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哑炮有话要说zz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7:03:20
<br /><br /> 2005年12月11日 中国国防报<br /><br /><br /><br /><br /><br /><br />到过虎门的人大多会记住广场上那尊折断烟枪的雕塑。但我却总是想起虎门炮台群上的一门炮。想起那门炮,我的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从1995年第一次看到它时开堵,一直堵到我决定再次去看它的2005年。 <br /><br /><br /><br />  那是一门克虏伯炮,是世界很著名的一家德国军火公司的产品。大炮底下的注解牌上说,该炮购于1896年。以当年的眼光看,它的性能也是不落后的:后装药,线膛炮,发射 <br />炮弹,有效射程10公里。那巨大的口径、长长的炮管直观地告诉人们:在当时的年代,是没有什么样的铁甲舰可以承受这样一门大炮的一发炮弹的。 <br /><br /><br /><br />  它就这样威风凛凛地挺立在虎门侧翼沙角炮台底下一棵古老的榕树下,被茂密的树冠遮挡着,冷森森的炮口直指远方的惊涛骇浪。110年后,它依然虎啸鲸吞,仿佛不可一世。大炮的底座上安装有4个铁轮,使它可以在半环形的铁轨上灵活地转动巨大的身躯,从而扫射、轰击270度的扇面。<br /><br /><br /> <br />  从这门炮的阵位可以看出当年中国军队指挥官的意图。孙子说,凡战,以正合,以奇胜。虎门正面炮台上都是中国制造的前装药的铁砂炮,射程近,威力小。当年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可能是想以正面战场的劣势火炮诱敌舰队靠近,然后突然从侧翼的沙角开火,打敌一个措手不及。而在沙角炮台的小山顶部,也有着这样的两门克虏伯炮。它们应该也是用来吸引敌舰队注意力的。一切精心的布置都是为了那门隐藏在大树之下的巨炮出其不意。 <br /><br /><br /><br />  这真是个不错的设想。两次看到它,我都不禁为中国军队的阵地和战术设计叹为观止。但是,在这门炮到达虎门的4年后,八国联军杀到了北京。历史却没能听到这门大炮的轰鸣。因为,你看,一发即将出膛的炮弹死死地堵在了炮口。<br /><br /><br /><br /><br /> <br />  已经100多年了,那发炮弹还在那里堵着。那枚炮弹是怎么堵在那门炮的炮口上的?毫无疑问,那是炮弹直径大于炮口直径的结果。为什么到了中国海防阵地——甚至是到了战斗的关键时刻,才突然堵住了?答案被证实:德国人在炮弹上做了手脚——它怎么能不做手脚呢,八国联军其中就有德军!此前的甲午之战已经发现英国造的海军舰炮有炮弹里装沙子的情况,可是,中国清朝的采购官们居然无法避免重蹈覆辙。我于是明白了什么叫受制于人。1982年马岛战争,阿根廷被武器禁运,其所购法制“飞鱼”导弹的性能参数被法国全盘告知英军,使后来的作战效果大受影响。当仅有的9枚“飞鱼”导弹打完,法国断然实施禁运,致使英勇的阿空军无远程攻击武器可用。最后的结果全世界都知道——阿根廷战败了。 <br /><br /><br /><br />  站在虎门回望历史,我听到了这门哑炮无声的怒吼。那一发没有射出的炮弹,其实是在对清朝“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维进行着的最猛烈的轰击。清朝的大老们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看到了“洋鬼子”的坚船利炮,而没有看到“洋鬼子”国家巨大的技术变革力量,更没有看到由于这种技术变革而导致的社会变革已经把中国几乎甩出了整整一个军事时代。挺立虎门的这门炮因此和沉在黄海深处的北洋战舰一样,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的血泪见证。 <br /><br /><br /><br />  军事技术特别是重大的核心技术非比其他,一旦由于受制于人招致闪失,轻则战斗失利,重则丧权辱国。毛泽东主席号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有着深远的寓意。在极端困难的年代,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技术创新,不惜代价搞出了“两弹一星”,使中国一举从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中解放出来。今天,我们应警惕“拿来主义”导致创新意识的停滞和弱化,甚至最后将自己的自主开发能力消磨掉。这将是一种根本性的、釜底抽薪般的戕害。 <br /><br /><br /><br />  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越来越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落后国家之所以落后,关键就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当然,引进是追赶先进的途径之一,但应该为消化、吸收外国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引进。 <br /><br /><br />  兵者,国之大事也;兵器者,国之重器也。要不受制于人,就只能卧薪尝胆发展自己,强大自己,可以瞄准别人,但万不可依赖别人。 <br /><br /><br /> 2005年12月11日 中国国防报<br /><br /><br /><br /><br /><br /><br />到过虎门的人大多会记住广场上那尊折断烟枪的雕塑。但我却总是想起虎门炮台群上的一门炮。想起那门炮,我的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从1995年第一次看到它时开堵,一直堵到我决定再次去看它的2005年。 <br /><br /><br /><br />  那是一门克虏伯炮,是世界很著名的一家德国军火公司的产品。大炮底下的注解牌上说,该炮购于1896年。以当年的眼光看,它的性能也是不落后的:后装药,线膛炮,发射 <br />炮弹,有效射程10公里。那巨大的口径、长长的炮管直观地告诉人们:在当时的年代,是没有什么样的铁甲舰可以承受这样一门大炮的一发炮弹的。 <br /><br /><br /><br />  它就这样威风凛凛地挺立在虎门侧翼沙角炮台底下一棵古老的榕树下,被茂密的树冠遮挡着,冷森森的炮口直指远方的惊涛骇浪。110年后,它依然虎啸鲸吞,仿佛不可一世。大炮的底座上安装有4个铁轮,使它可以在半环形的铁轨上灵活地转动巨大的身躯,从而扫射、轰击270度的扇面。<br /><br /><br /> <br />  从这门炮的阵位可以看出当年中国军队指挥官的意图。孙子说,凡战,以正合,以奇胜。虎门正面炮台上都是中国制造的前装药的铁砂炮,射程近,威力小。当年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可能是想以正面战场的劣势火炮诱敌舰队靠近,然后突然从侧翼的沙角开火,打敌一个措手不及。而在沙角炮台的小山顶部,也有着这样的两门克虏伯炮。它们应该也是用来吸引敌舰队注意力的。一切精心的布置都是为了那门隐藏在大树之下的巨炮出其不意。 <br /><br /><br /><br />  这真是个不错的设想。两次看到它,我都不禁为中国军队的阵地和战术设计叹为观止。但是,在这门炮到达虎门的4年后,八国联军杀到了北京。历史却没能听到这门大炮的轰鸣。因为,你看,一发即将出膛的炮弹死死地堵在了炮口。<br /><br /><br /><br /><br /> <br />  已经100多年了,那发炮弹还在那里堵着。那枚炮弹是怎么堵在那门炮的炮口上的?毫无疑问,那是炮弹直径大于炮口直径的结果。为什么到了中国海防阵地——甚至是到了战斗的关键时刻,才突然堵住了?答案被证实:德国人在炮弹上做了手脚——它怎么能不做手脚呢,八国联军其中就有德军!此前的甲午之战已经发现英国造的海军舰炮有炮弹里装沙子的情况,可是,中国清朝的采购官们居然无法避免重蹈覆辙。我于是明白了什么叫受制于人。1982年马岛战争,阿根廷被武器禁运,其所购法制“飞鱼”导弹的性能参数被法国全盘告知英军,使后来的作战效果大受影响。当仅有的9枚“飞鱼”导弹打完,法国断然实施禁运,致使英勇的阿空军无远程攻击武器可用。最后的结果全世界都知道——阿根廷战败了。 <br /><br /><br /><br />  站在虎门回望历史,我听到了这门哑炮无声的怒吼。那一发没有射出的炮弹,其实是在对清朝“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维进行着的最猛烈的轰击。清朝的大老们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看到了“洋鬼子”的坚船利炮,而没有看到“洋鬼子”国家巨大的技术变革力量,更没有看到由于这种技术变革而导致的社会变革已经把中国几乎甩出了整整一个军事时代。挺立虎门的这门炮因此和沉在黄海深处的北洋战舰一样,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的血泪见证。 <br /><br /><br /><br />  军事技术特别是重大的核心技术非比其他,一旦由于受制于人招致闪失,轻则战斗失利,重则丧权辱国。毛泽东主席号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有着深远的寓意。在极端困难的年代,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技术创新,不惜代价搞出了“两弹一星”,使中国一举从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中解放出来。今天,我们应警惕“拿来主义”导致创新意识的停滞和弱化,甚至最后将自己的自主开发能力消磨掉。这将是一种根本性的、釜底抽薪般的戕害。 <br /><br /><br /><br />  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越来越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落后国家之所以落后,关键就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当然,引进是追赶先进的途径之一,但应该为消化、吸收外国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引进。 <br /><br /><br />  兵者,国之大事也;兵器者,国之重器也。要不受制于人,就只能卧薪尝胆发展自己,强大自己,可以瞄准别人,但万不可依赖别人。 <br />
<P>老哥,什么装沙子的炮弹哟!!!!!</P> <P>当时北洋舰队的大口径炮弹贮备不足,只有大量的教练弹,这在李鸿章给朝廷的奏章中要求紧急进口大量炮弹就可以看出!!!!!!!</P>
<P>楼上:作者大概是电影看多了哈</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3 12:06:22编辑过]
<P>  我有点奇怪……炮口卡一发炮弹,就不膛炸?</P>
<P>  还有,平时是不是没有训练?这批炮弹进来以后势必没有试射?</P>
<P>说那么多都没有用!</P>
<P>找客观理由,只能够显示自己的无能!</P>
文章写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