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基本知识(欢迎加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2:57:28
唐军的铠甲

         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护胸镜锃亮的板式铠甲,非常华丽,而且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据《唐六典》记载,唐十三铠,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



唐军骑兵
     唐军骑兵通常配备的长兵器是马槊,类似丈八蛇矛,前端尖锐扁平,既可挑砍,也可直刺,近身肉搏则用横刀。       唐军骑兵有轻重之分。玄甲兵据说是唐太宗所创,身披铁甲,马匹也有具装,马匹的具装通常又可分为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为了保护骑兵后背用的)。重骑兵虽然不多,但是由于防护好,冲击力大,历来也是野战冲锋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开阔的西域,有很大作战空间。

      唐军的军马主要有四种:产于呼仑贝尔草原的蒙古马(三河马)、西域的哈萨克马、焉耆马、和威尔勒马。尤其是后两种,因其高大健壮、长颈高扬、步辐伸展流畅,对缰绳反映灵敏,是唐军正规骑兵使用最多的马种。
      斥候相当于现在的侦察兵,同时也担当一些骚扰打击和擒拿奸细的任务,一般是机动性很强的轻骑兵,往往游离于大军左右,侦察军情。
-------------------------------------------------------------------------
唐军步兵

      唐军一军12500人,军下设营,营下为团,每团200人(有时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每团辖2 旅,每旅100人,旅设旅帅。每旅辖2队,队50人,队设二队正。每队分 为5火,火10人,火置火长。来源主要出自巴蜀、三河和颖川地区;而又以陇西勇士组成的骑兵战斗力最为强悍
       唐军士兵每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箭囊)一、横刀、砺石、解结锥、毡帽、毡裘等装备,有条件者往往还有私马。牙兵是节度使的亲兵,一般是最精锐的士兵。

  横刀为唐军近身肉搏利器,即所谓“唐样大刀”,刀身窄而微弯,是后来日本刀的鼻祖。陌刀是唐军步战利器,陌刀也称拍刀,为长柄两刃刀,长约三米,类似三尖两刃刀,主要是精锐的士兵使用,威力很大,唐军名将李嗣业是陌刀好手。
  
           唐军盾牌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盾有手牌、彭牌、燕尾牌、推牌等多种样式,主要为步兵使用。圆形盾,又称团牌。因其小型而灵活,多用于骑兵,但是步兵也有使用的。方盾常见的样式为底缘齐平,上端由两重弧线组成葫芦形,中脊隆起的形状,后来在铁盾上再安装上上下两个利钩,就成了一种新型兵器--钩镶,可攻可守。西凉团主要装备的就是这种钩镶,属于唐军中的排矛兵。


唐军弓弩

      唐军军用弓分为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4种,其中长弓为步兵用弓(西凉团主要装备),角弓为骑兵用弓,而稍弓和格弓则是禁卫军专用的远程投射兵器。

       唐军的弩箭在当时是十分厉害的远程兵器,是军队专用的先进武器(弓箭在唐代不属管制兵器,民间也可拥有。)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 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 米),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0 米)。骑兵较多使用擘张弩,弩箭威力、准确和射程在弓箭之上,但射速和灵活性较差,要成为熟练的弩手需要专门的训练。
 
     

        弩兵是唐军重要的突击兵力,也是训练有素的战士,弩箭的使用不仅需要强健的臂力,要熟练操作也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因此唐军弩手的身价比一般射手和步兵要高,除了能使用弩箭外,陌刀、横刀和棍棒都是他们必 必须掌握和携带的武器。
  
     照《李靖兵法》云: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支,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於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五十步内战,齐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如有共贼相持、守捉城邑,其弩手等即依弩式,看旗发用。在放箭完毕后,弩手和弓手往往将弩和弓箭交驻队,然后跟随战锋队出击。

        车弩:史载车弩为“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 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见李筌《太白阴经》卷四)。

        重型投石机是属于较高级的对重式投石车,在唐太宗东征高丽时就有使用射程达1里的投石机,但没有详细资料。这种机械的用法是:很少几个士兵可先用绞车将重物升起,装上炮石后,再释放重物,将炮石投出,这种方法除了大幅减少操作的人员,减少操作所需的空间外,对于投掷的准确度也大为提升,还可以调整重物来控制射程,最远可达可将90斤的石弹发射到500米以外。


唐军野战部队
  
        唐军野战部队大致有战兵与辎重兵之分,战兵中又分为马军和步军,步军中又分为跳荡队,奇兵队,弩手队,弓手队和战锋队.

       《李靖兵法》云:凡以50人为队,其队内士兵,须结其心。每3人自相得意者为一小队;又合3小队得意者为一中队;又合5中队为一大队。余欠5人:押官1人,队头执旗1人,副队头1人,左右护旗2人,即充50。诸每队立,第一立队头,居前引战;第二立执旗1人以次立,左护旗左次立,右护旗右次立。其兵分作5行,于护旗后左右均立。第一行战锋7人次立,第二行战锋8人次立,第三行9人次立……,并横列鼎足,分布为队。队副1人撰兵后立,执陌刀,观士兵不入者便斩。果毅领 人,又居后立督战,官不入者便斩。诸队头共贼相杀,左右护旗急需前进相救。其左右护旗如被贼缠绕,以次行人急需前进相救……,其前行人被贼杀,后行不救者,仰押官及队副便斩。可见队是唐军最稳固最基本的作战单元,队正类似今天的班排长,是士兵的骨干,作用巨大。
  唐军中重要的执旗手,按《李靖兵法》云:诸每队给一旗,行则引旗,住则立于队前。执旗由勇健者当之,与敌斗,旗头被伤,救得者重赏。布阵其乱,吏士惊惶,罪在旗头,斩之。

唐军扎营
  
  唐军扎营一般是不许进城的,唐军关于扎营的纪律,按照《李靖兵法》记载为:诸行军出师,兵士不得浪费衣资,广为吃用。又不得近田苗及城中下营,须去城十里外。要有市价入城,营司半官许,差人押领,不许辄入城郭,必免酗酒斗打,偷盗奸非,亦不损暴田苗地,(见《李靖兵法》)可谓十分严格。
        虞侯是唐军中负责执法和警戒的官职,安营扎寨,赏罚缴获都由其具体处置。如定铺:每日戍时,严警,鼓角初动,虞候领甲士十二队,建旗帜、立号头巡军营及城上,如在野巡营,外定更铺疏密,坐者喝曰:是甚麽人?巡者答曰:虞候总管某乙巡。坐喝曰:作甚行?答曰:定铺。坐喝曰:是不是行?答曰:是。如此者三喝三答,坐曰:虞候总管过。号头及坐喝用声雄者充。

 
唐军战旗

     唐军一军的战旗分为:纛六面,大将军中营建,出引六军。 门旗二面,色红八幅,大将军牙门之旗,出引将军前列。 门枪二根,以豹尾为刃,出居红旗之後,止居帐前左右建。 五方旗五面,各具方色,大将军中营建,出随六纛後,在营亦於六纛後建。 严警鼓一十二面,大将军营前左右行列各六面,在六纛後。 角一十二枚,於鼓左右列各六枚,以代金。 队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本阵同,五幅。 认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诸队不同,各自为识认,出居队後,恐士卒交杂。 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纷乱大将军。阵将鼓一百二十面,临时惊敌所用。

  
      
唐代军功

      等级分为跳荡、第一等、第二等和第三等。《唐六典》卷五《兵部郎中员外郎》云:凡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入,贼徒因而破者,为跳荡。李嗣业、许光景在参加“平石国”(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战役后荣获跳荡功。得到跳荡称号的部队一般都是最精锐,最有作战力也最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比如本文之西凉团。跳荡另一说法是指兵种,和马、步军、弩手等并列,本书采用前一说法。
 按唐朝奖励制度:以少击多为“上阵”;兵数(包括战士人数和装备)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
     按战争的结果分: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四十,为“上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二十,为“中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十,为“下获”。
     按照战前的条件和战争的结果,综合起来,拟定“转”数。上阵、上获为五转;上阵、中获为四转;上阵下获为三转,以下递减类推。唐军的铠甲

         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护胸镜锃亮的板式铠甲,非常华丽,而且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据《唐六典》记载,唐十三铠,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



唐军骑兵
     唐军骑兵通常配备的长兵器是马槊,类似丈八蛇矛,前端尖锐扁平,既可挑砍,也可直刺,近身肉搏则用横刀。       唐军骑兵有轻重之分。玄甲兵据说是唐太宗所创,身披铁甲,马匹也有具装,马匹的具装通常又可分为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为了保护骑兵后背用的)。重骑兵虽然不多,但是由于防护好,冲击力大,历来也是野战冲锋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开阔的西域,有很大作战空间。

      唐军的军马主要有四种:产于呼仑贝尔草原的蒙古马(三河马)、西域的哈萨克马、焉耆马、和威尔勒马。尤其是后两种,因其高大健壮、长颈高扬、步辐伸展流畅,对缰绳反映灵敏,是唐军正规骑兵使用最多的马种。
      斥候相当于现在的侦察兵,同时也担当一些骚扰打击和擒拿奸细的任务,一般是机动性很强的轻骑兵,往往游离于大军左右,侦察军情。
-------------------------------------------------------------------------
唐军步兵

      唐军一军12500人,军下设营,营下为团,每团200人(有时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每团辖2 旅,每旅100人,旅设旅帅。每旅辖2队,队50人,队设二队正。每队分 为5火,火10人,火置火长。来源主要出自巴蜀、三河和颖川地区;而又以陇西勇士组成的骑兵战斗力最为强悍
       唐军士兵每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箭囊)一、横刀、砺石、解结锥、毡帽、毡裘等装备,有条件者往往还有私马。牙兵是节度使的亲兵,一般是最精锐的士兵。

  横刀为唐军近身肉搏利器,即所谓“唐样大刀”,刀身窄而微弯,是后来日本刀的鼻祖。陌刀是唐军步战利器,陌刀也称拍刀,为长柄两刃刀,长约三米,类似三尖两刃刀,主要是精锐的士兵使用,威力很大,唐军名将李嗣业是陌刀好手。
  
           唐军盾牌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盾有手牌、彭牌、燕尾牌、推牌等多种样式,主要为步兵使用。圆形盾,又称团牌。因其小型而灵活,多用于骑兵,但是步兵也有使用的。方盾常见的样式为底缘齐平,上端由两重弧线组成葫芦形,中脊隆起的形状,后来在铁盾上再安装上上下两个利钩,就成了一种新型兵器--钩镶,可攻可守。西凉团主要装备的就是这种钩镶,属于唐军中的排矛兵。


唐军弓弩

      唐军军用弓分为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4种,其中长弓为步兵用弓(西凉团主要装备),角弓为骑兵用弓,而稍弓和格弓则是禁卫军专用的远程投射兵器。

       唐军的弩箭在当时是十分厉害的远程兵器,是军队专用的先进武器(弓箭在唐代不属管制兵器,民间也可拥有。)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 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 米),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0 米)。骑兵较多使用擘张弩,弩箭威力、准确和射程在弓箭之上,但射速和灵活性较差,要成为熟练的弩手需要专门的训练。
 
     

        弩兵是唐军重要的突击兵力,也是训练有素的战士,弩箭的使用不仅需要强健的臂力,要熟练操作也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因此唐军弩手的身价比一般射手和步兵要高,除了能使用弩箭外,陌刀、横刀和棍棒都是他们必 必须掌握和携带的武器。
  
     照《李靖兵法》云: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支,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於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五十步内战,齐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如有共贼相持、守捉城邑,其弩手等即依弩式,看旗发用。在放箭完毕后,弩手和弓手往往将弩和弓箭交驻队,然后跟随战锋队出击。

        车弩:史载车弩为“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 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见李筌《太白阴经》卷四)。

        重型投石机是属于较高级的对重式投石车,在唐太宗东征高丽时就有使用射程达1里的投石机,但没有详细资料。这种机械的用法是:很少几个士兵可先用绞车将重物升起,装上炮石后,再释放重物,将炮石投出,这种方法除了大幅减少操作的人员,减少操作所需的空间外,对于投掷的准确度也大为提升,还可以调整重物来控制射程,最远可达可将90斤的石弹发射到500米以外。


唐军野战部队
  
        唐军野战部队大致有战兵与辎重兵之分,战兵中又分为马军和步军,步军中又分为跳荡队,奇兵队,弩手队,弓手队和战锋队.

       《李靖兵法》云:凡以50人为队,其队内士兵,须结其心。每3人自相得意者为一小队;又合3小队得意者为一中队;又合5中队为一大队。余欠5人:押官1人,队头执旗1人,副队头1人,左右护旗2人,即充50。诸每队立,第一立队头,居前引战;第二立执旗1人以次立,左护旗左次立,右护旗右次立。其兵分作5行,于护旗后左右均立。第一行战锋7人次立,第二行战锋8人次立,第三行9人次立……,并横列鼎足,分布为队。队副1人撰兵后立,执陌刀,观士兵不入者便斩。果毅领 人,又居后立督战,官不入者便斩。诸队头共贼相杀,左右护旗急需前进相救。其左右护旗如被贼缠绕,以次行人急需前进相救……,其前行人被贼杀,后行不救者,仰押官及队副便斩。可见队是唐军最稳固最基本的作战单元,队正类似今天的班排长,是士兵的骨干,作用巨大。
  唐军中重要的执旗手,按《李靖兵法》云:诸每队给一旗,行则引旗,住则立于队前。执旗由勇健者当之,与敌斗,旗头被伤,救得者重赏。布阵其乱,吏士惊惶,罪在旗头,斩之。

唐军扎营
  
  唐军扎营一般是不许进城的,唐军关于扎营的纪律,按照《李靖兵法》记载为:诸行军出师,兵士不得浪费衣资,广为吃用。又不得近田苗及城中下营,须去城十里外。要有市价入城,营司半官许,差人押领,不许辄入城郭,必免酗酒斗打,偷盗奸非,亦不损暴田苗地,(见《李靖兵法》)可谓十分严格。
        虞侯是唐军中负责执法和警戒的官职,安营扎寨,赏罚缴获都由其具体处置。如定铺:每日戍时,严警,鼓角初动,虞候领甲士十二队,建旗帜、立号头巡军营及城上,如在野巡营,外定更铺疏密,坐者喝曰:是甚麽人?巡者答曰:虞候总管某乙巡。坐喝曰:作甚行?答曰:定铺。坐喝曰:是不是行?答曰:是。如此者三喝三答,坐曰:虞候总管过。号头及坐喝用声雄者充。

 
唐军战旗

     唐军一军的战旗分为:纛六面,大将军中营建,出引六军。 门旗二面,色红八幅,大将军牙门之旗,出引将军前列。 门枪二根,以豹尾为刃,出居红旗之後,止居帐前左右建。 五方旗五面,各具方色,大将军中营建,出随六纛後,在营亦於六纛後建。 严警鼓一十二面,大将军营前左右行列各六面,在六纛後。 角一十二枚,於鼓左右列各六枚,以代金。 队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本阵同,五幅。 认旗二百五十面,尚色图禽,与诸队不同,各自为识认,出居队後,恐士卒交杂。 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纷乱大将军。阵将鼓一百二十面,临时惊敌所用。

  
      
唐代军功

      等级分为跳荡、第一等、第二等和第三等。《唐六典》卷五《兵部郎中员外郎》云:凡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入,贼徒因而破者,为跳荡。李嗣业、许光景在参加“平石国”(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战役后荣获跳荡功。得到跳荡称号的部队一般都是最精锐,最有作战力也最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比如本文之西凉团。跳荡另一说法是指兵种,和马、步军、弩手等并列,本书采用前一说法。
 按唐朝奖励制度:以少击多为“上阵”;兵数(包括战士人数和装备)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
     按战争的结果分: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四十,为“上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二十,为“中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十,为“下获”。
     按照战前的条件和战争的结果,综合起来,拟定“转”数。上阵、上获为五转;上阵、中获为四转;上阵下获为三转,以下递减类推。

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