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史上的每一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8:44:01
  [center]本文资料来源于外交部网站[/center]
  
1月1日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卡特总统执政期间,美国政府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经过双方努力,在《上海公报》发表将近七年后,两国于1978年12月16日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在建交公报中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际利益,也促进了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1998年1月1日,中国与南非共和国建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6 2:18:43编辑过]
[center]本文资料来源于外交部网站[/center]
  
1月1日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卡特总统执政期间,美国政府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经过双方努力,在《上海公报》发表将近七年后,两国于1978年12月16日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在建交公报中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际利益,也促进了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1998年1月1日,中国与南非共和国建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6 2:18:43编辑过]
<P>1月2日 <BR>  </P>
<P><BR>  </P>
<P>  1952年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战士罗盛教,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落水朝鲜少年崔莹壮烈牺牲,时年21岁。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并由朝鲜人民共和国金日成首相在纪念碑上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BR></P>
<P>1月3日 </P>
<P>  </P>
<P></P>
<P>  <BR>  1843年1月3日,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编著《海国图志》50卷出版。书中征引古今中外近百种资料,系统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气候物产、民情风俗、政治制度、铁路交通、文化教育等,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部杰作,尤其是其中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1854年,此书在日本翻刻,对影响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发展也起过一定作用。<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6 1:42:50编辑过]
1月5日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再次确认历次有关台湾问题的国际决议,表示不干涉中国内政,确认联合国大会于1949年12月8日通过决议中所重申的对中国的原则:尊重中国领土完整,要求一切国家避免在中国领土内获得势力范围或建立外力控制的政权,或谋求特权;重申《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同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也发表声明说:“当台湾成为中国的一个省的时候,没有人对此提出过法律疑问。这被认为是符合过去承诺的”。
1月6日
  

  
  1972年1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逝世。陈毅积极贯彻执行毛泽东、周恩来的外交政策思想,参与制订新中国外交战略,协助周恩来展开了一系列重要外交活动。他个性鲜明,思路开阔,知识深广,眼力敏锐,不仅胆略超人,而且言谈十分恢谐。在1963年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追问他中国用什么神秘武器打下U-2飞机?陈毅答:“我们是用竹竿捅下来的。”1969年主持“四元帅国际形势座谈会”,精辟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并对中美关系实现转折提出了战略性建议。
1月7日

  1978年1月7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参众两院议员代表团时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中国“两手”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他说:“解决台湾问题就是两只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解放,用右手大概力量要大一些,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我们在这方面不可能有什么灵活性。要说灵活性,就是我们可以等。”
1月8日

  1938年1月8日,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医疗队从温哥华启程前往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积极救治抗日军民,后在河北省唐县以身殉职。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中加建交后,加拿大政府在白求恩家乡格雷文赫斯特镇建立纪念馆,并雕塑铜像,永志纪念。白求恩的光辉形象已成为中加友谊的一座丰碑。
1月9日



  1965年1月9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就世界主要矛盾、越南战争、核战争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问题进行了“山南海北”式的交谈。毛泽东指出,历史的各种力量终究必然会把两国人民再拉到一起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1月10日

  1997年1月10日,中国在安理会投票否决向危地马拉派遣军事观察员议案。中国代表指出:“危地马拉政府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违反联大第2758号决议,竭力支持分裂中国的活动,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干涉中国内政。一国和平进程不能以损害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代价。”
1月11日

  1964年1月11日,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此前,加纳发生了谋刺恩克鲁玛总统事件。周恩来不顾危险,毅然决定照常访问,并建议打破礼宾常规,取消机场迎送,凡有总统参加的活动都在总统驻地举行。这是忠实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光辉典范,充分显示了一个伟大革命家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慨。
<P>1月12日 </P>
<P><BR>  1959年1月12日,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巴西客人时指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世界的主力。除这三个洲,世界还剩下欧洲、澳洲和北美,即所谓的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没有几个人,全世界27亿人,有23亿住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谁是多数民族,谁是少数民族?西方世界是少数民族。</P>
1月13日

  1993年1月13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签约大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的外长或政府代表出席会议,其中大多数国家在公约上签字。钱其琛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公约上签字。《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旨在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际公约。公约通过严格的核查机制以确保实施,帮助人类摆脱了化学战的恐怖阴影。
1月14日

  1998年1月14日,新华社转发朱镕基副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以坚定的语气阐明中国政府将以“感同身受,同舟共济”的态度,向受亚洲金融危机打击最大的国家提供无私援助,并信守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这对稳定亚洲金融秩序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月15日

  1988年1月15日,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和葡萄牙驻华大使瓦莱里奥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互换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批准书,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生效。这为澳门回归祖国奠定了法律基础。
1月16日

  1995年1月16日,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出访尼日利亚、多哥、贝宁等国。从1991年开始,中国外长每年新年伊始都首访非洲。钱其琛在其《外交十记》中写道:“同是发展中国家,又都有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压迫和剥削的历史,中国和非洲各国,彼此容易理解对方对独立和自由的追求,相互之间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1月17日



    1974年1月17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将中文列为安理会工作语言时指出:中文与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同为联合国五种正式语言。安理会的这一行动结束了联合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合理状态,是符合逻辑和宪章精神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1月18日



  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团出席。但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却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无理转交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代表顾维均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爆发的大规模抗议浪潮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中国现代史由此掀开辉煌的篇章。
1月19日



  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同月底,毛泽东在会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说:“旧中国这间大屋子,被西方帝国主义进来搞得太脏太乱,需要认真彻底地打扫,打扫完屋子才能请客嘛。”此即新中国外交史上著名的“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1月20日



  1861年1月20日(清咸丰十年十二月十日),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命恭亲王奕和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样等管理该衙门,以奕为首席总理大臣。该机构负责办理外交事务、派遣驻外使节,兼管通商、海关、海防和订购军火等洋务,主办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等,并管辖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改为北洋通商大臣)和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为南洋通商大臣)。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廷为适应形势变化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表明期图以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拯救满清统治的洋务运动正式开始。
1月21日

  1876年1月2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南安普敦港登陆。郭嵩焘1818年出生在岳阳楼侧的一个书香之家,1836年进岳麓书院,1847年进士,1863年暑广东巡抚,1875年首任大清国出使英国大臣,1878年兼任出使法国大臣。郭嵩焘推崇西方近代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敢于考究西方民主政体,曾列席旁听英国下议院辩论,认真研究英国议会政治发展的历史,主张向西方学习, 支持洋务派的自强新政。中国依据国际规则向外派驻使节,是古老的中华民族“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1月22日

  1956年1月22日,阿富汗首任驻华大使阿卜杜尔·萨马德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此前,中国首任驻阿大使丁国钰已赴阿。中阿传统友谊渊源流长,中阿建交和互换大使,改善了中国西部边陲的外交环境,对于新中国在朝鲜战争后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具有积极意义。图为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于次年访问阿富汗。
1月23日

  公元754 年1月23 日,鉴真东渡到达日本。唐朝高僧鉴真从公元743年始,应日本政府邀请,五次东渡未成。公元753年,已66岁高龄并双目失明的鉴真由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陪同,携带大量佛经、佛像和书籍等,作第六次东渡,历经千难万险抵达日本。鉴真在日本除教授戒律外,在建筑、雕塑、医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成为唐文化在日本的重要传播者,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1月24日



  1960年1月24日,缅甸总理奈温将军应邀访华。国家主席刘少奇会见了奈温,周恩来总理与奈温就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有关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中缅两国友好关系进行了会谈,双方发表公报并签订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
1月25日

  1957年1月25日,周恩来总理访问尼泊尔,拜会了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并与首相阿查里亚举行了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公报指出:亚非团结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尽管亚非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但是在维护他们各自民族独立和自由,建设他们各自的国家和推进他们各自人民的福利的伟大目标上,亚非国家是一致的,这种目标的一致性,就提供了他们相互团结一致的基础。
1月26日



  1841年1月26日,英国派兵强行占领香港。此前,英国领事义律率舰队进逼天津,向清政府递交《巴麦尊子爵给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提出割让东南沿海一岛或数岛给英国,被直隶总督琦善拒绝,后与琦善在广东继续谈判。琦善在英军武力胁迫下,许英方若退还定海、沙角等处,可奏请道光帝于珠江口外给予“寄寓一所”。英军即悍然侵占香港岛。清政府极为震惊,即将琦善革职查办,并命奕山为靖逆将军征讨英军,但大败于广州城外。
1月27日



  1964年1月27日,中国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是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发生分化、美苏对各自阵营控制力下降的重要标志,对战后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造成巨大冲击,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这个事件对缓和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产生了积极作用,其强烈的震撼力被西方舆论喻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
1月28日



  1973年1月28日,外交部长姬鹏飞就越南停战协定的签订发表讲话。他祝贺越南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希望签约各方都认真履行已达成的协议。同时,他重申中国政府和人民仍将全力支持越南和所有印度支那人民的正义事业。次日,毛泽东主席、董必武代主席、朱德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联名致电越南领导人,祝贺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正式签订。
1月29日

  1979年1月29日(北京时间),邓小平副总理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受到美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卡特总统在欢迎仪式上说:中美关系正常化能帮助我们一同走向一个多样化的和平世界。邓小平致答词时说:世界人民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倍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全和稳定。中美两国应为这一崇高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次历史性的访问对于增进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收到了良好效果,使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更广阔发展的新阶段。
1月30日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站在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历史高度,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八项主张。钱其琛副总理在纪念该讲话发表八周年时强调:“2300万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我们更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有最大的决心,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1月31日

  1992年1月31日,李鹏总理出席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李鹏总理与安理会各成员国领导人就联合国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认真讨论。他表示,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联合国和安理会遵循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会议期间,李鹏总理还与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2月1日

  1662年2月1日,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侵占台湾,对台湾进行了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与掠夺。1661年,郑成功率领数万名将士,自厦门经澎湖,于台湾禾寮港(今台南境内)登陆,围攻荷兰总督所在地赤嵌城(今台南安平),并击溃殖民者派来的援兵。经过八个月的英勇战斗,荷兰殖民者陷入绝境。荷兰总督揆一于1662年2月1日投降,台湾光复。
2月2日



  1999年2月2日,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正式访问南非共和国。他在与南非总统曼德拉举行会谈时指出,中南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初期就与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建立了联系。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中国领导人与南非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亲自关心过这种传统友谊的发展。中国愿与南非共同努力,共同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曼德拉说,南非人民在长期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中,受到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鼓舞和启迪。
2月3日



  1964年2月3日,周恩来总理访问索马里。周恩来总理在摩加迪沙群众欢迎大会上发表讲话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索马里,但是,就我个人以及中国人民来说,对你们的国家是一点也不陌生的。远在500多年以前,我国的航海家郑和就曾访问了贵国。” 索马里是周恩来总理非洲十国之行的最后一站,在历时近两个月的访问中,周总理提出了中非关系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八项原则。周总理着重强调:国际问题不能只由几个大国来作出决定,站起来了的亚非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无视亚非新兴国家的独立意志,企图抹煞这些国家的地位,是完全违背历史潮流的。世界上所有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应该一律平等。任何人采取以大凌小、以强欺弱的做法,都是绝对行不通的。周总理此次对非洲的访问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和非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
2月4日

  1959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丹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王雨田被任命为首任中国驻苏丹大使。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领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苏丹是与中国建交较早的非洲国家之一。多年来,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友好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自建交以来,中方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李鹏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吴邦国副总理、李肇星外长等先后访问苏丹。苏方阿布德主席、尼迈里总统、巴希尔总统等先后访华。
2月5日

  1957年2月5日,中国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西方古典歌剧《茶花女》,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公演西方古典名剧全本。《茶花女》是19 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戏剧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剧本是皮阿威根据小仲马的同名悲剧改编而成,由威尔第作曲,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一般均译作“茶花女”。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玛格丽特的一生。剧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压迫下层市民的资产阶级偏见与世俗势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2月6日

  2003年2月6日,中国著名的国际法专家史久镛当选为国际法院院长,任期3年。这是国际法院自1946年成立以来首位中国籍法官担任院长。国际法院是联合国重要的司法机构,总部设在海牙。国际法院由15名不同国籍的独立法官组成,他们由所在国政府提名后,必须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分别获得多数赞成票后方可当选。按照规定,15名法官“应能代表世界各大文化及主要法律体系”。史久镛1926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省,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法硕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和中国从事国际法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作为中国外交部法律顾问参加中英关于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1994年在第48届联大上当选为国际法院法官。
2月7日

  1957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锡兰(1978年8月16日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斯里兰卡是印度洋岛国,与印度半岛隔海相望,炎热多雨,风景秀丽,堪称为“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中斯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中国晋代高僧法显曾赴斯学习佛经,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曾三次访问斯里兰卡。15世纪中叶,锡兰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出使中国,因故定居泉州,被明皇赐姓为“世”,其后代现仍居泉州和台湾一带。1952年,斯里兰卡顶住西方压力与中国签订著名的“米胶协定”,这是新中国与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贸易协定,对于突破当时西方对华封锁禁运具有重要意义。中斯建交四十多年来,两国友好关系经受了种种风浪的考验,始终真诚合作,亲密无间,堪称国际友好关系的典范。(图为1963年初,周恩来总理与访华的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一起共度新年。)
2月8日

  今天,是中葡两国建交25周年。1979年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葡萄牙位于欧洲西南的伊比利亚半岛西部,面向大西洋,气候宜人,是一个具有浓郁南欧风情的美丽国家。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堪称为国际关系中两个主权国家通过平等协商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典范。
2月9日

  1863年2月9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2002年11月27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江泽民在会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雅各布·克伦贝格尔时说,中国一贯高度重视人道主义事务。长期以来,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江泽民表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道主义机构之一,是公认的《日内瓦公约》监护人,在保护战争和武装冲突受害者的生命和尊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克伦贝格尔感谢中国政府对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一贯支持。他强调,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重视中国在国际红十字运动事务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