斯的警告,他们才跌入了这一“陷阱”,至今难以自拔。 </p><p>中国也未能绕过“马尔萨斯陷阱 ”。中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大批特批马寅初的 “新马尔萨斯论”,结果却是:“错批一人,误增三亿。 ”</p><p>但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有时你急于躲避一个陷阱,却掉入了另外一个陷阱;有时你匆忙逃离刚刚爬出的泥潭,却奔向了另外一个越陷越深的沼泽。</p><p>中国刚从“马尔萨斯陷阱”中爬出,但它能绕过其它陷阱吗?</p>
<p>没人了,什么都解决了。</p>[em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