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每坚持一天,就消耗日本10万两黄金的财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8:50:46



  发现直到今天,网上竟还有大把的人,对现代战争的成本没概念,竟天真的自认为日本侵略一个贫穷的农业国,掠夺连产量都有限的初级农、矿产品能弥补天文数字的现代军队侵略成本???

  所以特发此贴,以正视听


日本为什么打太平洋战争???因为已被中国抗战逼入经济绝境,国力已近枯竭,再不去东南亚抢资源,日本将无以为继

  1931~1936年间,日本直接军费的累计额是51亿日元,年平均为8.5亿日元;1937~1941年间,直接军费的累计额高达441亿日元,年平均88.20亿日元,即增长了10倍。



  非生产性的军费增长远远超过工业发展的速度及经济许可的限度,这不能不带来与日俱增的灾难性的影响。 1938年6月,轻工业停业的已占企业总数的49%,失业人数由1937年的7万人激增至150万人,半失业者更多达300万人。


  侵华日本的财政濒于崩溃。占预算支出70%~80%的直接军费直线上升,使国家支出与年俱增。1936/1937年~1941/1942年5年度间,日本预算支出累计达488.37亿日元,较前5年的累计额107.55亿日元增长近4倍,这就引起税收大幅度增长,税收总额由1936/1937年度的20亿日元,上升到1941/1942年度的58亿日元;按户数平均计,1937~1941年间每户税收负担更增加了2倍以上。



  抗日战争,是真正打败日本的泥潭和最大原因

  “这样,企划院对经济国力的判断就极为悲观。我国国力于1938年度达到最高水平,1939年开始下降,在日中战争第三年就处于严重状态。 不管陆、海军的武器装备生产如何增长,基础国力还在不断下降,国家计划没到日中战争第三年就开始破产。 ”



  --------日本《大东亚补给战》



  “日本的力量究竟还有多大?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畑陆相也是这样认为的。”“加重了中央统帅部首脑的痛苦和压力”-------39年10月就任陆军参谋次长泽田茂的困惑
  (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卷三第一分册P96,中华书局1981年版。


  此后,日军参谋本部更感到“依靠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做法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卷三第一分册P97,中华书局1981年版。

  “从昭和14(1939)年秋天到15(1940)年春天,日本的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了,”“日本为突然表面化的国力穷困状态而苦恼着。寄以极大希望的扩充生产力计划已正式开始执行,而实际完成情况仅仅为计划数的80%。电力不足、严重的米荒一齐袭来。”

  “在东京各警察署管区内,许多人家的米谷保存量降到平常需要保存量的一半以下。警察署长亲自和粮商一同为买米而奔走,并采取了每次出售限制在二升以下的办法。”


  39年在东京和大阪等城市,粮荒表现的尤为严重,市民每次的购买量被限制在二升以下。粮食问题造成民心极度不安,发展成为阿部内阁倒台的最大因素,接着组阁的米内内阁任然为此问题而苦恼,直到1940年5月,每次内阁的阁议仍“总是议论米的问题”--------同上,卷三第一分册P96


  日本国力的贫困化“使(日本)陆军统帅部的首脑打赢战争的信念发生了动摇”--------《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卷三第一册,P97


  1940年提出的“有重点的增加生产的方针”,实际上是无可奈何地承认了这一再生产过程遭到破坏的既存事实,并也表示了要进一步牺牲生产资料(更不用说消费资料)生产以发展军需工业蛮干到底的决心。军需工业发展,归根结底,是以生产资料的扩大为基础的;事情发展到了军需工业吞噬生产资料的地步,也就表明日本已濒临于经济崩溃的边缘。


  1937~1941年间,农村劳力减少了207万人,农业用地减少了237 774町。另则,与1937年比较,1941年的农用生铁减少了64%


  1940年的稻谷产量较前5年的平均产量减少了431.5万石;而1941年的产量又较1940年减少了578.6万石。1939年发生了严重的粮荒,迫使日本采行强制征购的“供出制度”;1940年起,又强制农民缩减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以增加粮食生产;l941年起,更推行旨在压低消费量的粮食定额配给制。凡此种种,表明太平洋战争前夕日本农业生产已陷入绝境。


  早自1937年秋起,因军需生产的急剧膨胀,日本就已面临着资金、原料、动力、劳力及外汇分配上的严重困难。使得1937年后的第二部类的生产连年下降。以1930~1934年的平均值为100,则纺织业的产值指数由1937年的133,下降到1941年的79,食品业的指数亦由1937年的104,下降到1941年的90




  今天的日本人也进一步承认:

  “从历史事实来看,日本是在对亚洲的战争中,尤其是在对中国的战争中战败了。也就是说,日本战败,根本上是由持续不断的所谓‘中日十五年战争’(1931年9月---1945年8月)的长期战争所决定的。”




  “可以说,当时的处境是,面临注定的战败,虽然想要撤军,但已深深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最终陷入了持续损兵折将、加剧国力消耗的困境。‘中日十五年战争’自以柳条沟事件为起因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经卢沟桥事件而发展为全面战争,耗尽了日本的主要战力,国力亦疲惫不堪。在战争之初,中国不堪一击以及压制论弥漫了日本政府和军部,舆论界和媒体也大肆宣扬对中国的战争必胜。在这样的国内舆论形势下发动了侵华战争,陷入了如同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一样的泥沼。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当时采取了对东南亚地区武力进攻的对策,并由此引发了对英美的战争。总之,对英美的战争,可以说是作为中日战争的延伸而启动的”P-198

  《何谓中日战争?》日 纐缬厚 申荷丽译 商务印书馆 2013年.北京


“到了1940年,中国事件每天大约要日本耗资400万美元,送到中国战场的日本人在一百五十万以上。部队中伤亡很多,而国内对主要商品配也已开始,这个事件就变得严重起来,在政治和宣传中越来越听到绝望的呼声要求结束战争”


  -------------美国 约翰。惠特尼。霍尔 世界历史丛书《日本史》第234页



  “到1937年底,在中国已经有七十多万日本军队。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但却根本不能迫使中国人投降,东京所谓的这次‘中国事件’现在每天花费500万美元,并且引起了国防费的更大增长。1938年采取了限额配给,而且还实行了一连串的规定,实际上使日本处在了‘总体战’的动员状态。日本政府为了支付巨额国防开支而越来越多地借债,所以国债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螺旋式上升,使这一战略更难于维持的是,日本外币和原料储备日益减少,并且越来越依赖于从非难它的美国英国和荷兰进口。在对中国的战争中,其空中力量耗费了大量的燃料,在这之后,被迫‘命令工厂减少使用燃料37%,轮船减少使用15%,汽车减少使用65%’。这种状况对日本人来说更加不可忍的。因为他们认为,蒋介石军队只有经过滇缅公路,法属印度支那或其他线路得到西方供应才能维持抵抗。日本必须向南方进攻,这样既可将中国与外界隔离,又可牢牢掌握住东南亚、荷属东印度群岛以及婆罗洲的石油和其他原料。这一定论日益加强,这是合乎逻辑的,不可抗拒的。当然,这正是日本海军一直热衷的方向。虽然陆军以前关心的是苏联及其在中国扩大势力范围,但是也逐渐被迫承认,采取行动对日本的经济安全是必要的”


  -----美国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国经济出版社 92版第378--379页




  按当时币值,每天400--500万美元约折合10万两黄金


  另据日方资料,1937年开打时,日本政府的黄金储备是388吨,到38年竟剧减为只剩25吨。



  发现直到今天,网上竟还有大把的人,对现代战争的成本没概念,竟天真的自认为日本侵略一个贫穷的农业国,掠夺连产量都有限的初级农、矿产品能弥补天文数字的现代军队侵略成本???

  所以特发此贴,以正视听


日本为什么打太平洋战争???因为已被中国抗战逼入经济绝境,国力已近枯竭,再不去东南亚抢资源,日本将无以为继

  1931~1936年间,日本直接军费的累计额是51亿日元,年平均为8.5亿日元;1937~1941年间,直接军费的累计额高达441亿日元,年平均88.20亿日元,即增长了10倍。



  非生产性的军费增长远远超过工业发展的速度及经济许可的限度,这不能不带来与日俱增的灾难性的影响。 1938年6月,轻工业停业的已占企业总数的49%,失业人数由1937年的7万人激增至150万人,半失业者更多达300万人。


  侵华日本的财政濒于崩溃。占预算支出70%~80%的直接军费直线上升,使国家支出与年俱增。1936/1937年~1941/1942年5年度间,日本预算支出累计达488.37亿日元,较前5年的累计额107.55亿日元增长近4倍,这就引起税收大幅度增长,税收总额由1936/1937年度的20亿日元,上升到1941/1942年度的58亿日元;按户数平均计,1937~1941年间每户税收负担更增加了2倍以上。



  抗日战争,是真正打败日本的泥潭和最大原因

  “这样,企划院对经济国力的判断就极为悲观。我国国力于1938年度达到最高水平,1939年开始下降,在日中战争第三年就处于严重状态。 不管陆、海军的武器装备生产如何增长,基础国力还在不断下降,国家计划没到日中战争第三年就开始破产。 ”



  --------日本《大东亚补给战》



  “日本的力量究竟还有多大?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畑陆相也是这样认为的。”“加重了中央统帅部首脑的痛苦和压力”-------39年10月就任陆军参谋次长泽田茂的困惑
  (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卷三第一分册P96,中华书局1981年版。


  此后,日军参谋本部更感到“依靠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做法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卷三第一分册P97,中华书局1981年版。

  “从昭和14(1939)年秋天到15(1940)年春天,日本的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了,”“日本为突然表面化的国力穷困状态而苦恼着。寄以极大希望的扩充生产力计划已正式开始执行,而实际完成情况仅仅为计划数的80%。电力不足、严重的米荒一齐袭来。”

  “在东京各警察署管区内,许多人家的米谷保存量降到平常需要保存量的一半以下。警察署长亲自和粮商一同为买米而奔走,并采取了每次出售限制在二升以下的办法。”


  39年在东京和大阪等城市,粮荒表现的尤为严重,市民每次的购买量被限制在二升以下。粮食问题造成民心极度不安,发展成为阿部内阁倒台的最大因素,接着组阁的米内内阁任然为此问题而苦恼,直到1940年5月,每次内阁的阁议仍“总是议论米的问题”--------同上,卷三第一分册P96


  日本国力的贫困化“使(日本)陆军统帅部的首脑打赢战争的信念发生了动摇”--------《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卷三第一册,P97


  1940年提出的“有重点的增加生产的方针”,实际上是无可奈何地承认了这一再生产过程遭到破坏的既存事实,并也表示了要进一步牺牲生产资料(更不用说消费资料)生产以发展军需工业蛮干到底的决心。军需工业发展,归根结底,是以生产资料的扩大为基础的;事情发展到了军需工业吞噬生产资料的地步,也就表明日本已濒临于经济崩溃的边缘。


  1937~1941年间,农村劳力减少了207万人,农业用地减少了237 774町。另则,与1937年比较,1941年的农用生铁减少了64%


  1940年的稻谷产量较前5年的平均产量减少了431.5万石;而1941年的产量又较1940年减少了578.6万石。1939年发生了严重的粮荒,迫使日本采行强制征购的“供出制度”;1940年起,又强制农民缩减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以增加粮食生产;l941年起,更推行旨在压低消费量的粮食定额配给制。凡此种种,表明太平洋战争前夕日本农业生产已陷入绝境。


  早自1937年秋起,因军需生产的急剧膨胀,日本就已面临着资金、原料、动力、劳力及外汇分配上的严重困难。使得1937年后的第二部类的生产连年下降。以1930~1934年的平均值为100,则纺织业的产值指数由1937年的133,下降到1941年的79,食品业的指数亦由1937年的104,下降到1941年的90




  今天的日本人也进一步承认:

  “从历史事实来看,日本是在对亚洲的战争中,尤其是在对中国的战争中战败了。也就是说,日本战败,根本上是由持续不断的所谓‘中日十五年战争’(1931年9月---1945年8月)的长期战争所决定的。”




  “可以说,当时的处境是,面临注定的战败,虽然想要撤军,但已深深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最终陷入了持续损兵折将、加剧国力消耗的困境。‘中日十五年战争’自以柳条沟事件为起因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经卢沟桥事件而发展为全面战争,耗尽了日本的主要战力,国力亦疲惫不堪。在战争之初,中国不堪一击以及压制论弥漫了日本政府和军部,舆论界和媒体也大肆宣扬对中国的战争必胜。在这样的国内舆论形势下发动了侵华战争,陷入了如同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一样的泥沼。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当时采取了对东南亚地区武力进攻的对策,并由此引发了对英美的战争。总之,对英美的战争,可以说是作为中日战争的延伸而启动的”P-198

  《何谓中日战争?》日 纐缬厚 申荷丽译 商务印书馆 2013年.北京


“到了1940年,中国事件每天大约要日本耗资400万美元,送到中国战场的日本人在一百五十万以上。部队中伤亡很多,而国内对主要商品配也已开始,这个事件就变得严重起来,在政治和宣传中越来越听到绝望的呼声要求结束战争”


  -------------美国 约翰。惠特尼。霍尔 世界历史丛书《日本史》第234页



  “到1937年底,在中国已经有七十多万日本军队。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但却根本不能迫使中国人投降,东京所谓的这次‘中国事件’现在每天花费500万美元,并且引起了国防费的更大增长。1938年采取了限额配给,而且还实行了一连串的规定,实际上使日本处在了‘总体战’的动员状态。日本政府为了支付巨额国防开支而越来越多地借债,所以国债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螺旋式上升,使这一战略更难于维持的是,日本外币和原料储备日益减少,并且越来越依赖于从非难它的美国英国和荷兰进口。在对中国的战争中,其空中力量耗费了大量的燃料,在这之后,被迫‘命令工厂减少使用燃料37%,轮船减少使用15%,汽车减少使用65%’。这种状况对日本人来说更加不可忍的。因为他们认为,蒋介石军队只有经过滇缅公路,法属印度支那或其他线路得到西方供应才能维持抵抗。日本必须向南方进攻,这样既可将中国与外界隔离,又可牢牢掌握住东南亚、荷属东印度群岛以及婆罗洲的石油和其他原料。这一定论日益加强,这是合乎逻辑的,不可抗拒的。当然,这正是日本海军一直热衷的方向。虽然陆军以前关心的是苏联及其在中国扩大势力范围,但是也逐渐被迫承认,采取行动对日本的经济安全是必要的”


  -----美国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国经济出版社 92版第378--379页




  按当时币值,每天400--500万美元约折合10万两黄金


  另据日方资料,1937年开打时,日本政府的黄金储备是388吨,到38年竟剧减为只剩25吨。
 


另外,二战功劳,英国绝对绝对无法与中国比


  整个二战,中国只拿了美国10亿美元援助,其中80%是在44年末才到的,而且绝大多数花到滇缅战场

  而英国拿了美国330亿美元的援助,到得也早,而且大半是花在本土!


  英国人均得到的美援,是中国人的400多倍,考虑到时间与花的地方,实质可扩大到1000倍!!!

  英国拿这么多援助,却只牵制了德国很小一部分力量!!


  而中国却几乎完全依靠自己,独立打日本打了四年,打日本一半打了另四年!!





看到“江平镇瑞金”在历史区吹日本武士如何神勇,又在隔壁“日军占江南时的掠夺”贴里大吹日本向中国卖鸦片赚了多少钱。呵呵,我都不忍心打击他。

  侵华战争第一年,1937年,日本为侵华支付的军费,就可以购买至少20艘大和级战列舰, 想靠什么鸦片一类捞本。。。。。哈欠,我只能说句:慢慢卖哈



以战养战。。。
wu1989 发表于 2015-11-19 10:31
以战养战。。。

已被历史证明是幼稚的想法。

所以这个也是鬼子战败的原因之一
已被历史证明是幼稚的想法。

说不定打阿三可以(不抵抗)
wu1989 发表于 2015-11-19 10:34
说不定打阿三可以(不抵抗)

英国的家底比日本厚,但英国对印度的和平占领都不堪重负,二战后不得不退出印度。现代军事的成本,真高啊,就是维持治安和占领尚且如此。



在山东的日军有的没有吃的,都跑到当地的农户家里当长工,还有的实在没吃的,就把枪炮卖给附近的八路军……
都怪当时中国太穷了啊。古代中国富的时候持久战的能力反而弱的不行。
其实我真正好奇的是日本侵占东北多年,内地可以说没时间消化,东北可是时间不短了,他的确在东北发展工业了,但是海洋工业却没有考虑在东北沿海地区建立西线制造基地,是觉得日本本土舰船制造已经足够了么?这到底是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来都短视的根本没有考虑和美国的对抗呢?还是陆海斗争造成的?
说不定打阿三可以(不抵抗)
我好奇打台湾占领后用什么策略
ceshi001 发表于 2015-11-19 10:52
其实我真正好奇的是日本侵占东北多年,内地可以说没时间消化,东北可是时间不短了,他的确在东北发展工业了 ...
没找到石油。
ceshi001 发表于 2015-11-19 10:52
其实我真正好奇的是日本侵占东北多年,内地可以说没时间消化,东北可是时间不短了,他的确在东北发展工业了 ...


日本在东北的经营,一样是亏本的,拿日本本土的血液去补贴东北

“‘满洲国’表面上是个独立的‘国家’不受日本文官政府管辖,它成了日本陆军计划经济的实验场。1931年以后的几年里,他们用许多办法把满洲发展成一个能自给自足、能支持陆军在大陆的工业基地。满洲从未给岛国本土带来好处,事实上,陆军还榨取了国内财阀的亿万日元去开发它”
  “到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满洲已是大陆上最工业化、最军事化的地区,它的工业力量仅次于日本。而日本又在国内经济上作出牺牲。再通过把它和国内联成一个很大的战略联合体”


  ---------商务印书馆 世界历史文库 美 约翰。惠特尼。霍尔《日本史》第230页




刘正举 发表于 2015-11-19 10:22
 
美援这个又不是分战利品,他愿意给谁就给谁,而且就算是分战利品在人家手上,当时怎么分完全看别人脸色。
ljq8349310 发表于 2015-11-19 11:29
美援这个又不是分战利品,他愿意给谁就给谁,而且就算是分战利品在人家手上,当时怎么分完全看别人脸色。

你这话与我的观点并不矛盾。


刘正举 发表于 2015-11-19 10:41
英国的家底比日本厚,但英国对印度的和平占领都不堪重负,二战后不得不退出印度。现代军事的成本,真高 ...
我好奇打台湾占领后用什么策略
框子 发表于 2015-11-19 10:41
在山东的日军有的没有吃的,都跑到当地的农户家里当长工,还有的实在没吃的,就把枪炮卖给附近的八路军……
战时粮食本来就是最大的问题。我听长辈说,那时候没有粮食的时候,有的人饿的看到什么都觉得能吃,就会扑上去咬。
以战养战。。。
只有伪满洲和台湾岛可以养,大陆上连交通线都不能保证。
orangeli 发表于 2015-11-19 10:50
都怪当时中国太穷了啊。古代中国富的时候持久战的能力反而弱的不行。
兔子逼急了会咬人的,那时候小鬼子太欺负咱了。
wu1989 发表于 2015-11-19 11:30
我好奇打台湾占领后用什么策略
日本也是长期亏本,乃木希典一度想卖掉台湾,起码能止损。又被儿玉给否了。


ljq8349310 发表于 2015-11-19 11:36
兔子逼急了会咬人的,那时候小鬼子太欺负咱了。
蒙古满清屠杀的更惨烈吧。说到底还是人一有钱就没骨气了。
然后得出结论:日本入侵中国是慈善业
深奥的卡哇伊 发表于 2015-11-19 11:42
然后得出结论:日本入侵中国是慈善业
得不偿失的蠢贼罢了,日本人自己都承认


orangeli 发表于 2015-11-19 11:41
蒙古满清屠杀的更惨烈吧。说到底还是人一有钱就没骨气了。
蒙古主要是打金国时杀汉人杀得多,对宋就是打四川杀人多,灭南宋时,比北宋统一南方还文明。

  满清杀人确实多,不过毕竟是古代,而现代工业化的日本,却停留在中世纪野蛮阶段,杀人手段和侮辱花样比满蒙加起来还狠





在山东的日军有的没有吃的,都跑到当地的农户家里当长工,还有的实在没吃的,就把枪炮卖给附近的八路军……
不会这么老实吧,上门直接要吃的,你敢不给?
蒙古满清屠杀的更惨烈吧。说到底还是人一有钱就没骨气了。
相比游牧民族,明朝和宋朝太富裕了
1931年的中国和日本刚好相反
要怪只能怪鬼子的工业力量太弱  放着兔子家丰富的资源开发不出来
在山东的日军有的没有吃的,都跑到当地的农户家里当长工,还有的实在没吃的,就把枪炮卖给附近的八路军……
你日本爹真好  
其实我真正好奇的是日本侵占东北多年,内地可以说没时间消化,东北可是时间不短了,他的确在东北发展工业了 ...
成本,现代工业是要投资的。东北虽然是当时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方,但是中国当时毕竟是农业国,基础的东西如交通,码头,矿场等等都是要重新投资,还有电力。这些都是长期的。所以鬼子吃不消。别看鬼子能侵略中国,实际上当时鬼子国内自己也矛盾重重
不会这么老实吧,上门直接要吃的,你敢不给?
他说的是抗日根据地,有这样的情况,不代表所有情况都是那样。日军占优势的地方自然还是狠的
成本,现代工业是要投资的。东北虽然是当时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方,但是中国当时毕竟是农业国,基础的东 ...
→_→说白了还是穷,穷则思变,然并卵,逆袭失败。
框子 发表于 2015-11-19 10:41
在山东的日军有的没有吃的,都跑到当地的农户家里当长工,还有的实在没吃的,就把枪炮卖给附近的八路军……
这个有出处么,太可悲了吧
刘正举 发表于 2015-11-19 11:37
日本也是长期亏本,乃木希典一度想卖掉台湾,起码能止损。又被儿玉给否了。

准确的说日本只在甲午赚到钱,然后产生了个错觉打赢了仗可以发财,之后打日俄战争差点当裤子
wu1989 发表于 2015-11-19 10:53
我好奇打台湾占领后用什么策略
台湾本来就是中华文明的边缘地带,而且孤悬海外,说是中国领土,但是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和日本更接近,日本消化他真不大费力
我好奇打台湾占领后用什么策略

占领什么,打下来圈几块地方做军事基地,其他地方将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炸了去,岛外用彩虹五带12枚导弹巡置,片帆不得下海,谁下就炸了他。剩下让四V人自己玩去吧。
剑及屦及 发表于 2015-11-19 13:13
占领什么,打下来圈几块地方做军事基地,其他地方将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炸了去,岛外用彩虹五带12枚导弹 ...
这个明显不现实,肯定要花大力气平稳岛内环境,搞定各方势力。
我好奇打台湾占领后用什么策略
可以用圈养政策,一个岛只要把他的空和海防住了就好,其他的让四V人自己玩,想民主选举也好,想过原始人生活也好,由他去。

剑及屦及 发表于 2015-11-19 13:17
可以用圈养政策,一个岛只要把他的空和海防住了就好,其他的让四V人自己玩,想民主选举也好,想过原始人 ...


由他自己玩 有可能会变成伊拉克,游击不断,你不管就窝在军事基地里?美军就算守成也要在伊拉克陷入泥潭,花费不菲。
剑及屦及 发表于 2015-11-19 13:17
可以用圈养政策,一个岛只要把他的空和海防住了就好,其他的让四V人自己玩,想民主选举也好,想过原始人 ...


由他自己玩 有可能会变成伊拉克,游击不断,你不管就窝在军事基地里?美军就算守成也要在伊拉克陷入泥潭,花费不菲。
这个明显不现实,肯定要花大力气平稳岛内环境,搞定各方势力。
不必要,花多少力气也没有断了他们奶,饿得他们喊TG做娘的政策好。