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解放战争规模最大的阻击战——徐东阻击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7:39:29
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以共产党完胜,歼灭了国军在江北的精锐而结束。从此,局面大定。

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首先发起的,意义重大,一举歼灭国军盘踞东北的主力共计47万余,国军五大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也灰飞烟灭。与辽沈战役一同被世人所知的还有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

淮海战役,在济南战役还为完全结束时,就已经在粟裕那里形成了计划并上报。战役的进程虽然没有完全按计划进行,而是越打越大,但是战役进程和主动权始终在军委和粟裕的手心掌握着,最终以六十万战胜了国军八十万,取得歼敌55万余的彻底胜利。同属国军五大主力的第五军和十八军也遭到覆灭。

但是,在淮海战役最重要的第一阶段,为歼灭黄百韬兵团而坚定了我军信心,打击了敌军信心、改变了兵力对比劣势的碾庄攻坚战,虽然名垂青史,而与之配合的徐东阻击战,却好像被世人遗忘了。不仅不太为人所知,甚至,它在军史上一个正式的名称都没有!

徐东阻击战,历时11天.我方总计投入6个纵队,国军邱清泉、李弥兵团则总计投入6个军。我方武器主要是步兵武器和火炮,敌方的武器则先进得多,有飞机、重炮、坦克,飞机投下的是重磅炸弹和燃烧弹。徐东阻击战,以我方完成配合全歼黄百韬兵团的战役目的,歼灭国军1万多人、损毁敌34辆坦克而胜利结束。国军消耗12万发炮弹,人员武器损失惨重却只前进了10多公里,眼睁睁看着黄百韬兵团被全歼。在黄百韬兵败自杀后,蒋介石十分震怒,在电报中斥责邱清泉、李弥等人的所做所为乃“军人之奇耻大辱”。11月10日,在华野尚未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时,刮民党国防部就电令黄百韬兵团在碾庄一带“固守待援”,同时命令徐州方面派邱清泉、李弥兵团“以主力转运于徐州以东,协同黄兵团之作战”。可是,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则唯恐丢了徐州,不愿执行这一命令,而向蒋介石提出了“先巩固徐州”,然后“策应”黄百韬兵团作战的方案。刘峙的这一方案让蒋介石十分恼火,严令他必须按照国防部制定的方案执行。并派刚刚回到南京的杜聿明飞赴徐州,负责具体的作战指挥。直至11日下午,徐州“剿总”才做出了解救黄百韬兵团的部署。决定派邱清泉和李弥兵团的6个军计12个师配置了一百多辆坦克和一百多门重炮组成“东进兵团”,在空军的配合下驰援黄百韬。11月11日下午,华野十三纵等部队经过一天多的激战,占领了碾庄西面的曹八集(八义集),最终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合围。由于歼灭战的主战场已到了运河以西,阻援的阵地部署也不得不向西移动了几十公里,而设在距离徐州很近的地方。原定在战役中担任阻援任务的华野四纵、八纵此时的位置尚在碾庄东面。所以,华野总部立即命令当时处在徐州以东及东北部位置的华野七纵、十纵和十一纵迅速向南插入,担任正面阻击任务。这三个纵队很快进入指定区域,匆忙在徐州以东构筑了一条防线,阻击徐州方面刮民党军的东援。这条阻击线的南部有一部分地区是丘陵,其他地方则是一马平川,距离刮民党军的大本营徐州又近在咫尺。在这里打阻击战,其条件与原先设想的远离徐州,且可依靠京杭大运河为天然屏障相比,要困难许多。

    当天晚上,华野开始了对碾庄一带黄百韬兵团的攻击。第二天,也就是11月12日,徐东阻击战打响。这场阻击战的前沿阵地北起大黄山一带,南至邓楼村一带(今属铜山县张集镇),全长将近20公里。而其纵深阵地则是北起不老河,南至黄河故道间扇状展开的。南北最长处在30公里左右。阻击线的北段是华野十纵,中段为七纵,南段是十一纵。

     因为徐州通往碾庄的公路和铁路都在这条阻击线的北部,所以阻击战首先从这里打响。11月12日晨,解放军的纵深阵地尚未构筑完毕,李弥兵团第八军四十二师在坦克飞机的掩护下,就开始向位于铜邳公路上的寺山口(今徐州市鼓楼区安然村一带)发起攻击。当时驻守在寺山口的是十纵第八十四团。面对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之敌,这个团打得十分顽强。整整一天之中,连续打退李弥兵团的进攻达十余次,八十四团伤亡也十分惨重,却始终坚守阵地。为整个阻击部队构筑完善的纵深阵地赢得了宝贵时间。

     11月13日,已经集结完毕的邱清泉、李弥兵团东援部队自北向南全面向华野前沿阵地发起攻击。蒋介石接连几天向邱清泉等人发报,称“党国存亡,在此一举,吾弟应发扬黄埔精神,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不惜一切牺牲,将当面之敌击溃,以解黄兵团之围。”这一天,刮民党东援部队先后占领了胡庄、寺山口、安然、侯集、殷山、邓庄等处。

     早在10月12日,在华野最初制定的关于歼灭黄百韬兵团的部署中就提出:如果战事进展顺利,“杜、邱匪东援,我依河阻击给敌以大量杀伤消耗,正面黄兵团大部解决后,将正面放开,诱敌深入,南北夹击,而歼灭之。”这是华野最早关于第一阶段中阻击作战的整体考虑。也就是不仅要“阻援”,还要“打援”的设想。这一想法,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认可。

      在阻击战打响以后,虽然情况有了一些变化,但是粟裕仍然没有放弃最初的计划,中央军委也要求不光要打好阻击,同时要诱敌深入,将东援的刮民党军歼灭掉。11月11日的中央军委电报就提出:准备第二步歼灭邱、李,夺取徐州。11月13日的电报则更加明确指出:现邱清泉正在向东增援,请粟陈张酌量对黄百韬各军被歼情形,当黄部将近全歼之际,让邱清泉向东深入大许家、曹八集,以便将邱兵团包围,使其跑不掉,然后徐图歼灭之。
因为这是一场诱敌深入的阻击战,所以对时间的要求非常高,要完全根据围歼黄百韬兵团战斗的进展情况来决定。把邱李兵团放过来太早,势必会影响围歼黄百韬兵团。而放晚了也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援军发现黄百韬兵团已经完全没有了援救的价值恐怕就不会向前开进了。所以,这场阻击战从一开始就打得很有些特殊,华野阻击部队是打打退退、退退打打。

     11月14日邱李兵团继续向东攻击前进,但在华野的阻击下,进展十分缓慢。蒋介石十分焦急,接连几天都电令邱李,要求他们“当夜”到达碾庄一带。

     14日晚上,粟裕在邳县土山镇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华野十纵、七纵和十一纵组成阻援兵团,由十纵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统一指挥,采取运动防御阻敌东援。

      11月15日,华野阻击部队主力开始后撤。同时,为切断邱李兵团的退路,当日晚,华野命令苏北兵团的4个纵队(包括当时归属华野指挥的中野十一纵)自徐州东南的房村一带出发,经由潘塘镇向北楔入,切断邱李兵团的退路,以求将其歼灭。而就在这天下午,邱清泉也派出第七十四军从徐州向东南潜行,意图长途迂回至双沟一带,然后向北转进,侧击碾庄以西的华野部队。16日凌晨,两支带着同样作战意图的部队在潘塘东南的周楼遭遇,双方的迂回侧击在这里变成了一场正面的冲撞。战斗一打响,双方都以为遭遇到的是对方的小规模部队,激战至天亮才发现对方是大有来头的。经过一天多的激战,17日上午,华野调整部署全面主动后撤。而刘峙和邱清泉则认为华野已被击溃,连忙向南京报告了他们的“徐东大捷”,并通电全国。蒋介石派人到徐州给邱清泉送来了青天白日勋章,并命令犒赏三军,徐州“剿总”也在徐州市内组织了庆祝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这场战斗并没有结束,华野的阻击部队于17日撤到了大许家一线,并将邱李兵团先头部队诱引至这一带。但是,对阻击线南端的狼山、鼓山一带阵地(今铜山县伊庄镇境内),华野并没有放弃。而是准备从这里向北突进,切断邱李退路。此时,这里的位置在整个阻击线上就凸显了出来。

     也许,邱清泉从潘塘的那场遭遇战中已经悟到了些什么。17日下午开始,邱清泉兵团就集中力量向狼山、鼓山一带猛攻,18日下午鼓山阵地失守。当天晚上,华野十一纵组织反攻,激战至午夜时分,将鼓山阵地夺回。邱清泉闻知此信,气急败坏的将失去阵地的一个营长枪毙了。并将前一天调去潘塘一带增援的七十军主力九十六师抽回,命令部队立即不惜代价在这一带强攻死守。

     18日晚,华野苏北兵团鲁中南纵队和一纵、二纵等部队也开进这一带,双方对这一片丘陵都是志在必得,狼山、鼓山一夜之间几易其主,战斗十分惨烈。此时的蒋介石见形势严重,急令李延年、刘汝明、黄维3个兵团从南面增援徐州,黄维兵团企图突破涡河防线继续北上。邱李兵团也发现了解放军意图,在大许家以西构筑工事停滞不前。而此时,华野在碾庄一带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事迟迟没有最后突破。如果此时华野与邱李兵团也呈现出胶着状态,形势发展将很难预测。18日,粟裕将对这一形势的看法报告总前委和军委,总前委也随即向中央军委提出了调整作战方案“最好力争迅速歼灭黄百韬兵团”的建议。19日,根据总前委的建议,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围歼邱李兵团的作战计划,全力加快对黄百韬兵团的作战。

     11月22日,碾庄一带的黄百韬兵团全部被歼。而此时邱李兵团的东援部队却仍然没能越过华野的大许家防线。10天之中,邱李兵团以死伤1万多人、损失坦克34辆、消耗炮弹12万发的代价只前进了10多公里,眼睁睁看着黄百韬兵团被全歼。蒋介石为此十分震怒,在电报中斥责邱清泉他们“有失军人武德”,其所为乃“军人之奇耻大辱”。然而,这一切已经无济于事了。




与塔山和黑山阻击战相比,徐东阻击战的过程要复杂许多。在11天之中,华野共有6个纵队参加了这场战斗,其人数已经超过了碾庄主战场。在10多公里长,20多公里纵深的范围内,他们阻击了邱清泉、李弥兵团6个军计12个师的东援。歼灭刮民党军万余人,保证了围歼黄百韬兵团战斗的顺利进行,为第一阶段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三个阻击战之中,徐东阻击战的作战时间最长,作战范围最大,参战兵力最多、歼敌最多。可以说,徐东阻击战是三大战役中最大的阻击战。

     徐东阻击战在整个淮海战役中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要。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军事和历史研究价值。这场阻击战的主要作战区域为平原,十分适合重装备部队运动作战,且不适合阻击作战。刮民党军以徐州为依托,依靠坦克、重炮和绝对的空中优势,更是有恃无恐。在这样的条件下,华野阻击部队打得十分艰苦十分顽强。发生在寺山口、潘塘、狼山、太平庄和麻谷子等处的战斗,都可以说是天崩地裂惊神泣鬼。连跑到前线观战的杜聿明等人对解放军战士的顽强精神都感慨万分。

     这场阻击作战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它所采用的正面阻击与侧面纵深攻击相结合的打法,有力钳制了邱李兵团的东援。使其瞻前顾后,始终不敢放胆前行。非常圆满地实现了最基本的阻击作战的意图,重创了邱李兵团,保证了围歼黄百韬兵团的胜利。

      有人总认为徐东阻击战没有全部完成最初的作战构想,没有实现将邱李兵团诱入包围圈进行围歼的计划,因而显得不够圆满。其实,这种说法是毫无意义的。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如果不顾战场上的实际变化,用一个作战计划为标尺去衡量一场战役的得失是不可取的。而不顾战场变化,把作战计划当作一个不能改变的东西去执行,更是可怕的事情,那是有可能导致失败的。这场阻击战后期,粟裕能够将自己的分析和看法报告总前委和军委,总前委能够根据战场变化向毛/东和中央军委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是非常负责和非常及时的。而毛/东和中央军委能够根据战场变化及时作出正确决断,能够听取一线指挥员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他们临时处置一切的权利,则更体现了一种果敢和博大的胸怀。
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以共产党完胜,歼灭了国军在江北的精锐而结束。从此,局面大定。

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首先发起的,意义重大,一举歼灭国军盘踞东北的主力共计47万余,国军五大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也灰飞烟灭。与辽沈战役一同被世人所知的还有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

淮海战役,在济南战役还为完全结束时,就已经在粟裕那里形成了计划并上报。战役的进程虽然没有完全按计划进行,而是越打越大,但是战役进程和主动权始终在军委和粟裕的手心掌握着,最终以六十万战胜了国军八十万,取得歼敌55万余的彻底胜利。同属国军五大主力的第五军和十八军也遭到覆灭。

但是,在淮海战役最重要的第一阶段,为歼灭黄百韬兵团而坚定了我军信心,打击了敌军信心、改变了兵力对比劣势的碾庄攻坚战,虽然名垂青史,而与之配合的徐东阻击战,却好像被世人遗忘了。不仅不太为人所知,甚至,它在军史上一个正式的名称都没有!

徐东阻击战,历时11天.我方总计投入6个纵队,国军邱清泉、李弥兵团则总计投入6个军。我方武器主要是步兵武器和火炮,敌方的武器则先进得多,有飞机、重炮、坦克,飞机投下的是重磅炸弹和燃烧弹。徐东阻击战,以我方完成配合全歼黄百韬兵团的战役目的,歼灭国军1万多人、损毁敌34辆坦克而胜利结束。国军消耗12万发炮弹,人员武器损失惨重却只前进了10多公里,眼睁睁看着黄百韬兵团被全歼。在黄百韬兵败自杀后,蒋介石十分震怒,在电报中斥责邱清泉、李弥等人的所做所为乃“军人之奇耻大辱”。11月10日,在华野尚未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时,刮民党国防部就电令黄百韬兵团在碾庄一带“固守待援”,同时命令徐州方面派邱清泉、李弥兵团“以主力转运于徐州以东,协同黄兵团之作战”。可是,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则唯恐丢了徐州,不愿执行这一命令,而向蒋介石提出了“先巩固徐州”,然后“策应”黄百韬兵团作战的方案。刘峙的这一方案让蒋介石十分恼火,严令他必须按照国防部制定的方案执行。并派刚刚回到南京的杜聿明飞赴徐州,负责具体的作战指挥。直至11日下午,徐州“剿总”才做出了解救黄百韬兵团的部署。决定派邱清泉和李弥兵团的6个军计12个师配置了一百多辆坦克和一百多门重炮组成“东进兵团”,在空军的配合下驰援黄百韬。11月11日下午,华野十三纵等部队经过一天多的激战,占领了碾庄西面的曹八集(八义集),最终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合围。由于歼灭战的主战场已到了运河以西,阻援的阵地部署也不得不向西移动了几十公里,而设在距离徐州很近的地方。原定在战役中担任阻援任务的华野四纵、八纵此时的位置尚在碾庄东面。所以,华野总部立即命令当时处在徐州以东及东北部位置的华野七纵、十纵和十一纵迅速向南插入,担任正面阻击任务。这三个纵队很快进入指定区域,匆忙在徐州以东构筑了一条防线,阻击徐州方面刮民党军的东援。这条阻击线的南部有一部分地区是丘陵,其他地方则是一马平川,距离刮民党军的大本营徐州又近在咫尺。在这里打阻击战,其条件与原先设想的远离徐州,且可依靠京杭大运河为天然屏障相比,要困难许多。

    当天晚上,华野开始了对碾庄一带黄百韬兵团的攻击。第二天,也就是11月12日,徐东阻击战打响。这场阻击战的前沿阵地北起大黄山一带,南至邓楼村一带(今属铜山县张集镇),全长将近20公里。而其纵深阵地则是北起不老河,南至黄河故道间扇状展开的。南北最长处在30公里左右。阻击线的北段是华野十纵,中段为七纵,南段是十一纵。

     因为徐州通往碾庄的公路和铁路都在这条阻击线的北部,所以阻击战首先从这里打响。11月12日晨,解放军的纵深阵地尚未构筑完毕,李弥兵团第八军四十二师在坦克飞机的掩护下,就开始向位于铜邳公路上的寺山口(今徐州市鼓楼区安然村一带)发起攻击。当时驻守在寺山口的是十纵第八十四团。面对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之敌,这个团打得十分顽强。整整一天之中,连续打退李弥兵团的进攻达十余次,八十四团伤亡也十分惨重,却始终坚守阵地。为整个阻击部队构筑完善的纵深阵地赢得了宝贵时间。

     11月13日,已经集结完毕的邱清泉、李弥兵团东援部队自北向南全面向华野前沿阵地发起攻击。蒋介石接连几天向邱清泉等人发报,称“党国存亡,在此一举,吾弟应发扬黄埔精神,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不惜一切牺牲,将当面之敌击溃,以解黄兵团之围。”这一天,刮民党东援部队先后占领了胡庄、寺山口、安然、侯集、殷山、邓庄等处。

     早在10月12日,在华野最初制定的关于歼灭黄百韬兵团的部署中就提出:如果战事进展顺利,“杜、邱匪东援,我依河阻击给敌以大量杀伤消耗,正面黄兵团大部解决后,将正面放开,诱敌深入,南北夹击,而歼灭之。”这是华野最早关于第一阶段中阻击作战的整体考虑。也就是不仅要“阻援”,还要“打援”的设想。这一想法,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认可。

      在阻击战打响以后,虽然情况有了一些变化,但是粟裕仍然没有放弃最初的计划,中央军委也要求不光要打好阻击,同时要诱敌深入,将东援的刮民党军歼灭掉。11月11日的中央军委电报就提出:准备第二步歼灭邱、李,夺取徐州。11月13日的电报则更加明确指出:现邱清泉正在向东增援,请粟陈张酌量对黄百韬各军被歼情形,当黄部将近全歼之际,让邱清泉向东深入大许家、曹八集,以便将邱兵团包围,使其跑不掉,然后徐图歼灭之。
因为这是一场诱敌深入的阻击战,所以对时间的要求非常高,要完全根据围歼黄百韬兵团战斗的进展情况来决定。把邱李兵团放过来太早,势必会影响围歼黄百韬兵团。而放晚了也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援军发现黄百韬兵团已经完全没有了援救的价值恐怕就不会向前开进了。所以,这场阻击战从一开始就打得很有些特殊,华野阻击部队是打打退退、退退打打。

     11月14日邱李兵团继续向东攻击前进,但在华野的阻击下,进展十分缓慢。蒋介石十分焦急,接连几天都电令邱李,要求他们“当夜”到达碾庄一带。

     14日晚上,粟裕在邳县土山镇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华野十纵、七纵和十一纵组成阻援兵团,由十纵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统一指挥,采取运动防御阻敌东援。

      11月15日,华野阻击部队主力开始后撤。同时,为切断邱李兵团的退路,当日晚,华野命令苏北兵团的4个纵队(包括当时归属华野指挥的中野十一纵)自徐州东南的房村一带出发,经由潘塘镇向北楔入,切断邱李兵团的退路,以求将其歼灭。而就在这天下午,邱清泉也派出第七十四军从徐州向东南潜行,意图长途迂回至双沟一带,然后向北转进,侧击碾庄以西的华野部队。16日凌晨,两支带着同样作战意图的部队在潘塘东南的周楼遭遇,双方的迂回侧击在这里变成了一场正面的冲撞。战斗一打响,双方都以为遭遇到的是对方的小规模部队,激战至天亮才发现对方是大有来头的。经过一天多的激战,17日上午,华野调整部署全面主动后撤。而刘峙和邱清泉则认为华野已被击溃,连忙向南京报告了他们的“徐东大捷”,并通电全国。蒋介石派人到徐州给邱清泉送来了青天白日勋章,并命令犒赏三军,徐州“剿总”也在徐州市内组织了庆祝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这场战斗并没有结束,华野的阻击部队于17日撤到了大许家一线,并将邱李兵团先头部队诱引至这一带。但是,对阻击线南端的狼山、鼓山一带阵地(今铜山县伊庄镇境内),华野并没有放弃。而是准备从这里向北突进,切断邱李退路。此时,这里的位置在整个阻击线上就凸显了出来。

     也许,邱清泉从潘塘的那场遭遇战中已经悟到了些什么。17日下午开始,邱清泉兵团就集中力量向狼山、鼓山一带猛攻,18日下午鼓山阵地失守。当天晚上,华野十一纵组织反攻,激战至午夜时分,将鼓山阵地夺回。邱清泉闻知此信,气急败坏的将失去阵地的一个营长枪毙了。并将前一天调去潘塘一带增援的七十军主力九十六师抽回,命令部队立即不惜代价在这一带强攻死守。

     18日晚,华野苏北兵团鲁中南纵队和一纵、二纵等部队也开进这一带,双方对这一片丘陵都是志在必得,狼山、鼓山一夜之间几易其主,战斗十分惨烈。此时的蒋介石见形势严重,急令李延年、刘汝明、黄维3个兵团从南面增援徐州,黄维兵团企图突破涡河防线继续北上。邱李兵团也发现了解放军意图,在大许家以西构筑工事停滞不前。而此时,华野在碾庄一带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事迟迟没有最后突破。如果此时华野与邱李兵团也呈现出胶着状态,形势发展将很难预测。18日,粟裕将对这一形势的看法报告总前委和军委,总前委也随即向中央军委提出了调整作战方案“最好力争迅速歼灭黄百韬兵团”的建议。19日,根据总前委的建议,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围歼邱李兵团的作战计划,全力加快对黄百韬兵团的作战。

     11月22日,碾庄一带的黄百韬兵团全部被歼。而此时邱李兵团的东援部队却仍然没能越过华野的大许家防线。10天之中,邱李兵团以死伤1万多人、损失坦克34辆、消耗炮弹12万发的代价只前进了10多公里,眼睁睁看着黄百韬兵团被全歼。蒋介石为此十分震怒,在电报中斥责邱清泉他们“有失军人武德”,其所为乃“军人之奇耻大辱”。然而,这一切已经无济于事了。




与塔山和黑山阻击战相比,徐东阻击战的过程要复杂许多。在11天之中,华野共有6个纵队参加了这场战斗,其人数已经超过了碾庄主战场。在10多公里长,20多公里纵深的范围内,他们阻击了邱清泉、李弥兵团6个军计12个师的东援。歼灭刮民党军万余人,保证了围歼黄百韬兵团战斗的顺利进行,为第一阶段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三个阻击战之中,徐东阻击战的作战时间最长,作战范围最大,参战兵力最多、歼敌最多。可以说,徐东阻击战是三大战役中最大的阻击战。

     徐东阻击战在整个淮海战役中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要。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军事和历史研究价值。这场阻击战的主要作战区域为平原,十分适合重装备部队运动作战,且不适合阻击作战。刮民党军以徐州为依托,依靠坦克、重炮和绝对的空中优势,更是有恃无恐。在这样的条件下,华野阻击部队打得十分艰苦十分顽强。发生在寺山口、潘塘、狼山、太平庄和麻谷子等处的战斗,都可以说是天崩地裂惊神泣鬼。连跑到前线观战的杜聿明等人对解放军战士的顽强精神都感慨万分。

     这场阻击作战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它所采用的正面阻击与侧面纵深攻击相结合的打法,有力钳制了邱李兵团的东援。使其瞻前顾后,始终不敢放胆前行。非常圆满地实现了最基本的阻击作战的意图,重创了邱李兵团,保证了围歼黄百韬兵团的胜利。

      有人总认为徐东阻击战没有全部完成最初的作战构想,没有实现将邱李兵团诱入包围圈进行围歼的计划,因而显得不够圆满。其实,这种说法是毫无意义的。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如果不顾战场上的实际变化,用一个作战计划为标尺去衡量一场战役的得失是不可取的。而不顾战场变化,把作战计划当作一个不能改变的东西去执行,更是可怕的事情,那是有可能导致失败的。这场阻击战后期,粟裕能够将自己的分析和看法报告总前委和军委,总前委能够根据战场变化向毛/东和中央军委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是非常负责和非常及时的。而毛/东和中央军委能够根据战场变化及时作出正确决断,能够听取一线指挥员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他们临时处置一切的权利,则更体现了一种果敢和博大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