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破袭与灵活反应——如何建立切合实际的军事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06:01
一战前欧洲国家形成的全民动员体制较为死板,可供政治家选择的空间不够大。一旦决定展开动员,哪怕是局部动员,也将迫使邻国进行动员。这实际是建立在铁路、电报和义务兵制基础上的一套常规威慑体系,而且是人类工业化时代以来的第一代威慑体系。二战爆发前,英法指望常规威慑体系能够抑制希特勒的野心,或者至少“祸水东引”,但是他们没有深刻理解“战争经济学”在希特勒的政策框架中的地位。纳粹的经济政策只能产生一种掠夺性的发展策略,当它无法再扩张、再掠夺时,纳粹的寿命就到了。希特勒需要奥地利国库的黄金,需要捷克兵工厂的产品,需要波兰的农田,当然更需要法国来支付昂贵的战争经费,这些可以避免他在国内实施总动员,却又能不断开辟新战线。

核威慑政策体系不同于常规威慑,它可以超越边界,在数小时内决定人类的生死——《火箭核战略》。这种威慑性的体系陷入到了“猜疑链”当中,变得十分诡谲。巨大的消耗迫使美苏两个国家都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于是再度回到在常规威慑体系下的竞争,“灵活反应”、“逐步升级”。美国在1980年代尝试了数次小型局部战争,推动了1986年“戈-尼”法案的实行和联合作战体系的建立。这种小型局部战争,按照我们最近的说法叫做“战略破袭”,是在核威慑实际打不起来,而现实的政治环境要求进行灵活地、快速地处理危机事件而形成的一种军事战略。

中国发展联合作战能力,发展“战略破袭”体系,那么就是要有小型化的快速局部作战,例如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和叙利亚所做的那样,这在最近发表的文章里已经说明了。核战略依旧是大国平衡的砝码,中国的核武器是为了让自己“说话算数”的一种存在,既不是美苏的“核实战派”,也不是英法的“核报复派”,这样就能集中有限的资源在常规军力上面。毕竟朝鲜半岛、台湾岛和西部高原有着更加迫切的、现实的国防需求。

国防需求和军事体系建设应当合拍。一战和二战的悲剧就在于当时各国不能建立切合需求的军事体系,以至于失去了政策处置的空间。大裁军时代是必须的,但是造成的阵痛又是强烈的。在2010年之前,为了台海应急而建立的火力战系统依旧有效,但是现在应当扩展和深化,而不能仅仅着眼于台海。同时,需要发展切实的跨海投送能力。一战前欧洲国家形成的全民动员体制较为死板,可供政治家选择的空间不够大。一旦决定展开动员,哪怕是局部动员,也将迫使邻国进行动员。这实际是建立在铁路、电报和义务兵制基础上的一套常规威慑体系,而且是人类工业化时代以来的第一代威慑体系。二战爆发前,英法指望常规威慑体系能够抑制希特勒的野心,或者至少“祸水东引”,但是他们没有深刻理解“战争经济学”在希特勒的政策框架中的地位。纳粹的经济政策只能产生一种掠夺性的发展策略,当它无法再扩张、再掠夺时,纳粹的寿命就到了。希特勒需要奥地利国库的黄金,需要捷克兵工厂的产品,需要波兰的农田,当然更需要法国来支付昂贵的战争经费,这些可以避免他在国内实施总动员,却又能不断开辟新战线。

核威慑政策体系不同于常规威慑,它可以超越边界,在数小时内决定人类的生死——《火箭核战略》。这种威慑性的体系陷入到了“猜疑链”当中,变得十分诡谲。巨大的消耗迫使美苏两个国家都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于是再度回到在常规威慑体系下的竞争,“灵活反应”、“逐步升级”。美国在1980年代尝试了数次小型局部战争,推动了1986年“戈-尼”法案的实行和联合作战体系的建立。这种小型局部战争,按照我们最近的说法叫做“战略破袭”,是在核威慑实际打不起来,而现实的政治环境要求进行灵活地、快速地处理危机事件而形成的一种军事战略。

中国发展联合作战能力,发展“战略破袭”体系,那么就是要有小型化的快速局部作战,例如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和叙利亚所做的那样,这在最近发表的文章里已经说明了。核战略依旧是大国平衡的砝码,中国的核武器是为了让自己“说话算数”的一种存在,既不是美苏的“核实战派”,也不是英法的“核报复派”,这样就能集中有限的资源在常规军力上面。毕竟朝鲜半岛、台湾岛和西部高原有着更加迫切的、现实的国防需求。

国防需求和军事体系建设应当合拍。一战和二战的悲剧就在于当时各国不能建立切合需求的军事体系,以至于失去了政策处置的空间。大裁军时代是必须的,但是造成的阵痛又是强烈的。在2010年之前,为了台海应急而建立的火力战系统依旧有效,但是现在应当扩展和深化,而不能仅仅着眼于台海。同时,需要发展切实的跨海投送能力。
军队要改革,还要继承,xG之前已经烂的不行了,改革是要加速新陈代谢,减少xg影响,保留传承,没有别的途径,改革,实战中淘汰
X革都是全民皆兵好不啦,毛子对兔子的刺猬战略都要怕三分!

我小学就摸枪,火箭筒就放在乡政府!
我哥是基干民兵,每年训练的。手榴弹扔过不下十个。那时候中国民兵不下8000万。要个毛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