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马后炮]火箭回收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图片已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41:41


还是老规矩,图文精排版的文章放在下面链接里,公众号里喜欢的可以关注一下:

前天的CRS-9发射和陆地回收均已完美收官,因为当天发射前看到还有好多网友在四处求问发射时间和直播渠道,所以主页君牺牲了每日一次的推送机会,赶紧用10分钟时间把夜空同志的发射预告给搬了上来,因此浪费了加关注的宝贵机会。(泪奔)

此次发射中壮美的延时摄影想必已经刷爆了各位的朋友圈,所以我们不再重复这些内容(有需要的见文末),而是将发射之后的易被大多媒体忽略的重要信息、未来计划以及无责任吐槽和爆料汇总出来,不过这基本属于爱好者向了,所以看不太懂的可以先点击文末查看原文了解下此次发射的来龙去脉。


先来通过视频简单回忆一下回收着陆当时的盛况

渐入佳境的回收之路:

这已经是SpaceX第五次成功回收火箭,同时也是第二次成功的陆上回收(上次是15年12月的OG-2任务)。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之前说SpaceX回收成功是运气好的都可以闭嘴了。(注:6月份ABS-2A和Eutelsat 117 West B的双星GTO任务不算回收成功,因为箭体没有被完整拉回)同时,目前LEO(低地轨道)任务的回收和可复用率都是100%(OG-2、CRS-8、CRS-9),因此可以说SpaceX在LEO任务上的回收方案已经相对成熟了。


然而在GTO任务上,由于火箭运力限制,无奈省去了一次反推,因此即使成功回收也大都受损严重,无法复飞。例如之前成功的两次GTO任务,一次已经明确表态火箭受损严重无法复用(详见本号往期回收火箭受损严重,复用之路道阻且长!),另一枚(Thaicom-8)则无下文,但估计也是复用无望。GTO任务的可靠回收很可能还要仰仗于年底猎鹰9火箭的进一步增推(届时猎鹰9的一次性LEO运力将真正达到骇人听闻22.8吨水平)和后续再入防护的进一步改进。事实上年底的增推工作并不是对梅林1D+发动机进行实质性的大幅改进,而只是基于前期测试和发射实际情况进一步释放发动机的推力上限。届时不起眼的梅林1D+发动机推力将达到真空914kN,海平面845 kN。

超额定推力工作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就有时工作在104.5%的额定功率水平上,这是因为发动机在研发阶段为保守和安全起见都会预留安全裕度,在后期验证发动机稳定可靠后,则会根据运力需求进一步释放推力水平。


吃一堑长一智:

此次任务虽然与OG-2同为陆上回收任务,但是正如SpaceX发射负责人Hans所说:“我们从之前的回收中学到了很多”。所以此次发射据称采取了一些改进,以进一步降低回收过程对箭体的损伤和冲击。根据分析,这种改进很可能是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点火时序。我们首先来看对比下去年12月的OG-2任务和本次任务的发射时序(下图)。可以发现此次发射所有回收的节点都提前了,不到8分钟一级火箭就着陆了。

CRS-9任务的发射时序


OG-2任务的发射时序

来来来,重温一下独特的箭上视角回收

我估计你看完了的表情是这样的

由于回收过程的点火时序优化,加之载荷不同(OG-2载荷只有2吨多,而CRS-9有6吨多),导致了火箭起飞和回收的整个过程都发生了变化,有兴趣的可以分析下面的四张对比图(根据发射数据汇总仿真而成),看看能不能分析出SpaceX到底是怎么优化一级箭体的回收工况的。说句题外话,话说放眼世界航天领域,肯定有不少公司都在注视着SpaceX的VTVL回收模式,一旦这种模式成熟可靠且确实能够大幅降低成本,肯定会有一批跟风者投身其中,但是看热闹不等于会热闹,历次发射和回收中得来的数据、经验和教训是很难通过录像看出来的。所以如果也想要做VTVL,只有两个方法,要么自己也重新趟一遍曲折的“回收之路”,要么直接挖人,因此想必届时一场挖墙脚风波肯定是少不了了

CRS-9一级箭体的飞行轨迹平面
OG-2一级箭的飞行轨迹平面图
OG-2一级箭的速度-时间图
CRS-9一级箭的速度-时间图

SpaceX的设计迭代非常迅速,火箭几乎发发不同,每次都有改进,完全是IT企业的行事风格,话说这种做法到现在也没出过事情也真是奇迹,上图为SpaceX的研发迭代示意图,设计一点,测试一点,然后循环继续

由于此次回收工况并不恶劣,再加上改进了点火时序,因此箭体状态良好,仅从表面烧黑痕迹就可以看出火箭表面较以往更加干净,因此应该也具备了后续复飞的条件。老马也在发射之后也马上就发推特说火箭检查状态良好,准备好再次起飞了。但是能复飞不等于马上就准备好复飞,这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如果你说马斯克有妄想症和情绪过激,我保证不反驳你。例如之前宣称的利用回收火箭重复发射起飞,现在已经推迟到了今年秋天,之前承诺的十次点火测试也没有见到公开消息。此外在媒体会上Hans还确认了,将于秋天复飞的火箭一级正是CRS-8任务回收的那一枚,现在正在做各种准备和硬件测试。首个小白鼠客户很可能是抠门的SES公司(因为据称SES要五折优惠,此外保险公司为复飞给出了10%的优惠保费率)。但是在笔者看来,来自卢森堡的SES公司显然算不上复飞的合适客户,因为复飞最理想的任务状态不是单单打一发二手火箭上去,而是在完成任务后继续回收,乃至继续复用,这才是理想的复用。但是从SES-9的经验来看,波音702HP平台卫星太重,回收工况恶劣,基本上回来也没法复用了。而如果能如笔者所设想,换成一个LEO载荷,继续回收并继续复用这枚火箭一级,对于整个航天发射行业必将是极具纪念意义的一件事情。

马斯克的推特,显然和CRS-8时一样过于乐观

此外老马对于火箭二级回收这件事儿也是依旧不死心,不过短期来说没戏,因为火箭二级回收涉及再入大气层和回收费效比等诸多问题


OG-2(左)和CRS-9(右)的回收箭体对比图,从上部来看明显干净了不少,而且CRS-9的载荷其实还更重

此外,SpaceX正在招聘C#/.NET程序员,因为众所周知的ITAR的限制,在美且有绿卡或美国公民身份的同志才可以考虑,工作地点在加州。之所以提及这点,主要是因为航天领域箭上系统或者星上系统对实时性要求很高,一般不会采用C#/.NET,而且这次要求的是ASP.NET, C#, SQL, AngularJS经验,看起来像是开发一个网站,难不成是老马的卫星公司要上线儿了?

老马全球互联网卫星计划究竟何时浮出水面呢?

“半壁江山”来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SpaceX这个月没发射可看了,好消息是下个月有两次发射可以看,分别为JCSAT-16和Amos-6两次发射。照例都进行回收,但驳船回收可能性较大。大概的发射列表见下面的图,截至目前,全年放话立下的18次发射才刚完成7次,接下来压力山大,发射任务无法完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个是箭体产量跟不上,另一个就是久拖不决一直无法完工的LC39A的发射台改建工作。但即使如此,SpaceX的发射量也已经超过老牌黑店ULA(联合发射联盟),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美国航天发射行业的“半壁江山”

SpaceX设计台词:老子就是半壁江山了,你能把我怎么着吧?

可以看出,如果LC39A的改建还不尽快完成,今年的发射任务老马是铁定又完不成了——又吹牛了。。。为什么要说又

此外,大家期盼已久的火箭整流罩回收还需要一些改进,甚至有可能采用滑翔翼回收。而且Hans重申,整流罩价格很贵,回收是有价值的。SpaceX的整流罩是由大面积的薄壁复合材料构成,具体报价不详,但据称是上百万美金级别的。而且如果你有心,就会发现SpaceX但凡涉及分离机构,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非破坏方式,比如火箭一、二级和级间段的分离用到了看起来简单粗暴的液压推杆,而整流罩也采用的是冷分离方式。迥异于我国经常采用的“一言不合就爆炸”的火工品分离和抛罩方式,当然火工品分离也有其简单可靠的固有优点,但是显然不适合应用在可回收火箭上。因此,你会发现SpaceX一直都在下一盘大棋,所做的一切都为可重复使用这个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好违和的文风)。


SpaceX早年的整流罩分离实验录像,有兴趣可以跟其他家对比一下


火工品分离结构简单、稳妥可靠,观赏效果也好,但是分离方式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只是不同需求的妥协结果,关键还是要看自身努力。比如我国也有过“
火箭兵掂出少4.5克火药拯救一次发射”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搜搜


整流罩回收概念图一张,仅供参考,后续很可能不是这个样子

此外,这次发射又搞了一个大新闻——火箭发射跨过音速时产生了巨大的音爆声,吓坏了不少当地居民。甚至都上了当地的报纸头条(见下图)。但是SpaceX希望卡角的各位能够习惯这种巨响,毕竟以后SpaceX的发射频率会越来越高,尤其是LC39A发射台投入使用后。

看,头版头条哦。。。这待遇
“哦,一个火箭”——佛罗里达日报
最恨你萌这帮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吓出人命导致陆上回收场通不过环评怎么办?但是话说以后重型猎鹰发射的话,当地玻璃厂肯定要好好忙一阵了

最新消息,火箭正在起吊,准备放倒入库了

除此之外,紧张的火箭库房也是个发愁的事情。似乎SpaceX是全世界唯一一家需要为火箭库房而发愁的公司——或许这就是福的烦恼吧?笔者早在年初就说过,希望老马为以后堆积如山的火箭而发愁,只不过这天来得似乎太快了。所以SpaceX正在当地寻找其他可以利用的库房来存放接下来要不断回收的火箭

OK,今天就唠叨到这里,如果想观看更多唠叨、八卦和爆料,就请你懂的。当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航天爱好者”(微信搜索hangtianfans),欢迎您的真知灼见。




还是老规矩,图文精排版的文章放在下面链接里,公众号里喜欢的可以关注一下:图文精排版的原文

前天的CRS-9发射和陆地回收均已完美收官,因为当天发射前看到还有好多网友在四处求问发射时间和直播渠道,所以主页君牺牲了每日一次的推送机会,赶紧用10分钟时间把夜空同志的发射预告给搬了上来,因此浪费了加关注的宝贵机会。(泪奔)

此次发射中壮美的延时摄影想必已经刷爆了各位的朋友圈,所以我们不再重复这些内容(有需要的见文末),而是将发射之后的易被大多媒体忽略的重要信息、未来计划以及无责任吐槽和爆料汇总出来,不过这基本属于爱好者向了,所以看不太懂的可以先点击文末查看原文了解下此次发射的来龙去脉。


先来通过视频简单回忆一下回收着陆当时的盛况

渐入佳境的回收之路:

这已经是SpaceX第五次成功回收火箭,同时也是第二次成功的陆上回收(上次是15年12月的OG-2任务)。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之前说SpaceX回收成功是运气好的都可以闭嘴了。(注:6月份ABS-2A和Eutelsat 117 West B的双星GTO任务不算回收成功,因为箭体没有被完整拉回)同时,目前LEO(低地轨道)任务的回收和可复用率都是100%(OG-2、CRS-8、CRS-9),因此可以说SpaceX在LEO任务上的回收方案已经相对成熟了。


然而在GTO任务上,由于火箭运力限制,无奈省去了一次反推,因此即使成功回收也大都受损严重,无法复飞。例如之前成功的两次GTO任务,一次已经明确表态火箭受损严重无法复用(详见本号往期回收火箭受损严重,复用之路道阻且长!),另一枚(Thaicom-8)则无下文,但估计也是复用无望。GTO任务的可靠回收很可能还要仰仗于年底猎鹰9火箭的进一步增推(届时猎鹰9的一次性LEO运力将真正达到骇人听闻22.8吨水平)和后续再入防护的进一步改进。事实上年底的增推工作并不是对梅林1D+发动机进行实质性的大幅改进,而只是基于前期测试和发射实际情况进一步释放发动机的推力上限。届时不起眼的梅林1D+发动机推力将达到真空914kN,海平面845 kN。

2.jpg (35.79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超额定推力工作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就有时工作在104.5%的额定功率水平上,这是因为发动机在研发阶段为保守和安全起见都会预留安全裕度,在后期验证发动机稳定可靠后,则会根据运力需求进一步释放推力水平。

吃一堑长一智:

此次任务虽然与OG-2同为陆上回收任务,但是正如SpaceX发射负责人Hans所说:“我们从之前的回收中学到了很多”。所以此次发射据称采取了一些改进,以进一步降低回收过程对箭体的损伤和冲击。根据分析,这种改进很可能是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点火时序。我们首先来看对比下去年12月的OG-2任务和本次任务的发射时序(下图)。可以发现此次发射所有回收的节点都提前了,不到8分钟一级火箭就着陆了。

3.jpg (34.3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CRS-9任务的发射时序

4.jpg (32.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OG-2任务的发射时序

来来来,重温一下独特的箭上视角回收

5.gif (1.08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我估计你看完了的表情是这样的

由于回收过程的点火时序优化,加之载荷不同(OG-2载荷只有2吨多,而CRS-9有6吨多),导致了火箭起飞和回收的整个过程都发生了变化,有兴趣的可以分析下面的四张对比图(根据发射数据汇总仿真而成),看看能不能分析出SpaceX到底是怎么优化一级箭体的回收工况的。说句题外话,话说放眼世界航天领域,肯定有不少公司都在注视着SpaceX的VTVL回收模式,一旦这种模式成熟可靠且确实能够大幅降低成本,肯定会有一批跟风者投身其中,但是看热闹不等于会热闹,历次发射和回收中得来的数据、经验和教训是很难通过录像看出来的。所以如果也想要做VTVL,只有两个方法,要么自己也重新趟一遍曲折的“回收之路”,要么直接挖人,因此想必届时一场挖墙脚风波肯定是少不了了

6.jpg (14.2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CRS-9一级箭体的飞行轨迹平面

7.jpg (14.4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OG-2一级箭的飞行轨迹平面图

9.jpg (14.3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OG-2一级箭的速度-时间图

8.jpg (14.3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CRS-9一级箭的速度-时间图

10.jpg (41.6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SpaceX的设计迭代非常迅速,火箭几乎发发不同,每次都有改进,完全是IT企业的行事风格,话说这种做法到现在也没出过事情也真是奇迹,上图为SpaceX的研发迭代示意图,设计一点,测试一点,然后循环继续

由于此次回收工况并不恶劣,再加上改进了点火时序,因此箭体状态良好,仅从表面烧黑痕迹就可以看出火箭表面较以往更加干净,因此应该也具备了后续复飞的条件。老马也在发射之后也马上就发推特说火箭检查状态良好,准备好再次起飞了。但是能复飞不等于马上就准备好复飞,这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如果你说马斯克有妄想症和情绪过激,我保证不反驳你。例如之前宣称的利用回收火箭重复发射起飞,现在已经推迟到了今年秋天,之前承诺的十次点火测试也没有见到公开消息。此外在媒体会上Hans还确认了,将于秋天复飞的火箭一级正是CRS-8任务回收的那一枚,现在正在做各种准备和硬件测试。首个小白鼠客户很可能是抠门的SES公司(因为据称SES要五折优惠,此外保险公司为复飞给出了10%的优惠保费率)。但是在笔者看来,来自卢森堡的SES公司显然算不上复飞的合适客户,因为复飞最理想的任务状态不是单单打一发二手火箭上去,而是在完成任务后继续回收,乃至继续复用,这才是理想的复用。但是从SES-9的经验来看,波音702HP平台卫星太重,回收工况恶劣,基本上回来也没法复用了。而如果能如笔者所设想,换成一个LEO载荷,继续回收并继续复用这枚火箭一级,对于整个航天发射行业必将是极具纪念意义的一件事情。

11.png (19.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马斯克的推特,显然和CRS-8时一样过于乐观

12.png (18.8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此外老马对于火箭二级回收这件事儿也是依旧不死心,不过短期来说没戏,因为火箭二级回收涉及再入大气层和回收费效比等诸多问题

13.jpg (18.14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OG-2(左)和CRS-9(右)的回收箭体对比图,从上部来看明显干净了不少,而且CRS-9的载荷其实还更重

此外,SpaceX正在招聘C#/.NET程序员,因为众所周知的ITAR的限制,在美且有绿卡或美国公民身份的同志才可以考虑,工作地点在加州。之所以提及这点,主要是因为航天领域箭上系统或者星上系统对实时性要求很高,一般不会采用C#/.NET,而且这次要求的是ASP.NET, C#, SQL, AngularJS经验,看起来像是开发一个网站,难不成是老马的卫星公司要上线儿了?

14.gif (425.7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老马全球互联网卫星计划究竟何时浮出水面呢?
“半壁江山”来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SpaceX这个月没发射可看了,好消息是下个月有两次发射可以看,分别为JCSAT-16和Amos-6两次发射。照例都进行回收,但驳船回收可能性较大。大概的发射列表见下面的图,截至目前,全年放话立下的18次发射才刚完成7次,接下来压力山大,发射任务无法完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个是箭体产量跟不上,另一个就是久拖不决一直无法完工的LC39A的发射台改建工作。但即使如此,SpaceX的发射量也已经超过老牌黑店ULA(联合发射联盟),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美国航天发射行业的“半壁江山”

15.gif (1.06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SpaceX设计台词:老子就是半壁江山了,你能把我怎么着吧?

16.jpg (40.3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可以看出,如果LC39A的改建还不尽快完成,今年的发射任务老马是铁定又完不成了——又吹牛了。。。为什么要说又

此外,大家期盼已久的火箭整流罩回收还需要一些改进,甚至有可能采用滑翔翼回收。而且Hans重申,整流罩价格很贵,回收是有价值的。SpaceX的整流罩是由大面积的薄壁复合材料构成,具体报价不详,但据称是上百万美金级别的。而且如果你有心,就会发现SpaceX但凡涉及分离机构,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非破坏方式,比如火箭一、二级和级间段的分离用到了看起来简单粗暴的液压推杆,而整流罩也采用的是冷分离方式。迥异于我国经常采用的“一言不合就爆炸”的火工品分离和抛罩方式,当然火工品分离也有其简单可靠的固有优点,但是显然不适合应用在可回收火箭上。因此,你会发现SpaceX一直都在下一盘大棋,所做的一切都为可重复使用这个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好违和的文风)。


SpaceX早年的整流罩分离实验录像,有兴趣可以跟其他家对比一下

17.jpg (23.33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火工品分离结构简单、稳妥可靠,观赏效果也好,但是分离方式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只是不同需求的妥协结果,关键还是要看自身努力。比如我国也有过“
火箭兵掂出少4.5克火药拯救一次发射”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搜搜


18.jpg (16.8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整流罩回收概念图一张,仅供参考,后续很可能不是这个样子

此外,这次发射又搞了一个大新闻——火箭发射跨过音速时产生了巨大的音爆声,吓坏了不少当地居民。甚至都上了当地的报纸头条(见下图)。但是SpaceX希望卡角的各位能够习惯这种巨响,毕竟以后SpaceX的发射频率会越来越高,尤其是LC39A发射台投入使用后。

19.jpg (18.4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看,头版头条哦。。。这待遇

20.jpg (90.5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哦,一个火箭”——佛罗里达日报

21.gif (471.0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最恨你萌这帮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吓出人命导致陆上回收场通不过环评怎么办?但是话说以后重型猎鹰发射的话,当地玻璃厂肯定要好好忙一阵了

22.jpg (18.6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最新消息,火箭正在起吊,准备放倒入库了

除此之外,紧张的火箭库房也是个发愁的事情。似乎SpaceX是全世界唯一一家需要为火箭库房而发愁的公司——或许这就是福的烦恼吧?笔者早在年初就说过,希望老马为以后堆积如山的火箭而发愁,只不过这天来得似乎太快了。所以SpaceX正在当地寻找其他可以利用的库房来存放接下来要不断回收的火箭

OK,今天就唠叨到这里,如果想观看更多唠叨、八卦和爆料,就请你懂的。当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航天爱好者”(微信搜索hangtianfans),欢迎您的真知灼见。

23.jpg (30.8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7-21 19:32 上传


我只问一句,现在成功率是多少?前一段时间看到的各种失败可够多。
现实派对情怀党 发表于 2016-7-21 08:39
我只问一句,现在成功率是多少?前一段时间看到的各种失败可够多。
自从OG-2首次回收成功开始,回收成功率室5/7,也就是71.4%,只有jason-3腿软和双星任务燃料不足失败了两次,其他都成功了。
微信的图看不到!
我只问一句,现在成功率是多少?前一段时间看到的各种失败可够多。
回收完成还是然并卵,现实的问题是箭体和发动机烧灼严重,能不能复用毫无前景
图全挂了啊....

现在回收问题是真不大,尤其是低轨,小载荷的

赶紧复射吧,说到底为的不就是这嘛
低轨小载荷问题看样子不大,第二级回收还是省省吧,20倍音速减速到6倍,二级要富余一半燃料用于减速,加防热罩太重
不但要重复发射,还要看能重复发射几次……
不但要重复发射,还要看能重复发射几次……
所以我在文章里说,SES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复飞客户,能飞个3~5次才有意义。更多就留到以后改进了
以前说要回收的,大家评价说回收不靠谱不可能肯定失败

回收成了,评价说成功是偶然的多几次才算可靠

多次成功了,评价说还要重复发射才算成功

眼见要重复发射了,评价说得多几次才算成功啊

大家的胃口被一次次成功吊起来了,要求越来越高
我喜欢打枪 发表于 2016-7-21 16:06
以前说要回收的,大家评价说回收不靠谱不可能肯定失败

回收成了,评价说成功是偶然的多几次才算可靠
下次都学聪明点,即使想象力和判断力比较差,别人创新时,也少讲些风凉话。这样会少被打脸
homeworld2008 发表于 2016-7-21 09:26
自从OG-2首次回收成功开始,回收成功率室5/7,也就是71.4%,只有jason-3腿软和双星任务燃料不足失败了两 ...
还有个 SES-9 没?
还有个 SES-9 没?
晕,忘了这货了。。。那就是5/8,60多%
以前说要回收的,大家评价说回收不靠谱不可能肯定失败

回收成了,评价说成功是偶然的多几次才算可靠

这些都是你说的,我们可没说过。火箭回收技术70年代就突破了,由于经济性不佳才没有应用。
这些都是你说的,我们可没说过。火箭回收技术70年代就突破了,由于经济性不佳才没有应用。


七十年代哪个火箭回收了
这些都是你说的,我们可没说过。火箭回收技术70年代就突破了,由于经济性不佳才没有应用。
s劈叉这玩意并没有突破什么新技术,所以唯一的价值就是大量复用降低成本。

毕竟为了回收多装燃料已经严重阉割运力了,如果复飞次数太少反而得不偿失,计划仍然失败。
即使最乐观 也只能用于向空间站送水食补给这样的最廉价用品  土豆星都未必敢用来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