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强烈的信号——一个通行了20年的战略的没落[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7 12:59:49
作者:云淡水暖    转贴自:人民网《强国论坛》

今天,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据报道这是中央、国务院继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新闻联播播发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发出了一个响亮的号召,“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在此之前,中央电视台最近连续播发了一个专题,叫做《自主创新榜》。


1月6日《自主创新榜》专题节目播发了一则新闻“中兴通讯:全球通信市场的‘中国品牌’”,说的是“中兴通讯生产的3G手机供应英国市场,一举进入全球3G最前沿竞技场;他们研制开发的3G统一硬件平台在系统稳定性和可升级方面已领先欧美同行”,而这一成果的关键在于,中兴通讯掌握了3G的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生产,不但如此,还同时掌握了2G平台的核心原理和技术,实现了3G与2G的兼容,打破了欧洲厂家用2G壁垒阻挡中国产品的企图。在节目的结尾处,草民听到了一句发人深省的“创新箴言”:【靠出让市场,永远换不来核心技术;而掌握了最前沿的核心技术,就会拥有越来越广大的市场。】。

好一个“靠出让市场,永远换不来核心技术”,因为这句话引出了一个已经在中国耳熟能详的,通行了20多年的理论“市场换技术”。也就在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专题节目还播发了另外一条新闻,就是马钢购买了外国的“先进设备”,却无法造出高速火车轮箍,情急之下,马钢联系了法国、德国、日本的知名工厂,希望能够引进他们的技术。法国、德国、日本的知名工厂的回答只有一个,就是NO。“他们可以给你提供产品,但是不会提供技术”。一桩桩事例在媒体上讲述,“靠出让市场,永远换不来核心技术”的“创新箴言”,还有国家科学大会的号召,都似乎越来越强烈地发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以市场换技术”理论的日益没落。

据考证,最先出现“市场换技术”理念,是在1992年,有专家撰文指出“‘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实施以1992年修改《合资企业法》,允许外方控股并出任董事长为标志。”(《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我国的对策》董书礼),草民注意到,这里是称其为“战略”,并且还“实施”了,“实施”了20多年之久。

结果如何呢,市场确实是大大地、在有的领域还几乎全部地“出让”了,但“核心”技术别说是“寥寥无几”,说严重点,几乎“一片空白”,当然,这期间也有些许专家、教授出来辩解,还列举了家电产业为例,放眼望去,中国的日用家电产品确实在欧美“攻城掠地”,以至于对手不得不拿出贸易壁垒的“下三滥”手法来对付,可是,从另外一方面看,除了低价优势外,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屈指可数,几乎就是“牛仔裤”式市场的翻版,2005年,国外DVD专利持有人一提出收费,哗啦啦倒下一片DVD“制造厂”。

而且,对高科技产品出口贸易贡献最大的,不外乎是所谓“三资企业”,“三资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军。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看,三资企业所占比重逐步加大,从1996年的70.5%增加到2001年的81.5%。2002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共556.58亿美元,同比增长46.93%,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2.20%”,他们可以说是“留下了GDP,带走了美元”。

令人痛惜的是,一大批经过多年培植和发展的中国自有品牌产品,自此慢慢退出中国市场,吃掉它们的,就是“‘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比如“中华”牙膏、“熊猫”电子、“飞跃”、“金星”电视机、“公元”胶卷等等。比如,在“公元”消失的同时,“1998年以来,柯达出资3.75亿美元,实行全行业购并,迅速获取了中国市场的较大份额,至目前为止,柯达的市场份额大约为40-50%,富士大约占据30%,乐凯大约为20%”。

当然,最为“壮观”的,要数大型客机市场和轿车市场了。

有资料说,80年代中开始,中国民机工业定下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部分制造和装配麦道80/90系列飞机,由麦道提供技术;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研制100座级飞机,约在2005年服役;第三步是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飞机,2010年实现。时至今日,岁月蹉跎,在美国航空巨头麦道与波音公司之间一系列的眼花缭乱的“并购”中,中国民机制造的“美丽”梦想,付诸东流,英国《金融时报》当时评论道:“这对中国萌芽的航空工业是猛烈的一击,使她成为重要的飞机制造者的计划遭到怀疑。”,不过,最近又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国家决策在十一五“重启我国大飞机项目”,这不也是对“市场换技术”战略了一种反动么。

在轿车市场,目前只有势单力薄的奇瑞等一两家公司在艰难打拼,而绝大部分市场,被大众、雪铁龙、本田、通用等几家跨国公司的投资企业瓜分殆尽,令人唏嘘的是,与这些国际汽车寡头“合作”的,正是我国最有实力的一汽、上汽等大型企业,前不久听说,上汽本来准备推出“自有品牌”的轿车型号,因不符合德国寡头的战略利益,被悄悄地扼杀了。

“市场换技术”的理论也好、战略也罢,经过20几年的实践,已经令人遗憾地看到,许多支柱产业的命脉,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些有识之士也渐生不耐烦,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最近就不客气地指出“有一种说法,叫做以市场换技术,他们认为,只要市场开放了,技术也会随之而来,通过招商引资来引进大批技术。可是事实的情况怎么样呢?事实证明这种路子根本就走不通,这种说法有些自欺欺人。”,他指出,第一,市场是有限的,一旦让出去了,夺回来十分艰辛;第二,让了市场并不见得会得到技术;第三,让了市场则废掉了自己的技术;第四,让了市场又缺乏核心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依附型国家,最后受制于人。

有人讥笑刘燕华及发出同样声音的人是在“做秀”,而令人感到意味深长的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往往是“商务部”方面的专家或经济学家们。

但以老百姓的眼光看,“市场换技术”的理论、战略确实是没落了。作者:云淡水暖    转贴自:人民网《强国论坛》

今天,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据报道这是中央、国务院继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新闻联播播发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发出了一个响亮的号召,“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在此之前,中央电视台最近连续播发了一个专题,叫做《自主创新榜》。


1月6日《自主创新榜》专题节目播发了一则新闻“中兴通讯:全球通信市场的‘中国品牌’”,说的是“中兴通讯生产的3G手机供应英国市场,一举进入全球3G最前沿竞技场;他们研制开发的3G统一硬件平台在系统稳定性和可升级方面已领先欧美同行”,而这一成果的关键在于,中兴通讯掌握了3G的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生产,不但如此,还同时掌握了2G平台的核心原理和技术,实现了3G与2G的兼容,打破了欧洲厂家用2G壁垒阻挡中国产品的企图。在节目的结尾处,草民听到了一句发人深省的“创新箴言”:【靠出让市场,永远换不来核心技术;而掌握了最前沿的核心技术,就会拥有越来越广大的市场。】。

好一个“靠出让市场,永远换不来核心技术”,因为这句话引出了一个已经在中国耳熟能详的,通行了20多年的理论“市场换技术”。也就在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专题节目还播发了另外一条新闻,就是马钢购买了外国的“先进设备”,却无法造出高速火车轮箍,情急之下,马钢联系了法国、德国、日本的知名工厂,希望能够引进他们的技术。法国、德国、日本的知名工厂的回答只有一个,就是NO。“他们可以给你提供产品,但是不会提供技术”。一桩桩事例在媒体上讲述,“靠出让市场,永远换不来核心技术”的“创新箴言”,还有国家科学大会的号召,都似乎越来越强烈地发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以市场换技术”理论的日益没落。

据考证,最先出现“市场换技术”理念,是在1992年,有专家撰文指出“‘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实施以1992年修改《合资企业法》,允许外方控股并出任董事长为标志。”(《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我国的对策》董书礼),草民注意到,这里是称其为“战略”,并且还“实施”了,“实施”了20多年之久。

结果如何呢,市场确实是大大地、在有的领域还几乎全部地“出让”了,但“核心”技术别说是“寥寥无几”,说严重点,几乎“一片空白”,当然,这期间也有些许专家、教授出来辩解,还列举了家电产业为例,放眼望去,中国的日用家电产品确实在欧美“攻城掠地”,以至于对手不得不拿出贸易壁垒的“下三滥”手法来对付,可是,从另外一方面看,除了低价优势外,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屈指可数,几乎就是“牛仔裤”式市场的翻版,2005年,国外DVD专利持有人一提出收费,哗啦啦倒下一片DVD“制造厂”。

而且,对高科技产品出口贸易贡献最大的,不外乎是所谓“三资企业”,“三资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军。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看,三资企业所占比重逐步加大,从1996年的70.5%增加到2001年的81.5%。2002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共556.58亿美元,同比增长46.93%,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2.20%”,他们可以说是“留下了GDP,带走了美元”。

令人痛惜的是,一大批经过多年培植和发展的中国自有品牌产品,自此慢慢退出中国市场,吃掉它们的,就是“‘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比如“中华”牙膏、“熊猫”电子、“飞跃”、“金星”电视机、“公元”胶卷等等。比如,在“公元”消失的同时,“1998年以来,柯达出资3.75亿美元,实行全行业购并,迅速获取了中国市场的较大份额,至目前为止,柯达的市场份额大约为40-50%,富士大约占据30%,乐凯大约为20%”。

当然,最为“壮观”的,要数大型客机市场和轿车市场了。

有资料说,80年代中开始,中国民机工业定下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部分制造和装配麦道80/90系列飞机,由麦道提供技术;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研制100座级飞机,约在2005年服役;第三步是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飞机,2010年实现。时至今日,岁月蹉跎,在美国航空巨头麦道与波音公司之间一系列的眼花缭乱的“并购”中,中国民机制造的“美丽”梦想,付诸东流,英国《金融时报》当时评论道:“这对中国萌芽的航空工业是猛烈的一击,使她成为重要的飞机制造者的计划遭到怀疑。”,不过,最近又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国家决策在十一五“重启我国大飞机项目”,这不也是对“市场换技术”战略了一种反动么。

在轿车市场,目前只有势单力薄的奇瑞等一两家公司在艰难打拼,而绝大部分市场,被大众、雪铁龙、本田、通用等几家跨国公司的投资企业瓜分殆尽,令人唏嘘的是,与这些国际汽车寡头“合作”的,正是我国最有实力的一汽、上汽等大型企业,前不久听说,上汽本来准备推出“自有品牌”的轿车型号,因不符合德国寡头的战略利益,被悄悄地扼杀了。

“市场换技术”的理论也好、战略也罢,经过20几年的实践,已经令人遗憾地看到,许多支柱产业的命脉,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些有识之士也渐生不耐烦,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最近就不客气地指出“有一种说法,叫做以市场换技术,他们认为,只要市场开放了,技术也会随之而来,通过招商引资来引进大批技术。可是事实的情况怎么样呢?事实证明这种路子根本就走不通,这种说法有些自欺欺人。”,他指出,第一,市场是有限的,一旦让出去了,夺回来十分艰辛;第二,让了市场并不见得会得到技术;第三,让了市场则废掉了自己的技术;第四,让了市场又缺乏核心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依附型国家,最后受制于人。

有人讥笑刘燕华及发出同样声音的人是在“做秀”,而令人感到意味深长的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往往是“商务部”方面的专家或经济学家们。

但以老百姓的眼光看,“市场换技术”的理论、战略确实是没落了。
呵呵!改改好!改改好啊
<P>任何战略理论都有一个有效期和有效环境的</P>

<P>所以人们才不断的需要摸索新的理论</P>
胡总怎么学老毛一样啊
[B]以下是引用[I]tiancaishibing[/I]在2006-1-12 13:22:00的发言:[/B][BR]胡总怎么学老毛一样啊

我还说胡总学华盛顿呢![em01]
<P>以市场换技术的失败,关键是没有市场的发育很不健全,企业根本没有真正掌握引进的技术再自主开发的动力。</P>
<P>所以,只有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的建设,自主开发才能成功。市场带动技术是王道。</P>
奇瑞 被当成“自主创新”的典型,上“新闻联播”了
<P>我还说胡总学华盛顿呢!</P>
<P>=====================</P>
<P>就是学华盛顿. 当年要开放市场反对设立贸易壁垒, 依赖从欧洲英国进囗工业品的就是美国的买办和南方的地主, 坚决要设立贸易壁垒限制英国欧洲货, 要自主生产发展美国本土工业的是北方工业资本家. 如果美国当年是买办主政, 今天的美国不会比南美好多少, 南北战争也就实际上是两条路线利益之争, 解放黑奴只是个高尚又方便的囗号包装, 黑奴解放了就变成工厂工人, 不在农地当奴隶而到工厂矿场当奴隶, 只是换了个地方换了个奴隶主.</P>[em01]
自主开发才能成功。市场带动技术是王道。</P>

对了,不管是市场带动,还是行政主导,请注意,技术都是“开发”出来的,而不是“换”出来的。市场和行政在技术开发中只是起到体制工具的作用,科研人员实实在在的工作才是技术创生的根本。“市场换技术”这个提法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市场换技术——要用市场换的是“技术产品”还是“技术能力”,如果是前者,“市场换技术”实质就是开放市场,让外国生产商在中国销售技术产品,说白了就是让别人来赚钱,让中国扮圣诞老人或财神爷;如果是后者,“市场换技术”就是开放市场,让外国生产商帮助中国企业或研究机构提升技术开发能力,如是,其合理推论结果有:一,中国企业或研究机构的技术开发能力达到或超过外国厂商,由于存在本土优势(对市场环境熟悉、本地管理运营成本低等),加上资本逐利的排他性,外商处于竞争劣势,被逐出市场,外商会做这种自掘坟墓的事吗?二,外商在合资合作中始终把持核心技术,在“技术合作”中让中国技术力量边缘化甚至瓦解,始终保持外商的技术优势,让中国永远开放市场,永远没有技术。按资本逐利的本性,对外商来说,这是唯一合理的选择。因此,“市场换技术”无论是在理论推导还是实际操作中,都是行不通的。
综上,“市场换技术”是一厢情愿的错误政策,技术是开发出来的,技术能力是通过技术开发培养出来的,“市场换技术”实质上只可能是出让市场,丢失技术。
遗憾的是依然有某些人还在鼓吹这一套!!
口号不管用,关键看行动。中国目前的问题还太僵化。
<P>对这个口号的怀疑可以说是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从来没停止过。</P>
<P>但这个战略在一定的时期内还是有它存在的道理,超过了它存在的时期和环境,就需要调整战略,转为“创新”</P>
少说多做
这就对了!
命脉不能彻底让别人给控制了!
<P>支持创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