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进高校,成为一级学科,你怎么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12:36
近日,一批“儒家学者”在四川大学召集会议,联名倡议在中国高校设立“儒学一级学科”,与政治学、社会学等并列,引起很大争议。更有所谓“当代大陆新儒家五大重镇”,跟风喊出了“中国必须再儒化”的口号。

儒学真的应该进入高校,成为“一级学科”吗?

这些当代“儒家学者”们所主张进入高校的“儒学”,乃是以“西方文化”为对立面的“儒学”

“儒学”到底是什么,貌似是个不言自明的东西。其实大大不然。自西汉起,儒家知识分子内部就已有“真儒”和“伪儒”之争。扬雄说孔、孟是真儒,其后则假儒当道;程颐之儒、朱熹之儒、王阳明之儒,都曾被朝廷宣布为“伪学”而遭禁止;明末,又有王夫之指责汉儒、宋儒、明儒乃是伪儒、败类之儒……

要了解某种自称“儒学”的东西究竟是何物,最简洁的办法,就是看它批判什么,反对什么。比如,孔孟时代,儒学反对“杨墨”——孔孟主张成仁取义,杨朱主张“拔一毛可利天下,不为也”;孔孟主张按血缘关系有差别的“孝悌”,墨家主张对所有人无差别的“兼爱”。再如,秦汉之际,儒、法尖锐对立——儒家重视礼乐,主张仁义,法家却把礼乐、诗书、良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列为必须铲除的“六虱”。

所幸的是,本次“儒家学者”们所倡议的“儒学”,也有很明确的批判对象。据“学者”们自述,其要求把“儒学”列入大学“一级学科”最主要的理由是:“中国历史上就有儒教传统,安顿全民信仰。而今信仰空间真空,西方某些信仰乘虚而入,把中国人变成了外国人,中国文化变成了西方文化。出于重建民族精神家园的需要,也应提倡儒学。”简言之,他们所倡导的“儒学”,以西学、西方文化为对立面。

儒学进高校,成为一级学科,你怎么看?

图注:所谓“当代大陆新儒家五大重镇”呼喊“中国必须再儒化”

谭嗣同、梁启超等知识分子,致力于贯通西学与儒学,难道可以说他们已经“变成了外国人”?

以“西学”为假想敌的“儒学”,在中国近代史上,其实屡见不鲜。比如,1870年代,郭嵩焘出使欧洲,赞誉“英国行政,务求便民”,不但优于大清,即便是儒家传说中的三代之治,也无法与之相比。结果被国人群指为汉奸。名儒王闿运责备郭撒谎,理由是按照儒家的理论,西洋人属于“夷狄”, “夷狄”不能算人,只是“通人气”后懂得了诈伪的“物”,不可能创造比大清更优秀的行政体系。与郭一同出使的名儒刘锡鸿,一面大骂郭是汉奸,要与之划清界限;一面又在笔记中承认英国确实没有残暴不仁之政。为弥合这种矛盾,刘给出一种诡异的解释:西洋文明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英国知仁义之本,以臻富强”,乃是他们曾来过中国,“得闻圣教所致”,而且西洋人学到的只是“圣教”的皮毛,大清要富强,完全不必向他们学习,只要恢复“祖宗旧法”即可。

但在近代史上,也还有另一批致力于贯通“西学”与“儒学”的儒家知识分子存在。比如,谭嗣同在《仁学》里说:孔子之儒学,传至孟子时“畅宣民主之理”,乃是继承了孔子的原教旨。可惜此说失传,后世儒者自荀子开始,冒儒学之名败坏儒学,以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大盗与乡愿以儒学为遮羞布,互相利用,成就了中国两千年的漫长专制。梁启超也有相似的观点。梁说:议院虽是西洋之物,但儒学的“五经诸子传记”之中,也多有相似主张,可惜君主专制统治太长,无人敢于阐发罢了。梁还说,孔教以平等为宗旨,孟子全书皆言民权,可惜“后世民贼,乃借孔子之名,以行专制之政”。

当然,孔孟之“民本”并不完全等同于近代之“民权”,毕竟相差数千年。但二者背后的人道主义精神,却无疑是共通的。这种共通,不独谭、梁二人有所体察,更早一些的儒者徐继畲、郭嵩焘、薛福成、严复等,也都有深刻体会。甚至于明末大儒黄宗羲、王夫之等,虽从未听闻西方“民权”之说,却也提出了“凡帝王皆贼”、用“众治”取代“独治”的主张。黄宗羲甚至尖锐地指出:专制政体之本质,乃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君王)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而真正的好社会,则是“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的状态。这种对公权力的批判、对个人私利的维护,与清末谭、梁等人的思想以及近代西方的“民权”理念,可以说是完全相通的。

所以呢,当代“儒家学者”们如果想把“儒学”列入大学“一级学科”,就不能光抽象地以“西方文化”为假想敌,还需要回答更具体的问题:1、你们要的,是王闿运、刘锡鸿那种与“西学”对抗的“儒学”,还是黄宗羲、王夫之、郭嵩焘、谭嗣同、梁启超那种贯通中西的“儒学”?2、如果选择前者,后者该如何安放?难道说谭嗣同、梁启超这样的志士,已“变成了外国人”?如果选择后者,那么“西方某些信仰乘虚而入,把中国人变成了外国人,中国文化变成了西方文化”之说,还能不能够成立?

儒学进高校,成为一级学科,你怎么看?

图注:郭嵩焘

说是要“培养合格公民、塑造君子人格”,然而历代官学培养出来的“从道不从君”、绝不与强权苟且的真儒少之又少

倡议书中还提到,把“儒学”列入大学“一级学科”的另一重要理由,是为了“培养合格公民、塑造君子人格”,让国家和民族走上“全面改善和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康庄大道”。

很遗憾,这些当代“儒家学者”们没有给出“合格公民”、“君子人格”的具体定义。但孔、孟想造就什么样的“君子人格”,我们是知道的,简单来说,就是“从道不从君”。一个真正的儒者,应该坚守自己所信奉的民本理念,践行孔子所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践行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践行范仲淹所说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践行谭嗣同所说的“流血请自嗣同始”……而绝不与强权苟且。也正因为真儒学绝不与强权苟且,朱熹才会慨叹真儒们的政治理想,“千五百年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

可惜的是,中国历史上,官学培养出来的拥有“君子人格”的真儒少之又少。汉代之察举制“以德取士”,结果“守墓生子”之类的伪君子大盛。隋唐而下“科举取士”,结果凝成《儒林外史》一部丑剧。究其根源,在于“百代都行秦政制”,都在搞儒表法里这套统治术。用儒学的“道”来装点门面,粉饰合法性;用法家的“术”来操弄权力,维持社会稳定。梁启超所悲叹的“我国万事不进步,而独防民之术乃突过于先进国,此真可痛哭也”,即是指此。区区科举,不过是“通过文字游戏挑选聪明人而对道德毫无分辨力”,自无可能筛选出有“君子人格”的真儒。儒学与强权的关系越苟且,儒者的人格也就越低劣,至清代康雍乾三朝,已可谓几近于无——臣属上奏“君恩深重,涓埃难报”, 雍正都要严厉申斥:难道君恩不深重,你就不觉得“涓埃难报”了吗?自不难想象,承继孔孟“民贵君轻”理念的真儒,在这样的时代,已毫无活路。

所以呢,当代“儒家学者”们如果想把“儒学”列入大学“一级学科”,恐怕还得再解释清楚两个问题:1、其所谓的“合格公民”、“君子人格”,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公民”,是一种怎样的“人格”?2、察举、科举时代的儒学教育,培养不出“君子人格”,何以今天将其列入大学“一级学科”,就自信能够培养得出来?

儒学进高校,成为一级学科,你怎么看?

图注:2016年5月25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小学学生在诵读《论语》

说是可以推动国学成为高校第14大学科门类;但如果这“国学”的对立面是“西学”“洋学”的话,那还不如不搞

倡议书里还讲,设立儒学一级学科,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推动国学门类建设”。简言之,就是可以把“国学”推上与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13个学科门类并列的第14大学科门类。

“儒学”是什么还没讲清楚,“国学”又来了。很可惜,这些当代“儒家学者”们同样没有交代他们心目中的“国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但“国学”应该是个什么东西,清末明初的学者们已有过很成熟的讨论。邓实、黄节说得最明白:“国学”的对立面,不是“西学”、“洋学”,而是“君学”。先秦时代,孔孟等真儒的学说“哀民生之憔悴”,提倡民本,乃是“国学”;秦汉之后,伪儒纷起,其学说“只知有君”,把爱君主、爱朝廷当成爱国,成了“君学”。两千年来,庙堂之上一直是为强权粉饰、辩护的“君学”当道;惟江湖之远有一二在野君子著书讲学,维系着“国学”的一线命脉。

“国学”是没有中西之分的。王国维在《国学丛刊序》里讲:学问本无中西,只有真伪。在真伪之外,区分中学、西学,来争“一国之名誉与光辉”,是很无聊的事情,是在戕害学术的发达。

所以呢,当代“儒家学者”们所谓的“国学”,如果是指“中国传统之学”,其对立面乃是“西学”、“洋学”的话,那这“国学”,不要也罢。

儒学进高校,成为一级学科,你怎么看?

图注:王国维

参考资料

《儒家学者倡议设儒学为一级学科,向西化的学科体制要户口》,澎湃新闻2016年6月23日。《设立儒学为一级学科,好比拿着刀叉吃中华料理》,澎湃新闻2016年6月23日。秦晖,《传统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谌旭彬,《国粹主义浩浩荡荡吞噬晚清改革》,腾讯历史《转型中国》栏目第13期。《王国维自述》,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三联书店,2003。邓实,《国学真论》。……等。
http://view.news.qq.com/a/20160629/006161.htm近日,一批“儒家学者”在四川大学召集会议,联名倡议在中国高校设立“儒学一级学科”,与政治学、社会学等并列,引起很大争议。更有所谓“当代大陆新儒家五大重镇”,跟风喊出了“中国必须再儒化”的口号。

儒学真的应该进入高校,成为“一级学科”吗?

这些当代“儒家学者”们所主张进入高校的“儒学”,乃是以“西方文化”为对立面的“儒学”

“儒学”到底是什么,貌似是个不言自明的东西。其实大大不然。自西汉起,儒家知识分子内部就已有“真儒”和“伪儒”之争。扬雄说孔、孟是真儒,其后则假儒当道;程颐之儒、朱熹之儒、王阳明之儒,都曾被朝廷宣布为“伪学”而遭禁止;明末,又有王夫之指责汉儒、宋儒、明儒乃是伪儒、败类之儒……

要了解某种自称“儒学”的东西究竟是何物,最简洁的办法,就是看它批判什么,反对什么。比如,孔孟时代,儒学反对“杨墨”——孔孟主张成仁取义,杨朱主张“拔一毛可利天下,不为也”;孔孟主张按血缘关系有差别的“孝悌”,墨家主张对所有人无差别的“兼爱”。再如,秦汉之际,儒、法尖锐对立——儒家重视礼乐,主张仁义,法家却把礼乐、诗书、良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列为必须铲除的“六虱”。

所幸的是,本次“儒家学者”们所倡议的“儒学”,也有很明确的批判对象。据“学者”们自述,其要求把“儒学”列入大学“一级学科”最主要的理由是:“中国历史上就有儒教传统,安顿全民信仰。而今信仰空间真空,西方某些信仰乘虚而入,把中国人变成了外国人,中国文化变成了西方文化。出于重建民族精神家园的需要,也应提倡儒学。”简言之,他们所倡导的“儒学”,以西学、西方文化为对立面。

儒学进高校,成为一级学科,你怎么看?

图注:所谓“当代大陆新儒家五大重镇”呼喊“中国必须再儒化”

谭嗣同、梁启超等知识分子,致力于贯通西学与儒学,难道可以说他们已经“变成了外国人”?

以“西学”为假想敌的“儒学”,在中国近代史上,其实屡见不鲜。比如,1870年代,郭嵩焘出使欧洲,赞誉“英国行政,务求便民”,不但优于大清,即便是儒家传说中的三代之治,也无法与之相比。结果被国人群指为汉奸。名儒王闿运责备郭撒谎,理由是按照儒家的理论,西洋人属于“夷狄”, “夷狄”不能算人,只是“通人气”后懂得了诈伪的“物”,不可能创造比大清更优秀的行政体系。与郭一同出使的名儒刘锡鸿,一面大骂郭是汉奸,要与之划清界限;一面又在笔记中承认英国确实没有残暴不仁之政。为弥合这种矛盾,刘给出一种诡异的解释:西洋文明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英国知仁义之本,以臻富强”,乃是他们曾来过中国,“得闻圣教所致”,而且西洋人学到的只是“圣教”的皮毛,大清要富强,完全不必向他们学习,只要恢复“祖宗旧法”即可。

但在近代史上,也还有另一批致力于贯通“西学”与“儒学”的儒家知识分子存在。比如,谭嗣同在《仁学》里说:孔子之儒学,传至孟子时“畅宣民主之理”,乃是继承了孔子的原教旨。可惜此说失传,后世儒者自荀子开始,冒儒学之名败坏儒学,以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大盗与乡愿以儒学为遮羞布,互相利用,成就了中国两千年的漫长专制。梁启超也有相似的观点。梁说:议院虽是西洋之物,但儒学的“五经诸子传记”之中,也多有相似主张,可惜君主专制统治太长,无人敢于阐发罢了。梁还说,孔教以平等为宗旨,孟子全书皆言民权,可惜“后世民贼,乃借孔子之名,以行专制之政”。

当然,孔孟之“民本”并不完全等同于近代之“民权”,毕竟相差数千年。但二者背后的人道主义精神,却无疑是共通的。这种共通,不独谭、梁二人有所体察,更早一些的儒者徐继畲、郭嵩焘、薛福成、严复等,也都有深刻体会。甚至于明末大儒黄宗羲、王夫之等,虽从未听闻西方“民权”之说,却也提出了“凡帝王皆贼”、用“众治”取代“独治”的主张。黄宗羲甚至尖锐地指出:专制政体之本质,乃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君王)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而真正的好社会,则是“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的状态。这种对公权力的批判、对个人私利的维护,与清末谭、梁等人的思想以及近代西方的“民权”理念,可以说是完全相通的。

所以呢,当代“儒家学者”们如果想把“儒学”列入大学“一级学科”,就不能光抽象地以“西方文化”为假想敌,还需要回答更具体的问题:1、你们要的,是王闿运、刘锡鸿那种与“西学”对抗的“儒学”,还是黄宗羲、王夫之、郭嵩焘、谭嗣同、梁启超那种贯通中西的“儒学”?2、如果选择前者,后者该如何安放?难道说谭嗣同、梁启超这样的志士,已“变成了外国人”?如果选择后者,那么“西方某些信仰乘虚而入,把中国人变成了外国人,中国文化变成了西方文化”之说,还能不能够成立?

儒学进高校,成为一级学科,你怎么看?

图注:郭嵩焘

说是要“培养合格公民、塑造君子人格”,然而历代官学培养出来的“从道不从君”、绝不与强权苟且的真儒少之又少

倡议书中还提到,把“儒学”列入大学“一级学科”的另一重要理由,是为了“培养合格公民、塑造君子人格”,让国家和民族走上“全面改善和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康庄大道”。

很遗憾,这些当代“儒家学者”们没有给出“合格公民”、“君子人格”的具体定义。但孔、孟想造就什么样的“君子人格”,我们是知道的,简单来说,就是“从道不从君”。一个真正的儒者,应该坚守自己所信奉的民本理念,践行孔子所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践行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践行范仲淹所说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践行谭嗣同所说的“流血请自嗣同始”……而绝不与强权苟且。也正因为真儒学绝不与强权苟且,朱熹才会慨叹真儒们的政治理想,“千五百年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

可惜的是,中国历史上,官学培养出来的拥有“君子人格”的真儒少之又少。汉代之察举制“以德取士”,结果“守墓生子”之类的伪君子大盛。隋唐而下“科举取士”,结果凝成《儒林外史》一部丑剧。究其根源,在于“百代都行秦政制”,都在搞儒表法里这套统治术。用儒学的“道”来装点门面,粉饰合法性;用法家的“术”来操弄权力,维持社会稳定。梁启超所悲叹的“我国万事不进步,而独防民之术乃突过于先进国,此真可痛哭也”,即是指此。区区科举,不过是“通过文字游戏挑选聪明人而对道德毫无分辨力”,自无可能筛选出有“君子人格”的真儒。儒学与强权的关系越苟且,儒者的人格也就越低劣,至清代康雍乾三朝,已可谓几近于无——臣属上奏“君恩深重,涓埃难报”, 雍正都要严厉申斥:难道君恩不深重,你就不觉得“涓埃难报”了吗?自不难想象,承继孔孟“民贵君轻”理念的真儒,在这样的时代,已毫无活路。

所以呢,当代“儒家学者”们如果想把“儒学”列入大学“一级学科”,恐怕还得再解释清楚两个问题:1、其所谓的“合格公民”、“君子人格”,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公民”,是一种怎样的“人格”?2、察举、科举时代的儒学教育,培养不出“君子人格”,何以今天将其列入大学“一级学科”,就自信能够培养得出来?

儒学进高校,成为一级学科,你怎么看?

图注:2016年5月25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小学学生在诵读《论语》

说是可以推动国学成为高校第14大学科门类;但如果这“国学”的对立面是“西学”“洋学”的话,那还不如不搞

倡议书里还讲,设立儒学一级学科,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推动国学门类建设”。简言之,就是可以把“国学”推上与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13个学科门类并列的第14大学科门类。

“儒学”是什么还没讲清楚,“国学”又来了。很可惜,这些当代“儒家学者”们同样没有交代他们心目中的“国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但“国学”应该是个什么东西,清末明初的学者们已有过很成熟的讨论。邓实、黄节说得最明白:“国学”的对立面,不是“西学”、“洋学”,而是“君学”。先秦时代,孔孟等真儒的学说“哀民生之憔悴”,提倡民本,乃是“国学”;秦汉之后,伪儒纷起,其学说“只知有君”,把爱君主、爱朝廷当成爱国,成了“君学”。两千年来,庙堂之上一直是为强权粉饰、辩护的“君学”当道;惟江湖之远有一二在野君子著书讲学,维系着“国学”的一线命脉。

“国学”是没有中西之分的。王国维在《国学丛刊序》里讲:学问本无中西,只有真伪。在真伪之外,区分中学、西学,来争“一国之名誉与光辉”,是很无聊的事情,是在戕害学术的发达。

所以呢,当代“儒家学者”们所谓的“国学”,如果是指“中国传统之学”,其对立面乃是“西学”、“洋学”的话,那这“国学”,不要也罢。

儒学进高校,成为一级学科,你怎么看?

图注:王国维

参考资料

《儒家学者倡议设儒学为一级学科,向西化的学科体制要户口》,澎湃新闻2016年6月23日。《设立儒学为一级学科,好比拿着刀叉吃中华料理》,澎湃新闻2016年6月23日。秦晖,《传统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谌旭彬,《国粹主义浩浩荡荡吞噬晚清改革》,腾讯历史《转型中国》栏目第13期。《王国维自述》,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三联书店,2003。邓实,《国学真论》。……等。
http://view.news.qq.com/a/20160629/006161.htm
国学科可以,单儒学不支持
有病         

宜坑之

111111111111111111
hanfu1234 发表于 2016-6-29 13:55
国学科可以,单儒学不支持
嗯,也好,一起弘扬研究,朕准了,爱卿着手去办理吧。。@langoo
怎么就业????这个从汉学里搞个分支就可以了
救国无能,亡国有道
有人自己跪下,也想让全国人民跪下,以献媚主人,多抢几根臭骨头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以为先秦的儒学,道学与西法理念,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中国文化是可以在西方法治理念基础上焕发新生的。从东方文化角度有可能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西方的法治理念。
儒学怎么就不能进高校成为一级学科了?

《习近平时代》 选载:一介儒生习近平的文化情结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06_14_363888_s.shtml
最近是恋尸癖高发期么?
革命胜利60多年,孔家店又回来了。德先生,赛先生哭晕在厕所。
    儒教还是按耐不住寂寞,几千年都改不了的投机政治的老毛病,乱世没有担当、治世无方,投机高层倒是一把好手。
呵呵,我党总想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灿烂的一笔。想法是好的,却总是有点不得要领啊
文明在中国是个比较含蓄的词语。而在西方就直接的多,露骨的很。看看civilized这个词吧,本意是先进的,开化的;而其反义词就是uncivilized,即落后的,野蛮的。
而纵观古今中外史的篇章,总是描写的波澜壮阔,满满的都是诗情画意的道德情怀。而事实总是残酷的,在历史的迷雾中,文明演进的过程绝大多数都是依靠血腥的战争来推动的。文明传播学的密码破译过来其实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不要总想着模仿耕战制度下的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其实我国先秦的文明要比它们更先进,更牛逼。不过,这些都成了过去,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只有发展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制度、文化,科技和人才培养体系才是真正先进的人类文明,才能在人类历史篇章中铸就新的辉煌。
因此,国人大可不必纠结于过去而抱残守缺,也没必要为自己的文明与世界各国不尽相同而妄自菲薄。
只有不断推进先进生产力,不断与时俱进的革新,不断鼓励国学的创新才能真正找准国家、民族发展的主脉和方向。
不是不可以
他们倡议在情理之中。这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典型表现。


1,弘扬儒家的“德”,消除儒家的“投机”。把“官本位”限定在官场,使之成为一个显规则,而非潜规则。

2,切忌“利出一孔”,给科学尤其是创新让开一条大道,切忌再次让中国陷入独裁统治。


更忌讳民主。








1,弘扬儒家的“德”,消除儒家的“投机”。把“官本位”限定在官场,使之成为一个显规则,而非潜规则。

2,切忌“利出一孔”,给科学尤其是创新让开一条大道,切忌再次让中国陷入独裁统治。


更忌讳民主。






我以为先秦的儒学,道学与西法理念,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中国文化是可以在西方法治理念基础上焕发新生的。 ...
先秦凡用儒学的国家也不咋滴

病逝记忆 发表于 2016-6-29 16:46
先秦凡用儒学的国家也不咋滴


我的意思是先秦儒学和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精神上是相通的,可以很好地结合。关注的重点都是人与社会。
反而与秦制(法家)从根本上是背道而驰的,一个讲人性,一个灭人性。
病逝记忆 发表于 2016-6-29 16:46
先秦凡用儒学的国家也不咋滴


我的意思是先秦儒学和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精神上是相通的,可以很好地结合。关注的重点都是人与社会。
反而与秦制(法家)从根本上是背道而驰的,一个讲人性,一个灭人性。
你们啊太文明了,进你妹啊
先把历史学学好吧,好坏都辨不清小心误入歧途。
法家(⊙o⊙)!
后清不是白叫的,现在要找理论支持了
吃饱撑的。
我的意思是先秦儒学和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精神上是相通的,可以很好地结合。关注的重点都是人与社会。
反 ...
通个毛。凡用儒之后那个朝代不是由盛而衰
把儒学精简下弄到语文里面就行了
谁来教?会变成第二门马列吗?

两千年了,又来骗政府经费了
修身可以其他就算了~
过去100年,把中学踩得太狠了,把西学捧得太高了,付出了巨大代价。

现在感觉几年前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都是禁不起推敲伪学问洗脑。
比如独立宣言第一句,“人生而平等,这不言而喻”,既不是物理事实也不是社会事实,那么在此基础上所有理论和制度建构,都只是把泡泡越吹越大。
泡泡上的图案很好看,但只是幻象。

什么自由派什么废除死刑等等,基本都类似,思想源头出自基督教信仰,而不是大家没疑问的类似几何学和物理学的公设或事实。
远不如“敬鬼神而远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类的好懂。

如果能成功地把法律和制度建立在公设和实证的基础上,等于彻底消除了神学对人的统治。
zr345954 发表于 2016-6-29 16:21
儒教还是按耐不住寂寞,几千年都改不了的投机政治的老毛病,乱世没有担当、治世无方,投机高层倒是一把 ...
投机高层就是拍马屁跪舔的意思,儒家面对当权者资本家各种谄媚奴性,而对普通百姓却是另一幅嘴脸。这就是儒家徒或者直接说文人就是如此。

建议以后拥有理工农医科硕士以上学位的学者才能称之为知识分子,儒家学者的资格也是如此规定
没必要。真要搞成了,儒学必然被他们搞死
真不怪全球伊斯兰复兴主义盛行,各国都是一个熊样,反而是美国这样的年轻国家轻车上路
靠儒学? 这是好日子过腻歪了。
不去种庄稼, 天天刮墙上的观音土, 害人害己。中国和世界的问题除了共产主义还有别的更永久的解决手段吗? 只是目前的时代无法大规模展开讨论罢了。
柳如烟 发表于 2016-6-29 15:34
我以为先秦的儒学,道学与西法理念,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中国文化是可以在西方法治理念基础上焕发新生的。 ...
说对了,原始儒学那里来这么多的奴性和不堪,其实都是后来统治者的利用和有意曲解
我小学时候,学的是:拿起笔,做刀枪,批林批孔上战场!


阿弥陀佛!
我认为先秦儒学是古代中国甚至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派,很多思想不受时代的限制,现在仍有借鉴意义。历史上对中国的影响也远超其他各派。

1.把仁作为终极价值,把义作为行为指南,礼、智、信、富、贵等都应以仁、义为前提,这符合人类的根本需要。

2.认为社会等级无法避免,但是可以优化,也就是权利义务对等,你职务是什么,那么你就要有相应的才能和德行,否则你下台让别人干,君王也不例外。

3.提出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理念,认为通过教育人人都有成为尧舜的可能,每个人起点可能不同,但只要努力学习,都有向上的通道,不会固化阶级。

4.提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社会主义理念,使得文明前进了一大步。

5.大一统、大复仇、天下大同等思想。

6.推崇君王选贤任能,垂拱而治的治国方式,国君并不直接治国,由经过选拔的贤能大臣们代劳(科举就来源于这一理念)。

7.中庸思想,做事不能极端(但不是平庸)。

8.不信鬼神来世,重现实今生。

9.提出国家必须文武兼备,个人学习同样如此,目前仍有借鉴意义(儒家并非重文轻武,孔子教给弟子的和武相关的东西有射、御、兵法、外交等,都有记载,也并非重文轻理,六艺里面也有数。孔子的弟子从事各种职业)。
要儒就要先秦儒家,而不是后来的腐儒,犬儒
cdgk01 发表于 2016-6-30 14:25
我认为先秦儒学是古代中国甚至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派,很多思想不受时代的限制,现在仍有借鉴意义。历史上对中 ...
先秦时期,由于儒家对君王提出高要求,所以不像推崇君主独裁的法家被君王们接受,战国时期,被各国接受的只有法家,其他各派都没有真正的实践机会。秦朝极短时间内崩溃让统治者看到了法家的弊端,之后都不敢再用。西汉时期的部分儒家学者为了让统治者接受,融入了部分法家迎合君主的思想,如三纲,皇帝才接受。(儒家的三纲是权利义务关系,法家的是上下顺从关系。)

zr345954 发表于 2016-6-29 16:21
儒教还是按耐不住寂寞,几千年都改不了的投机政治的老毛病,乱世没有担当、治世无方,投机高层倒是一把 ...


        孔孟之道本来就是为官之道,怎么叫投机政治?有人把孔孟之道当做中国文化的全部,是抬举了孔孟之道。

        当还没有看到科技的巨大生产能力时,为官之道能保证人们很好地组织起来,组织起来的人群总能战胜没组织起来的人群,所以孔孟之道是好东西。

        现在人们感觉孔孟之道是坏东西,是因为,科技(自然)战胜了人力,仅此而已。

        哪一天,科技不能战胜人力,孔孟之道又会成为人们追捧的东西。




zr345954 发表于 2016-6-29 16:21
儒教还是按耐不住寂寞,几千年都改不了的投机政治的老毛病,乱世没有担当、治世无方,投机高层倒是一把 ...


        孔孟之道本来就是为官之道,怎么叫投机政治?有人把孔孟之道当做中国文化的全部,是抬举了孔孟之道。

        当还没有看到科技的巨大生产能力时,为官之道能保证人们很好地组织起来,组织起来的人群总能战胜没组织起来的人群,所以孔孟之道是好东西。

        现在人们感觉孔孟之道是坏东西,是因为,科技(自然)战胜了人力,仅此而已。

        哪一天,科技不能战胜人力,孔孟之道又会成为人们追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