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运20服役,兼论运20的运用(作者:内务人民委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57:14


近日,我国新一代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正式服役,标志着我国战略空运能力迈上了新的高度。恭喜运20,恭喜西飞公司!
借此机会,我们简要讨论一下运20这样的大型运输机在军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运20的功能,一个常见的议题,同时也是讨论误区,就是分析它能否以及如何运载现役主战坦克,如96系列甚至99系列。但实际上,运载坦克并非运20最主要的设计目标。当然费点功夫也是可以运的,但显然不是日后的主要任务。
这么说是因为空运坦克是一种非常浪费运力的行为,实际上却很难对战局起到足够的帮助。现代装甲部队是陆军中最笨重也最难伺候的部队。完整的装甲部队不但需要坦克,还需要大量的弹药,油料,淡水,零配件,后勤人员和设备,以及配属作战的步兵,炮兵,野战防空兵,工程兵等等分队。不把这些家当一起运到战场,单单空运两三辆坦克到战场上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而全套家伙事一起空运会占用大量宝贵的空运运力,反而影响其它重要物资和人员的运输,妨碍了作战行动。

    另外,运输机的载重直接关系到它的起降能力。轻载的军用运输机可以在长度较短的劣质野战跑道起降。但要运载坦克这样的重装备,运输机就必须在长且坚固的混凝土跑道起降,这也大大限制了空运的灵活性。再加上为了运输坦克,需要专门加固运输机货舱的地板,付出额外的重量代价,牺牲载油量和航程。这就更不划算了。
所以,尽管美军的大型运输机确有运载坦克的能力,但多数情况下,坦克还是靠货船运输,或者直接提前储存在战区附近的战略物资储备仓库里。对于运20的运用,我们大致也可作如是观。
另一种常常出现在电视上的镜头,就是大型运输机直接参加伞降任务,如下图这样。其实也不是它们的主要业务。
要说清这一问题,就要简单讲一下常见的军事空运模式。美国空军目前采用的是两级空运的模式,C17这样的大型运输机负责从后方运输人员和物资到达战区主要机场,然后转交C130这样的中型战术运输机从战区主要机场运往前线野战机场或者空降场。理论上讲,对于战场急需的关键性物资,C17也可以一站式运抵前线,但平常这么干的不多。一是因为野战机场起降对C17这样金贵的大型运输机损伤很大,实在是心疼。二是万一被击落,损失一架C17比损失一架C130肉疼得多。所以多数时候,只要技术条件允许,还是用C130来执行前线运输/空投任务比较多。需要频繁战术空运的陆军装备如斯特赖克战车等,设计时就在尺寸和重量上考虑了兼容C130的运载能力。
C17大型战略运输机也可以这样从尘土飞扬的野战机场起降,但多数时候没人舍得这么烧包



    中国空军作为美国空军最大的粉丝,在运输模式上基本也是效法美国。运20当然是扮演C17的角色。相应搭配的战术运输机,就是价格便宜量又足的运8/运9家族了。多数的前线空运/空投任务,当然应该由运8而非运20承担。另外也要看到的是,至少在目前,运20的发动机动力不理想,短距起降能力不能和C17相提并论,C17能适应的野战机场,运20也未必就能用。所以近期内估计运20还是老老实实飞设施完备的机场为主。
那么运20真正的主要运输对象,就基本可以勾勒出来了。除了个别时候需要紧急运往前线部署的中型/轻型作战部队之外,主要是向战区运输各种稀缺的物资,从消耗较多的弹药,到各种战场需要的特殊装备,再到运回后方医院做长期休养的重伤病员。
关于战场稀缺装备的紧急运输,我们这里提一个经典的战例,朝鲜战争时期长津湖战役期间围绕水门桥的作战。

    在长津湖战役期间,美军陆战一师遭到志愿军九兵团正面打击,向后方溃退。此时志愿军一支穿插小分队切入美军后方,炸毁了陆战一师撤退道路上的水门桥。这座桥并不大,但却是美军——尤其是其车辆装备——撤退的必经之路。
按照以往解放战争的经验,遭到迎头打击,退路又被断掉,这支部队要是国军那就只剩下投降和溃散两个选择了。但美军玩出了志愿军想不到的花样,从后方空运了若干套钢筋预制框架桥,用运输机伞降到水门桥附近的美军阵地。然后美军工兵在很短时间内就用预制桥恢复了水门桥的通行。陆战一师得以有序通过水门桥撤退。而志愿军穿插分队此时兵力和装备均严重不足,无力阻止美军空投、修桥,只得眼看美军逃出生天。水门桥之战因此成为空降关键物资扭转战局的经典战例。



    除了用空运支持陆军作战之外,运20的服役也给空军自身的作战部署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

    通常而言,一支空军部队的战斗机会固定部署在一个机场。理论上讲,战斗机及其飞行员可以很容易飞到另一个机场降落,但整支部队要转场到另一个机场可是很麻烦。大批油料,弹药,零备件,检修保障设备,还有地勤人员,他们都是没有翅膀的。就现在而言,这些人员物资都只能坐火车前往新的机场,从打包出发到抵达新机场重新展开,怎么着也得几天时间。这一点大大限制了空军机动部署的灵活性。而对于即将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问题甚至更加严重。一是因为四代隐形战斗机的维护保养需要的专业设备比以前只多不少,二是因为四代机数量有限,不能像老式战斗机那样全国各地撒胡椒面分散部署来解决问题。

    美国空军也是在F22的部署中遇到了类似问题,作为解决方案,提出了“快速猛禽”的策略。把F22所需的专用设备和人员打包装进C17运输机,四架F22配一架C17,一起飞到新机场,理论上可以在24小时内重新部署完毕。中国空军装备了运20以后,势必也会摸索相似的转场部署模式。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西南边境地区的部署需求。中印边境地区,中国一侧是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这里机场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现代化战斗机通常不在这里常驻,只是定期在此轮换部署,熟悉环境。

然而国境线对面却是印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交通条件良好,机场众多,战斗机部队集中部署。这就意味着,一旦边境地区爆发冲突,中国空军来不及大规模前出部署之前,边境战场将面临以少打多的劣势。

    而得到大型运输机协助转场的话,上述问题就能大大缓解。在边境冲突尚在酝酿时,空军部队就可以迅速部署到一线,以高压态势遏制对方的军事冒险倾向。



    本来这篇文章写到这儿就差不多了。可是最近又看到试飞员徐勇凌的采访报道,所以追加一点东西。



    在这片访谈中,徐勇凌指出,运20的采购数量很可能不足百架,因为中国没有美国那样多的洲际调动需求。而且运20只是过渡性装备,不久的将来中国还会有更新的大型运输机研制计划。

    委员认为,徐勇凌又在忽悠了。

    首先,关于运20的采购数量,委员以为,现在所有言之凿凿说一定会有多少架的都是忽悠。大规模空运的组织协调对于中国空军来说也是全新的课题,有待摸索和研究。在这个问题搞出眉目之前,就算是许其亮和马晓天也不可能打包票说多少架飞机够用。

    徐勇凌说中国空军没有那么多洲际部署需求,所以不需要像美国那样采购超过两百架C17。对此,委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也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即使在国境内调动,很多调动距离也不亚于美国的洲际调动。从乌鲁木齐到广州一线的航程完全不亚于美军从德国直飞伊拉克的距离。而且,美军中不但有二百多C17,还有几十架更大型的C5承担洲际运输任务。中国可没有半架C5,所有大中型物资中远距离以上的空运都指望运20呢。再一个,中国空军固然现在没有多少跨国任务。可随着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增多,未来的中国空军海外部署只会比现在更多,需要的大型运输机也要相应增加。



    至于说运20是过渡性装备,这就更离谱了。运输机不比战斗机,技术更新没那么迅速,飞行操作也相对保守。所以总体设计没有大缺陷的运输机都会用很长时间。C17是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前设计的飞机了,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型运输机没有之一。C130和IL76,一个运输量略小,一个货舱偏窄,都是娘胎里带来的问题,不好彻底解决。但美俄两国都继续推陈出新,不断推出新的改进型号继续销售,各国用户也都照样采购使用。归根结底,各国的军费预算都是有限的,谁也没有无限的资金去追求完美的飞机。即使土豪如美军,多数时候也是明知有问题,凑合凑合继续使用。运20这个机体的设计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掘充分。经过深度改进和挖潜,运20的货运能力比肩C17并不是不可能。中国空军又怎么可能放着这个机型不做改进,反而马上又去追求更新型号的飞机呢?

近日,我国新一代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正式服役,标志着我国战略空运能力迈上了新的高度。恭喜运20,恭喜西飞公司!
借此机会,我们简要讨论一下运20这样的大型运输机在军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运20的功能,一个常见的议题,同时也是讨论误区,就是分析它能否以及如何运载现役主战坦克,如96系列甚至99系列。但实际上,运载坦克并非运20最主要的设计目标。当然费点功夫也是可以运的,但显然不是日后的主要任务。
这么说是因为空运坦克是一种非常浪费运力的行为,实际上却很难对战局起到足够的帮助。现代装甲部队是陆军中最笨重也最难伺候的部队。完整的装甲部队不但需要坦克,还需要大量的弹药,油料,淡水,零配件,后勤人员和设备,以及配属作战的步兵,炮兵,野战防空兵,工程兵等等分队。不把这些家当一起运到战场,单单空运两三辆坦克到战场上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而全套家伙事一起空运会占用大量宝贵的空运运力,反而影响其它重要物资和人员的运输,妨碍了作战行动。

    另外,运输机的载重直接关系到它的起降能力。轻载的军用运输机可以在长度较短的劣质野战跑道起降。但要运载坦克这样的重装备,运输机就必须在长且坚固的混凝土跑道起降,这也大大限制了空运的灵活性。再加上为了运输坦克,需要专门加固运输机货舱的地板,付出额外的重量代价,牺牲载油量和航程。这就更不划算了。
所以,尽管美军的大型运输机确有运载坦克的能力,但多数情况下,坦克还是靠货船运输,或者直接提前储存在战区附近的战略物资储备仓库里。对于运20的运用,我们大致也可作如是观。
另一种常常出现在电视上的镜头,就是大型运输机直接参加伞降任务,如下图这样。其实也不是它们的主要业务。
要说清这一问题,就要简单讲一下常见的军事空运模式。美国空军目前采用的是两级空运的模式,C17这样的大型运输机负责从后方运输人员和物资到达战区主要机场,然后转交C130这样的中型战术运输机从战区主要机场运往前线野战机场或者空降场。理论上讲,对于战场急需的关键性物资,C17也可以一站式运抵前线,但平常这么干的不多。一是因为野战机场起降对C17这样金贵的大型运输机损伤很大,实在是心疼。二是万一被击落,损失一架C17比损失一架C130肉疼得多。所以多数时候,只要技术条件允许,还是用C130来执行前线运输/空投任务比较多。需要频繁战术空运的陆军装备如斯特赖克战车等,设计时就在尺寸和重量上考虑了兼容C130的运载能力。
C17大型战略运输机也可以这样从尘土飞扬的野战机场起降,但多数时候没人舍得这么烧包



    中国空军作为美国空军最大的粉丝,在运输模式上基本也是效法美国。运20当然是扮演C17的角色。相应搭配的战术运输机,就是价格便宜量又足的运8/运9家族了。多数的前线空运/空投任务,当然应该由运8而非运20承担。另外也要看到的是,至少在目前,运20的发动机动力不理想,短距起降能力不能和C17相提并论,C17能适应的野战机场,运20也未必就能用。所以近期内估计运20还是老老实实飞设施完备的机场为主。
那么运20真正的主要运输对象,就基本可以勾勒出来了。除了个别时候需要紧急运往前线部署的中型/轻型作战部队之外,主要是向战区运输各种稀缺的物资,从消耗较多的弹药,到各种战场需要的特殊装备,再到运回后方医院做长期休养的重伤病员。
关于战场稀缺装备的紧急运输,我们这里提一个经典的战例,朝鲜战争时期长津湖战役期间围绕水门桥的作战。

    在长津湖战役期间,美军陆战一师遭到志愿军九兵团正面打击,向后方溃退。此时志愿军一支穿插小分队切入美军后方,炸毁了陆战一师撤退道路上的水门桥。这座桥并不大,但却是美军——尤其是其车辆装备——撤退的必经之路。
按照以往解放战争的经验,遭到迎头打击,退路又被断掉,这支部队要是国军那就只剩下投降和溃散两个选择了。但美军玩出了志愿军想不到的花样,从后方空运了若干套钢筋预制框架桥,用运输机伞降到水门桥附近的美军阵地。然后美军工兵在很短时间内就用预制桥恢复了水门桥的通行。陆战一师得以有序通过水门桥撤退。而志愿军穿插分队此时兵力和装备均严重不足,无力阻止美军空投、修桥,只得眼看美军逃出生天。水门桥之战因此成为空降关键物资扭转战局的经典战例。



    除了用空运支持陆军作战之外,运20的服役也给空军自身的作战部署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

    通常而言,一支空军部队的战斗机会固定部署在一个机场。理论上讲,战斗机及其飞行员可以很容易飞到另一个机场降落,但整支部队要转场到另一个机场可是很麻烦。大批油料,弹药,零备件,检修保障设备,还有地勤人员,他们都是没有翅膀的。就现在而言,这些人员物资都只能坐火车前往新的机场,从打包出发到抵达新机场重新展开,怎么着也得几天时间。这一点大大限制了空军机动部署的灵活性。而对于即将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问题甚至更加严重。一是因为四代隐形战斗机的维护保养需要的专业设备比以前只多不少,二是因为四代机数量有限,不能像老式战斗机那样全国各地撒胡椒面分散部署来解决问题。

    美国空军也是在F22的部署中遇到了类似问题,作为解决方案,提出了“快速猛禽”的策略。把F22所需的专用设备和人员打包装进C17运输机,四架F22配一架C17,一起飞到新机场,理论上可以在24小时内重新部署完毕。中国空军装备了运20以后,势必也会摸索相似的转场部署模式。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西南边境地区的部署需求。中印边境地区,中国一侧是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这里机场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现代化战斗机通常不在这里常驻,只是定期在此轮换部署,熟悉环境。

然而国境线对面却是印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交通条件良好,机场众多,战斗机部队集中部署。这就意味着,一旦边境地区爆发冲突,中国空军来不及大规模前出部署之前,边境战场将面临以少打多的劣势。

    而得到大型运输机协助转场的话,上述问题就能大大缓解。在边境冲突尚在酝酿时,空军部队就可以迅速部署到一线,以高压态势遏制对方的军事冒险倾向。



    本来这篇文章写到这儿就差不多了。可是最近又看到试飞员徐勇凌的采访报道,所以追加一点东西。



    在这片访谈中,徐勇凌指出,运20的采购数量很可能不足百架,因为中国没有美国那样多的洲际调动需求。而且运20只是过渡性装备,不久的将来中国还会有更新的大型运输机研制计划。

    委员认为,徐勇凌又在忽悠了。

    首先,关于运20的采购数量,委员以为,现在所有言之凿凿说一定会有多少架的都是忽悠。大规模空运的组织协调对于中国空军来说也是全新的课题,有待摸索和研究。在这个问题搞出眉目之前,就算是许其亮和马晓天也不可能打包票说多少架飞机够用。

    徐勇凌说中国空军没有那么多洲际部署需求,所以不需要像美国那样采购超过两百架C17。对此,委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也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即使在国境内调动,很多调动距离也不亚于美国的洲际调动。从乌鲁木齐到广州一线的航程完全不亚于美军从德国直飞伊拉克的距离。而且,美军中不但有二百多C17,还有几十架更大型的C5承担洲际运输任务。中国可没有半架C5,所有大中型物资中远距离以上的空运都指望运20呢。再一个,中国空军固然现在没有多少跨国任务。可随着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增多,未来的中国空军海外部署只会比现在更多,需要的大型运输机也要相应增加。



    至于说运20是过渡性装备,这就更离谱了。运输机不比战斗机,技术更新没那么迅速,飞行操作也相对保守。所以总体设计没有大缺陷的运输机都会用很长时间。C17是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前设计的飞机了,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型运输机没有之一。C130和IL76,一个运输量略小,一个货舱偏窄,都是娘胎里带来的问题,不好彻底解决。但美俄两国都继续推陈出新,不断推出新的改进型号继续销售,各国用户也都照样采购使用。归根结底,各国的军费预算都是有限的,谁也没有无限的资金去追求完美的飞机。即使土豪如美军,多数时候也是明知有问题,凑合凑合继续使用。运20这个机体的设计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掘充分。经过深度改进和挖潜,运20的货运能力比肩C17并不是不可能。中国空军又怎么可能放着这个机型不做改进,反而马上又去追求更新型号的飞机呢?
不多见的好文
比较切合实际
不多见的好文
这个作者很有几篇高水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