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东洋经济:大连的日本人“新移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50:21
周刊东洋经济:大连的日本人“新移民” 日本《周刊东洋经济》2006年1月28日文章:为开放的中国所吸引的在大连日本人“新移民” [题记]: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对日友好城市之一的大连。现如今,大连正作为面向日本的电话服务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的圣地而不断成长。在这片土地上,一阵日企创业的旋风正在汹涌刮起。 “请您稍等一会儿”、“您现在手里有我们的宣传资料吗?”这里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著名海港城市——大连。从大连市的中心街区乘坐计程车出发,不到十五分钟便可来到这幢建筑,在其一角,有这样一家公司,年轻的男女员工们正坐在电脑前,用着流利的日语正在与顾客通话交谈。这家公司的员工人数约有一百多人。他们都是属于“Live Door”(以下简称为“LD公司”——译者注)集团公司所下属的“LD电话通讯公司”所经营的电话中心(Call Center)的员工。他们为电脑制造商、杀毒软件制造商等六家公司提供服务,签订协议后在这里承接以日本的消费者为对象的电话中心业务。 大连已经成为面向日本的电话服务中心业务的圣地。在这里,通用(GE)、戴尔(Dell)、惠普(HP)等全球性的大企业都在加紧发展自己的商业战略。当然,这些国际性大企业是如此的具有魅力,以致于当地的日语人材大都都已被他们招募而去。而这一点对于LD中国分公司这样的新兴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如何确保自己的人才成为了其能在大连生存的关键所在。 “如何才能在中国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电话服务中心呢?”对于这个难题,LD所做出的回答就是:“把更多的日本人吸引到大连来”这样的惊人计划。 边学中文边上班 那么,为什么不雇用当地的中国人,而偏要雇用远在千里之外的日本人呢?在当地负责业务总体规划统筹的本山真一部门经理是这样回答的:“由于日本人的价值观比较独特,所以用非日本人的员工来对应日本顾客的需求的话,效果不是很理想。” 电话服务中心每天的业务结束时间为18点。这样的话,如果是中国顾客,即便他们在18点以后致电公司,当他们得知今天的营业已经结束的时候,一般是可以理解“请您明天再致电”这样的回答的。但是同样的情形,如果对方是日本顾客的话,很有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今天就不能解决呢?这样的公司真是不能指望!”因此,为了满足已经习惯于每天都享受世界上最优质服务的日本顾客的需求,就必须非常细心周全的考虑到每一个小小的细节。相比之下,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些人会觉得,我真不明白,我为什么非要白白地向你提供我的所签订的业务合同以外的服务?看来,包含着语言表达在内的文化的壁垒还是很严重的。 再举例来说,2002年以来,戴尔公司把面向日本客户的个人电脑业务的电话服务中心的业务迁至大连。尽管如此,来自用户的“很难清楚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的抱怨就接踵而至。顾客对公司的评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戴尔公司于去年年末在宫崎设立了新的业务服务中心,现在采用两个服务中心一并使用的形式,这才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了不再重蹈戴尔公司的覆辙,用日本人员工对应日本人顾客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但是,为了招募大量的日本年轻人来到大连工作,光凭这口头上说:“来中国工作吧!”这样的话显得是不够的。此外,对于LD公司来说,它并不具备和戴尔公司或是惠普公司那样的外资公司的经济实力,因此在普通员工的工资待遇方面,也同这些大公司有距离。一般大公司的普通员工薪水达到了5000到10000元人民币,约合7万到14万日元;但是LD公司的较努力的员工的工资水平也只在3500元人民币上下,约合5万日元。 “难道就没有什么好办法吗?”绞尽脑汁的本山业务经理脑海里突然闪现的是留学类杂志上所登载的关于实习的广告。“自己掏钱前往外国体验就业经验的人有很多,那么,如果支付给其工资的话,就肯定能吸引一大批志愿前来中国学习中文的日本年轻人。因为最近在日本,志愿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 正是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中文”这样的吸引人才战略的基础上,LD中国分公司正式成立了。其主要内容是指:以一年为契约期间,每周上三节中文课,其它时间在电话服务中心上班。 事不宜迟,公司和大连大学的汉语老师们进行了联系,准备了汉语入门、初级、中级和高级等汉学教学讲座和课程。为了能使新入的员工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公司还专门为他们租了一幢宿舍楼,实习生只需支付一半的房租即可。此外,在实习期间和结束以后,公司将会一直不失时机地对实习生进行宣传,希望他们能够继续留在大连工作。 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中文——为这种新型概念所吸引的一位是从去年4月开始在这里实习的细谷真由。细谷原来在日本是作为CAD(电脑设计开发)程序操作员,进行汽车的设计工作。他通过广告得知了这次实习的信息,所以决定试一试。细谷来到大连以后,每天工作九个小时,工作之余便是如饥似渴的学习中文。他在这里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并受到了朋友们的关照。他感慨道:“以前在日本,觉得自己每天就像齿轮一样拼命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而在这里却很轻松,让人觉得十分舒适和愉快。” 来到大连的实习生们的平均年龄在25岁到26岁之间。他们有的原来是音乐家,有的原来是汽车配件公司的员工,他们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一年的实习期内中断合同提前返回日本的人还不到总人数的5%。据说,即便是在实习期满了以后,也有三成到四成的实习生继续留在中国就业。显示了中国就业的魅力。去年8月参加这项实习活动的高琦刚则描绘了自己的中国创业之梦:“在实习期满之后,我打算自己在中国开家公司。” 成本低廉,对日友好 除了电话服务中心以外,LD公司还在大连从事电脑软件开发的业务经营活动,从而更好的利用好大连这片海外热土。在去年年底的公司股东大会上,掘江贵文总裁骄傲的说道:“我们在大连的分公司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现如今,在LD中国公司工作的中国籍工程师共有350人。按计划,从今年秋天开始,所有的证券相关的软件的开发项目都将移至大连进行。LD的宫内亮治业务经理已经明确表示:“最终所有的软件开发项目都将在大连进行。” 一头扎进大连的并不仅有LD公司一家,在电脑软件开发领域有著名的IBM公司,研究开发领域有松下电器等许多企业。那么,大连究竟凭借什么优势而受到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呢? 大连最大的魅力便是物价低廉。据说这里的物价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500毫升的一瓶饮料只卖2元钱(约合28日元)。此外,这里的城市白领阶层的月平均工资只有1500元人民币,约合2万日元;而这比北京和上海的工资水平都低。 第二点便是该地区的区位优势。从东京成田机场到大连机场只要短短的三个小时。二战前的40年间这里曾经是旧日本帝国的势力范围,旧日本帝国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当地对于日本人来说相对比较熟悉。当地的日语教育也有一定的传统,其教育水平在中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 最后一点便是大连方面的招商引资诚意。“和广州或是上海的各国的企业都不相上下所不同的是,大连方面特别重视日企的作用和地位。”2004年,大连市突破70亿元的软件开发·服务产业中,出口的比例占到了四分之一,而其中约有8成是出口到了日本。NTT数据中心的统计官员说:“中国的电脑软件企业中的一大半在中国国内的经营状况不佳,而它们却从与日本的贸易中获得了一些利益。”因此,对于大连来说,对日贸易是其一个重点。 吸引更多的日本员工,还是培养中国员工 然后,对于近年来的“大连热”现象,也有一些担忧的声音:“不能像集中暴雨似的涌入大连。如果随着进入大连的企业数的增加,在大连的成本增加的话,那么大连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成本低廉的优势就不能显现出来了”,在大连的一家日资企业的负责人如是说到。 实际上,这样的担忧正在日益成为现实。一个绝好的例子便是外资企业对人才的竞争。由于许多外资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增加以及相互竞争的激烈,一般白领人员的工资成本已经不断增加。原先今年前月薪平均为5000元人民币左右,现在已经上升到了近8000元人民币。不难想象,从今年开始,人才进入日资企业的热潮将会出现。 除此之外,日语人才也显得有些不足。人际沟通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困难。这些难题的出现,使得IT界业中有人认为:“在IT业的发展过程中,日中这一选项是否已经达到饱和”? 如何突破这样的壁垒呢?对于LD中国分公司来说,“吸引更多的日本人前来工作”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不错的选项。但是对于“弥生”中国分公司来说,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似乎是“培养当地的人才”。 “弥生”中国分公司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他们在大连设立分公司拓展业务是在2002年11月的事。负责大连中心设立一事的弥生中国分公司技术解决部门的安间裕经理回忆中心刚设立时的情况说:“当初真的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不过经过我们的努力,现在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公司的员工也有刚开始的50余人扩充到600多人。预计到今年年底,公司的员工将会突破一万人。 在弥生大连中心,有一条铁的公司条例。那就是,不能在公司随意使用中文。公司内所有的对话,邮件的收发都必须用英文或是日文来进行。这是因为公司觉得:“如果员工的外语水平的不符合要求的话,即便他们具有再高的IT方面的技能,也不能轻易地得到升迁。”(弥生公司大连中心人事部经理语)“如今公司里会讲日语的人才有约60人左右,我们实际上需要600人左右。” 针对人才不足这种情况,弥生公司大连中心并不打算通过高薪工资来与其他公司竞争,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就业,他们计划再招收100人左右的新员工,从根本上对员工从语言与IT技术两方面进行要求。 除此之外,为了支持大连方面的工作,使其在中国的部分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公司每年会从日本方面派遣5到10名日籍工程师前来大连工作一年。这节日籍工程师不仅负责教授电子邮件的日文书写方法,还负责发放用日语书写的电脑软件方面的书籍。他们通过这些方面的活动,带动了大连中心的新发展。 大连的低廉的成本确实是吸引许多外资企业前来投资的一种重要因素。然而下定决心来到大连,并且在这里真的能闯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那些计划前来大连投资兴业的日本企业来说,LD公司以及弥生公司的中国分公司的经营管理经验确实将对它们的成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周刊东洋经济:大连的日本人“新移民” 日本《周刊东洋经济》2006年1月28日文章:为开放的中国所吸引的在大连日本人“新移民” [题记]: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对日友好城市之一的大连。现如今,大连正作为面向日本的电话服务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的圣地而不断成长。在这片土地上,一阵日企创业的旋风正在汹涌刮起。 “请您稍等一会儿”、“您现在手里有我们的宣传资料吗?”这里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著名海港城市——大连。从大连市的中心街区乘坐计程车出发,不到十五分钟便可来到这幢建筑,在其一角,有这样一家公司,年轻的男女员工们正坐在电脑前,用着流利的日语正在与顾客通话交谈。这家公司的员工人数约有一百多人。他们都是属于“Live Door”(以下简称为“LD公司”——译者注)集团公司所下属的“LD电话通讯公司”所经营的电话中心(Call Center)的员工。他们为电脑制造商、杀毒软件制造商等六家公司提供服务,签订协议后在这里承接以日本的消费者为对象的电话中心业务。 大连已经成为面向日本的电话服务中心业务的圣地。在这里,通用(GE)、戴尔(Dell)、惠普(HP)等全球性的大企业都在加紧发展自己的商业战略。当然,这些国际性大企业是如此的具有魅力,以致于当地的日语人材大都都已被他们招募而去。而这一点对于LD中国分公司这样的新兴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如何确保自己的人才成为了其能在大连生存的关键所在。 “如何才能在中国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电话服务中心呢?”对于这个难题,LD所做出的回答就是:“把更多的日本人吸引到大连来”这样的惊人计划。 边学中文边上班 那么,为什么不雇用当地的中国人,而偏要雇用远在千里之外的日本人呢?在当地负责业务总体规划统筹的本山真一部门经理是这样回答的:“由于日本人的价值观比较独特,所以用非日本人的员工来对应日本顾客的需求的话,效果不是很理想。” 电话服务中心每天的业务结束时间为18点。这样的话,如果是中国顾客,即便他们在18点以后致电公司,当他们得知今天的营业已经结束的时候,一般是可以理解“请您明天再致电”这样的回答的。但是同样的情形,如果对方是日本顾客的话,很有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今天就不能解决呢?这样的公司真是不能指望!”因此,为了满足已经习惯于每天都享受世界上最优质服务的日本顾客的需求,就必须非常细心周全的考虑到每一个小小的细节。相比之下,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些人会觉得,我真不明白,我为什么非要白白地向你提供我的所签订的业务合同以外的服务?看来,包含着语言表达在内的文化的壁垒还是很严重的。 再举例来说,2002年以来,戴尔公司把面向日本客户的个人电脑业务的电话服务中心的业务迁至大连。尽管如此,来自用户的“很难清楚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的抱怨就接踵而至。顾客对公司的评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戴尔公司于去年年末在宫崎设立了新的业务服务中心,现在采用两个服务中心一并使用的形式,这才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了不再重蹈戴尔公司的覆辙,用日本人员工对应日本人顾客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但是,为了招募大量的日本年轻人来到大连工作,光凭这口头上说:“来中国工作吧!”这样的话显得是不够的。此外,对于LD公司来说,它并不具备和戴尔公司或是惠普公司那样的外资公司的经济实力,因此在普通员工的工资待遇方面,也同这些大公司有距离。一般大公司的普通员工薪水达到了5000到10000元人民币,约合7万到14万日元;但是LD公司的较努力的员工的工资水平也只在3500元人民币上下,约合5万日元。 “难道就没有什么好办法吗?”绞尽脑汁的本山业务经理脑海里突然闪现的是留学类杂志上所登载的关于实习的广告。“自己掏钱前往外国体验就业经验的人有很多,那么,如果支付给其工资的话,就肯定能吸引一大批志愿前来中国学习中文的日本年轻人。因为最近在日本,志愿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 正是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中文”这样的吸引人才战略的基础上,LD中国分公司正式成立了。其主要内容是指:以一年为契约期间,每周上三节中文课,其它时间在电话服务中心上班。 事不宜迟,公司和大连大学的汉语老师们进行了联系,准备了汉语入门、初级、中级和高级等汉学教学讲座和课程。为了能使新入的员工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公司还专门为他们租了一幢宿舍楼,实习生只需支付一半的房租即可。此外,在实习期间和结束以后,公司将会一直不失时机地对实习生进行宣传,希望他们能够继续留在大连工作。 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中文——为这种新型概念所吸引的一位是从去年4月开始在这里实习的细谷真由。细谷原来在日本是作为CAD(电脑设计开发)程序操作员,进行汽车的设计工作。他通过广告得知了这次实习的信息,所以决定试一试。细谷来到大连以后,每天工作九个小时,工作之余便是如饥似渴的学习中文。他在这里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并受到了朋友们的关照。他感慨道:“以前在日本,觉得自己每天就像齿轮一样拼命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而在这里却很轻松,让人觉得十分舒适和愉快。” 来到大连的实习生们的平均年龄在25岁到26岁之间。他们有的原来是音乐家,有的原来是汽车配件公司的员工,他们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一年的实习期内中断合同提前返回日本的人还不到总人数的5%。据说,即便是在实习期满了以后,也有三成到四成的实习生继续留在中国就业。显示了中国就业的魅力。去年8月参加这项实习活动的高琦刚则描绘了自己的中国创业之梦:“在实习期满之后,我打算自己在中国开家公司。” 成本低廉,对日友好 除了电话服务中心以外,LD公司还在大连从事电脑软件开发的业务经营活动,从而更好的利用好大连这片海外热土。在去年年底的公司股东大会上,掘江贵文总裁骄傲的说道:“我们在大连的分公司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现如今,在LD中国公司工作的中国籍工程师共有350人。按计划,从今年秋天开始,所有的证券相关的软件的开发项目都将移至大连进行。LD的宫内亮治业务经理已经明确表示:“最终所有的软件开发项目都将在大连进行。” 一头扎进大连的并不仅有LD公司一家,在电脑软件开发领域有著名的IBM公司,研究开发领域有松下电器等许多企业。那么,大连究竟凭借什么优势而受到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呢? 大连最大的魅力便是物价低廉。据说这里的物价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500毫升的一瓶饮料只卖2元钱(约合28日元)。此外,这里的城市白领阶层的月平均工资只有1500元人民币,约合2万日元;而这比北京和上海的工资水平都低。 第二点便是该地区的区位优势。从东京成田机场到大连机场只要短短的三个小时。二战前的40年间这里曾经是旧日本帝国的势力范围,旧日本帝国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当地对于日本人来说相对比较熟悉。当地的日语教育也有一定的传统,其教育水平在中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 最后一点便是大连方面的招商引资诚意。“和广州或是上海的各国的企业都不相上下所不同的是,大连方面特别重视日企的作用和地位。”2004年,大连市突破70亿元的软件开发·服务产业中,出口的比例占到了四分之一,而其中约有8成是出口到了日本。NTT数据中心的统计官员说:“中国的电脑软件企业中的一大半在中国国内的经营状况不佳,而它们却从与日本的贸易中获得了一些利益。”因此,对于大连来说,对日贸易是其一个重点。 吸引更多的日本员工,还是培养中国员工 然后,对于近年来的“大连热”现象,也有一些担忧的声音:“不能像集中暴雨似的涌入大连。如果随着进入大连的企业数的增加,在大连的成本增加的话,那么大连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成本低廉的优势就不能显现出来了”,在大连的一家日资企业的负责人如是说到。 实际上,这样的担忧正在日益成为现实。一个绝好的例子便是外资企业对人才的竞争。由于许多外资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增加以及相互竞争的激烈,一般白领人员的工资成本已经不断增加。原先今年前月薪平均为5000元人民币左右,现在已经上升到了近8000元人民币。不难想象,从今年开始,人才进入日资企业的热潮将会出现。 除此之外,日语人才也显得有些不足。人际沟通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困难。这些难题的出现,使得IT界业中有人认为:“在IT业的发展过程中,日中这一选项是否已经达到饱和”? 如何突破这样的壁垒呢?对于LD中国分公司来说,“吸引更多的日本人前来工作”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不错的选项。但是对于“弥生”中国分公司来说,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似乎是“培养当地的人才”。 “弥生”中国分公司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他们在大连设立分公司拓展业务是在2002年11月的事。负责大连中心设立一事的弥生中国分公司技术解决部门的安间裕经理回忆中心刚设立时的情况说:“当初真的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不过经过我们的努力,现在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公司的员工也有刚开始的50余人扩充到600多人。预计到今年年底,公司的员工将会突破一万人。 在弥生大连中心,有一条铁的公司条例。那就是,不能在公司随意使用中文。公司内所有的对话,邮件的收发都必须用英文或是日文来进行。这是因为公司觉得:“如果员工的外语水平的不符合要求的话,即便他们具有再高的IT方面的技能,也不能轻易地得到升迁。”(弥生公司大连中心人事部经理语)“如今公司里会讲日语的人才有约60人左右,我们实际上需要600人左右。” 针对人才不足这种情况,弥生公司大连中心并不打算通过高薪工资来与其他公司竞争,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就业,他们计划再招收100人左右的新员工,从根本上对员工从语言与IT技术两方面进行要求。 除此之外,为了支持大连方面的工作,使其在中国的部分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公司每年会从日本方面派遣5到10名日籍工程师前来大连工作一年。这节日籍工程师不仅负责教授电子邮件的日文书写方法,还负责发放用日语书写的电脑软件方面的书籍。他们通过这些方面的活动,带动了大连中心的新发展。 大连的低廉的成本确实是吸引许多外资企业前来投资的一种重要因素。然而下定决心来到大连,并且在这里真的能闯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那些计划前来大连投资兴业的日本企业来说,LD公司以及弥生公司的中国分公司的经营管理经验确实将对它们的成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