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2005世界对中国的误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29:47
  在西方人眼中,社会主义中国似乎永远是神秘的。越是神秘就越有这种去了解、研究甚至试图诠释它的渴望。在诠释过程中,有些人,一般是带有西方主流强势价值观的人则经常会误读,尤其在中国的国际声望与日俱增的今天。
  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由来已久。这一点在文艺作品中早有体现。好莱坞电影展示上海时永远脱离不了暧昧的、神秘的情色形象;张艺谋的早期电影之所以在老外那里有共鸣得益于外国人对中国民俗的“理解”,于是与黄土地有关的中国农民社会形象也长期停留在西方人脑海中,把它定位为中国;西方旅游者来中国总试图在那些破旧的胡同、累坐在稻田边的农民和旧时故宫皇帝的影子中寻求自己关于中国的答案。
  但他们不知道,这些都是一面被误读的中国。《花木兰》公映后我们终于明白这样的误读可以有多严重,尽管在这之前我们已经知道《霸王别姬》被翻译成“再见了,我的小老婆”是如何搞笑。
  这里所要探讨的2005年世界对中国的误读,其实也是建立在这种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不了解又企图了解的长期误读的基础上的。其内容则主要关于国际社会,尤其是以超级大国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对中国和平崛起产生的种种担心和猜测。
  2005年,中国影响世界的事件众多。中俄联合军演、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跨国收购等一系列事件都是中国国力逐日增强的一种必然表现,它势必对旧有的国际秩序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对国际既得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挑战。
  但对于神秘东方巨龙的这种苏醒,国际社会的部分人士却总将事情扩大化、泛政治化,最终都推到“中国威胁论”的核心中,甚至娱乐运动“超女”现象都被冠上“民主”的大帽,实在让人惊讶。我们想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漫长历史、独特文化、特殊国情的国家而言,旁观者未必清。
  我们知道,世界对中国的误读远远不止这12件。要消除这些误读,但丁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名言无济于事。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迎接世界的质疑甚至敌意。我们无法消灭谣言,但我们相信“谣言止于智者”,中国会用自己的坦荡让更多人成为智者。
1. 李宇春与超级女声
   误读:“虽然用手机短信为选手投票带有很强的商业色彩,但这依然是一个有大量民众参与的选拔活动。 李宇春,毋庸置疑,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受欢迎的竞选胜利者。”  ——英国《卫报》...全文 
2.神六上天
   “中国利用我国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俄罗斯《独立报》
3.中国军事触角延伸?
   误读:“中国有将其军事触角延伸到整个亚洲大陆的长期野心,未来的中国领导人在寻求外交优势、促进安全利益以及解决争端之时,可能更快地考虑诉诸武力或者采用高压方--美国国防部2005年度《中国军力报告》 
4.协防马六甲
   误读:“印尼防长尤沃诺称,中国计划为维护马六甲海峡的安全提供帮助,他对中国的提议没有更进一步的评述,但坚称印尼不欢迎外国军队进入海峡。”——美联社
5.纪念“郑和下西洋”
   误读:“好战的中国辛巴德被重塑为好邻居……中国正在改写历史,试图淡化该国最著名的航海家的战斗经历。在南京,这位船队首领的铜像经过了改动,手中的长剑被换成了一卷世界地图。”——英国《独立报》 
6.中国“殖民”津巴布韦
   误读:“津巴布韦已经为中国所拥有。”——南非约翰内斯堡《商业日报》援引“非洲观察人士”的话
7.汇率不公导致失衡
   误读:由金属贸易集团、汽车集团、纺织集团等80多名行业成员组成的“健全美元联盟”指称中国政府“人为地维持人民币低汇率”,这种做法再不制止“将对全球贸易伙伴造成极大打击”。 
8.中国纺织品在国外倾销?
  误读: 2005年,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33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大案件增多,涉及金额上升约20%。今年,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势头特别猛,涉案金额已达9亿美元,超过所有反倾销涉案金额的60%
9.中海油竟购优尼科“心怀敌意”
   误读:“美国不应该向‘心怀敌意的外国人’出售石油公司。”——美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主席乔巴顿 
10.国际油价上涨的中国作用
   误读:“世界石油储备很少如现在这般引起世人关注。当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中国石油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与之相关的是世界油价的暴涨——却令人担忧:世界石油供应是否会出现危机?有一点可以肯定:对石油储备的争夺将再起波澜。”——法国《费加罗报》 
11.北大、中欧商学院排名亚洲第一
   误读: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公布的2005年全球大学排行榜上,我国的北京大学名列全球第15位,并且超过日本的东京大学而名列亚洲第一 
12.如何面对唱强与唱衰
   中国南方道观里的守护神王灵官竖起的中指,曾让西方游客大惊失色。实际上,王灵官的中指表达的是“公平和正义”...——法国《费加罗报》在西方人眼中,社会主义中国似乎永远是神秘的。越是神秘就越有这种去了解、研究甚至试图诠释它的渴望。在诠释过程中,有些人,一般是带有西方主流强势价值观的人则经常会误读,尤其在中国的国际声望与日俱增的今天。
  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由来已久。这一点在文艺作品中早有体现。好莱坞电影展示上海时永远脱离不了暧昧的、神秘的情色形象;张艺谋的早期电影之所以在老外那里有共鸣得益于外国人对中国民俗的“理解”,于是与黄土地有关的中国农民社会形象也长期停留在西方人脑海中,把它定位为中国;西方旅游者来中国总试图在那些破旧的胡同、累坐在稻田边的农民和旧时故宫皇帝的影子中寻求自己关于中国的答案。
  但他们不知道,这些都是一面被误读的中国。《花木兰》公映后我们终于明白这样的误读可以有多严重,尽管在这之前我们已经知道《霸王别姬》被翻译成“再见了,我的小老婆”是如何搞笑。
  这里所要探讨的2005年世界对中国的误读,其实也是建立在这种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不了解又企图了解的长期误读的基础上的。其内容则主要关于国际社会,尤其是以超级大国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对中国和平崛起产生的种种担心和猜测。
  2005年,中国影响世界的事件众多。中俄联合军演、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跨国收购等一系列事件都是中国国力逐日增强的一种必然表现,它势必对旧有的国际秩序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对国际既得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挑战。
  但对于神秘东方巨龙的这种苏醒,国际社会的部分人士却总将事情扩大化、泛政治化,最终都推到“中国威胁论”的核心中,甚至娱乐运动“超女”现象都被冠上“民主”的大帽,实在让人惊讶。我们想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漫长历史、独特文化、特殊国情的国家而言,旁观者未必清。
  我们知道,世界对中国的误读远远不止这12件。要消除这些误读,但丁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名言无济于事。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迎接世界的质疑甚至敌意。我们无法消灭谣言,但我们相信“谣言止于智者”,中国会用自己的坦荡让更多人成为智者。
1. 李宇春与超级女声
   误读:“虽然用手机短信为选手投票带有很强的商业色彩,但这依然是一个有大量民众参与的选拔活动。 李宇春,毋庸置疑,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受欢迎的竞选胜利者。”  ——英国《卫报》...全文 
2.神六上天
   “中国利用我国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俄罗斯《独立报》
3.中国军事触角延伸?
   误读:“中国有将其军事触角延伸到整个亚洲大陆的长期野心,未来的中国领导人在寻求外交优势、促进安全利益以及解决争端之时,可能更快地考虑诉诸武力或者采用高压方--美国国防部2005年度《中国军力报告》 
4.协防马六甲
   误读:“印尼防长尤沃诺称,中国计划为维护马六甲海峡的安全提供帮助,他对中国的提议没有更进一步的评述,但坚称印尼不欢迎外国军队进入海峡。”——美联社
5.纪念“郑和下西洋”
   误读:“好战的中国辛巴德被重塑为好邻居……中国正在改写历史,试图淡化该国最著名的航海家的战斗经历。在南京,这位船队首领的铜像经过了改动,手中的长剑被换成了一卷世界地图。”——英国《独立报》 
6.中国“殖民”津巴布韦
   误读:“津巴布韦已经为中国所拥有。”——南非约翰内斯堡《商业日报》援引“非洲观察人士”的话
7.汇率不公导致失衡
   误读:由金属贸易集团、汽车集团、纺织集团等80多名行业成员组成的“健全美元联盟”指称中国政府“人为地维持人民币低汇率”,这种做法再不制止“将对全球贸易伙伴造成极大打击”。 
8.中国纺织品在国外倾销?
  误读: 2005年,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33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大案件增多,涉及金额上升约20%。今年,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势头特别猛,涉案金额已达9亿美元,超过所有反倾销涉案金额的60%
9.中海油竟购优尼科“心怀敌意”
   误读:“美国不应该向‘心怀敌意的外国人’出售石油公司。”——美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主席乔巴顿 
10.国际油价上涨的中国作用
   误读:“世界石油储备很少如现在这般引起世人关注。当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中国石油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与之相关的是世界油价的暴涨——却令人担忧:世界石油供应是否会出现危机?有一点可以肯定:对石油储备的争夺将再起波澜。”——法国《费加罗报》 
11.北大、中欧商学院排名亚洲第一
   误读: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公布的2005年全球大学排行榜上,我国的北京大学名列全球第15位,并且超过日本的东京大学而名列亚洲第一 
12.如何面对唱强与唱衰
   中国南方道观里的守护神王灵官竖起的中指,曾让西方游客大惊失色。实际上,王灵官的中指表达的是“公平和正义”...——法国《费加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