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退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的英雄部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11:29
<P>新一轮整编已经开始,根据现有资料,至少有沈阳军区的第23集团军和北京军区的第24、第63集团军等三个陆军集团军被列入裁撤范围。这进一步表明,我们的国防重点已经不再偏重北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师旅级的调整,如第12集团军步兵第36师可能缩编为摩步旅。
1985年整编后,沈阳军区(第16、第23、第39、第40、第64集团军)和北京军区(第24、第27、第28、第38、第63、第65集团军)各有多达5个和6个集团军,几乎集中了全部24个集团军的一半。经过1998年整编和本次整编,北方驻军大大减少,其中北京军区裁减幅度达1/2,南方部队反而得到一定加强。此次整编后保留的18个集团军的分布情况是:沈阳军区(第16、第39、第40集团军)、北京军区(第27、第38、第65集团军)、济南军区(第20、第26、第54集团军)和南京军区(第1、第12、第31集团军)各有3个集团军,兰州军区(第21、第47集团军)、广州军区(第41、第42集团军)和成都军区(第13、第14集团军)则各有2个集团军。
每一支部队都有其光荣的历史,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段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现将过去写的一些关于这三个集团军的文章贴在下面做为纪念。
陆军第23集团军 </P>
<P>该军的前身是一直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长期在粟裕直接指挥下作战。其最早的前身是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闽浙赣地区的游击队,抗日战争初期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1939年11月编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1940年7月渡江北上改称苏北指挥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苏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粟裕长期担任该师师长。1944年12月粟裕亲率第1师主力3个团突破长江,从苏北南下挺进苏浙皖边,于1945年2月成立苏浙军区,其中以南下部队组成第3纵队。 </P>
<P>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国共“重庆谈判”协议,苏浙地区新四军部队于1945年11月北撤山东,原苏浙军区第3纵队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1946年5月再改称第1师。1947年2月改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在陶勇司令员率领下,该部先后参加了苏中、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1947年1月鲁南战役,全歼敌机械化第1快速纵队,第1师3旅8团排长李教清只身缴获3辆坦克。9月随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与刘邓、陈谢大军共同经略中原,参加了破击陇海路、豫东等战役。1948年9月后又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是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的主攻部队之一。 </P>
<P>1949年1月第4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军长陶勇,政委卢胜,各师分别改为第67、第68和第69师,属第3野战军第7兵团。随后属中集团参加渡江战役,在南京长江江面重创企图滋事的英国远东舰队,这就是有名的“紫石英号事件”。5月向浙江挺进,至1950年5月解放舟山群岛,解除了国民党军对上海的封锁。 </P>
<P>1952年9月该军作为第一期轮换部队入朝参战,第68师调出第23军,另调入原属第25军的第73师(前身是抗日战争中战斗在皖江地区的新四军7师19旅,解放战争中为山东野战军7师19旅和华东野战军7纵队19师,转战于山东。1949年1月改为第25军73师)。在著名的1953年1月芝山洞南侧高地的“丁字山”战斗中,第67师201团以一个排机智灵活地抗击美第8集团军的“陆空联合作战试验”,以伤亡11人的代价坚守住阵地,歼敌150人。“美联社”事后报道说,被邀请前来观摩的国会议员们都怀着“忧郁”的心情对这种“斯巴达”式的进攻感到怀疑。1953年7月金城战役期间的石岘洞北山战斗中,第67师200团战士许家朋为掩护部队冲击,毅然扑向敌军地堡射孔,战后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P>
<P>1958年3月第23军最后一批撤离朝鲜,回国后该军驻防黑龙江哈尔滨,属沈阳军区。1960年代初,该军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1966年3月,该军战士刘英俊为保护儿童,勇拦惊马而壮烈牺牲。1969年3月,第67师一部参加珍宝岛战斗,第217团1营营长冷鹏飞和1连副连长王庆容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第73师改称第68师。 </P>
<P>1985年陆军第23军改编为陆军第23集团军,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5、第7师(1992年撤销)。1987年5月,在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中,步兵第68师是第一支赶赴火场的部队,之后全师荣立集体一等功,“大胡子师长”吴长富也入选当年国内“十大新闻人物”。而1991年的国内“十大新闻人物”中又有被誉为“现代军人楷模”的该集团军步兵第69师炮兵团原参谋长苏宁。1998年夏,集团军部队参加松花江、嫩江抗洪抢险。步兵第69师第205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荣誉称号。此后,步兵第67、第68师分别改为步兵旅和摩步旅,坦克旅则改装甲旅。 </P>

<P>历任军长
陶 勇
陈庆先
钟国楚
吴瑞山
刘永源
游好扬
袁 俊
黄 浩
邵 昭
何道泉
吴玉谦
王建民
柳风举
寇 铁 </P>
<P>历任政治委员
卢 胜
陈茂辉
谢福林
王 屏
张 午
傅奎清
夏光亚
戴学江
张传苗
董宜胜
张世显
陆军第24集团军</P>
<P>第24集团军其最早的前身是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江南的游击队。抗日战争初期于1938年1月分别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2团(由湘赣边、粤赣边及赣东北等地游击队组成)和第2支队4团(由闽西、闽南及浙南游击队组成)。1939年11月,第1、第2支队合并组成江南指挥部,第4团则北渡长江,组成苏皖支队。1940年7月江南指挥部北上,改为苏北指挥部,2团改为第2纵队2团,苏皖支队改为第3纵队3团。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苏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这两个团分别改为第2旅4团和第3旅7团。1943年,4团并入苏南的16旅,改为48团。1944年12月粟裕亲率第1师主力3个团(3旅7团等)从苏北挺进苏浙皖边,于1945年2月组成苏浙军区,第16旅和南下部队分别编为第1和第3纵队。</P>
<P>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于1945年11月北撤,原第1纵队改为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1946年5月再与苏中军区独立旅合编为第6师,辖第16(原6纵队)、第18旅(原独立旅)。10月,山东野战军第7师20旅(前身为新四军7师19旅57团,7师皖南支队)改为华中野战军第6师17旅。1947年1月成立华东野战军,第6师改为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各旅分别改为第16、第17、第18师。该部在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的孟良崮战役中建立了突出的战绩,纵队特务团攻占74师师部,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1947年9月随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与刘邓、陈谢大军共同经略中原。</P>
<P>参加完淮海战役后,第6纵队于1949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属第3野战军第8兵团,军长王必成,政委廖海光,各师分别改为第70、第71、第72师。此后该军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长山列岛和舟山群岛的战斗。</P>
<P>1952年9月,第24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原属第25军的第74师(前身为淮南军区第5旅,后改为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0师)调入该军。此前,第71师调出,组建空军部队。1953年春夏,在部队开展的冷枪冷炮杀敌竞赛中,第72师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用436发子弹毙伤敌214名,荣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7月该军参加了金城反击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P>
<P>第24军于1955年10月归国,属北京军区,驻防河北唐山,部署在京郊和唐山一线,拱卫北京。1968年第70师改为北京卫戍区警卫第3师。1969年11月移防承德,12月全军重排番号,第74师改称第70师,并以工程兵第3工区为主,重建第71师。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该军是首批进入震区的部队,为抗震救灾发挥了重大作用。</P>
<P>1985年陆军第24军改编为陆军第24集团军,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4旅。1989年5月,该集团军部队进入北京执行戒严任务。1992年,守备第4旅撤销,原属天津警备区的坦克第1师(该师是我军第一支坦克部队,前身是1945年12月组建的东北坦克大队,1949年5月正式成立坦克第1师,参加过锦州战役、天津战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1985年由原第66军改归天津警备区)调入该集团军。1998年,步兵第72师与唐山预备役师合并,组成河北省陆军预备役炮兵第72师。坦克第1师改为装甲第1师。同时,1955年起即担任迎外表演任务的天津警备区摩步第196旅(前身为1946年3月由山西地方部队组建的冀晋军区独立第1旅,后为华北军区第1纵队1旅,1949年2月改为第66军196师,参加过抗美援朝,1985年第66军撤销后改归天津警备区)也转归第24集团军。在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由装甲1师炮兵团的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组成了车辆第10方队。</P>
<P>历任军长
谭震林(1946.02-1947.01,华中野战军第6师师长)
王必成(1947.01-1950.03,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第24军军长)
皮定均(1950.03-1953.04)
张 震(1953.04-08,代理)
梁金华(1953.08-1956.04)
张云龙(1956.04-1964.05)
陈仁洪(1964.05-1969.11)
万海峰(1969.11-1972.05)
唐述棣(1972.05-1983.05)
姚宝钱(1983.05-1985.07)
周玉书(1985.07-1990.01)
刘丕训
粟戎生
李世明</P>
<P>历任政治委员
谭震林(1946.02-1947.01,兼)
江渭清(1947.01-1950.02,华东野战军6纵队、第24军政委)
廖海光(1950.02-1951.03)
皮定均(1951.03-1953.03,兼)
谢福林(1953.03-1956.07)
张日清(1956.07-1959.02)
陈远波(1959.02-1963.03)
廖鼎琳(1963.03-1968)
陈仁洪(1968-1969)
李怀德(1969-1970.12)
朱松岭(1970.12-1978.05)
蔡别文(1978.05-1984.07)
曲继宁(1984.07-1985.07)
张明春(1985.07-)
徐自强
张鼎文
孙 堂
李国辉
陆军第63集团军</P>
<P>第63集团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中组建的冀中军区部队,曾经历过残酷的反“扫荡”斗争。1945年9月由冀中军区部队组成的晋察冀野战军冀中纵队,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林铁,下辖第1、第2、第3支队(后改为第11、第12、第13旅),随后参加绥远战役,粉碎了敌人夺取张家口的企图。1946年1月正式整编为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志民,下辖第7(原第12旅)、第8旅(原第13旅)。1947年1月,察哈尔军区独立第11旅改编为第3纵队9旅。先后参加了大同、平汉路破击、青沧、保北、清风店、石家庄、察南、冀东阻击、平绥路东破袭等战役战斗。在1946年11月的易满战役中,坚守范家台西北刘家沟的第8旅23团1营同10倍以上的敌人恶战13个小时,守住了阵地,被授予“钢铁第一营”光荣称号。1948年12月在平津战役的新保安战斗中,为歼灭傅作义部主力第35军发挥了突出作用。该纵队成立后,一直是华北野战军的主力之一。</P>
<P>1949年1月第3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属华北军区第19兵团,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各旅分别改为第187、第188和第189师。之后入晋参加太原战役,从4个地段突破敌人城防,解放了太原。此后随第19兵团改归第1野战军指挥,进军大西北。参加扶眉、陇东追击、兰州、宁夏等战役。在解放战争期间,第63军转战于晋、冀、陕、甘、宁、内蒙等省区,共歼敌14万余人。</P>
<P>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该军在第五次战役中表现最为出色,该军第187师突然于白天向敌重兵防备的临津江发动进攻,出敌意料,仅30分钟便全面突破了英军皇家第27旅的防线,全歼英第29旅皇家格劳斯特郡团第1营及配属的炮兵、坦克各1个连。第561团2连战士刘光子一人就生俘63名英军士兵,后荣获“二级孤胆英雄”称号。但由于第189师未能及时穿插完成阻击任务,使全军失去了全歼英军第29旅的战机。阻击作战中,第63军尚未休整便担负坚守铁原地区,掩护全军转移的重任。在敌军空炮绝对优势面前,该军顽强死守12天胜利完成任务。第188师563团8连坚守阵地4昼夜,以伤亡16人的代价歼敌800余人,最后胜利突围,荣获“特功第八连”称号。该团1连2排在法化洞北山阵地抗击美军1个营的进攻,歼敌100余人,最后8名战士全部跳崖牺牲,被称颂为“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战后彭德怀亲自到该军向指战员致敬。</P>
<P>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第63军于1953年9月回国驻防山西。1968年,第189师改为北京卫戍区警卫第2师。1969年以原工程兵第1工区为主,改编为第189师。</P>
<P>1985年陆军第63军改编为陆军第63集团军,第189师撤销,北京卫戍区警卫第2师重归第63集团军建制,恢复原第189师番号,同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原炮兵第16师)和高炮旅。1989年5月集团军部队参加执行北京戒严任务。1990年代中期涌现出的优秀干部傅卫便是原步兵第188师564团团长。1996年,原属第63集团军的步兵第187师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189师改编为摩步旅,坦克旅也改编为装甲旅。同时由于第28集团军撤销,所属步兵第82旅改归第63集团军建制。步兵第82旅的前身是山东渤海军区部队于1946年8月成立的第7师,1947年4月改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1949年3月改为第28军82师。原驻福建,1969年调防山西,1998年改编为摩步旅。1999年国庆阅兵中,第63集团军步兵第188师组成了徒步第7方队。</P>
<P>历任军长
郑维山
傅崇碧
肖文玖
康健民
宋玉林
张英辉
李钟玄
阎同茂
齐连运
刁从洲
臧文清
息中朝</P>
<P>历任政治委员
王宗槐
温玉成
龙道权
黄作珍
杨银声
李 真
蔡长元
杨子安
刘炎田
曹步墀
曲继宁
曹和庆
郭为燊
陈锦彪
任之通
</P><P>新一轮整编已经开始,根据现有资料,至少有沈阳军区的第23集团军和北京军区的第24、第63集团军等三个陆军集团军被列入裁撤范围。这进一步表明,我们的国防重点已经不再偏重北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师旅级的调整,如第12集团军步兵第36师可能缩编为摩步旅。
1985年整编后,沈阳军区(第16、第23、第39、第40、第64集团军)和北京军区(第24、第27、第28、第38、第63、第65集团军)各有多达5个和6个集团军,几乎集中了全部24个集团军的一半。经过1998年整编和本次整编,北方驻军大大减少,其中北京军区裁减幅度达1/2,南方部队反而得到一定加强。此次整编后保留的18个集团军的分布情况是:沈阳军区(第16、第39、第40集团军)、北京军区(第27、第38、第65集团军)、济南军区(第20、第26、第54集团军)和南京军区(第1、第12、第31集团军)各有3个集团军,兰州军区(第21、第47集团军)、广州军区(第41、第42集团军)和成都军区(第13、第14集团军)则各有2个集团军。
每一支部队都有其光荣的历史,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段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现将过去写的一些关于这三个集团军的文章贴在下面做为纪念。
陆军第23集团军 </P>
<P>该军的前身是一直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长期在粟裕直接指挥下作战。其最早的前身是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闽浙赣地区的游击队,抗日战争初期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1939年11月编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1940年7月渡江北上改称苏北指挥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苏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粟裕长期担任该师师长。1944年12月粟裕亲率第1师主力3个团突破长江,从苏北南下挺进苏浙皖边,于1945年2月成立苏浙军区,其中以南下部队组成第3纵队。 </P>
<P>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国共“重庆谈判”协议,苏浙地区新四军部队于1945年11月北撤山东,原苏浙军区第3纵队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1946年5月再改称第1师。1947年2月改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在陶勇司令员率领下,该部先后参加了苏中、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1947年1月鲁南战役,全歼敌机械化第1快速纵队,第1师3旅8团排长李教清只身缴获3辆坦克。9月随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与刘邓、陈谢大军共同经略中原,参加了破击陇海路、豫东等战役。1948年9月后又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是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的主攻部队之一。 </P>
<P>1949年1月第4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军长陶勇,政委卢胜,各师分别改为第67、第68和第69师,属第3野战军第7兵团。随后属中集团参加渡江战役,在南京长江江面重创企图滋事的英国远东舰队,这就是有名的“紫石英号事件”。5月向浙江挺进,至1950年5月解放舟山群岛,解除了国民党军对上海的封锁。 </P>
<P>1952年9月该军作为第一期轮换部队入朝参战,第68师调出第23军,另调入原属第25军的第73师(前身是抗日战争中战斗在皖江地区的新四军7师19旅,解放战争中为山东野战军7师19旅和华东野战军7纵队19师,转战于山东。1949年1月改为第25军73师)。在著名的1953年1月芝山洞南侧高地的“丁字山”战斗中,第67师201团以一个排机智灵活地抗击美第8集团军的“陆空联合作战试验”,以伤亡11人的代价坚守住阵地,歼敌150人。“美联社”事后报道说,被邀请前来观摩的国会议员们都怀着“忧郁”的心情对这种“斯巴达”式的进攻感到怀疑。1953年7月金城战役期间的石岘洞北山战斗中,第67师200团战士许家朋为掩护部队冲击,毅然扑向敌军地堡射孔,战后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P>
<P>1958年3月第23军最后一批撤离朝鲜,回国后该军驻防黑龙江哈尔滨,属沈阳军区。1960年代初,该军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1966年3月,该军战士刘英俊为保护儿童,勇拦惊马而壮烈牺牲。1969年3月,第67师一部参加珍宝岛战斗,第217团1营营长冷鹏飞和1连副连长王庆容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第73师改称第68师。 </P>
<P>1985年陆军第23军改编为陆军第23集团军,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5、第7师(1992年撤销)。1987年5月,在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中,步兵第68师是第一支赶赴火场的部队,之后全师荣立集体一等功,“大胡子师长”吴长富也入选当年国内“十大新闻人物”。而1991年的国内“十大新闻人物”中又有被誉为“现代军人楷模”的该集团军步兵第69师炮兵团原参谋长苏宁。1998年夏,集团军部队参加松花江、嫩江抗洪抢险。步兵第69师第205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荣誉称号。此后,步兵第67、第68师分别改为步兵旅和摩步旅,坦克旅则改装甲旅。 </P>

<P>历任军长
陶 勇
陈庆先
钟国楚
吴瑞山
刘永源
游好扬
袁 俊
黄 浩
邵 昭
何道泉
吴玉谦
王建民
柳风举
寇 铁 </P>
<P>历任政治委员
卢 胜
陈茂辉
谢福林
王 屏
张 午
傅奎清
夏光亚
戴学江
张传苗
董宜胜
张世显
陆军第24集团军</P>
<P>第24集团军其最早的前身是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江南的游击队。抗日战争初期于1938年1月分别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2团(由湘赣边、粤赣边及赣东北等地游击队组成)和第2支队4团(由闽西、闽南及浙南游击队组成)。1939年11月,第1、第2支队合并组成江南指挥部,第4团则北渡长江,组成苏皖支队。1940年7月江南指挥部北上,改为苏北指挥部,2团改为第2纵队2团,苏皖支队改为第3纵队3团。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苏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这两个团分别改为第2旅4团和第3旅7团。1943年,4团并入苏南的16旅,改为48团。1944年12月粟裕亲率第1师主力3个团(3旅7团等)从苏北挺进苏浙皖边,于1945年2月组成苏浙军区,第16旅和南下部队分别编为第1和第3纵队。</P>
<P>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于1945年11月北撤,原第1纵队改为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1946年5月再与苏中军区独立旅合编为第6师,辖第16(原6纵队)、第18旅(原独立旅)。10月,山东野战军第7师20旅(前身为新四军7师19旅57团,7师皖南支队)改为华中野战军第6师17旅。1947年1月成立华东野战军,第6师改为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各旅分别改为第16、第17、第18师。该部在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的孟良崮战役中建立了突出的战绩,纵队特务团攻占74师师部,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1947年9月随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与刘邓、陈谢大军共同经略中原。</P>
<P>参加完淮海战役后,第6纵队于1949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属第3野战军第8兵团,军长王必成,政委廖海光,各师分别改为第70、第71、第72师。此后该军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长山列岛和舟山群岛的战斗。</P>
<P>1952年9月,第24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原属第25军的第74师(前身为淮南军区第5旅,后改为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0师)调入该军。此前,第71师调出,组建空军部队。1953年春夏,在部队开展的冷枪冷炮杀敌竞赛中,第72师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用436发子弹毙伤敌214名,荣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7月该军参加了金城反击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P>
<P>第24军于1955年10月归国,属北京军区,驻防河北唐山,部署在京郊和唐山一线,拱卫北京。1968年第70师改为北京卫戍区警卫第3师。1969年11月移防承德,12月全军重排番号,第74师改称第70师,并以工程兵第3工区为主,重建第71师。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该军是首批进入震区的部队,为抗震救灾发挥了重大作用。</P>
<P>1985年陆军第24军改编为陆军第24集团军,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4旅。1989年5月,该集团军部队进入北京执行戒严任务。1992年,守备第4旅撤销,原属天津警备区的坦克第1师(该师是我军第一支坦克部队,前身是1945年12月组建的东北坦克大队,1949年5月正式成立坦克第1师,参加过锦州战役、天津战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1985年由原第66军改归天津警备区)调入该集团军。1998年,步兵第72师与唐山预备役师合并,组成河北省陆军预备役炮兵第72师。坦克第1师改为装甲第1师。同时,1955年起即担任迎外表演任务的天津警备区摩步第196旅(前身为1946年3月由山西地方部队组建的冀晋军区独立第1旅,后为华北军区第1纵队1旅,1949年2月改为第66军196师,参加过抗美援朝,1985年第66军撤销后改归天津警备区)也转归第24集团军。在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由装甲1师炮兵团的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组成了车辆第10方队。</P>
<P>历任军长
谭震林(1946.02-1947.01,华中野战军第6师师长)
王必成(1947.01-1950.03,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第24军军长)
皮定均(1950.03-1953.04)
张 震(1953.04-08,代理)
梁金华(1953.08-1956.04)
张云龙(1956.04-1964.05)
陈仁洪(1964.05-1969.11)
万海峰(1969.11-1972.05)
唐述棣(1972.05-1983.05)
姚宝钱(1983.05-1985.07)
周玉书(1985.07-1990.01)
刘丕训
粟戎生
李世明</P>
<P>历任政治委员
谭震林(1946.02-1947.01,兼)
江渭清(1947.01-1950.02,华东野战军6纵队、第24军政委)
廖海光(1950.02-1951.03)
皮定均(1951.03-1953.03,兼)
谢福林(1953.03-1956.07)
张日清(1956.07-1959.02)
陈远波(1959.02-1963.03)
廖鼎琳(1963.03-1968)
陈仁洪(1968-1969)
李怀德(1969-1970.12)
朱松岭(1970.12-1978.05)
蔡别文(1978.05-1984.07)
曲继宁(1984.07-1985.07)
张明春(1985.07-)
徐自强
张鼎文
孙 堂
李国辉
陆军第63集团军</P>
<P>第63集团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中组建的冀中军区部队,曾经历过残酷的反“扫荡”斗争。1945年9月由冀中军区部队组成的晋察冀野战军冀中纵队,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林铁,下辖第1、第2、第3支队(后改为第11、第12、第13旅),随后参加绥远战役,粉碎了敌人夺取张家口的企图。1946年1月正式整编为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志民,下辖第7(原第12旅)、第8旅(原第13旅)。1947年1月,察哈尔军区独立第11旅改编为第3纵队9旅。先后参加了大同、平汉路破击、青沧、保北、清风店、石家庄、察南、冀东阻击、平绥路东破袭等战役战斗。在1946年11月的易满战役中,坚守范家台西北刘家沟的第8旅23团1营同10倍以上的敌人恶战13个小时,守住了阵地,被授予“钢铁第一营”光荣称号。1948年12月在平津战役的新保安战斗中,为歼灭傅作义部主力第35军发挥了突出作用。该纵队成立后,一直是华北野战军的主力之一。</P>
<P>1949年1月第3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属华北军区第19兵团,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各旅分别改为第187、第188和第189师。之后入晋参加太原战役,从4个地段突破敌人城防,解放了太原。此后随第19兵团改归第1野战军指挥,进军大西北。参加扶眉、陇东追击、兰州、宁夏等战役。在解放战争期间,第63军转战于晋、冀、陕、甘、宁、内蒙等省区,共歼敌14万余人。</P>
<P>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该军在第五次战役中表现最为出色,该军第187师突然于白天向敌重兵防备的临津江发动进攻,出敌意料,仅30分钟便全面突破了英军皇家第27旅的防线,全歼英第29旅皇家格劳斯特郡团第1营及配属的炮兵、坦克各1个连。第561团2连战士刘光子一人就生俘63名英军士兵,后荣获“二级孤胆英雄”称号。但由于第189师未能及时穿插完成阻击任务,使全军失去了全歼英军第29旅的战机。阻击作战中,第63军尚未休整便担负坚守铁原地区,掩护全军转移的重任。在敌军空炮绝对优势面前,该军顽强死守12天胜利完成任务。第188师563团8连坚守阵地4昼夜,以伤亡16人的代价歼敌800余人,最后胜利突围,荣获“特功第八连”称号。该团1连2排在法化洞北山阵地抗击美军1个营的进攻,歼敌100余人,最后8名战士全部跳崖牺牲,被称颂为“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战后彭德怀亲自到该军向指战员致敬。</P>
<P>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第63军于1953年9月回国驻防山西。1968年,第189师改为北京卫戍区警卫第2师。1969年以原工程兵第1工区为主,改编为第189师。</P>
<P>1985年陆军第63军改编为陆军第63集团军,第189师撤销,北京卫戍区警卫第2师重归第63集团军建制,恢复原第189师番号,同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原炮兵第16师)和高炮旅。1989年5月集团军部队参加执行北京戒严任务。1990年代中期涌现出的优秀干部傅卫便是原步兵第188师564团团长。1996年,原属第63集团军的步兵第187师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189师改编为摩步旅,坦克旅也改编为装甲旅。同时由于第28集团军撤销,所属步兵第82旅改归第63集团军建制。步兵第82旅的前身是山东渤海军区部队于1946年8月成立的第7师,1947年4月改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1949年3月改为第28军82师。原驻福建,1969年调防山西,1998年改编为摩步旅。1999年国庆阅兵中,第63集团军步兵第188师组成了徒步第7方队。</P>
<P>历任军长
郑维山
傅崇碧
肖文玖
康健民
宋玉林
张英辉
李钟玄
阎同茂
齐连运
刁从洲
臧文清
息中朝</P>
<P>历任政治委员
王宗槐
温玉成
龙道权
黄作珍
杨银声
李 真
蔡长元
杨子安
刘炎田
曹步墀
曲继宁
曹和庆
郭为燊
陈锦彪
任之通
</P>
文中的“现在”是什么时候呢?是否属于江主席的20万的内容?
中国保留200万军队应该就差不多了,不能再少了,但如果多了,军事现代化的压力就会过大。
不知以后谁还会被裁掉
<P>大裁军是必然趋势,解放军每只部队都有光荣历史,但是为了国防现代化也只能忍痛割爱了</P>
<P> 应该保留形式上保留编制,或改为民兵性质,这样有老传统的部队不应该就这样无声息的消失。战时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对士气影响还是很大的</P>
裁军这么多安置又是个问题了!
应该注意的是中国现在的预备役部队不少啊。所以说裁军只是换一种方法建军罢了/
济南军区26军199师也变成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