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在APC及IFV设计、战术上区别[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14:55
二战后,随着战争经验的总结和机械化的盛行,传统兵种步兵的装备和运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战IFV以及输送车APC的装备使得步兵也拥有了相当强劲的机动力和防护力,自然的步兵战术也起了极大的变化。
       这里想请教前辈,美苏或东西方,在APC和IFV的设计和使用上,有着哪些异同,这些异同导出了怎样的步兵战术的异同?

       先谢过各位!二战后,随着战争经验的总结和机械化的盛行,传统兵种步兵的装备和运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战IFV以及输送车APC的装备使得步兵也拥有了相当强劲的机动力和防护力,自然的步兵战术也起了极大的变化。
       这里想请教前辈,美苏或东西方,在APC和IFV的设计和使用上,有着哪些异同,这些异同导出了怎样的步兵战术的异同?

       先谢过各位!
贴了整24小时了,没人回,连点击也低的可怜。

说实话,这样的陆军论坛给人感觉不专业,整天就是谈论单个的兵器,贴个图,大家过个眼瘾,似乎还是15、6岁的少年风格。
不懂。
东方IFV和APC往往重视机动能力,强调速度,为了速度不得不削弱装甲防护。作为防护被削弱的弥补措施,东方苏联体系装甲车的外形都比较小,较西方低矮,以此降低受弹面积。但随之而来的代价是成员的乘坐舒适性差。西方体系的IFV和APC都有着相对出色的防护能力,较厚的装甲。但因为有更高功率发动机,机动性能也很好。西方体系装甲系统都比较强调乘员舒适性,往往外形高大,造价高昂。
      苏联体系IFV很强调火力,甚至要求对坦克有一定威胁能力,所以主炮口径比较大,而且加装反坦克导弹。西方更强调IFV与坦克的伴随能力,主炮口径小,补充火力也弱很多。为了加强防御很早就取消了装甲车上的步兵射击孔。
      苏联时期一直奉行大规模高速度装甲集群快速突击。为了降低成本,车辆设计都较为简单,以便战时大规模生产,尽量使用成熟可靠技术。西方强调单个作战单位生存和战斗能力,为了提高单车能力,更多使用先进技术。由于生产自动化水平较高,生产效率也比较高。
      东西方设计的差异比较多,而且和经济,资源环境紧密相关。苏联资源丰富,所控制地区也人口众多,加之所推行的专制政治体系使政权对各资源的控制能力较之西方强大,战争中对于人员伤亡的敏感程度较西方低。由于经济状况和生产自动化水平,加工技术的差异,苏联体系在这种大规模战术性武器设计方面尽量降低成本,强调规模。西方政治体系的性质,对人员伤亡的敏感程度和工业生产中更多的精工细作,良好的经济能力使得西方体系装甲系统的设计与东方体系存在诸多差异。
      随着华约的解体,俄罗斯的变更,中国经济能力增强,美国战争模式对世界的影像,新时期各国的装甲车辆设计也有了很大变化。总体来看都越发重视装甲车辆成员的生存保护能力和对特定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以色列在装甲防护上面走到了极致。极少的人口,移植与西方的工业体系,特殊的战场环境使以色列异常重视IFV,APC的防护能力,出现了多型号改自坦克地盘的重型装甲车辆。中东战场开阔,多平地,适合正面推进;又因为多沙漠,对车辆的速度有一定影像,这些都造就了以色列装甲系统的特殊形态。以色列坦克重视防护,火控,因为单一平坦的地形环境使得以色列装甲车辆不需要很高机动能力也能很好完成任务。优秀的火控系统是开阔地致胜的法宝,在这样的地形中先敌发现和打击精度是很重要的。而周边国家装甲车辆性能低下使得以色列不必急于提高坦克火炮的威力。为了对付恐怖分子和简陋单兵武器的游击队员,以色列装甲车辆都有强大的反步兵火力,加装了迫击炮。由于以色列在重型装甲车辆上的成功经历,现在世界各国都开始了重型装甲车辆的研究。
      与此同时,专门用于快速突袭的拥有高机动能力的轻型/中型轮式装甲车辆也开始大行其道。重型车辆不便运输,而轻型/中型车辆能用飞机运送,这样有利于快速反应部队快速部署。得益于火炮技术进步,大量低膛压大威力火炮用于轮式车辆,有效提高了轮式车辆的火力,使其面对坦克也能一战。主动防护技术的出现也使轮式车辆不像以前那么脆弱。美国现在研究论证的中型战斗旅就使对未来装甲模式的探索。
      近的来看。由于技术限制,机动和防护不能兼得,在近期所看到的更多是装甲车辆的分化发展。一方面研究重型防护车辆,一方面研究高机动轻型/中型车辆,不同战场环境使用不同车辆。当前,履带式主战坦克是主流,重型IFV和APC都有发展空间。在一些强调快速部署,高速推进的战场环境下轻型/中型车辆能成为奇兵。远看,车辆发展的统一是大趋势,英国二战初期的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分化发展的失败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以上都是个人愚见,必定有很多错误和不足之处,望大家帮忙指出、探讨。
楚烟鹤兄,小弟异常感激兄的回复,兄台贴中的真知灼见,大家都看到了,希望斑竹能将兄台此贴收入精华。
        再次感谢!
我只是一业余人士而已,这些东西也存在着意识流的问题,有一定主观因素。以前一直在JC,DS和子陵潜水,TOP81被封了就跑到了子陵,子陵前段时间被封了后才来到超大。感觉这里还可以,没有JC上的漫骂和诸如大陆和台湾开战谁能赢之类的无聊讨论。但呆就了就发现目前的超大最大的问题就是明显缺乏讨论气氛,尽是发图的,没有图的帖子几乎没人看。而且很多人为了赚取积分重复发贴,像“顶”,“猛”之类的垃圾回复狂多。但一直觉得超大有前途,有些斑竹和贵宾水平的确可以。大家都是军友,有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拿来讨论。
好文!
ding
以下是引用小提琴协奏在2003-9-3 14:31:00的发言:
贴了整24小时了,没人回,连点击也低的可怜。

说实话,这样的陆军论坛给人感觉不专业,整天就是谈论单个的兵器,贴个图,大家过个眼瘾,似乎还是15、6岁的少年风格。

其实你误解了,我最近忙于科研,所以没有看,当然偶尔上来也是整理站务。不过这个帖子确实很好,我也来说几句。
就输送车APC来说,
东西方设计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是有两处区别明显,主要是东方系列在车体防弹外型上很是费心思,基本是力争在比较轻的车体上通过倾角设计来获得比较好的防弹性能,所以东方一般是大倾斜角的车首。主要是为了提高机动力。东方的APC机动力确实超过西方。至于防弹能力,西方的APC并不比东方的高明到哪里,在不外挂附加装甲的情况下,世界上没有一个型号的APC的前装甲可以抵御20毫米穿甲弹攻击。
第二大差别,东方几乎所有的装甲车都要求有两栖泛水能力,西方的APC一般不能直接下水。所以通过能力东方强些,其实主要是前苏联国内河湖纵横,二是其后勤保障跟不上,三是二战经验使它特别重视通过能力,防止贻误战机。
苏联的步战曾经被国人认为是少有的东方精细武器之一。
至于设计理念,首先和军队的作战思想有关。
就象这几天jc上有关通用机枪是应该装备到班还是排一样,我个人更推崇把机枪作为班组火力中心的思想,不过pla不是这样。
不过说道运兵车,我一直认为老美的113是精品,10t的小玩意,各项指标在那个年代都不错。
以下是引用mfx在2003-9-5 15:09:00的发言:
不过说道运兵车,我一直认为老美的113是精品,10t的小玩意,各项指标在那个年代都不错。

M113铝合金装甲,防护能力很差。不过美国人是幸运的,在M113参加过的战斗中由于对手实力太弱,战场完全被美军控制,这样脆弱的装甲车并没有遭到很大损失。
以下是引用唯物在2003-9-5 16:24:00的发言:
M113铝合金装甲,防护能力很差。不过美国人是幸运的,在M113参加过的战斗中由于对手实力太弱,战场完全被美军控制,这样脆弱的装甲车并没有遭到很大损失。


M113当年在越南的日子可不好过哦,损失不少啊。
说到目前的装甲输送车,除了以色列的重装甲的家伙外真没有几个能挡住站擦黑能够上大量出现的小口径高炮的说~
以下是引用ddg167在2003-9-5 16:54: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唯物在2003-9-5 16:24:00的发言:
M113铝合金装甲,防护能力很差。不过美国人是幸运的,在M113参加过的战斗中由于对手实力太弱,战场完全被美军控制,这样脆弱的装甲车并没有遭到很大损失。


M113当年在越南的日子可不好过哦,损失不少啊。
说到目前的装甲输送车,除了以色列的重装甲的家伙外真没有几个能挡住站擦黑能够上大量出现的小口径高炮的说~
[/quote]
M113在越南吃地雷苦头较多,但我说它损失不大是和他前辈相比
M113装甲就像纸糊的,而体积确够高大。
我只是觉得西方体系APC在装甲材料防护方面花的心思多些,为了防御小口径弹中远距离命中想了不少办法。我个人比较喜欢间隙装甲,装上去挺PP的,用处嘛~~~就姑且不论了,当然还是有些用处的,呵呵。
苏联体系车辆是很重视防弹外形设计的,但现在的西方APC也比较重视了。只是一贯传统,强调士兵乘坐舒适性导致外形还是挺大的。
东方APC和IFV的浮渡能力本来想补充的,但一直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个问题出现的根本,现在斑竹已经补充了我就不多说了,斑竹说的我完全赞同。
一直认为越南战场什么车进去日子都不会好过,那种丛林环境根本就不适合大规模重装甲部队活动。伤脑筋的美国人后面也搞了很多怪胎武器,都是超轻型的战斗车辆,反而效果还马马虎虎。
至于地雷,好像出了专门设计的防雷车辆,其他车辆都很怕它的。
以下是引用唯物在2003-9-5 14:37: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小提琴协奏在2003-9-3 14:31:00的发言:
贴了整24小时了,没人回,连点击也低的可怜。

  说实话,这样的陆军论坛给人感觉不专业,整天就是谈论单个的兵器,贴个图,大家过个眼瘾,似乎还是15、6岁的少年风格。

其实你误解了,我最近忙于科研,所以没有看,当然偶尔上来也是整理站务。不过这个帖子确实很好,我也来说几句。
[/quote]

但愿不是国防科研[em03]。否则以你如此偏激而主观的思维方式,真为我解放军战士捏把汗。
哈哈,看来我的见解非议不少。个人推崇m113,原因如下:
合适的机动性(相对与产生的年代而言),10t,紧凑的布局,良好的战略战术机动性,水陆两用。
内部空间比较大,虽然方方正正的防弹外形不是最好,但内部的舒适性不错。
简单,易于生产,成本低廉——直观印象,不知道有没有自以为是的问题。
作为“战场出租车”,赋予步兵机动能力这一装甲运兵车的第一要义,我认为m113是合格的。
至于被诟病的防护力不足的问题,试问15t级别以下的东东,哪个能做到呢?
唯物,是否可以比较一下同时期的63和m113?苏联的运兵车我不是很清楚,也可以比较一下bmp1(不知道打对没有,我记型号名称不行)的防御。是不是有质的差异。说实话,早期步战中防御力满足要求的可能就只有黄鼠狼了,不过那是什么重量的家伙呢^_^
个人认为轻量级的运兵车,首要满足的是赋予步兵足够的战役战术机动能力,其次是提供必要的防护(破片/轻步兵武器),在以上基础上,才考虑进一步提高防御力和一定的火力支援。还有,个人认为此类战车的火力应该围绕步兵作战为中心,反坦克能力并不重要——在这一问题上我认同以色列人的理念。
其实说道APC及IFV,推广开来,是不是还应该讨论轮式与履带式的区别,轻型和重型的区别,甚至应该包括超轻型的,我觉得讨论现今的APC及IFV,这样划分更合理。
ps,上一贴,补充一点,随着火力的不断提高,10~20t级别的东西的防护要求在提高,最直接的代表就是以色列人改装的m113。我推崇m113有适当的防御力是相对于60~70年代大平原装甲战而言的。
当然,本帖的话题是东西方的区别,不要跑题了,打住。
其实,东西方步战的代表作,个人认为早期是bmp1/2和黄鼠狼1。
当然,在黄鼠狼1前,西德人还有一款设计,算是装甲运兵车和步战的过度作品吧。
法国人的也出现得早,不过个人认为不算代表。
英国人和美国人是运兵车,步战出现相对比较晚。
逼近,苏德战场是装甲战最多的地方,对后世的影更深,两个直接参加者的体会也比其他更多——个人见解。
唯物偏激而主观?
怎么不觉得呢?算不上吧。
g-kar ,你是说楼主吧。
以下是引用mfx在2003-9-6 15:26:00的发言:
唯物偏激而主观?
怎么不觉得呢?算不上吧。
g-kar ,你是说楼主吧。

哈哈,随他怎么说
以下是引用mfx在2003-9-6 15:10:00的发言:
哈哈,看来我的见解非议不少。个人推崇m113,原因如下:
合适的机动性(相对与产生的年代而言),10t,紧凑的布局,良好的战略战术机动性,水陆两用。
内部空间比较大,虽然方方正正的防弹外形不是最好,但内部的舒适性不错。
简单,易于生产,成本低廉——直观印象,不知道有没有自以为是的问题。
作为“战场出租车”,赋予步兵机动能力这一装甲运兵车的第一要义,我认为m113是合格的。
至于被诟病的防护力不足的问题,试问15t级别以下的东东,哪个能做到呢?
唯物,是否可以比较一下同时期的63和m113?苏联的运兵车我不是很清楚,也可以比较一下bmp1(不知道打对没有,我记型号名称不行)的防御。是不是有质的差异。说实话,早期步战中防御力满足要求的可能就只有黄鼠狼了,不过那是什么重量的家伙呢^_^
个人认为轻量级的运兵车,首要满足的是赋予步兵足够的战役战术机动能力,其次是提供必要的防护(破片/轻步兵武器),在以上基础上,才考虑进一步提高防御力和一定的火力支援。还有,个人认为此类战车的火力应该围绕步兵作战为中心,反坦克能力并不重要——在这一问题上我认同以色列人的理念。

63其实也不错,当然63防护能力比m113要差些,它前装甲只能对付12.7毫米机枪弹,m113是14.5。bmp1的防护能力在60年代还算可以,100米内可防12.7毫米穿甲弹
但是113的铝装甲被击中后引起燃烧的情况很普遍。所以生存能力远比63低
以下是引用weapon在2003-9-7 0:56:00的发言:
但是113的铝装甲被击中后引起燃烧的情况很普遍。所以生存能力远比63低

63在两伊战争表现很好,但海湾战争损失惨重,不过不是它的错。
在那种没有制空权,制电磁权,连基本的陆地保护都缺乏的环境下作战,伊拉克用什么车辆都会损失惨重。
我记得澳大利亚也有很少的几辆63,请问斑竹这是怎么回事?
以下是引用楚烟鹤在2003-9-7 10:45:00的发言:
在那种没有制空权,制电磁权,连基本的陆地保护都缺乏的环境下作战,伊拉克用什么车辆都会损失惨重。
我记得澳大利亚也有很少的几辆63,请问斑竹这是怎么回事?

越南战争俘虏的,以前坦装登过。他们测试后很满意
其实俄罗斯在IFV设计上很多思想还是走在前面的,比如一直在IFV上配备反坦克导弹,现在又搞主动防护系统。不过俄罗斯IFV的舒适性太差,非常拥挤,很多士兵不愿意猫着腰拥挤在车里。俄罗斯在60年代APC就开始全轮化了。现在看,西方也有这个趋势。最近10年西方没有推出一款履带式APC
轮式车辆上美国好像走在欧洲人后面,美国还引进了瑞士的皮哈兰系列车辆。俄罗斯的一直没有解决舒适性这个问题,发动机可靠性也比西方差些。履带式APC经济性不好,在战术运用上比轮式APC也没什么太多优势,履带式APC不方便运输,而且世界个国公路网建设日趋完善,而且现在战地筑路能力也大幅提升。
我还是主张按照战斗全重级别分别发展装甲战斗车辆。其中步兵战斗车辆防护一定要和与之配合的坦克/突击炮相当。从火力和载员上分2种:轻火力多载员的突击运兵车和重火力少载员的突击支援车,
我也认为在现阶段可以按照不通战术要求分级别设计装甲车辆。比较认同以色列重型装甲车辆的发展思路和美国提出的中型战斗旅。按照不通需求设计符合条件的车辆,但也有些担心这样带来后勤补给方面的问题。
各国的出发点都不同 所以造成了发展的不平衡
以下是引用楚烟鹤在2003-9-9 2:01:00的发言:
我也认为在现阶段可以按照不通战术要求分级别设计装甲车辆。比较认同以色列重型装甲车辆的发展思路和美国提出的中型战斗旅。按照不通需求设计符合条件的车辆,但也有些担心这样带来后勤补给方面的问题。

后勤不是主要问题,现代后勤不是二战能比
东西方的差别是!西方以人为主,东方以车为主!这也是东西方装备和思维的反差!这几年我们多少有些改变,不过不算很大!路漫漫兮-------------------------------
在越战中,我们的63在给越南人试用时被澳大利亚俘获了几辆。澳大利亚检测后评价很高!
以下是引用帝国远征在2003-9-12 16:44:00的发言:
东西方的差别是!西方以人为主,东方以车为主!这也是东西方装备和思维的反差!这几年我们多少有些改变,不过不算很大!路漫漫兮-------------------------------

未必,你看法国的AMX30的防护简直让人吃惊,正面炮塔只能防30毫米穿甲弹,侧面只能防机枪,而AMX30当法国主力坦克足足30年!美国的坦克也不是一直注意防护,如果不是越南战争伤亡导致几届政府被示威搞得头疼,美国坦克还将保持它重机动轻防护的传统。美国在1985年前,它没有一款坦克是重视防护的。无论m48还是m60。
一点建议,看了前面的讨论,都是对单车的设计进行的讨论,比如防护力等等。参照我所在的行业的设计思想,产品族的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我想,车族的设计思想也会体现出一些基本设计理念的不同。
另外,有朋友说M113的防护力差,我想,可能M113设计的时候预定为在己方已取得主动的战场环境,而M2则不同,可能要求在更为恶劣的战场环境行动。这里就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对不同类型装备之间协同的研究。单个看来,M1/M2/M113(只是用美国的装备举例,我记不清楚我们的那些编号,什么WZ###等等)都不需要做到最好,但它们能构成一个优秀的组合。这方面也东西方也应当存在不同的设计理念。
我不是行家,但是我认为在各行各业基本的设计原则是相通的。
不知道武器设计是否也是如此。
唯物!你怎么不说勒克莱而呢!我们的59呢!多少年了?比人家还要长吧!我们的59原型t54的改进型t55在安哥拉战争中被南非的非洲獾上的20毫米机关炮打得稀烂!其中很多是被把炮塔打的都是洞!你说呢?5,6十年代的装备了,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来将都差不多少!美国二战时的m 4怎么样!况且美国的装甲部队是在绝对优势才会出战的!一遇到一点麻烦就呼叫空军和后方火力支援!他们的陆军还不如说是战场清洁工!
我们的59原型t54的改进型t55在安哥拉战争中被南非的非洲獾上的20毫米机关炮打得稀烂!其中很多是被把炮塔打的都是洞!
---------T-55炮塔正面装甲厚度是200MM,侧面是80MM

海湾战争时期M2步兵战车使用25MM机关炮的贫铀穿甲弹曾通过连续射击击穿过T-54的炮塔前装甲,但如果说是安哥拉战争时期可以用20MM机关炮把T-55打的稀烂的话,我是不相信的。
你想和美军装甲部队交手吗?好的,请稍等!先来点“战斧”;在来群飞机;什么b52了,f111了,f 15e了,f 16了对了还有av8b;在来点陆军战术导弹;好了mlrs火力覆盖;什么?,有完没完,完了!马上完了!m109开火,120迫击炮开火,81迫击炮开火:等一下,长弓阿帕奇先去干活,别忘了oh-58;mh-53准备,ch-47准备,h-60准备,该死的阿帕奇过来,做掩护!先来个蛙跳!对了,av-8b你先飞!不要相信空军那群狗杂种有可疑地方的就给我狠狠的开火,管他是不是盟友,大不了:“误炸嘛!”什么?你说什么e8有故障回去了!混蛋:“取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