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旅顺口之战zz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42:13
明清旅顺口之战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在东北崛起。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攻陷沈阳后,很快控制东北。


           为维护其统治,明朝廷采纳兵部右侍郎熊廷弼“三方布置策”的建议,实行海陆联防。所谓“三方布置策”即委派经略大员驻山海关,节制广宁(控制辽西)、天津(拱卫津、京)、登莱(守卫山东北部沿海)三方,在战略上做步、骑、水师的整体防御。


           以广宁(北镇)为重点,集结马步三军阻止八旗兵西进;在天津、登莱设置舰船水兵控制黄海、渤海北部沿岸,从侧背牵制敌军,进而水陆配合,反击满洲旗兵,收复院落失地。在这个防御体系里,环绕渤海湾的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和天津的中继港口便是旅顺口。


        旅顺口的战略位置是:南接登莱海防,西卫京津门户,东联外援朝鲜,北防南下的“后金”。对明朝来说,守卫旅顺口,关系到朝廷的兴衰;对后金来说,攻占旅顺口,可以解除大军入关征服中原的后顾之忧。旅顺口的这种特殊战略地位,决定了它是明、清(后金)势在必争的战略要地。


     一、八旗兵三攻旅顺口

    从公元1621年到1625年的4年间,明朝以金州、旅顺为据点,后金以辽阳为基地,双方不断冲突,有时在金、复争夺,有时在旅顺激战,其中与旅顺有直接关系的战役约计3次。


    一次是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八月,史载“建州兵袭金州”其中包括对旅顺的进攻。这次战事的背景是:后金天命六年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攻陷沈阳,同年三月二十一日夺取辽阳、海州和盖州,顺势引兵南下,战事波及旅顺口。

       当辽阳城陷时,明镇辽东的经略袁应泰、巡抚张铨等战死,游击毛文龙退到旅顺,后又渡海入据皮岛(鸭绿江口外,也叫东江),招集辽民,屯兵开垦,做为反抗后金、收复失地的据点。同年七月,毛文龙攻克后金管辖的镇江城(今丹东),擒获其首将佟养真,使镇江与旅顺沿海一带连成一片。

         努尔哈赤感到威胁到他的侧背,便发兵急攻金州、旅顺,在林畔馆经激战夺回镇江。是年九月,毛文龙派麻洋岛守备张盘,带壮兵30余队,夜登金州海岸。经探哨知“金州城内建州兵止六百,遂率岛兵以及老幼辽民助张声势,昼伏夜行,齐至金州南城门,举火,军声震天。建州兵惊溃,出北门遁去。”这就是史载“张盘收复金州、旅顺”之战。



    第二次是天启三年(后金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四月,建州八旗兵再次袭击旅顺,又被都司张盘击退。


    天启示录二年十月五日,驻旅顺明将张盘率兵北上奇袭满洲旗兵,“建州兵奔窜,永宁等堡俱下”。不久,后金反攻,建州兵大举南下。张盘因孤军深入,“兵少粮乏,不敢回复州,遂移于旅顺三岔海口。偶有风,损南船,内有湿烂米豆千余石,兵民赖以存活”,张盘率兵回旅顺。次年春,“建州又率万骑来攻旅顺堡”,“明军奋南击建骑,不能下”,建州兵遣使对张盘招降,张斩来使。建州兵围城日急,张盘率部在旅顺南北两山夹攻敌人,“建州兵大败而去”。


    第三次是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侦知明朝派兵1万“由海上至旅顺口,葺城驻兵”,感到对他构成军事威胁,便在这一年五月十四日,命令三贝勒领兵6000,直攻旅顺口,“城陷,尽歼明兵,毁其城”。这次八旗兵对旅顺的突袭,来势很猛,经过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张盘及部将朱国昌相继阵亡。后金八旗兵占领旅顺后,因慑于毛文龙据守皮岛,随时可能攻其侧背,故未敢久留,只是掳掠财物,摧毁城垣,引兵而退。该年三月,明朝的登莱巡抚武之望,“遣部将张攀守旅顺”。



二、毛文龙被杀与黄龙平乱


    从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到1633年(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的七八年间,包括旅顺在内的辽南一带,是双方争斗最激烈的战场。明王朝为了加强防御,先后3次更换驻守旅顺的战将。在这期间,明朝内部君臣猜忌,边将“贪淫骄横”,以致不断发生兵变与枉杀。继明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裨将李(金广)旅顺哗变之后,又有崇祯二年(1629年)的毛文龙被杀事件和崇祯六年(1633年)的黄龙平定叛乱的军事行动。这种内部战乱给后金夺取旅顺、进兵关内创造了有利时机。


    毛文龙,仁和(杭州)人,天启二年(1622年)任辽东总兵,挂将军印,驻守皮岛。他以皮岛为基地“分布船哨,联络登州为犄角计”,屡次出兵从侧翼攻打后金,使努尔哈赤的西进广宁、南下旅顺的计划遭受挫折。但因“舟师”孤悬海隅,与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整体防御战略缺乏配合,毛文龙擅自攻打后金的镇江,“发之太早”,乱了“三方并进之谋”,引起明朝内部派系纷争。毛文龙拥兵自重,在朝廷银饷粮秣无济时,以“开市营利”的办法自筹给养,这便造成朝野的猜忌,诬他“能敌叛国,课税自肥”,终至酿成枉杀毛文龙事件。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五日,明蓟辽总督袁崇焕以谈饷阅兵为名,邀毛文龙到旅顺双岛湾一古庙中,当众历数其“冒饷饰功,不受节制”等十二条当斩罪状,命部下张国柄“以尚方剑斩杀于帐前”。毛文龙死后,朝廷命副将陈继盛任皮岛总兵,统率毛的旧部。不久,发生内讧。起因是皮岛游击将军刘兴祚在山海关外的青山营与后金作战时身亡,其弟刘兴治认为总兵未表彰刘兴祚的战功,心中不满,便于崇祯三年(1630年)聚众作乱,杀死了新任总兵陈继盛。辽东督师孙承宗闻变,派党华岛副总兵周文郁到皮岛安抚诸将。随后,兵部尚书梁廷栋、登莱巡抚孙元化推荐毛文龙部将黄龙任皮岛总兵,处理“东江之乱”。



    黄龙,江西南昌人(一说辽东人),原是援辽的下级军官,锦州大战中杀敌建功,迁升副总兵。崇祯三年(1630年)继任皮岛总兵。在危难之中,他一面抗击后金侵扰,一面铲除内部叛军。崇祯四年(1631年),斩杀叛军刘兴治和阴通满洲的内奸耿仲裕,击走高成友,除掉岛上心腹之患。同年,毛文龙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在山东作乱,攻陷登州,祸及旅顺和海上诸岛。黄龙遣尚可喜等抚定诸岛,诛杀叛逆。叛军高成友占据旅顺,黄龙又派游击李惟鸾等击败高成友,随后黄龙本人引军驻扎旅顺口,从而打通了一度被叛军切断的旅顺与天津之间的联系。



    崇祯五年(1632年),孔、耿乱军在登州拘捕黄龙的老母和幼子,逼迫老母以金簪招降黄龙。黄龙“拜簪而不从”。黄龙幼子年十二岁,叛军设酒席对他威胁诱降,幼子“即席大骂,被杀,头落几上”,后黄龙老母也因骂贼遇害。



    在国土破碎,亲人被杀的情况下,黄龙坚持战斗,先后平定了广鹿岛、长山岛、金州和旅顺的战乱,斩杀和击走了孔、耿在旅顺的党羽。



    崇祯六年(1633年)春,在明朝官兵围剿下,孔有德、耿仲明从蓬莱水城逃出,渡海北上。3月16日,耿仲明、毛承禄夜袭旅顺,结营于旅顺龙王塘,孔有德自率精锐部队驻扎双岛湾。3月18日,黄龙督舟师在双岛湾打败叛军,擒毛承禄等16人,俘兵卒1000人以上,旅顺之围解除。5月,孔有德、耿仲明等带士卒2万投降后金。至此,旅顺内乱虽平,但明与后金的旅顺最后争夺战却在酝酿中。




旅顺保卫战与黄龙殉国


    后金最后攻占旅顺的时间是天聪七年(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七月。


    这一年,孔有德、耿仲明的舟师在鸭绿江一带活动,黄龙派副总兵沈世魁率领水师官兵烧毁叛军的战船,孔、耿怀恨在心,图谋报复。当探知“旅顺兵尽出”,城内空虚时,便引导后金的兵部贝勒岳托(努尔哈赤之孙,代善之子)、户部贝勒德格类统率马步兵1万人,挥军南下,直攻旅顺口。

        此前,后金水军很少,又顾虑明军有“红夷炮”陆路防守甚严。孔、耿降后,后金得战船百余只,红夷炮六七门,军力大振,具备攻坚条件。又启用熟知旅顺军情的孔、耿做攻城先导,黄金山顿时成为双方交锋的战场。



    面对险恶的战局,黄龙镇定自若,以固守旅顺为己任,浴血奋战。终因“火药矢石俱尽”,后继无援,致遭败绩。在万分危急中,他料定旅顺已难固守,便派部将谭应华携带总兵官的印信跨海去登州,并在遗书中写下“生前不爱五尺躯,死后惟有三尺剑”。谭临行前,他嘱咐:途中如遇敌,就将印信投入海中。安排完毕,在这一年的七月七日黄龙自刎。

      部下骁将李惟鸾,知旅顺城破已不可免,也自焚其家属,与项作临、樊化龙、张大禄、尚可义等均在血战中阵亡。城破之日,旅顺男女老幼5302人都成为后金大军的俘虏。从公元1621年到1633年,十二年的明、清旅顺之战,在陆路上到此结束。


    明朝为表彰黄龙等人保卫旅顺口的忠勇行为,下诏“赠龙左都督,赐祭葬,予世荫”,“建祠曰显忠,惟鸾等附记明清旅顺口之战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在东北崛起。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攻陷沈阳后,很快控制东北。


           为维护其统治,明朝廷采纳兵部右侍郎熊廷弼“三方布置策”的建议,实行海陆联防。所谓“三方布置策”即委派经略大员驻山海关,节制广宁(控制辽西)、天津(拱卫津、京)、登莱(守卫山东北部沿海)三方,在战略上做步、骑、水师的整体防御。


           以广宁(北镇)为重点,集结马步三军阻止八旗兵西进;在天津、登莱设置舰船水兵控制黄海、渤海北部沿岸,从侧背牵制敌军,进而水陆配合,反击满洲旗兵,收复院落失地。在这个防御体系里,环绕渤海湾的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和天津的中继港口便是旅顺口。


        旅顺口的战略位置是:南接登莱海防,西卫京津门户,东联外援朝鲜,北防南下的“后金”。对明朝来说,守卫旅顺口,关系到朝廷的兴衰;对后金来说,攻占旅顺口,可以解除大军入关征服中原的后顾之忧。旅顺口的这种特殊战略地位,决定了它是明、清(后金)势在必争的战略要地。


     一、八旗兵三攻旅顺口

    从公元1621年到1625年的4年间,明朝以金州、旅顺为据点,后金以辽阳为基地,双方不断冲突,有时在金、复争夺,有时在旅顺激战,其中与旅顺有直接关系的战役约计3次。


    一次是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八月,史载“建州兵袭金州”其中包括对旅顺的进攻。这次战事的背景是:后金天命六年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攻陷沈阳,同年三月二十一日夺取辽阳、海州和盖州,顺势引兵南下,战事波及旅顺口。

       当辽阳城陷时,明镇辽东的经略袁应泰、巡抚张铨等战死,游击毛文龙退到旅顺,后又渡海入据皮岛(鸭绿江口外,也叫东江),招集辽民,屯兵开垦,做为反抗后金、收复失地的据点。同年七月,毛文龙攻克后金管辖的镇江城(今丹东),擒获其首将佟养真,使镇江与旅顺沿海一带连成一片。

         努尔哈赤感到威胁到他的侧背,便发兵急攻金州、旅顺,在林畔馆经激战夺回镇江。是年九月,毛文龙派麻洋岛守备张盘,带壮兵30余队,夜登金州海岸。经探哨知“金州城内建州兵止六百,遂率岛兵以及老幼辽民助张声势,昼伏夜行,齐至金州南城门,举火,军声震天。建州兵惊溃,出北门遁去。”这就是史载“张盘收复金州、旅顺”之战。



    第二次是天启三年(后金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四月,建州八旗兵再次袭击旅顺,又被都司张盘击退。


    天启示录二年十月五日,驻旅顺明将张盘率兵北上奇袭满洲旗兵,“建州兵奔窜,永宁等堡俱下”。不久,后金反攻,建州兵大举南下。张盘因孤军深入,“兵少粮乏,不敢回复州,遂移于旅顺三岔海口。偶有风,损南船,内有湿烂米豆千余石,兵民赖以存活”,张盘率兵回旅顺。次年春,“建州又率万骑来攻旅顺堡”,“明军奋南击建骑,不能下”,建州兵遣使对张盘招降,张斩来使。建州兵围城日急,张盘率部在旅顺南北两山夹攻敌人,“建州兵大败而去”。


    第三次是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侦知明朝派兵1万“由海上至旅顺口,葺城驻兵”,感到对他构成军事威胁,便在这一年五月十四日,命令三贝勒领兵6000,直攻旅顺口,“城陷,尽歼明兵,毁其城”。这次八旗兵对旅顺的突袭,来势很猛,经过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张盘及部将朱国昌相继阵亡。后金八旗兵占领旅顺后,因慑于毛文龙据守皮岛,随时可能攻其侧背,故未敢久留,只是掳掠财物,摧毁城垣,引兵而退。该年三月,明朝的登莱巡抚武之望,“遣部将张攀守旅顺”。



二、毛文龙被杀与黄龙平乱


    从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到1633年(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的七八年间,包括旅顺在内的辽南一带,是双方争斗最激烈的战场。明王朝为了加强防御,先后3次更换驻守旅顺的战将。在这期间,明朝内部君臣猜忌,边将“贪淫骄横”,以致不断发生兵变与枉杀。继明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裨将李(金广)旅顺哗变之后,又有崇祯二年(1629年)的毛文龙被杀事件和崇祯六年(1633年)的黄龙平定叛乱的军事行动。这种内部战乱给后金夺取旅顺、进兵关内创造了有利时机。


    毛文龙,仁和(杭州)人,天启二年(1622年)任辽东总兵,挂将军印,驻守皮岛。他以皮岛为基地“分布船哨,联络登州为犄角计”,屡次出兵从侧翼攻打后金,使努尔哈赤的西进广宁、南下旅顺的计划遭受挫折。但因“舟师”孤悬海隅,与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整体防御战略缺乏配合,毛文龙擅自攻打后金的镇江,“发之太早”,乱了“三方并进之谋”,引起明朝内部派系纷争。毛文龙拥兵自重,在朝廷银饷粮秣无济时,以“开市营利”的办法自筹给养,这便造成朝野的猜忌,诬他“能敌叛国,课税自肥”,终至酿成枉杀毛文龙事件。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五日,明蓟辽总督袁崇焕以谈饷阅兵为名,邀毛文龙到旅顺双岛湾一古庙中,当众历数其“冒饷饰功,不受节制”等十二条当斩罪状,命部下张国柄“以尚方剑斩杀于帐前”。毛文龙死后,朝廷命副将陈继盛任皮岛总兵,统率毛的旧部。不久,发生内讧。起因是皮岛游击将军刘兴祚在山海关外的青山营与后金作战时身亡,其弟刘兴治认为总兵未表彰刘兴祚的战功,心中不满,便于崇祯三年(1630年)聚众作乱,杀死了新任总兵陈继盛。辽东督师孙承宗闻变,派党华岛副总兵周文郁到皮岛安抚诸将。随后,兵部尚书梁廷栋、登莱巡抚孙元化推荐毛文龙部将黄龙任皮岛总兵,处理“东江之乱”。



    黄龙,江西南昌人(一说辽东人),原是援辽的下级军官,锦州大战中杀敌建功,迁升副总兵。崇祯三年(1630年)继任皮岛总兵。在危难之中,他一面抗击后金侵扰,一面铲除内部叛军。崇祯四年(1631年),斩杀叛军刘兴治和阴通满洲的内奸耿仲裕,击走高成友,除掉岛上心腹之患。同年,毛文龙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在山东作乱,攻陷登州,祸及旅顺和海上诸岛。黄龙遣尚可喜等抚定诸岛,诛杀叛逆。叛军高成友占据旅顺,黄龙又派游击李惟鸾等击败高成友,随后黄龙本人引军驻扎旅顺口,从而打通了一度被叛军切断的旅顺与天津之间的联系。



    崇祯五年(1632年),孔、耿乱军在登州拘捕黄龙的老母和幼子,逼迫老母以金簪招降黄龙。黄龙“拜簪而不从”。黄龙幼子年十二岁,叛军设酒席对他威胁诱降,幼子“即席大骂,被杀,头落几上”,后黄龙老母也因骂贼遇害。



    在国土破碎,亲人被杀的情况下,黄龙坚持战斗,先后平定了广鹿岛、长山岛、金州和旅顺的战乱,斩杀和击走了孔、耿在旅顺的党羽。



    崇祯六年(1633年)春,在明朝官兵围剿下,孔有德、耿仲明从蓬莱水城逃出,渡海北上。3月16日,耿仲明、毛承禄夜袭旅顺,结营于旅顺龙王塘,孔有德自率精锐部队驻扎双岛湾。3月18日,黄龙督舟师在双岛湾打败叛军,擒毛承禄等16人,俘兵卒1000人以上,旅顺之围解除。5月,孔有德、耿仲明等带士卒2万投降后金。至此,旅顺内乱虽平,但明与后金的旅顺最后争夺战却在酝酿中。




旅顺保卫战与黄龙殉国


    后金最后攻占旅顺的时间是天聪七年(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七月。


    这一年,孔有德、耿仲明的舟师在鸭绿江一带活动,黄龙派副总兵沈世魁率领水师官兵烧毁叛军的战船,孔、耿怀恨在心,图谋报复。当探知“旅顺兵尽出”,城内空虚时,便引导后金的兵部贝勒岳托(努尔哈赤之孙,代善之子)、户部贝勒德格类统率马步兵1万人,挥军南下,直攻旅顺口。

        此前,后金水军很少,又顾虑明军有“红夷炮”陆路防守甚严。孔、耿降后,后金得战船百余只,红夷炮六七门,军力大振,具备攻坚条件。又启用熟知旅顺军情的孔、耿做攻城先导,黄金山顿时成为双方交锋的战场。



    面对险恶的战局,黄龙镇定自若,以固守旅顺为己任,浴血奋战。终因“火药矢石俱尽”,后继无援,致遭败绩。在万分危急中,他料定旅顺已难固守,便派部将谭应华携带总兵官的印信跨海去登州,并在遗书中写下“生前不爱五尺躯,死后惟有三尺剑”。谭临行前,他嘱咐:途中如遇敌,就将印信投入海中。安排完毕,在这一年的七月七日黄龙自刎。

      部下骁将李惟鸾,知旅顺城破已不可免,也自焚其家属,与项作临、樊化龙、张大禄、尚可义等均在血战中阵亡。城破之日,旅顺男女老幼5302人都成为后金大军的俘虏。从公元1621年到1633年,十二年的明、清旅顺之战,在陆路上到此结束。


    明朝为表彰黄龙等人保卫旅顺口的忠勇行为,下诏“赠龙左都督,赐祭葬,予世荫”,“建祠曰显忠,惟鸾等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