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机遇及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8 15:17:20
● 盛力军
  中国正处于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期。上溯几百年,中国曾与全球地理大发现、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失之交臂。鸦片战争虽带来刺激,但远未幡然改图。甲午战争惨败后,才痛定思痛,猛醒直追。但是历史已不给中国时间和机会。其后狼烟四起,内乱不断,外患无穷。直到如今,机遇方至。
  这一历史机遇期的种种论证,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旋律等等,读者已耳熟能详,我只想补充一些未进之言。
  很少人提到,这一历史机遇期是由于当今世界产业及科技暂时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致使大量的国际浮游资金得以涌向中国,以致形成一股趋势,即风水轮流,流经中国。
  以高科技突破为切入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信息革命等,往往先出现在发达国家,同时吸引大量的国际浮游资金,然后再逐渐转向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
  一旦失去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浮游资金便会转向发展中国家,利用其低廉成本,使用现有科技,“短平快”地以最快速度来攫取最大近期利润。
  
“风水”的形成
  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目前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下滑,2004年的总投资量为2000年的三分之一。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比2003年增长2%,但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额却比2003年猛增40%。中国连续12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引资国首位,2004年以610亿美元继续领先,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的960亿美元和英国的780亿美元。
  随着外资涌入,市场必定升级,科技转移也将加快,就会形成和世界主体经济相连的主要生产链和市场链,即形成经济发展的“风水”。
  中国名城扬州,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是因为占据京杭运河要道,承运南北,连接东西,处此枢纽之位如同置身风水宝地上,能不繁荣?但是进入近代,当沿海航运取代内河航运,成为中国南北通商的主要运输通道时,扬州的衰落势在必然。不是扬州人不再勤劳,而是风水已改道。这种例子古今中外,俯拾皆是。威尼斯水城的繁荣与衰落也印证此理。
  这一风水金道,在上世纪80年代前,曾绕道中国,却过门不入,偏偏由日本,经韩国,穿台湾,过香港,直下新加坡。所谓亚洲四小龙,无不在这一风水带上。
时间是加号,位置是乘号
  世界经济全球化,风水轮流转,今日到我家。其实风水不仅是天赐,更有人为因素。即使进了这个风水金道,还有个位置问题。有人终日奔波,却难以糊口;有人轻轻松松,却腰缠万贯。有些企业难以为继,而像微软那样的企业,平均每小时净利润却达几百万美元。究其原因,无论是国家、企业或人,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或“国际经济链”中所占的位置至为重要,因为这将决定利润的高低。
  中国人常提“勤劳致富”,如果过于简单化,可能会产生误导作用。如果只靠勤劳和争取时间,却不注意占据有利位置,充其量只能达到“小康”而已。因为一天只有24小时,人人均等。而要致大富,靠的是机制,尤其是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占好了,致大富已不在话下。
  勤劳是加号,位置是乘号。勤劳固然值得提倡,但是勤劳的目的,是为了要改变自己在这个机制中的位置。不改变位置,光靠勤劳,依然无法超越。
  中国人的勤劳不亚于西方,可是财富却落在西方之后,这并非勤劳或懒惰的原故,而是所占位置不同。只知勤劳,而不知以勤奋来改变位置,如同只用加号而不用乘号,在当今列国相争之秋,岂不是误国误民?
  中国目前主要仍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中仍处于低端位置。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中国的情况恰好相反,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上依赖进口。中国近年出口强劲,但其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2002年占全国出口三分之一强的广东省自主品牌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额的3%,上海浙江自主品牌出口额所占比例也不到10%。
  这种状况不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必然会严重掣肘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因为这种发展模式与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无异,只不过中国“块头”大,能形成“规模经济”,但是并没有高出几个台阶,无法改变位置。也就是说,仍在同一档次上拼劳动力、资源、土地,政策,投入时间。
  从这一角度,我们便会看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来提出将“科技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规划着力点的深远战略意义。这意味着:中国要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从提高效率获取经济增长。若能实现,其意义不亚于另一场革命。
  但是如何实现呢?如果只是亦步亦趋地追赶美日,恐非良策。事实上,日本人的认真,美国人的想像和中国人的灵活,都是各有千秋。
  
[B]对地区战略格局的意义
  日本人干事认真、仔细,中国企业若在同一轨道上同他们竞争,恐怕无法抗衡。如要胜出,只能击其弱点。过分的认真会沦为迂腐、呆板、缺乏想像力、创造性和灵活性。美国人用自己的强处,即创新和想像力,例如发起信息革命,在90年代击败了日本。
  中国人暂时无法在认真仔细和想像创新两方面赶日超美,但可以用自己特有的灵活,以己之长攻二者之短。台湾的中小企业能称雄世界,便是由于灵活善变。循规蹈矩,胜不了美日,因为规矩不是中国人制定的。美国擅长制定规则来维护自己,日本人则善于在这套规则下认真苦干。中国人则应以自己的睿智,通过灵活多变来迅速改变自己在“国际经济链”上的地位。用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迅速地“爬梯”,爬上国际经济分工梯上更高的台阶。
  不爬上几个台阶,中国不易摆脱同东南亚国家现有的经济利益冲突。日本能够在东南亚左右逢源,是因为它在这一国际经济分工梯上不站在同一台阶,经济互补远大于竞争。而中国出口产品,尤其是制造业,与东南亚国家重叠度很高,2002年分别高达83.5%(印尼)、76.1%(泰国),57%(菲律宾),54.5%(马来西亚)和44.2%(新加坡)。
  站在同一个档次上,竞争是必然的,担心恐惧也是必然的。这是影响中国和亚细安关系的深层次因素。中国不能总是说“穷帮穷”。这在现实中是站不住脚的。要想帮穷,自己先得富。富后不忘帮穷。只有当大家不是吃同一碗饭富起来时,中国在东南亚的外交格局中才会左右逢源。如果中国产品在东南亚市场上只是同美、日及欧产品竞争,而不是同东南亚产品竞争,中国和亚细安的关系便会大为改观。
  但是,当我们还是吃同一碗饭时,如何减少摩擦,却是双方战略家应该考虑的问题。中国—东南亚自贸区是一着妙棋。自贸区与其说是因为互补,倒不如说是因为存在竞争。为了避免恶斗,才用自贸区这一人为的形式来化解潜在冲突。但这是战术性和短期的。根本性的解决,仍取决于中国是否能迅速“爬梯”。
  迅速“爬梯”意义,还在于中国是否能对日本,尤其是对台独,形成强大的战略性挤压。这至为重要。大陆和台湾双方同时拼的是灵活,但是中国拥有台湾所不可能拥有的强大的经济纵深和分量,必然会对台独形成巨大的挤压。而这一挤压的长远战略意义,怎么说也不为过。
·作者为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 盛力军
  中国正处于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期。上溯几百年,中国曾与全球地理大发现、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失之交臂。鸦片战争虽带来刺激,但远未幡然改图。甲午战争惨败后,才痛定思痛,猛醒直追。但是历史已不给中国时间和机会。其后狼烟四起,内乱不断,外患无穷。直到如今,机遇方至。
  这一历史机遇期的种种论证,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旋律等等,读者已耳熟能详,我只想补充一些未进之言。
  很少人提到,这一历史机遇期是由于当今世界产业及科技暂时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致使大量的国际浮游资金得以涌向中国,以致形成一股趋势,即风水轮流,流经中国。
  以高科技突破为切入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信息革命等,往往先出现在发达国家,同时吸引大量的国际浮游资金,然后再逐渐转向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
  一旦失去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浮游资金便会转向发展中国家,利用其低廉成本,使用现有科技,“短平快”地以最快速度来攫取最大近期利润。
  
“风水”的形成
  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目前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下滑,2004年的总投资量为2000年的三分之一。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比2003年增长2%,但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额却比2003年猛增40%。中国连续12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引资国首位,2004年以610亿美元继续领先,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的960亿美元和英国的780亿美元。
  随着外资涌入,市场必定升级,科技转移也将加快,就会形成和世界主体经济相连的主要生产链和市场链,即形成经济发展的“风水”。
  中国名城扬州,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是因为占据京杭运河要道,承运南北,连接东西,处此枢纽之位如同置身风水宝地上,能不繁荣?但是进入近代,当沿海航运取代内河航运,成为中国南北通商的主要运输通道时,扬州的衰落势在必然。不是扬州人不再勤劳,而是风水已改道。这种例子古今中外,俯拾皆是。威尼斯水城的繁荣与衰落也印证此理。
  这一风水金道,在上世纪80年代前,曾绕道中国,却过门不入,偏偏由日本,经韩国,穿台湾,过香港,直下新加坡。所谓亚洲四小龙,无不在这一风水带上。
时间是加号,位置是乘号
  世界经济全球化,风水轮流转,今日到我家。其实风水不仅是天赐,更有人为因素。即使进了这个风水金道,还有个位置问题。有人终日奔波,却难以糊口;有人轻轻松松,却腰缠万贯。有些企业难以为继,而像微软那样的企业,平均每小时净利润却达几百万美元。究其原因,无论是国家、企业或人,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或“国际经济链”中所占的位置至为重要,因为这将决定利润的高低。
  中国人常提“勤劳致富”,如果过于简单化,可能会产生误导作用。如果只靠勤劳和争取时间,却不注意占据有利位置,充其量只能达到“小康”而已。因为一天只有24小时,人人均等。而要致大富,靠的是机制,尤其是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占好了,致大富已不在话下。
  勤劳是加号,位置是乘号。勤劳固然值得提倡,但是勤劳的目的,是为了要改变自己在这个机制中的位置。不改变位置,光靠勤劳,依然无法超越。
  中国人的勤劳不亚于西方,可是财富却落在西方之后,这并非勤劳或懒惰的原故,而是所占位置不同。只知勤劳,而不知以勤奋来改变位置,如同只用加号而不用乘号,在当今列国相争之秋,岂不是误国误民?
  中国目前主要仍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中仍处于低端位置。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中国的情况恰好相反,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上依赖进口。中国近年出口强劲,但其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2002年占全国出口三分之一强的广东省自主品牌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额的3%,上海浙江自主品牌出口额所占比例也不到10%。
  这种状况不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必然会严重掣肘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因为这种发展模式与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无异,只不过中国“块头”大,能形成“规模经济”,但是并没有高出几个台阶,无法改变位置。也就是说,仍在同一档次上拼劳动力、资源、土地,政策,投入时间。
  从这一角度,我们便会看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来提出将“科技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规划着力点的深远战略意义。这意味着:中国要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从提高效率获取经济增长。若能实现,其意义不亚于另一场革命。
  但是如何实现呢?如果只是亦步亦趋地追赶美日,恐非良策。事实上,日本人的认真,美国人的想像和中国人的灵活,都是各有千秋。
  
[B]对地区战略格局的意义
  日本人干事认真、仔细,中国企业若在同一轨道上同他们竞争,恐怕无法抗衡。如要胜出,只能击其弱点。过分的认真会沦为迂腐、呆板、缺乏想像力、创造性和灵活性。美国人用自己的强处,即创新和想像力,例如发起信息革命,在90年代击败了日本。
  中国人暂时无法在认真仔细和想像创新两方面赶日超美,但可以用自己特有的灵活,以己之长攻二者之短。台湾的中小企业能称雄世界,便是由于灵活善变。循规蹈矩,胜不了美日,因为规矩不是中国人制定的。美国擅长制定规则来维护自己,日本人则善于在这套规则下认真苦干。中国人则应以自己的睿智,通过灵活多变来迅速改变自己在“国际经济链”上的地位。用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迅速地“爬梯”,爬上国际经济分工梯上更高的台阶。
  不爬上几个台阶,中国不易摆脱同东南亚国家现有的经济利益冲突。日本能够在东南亚左右逢源,是因为它在这一国际经济分工梯上不站在同一台阶,经济互补远大于竞争。而中国出口产品,尤其是制造业,与东南亚国家重叠度很高,2002年分别高达83.5%(印尼)、76.1%(泰国),57%(菲律宾),54.5%(马来西亚)和44.2%(新加坡)。
  站在同一个档次上,竞争是必然的,担心恐惧也是必然的。这是影响中国和亚细安关系的深层次因素。中国不能总是说“穷帮穷”。这在现实中是站不住脚的。要想帮穷,自己先得富。富后不忘帮穷。只有当大家不是吃同一碗饭富起来时,中国在东南亚的外交格局中才会左右逢源。如果中国产品在东南亚市场上只是同美、日及欧产品竞争,而不是同东南亚产品竞争,中国和亚细安的关系便会大为改观。
  但是,当我们还是吃同一碗饭时,如何减少摩擦,却是双方战略家应该考虑的问题。中国—东南亚自贸区是一着妙棋。自贸区与其说是因为互补,倒不如说是因为存在竞争。为了避免恶斗,才用自贸区这一人为的形式来化解潜在冲突。但这是战术性和短期的。根本性的解决,仍取决于中国是否能迅速“爬梯”。
  迅速“爬梯”意义,还在于中国是否能对日本,尤其是对台独,形成强大的战略性挤压。这至为重要。大陆和台湾双方同时拼的是灵活,但是中国拥有台湾所不可能拥有的强大的经济纵深和分量,必然会对台独形成巨大的挤压。而这一挤压的长远战略意义,怎么说也不为过。
·作者为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