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团队之四:摩步第208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48: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4集团军70师208团,其前身是一九三七年十月成立的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  1933年,在鄂豫皖边区确山县竹沟镇附近,有一支手持土枪、大刀、梭标,坚决与地主土豪进行斗争的农民武装。这支武装初建时只有一百多人,红军主力长征后,这支游击队同留在南方八省的其他红军游击队一样,顽强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红军游击队吸收了不少爱国抗日的青年学生和农民,并收编和改造了一部分地方绿林武装,使游击队人员逐步发展到四百多人。
一九三七年十月,鄂豫边区省委和游击队领导根据形势和上级决定,将红军游击队扩编为鄂豫边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  团长周骏鸣,政委王国华。开始编为五个连,一个手枪队,一个少先队。后编为第一、第二两个营。一九三八年一月上句,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开始辖两个营和一个特务连,后将竹沟暴动组织起来的部队为骨干,和地方党争取过来的段永样、  安建祥两股土匪队伍比较纯洁的成员组建为第三营。全团共三个营十个连,一千三百余人。  团长周骏鸣、政委林恺、参谋长赵启民,主任徐敬亨。成钧、李木生,朱绍清、王敬样、朱国华、祝世凤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第三营营长和教导员。 随即,8团开赴皖江抗日前线,在战斗中逐步得到成长壮大。
一九三九年二月十九日(春节)拂晓,日军两个大队约七、八百人,袭击八团东山口老人洼驻地。8团英勇奋战,  不畏强敌,全力迎战来犯之敌,激战终日,  打退敌军多次进攻。特别是三营在李木生营长率领下,依靠土造步枪、大刀、长矛打得英勇顽强,最后日军什出一百五十余人伤亡代价,用骡马载运尸体撤回据点。
东山口战斗是八团东进以来最大的一次战斗,锻炼了部队,增强了干部战士战胜日寇的信心。
一九三八年五月至一九三九年春,八团在开展游击战争的同时,不断扩大武装。竹沟镇八团留守处输送一个补充大队,全团增至一千五百余人。同年八月,  团成立了教导队和重机枪连,随后又将团特务连、侦察连和通信连,合编为警卫营,团教导队扩编为教导大队,下辖三个队。一九三九年二月,以八团一营和特务连为
基础,和合肥的程明远,风阳的曹慕颜两个游击大队二扩编为挺进团,将崇县的冯文华游击大队编为八团第一营。为继续东进,开辟以半塔集为中心的津浦铁路路东抗日报据地创造条件。39年夏天,以8团为基础,组建5支队,原五支队第八团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由饶守坤任团长,李木生任参谋长,李冰任政治部主任。后又由宋文任团长,肖学林任政委。该团下辖三个营,一个特务连,一个通讯连。改编后,奉命在淮南地区开展游击战。
  40年5月27日,  日伪军千余人侵占来安城,拉民夫、  筑碉堡、抢修来安、滁县公路、企图继续“扫荡”我根据地。五月二十八日午夜,第八团一、二营和十团一营根据支队命令分三路夜袭来安城,并用火攻烧毁其驻地的碉堡、  由于我军动作迅速,突然袭击攻进城内,猛打猛冲,打得日伪军晕头转向,仓促应战。经过激烈巷战,  日伪军大部为我歼灭,有的流窜城外,有的潜入大院凭坚固守。我立即采用火攻,顿时,来安城上空火光冲天,杀声震地。鉴于已达预定计划,我军主动撤出战斗,其滁县来援之敌,在八仙桥也被我阻击部队打回,此战共毙伤日军一百余人,伪军二百余人。此即著名的火烧来安城。
43年3月,成钩旅长率十三、十四团参加淮北山子头战役。在四师师长彭雪枫统一指挥下,会同四师全部、  三师一部于三月十七日夜对盘踞山子头韩顽发起进攻,经一夜激战,胜利结束战斗,十八日上午活捉韩德勤。
1944年秋,敌伪顽联合向我根据地进犯,十三团奉命参加第二次占鸡岗反顽战斗。该团担任主攻,全歼桂顽四个营,毙伤顽一千六百余人,并俘顽团长以下一千人。第二次占鸡岗战斗,是五旅第一次集中全旅部队和地方游击队进行的最大的运动战,是小型游击战向正规的运动战过渡。这次战斗,俘获多,胜利大,鼓舞了军民坚持斗气争取胜利的信心。战后师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和旅首长,都先后到十三团参加庆功大会,对部队鼓舞很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46年1月中旬,13团进入鲁南台儿庄地区。46年6月12日,南下保卫两淮,配合兄弟部队保卫了天长地区。8月初,十三团奉命由淮南地区东调苏中解放区作战,于中旬到达东台、如皋地区集结,  8月25日参加苏中分界、加力围歼战,配合兄弟部队歼敌三个旅。30日,  参加黄桥攻坚战。这就是有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中的最后两仗,受到党中央、毛主席嘉奖。  9月11日,十三团奉命北上保卫两淮(淮阴、淮安),于16日至20日参加淮阴保卫战。此战该团在淮阴城南门外构筑阵地,坚守三昼夜,给敌七十四师以有力打击。战后,五旅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第十三、十四、十五团及淮南独立第五团依次改番号为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第三十四支队(内部仍然使用原各团番号)。10月20日至28日,13团参加第一次涟水保卫战,担任守城任务,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坚守七昼夜,敌人出动飞机二十余架,昼夜轰炸扫射,发射炮弹二千余发,十三团英勇作战,顽强固守,打退敌营、连规模冲击二十余次,井将突入之敌一个加强连全歼于城内。战斗中,13团八连连长侯德镕友,在连队遭到重大伤亡的情况下,遵照上级指示,将七连、八连余下的同志组织起来,坚守在城墙上,不管敌人的攻势多么凶猛,都毫不畏惧,经受了七天八夜的严峻考验。最后他指挥的两个连队仅剩下12位同志,其中还有5位是伤员。而侯德友本人在这次战斗中也先后三次负伤,浑身上下血迹斑斑,却仍象个铁人立在阵地上,坚持指挥,不下火线,直到战斗胜利结束,被纵队授予“铁人英雄”的光荣称号。涟水一战,共歼敌9000余人,其中74师6000多人,尤以五十七旅伤亡最大,该旅的一七一团仅剩100余人,给不可一世的张灵甫一个惨重的打击,彻底打破了七十四师不可战胜的神话。
涟水战斗后,第11纵队(第五旅)与山东野战军第7师19旅合编组成新七师,13团番号不变。
12月中旬,13团随5旅参加宿北战役,协同兄弟部队全歼敌六十九师。
  1947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中、  山东野战军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新七师改番号为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五旅番号改为第七纵队第二十师。十三团改编为二十师五十八团,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特务连,一个侦察连,一个炮兵连,一个通讯连,全团约二干四百余人。3月以后,参加莱芜、孟良崮战役、莱阳战役。6月,在20师编成内担任攻克兖州主攻任务,7月11日,进迫兖州南侧作攻城准备。12日黄昏,开始从兖州西门南侧攻城。2l日,五十八团二连突破城垣,其余各连随之突破,  在突破口附近打垮敌十多次反扑,突入城内后迅速向纵深发展。战后五十八团二连荣获“兖州战斗英雄连”、5连荣获“兖州战斗模范连”称号。
  济南大捷后,我军主力于11月上旬向南挺进与中原野战军汇合,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指挥下,发起淮海战役。五十八团于11月3日,由滕县南下,参加报海战役。 7日突破运河万年闻,歼敌二个连。星夜强渡百老河,直插陇海路。11日协同六十团攻克大秋庄,歼敌一个团,完成断敌黄伯涛兵团西逃退路的任务。12日,五十八团随同纵队担任阻击由徐州东援黄兵团之敌,在大许家东和姚家庄地区组织防御。经十六天的节节阻击,打破敌东援计划,歼敌数百人,完成阻击任务,保障了兄弟部队全歼黄伯涛兵团十余万人,取得了淮海战投第一阶段作战的胜利。 11月下旬,五十八团奉命参加淮海战投第二阶段作战。12月6日,参加攻坚战,首战大王庄,歼敌18军33团两个营,直逼双堆集敌总部。在我军强大攻势下,敌全线动摇。15日晚,  敌总部开始向南突围。五十八团协同兄弟部队激战至午夜,全歼黄维兵团十余万人。
  战后,五十八团在师的编成内转至宿县地区休整,直到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全部结束。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和部队番号,58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4军74师220团(傅奎清时任该团副政委)。下辖三个步兵营和四个直属连,约二千五百余人。随后,参加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解放战争中,220团转战华东,共歼敌3.3万余人,战功卓著。
   1952年8月,220团随全师奉命由闽南泉州北上,参加抗美援朝,脱离二十五军建制,划归二十四军建制。  9月24日,220团担任师的第一梯队,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12月进入上甘岭、平康前线,接替十五军,坚守西方山391高地平康接合部等防御阵地,当面之敌为美军第三师。部队依托坑道坚守防御,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守住了英雄阵地。1953年7月,220团参加金城战役,在攻歼注字洞南山之敌的战斗中担任主攻,协同兄弟部队歼敌5310人。
1955年10月,220团随军师凯旋归国,到达天津以南杨柳青地区体整,参加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斗争。
1957年1月1日,220团随第74师调归66军建制,69年10月30日,74师重新归属24军建制,12月25日74师改用70师番号,220团改为208团。)。
1984年10月1日,208团光荣地参加了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
1985年全军精简整编,220团改为陆军第24集团军70师208团。1989年5、6月间,在北京戒严、平息反革命暴乱行动中,208团艰难挺进公安部大院,在历史博物馆配合大部队胜利完成了天安门广场清场任务,随后与地方公安部门紧密配合,抓获非法组织头目和残害刘国庚烈士的凶手等犯罪分子256名。为了向首都人民展示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他们的哨位多次被军区评为红旗哨位,总部还在该团召开了部队管理工作现场会,军委给该团荣记集体一等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4集团军70师208团,其前身是一九三七年十月成立的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  1933年,在鄂豫皖边区确山县竹沟镇附近,有一支手持土枪、大刀、梭标,坚决与地主土豪进行斗争的农民武装。这支武装初建时只有一百多人,红军主力长征后,这支游击队同留在南方八省的其他红军游击队一样,顽强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红军游击队吸收了不少爱国抗日的青年学生和农民,并收编和改造了一部分地方绿林武装,使游击队人员逐步发展到四百多人。
一九三七年十月,鄂豫边区省委和游击队领导根据形势和上级决定,将红军游击队扩编为鄂豫边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  团长周骏鸣,政委王国华。开始编为五个连,一个手枪队,一个少先队。后编为第一、第二两个营。一九三八年一月上句,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开始辖两个营和一个特务连,后将竹沟暴动组织起来的部队为骨干,和地方党争取过来的段永样、  安建祥两股土匪队伍比较纯洁的成员组建为第三营。全团共三个营十个连,一千三百余人。  团长周骏鸣、政委林恺、参谋长赵启民,主任徐敬亨。成钧、李木生,朱绍清、王敬样、朱国华、祝世凤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第三营营长和教导员。 随即,8团开赴皖江抗日前线,在战斗中逐步得到成长壮大。
一九三九年二月十九日(春节)拂晓,日军两个大队约七、八百人,袭击八团东山口老人洼驻地。8团英勇奋战,  不畏强敌,全力迎战来犯之敌,激战终日,  打退敌军多次进攻。特别是三营在李木生营长率领下,依靠土造步枪、大刀、长矛打得英勇顽强,最后日军什出一百五十余人伤亡代价,用骡马载运尸体撤回据点。
东山口战斗是八团东进以来最大的一次战斗,锻炼了部队,增强了干部战士战胜日寇的信心。
一九三八年五月至一九三九年春,八团在开展游击战争的同时,不断扩大武装。竹沟镇八团留守处输送一个补充大队,全团增至一千五百余人。同年八月,  团成立了教导队和重机枪连,随后又将团特务连、侦察连和通信连,合编为警卫营,团教导队扩编为教导大队,下辖三个队。一九三九年二月,以八团一营和特务连为
基础,和合肥的程明远,风阳的曹慕颜两个游击大队二扩编为挺进团,将崇县的冯文华游击大队编为八团第一营。为继续东进,开辟以半塔集为中心的津浦铁路路东抗日报据地创造条件。39年夏天,以8团为基础,组建5支队,原五支队第八团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由饶守坤任团长,李木生任参谋长,李冰任政治部主任。后又由宋文任团长,肖学林任政委。该团下辖三个营,一个特务连,一个通讯连。改编后,奉命在淮南地区开展游击战。
  40年5月27日,  日伪军千余人侵占来安城,拉民夫、  筑碉堡、抢修来安、滁县公路、企图继续“扫荡”我根据地。五月二十八日午夜,第八团一、二营和十团一营根据支队命令分三路夜袭来安城,并用火攻烧毁其驻地的碉堡、  由于我军动作迅速,突然袭击攻进城内,猛打猛冲,打得日伪军晕头转向,仓促应战。经过激烈巷战,  日伪军大部为我歼灭,有的流窜城外,有的潜入大院凭坚固守。我立即采用火攻,顿时,来安城上空火光冲天,杀声震地。鉴于已达预定计划,我军主动撤出战斗,其滁县来援之敌,在八仙桥也被我阻击部队打回,此战共毙伤日军一百余人,伪军二百余人。此即著名的火烧来安城。
43年3月,成钩旅长率十三、十四团参加淮北山子头战役。在四师师长彭雪枫统一指挥下,会同四师全部、  三师一部于三月十七日夜对盘踞山子头韩顽发起进攻,经一夜激战,胜利结束战斗,十八日上午活捉韩德勤。
1944年秋,敌伪顽联合向我根据地进犯,十三团奉命参加第二次占鸡岗反顽战斗。该团担任主攻,全歼桂顽四个营,毙伤顽一千六百余人,并俘顽团长以下一千人。第二次占鸡岗战斗,是五旅第一次集中全旅部队和地方游击队进行的最大的运动战,是小型游击战向正规的运动战过渡。这次战斗,俘获多,胜利大,鼓舞了军民坚持斗气争取胜利的信心。战后师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和旅首长,都先后到十三团参加庆功大会,对部队鼓舞很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46年1月中旬,13团进入鲁南台儿庄地区。46年6月12日,南下保卫两淮,配合兄弟部队保卫了天长地区。8月初,十三团奉命由淮南地区东调苏中解放区作战,于中旬到达东台、如皋地区集结,  8月25日参加苏中分界、加力围歼战,配合兄弟部队歼敌三个旅。30日,  参加黄桥攻坚战。这就是有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中的最后两仗,受到党中央、毛主席嘉奖。  9月11日,十三团奉命北上保卫两淮(淮阴、淮安),于16日至20日参加淮阴保卫战。此战该团在淮阴城南门外构筑阵地,坚守三昼夜,给敌七十四师以有力打击。战后,五旅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第十三、十四、十五团及淮南独立第五团依次改番号为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第三十四支队(内部仍然使用原各团番号)。10月20日至28日,13团参加第一次涟水保卫战,担任守城任务,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坚守七昼夜,敌人出动飞机二十余架,昼夜轰炸扫射,发射炮弹二千余发,十三团英勇作战,顽强固守,打退敌营、连规模冲击二十余次,井将突入之敌一个加强连全歼于城内。战斗中,13团八连连长侯德镕友,在连队遭到重大伤亡的情况下,遵照上级指示,将七连、八连余下的同志组织起来,坚守在城墙上,不管敌人的攻势多么凶猛,都毫不畏惧,经受了七天八夜的严峻考验。最后他指挥的两个连队仅剩下12位同志,其中还有5位是伤员。而侯德友本人在这次战斗中也先后三次负伤,浑身上下血迹斑斑,却仍象个铁人立在阵地上,坚持指挥,不下火线,直到战斗胜利结束,被纵队授予“铁人英雄”的光荣称号。涟水一战,共歼敌9000余人,其中74师6000多人,尤以五十七旅伤亡最大,该旅的一七一团仅剩100余人,给不可一世的张灵甫一个惨重的打击,彻底打破了七十四师不可战胜的神话。
涟水战斗后,第11纵队(第五旅)与山东野战军第7师19旅合编组成新七师,13团番号不变。
12月中旬,13团随5旅参加宿北战役,协同兄弟部队全歼敌六十九师。
  1947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中、  山东野战军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新七师改番号为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五旅番号改为第七纵队第二十师。十三团改编为二十师五十八团,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特务连,一个侦察连,一个炮兵连,一个通讯连,全团约二干四百余人。3月以后,参加莱芜、孟良崮战役、莱阳战役。6月,在20师编成内担任攻克兖州主攻任务,7月11日,进迫兖州南侧作攻城准备。12日黄昏,开始从兖州西门南侧攻城。2l日,五十八团二连突破城垣,其余各连随之突破,  在突破口附近打垮敌十多次反扑,突入城内后迅速向纵深发展。战后五十八团二连荣获“兖州战斗英雄连”、5连荣获“兖州战斗模范连”称号。
  济南大捷后,我军主力于11月上旬向南挺进与中原野战军汇合,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指挥下,发起淮海战役。五十八团于11月3日,由滕县南下,参加报海战役。 7日突破运河万年闻,歼敌二个连。星夜强渡百老河,直插陇海路。11日协同六十团攻克大秋庄,歼敌一个团,完成断敌黄伯涛兵团西逃退路的任务。12日,五十八团随同纵队担任阻击由徐州东援黄兵团之敌,在大许家东和姚家庄地区组织防御。经十六天的节节阻击,打破敌东援计划,歼敌数百人,完成阻击任务,保障了兄弟部队全歼黄伯涛兵团十余万人,取得了淮海战投第一阶段作战的胜利。 11月下旬,五十八团奉命参加淮海战投第二阶段作战。12月6日,参加攻坚战,首战大王庄,歼敌18军33团两个营,直逼双堆集敌总部。在我军强大攻势下,敌全线动摇。15日晚,  敌总部开始向南突围。五十八团协同兄弟部队激战至午夜,全歼黄维兵团十余万人。
  战后,五十八团在师的编成内转至宿县地区休整,直到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全部结束。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和部队番号,58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4军74师220团(傅奎清时任该团副政委)。下辖三个步兵营和四个直属连,约二千五百余人。随后,参加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解放战争中,220团转战华东,共歼敌3.3万余人,战功卓著。
   1952年8月,220团随全师奉命由闽南泉州北上,参加抗美援朝,脱离二十五军建制,划归二十四军建制。  9月24日,220团担任师的第一梯队,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12月进入上甘岭、平康前线,接替十五军,坚守西方山391高地平康接合部等防御阵地,当面之敌为美军第三师。部队依托坑道坚守防御,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守住了英雄阵地。1953年7月,220团参加金城战役,在攻歼注字洞南山之敌的战斗中担任主攻,协同兄弟部队歼敌5310人。
1955年10月,220团随军师凯旋归国,到达天津以南杨柳青地区体整,参加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斗争。
1957年1月1日,220团随第74师调归66军建制,69年10月30日,74师重新归属24军建制,12月25日74师改用70师番号,220团改为208团。)。
1984年10月1日,208团光荣地参加了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
1985年全军精简整编,220团改为陆军第24集团军70师208团。1989年5、6月间,在北京戒严、平息反革命暴乱行动中,208团艰难挺进公安部大院,在历史博物馆配合大部队胜利完成了天安门广场清场任务,随后与地方公安部门紧密配合,抓获非法组织头目和残害刘国庚烈士的凶手等犯罪分子256名。为了向首都人民展示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他们的哨位多次被军区评为红旗哨位,总部还在该团召开了部队管理工作现场会,军委给该团荣记集体一等功。
此帖一年没人回,
要让它见到2004年第一天的太阳.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