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轻取精华 再造哈一工几无可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21:14
外资轻取精华 再造哈一工几无可能
作者:本报记者 杨明 来源:中国工业报 日期:2005-12-19



初冬的哈尔滨,已经寒意浓浓。11月17日上午8点,哈尔滨第一工具(厂)有限公
司(简称哈一工)厂部大楼二楼冰冷的会议室里,早早地坐满了滚刀工具分厂、
插剔刀具分厂、锥齿轮刀具分厂职工,他们在焦急地等待厂里的答复。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合资?滚刀、插剔、锥齿轮包括拉刀分厂,全是厂里
效益最好的部分,而且是外资绝对控股,这不是明摆着我们的利润都被人家拿去
了么?再说了,让我们到合资公司去上班,这几年我们的养老保险工厂没有交一
分钱,还有拖欠我们的集资款、工资、独生子女费等。这些问题不说清楚,你让
我们怎么到合资公司上班啊?"一位滚刀工具分厂的职工在会议室大厅里对记者说

  这位职工所说的合资一事,指的是哈一工与美国格里森公司的合资。今年10月
25日,格里森一工(哈尔滨)刀具有限公司成立庆典仪式在哈市举行。据了解,
这家跨国公司是由全球最大的制齿装备生产企业---美国格里森公司(简称格里森
)与我国最大的精密复杂刀具生产企业---哈一工共同出资组建。按照协议,双方
合资组建的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0143万元,其中格里森投资7100万元,哈一工投资
3040万元,格里森公司控股70%。
  有人曾比喻说,哈一工与格里森的合资就像一根导火索,引燃了哈一工一系
列事情的发生。
  先是滚刀工具分厂、插剔刀具分厂、锥齿轮刀具分厂职工拒绝到合资公司上
班,后是董事长崔国民提交了辞职报告拂袖而去,再接下来就是银行催债、新厂
房等待后期建设资金、职工等待工厂解决厂里拖欠的养老保险费用等。
  这些事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集中爆发,犹如一记记重拳,打在这个原本是工
具行业排头兵的企业身上。
  但合资带来的影响,远非这些矛盾可比。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合资后,
国家失去了对一个以我国最大的精密复杂刀具生产科研基地著称、其复杂刀具产
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6%的企业的掌控,这或许才是更为深远的影响之一。"
  合资的由来
  11月17日上午,郑建民,这个新上任的哈一工一把手,并没有给等待答复的
职工带来令他们满意的回答。郑能做到的就是告诉大家:"这些问题厂里一定会解
决,但眼下厂里一时拿不出资金。明年4月底以前,肯定会为职工解决这些问题。
"
  同样,郑建民也没有给记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对于记者提出的就合资问题向
他进行采访的要求,郑建民也婉转地拒绝了。不过,在此次与职工的见面会上,
记者听到郑建民是这样评价这次合资的:"原本应该是先改制再合资,现在这个事
情恰恰拧了。"
  应该说,哈一工之所以选择合资这条道路,还是与它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
联系。
  据了解,在哈一工原董事长崔国民上任之际,该厂已经连续多年处于亏损的
状况。据有关资料显示,最高时亏损达到6000万元。为能尽快摆脱窘境,该厂想
尽了各种办法,但由于包袱沉重、亏损较多,即使是已经获得了国家批复的项目
却仍得不到银行的贷款,企业发展陷入窘境。


  当时的市场环境是,国外著名的刀具制造企业多数已经进入中国,而且市场
份额逐渐攀升。外来的压力以及内在的弊端,迫使哈一工不得不走上寻找投资方
来拯救企业这条路,在当时这种做法也符合黑龙江省国企改革的思路。


  哈尔滨市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最多的城市之一。据了解
,2002年,黑龙江省加快了国企改革的步伐,为此,该市的国企改革任务更为繁
重。据统计,该市国有企业有1500多户,而根据计划,该市2005年要有90%的国有
企业启动改革,其中70%必保完成。2004年和2005 年是哈市重要的改革年份,但
企业多、任务重、改革阻力大都是摆在该市有关领导面前令人头疼的问题。

  作为改革重点之一的哈一工同样令哈市有关方面头疼。由于包袱重等原因,
哈一工的改制迟迟没有进展。据说为了寻找投资方,崔国民在任几年的大部分时
间都花在这上面了。


  不过,于今年6月16日召开的第十六届哈洽会,使得哈一工与格里森合资有了
契机。


  据了解,按照当时市里的战略意图,如果在这次会上哈一工能与外资签约,
不仅能加快哈一工的改制步伐,也能吸引到重量级的外国投资者,并且还可以实
现该市"退二进三"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可谓一举多得。


  但据记者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信息,哈一工与格里森合资并非一帆风顺。就在
行将与格里森签约的前期,哈一工内部高层对合资并不是十分认同。


  据了解,这其中最大的争议就在控股权的问题上。在这一问题上,哈一工遇
到了与本报早期报道的"杭齿合资"相似的困惑,即中方坚持控股,而外方则咬着
控股权死死不放。


  谈判几经停顿,事态发展也几度处于僵局之中。此时,该市领导以及哈一工
的主管单位---哈尔滨机械控股有限公司的领导找到了哈一工的高层,通过反复沟
通,哈一工高层的观念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认为与格里森合资后,不仅能得到企
业所需的发展资金,也能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而且职工的待遇也有可能获得
提高。综合考虑之后,哈一工最终在合资协议上签了字。


  据了解,哈市是按照"不求国资独大"的原则来推进哈一工合资的。在引资方
案中,该市向投资者承诺,参与合资合作的资产都是哈一工的有效资产,至于债
务、人员、企业办社会等各种包袱都与此无关。据悉,为了增加合作的可能性,
哈一工的项目规划还按照产品特点分别立项的方式与国外企业对应合资。对于这
种分别立项、分别合资的办法,该市称其为"分解式改制"。


  据记者从哈尔滨市有关部门了解,目前由于缺少改制资金,哈一工正式的改
制方案还没有最终确定,所以改制也没有进入实质阶段。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哈一工改制后的组织框架是成立哈尔滨第一工具(集团)公司,下设一工格里森
刀具合资公司、一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螺纹刀具合资公司、通用刀具合资公司
、斯劳特刀具有限公司、一工普威特镀膜有限公司、装备有限公司以及钢铁有限
公司。据称,哈一工的拉削刀具厂未来也将纳入这一框架,具体事宜还在磋商之
中。


  现在,哈一工除成立一工格里森刀具合资公司外,今年年初还有一家合资公
司开始投产了。


  合资后的哈一工


  那么前期分拆公司合资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哈一工涂层厂就是上述提到的分拆合资并已经投产的分厂。据了解,合资成
立的哈一工普威特镀膜有限公司,是由哈一工和德国PVT超耐磨薄膜镀膜技术公司
共同组建。按照合资方案,哈一工占股10%,外资控股90%。据记者了解,此次合
资并不能算得上成功。


  采访期间,一位原哈一工涂层厂的员工对记者说:"在合资前,我们涂层厂属
于承包部门,每年大概有200万元的产值,我们每年给厂里上交100 多万元,剩下
的我们自负盈亏,包括职工的开支、设备维修支出等,效益应该说很不错。但合
资以后呢?如果还按照原来的产值计算,哈一工现在能得到的也就是 20万元左右
。从目前情况来看,就是这20万元哈一工也未必能得到保证,因为合资公司自成
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外资不是这个月添个设备,就是下个月买个其他什么
的,反正自年初合资以来,企业没有一个月是不亏的。"

  涂层厂原本希望通过合资引来先进设备和技术,但据这位职工反映:"实际情
况是,他们的设备比我们原来的设备先进程度有限。而且经过多年的消化吸收,
我们已经对原来引进的设备消化得差不多了,但合资后引进的设备,外方技术人
员只是告诉我们在机器操作时按哪个钮,不按哪个钮,其余一概不透露,这样合
资是为了什么?"

  据记者调查了解,与这位职工有着同样困惑的,在哈一工还有不少。


  厂里一位科室人员对记者说:"都说我们是'靓女先嫁',但企业嫁了靓女却没
有回报。现在的情况是,在新厂区格里森只是搬来了一台检测设备,其余的都是
哈一工的。"


  困惑还不止这些。另据该厂有关人士介绍,哈一工于2002年12月分开,由哈
尔滨第一工具有限公司和哈尔滨第一工具厂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该厂的生产
主厂(18个分厂),后一部分属于辅助分厂(包含企业办社会等)。生产主厂部
分是该企业赢利的主体部分,全厂都依靠这一部分在支撑,滚刀工具分厂、插剔
刀具分厂、锥齿轮刀具分厂等就在其中。据了解,这三个主要刀具分厂再加上拉
削刀具分厂的产值能占到全厂总产值的一半以上。该人士说:"我们把最好的部分
拿出去合资,好的部分让外资拿去赚钱了,剩下烂摊子又怎么办?为什么外资就
不能把差一点的部分也接收过去?"


  如果不是企业负担太重,哈一工或许可以发展得比现在要好得多。 .
  据统计,即使是在刀具工业所用钢材涨价200%的情况下,去年哈一工生产主
体仍赢利851万元。另据统计,哈一工的生产主体部分产值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
势。2001~2004年,滚削刀具厂的产值分别为1259万元、2145万元、2684万元、3088万
元,插剔刀具厂是1037万元、 1434万元、1569万元、1581万元,锥齿轮刀具厂是
1196万元、1319万元、1346万元、1669万元,拉削刀具厂则为2079万元、 2790万
元、3311万元、3595万元。今年1~9月,四个主要分厂的产值分别为2537万元、798万
元、1332万元、2831万元,同比都有所增长。去年全厂缴税1789万元,同比增长
24.4%。



  一位滚削刀具厂的高管对记者说,哈一工的滚削刀具、插剔刀具、锥齿轮刀
具以及拉削刀具等都属于精密复杂刀具,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高,所以利润也大。
"现在哈一工缺什么?我们是缺资金,但更缺一个好的机制,若政府能把企业的包
袱卸下来,我相信企业一定可以发展得很好。"这位高管对记者说,"过去在计划
经济时期,我们被称做是中国的四大工具厂之一,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产品
的数量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虽然现在从全厂效益来看,一直亏损,但我们核
心分厂的实力绝对不能被否认,无论是产品的技术、职工队伍还是市场认知度,
都是国内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企业的优势所在。"


  格里森深知这其中的内涵。据这位高管介绍,格里森近年来频繁与行业内企
业接触,其中不乏哈一工的竞争对手。"从这些动作看,格里森收购哈一工,非常
有可能只是其在中国布局的重要一环。格里森收购哈一工看中的不仅是哈一工在
中国刀具行业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在采访中该人士指出,对于格里森控股的事情,全厂基层领导班子有很多人
都持反对意见。"可这又能怎样,企业最后还不是被人家控股了"。 ..


  合资带来的影响


  为了解合资对哈一工的影响,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机床工具行业工作了几十年
、对行业情况了然于胸的专家。谈及哈一工与格里森合资的事情,这位专家是这
样评价的:"哈一工与格里森的合资给人一种饥不择食的感觉,这种做法就好比是
饮鸩止渴。"



  据他介绍,机床行业在我国被喻为工业母机行业,而机床工具行业则可以比
作是这些机床的牙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指出,之所以说哈一工与格里森的
合资有些欠考虑,主要是因为哈一工在行业中占据的地位。"哈一工这么多年来辛
苦培育起来的市场地位,如今却因为合资而丧失实在是得不偿失。合资可以,但
是我们至少应该保持控股权。从现在的情况看,合资后,我国国内其他的厂家如
果再想赶上来,占有哈一工空出的位置几乎越来越难。我现在甚至想不出,我国
还有什么办法能再造一个哈一工。因为培育一个优秀的刀具企业,不仅需要大量
的资金,更需要时间、技术以及宝贵的人才。我们国家培育一个哈一工花费了多
少钱?现在就这样轻易地合资,实在是让人痛心。"


  哈一工发展到今天已经有50多年历史。目前哈一工的产品包括齿轮刀具、拉
削刀具、可转位刀具、铣削刀具、螺纹刀具、孔加工刀具、锯削刀具、车削刀具
以及其他共九大类202个品种2万多个规格。产品应用覆盖领域包括国防、能源、
航天、电力、汽车、机床、农机等。众多业内人士在评价哈一工时都会指出,这
是中国目前重大装备工业最大的复杂刀具生产企业之一。


  "该厂在全国设有20多个自销分公司,还有80多个二级销售网点,现在被外资
控股了,这些就是我们的陪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们为了合资而付出的
代价吧。"一位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地说。
  但哈一工付出的代价实际上远不止这些。


  据哈一工有关人士介绍,"合资的事情对哈一工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为了能配
合市里工业企业退城进郊的部署以及合资安排,哈一工与合资成立的格里森一工
(哈尔滨)刀具公司都将搬迁到哈市开发区,建立新厂。可是哈一工哪来那么多
资金?为了建设新厂区,哈一工变卖了一部分固定资产,但还是不够。目前新厂
区建设一期工程只完成了70%,陆续投入已经达到8700万元,这其中有2500万元是
从开发区借的。按照计划,在新建厂区的同时,老厂区土地也进行拍卖,可现在
作价1.5亿元的地皮从挂牌伊始,至今无人过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老厂区布局比
较复杂,而且周边还连带有其他企业。眼下,银行三天两头催债,在这样的重负
之下,企业还怎么发展?"

  该人士说:"如果能把建设新厂区的钱都投入到技术改造上,企业状况可能也
不会像现在这样窘迫。"据他介绍,最近几年,哈一工技改投资几乎没有,有的也
只是工厂设备、厂房等的修补。


  据该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工向记者介绍,由于哈一工滚削刀具、插剔刀
具、锥齿轮刀具厂职工身份转换、工人不能按时到岗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鉴于此情况,日前格里森方面也已经明确表态,如果这些事情中方不能解决,格
里森将拒绝接收这些分厂的职工。


  由于合资的事情一直没有新的进展,现在哈一工这些分厂的生产任务已经停
止。"这些难道不是损失么?最近几年受汽车、电力行业的带动,企业正处于直线
上升阶段。我们没合资前,生产任务一直排得满满的,职工经常是加班加点。可
现在生产都停了,工人开不出工资,这可怎么办?"

  现在,哈一工的职工可谓是谈合资色变。尤其是最近,哈一工原涂层厂的几
名员工不知何故被合资公司除名的消息传出后,滚削刀具、插剔刀具、锥齿轮刀
具分厂以及其他后续即将合资的分厂职工,对于将来的合资更是忐忑不安。*****************************************
[击鼓骂曹] 于 2005-12-28 17:41:53上贴强国论坛
回复:
* 先拆后卖,真新鲜了,中国人的厂子没有外国人活不下去?改革改到这份上,民族
自尊心还有没有一丁点?(独立小桥风满袖: 2005-12-28 21:05:07)0 Bytes(0/15/0)*
这样卖法是一种与中央关于国家要加强技术创新的国策严重相违背的行为.(宁可
抗日死121: 2005-12-28 20:37:06)0 Bytes(0/13/0)* 为什么为什么在遭到广泛
质疑,在卖了以后问题成堆的情况下,还要卖?!(宁可抗日死121: 2005-12-28
20:31:46)0 Bytes(0/14/0)* 外方则咬着控股权死死不放。(生活生活: 2005-12-28
20:22:53)111 Bytes(0/25/0)* 这种事情若完全符合报道应该给人民群众一个满
意的解释(没有睡够: 2005-12-28 19:12:55)0 Bytes(0/31/0)* GOU日的!!!谁
卖的???书记、市长、厂长是谁???(新时代照妖镜: 2005-12-28 18:44:20)0
Bytes(0/27/0)外资轻取精华 再造哈一工几无可能
作者:本报记者 杨明 来源:中国工业报 日期:2005-12-19



初冬的哈尔滨,已经寒意浓浓。11月17日上午8点,哈尔滨第一工具(厂)有限公
司(简称哈一工)厂部大楼二楼冰冷的会议室里,早早地坐满了滚刀工具分厂、
插剔刀具分厂、锥齿轮刀具分厂职工,他们在焦急地等待厂里的答复。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合资?滚刀、插剔、锥齿轮包括拉刀分厂,全是厂里
效益最好的部分,而且是外资绝对控股,这不是明摆着我们的利润都被人家拿去
了么?再说了,让我们到合资公司去上班,这几年我们的养老保险工厂没有交一
分钱,还有拖欠我们的集资款、工资、独生子女费等。这些问题不说清楚,你让
我们怎么到合资公司上班啊?"一位滚刀工具分厂的职工在会议室大厅里对记者说

  这位职工所说的合资一事,指的是哈一工与美国格里森公司的合资。今年10月
25日,格里森一工(哈尔滨)刀具有限公司成立庆典仪式在哈市举行。据了解,
这家跨国公司是由全球最大的制齿装备生产企业---美国格里森公司(简称格里森
)与我国最大的精密复杂刀具生产企业---哈一工共同出资组建。按照协议,双方
合资组建的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0143万元,其中格里森投资7100万元,哈一工投资
3040万元,格里森公司控股70%。
  有人曾比喻说,哈一工与格里森的合资就像一根导火索,引燃了哈一工一系
列事情的发生。
  先是滚刀工具分厂、插剔刀具分厂、锥齿轮刀具分厂职工拒绝到合资公司上
班,后是董事长崔国民提交了辞职报告拂袖而去,再接下来就是银行催债、新厂
房等待后期建设资金、职工等待工厂解决厂里拖欠的养老保险费用等。
  这些事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集中爆发,犹如一记记重拳,打在这个原本是工
具行业排头兵的企业身上。
  但合资带来的影响,远非这些矛盾可比。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合资后,
国家失去了对一个以我国最大的精密复杂刀具生产科研基地著称、其复杂刀具产
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6%的企业的掌控,这或许才是更为深远的影响之一。"
  合资的由来
  11月17日上午,郑建民,这个新上任的哈一工一把手,并没有给等待答复的
职工带来令他们满意的回答。郑能做到的就是告诉大家:"这些问题厂里一定会解
决,但眼下厂里一时拿不出资金。明年4月底以前,肯定会为职工解决这些问题。
"
  同样,郑建民也没有给记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对于记者提出的就合资问题向
他进行采访的要求,郑建民也婉转地拒绝了。不过,在此次与职工的见面会上,
记者听到郑建民是这样评价这次合资的:"原本应该是先改制再合资,现在这个事
情恰恰拧了。"
  应该说,哈一工之所以选择合资这条道路,还是与它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
联系。
  据了解,在哈一工原董事长崔国民上任之际,该厂已经连续多年处于亏损的
状况。据有关资料显示,最高时亏损达到6000万元。为能尽快摆脱窘境,该厂想
尽了各种办法,但由于包袱沉重、亏损较多,即使是已经获得了国家批复的项目
却仍得不到银行的贷款,企业发展陷入窘境。


  当时的市场环境是,国外著名的刀具制造企业多数已经进入中国,而且市场
份额逐渐攀升。外来的压力以及内在的弊端,迫使哈一工不得不走上寻找投资方
来拯救企业这条路,在当时这种做法也符合黑龙江省国企改革的思路。


  哈尔滨市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最多的城市之一。据了解
,2002年,黑龙江省加快了国企改革的步伐,为此,该市的国企改革任务更为繁
重。据统计,该市国有企业有1500多户,而根据计划,该市2005年要有90%的国有
企业启动改革,其中70%必保完成。2004年和2005 年是哈市重要的改革年份,但
企业多、任务重、改革阻力大都是摆在该市有关领导面前令人头疼的问题。

  作为改革重点之一的哈一工同样令哈市有关方面头疼。由于包袱重等原因,
哈一工的改制迟迟没有进展。据说为了寻找投资方,崔国民在任几年的大部分时
间都花在这上面了。


  不过,于今年6月16日召开的第十六届哈洽会,使得哈一工与格里森合资有了
契机。


  据了解,按照当时市里的战略意图,如果在这次会上哈一工能与外资签约,
不仅能加快哈一工的改制步伐,也能吸引到重量级的外国投资者,并且还可以实
现该市"退二进三"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可谓一举多得。


  但据记者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信息,哈一工与格里森合资并非一帆风顺。就在
行将与格里森签约的前期,哈一工内部高层对合资并不是十分认同。


  据了解,这其中最大的争议就在控股权的问题上。在这一问题上,哈一工遇
到了与本报早期报道的"杭齿合资"相似的困惑,即中方坚持控股,而外方则咬着
控股权死死不放。


  谈判几经停顿,事态发展也几度处于僵局之中。此时,该市领导以及哈一工
的主管单位---哈尔滨机械控股有限公司的领导找到了哈一工的高层,通过反复沟
通,哈一工高层的观念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认为与格里森合资后,不仅能得到企
业所需的发展资金,也能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而且职工的待遇也有可能获得
提高。综合考虑之后,哈一工最终在合资协议上签了字。


  据了解,哈市是按照"不求国资独大"的原则来推进哈一工合资的。在引资方
案中,该市向投资者承诺,参与合资合作的资产都是哈一工的有效资产,至于债
务、人员、企业办社会等各种包袱都与此无关。据悉,为了增加合作的可能性,
哈一工的项目规划还按照产品特点分别立项的方式与国外企业对应合资。对于这
种分别立项、分别合资的办法,该市称其为"分解式改制"。


  据记者从哈尔滨市有关部门了解,目前由于缺少改制资金,哈一工正式的改
制方案还没有最终确定,所以改制也没有进入实质阶段。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哈一工改制后的组织框架是成立哈尔滨第一工具(集团)公司,下设一工格里森
刀具合资公司、一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螺纹刀具合资公司、通用刀具合资公司
、斯劳特刀具有限公司、一工普威特镀膜有限公司、装备有限公司以及钢铁有限
公司。据称,哈一工的拉削刀具厂未来也将纳入这一框架,具体事宜还在磋商之
中。


  现在,哈一工除成立一工格里森刀具合资公司外,今年年初还有一家合资公
司开始投产了。


  合资后的哈一工


  那么前期分拆公司合资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哈一工涂层厂就是上述提到的分拆合资并已经投产的分厂。据了解,合资成
立的哈一工普威特镀膜有限公司,是由哈一工和德国PVT超耐磨薄膜镀膜技术公司
共同组建。按照合资方案,哈一工占股10%,外资控股90%。据记者了解,此次合
资并不能算得上成功。


  采访期间,一位原哈一工涂层厂的员工对记者说:"在合资前,我们涂层厂属
于承包部门,每年大概有200万元的产值,我们每年给厂里上交100 多万元,剩下
的我们自负盈亏,包括职工的开支、设备维修支出等,效益应该说很不错。但合
资以后呢?如果还按照原来的产值计算,哈一工现在能得到的也就是 20万元左右
。从目前情况来看,就是这20万元哈一工也未必能得到保证,因为合资公司自成
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外资不是这个月添个设备,就是下个月买个其他什么
的,反正自年初合资以来,企业没有一个月是不亏的。"

  涂层厂原本希望通过合资引来先进设备和技术,但据这位职工反映:"实际情
况是,他们的设备比我们原来的设备先进程度有限。而且经过多年的消化吸收,
我们已经对原来引进的设备消化得差不多了,但合资后引进的设备,外方技术人
员只是告诉我们在机器操作时按哪个钮,不按哪个钮,其余一概不透露,这样合
资是为了什么?"

  据记者调查了解,与这位职工有着同样困惑的,在哈一工还有不少。


  厂里一位科室人员对记者说:"都说我们是'靓女先嫁',但企业嫁了靓女却没
有回报。现在的情况是,在新厂区格里森只是搬来了一台检测设备,其余的都是
哈一工的。"


  困惑还不止这些。另据该厂有关人士介绍,哈一工于2002年12月分开,由哈
尔滨第一工具有限公司和哈尔滨第一工具厂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该厂的生产
主厂(18个分厂),后一部分属于辅助分厂(包含企业办社会等)。生产主厂部
分是该企业赢利的主体部分,全厂都依靠这一部分在支撑,滚刀工具分厂、插剔
刀具分厂、锥齿轮刀具分厂等就在其中。据了解,这三个主要刀具分厂再加上拉
削刀具分厂的产值能占到全厂总产值的一半以上。该人士说:"我们把最好的部分
拿出去合资,好的部分让外资拿去赚钱了,剩下烂摊子又怎么办?为什么外资就
不能把差一点的部分也接收过去?"


  如果不是企业负担太重,哈一工或许可以发展得比现在要好得多。 .
  据统计,即使是在刀具工业所用钢材涨价200%的情况下,去年哈一工生产主
体仍赢利851万元。另据统计,哈一工的生产主体部分产值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
势。2001~2004年,滚削刀具厂的产值分别为1259万元、2145万元、2684万元、3088万
元,插剔刀具厂是1037万元、 1434万元、1569万元、1581万元,锥齿轮刀具厂是
1196万元、1319万元、1346万元、1669万元,拉削刀具厂则为2079万元、 2790万
元、3311万元、3595万元。今年1~9月,四个主要分厂的产值分别为2537万元、798万
元、1332万元、2831万元,同比都有所增长。去年全厂缴税1789万元,同比增长
24.4%。



  一位滚削刀具厂的高管对记者说,哈一工的滚削刀具、插剔刀具、锥齿轮刀
具以及拉削刀具等都属于精密复杂刀具,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高,所以利润也大。
"现在哈一工缺什么?我们是缺资金,但更缺一个好的机制,若政府能把企业的包
袱卸下来,我相信企业一定可以发展得很好。"这位高管对记者说,"过去在计划
经济时期,我们被称做是中国的四大工具厂之一,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产品
的数量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虽然现在从全厂效益来看,一直亏损,但我们核
心分厂的实力绝对不能被否认,无论是产品的技术、职工队伍还是市场认知度,
都是国内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企业的优势所在。"


  格里森深知这其中的内涵。据这位高管介绍,格里森近年来频繁与行业内企
业接触,其中不乏哈一工的竞争对手。"从这些动作看,格里森收购哈一工,非常
有可能只是其在中国布局的重要一环。格里森收购哈一工看中的不仅是哈一工在
中国刀具行业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在采访中该人士指出,对于格里森控股的事情,全厂基层领导班子有很多人
都持反对意见。"可这又能怎样,企业最后还不是被人家控股了"。 ..


  合资带来的影响


  为了解合资对哈一工的影响,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机床工具行业工作了几十年
、对行业情况了然于胸的专家。谈及哈一工与格里森合资的事情,这位专家是这
样评价的:"哈一工与格里森的合资给人一种饥不择食的感觉,这种做法就好比是
饮鸩止渴。"



  据他介绍,机床行业在我国被喻为工业母机行业,而机床工具行业则可以比
作是这些机床的牙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指出,之所以说哈一工与格里森的
合资有些欠考虑,主要是因为哈一工在行业中占据的地位。"哈一工这么多年来辛
苦培育起来的市场地位,如今却因为合资而丧失实在是得不偿失。合资可以,但
是我们至少应该保持控股权。从现在的情况看,合资后,我国国内其他的厂家如
果再想赶上来,占有哈一工空出的位置几乎越来越难。我现在甚至想不出,我国
还有什么办法能再造一个哈一工。因为培育一个优秀的刀具企业,不仅需要大量
的资金,更需要时间、技术以及宝贵的人才。我们国家培育一个哈一工花费了多
少钱?现在就这样轻易地合资,实在是让人痛心。"


  哈一工发展到今天已经有50多年历史。目前哈一工的产品包括齿轮刀具、拉
削刀具、可转位刀具、铣削刀具、螺纹刀具、孔加工刀具、锯削刀具、车削刀具
以及其他共九大类202个品种2万多个规格。产品应用覆盖领域包括国防、能源、
航天、电力、汽车、机床、农机等。众多业内人士在评价哈一工时都会指出,这
是中国目前重大装备工业最大的复杂刀具生产企业之一。


  "该厂在全国设有20多个自销分公司,还有80多个二级销售网点,现在被外资
控股了,这些就是我们的陪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们为了合资而付出的
代价吧。"一位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地说。
  但哈一工付出的代价实际上远不止这些。


  据哈一工有关人士介绍,"合资的事情对哈一工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为了能配
合市里工业企业退城进郊的部署以及合资安排,哈一工与合资成立的格里森一工
(哈尔滨)刀具公司都将搬迁到哈市开发区,建立新厂。可是哈一工哪来那么多
资金?为了建设新厂区,哈一工变卖了一部分固定资产,但还是不够。目前新厂
区建设一期工程只完成了70%,陆续投入已经达到8700万元,这其中有2500万元是
从开发区借的。按照计划,在新建厂区的同时,老厂区土地也进行拍卖,可现在
作价1.5亿元的地皮从挂牌伊始,至今无人过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老厂区布局比
较复杂,而且周边还连带有其他企业。眼下,银行三天两头催债,在这样的重负
之下,企业还怎么发展?"

  该人士说:"如果能把建设新厂区的钱都投入到技术改造上,企业状况可能也
不会像现在这样窘迫。"据他介绍,最近几年,哈一工技改投资几乎没有,有的也
只是工厂设备、厂房等的修补。


  据该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工向记者介绍,由于哈一工滚削刀具、插剔刀
具、锥齿轮刀具厂职工身份转换、工人不能按时到岗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鉴于此情况,日前格里森方面也已经明确表态,如果这些事情中方不能解决,格
里森将拒绝接收这些分厂的职工。


  由于合资的事情一直没有新的进展,现在哈一工这些分厂的生产任务已经停
止。"这些难道不是损失么?最近几年受汽车、电力行业的带动,企业正处于直线
上升阶段。我们没合资前,生产任务一直排得满满的,职工经常是加班加点。可
现在生产都停了,工人开不出工资,这可怎么办?"

  现在,哈一工的职工可谓是谈合资色变。尤其是最近,哈一工原涂层厂的几
名员工不知何故被合资公司除名的消息传出后,滚削刀具、插剔刀具、锥齿轮刀
具分厂以及其他后续即将合资的分厂职工,对于将来的合资更是忐忑不安。*****************************************
[击鼓骂曹] 于 2005-12-28 17:41:53上贴强国论坛
回复:
* 先拆后卖,真新鲜了,中国人的厂子没有外国人活不下去?改革改到这份上,民族
自尊心还有没有一丁点?(独立小桥风满袖: 2005-12-28 21:05:07)0 Bytes(0/15/0)*
这样卖法是一种与中央关于国家要加强技术创新的国策严重相违背的行为.(宁可
抗日死121: 2005-12-28 20:37:06)0 Bytes(0/13/0)* 为什么为什么在遭到广泛
质疑,在卖了以后问题成堆的情况下,还要卖?!(宁可抗日死121: 2005-12-28
20:31:46)0 Bytes(0/14/0)* 外方则咬着控股权死死不放。(生活生活: 2005-12-28
20:22:53)111 Bytes(0/25/0)* 这种事情若完全符合报道应该给人民群众一个满
意的解释(没有睡够: 2005-12-28 19:12:55)0 Bytes(0/31/0)* GOU日的!!!谁
卖的???书记、市长、厂长是谁???(新时代照妖镜: 2005-12-28 18:44:20)0
Bytes(0/27/0)
<P>崽卖爷田!!!</P>

<P>以肉饲狼!!!</P>
这就是不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的恶果。
国企改制无外乎一个子:卖, 对领导来说, 宁贱予洋人, 也绝不高价予家奴, 通常是第一选择
<P>没事的啊 </P>
<P>中国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卖的啊。</P>
[B]以下是引用[I]大秦猛士[/I]在2005-12-30 15:26:00的发言:[/B][BR]这就是不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的恶果。


是呀,将自己历时半个世纪打拼下来的的市场拱手献给别人,哈尔滨市的那些主管国企改革的官员们市场都不要了,懂什么市场经济?才有了这样的恶果,说到点子上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30 19:28:3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